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1页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2页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3页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4页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特点: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度措施: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改革前官吏……改革后官吏……俸禄制

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改革内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不得买卖。实质:改革前提:均田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

探究1: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一家三口可以分到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其实质是什么?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资治通鉴》露田男:40亩女:20亩禁国家所有桑田男:20亩农民所有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改革后(影响)探究2:北魏的农民分得土地,会对北方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均田制均田制的局限性:

虽然能抑制土地兼并,但没有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所以土地占有不均状况仍然存在。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之不同1.背景:商〞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2.内容: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实质: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改革前改革后宗主北魏政权农民农民北魏政权影响:三长制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三长

探究3: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征税、征发徭役兵役呢?影响: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原因: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赋税征收有序,农民负担减轻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租调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⑷推行租调制北方社会经济好转⑶设立三长制⑵推行均田制吏治有所好转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措施及影响: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⑴制定俸禄制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⑷推行租调制⑶设立三长制⑵推行均田制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措施及影响:⑴制定俸禄制配合平城洛阳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北魏平城遗址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2.平城不宜为都。3.洛阳的优势。

(1)政治: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2)经济: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

(3)军事: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4)地理: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各抒己见出谋划策

面对众多守旧反迁都的势力,请你设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都到洛阳。迁都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三、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穿越时空改易服饰?孝文帝诏书[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讲汉话鲜卑族姓氏汉族姓氏拓跋氏元氏丘穆陵氏穆氏步六孤氏陆氏贺赖氏贺氏拔拔氏长孙氏独孤氏刘氏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同时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鲜卑、汉族互为姻亲。同时规定迁至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通婚姻改籍贯⑷通婚姻⑵讲汉话⑶改汉姓,定门第等级1.特点:2.措施:⑴易服装⑸改籍贯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移风易俗措施的推行产生了什么影响?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了汉族地主对政权的支持;推动北魏政权向汉族统治模式转化。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1.特点:2.措施:3.影响:北魏崛起智者选择卓有成效的新政促进民族融合孝文帝亲领改革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知识结构示意图1、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比试比试你能做对吗A2、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B

)A、民族融合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B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动脑筋冯太后影响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课后延伸课后延伸史学新观点摆脱母权阴影说

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14岁继位,冯太后临朝称制,孝文帝自幼由冯太后抚养,继位时仅4岁,冯太后再次执掌朝政。孝文帝对冯太后非常尊敬崇拜,在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在平城为其营造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墓,并在太后陵东侧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相对小的陵墓,表示要永远高山仰止般的陪伴太后、忠于太后。他真的愿意葬入陪陵吗?真的愿意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要笼罩在母权的阴影中吗?特别是平城是鲜卑贵族的老窝,长期以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母权政治势力,这对孝文帝掌握权力构成极大威胁。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还有第三代皇帝拓跋焘都是在这种内乱中被杀的。孝文帝为摆脱母权的阴影,把皇权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他选择了“走为上”,于是便有了太和十八年的迁都。评说有人说孝文帝迁都是摆脱母权阴影。你说呢?历史再现:反对的声音:“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