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述关于教育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神所创造,教育目标就是表现神或天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2)生物起源说,教育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本能,是种族发展本能需要;(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生产劳动。2.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教育具备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备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备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条件。(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提升,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为学校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2)文字产生和传递文化工具达成了一定水平。(3)经验积累,为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了有效教育伎俩和充分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记忆技巧:生产力发展、经验积累、文字产生,国家机器需要。4.简述古代教育特点。(1)阶级性: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场所。不一样阶层人接收教育内容、程度均不一样。(2)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过程。(3)刻板性:教学内容固定、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4)宗教性:(5)道统性:教育反应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6)象征性:接收教育和受什么样教育是社会地位象征。记忆技巧:古代阶级专刻宗统(棕桶)象。5.简述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最早)。(3)教育世俗化(与宗教分离)。(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记忆技巧:公义法世(“公益法师”)6.简述20世纪后期世界教育特点(发展趋势)。(1)教育终生化(保罗•朗格朗“终生教育之父”)。(2)教育全民化(《世界全民教育宣言》)。(3)教育民主化(对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否定)。(4)教育多元化(对单一性和统一性否定)。(5)教育技术当代化。【补】教育个性化、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不一样版本教材展现不一样,做多项选择题时候注意变通)。记忆技巧:全、民、多、现<献>、身;个(各)国全信科学。7.简述教育属性(1)教育本质属性教育是一个有目标地培养人社会活动。(2)教育社会属性①教育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②教育历史性教育历史性表现在,在不一样社会或同一社会不一样历史时期,教育性质、目标、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③教育相对独立性教育即使要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制约,不过教育作为培养人社会活动,又具备其相对独立性。8、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决定(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改变(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方法、伎俩和组织形式(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学校专业设置(人才规格)(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此条能够不写)记忆技巧:规(龟)速组织人才结构,内容、方法、伎俩相对独立。9、简述教育对生产力促进作用。(教育经济功效)(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基本路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科学技术主要基地。(此条个别教材中有展现)记忆技巧:劳动力学知识有利于发展科技。10、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不一样版本教材表述不一样)(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利和程度。(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标、政策、制度和内容体系。(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此条个别教材有展现)记忆技巧:领受权质、目策容制1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政治功效)。(1)传输一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2)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变革完善。(3)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4)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主要力量。记忆方法:意识形态管理人才民主政治影响舆论。12、简述文化对教育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标确实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取向。记忆方法:文化影响内容方法价值。13、简述教育文化功效。(中学资格证已考)(1)教育具备筛选和整理文化功效。(2)教育具备传递和保留文化功效。(3)教育具备交流和融合文化功效。(4)教育具备更新和创造文化功效。记忆方法:筛理递存交融创新。14、简述学校文化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个组织文化。(2)整合性较强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缩影。记忆方法:整合组织传递校园缩影。15、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形式。(1)教育具备质要求性。(2)教育具备本身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社会发展具备不平衡性。(4)教育与其余社会意识形式平行性。记忆方法:质规继承不平行。16、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原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差异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2)环境影响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个可能,包含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有主动和消极之分。(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备其独特功效,比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效。(4)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决定性原因。记忆方法: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17、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活动。(2)学校教育是经过专门训练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很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各种原因。记忆方法:专门训练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原因。18、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上独特功效。(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备加速个体发展特殊功效。(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影响具备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具备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效。记忆方法:加速个体特殊才能,发展个性符合社会规范19、怎样遵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1)遵照身心发展次序性,循序渐进教学(2)遵照身心发展阶段性,不一样年纪阶段采取不一样方式方法来教学(3)遵照身心发展不平衡性,抓“关键期”适时而教(4)遵照身心发展互补性,帮助全体学生,发挥优势,长善救失。(5)遵照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快速地切实地提升。记忆方法:顺阶不补差个体身心发展次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备一定次序,身心发展个别过程和特点出现也具备一定次序。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照由详细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次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不然就不能收到应有效果,甚至损害学生身体和心理。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个体在不一样年纪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一样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一样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阶段性。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一样年纪段学生,提出不一样详细任务,采取不一样教育内容和方法,要依照实际情况区分对待。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指身心发展同首先发展速度,在不一样年纪阶段是不平衡。另首先是身心发展不一样方面发展速度不平衡。个体发展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关键期和最好期。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首先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错过了关键期教育,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教育必须适应人发展不平衡性,在人素质发展关键期内,施以对应教育,促进该素质发展。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互补性反应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能某首先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经过其余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赔偿。要讨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重视发展学生本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人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整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所以,培养信心和努力品质是教育工作主要内容。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在男女性别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全部组成方面。在教育工作中发觉研究个体间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能和主动原因,有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20.简述教育目标意义和作用(功效)。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工作关键,是教育活动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层次多样性,使它有多方面功效。(1)对教育工作具备导向功效(2)对落实教育方针具备激励功效(3)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功效(4)教育目标地调控功效(5)教育目标选择功效(有版本教材没有此条)记忆方法:励评调选向21.简述确立教育目标依据。(教育目标影响原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是确定教育目标主要依据。教育目标受生产力制约;教育目标也受生产关系及政治观点和制度制约。教育目标制订还受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影响。(2)人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标主要依据。(3)制订者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全方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标理论依据记忆方法:政治、经济、文化、个人、理想和价值观22.简述我国现行教育目标精神实质。(1)要培养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统一。(2)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友好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全方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3.简述教育目标基本结构。教育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遵照总方针,但各级各类学校应有各自详细工作方针和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教育目标具备层次性。教育目标层次包含:(1)国家教育目标。国家教育目标是国家对培养人总要求,它要求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总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教育目标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详细化,是结合教育目标,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特点制订各级各类教育培养要求。(3)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成要求或产生预期改变。记忆方法:目标-培养-教学24.简述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命令颁布实施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总指导方针或总方向(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服务(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5、简述影响学制原因(建立学制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情况。(5)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影响。记忆方法:经济+政治+儿童+人口+影响26、简述当代学制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步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个别教材展现)(8)终生教育体系建构。记忆方法:学前-义务-中等-高等-学历-国际-社会-终生27、简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普及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生教育。记忆方法:基础-中等-高等-成人28、简述当代学制类型。(1)西欧双轨制(19世纪欧洲国家)一轨是学术教育,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日后包含其余高等学校)——中学(包含中学预备班)。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日后包含初中)——其后职业学校(初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2)美国单轨制(19世纪20世纪初)相对于双轨制,只有自下而上一轨,其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全部些人都经过一样教育体系进行学习。(3)苏联分支型学制(20世纪上半叶)现有上下级学校间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相互联络,形成了立体式学制。也被称为中间型学制或是“Y”型学制。记忆方法: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29、简述制约课程主要原因。(1)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含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收制于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要求。(2)学科知识水平课程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完整性、知识结构内在逻辑性,反应该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确保学校课程科学性、系统性。(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者身心发展需要既具备年纪阶段差异性,又具备个体间差异性。课程设计与实施必定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及其需求,把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上考查。(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一样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课程论及课程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主要结构性影响。记忆方法:社会+学科+学生+理论30、简述学生中心论观点。课程应该以学习者发展需要和特征为出发点,以追求人友好发展为目标,课程应使人本性、人尊严、人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①学生是课程关键;②课程以学生兴趣或生活为基础;③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④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主要作用记忆方法:学生课程以自己兴趣和活动为中心31、简述课程标准内涵及意义。①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教学提出统一要求和详细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施领导一个主要工具,有了统一课程标准就有可能统一各个学校各门学科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计划性,确保教学质量。②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直接依据。③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主要标准。④学校和教师应全方面彻底地领会课程标准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和教学。32、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照基本标准。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②强调内容基础性与适用性③知识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④理论与实践统一⑤教科书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⑥注意与其余学科纵向和横向联络记忆方法:科基(柯基)学理科,与其余学科联络33、简述泰勒课程设计模式(泰勒原理)及其对教育实践意义。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依照目标选择教育经验;(3)依照目标组织教育经验;(4)依照目标评价计划。其中,制订课程目标是最关键一步,其余全部步骤都是匝堤目标展开,泰勒原理就是以目标为中心模式,所以又被称为“目标模式”。记忆方法:目标、内容、方法、评价34、教学过程本质。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认识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过程。(1)认识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经有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原创性认识,区分于科学家认识活动。(2)认识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一个特殊交往活动。(3)认识教育性经过认识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同时经过认识也能发觉本身差距和不足。(4)认识简捷性教学活动将要教授内容经过筛选和科学编排,能够省略掉很多知识获取过程,具备认识简捷性。(5)有领导认识学生认识一直是在教师传授、引导下进行达成认识目标。记忆方法:有领导间接交往简捷且有教育性35、简述教学基本任务。①使学生掌握系统当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智能,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力;③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健康;④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良好思想品德、健康审美情趣和良好心理素质。记忆方法:双基+四育+个性+创新36、简述教学过程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每一条均为简答)(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间接性规律)①教学中学生取得知识现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②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③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掌握,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预防只重视某首先知识偏面观念。(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发展性规律)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过程,二者有着本质上联络。②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发展,又要重视知识掌握,要预防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片面倾向。③知识和智力相互转化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高低。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智力和认识能力。(3)掌握知识与提升思想相结合(教学教育性规律)①从社会要求看,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来开展,受社会意识形态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②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备思想品德教育原因;③从教学伎俩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备教育原因;④从教师看,教师是具备一定思想观点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⑤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学习目标、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对学习主动性也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具备教育性。(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学双边性规律)①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各方面并不成熟,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品德提升离不开教师组织和安排,需要教师指导;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有较丰富知识。②相对学习对象而言,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即使许多方面并不成熟,需要教师指导,但他仍是认识和本身发展主体,具备主观能动性。③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37、教师上好课基本要求(上好一堂课标准)(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2)重点突出指教师讲课时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主要内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教学上,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化难为易。(3)内容正确教师讲授知识必须是科学、确凿、符合逻辑,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而且应该要求学生做出反应一样是正确,假如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4)方法得当教师依照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宜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对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力争使教学取得很好效果。(5)表示清楚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示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收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6)组织严密课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教学各步骤进行紧凑,不一样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7)气氛热烈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38、《班级讲课制》优缺点。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39、简述作业布置基本要求。①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了解所学基础知识,形成对应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能力。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要求完成时间。对比较复杂作业,教师也能够适当地提醒,但这种提醒应是启发性,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思索。④教师应经常检验和批改学生作业。40、简述教师备课基本内容包含哪些方面。(1)备教材。即钻研教材,包含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关于参考书。(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年纪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思想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3)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发展,要依照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好教学方法。41、简述直观性教学标准含义及要求。(1)定义:直观性标准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经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取得丰富感性认识。(2)落实直观性标准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当代化教学伎俩;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利用语言直观42、简述启发性教学标准含义及要求。(1)定义:启发性标准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可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索,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升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2)落实启发性标准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索,发展学生逻辑思惟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处理问题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43、简述巩固性教学标准含义及要求。(1)定义:巩固性标准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基础上牢靠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依照需要快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利用。(2)落实巩固性标准基本要求是:①在了解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利用知识中主动巩固。44、简述循序渐进教学标准(系统性标准)含义及要求。(1)定义:循序渐进标准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次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逻辑思维能力。(2)落实循序渐进标准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处理好重点与难点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5、简述发觉法基本含义。发觉法是教师经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觉”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独立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觉对应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依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并总结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活动经验教训所提出来,包含教师教学指导和学生发觉学习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发觉法基本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发觉法通常过程:确定讨论课题、制订研究计划、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发觉和总结。46.小学教育基本特点(1)教育对象特殊性1.小学生身心发展2.小学生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基础3.小学教育课程内容具备基础性(3)小学教育义务性(4)小学教育全方面性47.小学生学法指导内容及方法(1)学习计划指导1.设置目标和安排时间,都要力争详细化2.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3.要留有余地,使计划富有弹性,便于执行4.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2)听课方法指导1.认真听2.注意看3.多动脑4.主动练5.做笔记6.善归纳(3)复习方法指导1.回顾讲授内容及重点,加强复习针对性和目标性2.复习书本,目标在于深化3.整理笔记,便于复习4.经过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求援教师或同学力争处理疑难(4)写作业方法指导1.先复习后写作业2.仔细审题3.认真表述4.细心检验48.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1)建立主动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依据学习结果反馈,激发学生深入学好愿望49小学生学习习惯主要特点(1)学习习惯广泛性(2)学习习惯实践性(3)学习习惯阶段性(4)学习习惯模仿性50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3)重视激励与褒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协力(6)分层渐进,重视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51德育过程基本规律1.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备多个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升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改变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久,重复,不停前进过程2.德育过程次序德育过程通常次序能够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止:因为社会生活复杂性,德育影响多样性等原因,德育详细实施过程,又具备多个开端,这可依照学生品德发展详细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终达成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友好发展。52小学德育标准(1)导向性标准(2)疏导标准(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标准(4)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标准(5)因材施教标准(6)知行统一标准(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标准(8)依靠主动原因,克服消极原因标准53、学生品德培养主要路径有哪些。(1)思想政治课与其余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4)少先队活动与集会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54、学生品德培养主要方法有哪些。(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指导实践法(4)情感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涵养指导法55、简述怎样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良好态度和品德培养方法。(1)有效说服(2)树立良好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组员共同讨论决定规则、协定,对其组员行为有一定约束力量,使组员负担执行责任(4)价值辨析。激励学生努力发觉本身价值观,并依照自己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奖励与处罚56、美育内容及任务。美育内容(1)艺术美: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观赏,文学;(2)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美;(3)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美;(4)科学美,以科学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美。中小学美育内容包含: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观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美育任务(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能力。(2)使学生具备正确了解和善于观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知识与能力;形成对于美和艺术兴趣。(3)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才能和兴趣。57、美育基本策略和方法。(怎样培养学生感受美观赏美创造美能力)(1)主动发掘校园环境美育功效,美育与学校管理相融合,促进学校友好发展。(2)美育与德育工作相融合,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3)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路径,实现课堂教学审美化。(4)经过各种实践活动,整合小区资源,促进美育发挥更主要作用。(5)依照学生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美育。(6)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美育教育内容多样化。(7)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示范作用。58、简述导向性标准含义及要求。(1)含义:导向性标准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络。(2)落实导向性标准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方针政策和总任务要求;③要把德育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59、简述疏导标准(循循善诱标准)含义及要求。(1)含义:疏导标准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升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向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学生,其弟子颜回这么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2)落实疏导标准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褒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60、简述因材施教德育标准含义及要求。(1)含义:因材施教标准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依照学生年纪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实状况,采取不一样方法和方法,加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了解学生有效方法,并依照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分教育。(2)落实这一标准基本要求是:①以发展眼光客观、全方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②依照不一样年纪阶段学生特点,选择不一样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预防通常化、成人化、模式化;③依照学生个人特点有放矢地进行教育。61、简述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标准(知行统一标准)含义及要求。(1)定义:这一标准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升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该标准实质是要求德育不应单纯寄望于课堂道德理论教育,而是必须要结合学生生活来进行。(2)落实这一标准基本要求是:①加强理论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经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③对学生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标准;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62、简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标准含义及要求。(1)含义: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经过对个别学生教育,来促进集体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2)落实这一标准要求:①建立健全学生集体。在建立集体过程中,教育者不但要注意集体组织和管理,更要注意集体意识、集体舆论培养。②开展丰富多彩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作用。教育者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集体生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情感。③加强个别教育,并经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63、简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标准含义及要求。(1)含义: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行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2)落实这一标准基本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态度;②教育者应依照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③教育者要从学生年纪特征和品德发展情况出发,提出适度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落实到底。64、简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标准含义及要求。(1)含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收教育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纪律约束,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青少年学生缺乏一定行为自控能力,这就决定了在正面引导同时,必须加以必要纪律约束。(2)落实这一标准要求:①坚持正面教育标准。以科学理论、客观事实、先进榜样和褒扬激励为主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条约、守则等,而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65、简述依靠主动原因,克服消极原因标准(长善救失标准)含义及要求。(1)含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本身主动原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克服消极原因,以达成长善救失目标。(2)落实这一标准要求: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观点,全方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消极原因转化为主动原因。③教育者要提升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索,克服缺点,发扬优点。66、简述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标准含义及要求。(1)含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整体功效,培养学生正确思想品德。(2)落实这一标准要求: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多个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优化群体;②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三位一体”德育网络;③保持德育工作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确保对学生影响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连续发展。67、简述说服法(说理教育法)含义及要求。说服法是经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升认识、形成正确观点方法。方式:①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方式,如讲解、谈话、汇报、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②利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方式,如参观、访问和调查。利用说服法基本要求:①明确目标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68、简述榜样示范法含义及要求。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优异品德来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德育方法。榜样包含伟人典范、教育者示范、学生中好榜样等。利用榜样法基本要求:①选好学习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敬慕之情;③狠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整行为,提升涵养。69、陶冶教育法含义及要求。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本身教育原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方式主要包含:人格感化、环境陶冶、情感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利用陶冶法基本要求:①创设良好情境。这种环境包含美观、朴实、整齐学习与生活环境;团结、担心、严厉、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班风、校风;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加情境创设。70、实际锻炼法含义及要求。实际锻炼法是有目标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加才能,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德育方法。锻炼方式包含: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等。实际锻炼法基本要求:①目标明确,计划周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调动学生主动性。③注意检验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71、品德评价法(或奖励与处罚法)含义及要求。品德评价法是经过对学生品德进行必定或否定评价而给予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德育方法。包含奖励、处罚、评选和操行评定等。利用具德评价法基本要求: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②发扬民主,取得群众支持;③重视宣传与教育;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72、简述班集体基本特征。(1)明确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基础(2)一定组织结构,有力领导集体(3)共同生活准则,健全规章制度(4)集体组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气氛(5)宽松个性发展空间73、简述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班集体关键(班干部)(3)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74班级管理模式(1) 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经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2) 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经过对集体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经过对个人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管理结合起来管理方式。(3) 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组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定和负担责任前提下,参加班级管理一个管理方法。(4)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摧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管理方法。75、简述后进生及其特点。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利用时应慎重。通常指那些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学生。后进生通常具备以下心理特征:①不适度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微弱76、简述怎样进行后进生教育工作。(1)树立正确学生观,要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人格。(2)要指导学生将自己学业成败归因于努力,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依照德育长善救失标准,一分为二地对待后进生,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进后进生前进动力和转化良好开端。(4)为后进生创造成功机会,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功乐趣,从而提升他们自我效能感。(5)依照德育过程学生思想形成长久性和重复性规律,对待后进生要坚持长久抓,重复抓。77、简述偶发事件处理方法。(1)对通常突发事件当事人要说服教育,促成互谅(2)对吵嘴、打架等突发事件要详细问题详细对待(3)整体问题,当场处理(4)局部问题,个别处理(5)师生冲突,冷处理78、简述知觉特征。(1)知觉整体性:指人依照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客观事物多个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过程。(2)知觉了解性:指依照已经有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特征。(3)知觉选择性:指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4)知觉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改变时,人知觉印象依然相对不变。79、简述遗忘规律。最早对遗忘进行试验研究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伴随时间推移,遗忘速度逐步下降。由此能够看出,遗忘是有规律,即遗忘进程是不均衡,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而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80、简述影响遗忘原因有哪些。(1)学习材料性质:学习材料是指材料种类,长度,难度以及意义性。(2)识记材料数量和学习程度大小:通常来说,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次数和时间也多,不及时复习,就越轻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识记。(3)识记任务长久性与主要性:长久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延长,不主要和未经复习内容则轻易遗忘。(4)识记方法:以了解为基础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得多。(5)时间原因:依照遗忘规律,识记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即逐步变慢。(6)识记者态度:识记者对知识内容需要,兴趣等,对遗忘快慢也有一定影响。(7)系列位置效应:学习材料处于系列记忆不一样位置,位置不一样,回顾效果也不一样。81、简述怎样依据记忆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重复识记与试图回顾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利用多个感官参加复习(7)掌握复习量。一次复习内容不宜过多,提倡适当过分学习。82、怎样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有效学习。(1)明确记忆目标,增强学习主动性(2)了解学习材料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了解(4)利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利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升信息加工处理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预防知识遗忘83、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方法有哪些。(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表象贮备。(2)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有利于打开想象力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标地训练学生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能力。84.注意分类依照有没有目标和意志努力程度,能够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标,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注意。(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标,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标,不需意志努力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一个特殊形态注意。85、维持有意注意条件有哪些。(1)加深对目标任务了解。有意注意是一个有预先目标注意,目标越明确、越详细,有意注意就越轻易保持。(2)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保持。(3)对兴趣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个对活动结果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直到任务完成。(4)排除内外原因干扰。86、简述注意品质及影响原因(1)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对象数目。(2)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时间长短特征。连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3)注意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个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一样对象现象。(4)注意转移依照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现象。87注意发展特点(1)有意注意逐步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88.观察力发展特点(1)观察目标性较差(2)观察缺乏精准性(3)观察缺乏次序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89.记忆发展特点(1)有意记忆逐步增强(2)意义记忆快速发展90.想象力发展特点(1)有意想象增强(2)想象更富有现实性(3)想象创造成份日益增多91.思维发展特点(1)由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2)思维基本过程日趋完善92.言语发展特点(1)小学生口头言语发展(2)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3)小学生写作能力发展(4)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93.情绪情感发展特点(1)小学生情绪情感丰富性不停扩展(2)情绪情感稳定性逐步增强(3)情绪深刻性不停增加94、简述意志行动基本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自觉确定目标行动。(2)意志对活动调整支配作用,使人行动能按设定好目标去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主要特征。(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95、简述良好意志品质特点。(1)意志独立性(自觉性)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不随波逐流,而能依照自己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2)意志果断性是一个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快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意志品质。(3)意志自制性(自制力)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品质。(4)意志坚韧性是—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成行动目标品质。96、简述影响人格发展原因有哪些。(1)生物遗传原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乏影响原因。②遗传原因对人格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不一样而异。③人格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种原因共同作用。(2)社会文化原因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备主要作用,尤其是后天形成一些人格特征。②社会文化原因决定了人格共同特征。③社会文化对个人影响力因文化强弱有所不一样。(3)家庭原因①家庭是社会文化媒介,它对人格具备强大塑造力。②父母教养方式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形成。③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表现出自己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孩子。(4)学校教育原因学校不不过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场所,而且是发展智力,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地方,是促使儿童形成和发展人格特征最主要部门。(5)个人主观原因社会上各种影响原因,首先要为个人接收和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进他去思索与行动。(6)早期童年经验童年不幸会对人一生发展造成影响,幸福童年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7)自然物理原因自然物理原因包含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它们对人格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97、简述怎样依照学生不一样气质类型进行教育。(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每一个气质类型都有其主动方面,也都有其消极方面,无法比很好坏。(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①对胆汁质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精神,豪放、勇于进取人格品质。②对多血质学生,能够采取多个教育方式,但要定时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激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精神,预防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优点。③对粘液质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精神、热情开朗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优点。④对抑郁质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所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优点。(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气质品质(4)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考虑学生气质类型98、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原因有哪些。(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基础和自然条件,决定着能力形成和发展可能性。(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取得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就越快速,不少人认为学龄前是智力发展一个关键期。(3)教育与教学智力不是天生,教育和教学对智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取得前人知识经验,而且促进儿童心理能力发展。(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不过学习知识主要路径,也是智力发展主要基础。(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智力发展。假如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勤奋,要想获事业成功和智力发展是根本不可能。99、简述人格特征。(1)独特征不一样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心理特点。(2)稳定性一个人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人格特征在不一样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特点。(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个成份组成一个有机体,具备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4)功效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命运。100、简述学生良好性格培养主要路径。(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主动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教育力量(5)提供实际锻炼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101.教师合理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内容)教师专业知识包含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内容。本体性知识指是教师所具备特定学科知识,包含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学科认识世界独特视角和方法以及相邻学科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指是教师所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含教育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试验、当代教育技术知识等。实践性知识指是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知识,如通常教学法知识。文化知识指是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103.问卷设计结构及基本标准(1)问卷结构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济学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股权无偿划拨合同协议书
- 2025版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服务合同2篇
- 全套合同管理制度范本
- 教师年度总结范文大全10篇
- 装饰公司内部分包合同
- 2024年艺术窗帘轨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安全知识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 2025版PDA采购合同附带软件开发与技术升级服务3篇
- 安防监控安装合同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园艺疗法共课件
- 布氏、韦氏、洛氏硬度换算表
- 钢筋混凝土地下通道课程设计
- 韩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课件
- 检验检测服务公司市场营销计划
- 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流程图
- DB32∕T 2349-2013 杨树一元立木材积表
-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培训与评价ppt课件
-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 T∕CHTS 10040-2021 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振动法施工技术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