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练案_第1页
生物大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练案_第2页
生物大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练案_第3页
生物大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练案_第4页
生物大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练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PAGE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2017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三期末)蛇捕杀一只老鼠后,将整个老鼠都吞入体内。这时,蛇便获得了这只鼠的(B)A.全部物质和全部能量 B.部分物质和部分能量C.全部物质和部分能量 D.部分物质和全部能量[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是因为大部分能量通过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蛇捕食一整只老鼠时,蛇获得了这只老鼠的部分的物质和能量。即使蛇吞食了整只老鼠,它也不能把老鼠全部的物质和能量同化成自己的物质和能量,因为有部分的食物残渣(内含有能量)排出体外.故选:B。2.(2017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B错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正确;D.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故选:C.3.(2017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B)A.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D.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解析]A.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B正确;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C错误;D.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D错误。故选:B。4.(2017山东省滨州市高三期末)近几年,我国北方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雾霾中含有大量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灰尘、细菌及病毒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对雾霾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B)A.雾霾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雾霾能降低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C.雾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防治雾霾的根本措施是禁止化学燃料的利用[解析]A.雾霾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B.雾霾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B正确;C.雾霾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错误;D.防治雾霾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植被,减少化学燃料的利用,D错误。故选:B。5.(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小麦原产西亚,考古发现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是目前早期小麦遗存出土比较集中的区域,不少学者推断大约在4600多年前小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B.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C.小麦的传入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在小麦田间使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时,浓度越高效果越好[解析]A.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A错误;B.小麦原产西亚,与中国存在地理隔离,B正确;C.外来物种会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D.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生长素浓度在适宜范围内效果好,但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小麦和杂草的生长,D错误。故选:B。6.(2017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生物一模)由于高铁的修建,一座山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恰好导致山林中的野猪隔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若干年后(A)A.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B.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C.高铁的修建破坏了该山林的物质循环D.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不会发生改变[解析]A.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因此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A正确;B.开始时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相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若干年后这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C.高铁的修建并没有破坏该山林的物质循环,C错误;D.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会不断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7.(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生物二模)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治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A.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B.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C.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A错误;B.生物群落包括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错误;C.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错误;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D正确。故选:D。8.(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考生物二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C)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B.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解析]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破坏其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进而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A正确;B.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C.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C错误;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故选:C.9.(山西省2017届高三一模)据报道,仙人掌被引入澳洲草原后成为一大危害,大量土地被仙人掌覆盖,后来生态学家引入专食该仙人掌的捕食蛾后,才能危害得到控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仙人掌被引入该地区时,无竞争者和天敌B.引入捕食蛾,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方法C.引入外来物种时,需做生态安全性的评估D.引入捕食蛾,有利于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解析]仙人掌被引入该地区时,有竞争者。10.(2017年江西省赣州市高考生物一模)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B.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解析]A.食物来源有别,可以很好缓解种内个体间因争夺食物的斗争。题干信息告知同种雌雄蜂鸟采蜜不同植物,食物来源不同,可缓解种内斗争,A正确;B.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现存的生物之间的适应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可遗传变异的产生根本上来自于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化,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可遗传变异,蜂鸟采蜜只属于环境因素,C错误;D.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故选:C。11.(河北省邯郸市2017年高考生物一模)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B)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解析]A.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A错误;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正确;C.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CO2的大量增加,C错误;D.不断的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D错误。故选:B。12.(2017届濮阳市高三一模)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A.海洋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相对陆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D.我国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解析]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环境变化不太剧烈,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A项正确;完成碳的全球化物质循环,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还需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B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C项正确;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常常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中,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系统内栽培了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植物,饲养了动物(黄粉虫),还有微生物来降解废物.如图是此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负反馈调节__,模拟实现生态系统的___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__功能是该实验成功的标志。(2)在这个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人与黄粉虫的种间关系是___捕食和竞争__。(3)假定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在三人能量供应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将人的膳食中黄粉虫所占比例由eq\f(1,5)调整为eq\f(1,10),则调整后植物的总消耗量仅为原来的___eq\f(19,28)__(填分数)。[解析](1)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在这个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人捕食黄粉虫,为捕食关系,人和黄粉虫都捕食植物,为竞争关系,因此人与黄粉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设人获得的总能量是A,调整前植物的总消耗量为X,调整后植物的总消耗量为Y,则X=eq\f(1,5)A÷10%÷10%+eq\f(4,5)A÷10%=28A,Y=eq\f(1,10)A÷10%÷10%+eq\f(9,10)A÷10%=19A,因此调整后植物的总消耗量仅为原来的Y:X=19A:28A=eq\f(19,28)。14.(2017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生物一模)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1)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___消费者和分解者__(成分),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随机取样__.(2)在___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气候适宜__的环境条件下,非洲大蜗牛入侵以来数量几乎呈“J"增长,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因此需要采取防治手段控制该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___λ__参数。有人提倡饲养鸡、鸭、鹅来控制非洲大蜗牛的增长,已收到较明显的效果,该方法属于___生物__防治。(3)有学者推测,非洲大蜗牛也可能替肉食动物提供了一个食物来源,改变食物链,进而改变本生态系统的___能量流动__、___物质循环__和信息传递功能.(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非洲大蜗牛同化能量去向的详细示意图,请补充完整:___如下图__[解析](1)由于非洲大蜗牛属杂食性动物,其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由于非洲大蜗牛运动范围小,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2)在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的理想环境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