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023年山西晋中市纪委监委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05月2023年山西晋中市纪委监委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05月2023年山西晋中市纪委监委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05月2023年山西晋中市纪委监委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05月2023年山西晋中市纪委监委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05月2023年山西晋中市纪委监委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高频考点题库(共1000题)1.每道题的图形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相似,前两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均有部分相同,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段,图1与图2内部图案去异求同得到图3;第二段,应用规律,图1与图2内部去异求同得到问号处图形。只有A项符合。因此,选择A选项。2.药物:胶囊A.桌椅:桌面B.电脑:屏幕C.书本:封面D.物品:木箱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药物可以装在胶囊中。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用胶囊装药物,用木箱装物品。故答案选D。3.科技始终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事业,公众既是科技福利的享受者,也是科技风险的承担者。科技传播任何时候都不能仅限于对科技知识和方法的普及,更应将目光转向科技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公众的理解与参与,并在公众和专家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段文字强调的是:A.科技也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B.对科技的风险性进行普及非常必要C.公众尚不能全面理解科技的深刻含义D.专家在科技传播中发挥解惑和引导作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公众与科技福利和科技风险的关系”,然后通过递进关系指出“科技传播更应将目光转向科技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最后一句“如此”指代上文递进关联词“更”引导的内容,即必要条件“只有……才……”是对上文内容的再次强调。文段主旨句在递进之后,主要强调的是“科技传播时要注重普及科技的风险”。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科技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接着说明科技传播不能仅限于对科技知识方法的普及,更应将目光转向科技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普及科技的风险性的必要性,即B项。4.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海尔曾经做过实验,发现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在辨识富有情感意涵的词汇与一般词汇时,脑波无明显差异,而普通人的脑波则表现出不同。进一步研究表明,前者负责辨识字的语言皮质以及负责赋予字义的边缘系统的链接出了问题。正因如此,他们的情感较常人淡薄,在面对痛苦时不会引发焦虑,甚至对于恐惧没有感受。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暴力犯罪者通常是这种缺乏同理心的人,他们无法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或同情别人,亦很难受到良心谴责。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A.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没有同理心B.普通人与暴力犯罪者的脑波有所不同C.暴力犯罪者在辨识文字时往往存在困难D.难以受到良心谴责是缺乏同理心者的特征之一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细节判断题,与原文一一对应。A、B两项均属于概念偷换,并且是两个选项之间的互换,根据文段中,没有同理心、缺乏同理心的应是“暴力犯罪者”,而与普通人脑波不同的才是“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排除A、B两项;C项为无中生有,排除;D项为文段尾句的同义替换,且“······之一”的表述也比较严谨,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公共场合暴力事件解析:暴徒心理不宜过度解读》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那些暴力犯罪者通常是这种缺乏同理心的人”,可知是“暴力犯罪者”而非“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且原文是“缺乏”,选项偷换成“没有”,不符合原文,排除A项。B项对应“发现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在辨识……脑波无明显差异,而普通人的脑波则表现出不同”,可知是“普通人与喜欢虐待、生性残忍”而非“普通人与暴力犯罪者”,属于偷换概念,排除B项。C项对应“发现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负责辨识字的语言皮质以及负责赋予字义的边缘系统的链接出了问题”,可知是“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而非“暴力犯罪者”,属于偷换概念。且原文是“在辨识富有情感意涵的词汇与一般词汇时,脑波无明显差异”,而非“辨识文字存在困难”,属于曲解文意,排除C项。D项对应“那些暴力犯罪者通常是这种缺乏同理心的人……亦很难受到良心谴责”,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查找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文段说的是暴力犯罪者缺乏同理心,不能等同于“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没有同理心”,排除A。、B项偷换概念,并非普通人与暴力犯罪者脑波不同,而是他们在辨识富有情感意涵的词汇和一般词汇时,二者脑波表现出不同。C项表述错误,暴力犯罪者在辨识文字时并不存在困难,而是在辨识富有情感意涵的词汇和一般词汇时脑波无明显差异。D项可由末句得出。故本题选D。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扑火,并迅速熄灭炉火B.电路保险丝(片)熔断,用铜线代替以保护电器C.身上着火,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D.停电的夜晚发现煤气泄漏后,点燃蜡烛查找泄漏原因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识法和排除法解题。做过饭的人都知道,油锅里不小心倒入一点水都会有油溅起将人灼伤,显然A项的做法不合适,排除。煤气泄漏最怕遇明火,容易将泄漏的煤气点燃,显然D项的做法并不合适,排除。而C项,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及盖厚衣服都能将火压灭,其做法合理。在B项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仍可由此确定答案。A项说法错误。遇油锅起火,要立即关闭燃气开关,用锅盖或大块湿抹布盖住起火油锅,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比水轻,给起火油锅浇上水后,油会浮在水面上,仍然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起不到灭火的效果,且水遇到热油会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容易引发火灾。B项说法错误。铜丝或铁丝的电阻小、熔点高,在电流过大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达到熔点,因此不会熔断,起不到保护电器的作用。C项说法正确。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应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D项说法错误。使用明火检查漏气,如果真有泄漏问题出现,明火就会点燃泄漏的燃气,发生危险。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阻断燃烧,主要方式有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C选项是用隔绝空气方法灭火,做法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A项错误,油锅一旦起火,严禁用水往锅里浇,因为冷水遇到高温热油会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很容易造成火灾和人员伤亡;B项错误,保险丝的作用是为了让其在超过一定电流的情况下熔断,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和电器的作用,它的材料必须熔点低、电阻大,这样才能在过载的情况下熔断,如果换成铁丝或铜丝,铁铜丝熔点相当高,可能电线皮烧着了但铁铜丝仍然不会断电,线中仍有电,电线温度会持续升高,后果不堪设想;C项正确,身上着火时,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是正确的做法;D项错误,煤气泄漏后遇明火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应先关闭煤气,打开窗户通风。故正确答案为C。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物质性B.可知性C.无限性D.唯一性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论。A项正确,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精神,尽管它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B项错误,物质具有可知性,即物质能为意识所反映。作为世界本质的物质是可以被人类所认识的,即使现在未被认识,将来总会被认识的。但可知性并不是世界的统一性。C项错误,无限性通常是指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无限性不是世界的统一性。D项错误,唯一性也不是世界的统一性。故正确答案为A。

7.全球数以百计的医疗机构声称可用干细胞疗法修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专家指出,这些机构直接向患者打广告称可治愈疾病,而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有效或不会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相关广告十分必要,某些类型的干细胞移植,例如使用血液或皮肤干细胞,经全面临床试验证实能治疗特定种类的癌症以及让烧伤病人完成植皮手术,因而得到监督机构批准。专家称,虽然干细胞疗法前景广阔,但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仍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尚未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血液和皮肤干细胞已广泛用于治疗B.干细胞疗法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风险C.监管组织应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D.研发细胞和组织疗法仍是巨大挑战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干细胞疗法可以修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通过“专家指出”和转折关联词“而”和“实际上”,说明还未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有效或者不会造成伤害。第三句话又举例说明干细胞疗法经全面临床试验才能治疗特定种类的疾病,因此需要监管机构批准。最后通过“专家称”和转折关联词“虽然……但”,引出文段的重点,虽然干细胞疗法前景广阔,但是仍处于研发阶段,并且尚未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安全有效。文段是“分—总”结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即现在还不能运用干细胞疗法,存在一定风险。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和概括。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有效或无害,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还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还需严格监管。文段指出问题并给出对策,“监管”的对策应是文段的重点。文段首先指出很多医疗机构表示可以用干细胞疗法修复特定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然而专家指出,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其甚至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伤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处理相关广告;然后举例说明有些干细胞移植确实能够帮助患者治疗相关疾病,因而得到了监管机构的批准;最后通过专家的话来说明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仍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还需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因此,文段论述的重点在于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有效性还有待确认,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即监管机构还应严加监管。A项是文段所举事例,不是文段论述重点,且“广泛应用于治疗”文段未提及,排除。B项,文段论述的是干细胞疗法是否有风险还有待确定,该项肯定了其风险,排除。C项,监管组织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是目前对于存在风险的干细胞疗法的合理监管措施,符合文意,当选。D项,“研发细胞和组织疗法”与文段“干细胞疗法”不一致,且“巨大挑战”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文段首先引出“干细胞疗法”这一话题,接着通过专家的观点,指出某些机构打广告称干细胞疗法可治愈疾病是没有证据的,进而说明,处理相关的广告十分必要,随后通过举例说明,有些干细胞移植是经过临床试验证实,因而得到监管机构批准的,由此可知,并非所有的干细胞疗法都是可行的。尾句依然通过专家的观点指出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还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确定是否安全有效。因此文段重在说明干细胞疗法依然有些问题存在,对应B项。A项,“血液和皮肤干细胞”属于例子内容,非重点,排除;C项,“监管组织应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虽是对策表述,但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干细胞疗法”,且文中处理相关广告只是为了说明有些干细胞疗法存在问题,非重点,排除;D项,“研发细胞和组织疗法”主题词范围扩大,文段具体围绕“干细胞疗法”展开,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干细胞疗法有风险

专家呼吁严管“干细胞医疗旅游”》8.研究人员选取16名11个月大的儿童开展实验研究,其中8个来自英语单语的家庭,另外8个来自讲西班牙语、英语的双语家庭。每个儿童都会听一段长约18分钟的音频,其中既有英语发音,也有西班牙语发音。研究者借助脑磁图描记术发现,在大脑的执行区域中,双语家庭长大的儿童对语言声音的刺激的反应要比单语家庭的儿童更为强烈。这说明,双语环境很早就已开始对大脑活跃性产生影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A.相比而言,西班牙语对大脑的声音刺激比英语更为明显B.双语家庭长大的孩子无须父母刻意教就能熟练掌握双语C.双语家庭儿童在11个月大时对外语声音的感知较6个月大时明显强化D.此前人类大脑研究显示,具备双语能力的成年人大脑执行功能更为活跃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双语环境很早就已开始对大脑活跃性产生影响。论据:研究人员选取16名11个月大的儿童开展实验研究,其中8个来自英语单语的家庭,另外8个来自讲西班牙语、英语的双语家庭。每个儿童都会听一段长约18分钟的音频,其中既有英语发音,也有西班牙语发音。研究者借助脑磁图描记术发现,在大脑的执行区域中,双语家庭长大的儿童对语言声音的刺激的反应要比单语家庭的儿童更为强烈。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西班牙语比英语对大脑的刺激更明显,与双语环境是否会很早就开始对大脑活跃性产生影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增加论据。双语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掌握双语,说明这种家庭孩子大脑中相关区域活跃性更强,可能是双语环境很早便开始影响大脑的活跃性了,具有加强作用。C项:无关选项。双语环境中11个月大的孩子比6个月大的孩子对外语声音感知更强,与双语环境是否很早就开始对大脑活跃产生影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无关选项。讨论的是具有双语能力的成年人会怎样,与论点中对双语环境下的儿童而言,这种环境很早便对大脑活跃产生影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9.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强国之策。(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第二步,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32号文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是为了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而制定的法规。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32号文件印发,自2015年6月11日起实施。政策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因此,本题正确。10.2019年,甲国恩格尔系数创历史新低,这意味着甲国人民吃得越来越“少”。这里的“少”指的是(

)。

A.个人消费支出总额降低

B.物价总水平降低

C.食品支出总额降低

D.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降低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题干中说甲国恩格尔系数创历史新低,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降低。

故正确答案为D。11.0,0,6,24,60,120,(

)A.180B.196C.210D.216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数列中数字6,24,60,120虽然具有明显的倍数关系,但由于数字0连续重复出现,则不考虑简单的乘除关系。既然数字本身具有倍数关系,则差值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考虑作差寻找规律。相邻两项作差依次为0,6,18,36,60,可以看出差数列依次递增,继续作差为6,12,18,24,(30)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则差数列后一项应为60+30=90,原数列所填应为120+90=210。故本题选C。12.港湾:停泊A.基因:遗传B.法庭:诉讼C.电缆:发电D.公路:运输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港湾是停泊的一个地点,二者之间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A项的基因并非遗传的地点,C项的电缆并非发电的地点,与题干关系不符,均排除;B项的法庭是诉讼的一个地点,D项的公路是运输的一个地点,均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纵向比较,港湾和公路都属于具象的词汇,且都与运输有关,而法庭是一个抽象的词汇,B、D两项比较,D项更好,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D。13.村长在一次美丽乡村动员大会结束后宣布:“此次提出的关于村里垃圾处理的方案得到了一致认可,全体村民一致通过了该方案。”会后,小张就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村长说的并非事实。如果小张的调查结果为真,以下哪项也必然为真?(

)A.全体村民都不同意通过该方案B.部分村民同意通过该方案C.有些村民同意通过该方案,有些村民反对通过该方案D.有村民不同意通过该方案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所有村民都赞同),即:有的村民不赞同。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翻译为:所有村民不赞同;根据“有的”不能推出“所有”,无法推出,排除;B项,翻译为:有的村民赞同;根据“有的不”不能推出“有的是”,无法推出,排除;C项,翻译为:有的村民赞同且有的村民不赞同;根据“有的不”不能推出“有的是”,即不能推出有的村民赞同,无法推出,排除;D项,翻译为:有的村民不赞同,可以直接推出,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4.著名歌星孙楠全家人都有一副好嗓子,但最初孙楠却决心不走唱歌这条路,结果干什么都没有成就。走过了许多弯路之后,他重新面对自己,选择了唱歌。后来在唱歌道路上,他比较顺利的取得了他人须付出数倍努力才能取得的成就。

与这个故事寓意最相符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因人制宜,因地制宜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著名歌星孙楠的话题,紧接着提到最初的孙楠决心不走唱歌这条路结果一事无成。后来走过了许多弯路之后,他重新面对自己选择了唱歌,最后取得了他人须付出数倍努力才能取得的成就。故文段意在通过时间的对比,强调后来的孙楠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唱歌才会有非凡的成就。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文段意图。B项指根据人或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A项、C项和D项均与文段无关,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A项:强调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C项:强调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D项: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15.某人月初用一笔人民币投资股票,由于行情较好,他的资金每月都增加。即使他每月末都取出1000元用于日常开销,他的资金仍然在3个月后增长了一倍。问他开始时投资了多少人民币?A.9900元B.9000元C.12000元D.11100元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开始时投资了x元,由资金每月都增加、每月末都取出1000元,可知第1个月后资金变为()元,第2个月后资金变为元。第三步,由3个月后增长了一倍可知,,解得x=11100元。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方法一:选项信息充分,考虑代入排除法。根据题意可得,每月剩余金额均为3的倍数。代入A项:投入9900元,则一个月后变为,不是3的倍数,排除;代入B项:投入9000元,则一个月后变为,不是3的倍数,排除;代入C项:投入12000元,则一个月后变为,两个月后变为,不是3的倍数,排除。方法二:假定开始时投资了元,由题意得,解得,则开始时投资了元。故正确答案为D。16.凡物价上涨就属于通货膨胀。(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概述知识。

第二步,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因此,本题错误。

通货膨胀,简明定义: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17.如图为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则一只小虫从点B爬到点C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厘米。A.6B.3C.1+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从B到C最短距离是在表面上走,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即展开图上BC之间的直线距离。如图:故最短距离为√(2²+1²)=√5(厘米)。因此,选择D选项。18.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是由一根根火柴组成,且每行火柴的数量存在规律,优先考虑火柴的数量。从每行来看,前两行的火柴根数之和为16,因此第三行火柴的根数之和也应为16。故本题选A。19.东西部(

),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A.扶贫协作B.对口支援C.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D.山海协作和统筹支援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第二步,2016年12月7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故C项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2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关系。观察发现,第一组图形中,横着的菱形是条纹,竖着的菱形是白色,且白色+条纹=白色,横着的菱形没有变动位置,竖着的菱形每次顺时针旋转45度,将规律运用到第二组图形,带半边条纹的圆形位置不变,里面的小圆形每次顺时针旋转45度,且小圆形是白色,白色小圆形与条纹重合的部分为白色,只有C项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21.超级高铁与大众的出行密切相关,它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其运行速度远超轮轨式高铁列车,时速可达600千米至1200千米,甚至有很多人断言能够达到4000千米以上。这类超级高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列车须在密封的真空或者低气压管道中运行。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抽取空气达到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环境,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让列车在全天候、无轮轨阻力、低空气阻力和低噪声模式下超高速运行。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超级高铁实现可能性的是:A.超级高铁在某些线路中无法实现低气压管道的密封B.在超级高铁运行的真空管道中维护设备将异常艰难和昂贵C.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将无法使用D.超级高铁一旦出现失控将对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可怕的后果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超级高铁实现可能性的一项,需首先明确实现超级高铁需要的条件,即“通过抽取空气达到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环境,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让列车在全天候、无轮轨阻力、低空气阻力和低噪声模式下超高速运行”。要质疑超级高铁实现的可能性,可以说明在这样的条件不能达到或者列车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产生其他问题等。超级高铁的运行条件:在真空或者低气压环境下,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让列车超高速运行。A项,指出超级高铁在某些线路中无法实现低气压管道的密封,但只是某些线路,质疑的力度较弱。B项,指出在真空管道中维护设备异常艰难和昂贵,但并不能说明超级高铁无法实现,质疑的力度较弱。C项,指出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无法使用,说明超级高铁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不能正常运行,那么超级高铁就无法实现,有力地质疑了超级高铁实现的可能性。D项,指出超级高铁一旦出现失控将造成可怕的后果,讨论的是超级高铁出状况的情形,跟超级高铁能否实现无关,质疑的力度较弱。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让列车在全天候、无轮轨阻力、低空气阻力和低噪声模式下超高速运行。论据:①列车须在密封的真空或者低气压管道中运行。②通过抽取空气达到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环境,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削弱论据。在某些线路中无法实现低气压管道的密封,也就无法满足超级高铁高速运行的条件,具有削弱作用。B项:增加反向论据。超级高铁的实现,有赖于真空管道设备,若设备的维护异常艰难和昂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超级高铁的实现,具有削弱作用。C项:否定前提。必要设备是指脱离了这些设备超级高铁将无法运行的设备。若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无法使用,那超级高铁将没有实现的可能性。D项:无关选项。论点讨论的是超级高铁能否实现,此选项讨论的是出现失控后会造成可怕后果。论题不一致,排除。第四步,强度比较。A选项削弱论据,且只是“某些”,力度较弱;B选项增加的反向论据虽增加了超级高铁实现的难度,但并非完全否定,力度较弱;C选项直接否定了前提。C项否定前提的削弱力度强于A、B削弱论据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超级高铁可能实现。论据:通过抽取空气达到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环境,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让列车在全天候、无轮轨阻力、低空气阻力和低噪声模式下超高速运行。本题的论点在讨论超级高铁可能实现,论据在讨论超级高铁实现的一系列原理,要削弱即要证明它不可能实现。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超级高铁共同特点就是须在密封的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运行,选项指出有些线路中无法实现密封,那么在这些线路超级高铁就无法运行,部分削弱,保留;B项:设备维护异常艰难和昂贵,与超级高铁能否实现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C项: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无法使用,必要设备无法使用,即无法实现超级高铁,直接削弱论点,保留;D项:超级高铁一旦失控会带来可怕后果,与超级高铁能否实现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比较A、C两项,A项为部分削弱,C项从原理上削弱论点,C项力度更强。故正确答案为C。22.大华公司规定,其所属的各营业分公司,如果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其职员可获得优秀奖;只有年营业额超过400万元的,其职员才能获得激励奖。年终统计显示,该公司所属的12个分公司中,6个年营业额超过了1000万元,其余的则不足400万元。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下列哪项关于该公司今年情况的断定一定为真?Ⅰ.获得激励奖的职员,一定获得优秀奖。Ⅱ.获得优秀奖的职员,一定获得激励奖。Ⅲ.半数职员获得了优秀奖。A.仅ⅠB.仅ⅡC.仅ⅢD.仅Ⅰ和Ⅲ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等,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营业额超过500万元→获得优秀奖②获得激励奖→营业额超过400万元第三步,进行推理。Ⅰ.该项中“获得激励奖”是对②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知营业额超过400万元;根据“6个年营业额超过了1000万元,其余的则不足400万元”,说明超过400万元一定超过了500万元,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一定获得优秀奖;Ⅱ.

该项中“获得优秀奖”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得知“获得优秀奖的职员”能否获得激励奖,该项无法推出,排除;Ⅲ.题干描述有6个分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了1000万元,是对①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知该6个分公司的职员获得优秀奖,但6个分公司的职员数量是否占半数无法确定,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23.类脑计算技术总体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层次模仿脑、器件层次逼近脑、智能层次超越脑。其中,结构层次模仿脑是指将大脑作为一个物质和生理对象进行解析,获得基本单元(各类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等)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网络结构);器件层次逼近脑是指研制能够模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功能的器件,从而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和功耗条件下构造出人脑规模的神经网络系统;智能层次超越脑是指通过对类脑计算机进行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使其产生与人脑类似的智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智能层次超越脑的是:A.绘制精确的人类大脑动态图谱,以解析探测大脑B.调整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关系及连接频率和强度C.开发功能、密度与人类大脑皮层相当的电子装备D.捕捉细微的单个神经元放电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结构层次模仿脑”“器件层次逼近脑”和“智能层次超越脑”三个定义,要求选择属于智能层次超越脑的一项。需要了解三个定义的内涵并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分析三个定义的不同之处,结构层次模仿脑定义的关键信息是通过解析大脑获得基本单元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器件层次逼近脑定义的关键信息是通过研制器件构造人脑规模的神经网络系统;智能层次超越脑定义的关键信息是通过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产生与人脑类似的智能。A项,属于将大脑作为一个物质和生理对象进行解析,属于结构层次模仿脑。B项,属于对神经网络进行调整和优化、刺激和训练,属于智能层次超越脑。C项,属于研制能够模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功能的器件,属于器件层次逼近脑。D项,属于获得基本单元(各类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等)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网络结构),属于结构层次模仿脑。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智能层次超越脑”,其关键信息如下:通过对类脑计算机进行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使其产生与人脑类似的智能。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绘制精确的人类大脑动态图谱,以解析探测大脑,符合“将大脑作为一个物质和生理对象进行解析”,属于结构层次模仿脑,不符合定义;B项:调整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关系及连接频率和强度,符合“对类脑计算机进行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属于智能层次超越脑,符合定义;C项:开发功能、密度与人类大脑皮层相当的电子装备,符合“研制能够模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功能的器件”,属于器件层次逼近脑,不符合定义;D项:捕捉细微的单个神经元放电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符合“获得基本单元(各类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等)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属于结构层次模仿脑,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结构层次模仿脑:“将大脑作为物质和生理对象进行解析”、“获得基本单元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器件层次逼近脑:“研制能够模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功能的器件”、“构造出人脑规模的神经网络系统”;智能层次超越脑:“对类脑计算机进行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产生与人脑类似的智能”。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调整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关系及连接频率和强度,符合“对类脑计算机进行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

,符合“智能层次超越脑”定义,当选;B项:绘制精确的人类大脑动态图谱,符合“将大脑作为物质和生理对象进行解析”,符合“结构层次模仿脑”定义,不符合“智能层次超越脑”定义,排除;C项:开发功能、密度与人类大脑皮层相当的电子装备,符合“研制能够模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功能的器件”,符合“器件层次逼近脑”定义,不符合“智能层次超越脑”定义,排除;D项:捕捉细微的单个神经元放电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符合“获得基本单元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符合“结构层次模仿脑”定义,不符合“智能层次超越脑”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注:本题目来自于《类脑计算机的现在与未来》,各选项对应于该文章中的句子如下所示:A项:所谓“智能层次超越脑”,属于类脑计算机应用软件层次的问题,是指通过对类脑计算机进行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使其产生与人脑类似的智能甚至涌现出自主意识,实现智能培育和进化。刺激源可以是虚拟环境,也可以是来自现实环境的各种信息(例如互联网大数据)和信号(例如遍布全球的摄像头和各种物联网传感器),还可以是机器人“身体”在自然环境中探索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类脑计算机能够调整神经网络的突触连接关系及连接强度,实现学习、记忆、识别、会话、推理以及更高级的智能;B项:所谓“结构层次模仿脑”,是将大脑作为一个物质和生理对象进行解析,获得基本单元(各类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等)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网络结构);C项:所谓“器件层次逼近人脑”,是指研制能够模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功能的微纳光电器件,从而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和功耗条件下构造出人脑规模的神经网络系统。这方面的代表性项目是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2008年启动的“神经形态自适应可塑性可扩展电子系统”(即突触),其目标是研制出器件功能、规模与密度均与人类大脑皮层相当的电子装置;D项:所谓“结构层次模仿脑”,是将大脑作为一个物质和生理对象进行解析,获得基本单元(各类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等)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网络结构)。这一阶段,主要通过神经科学实验采用先进的分析探测技术完成。1952年,英国科学家霍奇金和赫胥黎提出了以两人命名的HH方程,精确刻画了单个神经元放电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这是神经元信息处理的标准数学模型。24.2007年—2013年,Y省高校毕业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对上一年变动最大的年份是:A.2007年B.2009年C.2012年D.2013年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和差比较。第二步,根据文字材料,“2006年至2013年Y省高校毕业生……其中男生所在比例分别为54.8%、52.2%、52.5%、51.8%、51%、50.2%、48.8%和46.7%”。第三步,得到2007年相对上一年变化为|52.2%-54.8%|=2.6%,2009年相对上一年变化为|51.8%-52.5%|=0.7%,2012年相对上一年的变化为|48.8%-50.2%|=1.4%,2013年相对上一年的变化为|46.7%-48.8%|=2.1%。则Y省高校毕业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对上一年的变化最大的是2007年。因此,选择A选项。25.生物质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碳源。(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第二步,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谓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因此,本题正确。26.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有意义的探索研究,对于如何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世界性课题,他们将其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从细节入手,从而交出了一份更具可操作性的答卷。他们的实践表明,这些小而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从而做到有效减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通过田野实验方法验证具体减贫政策的效果,从而发现有效地克服贫困状态的相关政策,这种研究路径正是发展经济学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前沿研究方向。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三位经济学家获奖的原因B.通过田野实验方法能解决世界性贫困问题C.宏观性世界问题需要用干预性实验来进行验证D.宏观性经济问题可通过精细的干预性实验探讨研究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旨归纳,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的行文结构。文段首先通过三位经济学家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试验可以对艰巨而宏观的问题进行探索,然后以分析人士的观点进行佐证。由此可知,文段重点论述的是三位经济学家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根据选项选择与此相符的一项即可。文段首先介绍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他们的实践证明,小而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试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即从细节入手,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问题。最后通过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佐证观点,并强调这种研究路径是发展经济学的前沿研究方向。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说明了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试验可以解决艰巨而宏观的经济问题,对应D项,当选。A项“获奖的原因”脱离文段主要话题,排除。B项,文段重点强调经济问题,“世界性贫困问题”属于文段非重点部分,排除。C项,“宏观性世界问题”“干预性试验”表述均不准确,排除。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提出获得2019年诺奖的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探索,并对如何解决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给出解决方向和策略。接着引出文段的主旨句,对三位经济学家对如何解决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进行总结,即这些小而精确的问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来获得精准答案,从而有效减贫。尾句通过一些分析人士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D选项。27.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虽然目前很多研究都专注于将二氧化碳还原成高附加值产品,如化学原料和燃料,但这些方法无法实现永久性碳捕捉,因为合成的燃料只会被用来燃烧。最近澳大利亚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液态金属电催化剂,可以在室温下将气态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含碳固体。研究团队随后将收集得到的固体产物制成超级电容,该超级电容器未来有望成为轻量级电池材料。研究人员指出,此前的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通常需要几百摄氏度的高温,而他们研发的技术可以帮助降低二氧化碳转化的高能耗需求。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对于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A.二氧化碳转化为含碳固体,之前无法实现B.二氧化碳的固化有助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总量C.合成的燃料被用来燃烧又会造成碳排放D.液态金属电催化剂可降低二氧化碳转化的能耗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A项,根据文段“此前的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可知,之前是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纳米材料的,故该项与文意不符,当选;B项,根据文段“这项研究对于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及“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可知,选项表述与文意相符,排除;C项,根据文段”无法实现永久性碳捕捉,因为合成的燃料只会被用来燃烧”可知,选项表述与文意相符,排除;D项,根据文段“而他们研发的技术可以帮助降低二氧化碳转化的高能耗需求”可知,选项表述与文意相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借助催化剂

室温下气态二氧化碳可转化为碳电池》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文段,将选项和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研究人员指出,此前的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通常需要几百摄氏度的高温”,由此可知之前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材料的,即可以转化为含碳固体,A项表述错误,当选。B项对应“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对于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表述正确,排除B项。C项对应“但这些方法无法实现永久性碳捕捉,因为合成的燃料只会被用来燃烧”,表述正确,排除C项。D项对应“而他们研发的技术可以帮助降低二氧化碳转化的高能耗需求”,表述正确,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28.甲乙丙三人打乒乓球,每局两人比赛,一人休息,三人约定输的一方换人。最终,甲休息了2局,乙打了5局,丙打了4局,则三人一共打了多少局?A.5B.7C.9D.11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比赛问题。第二步,根据“甲休息了2局”,可知乙丙打了2局;根据“乙打了5局”,可知甲和乙打了3局;根据“丙打了4局”,可知甲和丙打了2局。第三步,则三人一共打了2+3+2=7(局)。因此,选择B选项。2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的线条数分别为1、3、5、7,呈等差数列,故问号处应该填入线条数为9的图形,只有A选项符合。因此,选择A选项。30.下列关于粉尘爆炸的说法错误的是:A.颗粒越小越易燃烧,爆炸也越剧烈B.越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C.越易带电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D.含卤素和钾、钠的粉尘,爆炸趋势增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呈细粉状的固体物质被称为粉尘,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工厂内一些金属粉尘,如镁粉、铝粉,生活中常见的淀粉、木粉等都是可燃粉尘。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高温),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高温高压。由于这一过程中不断有升高的压力会产生冲击波,因此,爆炸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力。A项正确,粉尘的表面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氧,颗粒越细小,粉尘总的表面积就越大,从而表面吸附的氧就越多,越容易发生爆炸。B、C项正确,粉尘爆炸的难易程度与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等有关。一般认为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镁粉、铝粉等。容易带电的粉尘也很容易引起爆炸,如合成树脂粉末、纤维类粉尘等。D项错误,根据实践分析,一般含有卤素和钾、钠的粉尘,爆炸趋势减弱。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选择D。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识法和可能性推理法解答。我们都知道,颗粒小的物体其分子的活跃度更高,爆炸后力量肯定更强,那么物体的颗粒越小爆炸应该越剧烈。A项正确的可能性大。易带电的物质,其粉尘很可能也带电,带电粉尘运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很可能产生电火花,使其更容易爆炸。C项正确的可能性大。由此可排除这两项,增加准确作答的概率。A项说法正确。颗粒大小是影响粉尘反应速度和灵敏度的重要因素,颗粒越小越易燃烧,爆炸也越强烈。B项说法正确。越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例如镁、氧化亚铁、染料等。C项说法正确。越易带电的粉尘越易引起爆炸。粉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互相碰撞、摩擦等作用,产生的静电不易散失,造成静电积累,当达到某一数值后,便出现静电放电。静电放电火花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D项说法错误。据实践分析,有机物粉尘中若含有COOH、OH、NH2、NO、C=N、C=N和N=N的基团时,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较大;含卤素和钾、钠的粉尘,爆炸趋势减弱。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粉尘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是燃料、氧气和温度等。根据实践分析,有机物粉尘中含有-COOH、-OH、-NH2、-NO、-C≡N、-C=N和-N=N的基团时,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较大;含卤素和钾、钠的粉尘,爆炸趋势减弱,并非增强。因此,选择D选项。3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

A.自治区B.自治州C.自治县D.自治乡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宪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本题为多选题,故正确答案为ABC。32.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2年,(

)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A.职业院校B.高等院校C.中专院校D.大专院校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第二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具体指标: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因此,选择A选项。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蓝藻对地球表面从无氧到有氧的大气环境起了巨大作用B.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进行C.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D.种子植物是地球表面绿色的主体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A项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黏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对地球表面从无氧到有氧的大气环境起了巨大作用。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蓝藻曾在地球的“大氧化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地球大气层最初不含氧气,大氧化事件后,大气氧含量突然上升,彻底改变了地球的面貌;B项错误,植物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进行;光合作用在细胞的叶绿体进行;C项正确,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D项正确,种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种类,世界上已分化出20余万种,是现今地球表面绿色的主体。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植物的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线粒体是植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A项说法正确。蓝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B项说法错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项说法正确。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D项说法正确。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的种群,是现今地球表面绿色的主体。故本题选B。34.人们在政策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决定予以矫治,从而提升政策绩效的有目的的行为称为:A.政策优化B.政策绩效C.政策废止D.政策制定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第二步,一般认为,公共政策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政策监督五个方面。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共政策的效率、效益和价值进行测量、评价的过程。主旨在于获取公共政策实行的相关信息,以作为据顶政策维持、调整、终结、创新的依据。政策优化,属于政策评估,是指人们在政策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决定予以矫治,从而提升政策绩效的有目的的行为。A项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B项:政策绩效,属于政策评估,是指政策行为对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会的满足程度。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C项:政策废止,属于政策终结,是指一项政策在执行之后,从政策体系中消逝的现象。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D项:政策制定是指针对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并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一般包括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可行性论证、方案选择五个环节。具有目的性、内容特定性、前瞻性等特征。原则:连续性、可行性、预测性、信息完备等。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35.最近有研究团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519名从未吸过传统香烟、年龄在18岁至25岁间的年轻人,调查内容包括这些年轻人吸电子烟的情况和吸传统香烟的意向等。研究报告称,在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中,那些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有关电子烟的监管政策要注意保护年轻人。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A.受访者中有20%的人尝试过电子烟或未来很可能会尝试电子烟

B.即使只尝了两三口电子烟,也有可能提高吸传统香烟的可能性

C.受访者中正在吸电子烟的有60%表示未来一定会尝试传统香烟

D.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比传统香烟小,但仍然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中,那些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更有可能尝试传统香烟的可能性,有关电子烟的监管政策要注意保护年轻人。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有20%的人尝试电子烟或未来是否会尝试电子烟,与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是否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论据。论点一方面讨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是将“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和“正在吸电子烟的人”作比较,该项表明不抽电子烟的人,即使只抽两三口,也会“提高抽传统香烟的可能性”,能够支持论点;另一方面,论点也在讨论“有关电子烟的监管政策”的制定,该项表明抽电子烟的确容易让人提高抽传统香烟的可能性,故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综上,该项具有加强作用。

C项:不明确项。该项只讨论了“正在吸电子烟的人”中60%表示未来一定会尝试传统香烟,并未提及“不吸电子香烟的人”的情况,未进行比较,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电子烟的危害比传统香烟小,但仍然有很多危害物质,主要说的是吸烟的危害,与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是否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结论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结论。题干结论为“在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中,那些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有关电子烟的监管政策要注意保护年轻人”,要支持该结论,可以说明吸电子烟的人更有可能吸传统香烟。题干结论:在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中,那些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有关电子烟的监管政策要注意保护年轻人。

A项,指出即使只尝了两三口电子烟,也有可能提高吸传统香烟的可能性,说明吸电子烟的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支持了题干结论。

B项,指出受访者中有少部分人尝试过电子烟或未来可能会尝试电子烟,与题干结论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电子烟含有有害物质,与题干结论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正在吸电子烟的受访者有60%表示未来一定会尝试传统香烟,但并未说明不吸电子烟的受访者未来会尝试传统香烟的比例,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中,那些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有关电子烟的监管政策要注意保护年轻人。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优先考虑补充论据加强,即解释或举例证明“正在吸电子烟的年轻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说的是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该项说的是有多少人尝试过电子烟,以及未来可能会尝试,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选项表明吸电子烟的人相比于不吸电子烟的人而言,更可能吸传统香烟,该项是针对论点的可能性加强,属于补充论据,保留;

C项:该项表明受访者中正在吸电子烟的有60%表示未来一定会尝试传统香烟,该项比B项加强力度更大,原因有二:

一是题干论点强调保护年轻人,而C项的受试者正是年轻人,表明的是吸电子烟的年轻人的意愿,B项没分,年纪大小都可以,那为什么不保护年纪大的,而要特别保护年轻人呢?

二是如下图原文所示,C项把原文中的“可能或肯定”,改为“一定”,应该是为了区分B的可能,综上C项更有可能是出题人想设置的正确答案;

D项:论点说的是正在吸电子烟的年轻人更可能尝试传统香烟,该项说的是电子烟的危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36.某煤气公司规定,凡安装管道煤气的用户,必须到其指定的企业购买煤气灶,否则不予安装。该公司的行为:

A.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维护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C.保护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

D.是法律所禁止并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题干中某煤气公司要求安装煤气管道的用户必须到其指定企业购买煤气灶,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A、D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D选项。

37.2,3,13,175,(

)A.30651B.31779C.30418D.31322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递推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2×2+3²=13,3×2+13²=175。规律为第一项×2+第二项²=第三项,则所求项为13×2+175²=30651(可依据尾数进行选择)因此,选择A选项。38.“气候难民”指的是生存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这是一个逐渐扩大的族群。某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40年,全球约5到6亿的人都面临着沦为“气候难民”的危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中被迫迁移的人们,不属于“气候难民”的是:A.土地沙漠化使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B.海平面上涨使马尔代夫领导人为国民另觅栖身之所C.卡特里娜飓风使得墨西哥海岸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D.印度洋海啸导致了印度、泰国等多国居民被迫迁移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气候难民”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生存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气候难民”定义的关键信息: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A项,土地沙漠化使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这些人是因为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B项,海平面上涨使国民另觅栖身之所,这些人是因为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C项,飓风使得居民逃离家乡,这些人是因为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D项,印度洋海啸导致多国居民被迫迁移,但印度洋海啸是因地震引起的,属于地质灾害,而非特殊气候因素,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土地沙漠化是由气候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国民外迁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B项:海平面上涨是由气候因素导致的,另觅栖身之所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C项:飓风是由气候因素导致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D项: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是由地震引起的,并非气候因素,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关键词为“气候变暖”、“导致生存受到威胁”、“逐渐扩大的人群”。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卡特里娜飓风是由于特殊气候因素引起的,同时众多居民逃离家乡是一种生存威胁,属于“气候难民”,排除;B项:印度洋海啸不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一般是由地震或者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波浪,不属于“气候难民”,为正确答案,当选;C项:土地沙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异或者人类活动引起的,属于“气候难民”,排除;D项:海平面上涨是由于气候因素引起的,导致国民生存受到威胁,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9.对于古埃及的农民来说,________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他们________着去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他们把月亮和星星作为日历。当天狼星在夏天升起的时候,古埃及人知道尼罗河就要泛滥了;接着当新月时候,就是古埃及新一年的开始。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揭示尝试B.遵循坚持C.总结学习D.掌握摸索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备选词语均能与“规律”搭配,但词语在程度上存在差别,需要考生重点分析语境。第三步,第二空可通过常识和文段语境判断,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对于古埃及农民而言,性命攸关的大事,仅达到“揭示”和“总结”尼罗河泛滥规律的程度是不够的,排除A、C。第二空,由“小心地记录日期”可知,当时人们对于尼罗河泛滥规律的了解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摸索”与此义最相符。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因此他们________着去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可知,对于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古埃及农民了解得不深入。A项“揭示”指向人指出不易看清的事理,说明对事物的规律了解得很深入,与语境不符,排除A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________着去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可知,所填词要与“小心”并列。B项“坚持”指坚决保持住或进行下去;C项“学习”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两者均不能与“小心”构成并列,排除B项和C项。D项“摸索”意思是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侧重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体现出古埃及人寻找规律时的小心谨慎,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语境可知,由“因此……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可知,古埃及的农民并没有把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因此“揭示”“遵循”不符合句意,排除A、B两项;第二空,“学习”一般用于学习已知事物,“摸索”则用于未知事物,根据文段语境,选择“摸索”,更符合句意。故正确答案为D。40.(1)牛皮鞋穿在脚上(2)制造皮鞋(3)鞣制皮革(4)屠宰公牛(5)小牛出生(

)。A.(2)—(4)—(1)—(3)—(5)B.(5)—(4)—(3)—(2)—(1)C.(5)—(4)—(1)—(3)—(2)D.(4)—(5)—(3)—(1)—(2)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给出解题思路。题干描述的是牛皮制品的发展过程,应按照时间先后、事件因果等顺序进行排列。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屠宰公牛显然发生在制造皮鞋之前,故(4)肯定在(2)前,该项逻辑错误,排除;B

项:小牛出生,长大后被送到屠宰场屠宰,牛皮被鞣制成皮革,皮革可以用来制造皮鞋,最后被人们穿在脚上。按照事件发展时间排序,该项符合题意,当选;C

项:牛皮鞋穿在脚上是事件结果,鞣制皮革之后,牛皮鞋才能穿在脚上,故(3)肯定在(1)前,该项逻辑错误,排除;D

项:小牛出生是事件发展的前提,小牛出生长大以后才能屠宰公牛,故(5)肯定在(4)前,该项逻辑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41.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发运动的是:A.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B.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C.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烛光会看到烛光在运动D.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诱发运动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A项,多张图片相继呈现形成电影,但每张图片本身的内容都是静止的,不符合定义。B项,由于云的运动造成相邻的静止的月亮产生运动的错觉,符合定义。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是晃动的,并非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D项,先看瀑布再看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产生树木运动的错觉是因为长时间注视瀑布,与题干所述的原因不同,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一个物体的运动;②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相继呈现”说明图片都是运动的,不存在静止物体,不符合定义;B项:根据常识,云是运动的,月亮可以看作是静止的,注视夜空时之所以觉得月亮在动,是由于云的运动所产生的错觉,符合定义;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一直在运动,并不是错觉,没有体现“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D项:“树木在向上飞升”,是由于先“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形成了视觉的惯性,再看树木,由于这种惯性,而产生的感觉,而不是同时观察两者产生的错觉,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关键词为“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烛光本来就会随风摇动,并不存在让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电影的动态画面是多张图片连续切换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瀑布是往下流的,注视瀑布久了,再看树木,会觉得树木朝着瀑布相反的方向飞升。之所以会觉得树木朝着瀑布相反方向飞升,原因是长时间注视,与题干的原因不同,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月亮并未运动,只是由于云在运动给人以错觉,误以为月亮在运动,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42.我国古塔的建造,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________的。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首屈一指B.屈指可数C.空前绝后D.沧海一粟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_________的”可知,文段强调我国古塔建筑的规模、分布、数量等都是其它古建筑所不及的,是其他古建筑所无法比拟的。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首屈一指”指弯下手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符合语境。B项“屈指可数”指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强调“少”,与“数量之多”矛盾,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是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文段并未指出以后是否会有,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沧海一粟”指非常渺小,不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43.《国富论》:亚当·斯密A.中山装:孙中山B.《西厢记》:红娘C.加拿大:白求恩D.《史记》:司马迁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国富论》的作者是亚当·斯密,二者之间为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

项:中山装的发明者并非孙中山,且不是作品,二者不是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排除。B

项:《西厢记》的作者并非红娘,是元代王实甫所著古典戏剧,排除。C

项: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二者为国籍与个人的对应关系,而非作品与作者,排除。D

项:《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二者为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44.港湾∶停泊A.基因∶遗传B.法庭∶诉讼C.电缆∶发电D.公路∶运输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港湾”是船舶“停泊”的地点,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基因”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对应方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B项:“法庭”是审判的地点,并非“诉讼”的地点,排除;C项:“电缆”并非“发电”的地点,排除;D项:“公路”是汽车“运输”的地点,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