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招考聘用教师和教研员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招考聘用教师和教研员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招考聘用教师和教研员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招考聘用教师和教研员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招考聘用教师和教研员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3年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招考聘用教师和教研员5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一.参考题库(共1000题)1.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某些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其中不包括(

)。A.城乡建设与管理B.税率及征税方式C.环境保护D.历史文化保护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拖拉机厂电工张某,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十多万元,张某的行为构成:A.纵火罪B.玩忽职守罪C.破坏集体生产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电工张某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十多万元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因此,选择D选项。A项:目前我国刑法分则中,并未对纵火罪做出相关规定,属于干扰选项。A项错误。B项: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国家、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要求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题中的犯罪主体是电工,不属于公家机关工作人员,故不构成玩忽职守罪。B项错误。C项:根据1979年《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破坏集体生产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集体生产的行为。后本罪于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后,改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不是过失,题目中张某自恃技术熟练,不按规定操作,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故不构成破坏集体生产罪。C项错误。3.平静:讲述A.欣喜:接受B.恼怒:言论C.悲哀:哀乐D.快乐:行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分析题干词项间关系,平静可以修饰讲述。平静地讲述,副词修饰动词。A项,欣喜地接受,副词修饰动词,与题干关系一致。B项,恼怒的言论,形容词修饰名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悲哀的哀乐,形容词修饰名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D项,快乐的行为,形容词修饰名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故本题选A。4.兼济天下:独善其身A.扶危济困:落井下石B.前车之鉴:后顾之忧C.出双入对:形单影只D.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是反义词关系,且均没有贬义。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扶危济困”与“落井下石”为反义词关系,但“落井下石”含贬义,排除。B项:“前车之鉴”与“后顾之忧”没有明显逻辑关系,排除。C项:“出双入对”与“形单影只”是反义词关系,均没有贬义,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好高骛远”与“好大喜功”是近义词关系,且两词均为贬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5.关于公文的传阅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设阅文室供有关人员阅文B.领导人之间自行横向传阅C.以秘书人员为轴心进行直传D.将文件送到有关部门组织传达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在公文传阅时,应避免“横传”。领导人之间自行横向传阅,容易造成文件的延误和丢失,因此,应以秘书人员为轴心,进行直传。因此,选择B选项。公文传阅的方式有四种:①设阅文室,此法适用于文件阅读范围较广的单位;②以人立户,即为每一位领导人设立一个文件夹,将需要阅读的文件夹在一起,呈送阅读;③以文立户,即把文件按阅读对象的顺序组织传阅,并填写文件传阅单,每位阅文人阅后均应签字;④送达传阅,即由秘书人员将文件送到有关部门组织集体阅读。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刑罚特征的是:A.公正性B.特定性C.法定性D.单一性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其特征具有:1.本质上的严厉性;2.适用对象的特定性;3.根据的法定性;4.适用主体的单一性。而公正性不属于刑罚的特征之一,A项错误,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7.1,3,3,5,7,9,13,15,(

),(

)A.19,21B.19,23C.21,23D.27,3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第二步,数列有十项,考虑奇数项、偶数项各自成规律。奇数项:1,3,7,13,(

),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6+2=8,奇数项下一项为13+8=21。偶数项:3,5,9,15,(

),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6+2=8,偶数项下一项为15+8=23。第三步,所求两项为(21,23)。因此,选择C选项。8.下列诗句描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正确的是:A.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世更哀。——林黛玉B.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史湘云C.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贾惜春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王熙凤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二步,“勘破三春景不长”是指惜春看到了三位姐姐(三春)的悲惨结局,也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缁衣顿改昔年妆”是指惜春穿起了素色佛衣,改去了当年还是小姐的时候的妆容。“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作者在感叹,一个出身很好的千金小姐,最终只能在佛像、青灯旁边度过自己凄苦、孤独的一生。可知,C项是对惜春的判词。因此,选择C选项。A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世更哀。”是对王熙凤的判词。A项排除。B项:“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B项排除。D项:“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是对史湘云的判词。D项排除。9.曹雪芹《红楼梦》中写到:“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这里的“贫贱之交”指的是贫困潦倒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贫贱之交的意思是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出自《后汉书·宋弘传》。故表述正确。1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观察发现,两组图形对应图形有相似的地方,优先考虑图形的叠加。第二组图形可看成由第一组对应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后与原图形叠加,取其外部线条得到的图形。故本题选C。(备注:本题亦可以从线条数处寻找规律:第一段图形的线条数依次为3、4、1,4-3=1;第二段图形的线条数依次为12、16。问号处应选择16-12=4条线的图形。故本题选A。但相较于叠加规律,线条数量规律较不明显,所以优先考虑叠加规律,故选C更恰当。)11.科学研究表明,原来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正是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推断:(

)。A.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它的变化导致空间天气的变化B.太阳能量输出的不断变化,引起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这是造成严重灾害的根本原因C.太阳能量的不断输出,将引起地球空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D.太阳能量的不断变化,是造成自然灾害的直接因素和直接原因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可将各项与原文进行对应。A项,对应原文“太阳是一个能量输出不断变化的天体,正是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状态的强烈扰动”,可知A项符合原文,当选。B项的“严重灾害”,C项的“地球空间环境急剧变化”,D项的“自然灾害”,均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2.从抑郁到认知能力下降,到心脏问题和中风,越来越多的证据将孤独与心理、生理疾病联系在了一起。在某些时刻,我们都会感到“孤独”。但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感觉取决于我们的状态以及如何看待它。孤独被定义为可以感知的社交隔离和与他人切断联系的经历。大多数经历孤独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找到新朋友或开始一段新恋情。研究人员也提到过一些“长期孤独”人群,他们在一生中经历了沉重的孤独,即便所处的环境或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也无法改变他们孤独的感觉。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改变心态,就能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B.只有改变心态,才能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C.通过改变心态,可以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D.只需改变心态,就能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衔接上下文。文段开篇强调许多证据将孤独与心理、生理疾病联系在了一起,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指出孤独的感觉取决于我们的状态以及如何看待它,横线后文“比如”针对所填内容举例,尾句再次举了“长期孤独”人群的例子,说明其孤独无法改变。联系前后语义可知,横线处表达我们的心态决定了孤独的状态,故只要改变心态就能改变孤独的状态,对应A项。B项,文段强调改变心态就能改变孤独的状态,但并非强调只能通过改变心态去改变感到孤独,排除;C项,与文段强调的“孤独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相比,程度较轻,与文段对应不及A项要好,排除;D项,“只需······就能”强调改变孤独的状态很容易,只需改变心态即可,文段并非强调改变孤独的状态是否容易,而是强调心态是决定性因素,故不及A项要好,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回家吧,孤独感致命!》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横线位于文段中间,所填入的句子起承上启下作用。横线前面是给“孤独”下定义,横线之后是“比如”引导的具体对策,那么横线所填的句子应是提出的对策。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填充。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明确文段是拿大多数人和一些“长期孤独”人群对比,强调的是前者更容易改变孤独状态。对比选项,首先排除与文意相悖的D。然后根据关联词语的语气差异,选择与文意最契合的一项。文段首先介绍孤独的危害并说明在某些时刻,我们都会感到孤独。然后以“但”转折说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感觉取决于我们的状态以及如何看待它,找到新朋友或开始一段新恋情就可以让大多数人摆脱孤独,另外还存在一些“长期孤独”的人群,即便所处的环境或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也无法改变他们孤独的感觉。空缺处句子论述的是“大多数人”,强调的是改变心态就可以让他们摆脱孤独,D项与此相悖,排除。文段是将大多数人与“长期孤独”的人群对比,强调的是前者改变孤独状态相对容易。“只有……才……”强调的是必要性,即要改变孤独状态,必须改变心态,这一点文段未体现,排除B。与C项相比,A项“只要……就……”所表达的充分条件更能体现改变心态,如找到新朋友或开始一段新恋情对改变孤独状态的立竿见影作用,排除C。故本题选A。13.早在1900年,第一辆电动汽车就已经上路。尽管近些年一些知名汽车厂商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动概念车,但这并未拉近电动汽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究其原因,电动汽车的研发并非只是将传统发动机更换为电动机这般简单,而是一个庞大的研究课题。仅车用蓄电池就存在电池容量、存储能力、稳定性等诸多问题。此外,用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后,车身设计、传动系统、电气系统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汽车厂家具备雄厚的研发能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电动汽车研发的瓶颈是蓄电池问题B.电动汽车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尚需时日C.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研究发展的新方向D.电动汽车的研发进程取决于厂家的研发实力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整体结构为指出现象—分析原因,因此正确答案应是对这种现象的准确概括。文段首先阐述了电动汽车发明很早但在现实生活并不普及的事实。紧接着分析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电动汽车蓄电池的问题——这是一个庞大的研究课题;二是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后,车身设计、传动系统、电气系统等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需汽车厂家具备雄厚的研发能力。由这两方面的原因可看出,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需时日。A项只是文段内容的一个方面,C项属过度推测,D项“取决于”的表述有误。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电动汽车早已问世,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重点“电动汽车和现实生活之间还有差距”,最后从两方面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蓄电池的问题,二是厂家的研发能力还有待提升。文段结构是“分—总—分”,主旨句是第二句。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A项和D项分别对应一个原因,表述片面。C项“新方向”属于无中生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根据提问可知此题是中心理解题。材料构成总—分结构,首先提出观点:尽管电动车出现已久,但依然和现实生活之间有距离,这是文段的主旨。接着详述具体的原因,即研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电动汽车离广泛运用还有距离。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项。A项中的“蓄电池问题”仅是电动汽车研发中的一方面,并非“瓶颈”,且非文段重点内容;C项中的“新方向”在材料中并未体现;D项内容从最后一句得出,并非文段主旨。故A、C、D三项均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4.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高速转变的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需要同时面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与“农村劳动力存量的整体素质趋于降低”两大问题。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出发,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必须着眼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以点带面”加快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有效缓解当前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平稳发展。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A.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B.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C.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的策略D.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首先铺垫背景,介绍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处于高速转变时期,紧接着指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与“农村劳动力存量的整体素质趋于降低”两大问题,之后由“必须”给出对策,即“着眼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以点带面”来提升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解决当前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应D项。A项,文段介绍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是为了引出后文的对策,问题非重点,排除;B项,文段的重点是有效缓解农村人力资源短缺的方式,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非重点,排除;C项,文中最终要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而非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故对策没有针对性,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职教培训需补齐乡村人才“短板”》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分析文段的行文思路,本文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解决对策是文段的重点,正确答案应与此一致。文段首句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与“农村劳动力存量整体素质趋于降低”两大问题;尾句提出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策略,即“以点带面”加快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需以点带面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A项是对首句问题部分的正确表述,但是并非文段重点,重点是尾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策略,排除。

B项符合文段所强调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策略,即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素质提高,保留。

C项是对尾句“从而有效缓解”之后问题部分的正确表述,但是并非文段重点,重点是前半句解决问题的对策,排除。

D项是对尾句的概括,但是并未强调出解决办法即“以点带面”加快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表述不够具体,排除。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两大问题”,紧接着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必须着眼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后用“通过”对前文对策进行了概括,引出目的是“有效解决当前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是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为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15.微突发事件:指发生在小范围的一个事件,经当事人或他人在网络等传媒上披露后,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反响。下列不属于微突发事件的是:A.某官员在参加一工程剪彩活动时,其佩戴名贵手表的照片被网友发到微博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B.2010年5月,某大学生上传一段动画片时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给力”一词旋即风靡网络;当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C.2012年底,乞丐周某在某商场附近举着失物招领牌子,寻找钱包失主。路人俞某发现后,拍下一张照片并发到微博上。该微博被迅速转发,大家都对周某的行为表示赞赏D.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顺利实现起降,引发世界各大媒体热议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小范围事件;②当事人或他人在网络等传媒上披露后,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反响。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某官员参加一工程剪彩,属于“小范围事件”,佩戴名贵手表的照片被网友发到微博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体现出“经网络传播后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反响”,符合定义;B项:某大学生上传一段动画片时用了“给力”一词,属于“小范围事件”,而后“给力”一词风靡网络,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体现出“经网络传播后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反响”,符合定义;C项:乞丐周某举着失物招领牌子,属于“小范围事件”,被人拍下照片发到微博上后被迅速转发并赞赏,体现出“经网络传播后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反响”,符合定义;D项: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顺利实现起降,是公共事件,并非“小范围事件”,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小范围”、“传媒”、“较大社会反响”。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D项,航母舰载机顺利实现起降是一个公共事件,并非小范围,不符合定义要件。是答案。A、B、C项的叙述结构均对应三个定义要件,符合定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微突发事件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小范围的事件经网络等媒体披露后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反响”,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微突发事件定义的关键信息:发生在小范围内的一个事件,在网络上披露后产生较大社会反响。A项,某官员参加一工程剪彩活动,是发生在小范围内的事件,而佩戴名表的照片在网络上披露后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符合定义。B项,“给力”一词最初出现在某学生上传的视频中,是发生在小范围内的事件,而经过他人在网络上的传播后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符合定义。C项,周某在某商场附近寻找钱包失主,是发生在小范围内的事件,而照片在网上披露后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符合定义。D项,是我国军事方面的重大成就,并非小范围内的事件,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16.填入问号处最恰当的是(

)。A.AB.BC.CD.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得知,题干元素组成不同,图形封闭空间数量和对称曲直都无明显规律,且存在“日”字变形,因此考虑“一笔画”图形,题干图形均由一笔画成,选项A、B、C均需两笔画成,只有选项D可由一笔画成。故正确答案为D。17.如今,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掌握的数据库越来越全面,它不再只是我们手头的一点点可怜的数据,而是包括了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大量甚至全部的数据。我们不再需要那么担心某个数据点对整套分析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些纷繁的数据并从中受益,而不是以高昂的代价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单个数据点对整体分析并无大的消极影响B.所有的数据信息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C.大数据用概率说话,而不是囿于“确凿无疑”D.大数据时代,要学会接受并甄别纷繁与混乱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行文思路,文段结构为“描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是文段重点论述的内容。文段先指出信息时代我们掌握的数据库越来越全面,接着说明数据库带来的好处,即不再需要那么担心某个数据点对整套分析的不利影响,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接受纷繁的数据,并从中受益,而不是消除不确定性。分析可知,文段尾句是论述重点。C项是对其的概括,当选。A项只说明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好处,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所有的数据信息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文段没有提及“甄别”,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几句话交代了当前信息时代我们掌握的数据库越来越全面的特点,并说明其带来的好处,也就是“我们不再需要那么担心某个数据点对整套分析的不利影响”。最后一句话引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即接受纷繁的数据并从中受益,而不是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的“大数据用概率说话”就是如何从纷繁的数据中受益的对策,意思是不要囿于“个别不确定的数据”,而是看整体,概率上的。C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交代背景,指出我们进入信息时代,我们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全,包含了全部的数据。尾句引出对策,强调我们要做的是接受这些纷繁的数据并从中受益,而不是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故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在尾句,强调我们要接受大数据的不确定性并从中受益,对应C项。A项,“所有的信息都具有不确定性”,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某单个数据点对整体分析并无大的消极影响”,为尾句之前的表述,非重点,排除。D项,文段强调的是接受纷繁的数据并从中受益,并没有提到要“甄别”,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大数据时代》18.73062

67925A.1B.2C.3D.4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7、6、2,共3个。故正确答案为C。19.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A.3B.4C.7D.13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第二步,设大、小包装盒各有x、y个,由大盒每个装12个、小盒每个装5个,可知12x+5y=99。根据奇偶特性,其中12x为偶数、99为奇数,故5y为奇数,其尾数为5。此时12x尾数为9-5=4,可得x=2或x=7。第三步,代入验证,当x=2时,y=15,符合共十多个盒子,此时15-2=13;当x=7时,y=3,不符合共十多个盒子(刚好十个)。故两种包装盒相差13个。因此,选择D选项。20.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里病情最紧急、治疗费用最高的科室。在这里,医生们见到了太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

,也学会了接受那些不该放弃的放弃。ICU抉择之难,不仅在于要直面医学上的不确定性,更多的是病房门外的人基于情感、金钱与人性的

和考量。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争取冲突B.坚持博弈C.迷茫选择D.执着判断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由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对应前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且与后文“放弃”构成反义并列,故应表达“坚持”之意。A项“争取”、B项“坚持”、D项“执着”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迷茫”形容神情迷离恍惚,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由文意可知,在生死面前,人们可能会选择忍受着高昂的治疗费用还不一定能治好疾病,也可能会强忍悲伤选择放弃治疗,横线处应体现人们在情感、金钱与人性之间来回较量之意。B项“博弈”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符合文意,当选;A项“冲突”指互相矛盾、不协调,D项“判断”指断定,均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ICU里的抉择:与死神作战的尊严和代价》21.当前DNA基础的测试方法使科学家排除了外星球生命形式并非源自地球的可能性,这________着科学家期望外星生命能够具有与地球任何已知有机生命完全不同的DNA结构。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预示B.标志C.意味D.暗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备选词语的含义,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分析可知,“外星生命能够具有与地球任何已知有机生命完全不同的DNA结构”是科学家们的一种猜测,DNA测试方法的结果是对此猜测的验证。“预示”意为预先显示,“暗示”意为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文段说的是这一猜测已被证明,排除A、D。“标志”指表明某种特征,词义带有明显的既成性,不合句意,排除B。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首句指出科学家排除了外星生命不是起源自地球的可能性,换言之,科学家发现外星生命起源于地球。后一句代词“这”指代前一句话,第二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这表明科学家曾期望外星生命不是起源于地球。因此,填入的词应含有“表明”之意。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预示”指事前显示出来;B项“标志”指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D项“暗示”指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意味”与横线后“着”连用,“意味着”意思是表明,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22.下面6个句子(段落)的最佳顺序是:①目前,“超级细菌”种类越来越多,其不断增多的原因是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②照日前态势,新的“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③在10~20年间,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④抗生素滥用包括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和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两方面⑤这都加剧了细菌耐药性,催生了“超级细菌”,使得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少⑥“超级细菌”是一类细菌的统称,其特点是对大部分抗生素均有强大耐药性A.⑥①④⑤②③B.⑥①③④②⑤C.④②⑥③⑤①D.④⑥③①⑤②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首句给出④句和⑥句,发现首句不好确定。第二步,分析句子。①句提到了“超级细菌”产生的原因是“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④句在具体描述“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故①④衔接。答案锁定A选项,验证A项,其语句衔接顺畅,逻辑连贯。因此,选择A选项。23.小辉上课的时候迟到了,老师对他说:“要么罚擦黑板一个月,要么在操场罚跑10圈”,小辉说:“我不同意。”如果小辉坚持己见,且老师的话是不能违背的。那么,小辉实际应该是:A.擦黑板但不罚跑步B.罚跑步但不擦黑板C.既不罚跑步也不擦黑板D.既擦黑板又罚跑步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要么……要么……”等,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老师的话:要么罚擦黑板一个月,要么在操场罚跑10圈。第三步,进行推理。老师的话的意思是:擦黑板与操场罚跑,两者必须选择一个,并且只能选择一个。小辉的观点是不同意,小辉的话的意思是:擦黑板与操场罚跑两者都选,或者是两者都不选。小辉坚持己见,同时老师的话是不能违背的,即小辉要受到惩罚,因此只能选择既擦黑板又罚跑步,才能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24.公文区别于其他类别文章的主要特点是: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第二步,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事务作用的载体。其区别于其他文章的特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因此,选择C选项。A项: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但并不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特点。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公文形成的条件,首先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或者与其他部门协商一致,确有必要。法律法规条例也是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中形成的,这不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特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D项: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但不是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特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25.积极强化是指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消极强化是指在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销或减少,这样也可以增加行为频率。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积极强化的是(

)。A.君子一日三省其身B.杀鸡骇猴以儆效尤C.重赏之下必有勇夫D.从轻发落戴罪立功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积极强化:“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消极强化:“在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销或减少”、“可以增加行为频率”。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意思是君子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不符合“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也不符合“在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销或减少”,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排除;B项:杀鸡骇猴以儆效尤,意思是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人,未体现奖励或减少不愉快的刺激,不符合“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也不符合“在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销或减少”,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排除;C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意思是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符合“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符合“积极强化”定义,当选;D项:从轻发落戴罪立功,意思是处罚从宽,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不符合“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也不符合“在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销或减少”,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积极强化”,其关键信息为:①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②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意在强调反省,不符合“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不符合定义;B项:杀鸡骇猴以儆效尤,指用惩罚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不符合“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不符合定义;C项:重赏之下,符合“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必有勇夫,符合“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符合定义;D项:从轻发落戴罪立功,不符合“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涉及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个定义,但只考查积极强化,可重点关注该定义的内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方式(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对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目的(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积极强化的定义要点:①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对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②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A项,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意思是君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并不涉及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不符合要点①。B项,杀鸡骇猴以儆效尤,意思是惩罚一个人来警告其他人,并不涉及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不符合要点①。C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意思是在丰厚奖励的刺激下,一定会有勇敢的人接受任务,重赏是用有吸引力的结果对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且重赏可以让勇夫不断出现,符合定义。D项,从轻发落戴罪立功,意思是处罚从宽,在承当某种罪名的情况下建立功劳,并不涉及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不符合要点①。故本题选C。26.下列选项中,未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是:A.人民币B.欧元C.英镑D.卢布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是美元、英镑、日元、欧元和人民币五种货币,卢布未在其列。所以D项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包含两个经济术语:“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简称SDR)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造,是一种用于补充IMF成员国官方储备的国际储备资产;“一篮子货币”(Basket

of

currencies)指作为设定汇率参考的一个各国货币组合,是由多种货币按一定比重所构成的一组货币,这个组合好比一个盛放各种货币的“篮子”,其中某一种货币在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该货币在本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为基准。27.刘某所主张受损的网店商誉属于《民法典》中规定的:A.名称权B.名誉权C.荣誉权D.信誉权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概述。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故王某损坏的是商店的名誉权。因此,选择B选项。A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与题意无关。A项错误。C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一条,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与题意无关。C项错误。D项: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可见民法典中没有信誉权。D项错误。28.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的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注意分配的是:A.学生边听讲边做笔记B.歌手自拉自唱C.工人边观察仪表边控制调节D.运动员一鼓作气完成了躲避、转身、投篮的动作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学生边听讲边做笔记,符合“同一时间内”,听讲与记笔记是不同对象,符合“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符合定义,排除;

B项:歌手自拉自唱,符合“同一时间内”,拉与唱是不同行为,符合“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符合定义,排除;C项:边观察仪表边控制调节,符合“同一时间内”,观察与调节是不同的行为,符合“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符合定义,排除;D项:运动员完成躲避、转身与投篮的动作不是同一时间,不符合“同一时间内”,一鼓作气只是强调了动作的连贯性,但不代表是同一时间,不符合定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同一时间内;②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③同时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学生边听讲边做笔记,符合“同一时间内”,听讲与记笔记是不同行为,符合“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且“同时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符合定义;

B项:歌手自拉自唱,符合“同一时间内”,拉与唱是不同行为,符合“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且“同时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符合定义;C项:边观察仪表边控制调节,符合“同一时间内”,观察与调节是不同的行为,符合“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且“同时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符合定义;D项:运动员的躲避、转身与投篮的动作是依次进行的,不符合“同一时间内”,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29.从2、3、4、5、6中任取3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奇数?A.12B.24C.30D.6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属于基础排列组合。第二步,一个三位数如果是奇数,要求个位数字是奇数。故先选取个数数字,从3和5中选1个,有2种情况;接着选十位数字,从剩余的4个数字中选1个,有4种情况;最后选百位数字,从剩余的3个数字中选1个,有3种情况。所以,可组成2×4×3=24(个)三位奇数。因此,选择B选项。30.美国管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木桶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木板,而是其最短的板块。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看做是一个木桶的话,那么决定企业整体能力的是:A.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实力B.企业建设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C.企业在竞争中表现出的核心优势D.企业构成中各环节的协调与配合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最短的木板决定木桶的盛水量。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这一原理应用在企业发展中,决定整体能力的也是“最短的木板”,即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符合这层意思的只有B项。A项中综合实力、C项中核心优势、D项中协调与配合均不是企业的薄弱环节。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该项并没有体现产品质量、技术开发、品牌建设中具体哪方面不足,没有最短板块,排除;B项:“薄弱环节”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企业相当于木桶,薄弱环节相当于最短板块,可以推出;C项:“核心优势”相当于木桶中的长木板,排除;D项:“各环节的协调与配合”并没有体现具体哪个环节有不足,没有最短板块,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31.1,(),,,A.0B.1C.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第二步,采用反约分,将1转化为,考虑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分子数列是1的常数数列;分母数列:1,(

),7,13,21,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猜测差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差数列前两项分别为2,4。则所求项分母为7-4=3,验证3-2=1,满足规律。则所求项为。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采用反约分,将1转化为,考虑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所求项分子数列是1的常数数列,所求项分母数列递增且为奇数,验证选项,只有D同时满足。因此,选择D选项。32.有研究发现,恐龙腿骨化石都有一定弯曲度,这意味着将恐龙的腿骨假定为圆柱形来计算恐龙体重时,会使计算结果比实际体重多1.42倍。科学家由此认为,原来的计算方式高估了恐龙腿部所能承受的最大身体重量。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观点的是(

)。A.恐龙腿骨所能承受的重量比之前人们所认为的要大B.恐龙身体越重,其腿部骨骼也越粗壮C.圆柱形腿骨能承受的重量比弯曲的腿骨大D.恐龙腿部的骨骼形状对于支撑其体重意义不大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原来的计算方式高估了恐龙腿部所能承受的最大身体重量。论据:恐龙腿骨化石都有一定弯曲度,这意味着将恐龙的腿骨假定为圆柱形来计算恐龙体重时,会使计算结果比实际体重多1.42倍。论点与论据均讨论恐龙腿骨形状与估算恐龙体重的事,讨论话题一致,考虑补充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说明恐龙腿骨承受重量比人们想象的要大,与按圆柱形来计算是否会高估恐龙腿部所能承受的重量无关,为无关项,排除;B项:该项说明恐龙体重越大腿部骨骼越粗壮,与按圆柱形来计算是否会高估恐龙腿部所能承受的重量无关,为无关项,排除;

C项:该项说明圆柱形腿骨能够承受的重量比弯曲的腿骨大,解释原因,可以加强,当选;

D项:该项说明恐龙腿部骨骼形状与支撑体重无关,即说明按原来的计算方式不会高估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身体重量,为削弱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3.a和b均为正整数,若11a+7b=132成立,则a的值为:A.2B.3C.4D.5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将选项中a的值代入等式11a+7b=132验证,解出b应为正整数。四个选项中只有当a=5时,b的值为整数11,满足条件。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用倍数法解题。第二步,132为11的倍数,11a也为11的倍数,故7b也应为11的倍数,则b为11的倍数。又因为a,b均为正整数,则7b<132,b<≈18.9

。则b=11,代入等式中解得a=5。因此,选择D选项。34.下图所示的多面体为20个一样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问①、②和以下哪个多面体可以组合成该多面体?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图①,右上角缺少了一块正方体,且左边突出来两个正方体,故可确定图①在多面体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观察图②,上面一排正方体中间少了一块正方体,故可确定图②在多面体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因此,需要补充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故正确答案为A。35.“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太用力、太急切地想说明道理,反而少了从容淡定。它反映出“力争”者的不够自信,也表明他对听众辨别事理能力的低估。以下与作者表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A.有理不在声高B.公道自在人心C.此时无声胜有声D.针尖不必对麦芒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由选项可知,本题考查还是对文段主旨的把握。需要考生梳理文段行文思路并概括中心,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之相符的选项。文段为总分结构,归纳观点句是解题关键。文段首先指出“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之后具体论述这一表达方式的缺点。A项与文段的观点最接近,“有理”对应文段的“据理”“说明道理”,“声高”对应“太用力”“太急切”。B项“公道”不是文段论述内容。文段强调的是声音大小,而非有无声音,C项说法错误。D项强调的是针锋相对,也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可以看出“据理力争”指的是用力、急切地说明道理。第二句解释了这种表达方式不好,是因为它反映出“力争”者的不够自信和对听众辨别能力的低估。可以判断本文是“总—分”的结构,观点重在强调不要“据理力争”,不要太用力、太急切地说明道理,要保持从容淡定。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有理不在声高”符合文段重点内容。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首句提出观点“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缺少从容淡定,后文为解释说明部分,文段首句为中心句,强调“据理力争”不是好的表达方式,不用太用力、太急切,要从容淡定些。A项“有理不在声高”指有理不用说的太大声,可对应文段“不要太用力,要从容淡定的表达”,与文段作者的观点最相近,A项当选。B项“公道自在人心”指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首先,语句并非是一种表达方式,其次,语句可理解为公道自在人心,我们根本不用说,而文段表达的是要说,但不用说得太用力、急切,排除;C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指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文段并非强调“无声”,而是声音大小,排除;D项“针尖不必对麦芒”比喻双方不必针锋相对,用于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文段并无两者的语境,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6.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A.梅雨季节,门环惹铜绿B.遭遇污染,汪洋变赤潮C.只待时日,化蛹成彩蝶D.水沁石板,青苔绘碧痕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生命现象最本质的是新陈代谢,生殖和遗传也是重要的特征。A项错误,“门环惹铜绿”是门环中的铜、水、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一起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锈”,是化学变化,没有体现生命现象。B项正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其中植物动物有生命现象。C项正确,“化蛹成彩蝶”是完全变形昆虫在幼虫和成虫之间的一个发育阶段。化蛹时,幼虫结构解体,成虫结构形成,初次出现翅,蛹皮裂开,咬开一条出路而蜕出,有生命现象。D项正确,“青苔”是水生苔藓植物,色翠绿,生长在水中或陆地阴湿处,有生命现象。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7.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需依赖于(

)。A.公文处理B.收文办理C.发文办理D.办毕公文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A项正确,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它是使公文得以形成并产生实际效用的全部活动,是机关实现其管理职能的重要形式。故正确答案为A。38.一些投资者非常关心古镇保护。所有房地产商都支持对古镇进行商业开发。所有关心古镇保护的人都反对进行商业开发。上述为真,则下列哪项一定为真?A.有一些投资者是房地产商B.房地产商不关心古镇保护C.一些房地产商关心古镇保护D.一些投资者支持对古镇进行商业开发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所有……都……”等,确定为集合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有的投资者关心古镇保护②房地产商→支持进行商业开发③关心古镇保护→反对进行商业开发第三步,进行推理。A项:由②③递推可得:④关心古镇保护→¬房地产商,由①④递推可得:有的投资者不是房地产商,无法必然推出“有的投资者是房地产商”,即根据“有的A是B”,无法必然推出“有的A不是B”,因此该项不必然为真,排除;B项:由②③递推可得:④房地产商→¬关心古镇保护,即所有的房地产商都不关心古镇保护,该项可以推出;C项:由②③递推可得:④房地产商→¬关心古镇保护,即所有的房地产商都不关心古镇保护,因此其矛盾命题“一些房地产商关心古镇保护”一定为假,该项错误,排除;D项:由①③递推可得:有的投资者反对对古镇进行商业开发,无法必然推出“一些投资者支持对古镇进行商业开发”,即根据“有的A是B”,无法必然推出“有的A不是B”,该项不必然为真,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39.每逢开学,各大书店总有不少家长拿着老师开列的书单为孩子买辅导书,然而有时却不容易买到。尽管有些辅导书内容上大同小异,但不同的版本却往往让家长不放心,让老师不满意。其实,家长和老师们都有点庸人自扰了。辅导书是买给孩子用的,应该多和孩子商量,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上述论断的前提是(

)。A.辅导书是教材的补充,是学生学习必备的参考资料B.对孩子发展的引导应从孩子自身的个性、能力出发C.老师和家长在购买辅导书时与孩子缺乏足够的交流D.孩子对自己的学习需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辅导书是买给孩子用的,应该多和孩子商量,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论据:无。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论点说的是应该把辅导书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该项说的是辅导书的作用,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B项:论点说的是应该把辅导书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该项说的是对孩子发展的引导方式,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即使老师和家长在购买辅导书时与孩子有足够的交流,孩子也可以自己选择辅导书,不影响论点的成立,无法加强,排除;D项: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学习需求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不知如何做出选择,那么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也就没有意义,该项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40.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2018年,我国将建立以旅游、养老、健康等为主的幸福产业统计监测制度,研究建立反映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的统计制度;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进而建立起(

)体系。A.现代化统计调查B.新时代统计调查C.全面化统计调查D.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第二步,2018年1月14日央视网新闻: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2018年,我国将建立以旅游、养老、健康等为主的幸福产业统计监测制度,研究建立反映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的统计制度;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进而建立起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2018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完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施方案,为正式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奠定基础。因此,选择D选项。41.装忙族:指一些人为了维护自己在亲友或领导眼中的形象,用“装忙”来表现自己事业很成功,其实他们的工作并不忙。

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则下列属于装忙族的是:A.王老师是一位大学教授,平日既要上课,又要做科研,还兼任学院的副院长,另外还指导着3个博士生、6个硕士生,在校园里走路都是急匆匆的样子B.小李是一名三年级小学生,每天上学很早,放学很晚,回家后做作业常常要做到晚上10点钟,他常常抱怨自己没有玩的时间C.小钱对同学几次一道出游的邀请都以工作太忙而拒绝了,其实他是最近迷上了一款游戏,一有空就“宅”在家里打游戏,对其他事情一概没有兴趣D.每次回老家,小赵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走,他向亲友解释他时间紧张,因为领导把很多事都交给他做,其实情况不是这样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用“装忙”来表现自己事业很成功,其实工作并不忙。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根据选项信息,王老师很忙,并非“装忙”,不符合定义;B项:根据选项信息,小李很忙,并非“装忙”,不符合定义;C项:小钱是“装忙”,目的是打游戏,不是想表现自己事业很成功,不符合定义;D项:小赵是“装忙”,事实并非如此,他是想向亲友表现出领导对他的重视,自己事业很成功,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42.冗余设计是指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雇、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某一决策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余地。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冗余设计的是:A.篮球比赛中双方各出场5名队员,但通常每支职业篮球队有12~15人B.某公司每年都会招一批大学生,让他们在各个岗位实习,作为储备干部培养C.某物业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即使一人有事外出,也可以保证有人值班D.设计部的一名员工辞职,公司立即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同时人力资源部开始紧急招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冗余设计的定义,定义的关键是“留有充分的余地”,选择不属于冗余设计的一项。冗余设计定义的关键信息:留有充分的余地。A项,篮球比赛双方出场人数为5人,但职业篮球队有12~15人,符合定义要点。B项,招收大学生作为储备干部,留有了充分的余地,属于冗余设计。C项,物业配电室配备两人,符合冗余设计的定义。D项,在辞退员工后需要紧急招人,在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中没有留有余地,不符合冗余设计的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聘、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每支职业篮球队除了参赛队员还有替补队员,体现了在人员“使用上留有充分的余地”,符合定义;B项:每年都招聘大学生做储备干部,为每个岗位都留出备用人员,体现了在人员“使用上留有充分的余地”,符合定义;C项: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体现了在人员“使用上留有充分的余地”,符合定义;D项: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并紧急招人,说明设计部没有备用人员,不属于“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留有充分的余地”。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D项,抽人兼任、紧急招人,属于设计部没有在员工聘用上“留余地”所导致的被动行为,不符合“留有充分的余地”,不符合定义,当选;A、B、C三项均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43.吴丽是某凉鞋品牌的经销商,为了增加利润,她的策划方案是:以每4双凉鞋300元的价格进货,以每6双500元的价格卖出去。如果要获得20万元的利润,吴丽需要卖出(

)双凉鞋。A.21000B.22000C.23000D.2400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第二步,每双鞋的进价为300/4=75(元),售价为500/6(元),每双凉鞋赚500/6-75=50/6(元),故卖出200000÷50/6=24000(双)。因此,选择D选项。44.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A.工作效率B.工作内容C.工作态度D.工作绩效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知识。第二步,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条,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因此,选择D选项。4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题干图形每行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元素的数量关系。从前两行来看,每行都含有3个笑脸、2个实心圆和2个空心圆。按此规律,第三行缺少2个笑脸、一个实心圆,B项符合。故本题选B。46.假若没有来自于碰撞的热储备,“地球发电机”就根本不会启动,地球也就不会拥有一个保护着地球生命的磁场了。太阳辐射会毫不留情地剥离大气层并冲击地球表面,地球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和现在火星相同的命运。由此看来,我们这个适于居住的世界就好像是由一些互不相干的现象构建起来的,包括月亮的诞生、磁场的形成、板块构造和水的存在等等。假若没有那次碰撞,地球就没有足够的热能在地核中驱动热的对流运动,地球磁场也不会形成;假若没有水,地壳就可能太浓稠从而不会分解成构造板块。看看金星吧!它没有板块构造,没有水,没有磁场。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A.地球,宇宙的孤例B.地球,碰撞的奇迹C.地球,必然的偶遇D.地球,偶然的侥幸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文段首先通过反面论证指出没有碰撞的热储备就会产生许多不好的结果,引出文段的核心话题“碰撞”,接着通过“由此看来”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强调如果没有碰撞、没有水,地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适宜居住,并将地球与金星进行了对比,强调由于碰撞使地球具备适宜的条件。因此整个文段都在强调“碰撞”的重要性,对应B项。A项“孤例”强调唯一性,文段并未提及地球是宇宙中的唯一,且没有体现出碰撞对于地球的作用,排除;C项“必然的偶遇”与D项“偶然的侥幸”表述均不明确,未提及碰撞,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探索神秘的地下世界》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用假设条件提出碰撞对于地球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解释由碰撞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如“月亮的诞生、磁场的形成等等”,最后通过与金星对比,再次强调碰撞对于地球的重要性。因此文段主要强调“碰撞”的重要性。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B项提到了“碰撞”这个话题。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段的标题,本质上仍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抓住“碰撞”这个关键词,整个文段都是围绕“碰撞”对地球的作用展开论述,正确答案应体现关键词。文段首先提出“假若没有来自碰撞的热储备,‘地球发电机’就根本不会启动”,之后又提到“假如没有那次碰撞,地球就没有足够的热能……地球磁场也不会形成”,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碰撞”造就了地球奇迹。选项中只有B项提到了“碰撞”。A项,文段没有明确说明地球的唯一性,“孤例”表述不正确,且未提及“碰撞”,排除。C项“必然的偶遇”、D项“偶然的侥幸”表述不明确,也未提及“碰撞”,排除。故本题选B。47.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下列关于保险合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同双方当事人相互享有权利、承担义务B.保险双方信息的对称性,保险合同对诚信的要求低于其他合同C.享有一定的权利而必须偿付一定对价D.内容不是由当事人双方共同协商拟定,而是由一方当事人先拟就,另一方当事人只是做出是否同意的意思表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其他。A、C两项正确,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射幸合同是民事合同中的一种,它属于双务合同的范畴,即缔约双方负有相互给付的义务。因此,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相互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享有一定的权利而必须偿付一定对价。B项错误,任何合同的订立,都应以合同当事人的诚信为基础。但是,由于保险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保险合同对诚信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合同。D项正确,附合合同是与商议合同相对的一种合同,不是由缔约双方充分协商而订立的,而是由一方提出合同的主要内容,而另一方只能做“取与舍”的决定。保险合同属于附合合同。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8.周某因出国留学,把自己的几幅贵重字画交由朋友吴某保管。吴某将字画藏于卧室,一日,卧室的暖气管道突然破裂,字画浸水受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吴某存在过失,应负部分赔偿责任B.吴某存在过失,应负全部赔偿责任C.吴某系无偿保管且无重大过失或故意,不应赔偿D.暖气管道突然破裂属于不可抗力,吴某不应赔偿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合同法知识。第二步,根据《合同法》第十九章保管合同,第三百七十四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管道破裂不属于保管人的重大过失,故吴某系无偿保管且无重大过失或故意,不应赔偿。C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49.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做50个,要比原计划晚8天完成;如果每天做60个,就可以提前5天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A.4000B.4100C.3900D.295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第二步,设计划完成的时间为t天,那么由题意有50(t+8)=60(t-5),解得t=70,那么零件共有60×(70-5)=3900(个)。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用数字特性法解题。第二步,每天可以做60个,说明总零件个数是60的倍数,排除A、B、D。因此,选择C选项。50.下列成语和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口蜜腹剑——李义府B.十面埋伏——项羽C.程门立雪——杨时D.东床快婿——王羲之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口蜜腹剑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中“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个成语说的是李林甫,而不是李义府。李义府曾在唐高宗时期任宰相,因笑中有刀,被称为“李猫”。选项对应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5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题干每个图形所包含的元素完全一样,则应该考虑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九宫格问题,首先应该按行或按列来观察规律。从每行来看,小圆圈依次按逆时针顺序与三角形的一条边相切,且每行都有一个小圆圈在三角形外部,故本题选B。52.被告负责举证的案件是:A.民事案件B.刑事案件C.行政案件D.知识产权案件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知识。第二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因此被告负责举证的案件是行政案件。因此,选择C选项。A项: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说提出主张的人要有充分确实的证据。A项错误。B项:刑事诉讼法的举证责任是由公诉机关承担,要求公诉机关在提起公诉要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时候,必须有充分确实的证据。B项错误。D项:知识产权案件也属于民事案件,同样适用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D项错误。53.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对这句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的内部B.世界上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又是不相同的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D.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A项:矛盾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而且存在于事物之间。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存在着内部矛盾,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外因。题干中两粒相同的砂子之间和两只苍蝇之间的关系不是事物内部的关系,而是事物外部的关系。A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项:矛盾具有特殊性是,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项:矛盾的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它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表述错误。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因此,选择ACD选项。B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世界上每个事物既有其存在和变化的普遍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存在的环境不同,变化的条件不同,其变化的结果也不同。所以说,世界上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又是不相同的。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54.美国科学家泰勒几乎每天都有10个新想法,其中有9个半都是错的,但他并不在乎,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每天半个对的新想法”积累起来,使泰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闻名的“氢弹之父”。因此:A.要创新就会犯错误B.新想法总会有90%是错的C.美国人并不在乎错误D.泰勒是个善于创新的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明确题干论述的主要观点,结合选项,选择与题干观点一致的选项。A、B、C三项都过于绝对,因此都不能推出。题干中泰勒积累“每天半个对的新想法”,从而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氢弹之父”,恰好是善于创新的表现。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