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1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2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3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4页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5/191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心率、收缩力—心输出量血管:动脉口径—外周阻力静脉口径—循环血量2023/5/192

(一)神经调节

心脏:心交感神经(兴奋)/心迷走神经(抑制)

血管:缩血管神经—交感神经舒血管神经—交感、副交感、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心血管中枢:延髓及其以上中枢神经。

心血管反射:压力/化学感受器,根据体外变化改变血压。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心肺牵张2023/5/193一、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兴奋神经(心加速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脊髓胸段1-5节)—颈部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β1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正性变时作用:心率快

正性变力作用:收缩加强

正性变传导作用:房室交界传导快2023/5/194脊髓胸段T1~5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延髓2023/5/195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4期自动除极化快Ca2+通道激活(膜)0期Ca2+K+外流快Ca2+

释放增加内流加快自律性高心率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房室交界传导快心房、心室同步性加强,维持心输出量2023/5/1962、心抑制神经: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疑核—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乙酰胆碱—节后纤维胆碱能N型受体—乙酰胆碱—心肌细胞M型受体结合—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

特点: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左侧纤维主要支配房室交界作用: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力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2023/5/197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迷走神经内)位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后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心肌细胞膜M胆碱能受体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K+外流增加,Ca2+通道抑制,NO-cGMP使Ca2+内流下降2023/5/198问题1:心抑制神经有时也能引起心加速反应原因:1、延髓疑核中有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轴突存在于迷走神经干中

2、迷走神经干中混有心交感神经

3、窦房结区有一些嗜铬细胞,乙酰胆碱可使该细胞释放儿茶酚胺2023/5/199问题2:心抑制神经和心兴奋神经同时刺激的反应结果:相互结抗,但心抑制神经占优势原因: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可能存在M受体,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可使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属于突触前抑制作用,M受体位于该细胞的突触前膜上。2023/5/1910二、血管神经支配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影响。

其余绝大多数(--微动脉、--微静脉)受神经调节。

包括: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2023/5/19111、缩血管神经纤维

属于交感神经系统:胸腰段脊髓——节前纤维——椎旁、椎前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血管平滑肌——去甲肾上腺素。

与受体结合——血管收缩

与2受体结合——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受体结合

分布:皮肤—骨骼肌、内脏—脑

微动脉密度最高,有利于组织液进入血液2023/5/19122、舒血管神经纤维

在整体中血管一般只接受缩血管神经的单一支配—交感缩血管纤维的紧张性活动

个别器官也接受舒血管纤维支配

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骨骼肌血管,释放Ach

恐慌、激动、激烈运动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颌下腺、泪腺等—来自面神经、舌咽神经;雄性阴茎血管神经来自盆神经

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皮下血管平滑肌。轴突反射

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分泌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2023/5/19133、心血管中枢

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脊髓-大脑皮层

1)脊髓:原始的心血管反射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

胸腰段——心血管

荐段——雄性阴茎

2023/5/19142)延髓心血管中枢

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破坏延髓后,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血压反射丧失。2023/5/1915A加压区/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心率快、强,阻力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B减压区/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区—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缩血管区神经元—心率慢、弱,阻力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C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与其它部位的神经元联系。

D心抑制神经—起源于延髓的迷走背核、疑核—迷走神经,经常抑制,支配心脏。2023/5/1916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脑干部分、大脑、小脑

—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调节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整合

例如:下丘脑的防御反应区的警觉状态,伴随心血管反应。

小脑的顶核与体位姿势伴随的心血管活动的配合。

物实验中的应激反应,并不仅仅考察其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考察其心血管系统。

2023/5/19174、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不同生理状况:改变姿势、运动、睡眠

内外环境2023/5/19181)动脉压力感受器/减压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窦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主动脉神经—脊髓、延髓—孤束核。该神经也称减压神经感受血压的范围:60-180mmHg调节方式:负反馈调节。2023/5/1919延髓心血管中枢BP↑颈动脉窦感受器⊕主动脉弓感受器⊕窦神经冲动↑主动脉N冲动↑心迷走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中枢▽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神经↓

BP↓(减压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2023/5/1920颈动脉窦主A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动脉血压升高延髓孤束核延髓头端腹外侧C1区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脑干其它神经核团---脑桥,下丘脑联系,交感神经紧张性下降。与迷走神经背核、疑核联系,迷走神经/心抑神经活动增强。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动脉血压下降2023/5/19212023/5/19222)心肺的牵张感受器血管壁牵张—大血管壁中的感受器—反射调节1心房牵张感受器:A型:心房收缩时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心交感神经冲动加强B型:心房舒张时兴奋——迷走神经——下丘脑中枢——抑制抗利尿激素2心室牵张感受器:心室扩大时——心率、血压下降??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O2CO2H+颈动脉窦神经--迷走神经--延髓孤束核--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神经元兴奋--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引起心率、血压上升。2023/5/19235、循环系统以外的心血管反射1)器官活动引起局部血管舒张反射-器官血流量增加2)皮肤痛觉和温度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射痛觉时——心率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高温度高时——皮肤血管舒张3)其它反射:肌肉运动、睡眠、装死反应、潜水反射2023/5/1924(二)体液调节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活动发生影响。内分泌腺—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组织产生—对局部血管产生作用2023/5/1925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肝合成)

肾素(酶,肾近球细胞合成)

血管紧张素I(十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肺血管)

血管紧张素II(八肽)

血管紧张素酶A

血管紧张素III(七肽)。2023/5/1926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

1)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是去甲肾上腺素40倍。(AII)

2)中枢—增强交感缩血管的紧张性—渴觉。

3)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递质释放增多。

4)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III作用较强),促进肾小球对Na+重吸收。2023/5/1927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主要来自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80%,去甲肾上腺素20%作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兴奋受体:α/β++/+++++/+心输出量+++±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肌肉肝脏血管收缩—+++平均动脉压+++临床应用强心药升压药2023/5/19283、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神经垂体—血液

在肾集合管促进水重吸收—抗利尿。

4、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舒血管物质:前列环素、内皮舒张因子、NO

缩血管物质:内皮素

2023/5/19295、心钠素/心钠肽心房肌细胞合成释放的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肾脏的相应受体--排纳排水增多;通过cGMP使血管舒张。6、激肽缓激肽、血管舒张素—最强烈的舒血管物质机理:通过内皮释放NO—cGMP—PKG2023/5/1930(三)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调节机制存在于器官组织或血管本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影响。心肌的初长度调节肌源性自身调节学说:血管平滑肌牵张代谢性自身调节学说:局部组织的代谢产物如腺苷、CO2、乳酸2023/5/1931(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神经调节主要是在短时间内血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起作用。肾脏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起主要作用。肾-体液控制系统:肾脏通过对体内细胞外液量的调节对动脉血压起调节作用。通过排尿量实现。

影响因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

—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皮质

—血压/保Na排K

2023/5/19322023/5/1933视上核和室旁核例:大量出汗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通透性水的重吸收尿量↓血浆晶体渗透压↑(2)BP↓压力感受器(-)ADH

(3)血流量↓容量感受器(-)ADH分泌的调节2023/5/19341、冠脉循环

主动脉基部-左右冠状动脉分支-毛细血管-小静脉-冠状静脉窦-心前静脉-右心房

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

1:1(五)器官循环2023/5/1935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途径短、流速快;流量大(5%);灌注压高;血流量呈时相性。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主要受心肌代谢产物(腺苷)的调节。2023/5/19362、脑循环特点:流量大(15%),耗氧量多(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