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中风,并非意外_第1页
“意外”中风,并非意外_第2页
“意外”中风,并非意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意外”中风,并非意外危险因素如同“定时炸弹”

“接诊时,我遇到过一些患者,他们十分不解:自己平时身体挺好的呀,怎么会‘无缘无故’就中风了呢?其实,这种疑惑主要源于对脑中风的认知不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运杰说,中风属于多危险因素疾病。就算患者平时自觉健康,可一旦具备了发病的危险因素,就如同在脑中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发病的可能。

脑中风也叫“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两类,又称为脑血管病。现在,脑血管疾病已位居中国人口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像上面病例中提到的林先生,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因颈动脉狭窄而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现在,有三分之一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都是发生在颈动脉上。

危险因素占3项就要注意了

想要尽早抓住脑卒中这个潜伏在身边的“凶手”,就要了解它的风险因素。据王主任介绍,从目前统计的情况来看,脑中风有八大危险因素:

?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血压越高,发生中风的几率越高。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几率是血压正常人的6倍,大约80%的脑出血病人都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

?血脂异常。血脂增高,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面可能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动脉硬化,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血栓形成。

?心房颤动,心跳不规则。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有明显关系,60岁以上有7%30%的脑中风由房颤所致。

?吸烟。每天吸烟少于20支者,比不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大3倍,每天吸20支烟以上,比不吸烟者大5倍。吸烟越多、吸烟年龄越早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越高。

?明显超重或肥胖。因为肥胖的中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常合并血脂异常,所以也容易发生脑中风。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卒中家族史。这个高危因素虽然不能改变,但可通过坚持定期体检来预防。

王主任明确指出,如果上面8项危险因素,具有≥3项危险因素,或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就可以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3项危险因素,但患有以下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之一的,可以评定为脑卒中中危人群;具有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就可以评定为脑卒中低危人群。

【专家支招】:

先做个颈部动脉彩超

王主任建议,对于脑中风高危人群,无论有没有症状,都要尽早到大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患者可以先做一个颈部动脉彩超检查,来确定颈部动脉有无斑块。如果发现可疑,则需要做进一步检查:CT血管造影术、核磁共振A或DSA血管造影。同时,坚持规范用药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高血压、吸烟的人,宜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已经发生冠心病的病人,更要使用抗血小板、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而对于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来说,则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做血管介入、放支架。

对于中、低危人群,王主任建议:定期体检(每年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