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A.剩余产品的出现 B.文字的发明 C.社会分工的形成 D.生产力发展2.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A.开始学会用火 B.开始学会制造工具

C.开始学会捕猎 D.开始学会种植和饲养家畜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A.文化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视野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自然环境4.在《吉尔伽美什》中,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邦的国王,他的称号意思是“拥有广场的乌鲁克国王”,与此相对,恩启都是个浑身长毛并与野兽为伍的野人,在与吉尔伽美什决斗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并肩合作斩妖降魔。这一故事情节折射出古代两河流域()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神话色彩比较浓厚 D.文明达到较高水平5.大流士统治下的波斯帝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由亚、非的许多不同地区和民族构成。为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大流士采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种姓制度 D.城邦制度6.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这句话揭示了()A.爱琴海区域的航海业发达 B.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

C.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 D.爱琴文明源于古埃及7.“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思是“产丝之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以将白丝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到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是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这段材料最有助于研究()A.丝绸之路的影响 B.罗马帝国的繁荣 C.希腊文明的扩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8.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9.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10.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中世纪欧洲()A.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 B.基督教的影响广泛而深入

C.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 D.基督教只是影响了司法11.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定了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个部分。但查士丁尼在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湮灭了。这反映出查士丁尼()A.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 B.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C.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 D.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12.1565年,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据此可知,特辖领地制()A.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D.推动莫斯科公国的兴起13.郭应德先生在《阿拉伯中古史简编》一书中说:“军事扩张和对外交往的需要,推动了地理学的研究;农业的兴旺和海上航行的繁盛,促成了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地理的研究,农田水利的兴办和国家财政经济的筹划,加速了数学研究的发展。”据此可知,中古时期阿拉伯学术的发展得益于()A.哈里发政府对科研活动的奖励政策 B.阿拉伯帝国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C.重视对其他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新 D.阿拉伯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精神14.如表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4世纪初笈多帝国征服了印度,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成为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B10世纪初,高丽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仿效唐朝高丽王朝和唐朝发展水平一致C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实权D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A.A B.B C.C D.D15.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箭头路线所展示的是()

A.腓尼基字母的外传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16.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

C.因文明开放交流而繁荣 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17.“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A.大津巴布韦 B.摩加迪沙 C.阿克苏姆王国 D.桑海帝国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说明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A.西班牙人入侵 B.新航路尚未开辟 C.天灾与战争频繁 D.文明之间缺乏交流19.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据此可知,当时桑海()A.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B.借助宗教巩固政权 C.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D.鼓励发展商业生产20.否料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当时,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米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仝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用于交税、交租、还债等。这一历史现象()A.进一步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 B.表明欧业陆路贸易通道不畅

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21.1535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签订双边特惠条约,授予法国商人一系列特权。1604年,英国和威尼斯人也签署条约,规定英法商人只付商品价值3%的关税,而当地商人却要付7%~10%。这些条约的签订()A.阻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B.促进了“三角贸易”的开展

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出现 D.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22.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A.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 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

C.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D.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23.“他们关心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具,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固有的潜能。”“人要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B.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彻底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摆脱了封建专制王权束缚24.如图是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于1521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该画作意在()A.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 B.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

C.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 D.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25.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注重理性思维,推动思想解放 B.反对君权神授,追求理性王国

C.否定宗教信仰,崇尚科学实验 D.突出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26.有启蒙思想家认为,“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使每一个在这种结合形式下与全体联合的人所服从的只不过是他本人,而且同以往一样的自由。”还有启蒙思想家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建立君主立完制,与此思想对应的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和卢梭 B.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C.卢梭和孟德斯鸠 D.伏尔泰和孟德斯鸠27.法国大革命中,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人们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的认识。材料表明,法国大革命()A.增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B.促进了法国实现国家的统一

C.淡化了人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D.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28.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29.如表所示为19世纪60年代俄、美两国农奴/奴隶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两国的改革()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美国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A.旨在维护国家统一 B.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C.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D.构建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30.下列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8年日本明治新开始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A.资本主义的诞生 B.资本主义的扩展 C.资本主义的危机 D.资本主义的终结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乡村的发展促使11世纪后欧洲城市的兴起。除个别外向型国际贸易城市外,中世纪城市尤其中小城镇是欧洲各地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中世纪城市最初是作为乡村经济的补充而出现的,是所在农村地区的工商业活动中心。作为手工业中心,城市主要为周围乡村居民提供中高档手工业品,提供专门化的劳务服务,这些手工业部门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行业;作为商业中心,城市是自身所产手工业品与周围乡村农产品互相交换的场所,是周围乡村居民相互间交换剩余农产品的场所,还是周围乡村产品向外输出、国内外贸易商品输入的对外窗口。——摘编自《欧洲历史上城乡关系的演变》材料二从历史角度来看,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居于城市之中的行会和市民社会集中体现了中世纪城市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特征,既区别于古代与近代城市,又与东方封建城市相区别。关于市民社会,学者们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角度进行了定义。本文涉及的市民社会指的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特指西欧中世纪城市中与行会组织以及简单商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群体,具有自由性、法治性和契约性的明显特征,区别于封建领主和近代资产阶级。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群体深刻地反映了行会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摘编自《试论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的构成》材料三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了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很多,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时伦敦和科隆人口约有4万人,被认为是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8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5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在广大农村,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摘编自魏丽:《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对历史发展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学习小组为研究新航路开辟课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甲: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星盘被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而象限仪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当时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司,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下表为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有澳门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航线航线主要商业活动备注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葡萄牙人将经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绸缎、香料、细工木器、漆器和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香料、棉布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澳门-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货物运到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等地,然后将拉丁美洲的白银运回欧洲,然后再运回澳门,再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主要交换内容的“丝银之路”(1)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分析材料一甲、乙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其他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可知,人类社会之所以进入阶级社会是因为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由此可知,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

本题考查早期国家的产生。

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上古时期,神农氏把种植的技术交给人们,从此有了农耕。同时人们也把狩猎获得的野兽驯化成家畜。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故选D;

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生可根据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说早期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故D正确。

文化的发达程度是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逻辑不通,故A错误。

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

本题主要通过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野人恩启化敌为友,一起斩妖除魔,立下很多功绩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其记载的国王与野人成为莫逆之交,合作战斗的情节,反映了两河流域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故选A项。

材料所述故事情节,无法体现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故排除B项;

材料所述这一故事情节没有表现出浓厚神话色彩,故排除C项;

材料无法体现文明程度达到很高水平,故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大河文明。考生可根据材料“恩启都是个浑身长毛并与野兽为伍的野人,在与吉尔伽美什决斗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并肩合作斩妖降魔”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大河文明,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流士统治下的波斯帝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由亚、非的许多不同地区和民族构成”及所学可知,大流士采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行省制,B项正确;

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波斯帝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波斯帝国,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C【解析】材料称“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这说明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C正确;

材料未涉及航海业发达及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A、B错误;

D违背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生可结合材料“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

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两端。两大强国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是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因此材料有助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罗马帝国的繁荣、希腊文明的扩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关,BCD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2世纪”“丝是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

本题主要通过人类文明交流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8.【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可以看出,欧洲领主与附庸之间契约对双方均有约束”,其关系具有双向契约特征,故C正确。A项说的是古代中国的分封制,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C。

9.【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故A正确。

B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出现,故排除B。

C与题干主旨矛盾,故排除C。

D与宗教改革有关,故排除。

故选:A。

本题实际文艺复兴出现的相关背景。关键信息是“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高。

10.【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法学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都要按照神学原则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还是政治信条,圣经具有法律效力等,反映出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而深入,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族的腐朽统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只是影响了司法与“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等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要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解析】材料“但查士丁尼在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湮灭了”体现了查士丁尼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A正确;

BCD均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要求学生结合罗马法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特辖军团是伊凡四世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武器,这说明特辖领地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

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A的结论,排除;

C不符合史实,排除;

莫斯科公国兴起不是依靠特辖领地制度,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其学术的发展即得益于此,故B项正确;

A项说法片面,故排除;

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内容不符,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研究……繁盛……发展……发展”。

本题主要通过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4.【答案】D【解析】印度教并不是东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A是错误的;

公元十世纪,高丽王朝效仿唐朝的政治经济进行改革,并不能说明高丽王朝和唐朝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B是错误的;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并不掌握实际权力,C是错误的;

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过往的商品征收高额的关税,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D是正确的。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史料分析,要求学生结合史料实证的基本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料分析,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B【解析】地图中的箭头从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地那出发,主要向北非、西亚、中亚一带传播,图中还存在拜占庭帝国,从而可以判断图中箭头展示的是中古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B项正确;

腓尼基字母的传播应该始于地中海东岸,而不是麦地那,排除A项;

奥斯曼帝国没有扩张到西班牙,排除C项;

阿拉伯商业活动涉及亚洲的印度等国,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帝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帝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可得知东非海岸城市繁荣受益于与非洲内陆交流和与世界各国交流,体现了东非文明的开放性,C项正确;

从材料中的东非贸易往来的区域看,8~15世纪东非海岸港口受益于东西方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

材料中与东非贸易的国家众多,古代东非发展显然不仅仅受阿拉伯文明影响,排除B项;

D错在“受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古代非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非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结合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地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以石头城建筑群体著称,故A项正确。

B项位于东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海岸,与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

C项位于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与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

D项位于西非地区,与材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非洲文明。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结合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解答。

1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文明缺少内部的交流,这是衰落的原因,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西班牙人入侵,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新航路的开辟,天灾与战争,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古代非洲与美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非洲与美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可知,桑海国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

材料不是借助宗教巩固政权,排除B项;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鼓励发展商业生产,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0.【答案】B【解析】由材料“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可知,中世纪的西欧香料奇缺,价格昂贵,而香料的来源主要是东方,说明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不畅,B项正确;

材料表明由于东西方商路不畅,造成西欧香料奇缺,与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无关,排除A项;

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不畅,推动了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材料表明由于东西方商路不畅,造成西欧香料奇缺,没有反映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世纪时期的东西方贸易。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而英法两国获得的关税优惠,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奥斯曼帝国对待英法商人和当地商人的不同态度,排除A项;

材料未提及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商品数量或商业范围的扩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品种的引进补充了其食物原料的不足,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C项正确;

解决了粮食问题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外来物种的引进并非欧洲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欧洲人口的急剧增长,排除B项;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具,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固有的潜能”、“人要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宣言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这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而且追求民主法治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A项错误;

C项中的“彻底”说法绝对化,故C项错误;

文艺复兴不主张反对封建专制王权,反对封建专制王权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具,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固有的潜能”、“人要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世界”的主旨,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内容,同时注意把握启蒙运动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521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时期,画家通过版画,指出教皇向公众出售赎罪券的行为,违反了天主的精神,是基督的敌人,意在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故C项正确;

“教皇出售赎罪券”并非文艺复兴的原因,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支持德国宗教改革,而非反对,故B项错误;

材料强调画家将出售赎罪券的教皇定为基督的敌人,而且科学革命兴起是在16、17世纪,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521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和图片信息,结合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和目的分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可知,牛顿力学注重理性思维,而当《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时,就意味着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A正确;

牛顿不反对君权神授,排除B;

C错在“否定宗教信仰”,排除;

D中的个性解放与题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经典力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经典力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可知,这是社会契约论的内容,是卢梭的主要思想;依据材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可知,这是三权分立思想,是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故C项正确,排除A项;

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和君主立宪制,B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分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7.【答案】A【解析】材料“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体现了法国民众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A项正确;

法国本身就处于统一状态,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淡化了人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排除C项;

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根据材料“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及所学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8.【答案】D【解析】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使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夺国王的权利,国王拥有行政等权利,因此国王“有权不让议会”,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错误;

题中“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表明国王已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

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错误;

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国王尽管“统而不治”,但仍保留“媾和与开战”等名义权力,故D项符合。

故选:D。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着重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即责任内阁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要求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和特点等基础知识。

2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都有利于增强中央权威,缓和社会矛盾,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故B项正确;

美国南北战争旨在维护国家统一,农奴制改革旨在维护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

两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自下而上的改革,故C项错误;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仍然是沙皇专制统治,没有建立近代民主制度,而美国在178年就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内容、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