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复习课件3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复习课件3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复习课件3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复习课件3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复习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畎(quǎn)亩胶鬲(ɡé)拂(fú)乱公孙衍(yǎn)万仞(rèn)

傅说(yuè)

拂(bì)士

曾(zēng)益

荷(hè)担箕畚(jī

běn)始龀(chèn)一厝(cuò)

穷匮(kuì)朔(shuò)

东富贵不能淫(yín)山北之塞(sè)雍(yōng)南冀(jì)州棘(jí)门车骑(jì)介胄(zhòu)曩(nǎnɡ)者浑(hún)欲提携(xié)殷(yīn)勤谩(màn)

智叟(sǒu)

孀(shuāng)妻彀(ɡòu)弓弩(nǔ)按辔(pèi)

嗟(jiē)乎

袭而虏(lǔ)也

簪(zān)

折戟(jǐ)

嗟(jiē)蓬(pénɡ)舟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3)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4)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5)改容式车(“式”同“轼”,扶轼)(1)以顺为正者(形容词用作名词,准则,标准)(2)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3)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5)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8)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9)锐兵刃(形容词用作动词,拔刀出鞘)(10)介胄之士不拜(名词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cái)遗嘱(zhǔ)巨额(é)⼋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1)省略句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句首省略了主语“他们”)②往之女家(句首省略了主语“你”)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④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动词“厝”的后边省略介词“于”)⑤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句首省略主语“上”)⑥至霸上及棘门军(句首省略主语“上”)⑦请以军礼见(句首省略主语“吾”)⑧天子为动(“为”后省略宾语“之”)⑨既出军门(句首省略主语“上”)⑩此真将军矣(“此”后省略关系词“乃”)⑪称善者久之(句首省略主语“他”和宾语“对周亚夫”)(2)判断句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者,……也”,表判断)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表判断)③此真将军矣(没有标志词的判断句,通过句意确定:这是一位真正的将军)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3.重点字词凌空(líng)翘首(qiáo)轻盈(yíng)由衷(zhōng)悄然(qiǎo)屏息敛声(bǐng)眼花缭乱(liáo)震耳欲聋(zhèn)⼋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3)倒装句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句,“于畎亩之中”是“发”的状语)②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汝之不惠”为主语,“甚矣”为谓语,即“汝之不惠,甚矣”)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应是“且土石置于焉”)④称善者久之[定语后置,正确的语序为“(帝)久称善(之)”](4)被动句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天子“被”(他)感动了](5)固定句式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起了一定的作用。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富有文采,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孟子》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相传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证。第4课《一着惊海天》1.文学常识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3.重点字词着陆(zhuó))凛冽(lǐnliè)默契(qì)殚(dān))精竭(jié)虑镌刻(juān)桅杆(wéi)娴熟(xián)⼋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列子,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思想家、寓言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先后著书20篇,有十万多字。现在流传的有《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皇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辑成《列子》一书,内容丰富,保存了许多古代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和寓言。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所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饮酒》系列是组诗,共20首,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12年,即公元417年,当时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代表作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是继屈原、李白后,我国又一位颇享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其为“诗鬼”。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课外赏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课外赏读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④于干隧⑤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罢:通“疲”,疲乏。④殁:死。⑤干隧:地名。课外赏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君民者/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B.忠信以导之/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D.恣则极物/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D........课外赏读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四条“/”线。)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3.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爱治国,造福百姓。课外赏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课外赏读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选自《战国策》)【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

②致:招致,引来。

③趋:奔赴。

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课外赏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王必欲致士/无从致书以观B.士争趋燕/尝趋百里外C.以雪先王之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湣王出亡于外/河曲智叟亡以应..C........课外赏读2.请用三条“/”线给文中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