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珠”创作中的“三悟”_第1页
“一粒珠”创作中的“三悟”_第2页
“一粒珠”创作中的“三悟”_第3页
“一粒珠”创作中的“三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一粒珠”创作中的“三悟”摘要:紫砂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工艺美,还在于在这种艺术创作过程给人的感悟和启迪,同时还在于观赏时带给人的心理愉悦和美的享受。紫砂壶“一粒珠”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感受“坚韧”、“禅静”、“儒雅”的过程。

关键词:紫砂艺术;创作;感悟

1前言

紫砂“一粒珠”是一种传统壶式,相传是明天启、崇祯问制作紫砂壶名家惠孟臣所创。器形特点是壶体为圆球形、无颈、壶盖采用嵌入式结构;盖纽为小圆珠式、三弯式管状流;大圆形壶柄,做工精致。因这种壶式用于喝功夫茶,即是后世所称“水平壶”的前身。

2“一粒珠”创作中的感悟

一粒珠作为传统壶型是比较经典的,做工难度较大,因为整个造型的线条全部是圆线条,嘴圆、身体圆、把手圆,关键是所有的圆寻找的重心点必须协调,合而不同,圆润之余不能显得臃肿,线条的劲挺感还是必须保留,圆的切线方向上的张力感的处理较难。笔者在2011年制作的“一粒珠”(见图1),采用纯正“清水紫泥”制作,以惠孟臣作品为范本而又有创新年,作品容量有所放大,壶柄和壶流更趣滚圆。整体作品雄浑大气,气质高雅,有唐代贵妇之仪态,而又无华贵奢逸之臃肿。此壶曾在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一粒珠”既是一个紫砂陶器的制作过程,更是在过程中不断感悟紫砂艺术博大精深,体悟其融汇各类文化的过程。欣赏紫砂壶艺能给人们精神上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这种美感得换起或产生需要借某一物体进入联想的空间,这个空间愈大,其艺术水准必然愈高。这也是实体器物成为实属品的玄妙之处,这也就是艺术鉴赏中的“联想”。从心理学上分析,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些现象都是联想。一把好的紫砂壶器必然能使制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充分的联想,进而领略到它的艺术价值。在这把紫砂壶的制作中笔者深切的感悟到了如下“三意”。

2.1水滴之“坚”意

创作“一粒珠”壶,首先想到的是其“圆”型,要圆且润,圆而不涩,而又不是标准的几何圆。于是想到了水滴之圆、晶莹剔透。水滴、水珠,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描写、讴歌她。宋梅尧臣《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儒林外史》第一回:“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这些诗文或摹写其形状、或摹写其动态,或摹写其韵律。但最能激起作者和观者感悟的还是“水滴石穿”的毅力和坚持。小小水滴,一滴又一滴,有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坚韧精神,石头是何等的坚硬,却被柔弱微小的水滴穿破。正是这种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却迎来了人们赞赏与羞愧的目光。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单单只有勇气却没有毅力与坚持。走到最后才会发现,一切只是乌有。其实,这种精神这也正是紫砂从业者应有的状态。

2.2佛禅之“静”意

创作“一粒珠”过程中,那“意于壶先”、超凡脱俗的壶型及幽紫暗光的沉静之气会始终浮现,并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屏气凝神之际,珠、珠玉、佛珠的形象会跃然眼帘,立刻会使人产生静心沉思之感。那幽幽发亮而无“贼光”的紫砂工艺品,端庄静雅,不正合于佛禅强调的“静”和“心如止水吗”?壶器之珠与佛珠不也相通相融吗!佛珠本是佛教信徒诵经时的随身法具,也称“念珠”。使用佛珠时,一般不会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只要能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也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涅槃了。禅倡导的是心安理得、平心静气、安详和平,一切归于平静、不轻狂、不露锋芒,是总结、是回味、是沉淀:不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不为一点成绩彻夜难眠,不为一个想法轻举妄动,更多是稳重,是思考,是淡定;不悲喜交加,不心随物动,不忧形于色,更多的是处变不惊,是上善若水,是心如明镜。

2.3文人之“雅”意

紫砂壶器自明代文人雅士参与之后变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由最初的使用茶器变成了极具收藏和雅玩的工艺品。文人雅士追求恬淡宁静,追求精致雅趣,在这把壶器上也得到极佳的体现。这把“一粒珠”壶泥色质朴大气。壶身大珠,壶纽小珠,壶把、壶流都在围绕珠圆做足功夫,精工细作,通体浑圆玉润,质朴可爱,素面朝天,不事雕琢,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醇厚、宁静、平淡的特质,把玩在手,是一种休闲愉悦,更是一种情感释放素到极致便是大雅,这不正是文人雅士所追求吗?真的文人雅士,以明代文人为代表,那是真正觉悟了的一代文人,他们不求功名利禄,不依附权贵,卖文为生,自食其力,或激情与山水,或酬唱应和。这把“一粒珠”也正是在这种“雅”的精髓提示之下,情之所托,技之所至的工艺品。

3结语

制壶者生活阅历不同,艺术素养不同,其创作过程的感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