第二单元4《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4《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4《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4《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4《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1分钟)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与段意,概括主要内容。2.体悟对比与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张秉贵在平凡岗位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3.理解并学习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1分钟)1977年,刘广和、林为民、刘红等同志采写了卖糖“一抓准”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他们采访了无数次,研究了无数次,最终挖掘出了“一团火”精神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鲜明主题,一扫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阴霾,呼吁像火一样温暖人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张秉贵也成为我国商业、服务业学习的楷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劳模精神吧!(23分钟)一、基础知识1.明确字音嗬(hē)嘱咐(zhǔ)亲昵(nì)凌辱(líng)兵痞(pǐ)阜新(fù)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心神不定:指心里烦躁,精神不安。二、速读全文,理解标题含义,理清文章层次与段意1.速读全文,并划分文章段落,试着归纳段意。明确:①场面描写,引出人物。(1—6)②用热情感化顾客,微笑接待顾客。(7—14)③张秉贵接受教育。(15—16)④用服务温暖顾客。(17—19)⑤事迹被传颂。(20)2.本文标题“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心有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饱满的工作热情。“温暖众人心”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这一标题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有何作用?明确:交代了新闻发生的时间,新闻人物的工作地点;顾客的言行举止,为新闻人物张秉贵的出场做铺垫;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主要呈现了主人公张秉贵在工作过程中的真实面貌,表现出张秉贵工作热情、体贴入微的特点。4.文章以一位青年农民写的一首诗结尾,有什么深意?明确:①这首诗抒发了他对张秉贵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②这首诗是对张秉贵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③以诗歌结尾,富有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让通讯变得生动活泼。三、文本研读1.通过文中所写的张秉贵的有关事迹,分析张秉贵良好的服务态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很有精神,动作迅速,待客热情。他拿糖,一抓就准,卖得很快,态度热情,让人心里暖乎乎的。(2)主动、周到、耐心。一位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还没轮到她买,孩子哭闹,张秉贵就先给了小孩一块糖吃着,轮到她的时候再算账,并且还用小纸袋装几块糖让小孩在路上吃,考虑得比做妈妈的还周到。一位着急赶火车的外地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从他的表情判断他有急事,就主动问他是不是着急,并在征得前面的顾客同意后,先为他服务。(3)工作二十二年,从未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和蔼可亲。遇到不讲理的顾客,他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自己家里有不顺心的事,他尽力克制自己,像往常一样热情地接待顾客。(4)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用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2.本文描写了张秉贵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明确:①文章描写了1970年张秉贵的女儿得了重病,张秉贵却克制住自己内心的焦虑,满面笑容地去接待顾客的故事,表现了张秉贵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焦虑而影响顾客的敬业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永远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的人。②文章介绍了张秉贵早年的一些经历,并把这些经历与张秉贵今天的生活进行对比,说明了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热情的背后其实是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③东风市场吃夜宵一事以及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写给他的信件,从侧面表现了张秉贵温暖人心的反作用力——赢得了广大顾客对他的爱戴和尊敬。3.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张秉贵的崇高精神?明确:①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全面展示张秉贵的工作风采。在“点”的描写上,张秉贵卖糖给带小孩的顾客的细节,表现其细心;以扭转女顾客态度的故事,表现其耐心。在“面”的描写上,主要写张秉贵的日常工作状态、业务能力养成、普通顾客对张秉贵的尊重、全国人民对他的称赞等内容,全面地展示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社会影响。②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人物展示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正面描写能够使读者对张秉贵的形象有直观认识,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他人的言语来写张秉贵,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也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③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深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如文章中张秉贵生活与工作的对比、上班时与下班后的对比,突出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的性质;以新中国成立前后张秉贵所受待遇的对比,突出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产生的根源。(14分钟)探究一、探究人物品质,体会张秉贵在平凡岗位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1.张秉贵真实感人,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明确: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人们悄悄议论侧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一个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一系列细心的行为比如让他先把糖给孩子吃,一会儿一块算账,又拿出几块儿,用小纸袋包装好塞到孩子兜儿里,留着孩子路上吃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还有一位不讲理、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并没有因为顾客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一如既往地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考虑,服务,最后终于感动了顾客,使其和张秉贵说明了自己生气的缘由。通过这个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表现张秉一向耐心、细心的工作作风,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了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心。2.文章有多处对比,请将相关内容圈划出来并举例分析。引导学生作答:①张秉贵早年在资本家工厂当童工和在食品店当学徒时受尽剥削压迫的遭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售货员的对比,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现实。②刚成为售货员时对顾客的冷漠与后来热情为顾客服务的对比,表现了张秉贵的不断成长与变化。③张秉贵在德昌厚食品店当伙计时被兵痞暴打的遭遇与成为售货员后受到顾客感激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地位的变化。探究二、归纳并学习“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冰心奶奶曾说:“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劳模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内涵。明确:劳模张秉贵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待客热忱的典型代表。“一团火”精神包括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是高贵的品质、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钟)这篇文章记叙了全国劳动模范、售货员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刻苦钻研业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赞扬了他心有一团火、给广大顾客带来温暖的热情的服务态度,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普通劳动者崭新的精神风貌。我们以后可能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但不管干什么,像张秉贵这种热心、爱心、强烈的服务意识、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3分钟)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张秉贵是一位尽心尽责、默默无闻的党员同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________,只有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坚强的人生支柱、正确的是非标准和有效的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