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热点专题突破(十个热点)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1.gif)
![高考化学热点专题突破(十个热点)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2.gif)
![高考化学热点专题突破(十个热点)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3.gif)
![高考化学热点专题突破(十个热点)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4.gif)
![高考化学热点专题突破(十个热点)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26dd46ba9b176b421c340f9c58ce7f8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热点专题突破(十个热点)
热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热点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热点三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热点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热点五离子共存
热点六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热点七氧化一还原反应
热点八电化学
热点九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
热点十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热点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必备知识规律总结】
一、原子结构
1.几个量的关系(X)
质量数(4)=质子数(Z)+中子数(M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位素
(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
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4.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I最高正价1+1负价1=8
2.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
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除
外)。
(2).在周期表中,第nA与m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
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
(3).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IA、II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
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HIA〜VIIA族,上一-周期元素
的原子序数+下-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4).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
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5).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
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常用方法
(1)、结构简图法
本方法常用于原子序数小于20号元素或已知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其步骤为:原子序数
一原子结构简图一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例1某主族元素的离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B)
(A)第六周期,第HA族(B)第六周期,第IVA族
(C)第七周期,第UA族(D)第七周期,第VIA族
变形1某主族元素的X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是(A)
(A)第六周期,第HA族(B)第六周期,第IVA族
(C)第七周期,第HA族(D)第七周期,第VIA族
变形2某主族元素的离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是(C)
(A)第六周期,第HA族(B)第六周期,第IVA族
(C)第七周期,第HA族(D)第七周期,第VIA族
(2)、区间定位法
对于原子序数较大,若用结构简图法,较复杂且易出错,可采用区间定位法。其原理是:
首先,要牢记各周期对应的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零族元素
原子序数21018365486118
其次,要熟悉周期表中每个纵行对应的族的序数。
族IAllAlIlBlXBVBVlBVnBVIDIBIIBIIIAIVAVAVIAVHAO族
纵行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零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
零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零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值、定族数。用该兀素的原子序数减去已找出邻近的零族元素中较小的序数,所
得差值即为该元素的族序数。
确定时要注意以下二点:
①短周期中因无副族元素,故所得差值即为主族序数。
②11-17纵行数的个位数与族序数相等,差值超过18时,差值再减去14后,按照上述方法即可
确定族的序数。
例2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的磷酸盐)
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其中116号元素的应位于周期表中
的(B)
(A)第六周期NA族(B)第七周期VIA族
(C)第七周期VIII族(D)第八周期VIA族
(3)、相同电子层结构法
主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主族元素的阴离子与
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要求掌握氢式结构、筑式结构、叙式结构等
三种。
(1)氮式结构(2电子结构)
第一周期H-He
第二周期Li+Be2+
(2)筑式结构(10电子结构)
第二周期N3-O2FNe
第三周期Na+Mg2+Al"
(3)氮式结构(18电子结构)
第三周期P3'S2'Cl'Ar
第四周期K+Ca2+
例3(1996年高考题)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氮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
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4)、特殊位置法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特殊位置,如周期表中的第一行,第一列,最右上角,最左下角等来确
定。
例4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下图。
X
Y
Z
(1)X元素的单质其分子式是—,若X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X单质的摩尔质
量。
(2)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含Y的天然矿物的名称为
(3)Z单质的晶体类型是属于,Z与钠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Na^S:]2Na
答案:He4g/mol萤石分子晶体
针对性练习
1.N和Ne的原子半径前者与后者相比(B)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
2」。和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前者与后者相比(c)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
A.IllB.161C.272D.433
4.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氮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n
5.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ax""、bY"\cZ\dR'*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
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
A.a-c=m-nB.a-b=n-mC.c-d=m+nD.b-d=n+m
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
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
(A)XY(B)XY2(C)XY3(D)X2Y3
7.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8.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D)
A.16B.26C.36D.46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10.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
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位置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11.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
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
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C)
A.D2AB.C?BC.C2AD.D?B
12.一些科学家预言,存在稳定的超重元素,如114个质子和184个中子的原子,它位于元素
周期表的第七周期IVA族,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第七周期元素共有50种B.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是184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98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13.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AC)
A、(m-n)/14B、(n-m)/14C、(2m-n)/28D、(n-2m)/28
14.已知••个%2。3分子质量为a(kg),一个双2。5分子的质量为方(左g),若以氧原子质量
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162
A8S+a)R163+a)「8(。—a)n16(。—a)
b-ab-ab+ab+a
15.A+、B*、C-、D、E5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
下转化关系:①A++C-fO+E;②3++。—-20。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I)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含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
_______________O
(2)A+和B+的电子式4+、B+。
(3)C-.D、E3种粒子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粒子的化学式
表示);这一顺序可用以下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
①;
②o
+
答案:(1)NH;、H3O;OH-
H
,,[H:O:H]+
⑵[H:牛印;„
(3)OH->NH3>Hq;①N":N/T+凡。;
②N”3+“3。+—N";+"2。
热点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必备知识规律总结】
一、水的离子积
1.定义
+
H2O==H++OH-AH>0,7>rW=[H][OH]
2.性质
(1).在稀溶液中,KW只受温度影响,而与溶液的酸碱性和浓度大小无关。
⑵.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KW增大,反之则减小。
⑶.溶液中H2O电离产生的CH+=COH-
(4).酸溶液中CH^CH^酸)+CET(水产CFT(酸),CH^水)=COH;碱溶液中COH=COH
(碱)+COH(水)"COH(碱),COH(水)=CH+;盐溶液显中性时CH+=COK=CH+(水)=C
OH(水),水解显酸性时CH+=CH+(水)=COH'(水)>COH-,水解显碱性时COH=COH
(水)=CH+(水)〉由。
二、溶液的pH
1.定义
pH=-lg[H+],广.泛pH的范围为0〜14。
注意:当溶液中[H+]或[OH-]大于lmol/L时,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2.pH,C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2500CH+与COH■关系(任意温度)溶液的酸碱性
pH<7CftACOH-溶液呈酸性,
pH=7CH+=COH溶液呈中性
pH>7CH+<COH-溶液呈碱性,
3.改变溶液pH的常用方法
pH变化采取的措施
pH增大加碱
对于酸性溶液可加水稀释
pH减小加酸
对于碱性溶液可加水稀释
4.有关pH的计算
(1).酸溶液中,可=(21]+€:011入(211+(酸)(20田(水)=€:11+(酸)€:11+(水);碱溶液中,KW=
CH+COH-COFT(碱)CH+(水)=COH(碱)COH-(水)。
(2).强酸、强碱溶液稀释的计算
①.强酸溶液,pH(稀释)=pH(原来)+1即(”为稀释的倍数)
②.强碱溶液,pH(稀释)=pH(原来)一1即("为稀释的倍数)
(3).酸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pH只能接近于7,且仍小于7;碱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时,pH
只能接近于7,且仍大于7。
④.pH值相同的强酸(碱)溶液与弱酸(碱)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强酸(碱)溶液pH
值的变化比弱酸(碱)溶液pH值的变化幅度大。
(3).强酸、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计算
-酸过量-CFT-pH
判断过量f’恰好完全反应,pH=7
碱过量fCOH-CLT-pH
针对性练习
I.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D)
A.1摩/升甲酸溶液的pH值约为2
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C.10毫升1摩/升甲酸恰好与10毫升1摩/升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
2.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值一定小于7的是(D)
A.pH=3的硝酸跟pH=ll的氢氧化钾溶液
B.pH=3的盐酸跟pH=ll的氨水
C.pH=3的硫酸跟pH=ll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醋酸跟pH=ll的氢氧化钢溶液
3.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C)
A.9B.10C..11D..12
4.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arede),AG的定义为AG=lg([H+]/[OH^])»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贝iJ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5.用O.OI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
的是(C)
A.盐酸B.硫酸C.高氯酸D.醋酸
6.若1体积硫酸恰好与10体积pH=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
比应为(B)
A.10:1B.5:1C.1:1D.1:10
7.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B)
A.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
B.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
C.新氯水制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
8.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反应:
®NaHB==Na+HB-,③时+比0=^=^0+01广
且溶液中c(H+)>c(OFF),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C)
A、NaHB为强电解质B、H2B为强酸
C、H?B为弱电解质D、HIT的电离程度小于HB一的水解程度
9.25℃时,,若体积为L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V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
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
(1)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其理由是
(2)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其理由是
(3)a的取值范围是o
答案:(1)否,若a=3,则b=6,溶液显酸性,与题意不符,故存3(2)否,若a=5,
+51+
c(H)a=10-mol-L',则b=10,c(OH)b=lO4mol-L',Va/Vb=c(OH)b/c(H)a>l,
不符合题意,故a#5(3)7/2<a<14/3
热点三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必备知识规律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1.表示方法:v=△<:/△/
2.单位:mol/(L-s);mol/(L-min);mmol/(L-s)»
3.相互关系:4NH3+5024N0+6H2O(g)
v(NH3):v(02):v(NO):v(H2O)=4:5:4:6
二、影晌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浓度: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机会增加,发生化学
反应的几率加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快;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浓度越大,
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
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变化相同倍率时.,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倍率与正、逆反应反应物的分
子数有关。
(2).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吸热反应速率加快程度更
大,反之,亦然。)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压强变化一体积变化一浓度变化一速率变化(对于
可逆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反应物分子数多的侧
反应速率增加更快,反之,亦然)。
(4).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
率。
三、化学平衡的概念:在•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
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
特点:
L“等”一一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
率相等。即v(正)=丫(逆)#0。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2.“定”一一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
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
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
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3.“动”一指定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
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4“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
而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
开始达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即被打破,在新的条件不再改变时,在
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均与原平衡
不同。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
移动。
五.等效平衡
I.等效平衡概念: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
始,建立平衡后,各相同组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体系就称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建立的条件
(1).在定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
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计量系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应相
同,则两平衡等效。
(2)在定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
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计量系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则
两平衡等效。
(3)在定温、恒压条件下,不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
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计量系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
同,则两平衡等效。
针对性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二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
A.C生成的速度和C分解的速度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摩A,同时生成3n摩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气)+5Q(气)4X(气)+nY(气)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
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
A.2B.3C.4D.5
3.反应4N%(气)+502(气)一二4N0(气)+6H2O(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
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
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C)
A.V(NH3)=0.0100mol.L-l.s-lB.V(02)=0.0010mol.L-l.S-l
C.V(NO)=0.0010mol.L-l.s-lD.V(H20)=0.045mol.L-l.s-l
4.已知反应A+3B=二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ImoLL
-1-min-l,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C)
A.0.5molL—Imin—1B.1mol-L-1-min—1
C.2mol-L-1-min—1D.3mol-L—1-min-1
5.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
A.气)+以气)2Hl(气)
B.3H2(气)+4(气)2NH3(气)
C.2s。2(气)+。2(气)2s。3(气)
D.C(固)+CC)2(气)=^2CO(气)
6.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
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i和4moi。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
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C)
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ImolD.均减少Imol
7.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
的措施是(D)
A.减小C或D的浓度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D.增大A或B的浓度
8.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一定能说明反应A(g)+3B(g)=^2C(g)+2D(g)达到平衡
状态的是()
A.反应体系的总压恒定B.B的浓度不变
C.C(A):C(B)=1:3D.2V(B)正=3V(C)逆
9.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g)一(CH3COOH)2(g)△H<0,欲测定单个乙
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条件是(A)
A.IWJ温低压B.低温周压C.低温低压D.局温[曷压
10.可逆反应aA(s)+bB(g)—^cC(g)+dD(g),AH==Q,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
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9-2所示
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BD)
A.T,>T2,Q>0B.TI<T2.Q<0
C.P|>P2,a+b=c+dD.P|<P2,b=c+d
1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D)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打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h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九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2.右图曲线a表不放热反应X(g)+Y(g)^*Z(g)+M(g)+N(g)进行过程
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的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C)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
13.等物质的量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cC(固)+"D(?)
__n3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mol,B减少一mol,C增加二〃mol,D增
22
加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系数为,b=,c=,d=.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
集状态是:A,B,D.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是一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答案:(1)2、1、3、2(2)A为气态,B为固态或气态,D为气态(3)放热
14.某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加1molN2和3molH2,使反应N2+3H22NH3达到平
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N2、H2、NH3物质的量分别为mmol、nmol、gmoL如温度不变,
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m、n、g的值维持不变,则N2、H2、N%加入的物质
的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条件:
(1)若x=0,y=0,贝ljz=o
(2)若x=0.75mol,贝Uy=____,z=____。
(3)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含x和y,另一个只含y
和z)。
(1)2(2)2.250.5⑶y=3x2y+3z=6
15.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g,+Br2(g>==2HBr(g),已知加入Imol&和2moi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
(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
号①〜③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已知起始状态物质的量(mol)平衡时HBr的
BrHBr物质的量(mol)
H22
编号120a
©240
②10.5a
③mg(Q2m)
答案:
已知起始状态物质的量(mol)平衡时HBr的
B12HBr物质的量(mol)
H2
编号120a
①2402a
②00.510.5a
③mg(a2m)2(g-2tn)(g-m)•a
热点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必备知识规律总结】
(一)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常见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反应:
(l)Fe+HCl—FeCl3
(2)Na2sO3+HNO3—NaNO3+SO2t+H20
(3)NaC10+SO2+H2O—HC10+Na2SO3
(4)CU+HNO3(浓)一CU(NC>3)2+NOt+H2O
(5)FeCl2+H2S—FeSI+HC1
(6)Cu+H2so4—CuS04+H21
(7)Mg+HNO3(稀)一Mg(NO3)2+H2t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拆写为阴、阳离子的形式;
微溶性的强电解质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为溶液,拆写为阴、阳离子的形式,若为浊液,则用
化学式表示;其它,难溶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均用化学式表示。
3、号实际:f,,"「,“”等符号符合实际。
(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FeaCh与氢碘酸:Fe2O3+6ir=2Fe3++3H2O错因:忽视了Fe'+与「发生氧化一还原
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FeCb溶液中通Ck:Fe2++Ch=Fe3++2C「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
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溶液中通入H1:05+川=氏0+「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1:CIO+H++C-OH+CI2t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如:H2SO4溶液加入Ba(0H)2溶液:Ba2++OH+H++SC>4”=BaSO4I+比0
2++2
正确:Ba+2OH+2H+SO4=BaSO4I+2H2O
(6)“=”"”"t”“I”符号运用不当
如:A产+3H2O=A1(OH)31+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1(OH)3量少,故不
能打“J”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⑴酸性溶液(射)、碱性溶液(0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H+或0H=1X10rtmol/L(a>7或a<7)的溶液等。
⑵有色离子MnOi,F『,Fe",Cu2;Fe(SCN)2\
⑶MnO「,NO;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⑷S20r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2lT=SI+SO2t+H2O
⑸注意题目要求“二军大量共存”还是“可喉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丁宇
不能大量共存”。
⑹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
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常见强、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归类
1.强电解质:大部分的盐类,强酸(H2so4、HNO3、HCIO4、HC1、HBr、HI),强碱(I
A除LiOH,11A除Be(0H)2、Mg(OH)2),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2.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3.非电解质:非金属的氧化物、绝大部分有机物(除陵酸、酚类、竣酸盐)。
(三)常见物质溶解性
1.氢氧化物:除K+、Na\NHJ、Ba?+易溶,Ca(OH%微溶,其它都难溶。
2.硝酸盐:均易溶
3.盐酸盐:AgCl、Hg2c卜难溶,PbCL微溶,其它都易溶。
4.硫酸盐:BaSC>4、PbS04难溶,Ag2SO4>Hg2SO4,CaSC>4微溶,其它都易溶。
5.硫化物:除K+、Na\NH4+盐易溶,其它都难溶或遇水分解。
6.亚硫酸盐:除K+、Na+、NH4+盐易溶,MgSCh微溶,其它都难溶。
7.碳酸盐:除K+、Na\NH4+盐易溶,MgCCh微溶,其它都难溶或遇水分解。
8.硅酸盐:除K+、Na\NH4+盐易溶,其它都难溶或遇水分解。
9.磷酸盐:除K+、Na\NH4+盐易溶,其它都难溶。
10.含氧酸:除硅酸难溶,其它都易溶。
(四)定量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按要求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
NaHCO3+Ca(OH)2—H2O+CaCO3I+Na2cO3
21211
2.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NaHCO3+Ca(OH)2—H2O+CaCO3I+Na2cO3
11111
3.O.lmolFeBr2溶液中通入O.lmolCh
FeBr2+CI2—FeCh+FeBrs+Br?
66423
4.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aHSO4+Ba(OH)2—BaSO4I+H2O+Na2SO4
21121
+2+
2H+SO/+Ba+2OH'==BaSO4I+2H2O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
S04+Ba=BaSO4I
向NaHSOa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NaHSO4+Ba(OH)2—BaSO4I+H2O+NaOH
11111
针对性练习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D)
++
A.氨气通入稀硫酸溶液中NH3+H=NH4
2
B.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2+CO3+H2O=2HCO3"
3+
C.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起反应A1+3A1O2+6H2O=4A1(OH)3I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0曰=3。-+。0一+氏0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BD)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CH3COOH+NH3=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IT+OH=HOO
+2+
C.碳酸物溶于醋酸BaCO3+2H=Ba+H2O+CO2t
D.金属钠跟水反应2Na+2H2O=2Na++2OH+H2t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D)
2+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C1O+H20+CO2==CaCO3I+2HC10
2++3+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Fe+2H2O2+4H=Fe+4H2O
+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H3.H2O+SO2=NH4+HSO3-
3+
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NH3.H?0==Fe(0H)3I+3NH4+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
+
A.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HCO3+H=H20+C02
B.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
+2+
Ca(OH)2+2H=Ca+2H2O
++
C..向稀氨水中加入稀盐酸NH3.H20+H=NH4+H20
+2+
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j+2H=Ca+H20+C02t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
A.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2+
Ca+HCO3+OH=CaCO3I+H2O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1+20H=A1O2+H2t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OH+CO2=CO3,+氏0
3+2++
D.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H2S=Fe+SI+2H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C)
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1+20H=A102+H2t
22+
B.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钢溶液反应:SO4'+Ba=BaSO4l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
2+
CaCO3+2CH3COOH=Ca+2cH3coeT+H2O+CO21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
CU+N03+4fT=Cu^+NOt+2H20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B)
2+-3+
A.FeBm溶液中通入过量Ch:2Fe+2Br+2Cl2=2Fe+Br2+4Cr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领溶液与碳酸氢按溶液混合
2+1
Ba+20H"+NH+HC03'=BaC03I+NH3•H20+H20
2424
C.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HC0-+Ca+20H=CaCO:iI+2H20+MgC0:tI
2-
D.硫化钠溶于水中:S+2H20=H2St+20H-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
HCO3+OH=CO3+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
2Fe3++S2'=2Fe2++SI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2+
Ca+2ClO+H2O+CO2=CaCO3I+2HC1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2++3+
3Fe+4H+NO3====3Fe+2H2O+NOt
热点五离子共存
【必备知识规律总结】
(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22
1.有气体产生:如CO3\SO3\S\HCO3\HSOQ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FT
不能大量共存。
22222
2.有沉淀生成。如Ba\Ca\Mg\Ag+等不能与SO4\CO3\PC^等大量共存;
Mg2\Fe2+>Ag\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其他计算机信息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多孔微孔陶瓷材料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企业高校实习生三方协议
- 2025年人才共享协议标准化文本
- 2025年合作共管协议示范文本
- 2025年借款合同范本速览
- 2025年个人公积金贷款合同调整全览
- 2025年专利权使用和解协议指南
- 2025年养老院入住协议标准
- 2025年供电设施更新改造协议
- 2025江苏常州溧阳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人员7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运动员代言与赞助权益2篇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新疫苗行业市场现状、发展概况、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届西藏林芝一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
- 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中国剪纸介绍2
- 药企销售总经理竞聘
- 开封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项目技术文件(国赛)
- 饮酒与糖尿病
-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保健(八段锦)4
- 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