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考历史基础梳理考点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1.北宋的建立:①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夺取
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
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唐中后期,②
相权
膨胀;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武将干
政使政局动荡,中央集权削弱。(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3)措施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内容具体措施行政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设诸路③
转运司
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b.分散机构权力中央地方④
枢密院
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⑤“
四监司
”,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c.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崇文抑武提倡文治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名师点睛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①逐渐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效
预防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
定,但同时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②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与文官体制的发展,营造出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
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4)影响a.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
权。b.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降低了行政效率;不利于地方主动性
和积极性的发挥。1.边疆危机(1)原因:北宋政府积贫积弱;北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少数民族政权崛
起。(2)表现a.北部: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时常南下侵扰,北宋两次北伐均告惨败,被迫
通过“岁币”、盟约(澶渊之盟)等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b.西北:与西夏屡战屡败,通过“岁赐”维持稳定。二、北宋的统治危机知识链接“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辽军南征逼近东京,宋真宗到达澶州后士气大振,辽宋议和。
和议内容有: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辽撤兵。使宋辽维
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边境安定,贸易兴旺;加强民族友好关系,促
进民族交融。2.财政危机扩充军队导致“冗兵”;一职多官、恩荫、科举等导致“冗官”;战争赔
款、边疆危机、大兴土木等导致“冗费”。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
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三、北宋的改革1.庆历新政(1043—1045年)宋仁宗在位时,大臣⑥
范仲淹
曾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整顿吏治)为宗
旨的改革,史称⑦“
庆历新政
”。新政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宋神宗的时候又任用王安石变
法。2.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1)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2)主要措施富国之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
均税法、市易法强兵之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恢复
“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如:保甲
法、保马法、将兵法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3)评价a.性质:在不触动⑧
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
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b.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
定。c.局限性:未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
机;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温馨提示
(1)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
战,又以失败告终)。(2)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3)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宗被俘
虏北去(靖康之变)。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即宋高宗,后定都临安,史称南
宋。2.金与南宋的和战(1)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2)宋金议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
币,称为“岁贡”,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3)“世为侄国”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
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南北对峙的局面。考点二辽夏金元的统治一、契丹(辽)1.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2.治国措施政治“蕃汉分治”,设置⑨
南北面官制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经济提倡农业,接受农耕生活文化创制契丹文字,接受汉族封建文化3.辽宋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贸易活跃。二、西夏1.建国: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2.治国措施(1)官制:模仿北宋,建立官职(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
称谓的官称)。(2)选官:推行科举制,选拔官吏。(3)文化:仿照汉文楷书,创制西夏文字。(4)对外关系:名义上先后向北宋、金称臣,实际上保持事实独立。三、金朝入主中原1.建立: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1115年,阿骨打称皇帝,
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2.入主中原(1)金灭辽及北宋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2)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入主中原。(3)政治制度在基本沿袭唐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⑩“
猛安谋克
”制度。猛安谋
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4)“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完颜雍,百姓称“小尧舜”)在位,推行与民休息政策,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四、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称为“成
吉思汗”。(2)扩张蒙古建国后的半个世纪里,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
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建立与统一(1)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3)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4)1279年,在崖山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
降,后从容就义。3.巩固统一的措施(1)中央:
中书省
,当时最高行政机关,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枢密院,掌握军权,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
史台,负责监督百官,是最高监察机关。(2)地方:设
行中书省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和
宣慰司
,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设立
澎湖巡检司
,隶属福建省,负责经略台湾。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交通上:为巩固统一,在全国修筑驿道和设立驿站,设急递铺。在各港口设
市舶司
。
1.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1)蒙古族: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蒙古部中,形成蒙古
族。(2)回族: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
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
的前身——回回。五、元朝的民族关系2.“四等人制”(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
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的汉族和已经入居中原的
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2)内容3.民族交融:元朝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
相融合。知识拓展多角度认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角度内容民族政权的地位和民族关系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
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民族之间战争的评价无侵略和反侵略之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是正义的,意在掠夺土地和人口,实行民族压迫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对汉族政权来说,接受了屈辱的条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议和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在征服中原汉族政权的过程中,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蕃汉分治”的制度,即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考点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的发展1.耕种制度的成熟: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
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经济结构的变化: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一定程度上突破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
宋朝
,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带动了南方棉纺织业的发展。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的农业都有
显著进步。1.制瓷业(1)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
青花瓷
和釉里红。(3)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二、手工业的发展2.矿冶业(1)煤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2)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3.印刷业:宋元时期印刷业发展迅速,雕版印刷已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
了活字印刷术,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1.贸易:宋与辽夏金政权间,官方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均十分繁荣。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2.货币: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交子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3.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的重要财源;主要港口有广州、泉
州、明州等。4.城市的兴盛: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人口超百万;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
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
和商品集散地。5.北宋张择端的
《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1.南移过程(1)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2)北宋:经济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3)南宋:北宋灭亡后,人口南迁,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谚语称
“苏湖熟,天下足”。(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四、经济重心南移温馨提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了航
程;创造性地开辟长途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
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
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五、社会的变化1.平民社会的到来(社会阶层流动加快)(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
然十分流行。(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
政治增添了活力。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自由的增加(1)贱民阶层数量减少。(2)世袭奴婢减少,雇佣关系发展。(3)农民租佃关系发展,人身束缚减少。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
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社会控制松懈“不抑兼并”,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
业更自由;金元时期,出现一定程度逆转,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一、儒学的复兴(一)背景考点四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经济: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2.政治: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同时重文轻武的政策,
提供了文化环境。3.文化: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
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4.实践:唐宋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二)复兴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
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
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中,理学的影响逐渐增
大。(三)理学(在宋朝普遍称为道学,理学是后世的称呼)1.代表人物: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
被称为“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创立;朱熹——理学成熟)2.思想主张和教育探索(1)宇宙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2)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
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3)修养论:“格物致知”,只有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理”,
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4)教育探索: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
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3.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强调伦理道德为其思想核心。(3)吸收了佛道大量的思想主张。4.理学的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积极影响: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对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
步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2)消极影响:压制扼杀自然欲求,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重男轻女,因循守旧)。名师点拨对理学的正确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归纳总结儒家思想的演变
二、文学艺术
特点代表宋词句子长短不等,配乐歌唱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元曲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适合市井演唱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
熟,代表:关汉卿、王实甫杂剧成套的散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宋元话本说书用的底本,早期的白话小说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山水画成就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并增多1.概况三、科技三大发明成熟(宋朝)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北宋)《梦溪笔谈》,总结科技成果郭守敬(元)设计和监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王祯(元)《农书》,集南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2.外传活字印刷术:13世纪东传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
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西征传入欧洲;火药: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
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13世纪传入西欧。图解历史活字印刷术外传示意图
知识拓展三大发明对中国和欧洲的不同影响角度影响对中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但并没有给中
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有限对欧洲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
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促进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
过渡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
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武
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地理大发
现,改变了世界面貌1.契丹族:契丹大字、小字。四、少数民族文字2.女真族:女真文字。3.党项族:西夏文。4.蒙古族:畏兀体蒙古文、八思巴字(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归纳总结宋元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1)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2)辽、西夏、金同汉族文化交融,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文化传统。(3)三大发明世界领先。综合提升一、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
要作用。宋代虽然忧患不断,但其内部始终是统一的,极少出现诸如汉代
七国之乱、唐代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那样的内患,唐末五代时期那种君
弱臣强的局面在宋代是不存在的。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同时,也
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使将帅无权、指
挥不灵,以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由于各级政府权力分散,形成了
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不仅办事相互推诿,行政效率低下,而且大大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地方财政尤其困难。尽管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
展很快,但仍难以应付日益庞大的财政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贸中出口合同范例
- 店铺包装转让合同范例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国际结算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独院房子售卖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草供应合同范例
- 学校承包宿舍合同范例
- 煤矸石合作合同范例
- 农机运输合同范例
- 商场家电经销合同范例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 2024内蒙古财经大学辅导员公开招聘(列编招聘)3人及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国华电集团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信息系统》期末终考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疗及护理试题
- 安徽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 医院等级创建工作汇报
- 2024至2030年中国3C电子产品租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11G902-1 G101系列图集常用构造三维节点详图
- DL∕T 5372-201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