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写作手法_第1页
《乡愁》的写作手法_第2页
《乡愁》的写作手法_第3页
《乡愁》的写作手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的写作手法《乡愁》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终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1、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别──长大后的夫妻分别──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别的“分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别。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奇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动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颜色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

2、乡愁本是一种特别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详细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致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详细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射出浓烈的思乡心情:“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运用得很精确     。

3、这首诗的形式美特别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2、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3、培育同学的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

培育同学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力量。

【教学模式及方法】

朗诵吟咏──品尝语言──放飞想象。

诵读法、启法式点拨、争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借助画面及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思乡曲》让同学进入思乡情境,并谈谈思乡感受,再过渡到台湾同胞由于海峡相隔,更由于政治上人们所共知的缘由,长期不能与亲人相见,他们的乡愁又是多么浓郁、多么哀痛!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台湾闻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听听他发自内心的召唤吧!

二、展现学习目标

三、教读

诗歌观赏三部曲:朗诵吟咏──品尝语言──放飞想象。

第一部:朗诵吟咏

我们都知道,朗读是品尝诗歌语言的钥匙,我们只有对诗歌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同学初读诗歌,沟通朗读诗歌该留意哪些方面?

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读。

2、听朗读:

(媒体播放flash示范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歌愁闷肤浅的感情基调,同学试读,体会每一节的感情。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

其次节:增加圆满的语气。

第三节:深深的失落和哀痛。

第四节:表现而今的惆怅。

课件展现朗读指导。

3、同学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深情朗读,我们体会到了这首诗有如音乐中优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

其次部:再读诗歌,品尝语言

思索争论: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老师小结: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

家愁

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

后来(中年)──丧母哀愁

国愁

现在(老年)──思归浓愁

3、乡愁本是特别抽象、不行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详细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

邮票──写信可寄家愁

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小结:其实,除了这些形象事物之外,还有许多事物能触动我们心中的痛,触发我们的情感,引起我们的愁绪。想想看,还有哪些详细形象?你能以句式“乡愁是___________”再为乡愁打个比方吗?

老师小结同学练习并举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那根灵魂深处流淌的血管

乡愁是雨中的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乡愁是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飘到何时愁方休

课文小结:这首诗,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子思母念,乡愁可人;夫妻爱恋,乡愁动人;祭母奠土,乡愁感人;愁绪祖国,着笔惊人!如此动人的乡愁曲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再去读一读,并把它背下来。

第三部:想象练习

想象或联想是诗歌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下面请同学们仿照《乡愁》中以详细事物表现抽象概念想象方式就下面的词语任选一个词语,做一些想象练习。

思念记忆童年

同学争论沟通后,配乐朗读自己的创作。

老师小结并展现舒婷的诗歌──《思念》(见课件)

请同学配着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品析,看得出诗人已经把乡愁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予。诗人在《从母亲到外遇》中写到:“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魂仍旧萦围着那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不啻于泣血的悲啼,含泪的召唤!“断肠人在天际”的游子之痛啊,揪扯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就让《家乡的云》捎去我们对台湾同胞、海外游子深情的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际的游子!(媒体播放歌曲《家乡的云》)。

原文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赏析

一连串充溢着生活性的意象,一连串朴实无华的.倾诉,一连串平淡中透露出肤浅情感的喻体......缀成了一连串凄美绝伦的乡愁。乡愁是成长的脚印     ,是游子思乡的行吟,是一段心灵的历程,是一曲经典而质朴的古筝,是一部沉重的历史,是风雨沧桑中历史车轮碾过时留下的一声呻吟。

乡愁在笔下不只是“月是家乡明”的清淡,不只是“低头思家乡”的愁闷,不只是“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无奈,不只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嗟伤......乡愁是一只老船,装载着传统的乡愁乡情乡思,也装载着历史的血泪,装载着望夫崖上的沉重和悲壮,也装载着海峡两岸的沧桑和风霜。从“邮票”、“船票”到“坟墓”是肤浅的情感,而至“海峡”则是主题的升华!乡愁不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成了群体内心的感思;乡愁不再是纯粹的个体感叹,而成了民族之情的化身。对国家统一的热望,对民族团结的期盼,有形无形地溶化在诗的字里行间,构成了民族情感积淀下来的厚重和深邃。

于是,乡愁这个古老的话题在诗人笔下又多了一层内涵,这源于明睿的视力和新奇的立意,更源于那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和深厚的民族情。于是乡愁那平凡而又传统的顺叙表达蒙多了一层朴实的光辉,那简洁的时间排列披多了一种奇妙的灵光,那从“母亲”、“新娘”到“大陆”的浅浅诉说变得经典而庄重起来。

乡愁的意境是美的,没得愁闷而庄重,仿佛一丝苦苦的芳香,那芳香来自一支残荷。乡愁的构思是简约的,简约的就像断臂维纳斯身上的一段白纱。乡愁的语言是白居易的再现,反复中的平实酝酿着深深的情,回旋中的朴厚流淌着深深的愁。乡愁那没有技巧的技巧使乡情回味无穷,隽永悠长,使全诗既富有流淌性,又不乏静止感。众人皆知,“看不出化过妆的化妆才是最高妙的”,而诗人的乡愁就是这样,那层次化的意境仿佛纯纯的“自然 去雕饰”,那复沓中的叙述似乎平平的,质朴而又真淳。

乡愁自“小小的邮票”流出,由于那邮票载不动历史的伤痕;乡愁自“窄窄的船票”溢出,由于那船票带不完民族的悲伤;乡愁自“矮矮的坟墓”冒出,由于那是一颗种子,它在发芽、生根、成长,直到枝条连起岛陆。乡愁自浅浅的海峡涨出,由于那是一个泉,它要和源汇成大海,用浪奏鸣《黄河交响乐》,用涛荡起长江奏鸣曲。乡愁用反复手法把意象紧密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乡愁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层层深化地呈现了群体心态和民族状态。于是乡愁既是乡愁,也不再只是乡愁;乡愁成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情结,乡愁成了岛与陆沟通的纽带。

乡愁的情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