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饮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C.生石灰

D.蔗糖参考答案:B解: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故A错误;B、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温度降低能达到制冷的作用,故B正确;C、生石灰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不能起到制冷的作用,故C错误;D、蔗糖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不能起到制冷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D.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cm之间的分散系参考答案:A略3.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某著名制药企业使用工业明胶制造有毒胶囊,其中铬元素含量超标。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脂类代谢有密切联系,能增强人体内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但铬过量会引起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不同价态的铬毒性不同,三价铬对人体几乎无毒,六价铬的毒性为三价铬的10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污水中的Cr3+在溶解的氧气的作用下可被氧化为Cr2O72—B.K2Cr2O7可以氧化乙醇,该反应可用于检查酒后驾驶C.在反应Cr2O72—+I一+H+→Cr3++I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发生铬中毒时,可服用维生素C缓解毒性,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参考答案:A略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C.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常温下,1L0.1mol/LNH4NO3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6.02×1022参考答案:D5.“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B.加热时,②、③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D.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参考答案:C解析: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是由于加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的顶部反应生成氯化铵,不是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故A错误;

B.加热时氨气逸出,②中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溶解②中为红色,加热时,③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故B错误;

C.2NO2

(g)?N2O4(g)△H=-92.4kJ/mol,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颜色变深,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反之变浅,所以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故C正确;

D.氯化铵受热分解,与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不是可逆反应,因前者须加热,后者只要在常温下,故D错误;

故答案选C6.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

)A.HX

B.H2XC.XH3

D.XH4参考答案:D解: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则X的最高正价为+4价,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低化合价为﹣4价,形成的氢化物为XH4,故选:D.7.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CH3CH=CH2+Br2

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

C6H5NO2+H2O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略8.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60mL同浓度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甲乙丙合金质量/mg510770918气体体积/mL56067267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和乙组的实验中,盐酸均是过量的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

C.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丙组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09mol参考答案:C略9.(2003·江苏、广东卷)26.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气)+B(气)C(气)(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3)若开始时放入x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mol,则x=

mol,y=

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Ⅱ.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Ⅰ)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选填一个编号)。(甲)a<B<I>(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参考答案:(1)(1-a)(2)3a(3)2

3-3a

丁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4)(5)乙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略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参考答案:B略11.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A、B、C、D、E是由其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A+B=D+F,A+C=E+F。常温下,0.1mol/LD溶液的pH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A、C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1.0L0.1mol/LE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molD.lmolA与足量B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电子参考答案:D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Y为C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为O元素,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则X和W最外层都是1个1电子,则W为Na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F为氧气或臭氧;已知A+B=D+F,A+C=E+F,则A为过氧化钠,B、C为二氧化碳和水,则X为H元素;常温下,0.1mol/L

D溶液的pH

为13,则D为氢氧化钠,因此B为水,C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W>Y>Z>X,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二氧化碳中只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C.1.0L0.1mol/L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阴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lmol

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

电子,故D正确;故选D。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苯分子的球棍模型:

B.P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H2O2的电子式:

D.质量数为2的重氢原子:12H参考答案:B略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W、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同主族,Z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W3+与Y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R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Z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B.Y2-的离子半径大于W3+的离子半径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D.Z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比R的强参考答案:B短周期主族元素X、Y、W、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同主族,Z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则Z为Si、X为C;W3+与Y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W为Al、Y为O,R处于第三周期,且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R为Cl.A.Y、Z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属于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Al3+,故B正确;C.R(Cl)的非金属性比W(Al)强,故高氯酸酸性比偏铝酸强,故C错误;D.非金属性R(Cl)>Z(Si),故氢化物稳定性HCl>SiH4,故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难度中等.14.在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OH-)>c(H+)B.c(Na+)=c(HCO3-)+c(CO32-)C.c(Na+)+c(H+)=c(HCO3-)+2c(CO32-)+c(OH-)D.c(H+)=2c(CO32-)+c(OH-)参考答案:答案:C15.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每转移6.02×1023个电子时,阳极溶解铜的质量为32g

B.在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所含分子数为6.02×1023

C.12.5mL16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6.02×1022

D.1molCl2与1molCH4恰好完全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9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状态C(H2SO4)/mol·L-1V(H2SO4)/mL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2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2)3和4(3)开始反应温度

6和7(4)一定量的金属跟足量的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解析:(1)从实验4和5的数据可知金属的质量相同,H2SO4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相同,反应开始时温度也相同。但金属消失的时间即反应速率不相同。金属呈丝状的反应时间长,呈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而且是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1和2。(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1、3、4、6、8;2、5。从数据显示,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H2SO4溶液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金属消失的时间越短。(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基他因素还有反应温度;其实验序号是6和7;8和9。从数据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即金属消失的时间越短。(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相近,推测其原因: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温度变化值相近。该题给出9组实验数据,每组又有7项内容,没有耐心就不能答好此题。不做实验,不会仔细分析实验数据也不能答好此题。题目考查的是影响化学速率的因素及反应热。该题对新课标新教材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世界观三个维度的统一有所体现。教师要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会找出每两组实验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会综合分析会总结归纳。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以焦炭为原料的制氨流程示意如下:I、“精制”过程是将含有少量CO、CO2、O2和H2S等杂质的原料气体通入含有氨水的醋酸亚铜二氨(化学式为[Cu(NH3)2]Ac)溶液,以获得纯净原料气。其中,吸收CO的反应为:CO+[Cu(NH3)2]Ac+NH3·H2O

[Cu(NH3)3CO]Ac+H2O

<0(1)为提高CO吸收率,可采取的一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去氧气时,氧气将[Cu(NH3)2]Ac氧化为[Cu(NH3)4]Ac2,则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II、“造气”过程中。其中,焦炭与水蒸气在反应体系中将发生如下四个反应:C(s)+2H2O(g)

CO2(g)+2H2(g)

1=+90.2kJ·mol-1C(s)+H2O(g)

CO(g)+H2(g)

2=+131.4kJ·mol-1CO(g)+H2O(g)

CO2(g)+H2(g)

3C(s)+2H2(g)

CH4(g)

4该体系中,一些物质的平衡组成与温度的关系图如右所示。(3)由图可知,若采用焦炭与水蒸气反应来获得优质的水煤气,工业生产中应尽量使焦炭和水蒸气在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常温”)条件下进行(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表为碳与氢气合成甲烷的相关数据:温度(℃)6008001000平衡常数3.2×100-1461.0×10-20701.0×10-20000①4_______0(填“>”、“<”或“=”)。②预测1000℃,焦炭与水蒸气反应体系中甲烷的含量_________A.几乎为0

B.与CO浓度相当

C.无法确定参考答案:(1)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2)4:1

(2分)

(3)高温(2分)

(4)—41.2kJ·mol-1(2分)(5)①<

②A(各2分,共4分)18.(15分)最常见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正丁醇在浓硫酸共热下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邻苯二甲酸酐

正丁醇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已知:正丁醇沸点118℃,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沸点340℃,酸性条件下,温度超过180℃时易发生分解。实验操作流程:①

向三颈烧瓶内加入30g邻苯二甲酸酐、16g正丁醇以及少量浓硫酸。②

搅拌,升温至105℃,持续搅拌反应2小时。升温至140℃,搅拌、保温至反应结束。③

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出。通过工艺流程中的操作X,得到粗产品。④

粗产品用无水硫酸镁处理至澄清→取清液(粗酯)→圆底烧瓶→减压蒸馏请回答以下问题:(1)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反应时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

。(2)步骤②中搅拌下保温的目的是

。判断反应已结束的方法是

。(3)反应的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