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2模拟题_第1页
中医综合2模拟题_第2页
中医综合2模拟题_第3页
中医综合2模拟题_第4页
中医综合2模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综合-322一、A型(总题数:14,分数21.00)1.下列关于提插补之补法操作中,错误的是(分数:1.50A.作时间短B.深后浅

√C.插轻提D.插幅度小提插补泻: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2.根据针灸原则,瘀证宜(分数:1.50A.之B.之C.之D.之

√针灸治疗原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等。就是对络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3.能提高肌肉组织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的电针波型为(分数:1.50A.波B.波C.续波D.续波

√4.《素问·宝命全论》之“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意指(分数:1.50A.气B.气C.气D.气

√5.具有回阳救逆作的为(分数:1.50A.姜灸B.附子灸C.胡椒灸D.盐灸

√6.罐内有火,多用侧面横拔的火吸法为(分数:1.50A.火法B.棉法C.酒法D.火法

√7.下列哪项不为晕的临床表现(分数:1.50A.晕目眩B.慌气短

C.闷胸痛D.心呕吐

√8.适用于选取头项后头、项背部的腧穴的最佳体位为(分数:1.50A.卧位B.卧位C.靠坐位D.伏坐位

√9.处理晕针时,应取的首要措施为(分数:1.50A.患者平卧,头部放低B.开衣带,注意保暖C.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取出√D.予温开水、糖水饮之10.取在头面、胸腹及四肢的部分腧穴应选(分数:1.50A.卧位B.伏坐位C.靠坐位D.卧位

√11.出时,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为(分数:1.50A.阖补泻法B.转补泻法C.随补泻法D.补平泻法

√12.提补泻的泻法为得气后进行(分数:1.50A.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为主B.浅后深,重提轻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长,以下插为主C.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短,以下插为主D.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为主√13.角最早记载于(分数:1.50A.五十二病方》B.灵枢经》C.针灸甲乙经》D.针灸大成》

√14.应电针止痛时应选用何种波型(分数:1.50A.波

√B.波C.密波D.续波二、B型(总题数:7,分数35.00)

A.留针拔罐法B.走罐法C.闪罐法

D.刺血拔罐法(1).能强刺血治疗作用的拔罐法为(分数:2.50)A.B.C.D.

√(2).能到针罐配合作用的拔罐法为(分数:2.50)A.B.C.D.

√A.大椎、少商B.曲泽、委中C.肺俞、胃俞D.合谷、太冲(1).三针刺络法常取的腧穴是(分数:2.50)A.B.C.D.

√(2).三针点刺法常取的腧穴是(分数:2.50)A.B.C.D.

√①点刺法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商是肺经的井穴)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穴。②散刺法多用于治疗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③刺络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④挑刺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A.间接灸B.直接灸C.艾卷灸D.天灸(1).白子灸属于(分数:)A.B.C.D.

√(2).雷灸属于(分数:)A.B.C.D.

√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有关艾卷灸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朱权的《寿域神方》一书,其中有“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瘥”的记载。后来发展为在艾绒内加进药物,

再用纸卷成条状艾卷施灸,名为“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天灸:又称药物灸、发疱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疱,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和白芥子灸等数十种。

A.先深后浅,重插提B.先浅后深,重插提C.先浅后深,轻插提D.先深后浅,轻插提(1).提补泻法中的补法操作是(分数:2.50)A.B.C.D.

√(2).提补泻法中的泻法操作是(分数:2.50)A.B.C.D.

√提插补泻:针刺补泻过程中,以掌握毫针上提、下插着重点不同来区分补法或泻法的针刺手法。补法:紧按(插)提(合先浅后深)。泻法:紧提(重提)轻插(合先深后)

A.提插法B.捻转法C.循法D.飞法(1).针印堂穴,行针宜用(分数:)A.B.C.D.

√(2).针环跳穴,行针宜用(分数:)A.B.C.D.

√印堂穴刺用0.5寸1.0寸结合其部位故选用捻转法。环跳穴针刺宜深刺刺激坐骨神经达到治疗目的,故适合用提插法行针。

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1).长深刺宜选(分数:)A.B.C.

D.(2).皮松弛处针刺宜选(分数:)A.B.C.D.

√长针宜夹持进针法,短针宜指切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宜舒张进针法;皮肤浅薄部位宜提捏进针法。

A.刺络拔罐法B.留针拔罐法C.走罐法D.闪罐法(1).治丹毒,应首选的拔罐法是(分数:2.50)A.B.C.D.

√(2).治皮肤麻木,应首选的拔罐法是(分数:2.50)A.B.C.D.

√刺络拔罐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闪罐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三、X型(总题数:18,分数44.00)15.在刺过程中,当出现晕针的异常情况时,应当采取的措施有A.变患者体位B.刻出针C.饮温水

√√D.摄按揉局部16.针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与下列哪项有关A.位B.体的机能状态

√C.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D.令17.重轻提的动作常用于哪种补泻法中(分数:2.50A.山火B.天凉

√C.插补泻D.中隐阴

√18.常的双手进针法有(分数:2.50A.切法B.持法C.捏法D.张法

√√√√19.毫的不同规格,主要为以下列哪些因素而区分(分数:2.50

A.柄B.度C.径

√√D.锈钢20.捻泻法为指(分数:2.50A.指向后用力B.指向前用力

√C.转为主D.转为主

√21.三针的操作方法包括(分数:2.50A.刺法B.刺法C.血法D.刺法

√√√√22.走法一般适用以下哪几个部位的拔罐(分数:2.50A.背部B.面部C.肢部D.腿部

√√23.使皮内针时以下哪些方面为正确的(分数:2.50A.妇禁用B.天埋针不宜过长

√C.碍肢体活动的部位不可应用√D.处不可着水

√24.火法常用的排气方法为(分数:2.50A.气法B.火法C.棉法D.火法

√√√25.选火罐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数:2.50A.罐部位B.质强弱

√√C.情D.龄

√26.下关于拔罐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分数:2.50A.罐法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B.络拔罐法适用于乳痈急性期√C.针拔罐法常用于背腰部腧穴D.罐法常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刺络拔罐法具有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适用于丹毒、扭伤、乳痈等;留针拔罐法具有针罐配合的作用。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留针拔罐:①操作:在施

术部位针刺得气补泻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拔罐。②应用:风湿痹痛腰痛肾俞、大肠俞留针拔罐,胸背部不宜留针拔罐。27.三针法的适应病证是(分数:2.50A.疮B.痹C.毒D.暑

√√√三棱针放血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顽癣、痈疖初起、扭挫伤、疳证、痔疮、顽痹、头痛、丹毒、指)木、痤疮。28.下选项中,属于艾灸的是(分数:2.50A.痕灸B.火灸

√C.灸器灸

√D.盐灸

√本题仅灯火灸不属于艾灸。其余项属于艾灸。29.下情况中,不宜立刻进行针刺的是(分数:2.50A.度疲劳B.神紧张C.然昏厥D.度饥饿

√√√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于紧张时,不应立刻进行针刺。30.下选项中,属于针刺单式补泻手法的是A烧山火B徐疾补泻C提插补泻O迎随补泻(分数:2.50A.B.C.D.

√√√常用单式补泻手法包括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2)捻转补泻补法: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右转用力为主)②泻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右、食指向前(转用力为主)(3)提插补泻: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以下插用力为主;②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4)疾徐补泻:①补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②泻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5)迎随补泻①补法: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②泻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6)吸补泻:①补法: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②泻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