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与止谤》臧克家全新PPT_第1页
《纳谏与止谤》臧克家全新PPT_第2页
《纳谏与止谤》臧克家全新PPT_第3页
《纳谏与止谤》臧克家全新PPT_第4页
《纳谏与止谤》臧克家全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大关县职业高级中学一、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山东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此后陆续出版十多部诗集(630万字)。曾任《诗刊》主编,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诗歌主题多抗争黑暗,歌颂光明,语言凝练,被誉为“人民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一生任职无数。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数学零分考入国立青大1930年,刚成立的青岛大学首次招生考试,25岁的臧参加考试,还留下一段奇事,他数学考了零分,但凭借三句话的作文被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闻一多看中。当时入学考试科目为数学和国文。臧从小就重“文”不重“理”,他离开家乡后一直参加革命,失败后意志消沉,所以数学他交了白卷。国文试卷出了两道题,考生可任选其一作答:一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另一是写一篇杂感。臧将这两题全答了。《杂感》题他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答案不足30字,表达出命失败后的悲痛消沉。师徒轶事考完,臧心情沮丧,因为数学交了白卷,自以为没有了希望。不久,竟收到了青岛大学英文系的录取通知书,真是喜出望外。开学报到时,一位姓庄的教员告诉他:“你的国文卷子得了98分,头一名!闻一多看卷子极严格,5分10分的很多,得个60分就不容易了——你却得了98!”是闻一多慧眼识才,感动于臧克家那三句极富哲理的杂感,给以高分,破格录取。闻一多对臧克家的赏识最终成就了师徒二人的缘分。进入英文系后,臧克家学得比较吃力,想转系改读中文。这时,他想到了“伯乐”闻一多,壮起胆敲开闻一多的办公室,报上了自己的姓名和来意。闻从写字台后仰起脸注视了他一会儿,说:“你来吧!”就这样,臧转入中文系,成了闻一多先生的嫡传弟子,成了“诗的学徒”,此后他踏上了新诗创作的道路。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1932.4代表诗作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家《烙印》

生怕回头向过去望,我狡猾的说”人生是个慌”,

痛苦在我心上打个印烙,刻刻警醒我这是在生活。

我不住的抚摩这印烙,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

火花里迸出一串歌声,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

我从不把悲痛向人诉说,我知道那是一个罪过,

混沌的活着什么也不觉,既然是迷就不该把底点破。

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

把个心提在半空,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纳谏”是接纳劝谏、建议,“止谤”是制止进谏。这两个词分别来自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召公谏厉王止谤》。是取了两个故事中其中的一个词语。二、题解:笼络:用手段拉拢人。

天渊之别:像天上和深渊一样的差别。比喻差别极大。文中是说周厉王与齐威王对待进谏态度的根本不同。

仗势凌人:依仗某种权势欺侮别人。

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文中指“四人帮”作恶多端,难逃正义的惩罚。

亵渎:轻慢;不尊敬。

三、朗读课文,理解词义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

推卸。文中指暴君所加给的罪责无法摆脱。

美芹之献:

地位低微的人提出好的意见。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止老百姓议论比防止河水泛滥还更严重。道路以目:在路上相遇,只是互相看看,心里有怨怒,可是什么话也不敢说。

土壅而川决:

无论怎样用土来阻塞,汹涌的河水还是冲破了障碍。文中用以形容周厉王“止谤”,终于遭到了崩溃覆灭的下场。文过饰非:

掩饰过失、错误。

得意忘形:

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四、朗读课文,思考四个问题(18分钟)1.读后感这一文体有什么特点?

2.以“纳谏与止谤”为题,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4.分析本文的结构?1.读后感这一文体有什么特点?

读后感是先读后感,感由读生,基本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一般要求是先写读了什么,要紧扣所读的内容展开议论,再写读了以后的感想感受或联系当前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所受到的启发教育。2.以“纳谏与止谤”为题,有什么好处?

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着重抓齐威王勇于纳谏这一点来立论,结合周厉王“止谤”的故事,互对照展开论述,然后联系实际发感想。以《纳谏与止谤》为题,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是要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于“悬赏纳谏”,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建设。4.分析本文的结构?一、(1):以警策的议论开头,引出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话题。二、(2-9):追述历史故事,说明纳谏的可贵,止谤的危害,为议论现实打基础。分为两层:(2-6):追溯历史;(7-9):联系现实。三、(10~11):写作者的具体感受。四、(12~13):从历史回到现实,向各级领导同志提出忠告,希望他们以史为鉴,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于“悬赏纳谏”,改进工作。研究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感到格外亲切。

用了两个比喻“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提出所读文章,以扣副题并引起下文。

研究第二部分(1——了解典故)第二部分:(2~9)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追古思今,加以对照。可分两层:第一层(2~6)追述历史。第二层(7~9)联系现实。

本文典故一:

“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语出《论语·子张》,原文为: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意思: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本文典故二美芹之献出自《列子·扬朱》,其中说:

“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晒而怨之,其人大惭。”戎菽,一种豆类。苔茎,苍耳的茎。芹萍子,芹萍的种子。芹萍指一种水生草木植物,后来用“芹献”或“献芹”作为谦词,表示自己的意见无足轻重或礼物微薄。文中所说“采纳美芹之献”,指要采纳别人的意见。

本文典故三比干被挖心

据《史记·殷本纪》载:

“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

‘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怒曰:

‘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人体有七窍:即目、鼻、舌、口、肛门、耳、尿道)本文典故四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原来曾参加过李密的起义军,后来又在太子建成手下干事,曾劝过建成杀掉李世民。后来李世民看他为人直爽,有胆识,不但没有记恨反而重用他。魏征提出了许多好建议,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敢当面提出,有时甚至同太宗争得面红耳赤,使太宗下不了台。魏征死后,太宗伤心地说:

“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今魏征殁,朕亡一鉴矣。”

研究第二部分(第一层2—6段)(2—具体分析)

2段:先提出大前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代帝王设置言官→帝王能听逆耳之言不多→但少数聪明者能从谏如流(唐太宗与魏征)→而齐威王与邹忌是最典型的圣君贤臣。

3段:

与上文提出的唐太宗与魏征和齐威王与邹忌相对照而写到因尽忠进谏而被挖心的比干和被放逐的屈原,说明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4段:

赞佩齐威王纳谏的大智与风度。

5段:

用周厉王止谤因而垮台情况与之相对照。

6段:

指出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通过追述历史,说明了纳谏的可贵和止谤的危害。

研究第二部分(3)第二层(7~9段)联系现实。

7段:

指出历史是一面大镜子,大可借鉴。由古向今过渡,为引出本文的主旨创造条件。

8段:

联想到现在有些领导同志怕听逆耳之言,甚至进行打击报复,也将难免垮台。

9段:

联想到“四人帮”以棒止谤,终被清算。

从两个方面联系现实与历史相对照,鲜明尖锐,发人深省。研究第三部分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写作者的具体感受。

10段:感受之一:

取得成果要双方合作,既要有敢谏的良臣,又要有能纳谏的明君。

11段:感受之二:

进谏也要讲究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并具体分析了邹忌进谏的巧妙方法和良好的效果。

本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来阐述。

研究第四部分第四部分:(12~13段)根据历史教训,向各级领导同志提出提出忠告。

12段:

联想,忠告各级领导同志学习齐威王的态度,也“悬赏纳谏”,以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前进。

13段:希望人们能付诸实际行动盍试为之。

本部分揭示文章主旨,令人信服,具有感召力。

全文结构研究

全文结构属递进式:

“重读”→古今对比→感想→提出忠告,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第二部分采用对照式,鲜明突出,印象深刻。

写作特点:

一、采用了对照式的论证,对比强烈,是非鲜明,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三、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文章的语言十分考究,不但用词丰富、准确、而且使用了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并富有节奏感。

举例一

对仗的使用:

“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

“批‘龙鳞’,逆‘圣听’”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