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知识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知识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知识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知识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知识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知识试题(含答案)浩如烟海的网络各种试题,道德,答案相关的内容质量参次不齐,为解决您的需求,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老师职业道德建设学问试题(含答案)范文,供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老师职业道德建设学问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20分,每题2分)

1.我国老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书育人原则、乐教勤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

2.《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养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

4.《老师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特地为老师制定的法律,也是继《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之后,我国的第三部教育法律。

5.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老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聘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实施师德表现一票拒绝制。

7.实施教育行政惩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8.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内部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9.参与连续教育是中学校老师的权利和义务。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学问视野,更新学问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0.老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同学的公正,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要公正的对待同学,首先要真正敬重和信任同学。

二、选择(20分,每题2分)

1.老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D)中才能得到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

A.学习B.交往C.思索D.实践

2.教育法律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C)。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B.学校领导和班主任

C.老师和同学D.教育领导和老师

3.对同学的培育及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老师的(C)。

A.力量B.学识C.态度D.方法

4.老师必需重视自身的进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老师劳动的哪一特点。(D)

A.简单性、制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老师不准在教室内使用通讯工具或吸烟

B.老师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同学或污辱家长

C.老师不准按成果对同学进行公开排名或按成果排座次

D.老师不准乱订乱发教学辅导资料,可向同学适当推举

6.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

A.走路时身体肯定要端正

B.对同学下指令肯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用教育同学,同学自然会做好

D.老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同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7.老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根据《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A)

A.依法执教B.爱岗敬业

C.喜爱同学D.严谨治学

8.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公平对待同学,关注同学的(D),因材施教,促进同学的实际进展。

A.急躁B.共性C.公平D.个体差异

9.为关心接受义务教育的贫困生就学,国家的措施是(D)

A.为其免去全部费用B.为其免去杂费

C.削减杂费D.设立助学金

10.中学校校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学校不超过(A)小时。

A.6B.7C.8D.5

三、推断题(10分,每题1分)

1.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2.老师职业道德区分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师表。()

3.中学校校要严格掌握班额,学校不超过50人。()

4.所谓师表美就是老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5.学校一、二班级书面作业时间为半小时。(*)

6.自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之日起,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转变或变相转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性质,但可以将公办学校转让。(*)

7.老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方针政策。()

8.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9.严禁中学校校在岗老师组织本校同学开展奥赛除外的有偿补课活动。()

10.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三、简答(20分,每题5分)

1.《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义务教育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必需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进展,为提高民族的素养,培育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2.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爱国守法。喜爱祖国,喜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老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仔细备课上课,仔细批改作业,仔细辅导同学。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同学。关怀爱惜全体同学,敬重同学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同学。对同学严慈相济,做同学良师益友。爱护同学平安,关怀同学健康,维护同学权益。不讽刺、挖苦、卑视同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同学。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养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育同学良好品德,激发同学创新精神,促进同学全面进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同学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怀集体,团结协作,敬重同事,敬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学问视野,更新学问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究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3、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一)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第一,努力学习老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老师道德的理论人格。学习老师道德理论,办法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老师道德学习。

其次,参与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老师道德修养,是老师修养的根本方法。

(二)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

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水准。学习政治,学科学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2.注意内省慎独,通过自己不断的反省,回顾和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计个人得失和忧患,以坦荡、无私的心境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勇于实践磨练,增加情感体验。

第三,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学习先进老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学习先进老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老师的先进事迹;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老师。

第四,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4.老师享有哪些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

(2)从事科学讨论、学术沟通,参与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看法;

(3)指导同学的学习和进展,评定同学的品德和学业成果;

(4)按时猎取工资酬劳,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与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论述(30分,每题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爱岗敬业的理解,在工作中如何做到爱岗敬业?

所谓爱岗就是喜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喜爱本职工作。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所谓敬业是用一种严厉 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它要求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遵守职业道德。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企业为社会勤做奉献。

要做到老师的爱岗,就是喜爱教育事业,详细体现在喜爱工作和喜爱同学上。喜爱工作,意味着敬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着对教育界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老师的敬业它体现在老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同学这些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这些平淡乃至枯燥的工作构成了老师教同学活的主要内容,也成为评量一个老师是否爱岗敬业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看一个老师是否敬业不是听他的豪言壮语和煽情表白,而是要看他对详细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也正是在这些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才真正体现了老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正所谓微小之处见精神。

老师的爱岗敬业也体现在是否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上。。对工作高度负责,仔细备课、仔细辅导同学是老师爱岗敬业的详细体现,而忠于职守,不敷衍塞责则是老师爱岗敬业应有的态度,爱岗敬业是一个人民老师必需具备的职业精神的底线。

另外,作为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应当主动地进展自己。一是要擅长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要向前人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特殊要向同事学习;要学习他人的理论;要不断积累,准时梳理,将各种学问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

2、联系实际,谈谈加强老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详细内容?

(1)老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加强老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有利于提高老师的素养;有利于强化老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养教育的实施。

(3)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剧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喜爱同学是师德的核心,老师应关怀同学,敬重、信任同学,严格要求同学;为人师表,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到处为同学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①对事业无私奉献;②对同学,真诚喜爱;③对同志,团结协作;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篇2:班主任技能竞赛试题(附参考答案)

班主任技能竞赛试题(附参考答案)

说明:为了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尽快提升班主任老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促进班主任老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编制了班主任竟能竞赛100题及参考答案(其中有10道选答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启发答题思路。回答问题时要求老师脱稿口头回答,每队必答三题挨次不限。必选题后,可抢答选答题,选答题只加分,不扣分。

1、制定班主任工作方案的必要性是什么?

(1)制定了工作方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制定了方案,工作才有序。

(3)班主任工作方案是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行动纲领。

2.制定班主任工作方案的依据是什么?

(1)上级指示。

(2)学校要求。

(3)班级实际状况。

(4)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

(5)间接阅历。

(6)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

3.制定班主任工作方案的原则是什么?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群众性原则。

(4)稳定性和敏捷性原则。

(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4.班主任工作方案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1)班级的基本状况分析。

(2)工作目标。

(3)措施支配。

(4)检查方法与总结。

5.班主任工作方案的种类和内容

(1)学期方案。这是学期开头时制订的方案,是全学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方案由三部分组成:

①基本状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状和历史状况的分析。②确定教育任务。③工作详细支配。

(2)月或周工作方案。

(3)详细活动执行方案。

6、班主任工作职责有哪些?

(1)做好同学思想品德教育。(2)努力建设好班集体。(3)抓好同学的学习质量。(3)关怀同学的生活和身心健康。(4)组织和指导同学开展课外校外活动。(5)培育同学自治自理力量。(6)做好同学的家长工作和社会工作。(7)做好班级常规工作等。(8)做好本班同学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

7、班主任建设良好班集体应有哪些措施?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培育同学骨干,健全班级组织。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4)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详细应留意以下几点:①依据各班级同学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支配。②与教学有机结合。③与纪念日、节日活动结合支配。④与中心政治活动相结合。⑤与班级风气和同学思想实际相结合。

(5)培育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班主任的职权有哪些?

(1)对任课老师的建议权。

(2)对同学必要的奖惩权。

(3)班级范围内的决策权。

(4)教育、教学工作自主权。

(5)有权参与学校管理。

9、班主任的威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班主任要顺当地进行班级工作,除了其自身的力量、工作方法外,还要有自己的威信,说出的话同学信服,提出的要求同学执行。班主任的威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德影响力。

(2)学问影响力。

(3)才能影响力。

(4)情感影响力。

10、班主任的威信对同学有哪些教育作用?

(1)班主任有威信,同学坚信班主任的讲课、领导、管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那么,同学就有较好地把握学问和接受指导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2)有威信的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简单被同学接受,简单转化为同学的需要,这就加强了同学在学习上和优良品德修养上的乐观性、主动性和制造性。

(3)有威信的班主任对同学的表扬,可以对同学的正确行为起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对同学的批判,则会唤起同学改正缺点和提高自己的迫切愿望。

(4)同学把有威信的班主任看做榜样,产生到处向班主任仿照的意向,此时,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同学起很大的教育作用。

11、班主任如何进行教育科学讨论?

1.班主任进行教育科学讨论的一般原则

(1)坚持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坚持客观性原则。

(3)坚持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科学讨论的过程中,要把科研看成是整体系统,从思想方法论角度处理好以下关系:①班主任的工作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关系。②班主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数量与质量、应用与反馈等关系。

2.班主任进行科研的步骤

科研的过程,就其本质来讲,就是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班主任教育科学讨论的步骤一般有:

(1)确定科研课题。

(2)收集科研资料。

(3)制定科研方案。

(4)进行科学讨论活动。

①收集材料活动

第一,谈话法。其次,问卷法。第三,历史法。第四,观看法。

②分析讨论材料

分析讨论一般分别采纳规律分析和统计分析。

第一,规律分析。其次,统计分析。

③撰写科研论文(报告)

3.班主任科研方法

调查方法和试验方法:

(1)调查方法。它包括了观看法、历史法、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量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开调查会、个别谈话、访问、查阅书面材料、历史档案、实地考察和问卷测量等。调查主要步骤如下:

①依据科研方案中科研课题要求,确定调查方式、调查对象、时间、地点和内容等。

②阅读与调查相关资料,拟出调查方案。

③学习与调查方案相关理论,拟定出调查表格、问卷、量表、谈话提纲及考察路线等。

④进行调查,做好记录、录音和拍照,取得资料。

⑤准时整理资料,编码建档,以备分析讨论。

(2)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一般分为试验室试验法和自然试验法。班主任科研一般采纳自然试验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依据科研目的,确定试验方式和组织形式。

②经过调查讨论,制定试验方案:试验目的、任务、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手段、步骤、结果、评估和鉴定等。

②创设试验的条件:试验对象的选择、试验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图书、资料、仪器、电化教学设备和资金等,预备好记录表格。

④记录分析试验的全过程和一切状况。

⑤做好试验前、中、后的测验,有精确     的数据,有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

⑥反复试验,排解偶然性。

⑦处理分析试验结果,核查验证明验结果。

⑧写出试验报告,自我鉴定或有关人员鉴定,让试验结果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撰写科研论文,是班主任科研的最终一个步骤,是解决问题的成果,也是运用科研成果指导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成果修正的预备。撰写科研论文,要根据科研方案的管理、结果,照实报告出来,用科研的确凿材料,提出自己的论点和方法。

12、班集体的形成中有哪些结构要素起着关键作用?

(1)目标。(2)人际关系。(3)组织机构。(4)舆论。(5)纪律。班集体的五个结构要素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中目标是导向,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机构为骨架,舆论和纪律是两大保证。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结构完整的统一体。

13、班集体建设有哪些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共性全面进展的原则。(4)系统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6)民主性原则。(7)人际关系和谐原则。(8)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的原则。(9)通过活动创建集体的原则。(10)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1)严格要求与敬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12)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3)知行统一原则。(14)竞争与合作原则。(15)集体的传统性原则。

14、什么是班级集体心理?举例说明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关系。

班集体成员普遍存在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它与个体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5、班集体不同进展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马卡连柯认为,第一阶段,在集体初建时期,"要求'由老师提出的。其次阶段,在集体的领导者四周不断涌现乐观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老师将提出的"要求'的一部分职能转给乐观分子,以自己的教育威信支持乐观分子的要求。第三阶段,集体本身能够对其成员提出要求,进而集体的期望、规范、舆论促使每个成员在集体一般要求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和习惯。

16、优秀班集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集体目标与社会要求相全都。班级中每一个人都能在共同目标中查找到自己的坐标,抬起头来走路。(2)集体的共同活动人人都能自觉参与。班集体的生活象磁石一样吸引每一个成员,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占有独特的位子,起到特别的作用。(3)班集体与平行的、高年、低年以及成人集体能够很好的沟通、沟通与合作,集体成员团结全都,各司其职。(4)集体的规范和价值标准作为个体的参照标准和行为指南,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集体期望的背景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并扮演胜利的角色。

17、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功能?

(1)感化功能。(2)调整功能(3)引动功能。(4)求同功能。

18、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

(1)老师学问的拥有量。(2)教与学的水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吻合度。(4)师生性格的全都程度。(5)师生相互信任的程度。

19、建立良好班集体人际关系的障碍有哪些?

(1)价值观分歧。(2)自我评价和对角色理解的偏差。(3)对他人和对情景推断的失误。(4)消极情感的干扰。5)定位困难。主要表现:(6)竞争与协作失调。(7)从众掩盖自决。

20、调整班级人际关系的方法有哪些?措施有哪些?

方法主要有:(1)感情投资法。(2)心理吸引法。(3)深层了解法。(4)消退紧急法。(5)排难息纷法。(6)激情感染法。(7)理解关注法。(8)诚意交友法。

措施主要有:(1)运用组织手段,优化集体背景,丰富人际关系。(2)实行接纳态度,引导非正式群体。(3)创设教育情景,克服定位困难。(4)改进教学工作,创设良好气氛。(5)转变掌握方式,优化师生关系。

21、班级干部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怎样的?

(1)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和支柱,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关键和必备条件。(2)班干部是创建班级体的组织者,干部的水平越高,组织力量越强,班集体所能发挥的自我教育力气就越大。(3)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创建班集体极为重要。

22、班干部的培育过程经受哪些时期?

(1)探究期。(2)分化期。(3)分散期。(4)稳定期。①正式选举,不要草率行事。②充分发杨民主敬重同学的民主权利,不要包办代替。③因势利导,搞好创建班级的第一步。

23、班干部力量的培育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1)培育教育的内容:①关心干部学好功课②培育干部的优良品德③提高干部的组织管理力量④进行有关技巧的训练(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2)培育教育的方法:①在工作实践中熬炼②让每个干部在集体中当好满足的角色③组织实地观摩④参与集中培训。(3)培育班干部还应留意:①严格要求不护短②急躁关心不急躁③大胆放手不包办。

24、在班干部的轮换过程中应留意哪些事项?

(1)每次轮换要保证班委会的肯定实力,这样便于新老交替。(2)新一届班委上任后,要准时做好干部培训,使新上任的干部尽快适应和熟识工作。(3)组织每一届班委会要留意成员类型合理得当,发挥特长,团结协作,做好班级工作。(4)做好落选干部的思想工作,鼓舞他们支持新的班委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

25、什么是班集体的规范?班集体规范的类型有哪些?

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必需遵守的明文规定或商定俗成的思想、评价和行为准则。类型包括:(1)正式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级、班级等各级组织规定的同学行为准则(如,同学守则、同学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班级公约等)。(2)非正式规范。是由非正式团体内的规范或班集体内没有经过明文规定的自然形成的同学行为准则(如,舆论、风气、班级传统等)。

26、班集体的规范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功能:(1)支柱功能。(2)评价标准功能。(3)动力功能。(4)行为矫正功能。

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制约作用。(4)分散作用。(5)准绳作用。(6)奠基作用。

27、同学对班集体规范的接受有怎样的过程?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服从,个体只是在表面上接受。其次阶段是同化,经过长期的影响,个体自觉用集体的行为和认知的准则去约束自己。第三阶段是内化,个体把集体的规范视为自己行为和认知的准则,自己的行为和处世态度成为集体规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8、什么是班级舆论?舆论在班级健设的作用有哪些?

在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同学赞同并情愿接受的言论和看法。它一般以谈论或褒贬等方式去确定或否定班级的动向或班级中同学的言行。正确的班级舆论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具有:(1)引导作用。(2)评价、调整作用。(3)指示作用。

29、如何培育班级乐观向上的健康舆论?

(1)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建立班集体舆论的思想基础。(2)开展评价活动,是形成健康舆论的基本方法。(3)利用各种宣扬工具引导舆论健康进展。

造成集体舆论的手段,一般有演讲、口号、标语、文论、黑板报等。

30、如何教育同学遵守纪律?

(1)培育同学自我克制力量和分清是非的力量;(2)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同学对纪律的感性熟悉。(3)培育同学纪律评价的力量和集体的纪律舆论。(4)培育同学的纪律信念。(5)创设条件,让同学在纪律实践中产生乐观的纪律体验,从而形成自愿遵守、主动执行、乐观维护的良好心理基础。(6)熬炼同学的纪律意志,即培育同学的纪律意志力。

31、什么是班风?班风有哪些功能?如何培育班风?

班风:反映学校班级绝大多数成员精神面貌的比较明显而固定的特点。形成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德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班风的特点是自觉性和长久性。

功能:班风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对班级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育良好的班风,要做好以下工作。(1)确定班风的标准。如:"奋斗、求实、友爱'。(2)提高熟悉,打好基础。(3)加强训练,贵在坚持。(4)常常巩固,不断强化。

32、什么是班级德育?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有哪些?班级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通过班级把"德'的因素渗透到同学的学习、生活、劳动实践的各个方面,对班内同学进行常常的有方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

内容:(1)了解和讨论同学。(2)组织、培育班集体。(3)结合学习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4)做好个别同学的教育工作。(5)开展课外教育活动。(6)协调、统一各方面德育力气。

基本规律:(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的基础,必需使同学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2)外界的教育影响通过同学心理内部冲突起作用,必需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3)思想品德的形成既是一个不断塑造和改造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33、班主任对同学进行德育应树立哪些新的思想?

(1)树立德育应为社会进展服务的思想。(2)树立德育要与各育共同进展的思想。(3)树立德育必需回归生活实际的思想。(4)树立德育科研是最有效投入的思想。(5)树立德育是为全体同学供应服务的思想。(6)树立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全体同学的思想。(7)树立师生在德育过程*同成长的思想。(8)树立德育的最佳方式是同学自我教育的思想。(9)树立充分敬重爱护同学心理权益的思想。(10)树立充分敬重满意同学合理需求的思想。

34、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种问题的表现

(选答题)

(1)"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2)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3)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4)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5)"大德育'与"小德育'。(6)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7)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8)德育工队伍素养。(9)德育高要求与德育低投入。(10)学校"主渠道'与校外环境影响

35、简述"学会关怀'德育模式(选答题)

"学会关怀'是2l世纪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学会关怀'德育模式是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它以"学会关怀'作为基点与核心,是道德教育从"培育论'向"学习论'转移的过程,或者说,这一过程是道德教育重点由教育、培育逐步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道德教育从以往强制性的教育转向自主性道德学习,更符合德性形成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中授-

受关系、人-人关系的转变。"学会关怀'德育模式的操作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造关怀性体系,另一方面是指导关怀品质学习的详细方式,主要包括品德践行作业、设岗服务制、道德嬉戏、关爱叙事等方式。"学会关怀'实行"践行一体验一认知'的路线。

36、简述观赏型德育模式(选答题)

在道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冲突,即老师的价值引导与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之间、道德"相对主义'与"肯定主义'之间的冲突。

"观赏型德育模式'的基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假如可以处理成一幅漂亮的画,一曲悦耳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观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的价值。这样,观赏型德育模式的详细目标是"道德学习在观赏中完成'。

从规律角度看,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表达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参谋或伙伴式的师生关系;二是德育情境与要素的审美化;三是在"观赏'中完成价值选择力量和制造力的培育。

37、简述对话性德育模式(选答题)

基本策略:第一,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其次,鼓舞同学的自我表达;第三,培育同学的质询意识;第四,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

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德育内容脱离生活世界;其次,强调灌输说教的德育方法。忽视同学的主体性;第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隔离。对话性德育模式对"对话'的关注,将有助于弥补传统德育中的缺失,它对于当前德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德育对话强调对话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其二,德育对话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其三,德育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德育对话是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过程,此过程包括一系列环节。为了保障德育对话"通畅',应留意以下问题:师生在对话中要公平地对待对方;师生双方有共同的话语和遵守肯定的规章;师生对话的态度要真诚;老师要循序渐进,依据同学的道德进展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38、简述活动道德教育模式(选答题)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的"活动',是指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或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整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它至少包括同学主动参加的嬉戏、劳动、同学之间的外部协作和其他集体性活动等。此外,"活动'具有其道德进展和道德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进展的根源与动力;其次,活动是同学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

由于活动德育模式中的"活动'必需是同学自由自主的活动,因而老师将肩负更多的责任。

39、简述生活型德育模式(选答题)

第一,生活型德育是以现时的、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基本途径对同学实施的德育;

其次,生活型德育主见学校德育是对"人'的教育,必需敬重同学的人格,敬重同学的主体性;

第三,生活型德育注意转变和深化同学的品德"情感'。实施生活型德育必需坚持三个根本性原则,即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生活型德育的详细目标是,关心同学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学会根据肯定的品德规范去生活,分解为四个更详细的指标,即学会品德实践、学会品德体验、学会品德感悟、学会品德选择。

相应地,该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引导-品德实践、引导-品德体验、引导-品德感悟、引导-品德选择,这个过程由主导性贯穿,可循环往复。

40、简述主体德育模式(选答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德育工忽视同学的主体性,他们或者把同学当作道德学问的接受器,或者把同学看作是可以驯养训练的小动物,由此形成了"说教式'和"管教式'两种僵化的德育模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刻理解主体德育模式:第一,主体德育模式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由此所建构的师生关系具有公平性、目的性特征。其次,主体德育模式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在德育过程中,应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第三,主体德育模式以培育同学的道德力量为目的。第四,主体德育模式以培育和优化同学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

近年来,具有主体德育模式类型特质的详细模式还有:自主构建型德育模式、"自主-选择-养成'德育模式、"自我教育'模式、"激励参加'德育模式等。

41、同学犯了错误怎么办?

首先,弄清晰同学犯错误的缘由,。

第一,缺乏阅历而犯错误。

其次,由于奇怪   心而犯了错误

第三,是非观念薄弱导至了犯错误。

第四,别人促成了犯错误。犯了错误。

第五,外界不良诱因。。

其次,同学犯了错误后,老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同学一道我缘由,启发他们勇于讲清事实,承认错误。

再次,同学犯了错误,只要有一点点改正,即使改得不彻底,老师也应赐予鼓舞。

最终,同学犯了错误,老师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批判,但也不能漠然视之。既是错误,就必需仔细对待,把同学的错误作为一个契机,当作对同学进行教育的一次机会。这样,既可使犯错误的同学受到教育,也可使其他同学防患于未然。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机灵和艺术了。

42、为什么要敬重同学?

作为一个老师,特殊是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应当特殊留意敬重同学。这是由于,自尊之心,人皆有之。据讨论,一岁多的婴儿就开头有了自尊心,就要求人们敬重他。到了青少年时期,自尊心则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一大特点。他们要求成人敬重他们,信任他们。依据这种心理特点,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需敬重他们。

自尊心是一种值得确定的心理品质,是一种高尚的、纯净的心理品质,是人们进取的动力,向上的"能源'。

"树怕剥皮,人怕难过。'就是说,一个人就怕别人不敬重他,挫伤他的自尊心。

我们不仅要敬重所谓好同学,而且还应特殊留意敬重那些所谓"差生'。

43、当前少数高中男女同学消失谈恋爱的现象,对这种状况,应当怎么办?

进入高中时期的同学,基本上属于青年期阶段。这个阶段;由于性机能基本成熟,性意识也有了显著的进展,很自然对异性产生了一种非同一般的特别感情。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首先不要实行神奇主义的态度,更不要大惊小怪,应冷静地加以分析。

其次,在处理这种问题时,不要用压制或行政命令手段,更不能轻率地将这类事情公之于众。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他们进行抱负和前途教育,从爱惜的角度动身进行规劝、劝说,从而使他们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44、形成差生的缘由是什么?

形成差生的缘由有其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

客观缘由有:(一)社会的某些不良影响。(二)家庭教育的某些不当。(三)学校教育的某些不足。

主观缘由有:(一)没有一个正确的道德熟悉,(二)缺乏健康的道德情感。(三)缺乏抵制外界不良诱因的顽强道德意志差生的道德意志都是比较薄弱的,(四)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5、为什么中同学一般都喜爱搞"小圈子'?

青少年的"小圈子'是他们身心进展带来的必定现象。他们通过这个"小圈子'能够了解到在成人那里不能了解到的东西,得到在成人那里得不到的东西;还可以相互学习一些交往的学问,相互沟通信息和情感。在"小圈子'里他们彼此的地位是公平的。这为他们进入社会生活预备了条件。因此,青少年的"小圈子'在肯定意义上是他们进入社会生活前的预备,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每一个教育工都应赐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启发、引导,使他们不要把友情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甚至而脱离集体,更要防止他们可能消失一些不健康的心情和行为(如讲"

哥们义气'、相互包庇等)。

作为班主任还应特殊留意,当"小圈子',特殊是那些不健康的"小圈子'消失了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拆。谁拆谁失败。应当因势利导,乐观引导他们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进展。

46、为什么中学校生特殊喜爱看武打片?

与其性别有肯定关系。还有其心理特点:①与他们的心理活动需要有关。②与他们仿照性强的特点有关。③与他们爱好的直接性有关。依据这种特点,教育工和家长不能简洁地加以制止,而应正确引导,教育他们不要光从表面上去学习一些武打动作,而要学习影片中的有益内容。为

47、为什么有些同学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消失反复?

(一)同学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就不肯定是一帆风顺的,而必定是曲折迂回的,甚至于消失反复倒退的现象。(二)对四周的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学习和生活的要求往往又不切合实际,这样也简单给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是他们思想落后有了反复的表现。

(三)老师和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乐观性,因此消沉、懊丧以至放弃进步的要求,从而消失反复。

48、什么是同学的"逆反心理'?

所谓同学的"逆反心理',是指同学对某种事物或结论产生一种逆向反应的心情。用通俗的话说,"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表现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另一种表现是,就是对很多未知事物产生一种奇怪   心。

"逆反心理'有其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乐观的一面。

依据同学的"逆反心理'的上述表现,老师应如何对待同学的这种"逆反心理'呢?

第一,老师千万不能实行压服教育,而应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工作有那些不恰当的地方。

其次,当同学对未知事物产生奇怪   心时,老师应以乐观的态度支持和鼓舞他们的奇怪   心,并且妥当地利用同学这种乐观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更好地探求科学学问的神秘。

49、为什么一些学校生会表现出言行不全都的现象?

学校生在言行上表现出不全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还会有所进展。

为什么会消失上述现象呢?据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认为:①由于小孩的仿照倾向所致。仿照是学校生的特点,他们对一些事物往往是从爱好动身而不加分析地仿照,以致明知仿照的举动是不正确的、不好的,但仍旧加以仿照。②出于无意。有些学校生也明明知道一些道德行为准则,懂得一些道德法则和要求,但是在行为中又无意地做出了一些不好的行为来。③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有些学校生虽然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但是,他们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得言行全都,而在另一些人的面前,却言行不全都。④只会说,不会做。这是较多的学校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这是由于道德行为做起来要克服肯定的困难,需要肯定的意志努力,而说就简单些。学校生尽管知道一些道理,但要他根据这些道理去行为就困难得多。于此可见,学校生表现出言行不全都的现象的缘由是很简单的。因此,采纳一种简洁的教育方法(如讲些抽象的道理,或埋怨、惩处)都是无济于事的。而应很好地了解同学的内心状况,有的放矢地引导同学克服言行不一的缺点。

50、如何防止同学的疲惫?

所谓疲惫,就是人们连续工作或学习以后,工作效率(或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状态。人一旦产生了疲惫,生理上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精确     ,肌肉痉挛、麻木等。心理上表现为留意力不集中,思维的速度和敏捷性都下降,很多在不疲惫的状况下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时就解决不了,尤其突出的是心情简单急躁、忧虑、厌烦、怠倦等等,工作和学习效果显著下降。

当前在学校中的"加班加点',任意增加课时,大量补充材料,追求"大运动量'的练习和作业,搞"题海战求',使同学应接不暇的状况,都是使同学简单产生疲惫的直接缘由。

依据上述状况,怎样防止同学产生疲惫呢?

1、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保证同学有充分的睡眠。

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使同学的生活有肯定的规律性,这是防止同学产生疲惫很重要的措施。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有肯定的节律性(如心脏的节律跳动等)。这种节律性能保证人体的正常工作而不致过度疲惫。而这种节律性活动又要受人的生活作息活动的影响。因此,在支配同学的学习时应有张有驰,使学习和休息有规律地交替进行。

睡眠也是防止疲惫产生的很重要的缘由。睡眠可以补偿一日的体力和脑力的疲惫。少年儿童正处在长学问、长身体的时期,更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学校生应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中同学应保证每天有8-9小时的睡眠。那种长年累月的"开夜车',将是对同学的身体的无形摧残。

2.组织同学乐观参与体育熬炼。体育熬炼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增加同学的体质,从而使他们能很好地适应更加紧急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延长工作时间,推迟疲惫的产生;二是能使大脑各部分轮番进入兴奋状态,交替休息。所以说,体育熬炼是消退疲惫的乐观而有效的方法。当前有少数班主任怕因体育熬炼影响同学的学习时问,而停止体育课和取消体育熬炼,这实在是"因噎废食'。

3、改进教学方法。不搞加班加点。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防止同学疲惫有很大的关系。事实说明:教学得法能激起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不易产生疲惫。反之,教学不得法,会使同学索然无味,把学习当作负担,简单产生疲惫。为此,必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加班加点本身就是违反教学规律,是教学方法不当的一种表现,它不仅易于使同学疲于奔命简单产生疲惫,而且对老师传授的学问同学也不易消化,结果是徒劳花费时间。

除上述几点外,还有留意养分,激发同学的正确学习动机和深厚的学习爱好,对防止疲惫都有乐观的作用。

51、为什么要开展课外活动?

不少老师总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就会影响同学的学习,特殊是当前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很多学校根本不开展任何课外活动,让同学一天到晚泡在题海战术中,结果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其实,开展课外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同学的学习质量,而且还会促进同学各方面的进展。理由是:

(1)课外活动能使广阔同学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到进展。

课外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和教材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是课堂教学的连续。它将孩子们引入到一个学问的汪洋大海,任他们去攫取、去获得更为广泛的学问,这就大大扩大了他们的学问眼界,增长了学问,促进了智力的进展。

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培育同学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增加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感,是培育他们具有良好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些文娱、体育性的课外活动还有助于同学美感的形成和进展,可以陶冶熬炼他们的情操和健全的体魄。

(2)课外活动可以充实和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进展。

儿童时期正处在身心进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要求有充实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但是,仅靠每天几节课的学习,是不能满意他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的:只有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才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进展。

(3)课外活动能使同学的共性、才智和才能得到充分的进展,有利于因才施教和人才的早期发觉。

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爱好和特长参与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能使他们的共性、才智和才能得到充分的显露和施展。教育者就可依据他们的爱好、爱好和特进步行因才施教,有的放矢地实行敏捷多样的教育措施,从而使他们的共性、才智和才能得到良好的进展,并从中及早发觉"天才'。

由此可见,开展丰富多彩的的各种各样活动是使广阔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种认为开展课外活动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是"得不偿失',从而不组织、不开展课外活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想方设法组织和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广阔同学得到全面的进展。

52、对少数染上吸烟的同学应如何进行教育?

目前有极少数的青少年同学染上了吸烟的不良习气,特殊是有些十二、三岁的学校生也偷偷学着吸烟。对这种现象有些老师极为关注,但也有较多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这是生活小事。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就是极为关注的老师对这种现象往往也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进行教育。过去有些老师对少数同学染上吸烟的不良习气斥之为流氓行为,过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下,有些老师还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教育,结果收效甚微。毕竟应如何进行教育?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弄清同学吸烟的缘由。青少年同学,特殊是学校生,开头学吸烟是由于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现在长大了些,是一个"大人'了(这个时期,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以"大人'自居)。既然是"大人'了,就应当有象一个大人的样子。而吸烟,就象一个大人,才有大人的味头。就这样,他们把吸烟和象大人联系起来,从今开头学着吸烟,这就是他们渐渐染上了吸烟不良习气的缘由之一。对此,就应加强教育,教育他们应从那些方面正确学习和仿照大人。

二是,要以科学的道理向他们讲清吸烟的危害性,使他们自觉地抵制和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气。为此,班主任应向他们讲清晰,烟是一种慢性自杀剂,是一种对人危害甚大的有毒物质,对人类的身心进展,特殊是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进展有很大的害处。在烟的化学成分中,有毒物质就有20余种,除尼古丁外,还有吡啶、氢氰酸、糠醛、烟焦油、一氧化碳、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毒物。一支约重0.5克的一般香烟,就含尼古丁约20毫克。一滴约5毫克的纯尼古丁就可以使狗致死,而对猫来讲,只要约2毫克就可使其致死。可见尼古丁毒性的厉害。长期吸烟,烟中的尼古丁可使人患许多的疾病,如肺癌、支气管炎、胃溃疡、视力减弱,等等。还可使人的大脑的正常功能混乱,而消失神经过敏、记忆力减退、留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等,最终导致学习下降。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较弱,吸烟对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就更大了。因此,吸烟对人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从科学上向每个青少年儿童讲清吸烟的危害性,就可使他们自觉地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气。

三是,老师本身要以身作则,自觉地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气,为同学做出一个敬重科学的好榜样。

53、对"犟'的同学应当怎么办?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犟'同学,他们任性、固执、骄横,"软硬不吃'或者"吃软不吃硬'。老师、班主任遇到这类同学非常头痛和恼火。对这样的同学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摸清"犟'的缘由。一般地说,同学之所以"犟',一是家庭的溺爱。他们多数是受家中人的溺爱的,在家里是"中心人物',什么事都得要依从他,否则就哭就闹,久而久之,就变"犟'了。再是坏榜样的不良影响。父母不和,互不敬重;与邻里相处,斤斤计较;自己孩子和别的小伴侣在一块玩时吃了"亏',父母出面袒护,甚至于打骂别人的孩子: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受了批判,不但不批判孩子,反而护短,严峻的到学校找老师扯皮如此等等,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养成自私、任性、固执、骄横等不良品行。

其次,在摸清"犟'形成的缘由之后,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假如是由于家庭溺爱所致,则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他们正确地"爱'孩子,决不能溺爱。如如是由于父母的坏榜样的影响,则教育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名符其实的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工作做好了,并取得家长的乐观协作,再针对不同特点,因才施教,"犟'也可能会不"犟'了。

再次,班主任要端正对这种孩子的教育思想。有些班主任往往认为这种孩子的"犟'是天生的,无法转变的,因此放松教育。这种看法,当然是不对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不是生下来就定了的,而是在后天的实际生活中渐渐形成起来的可塑性很大。放松教育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另外,有些班主任为了省事,对这种"犟'孩子则实行"摸顺毛'的教育方法,即什么事都让着点,顺着来,犯了错误也不批判,其结果是使他的自私心理、不良品德更加膨胀,越来越"犟'。这种教育方法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必需摈弃。正确的方法是:敬重他们,信任他们,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他们,通过急躁劝说教育(包括批判),提高他们的道德熟悉,自觉地改掉自己的"犟'气。

54、毕竟有没有"笨'同学?

人们平常所说的"笨'或者"聪慧',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就是指的一个儿童的智力的进展状况。所谓智力就是指观看力、留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综合,其中思维力是核心。依据心理学的讨论,人的上述五种力量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人观看力好,有的人想象力好,有的人记忆力好等等,这在日常中也是常见的,也就是智力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据心理学的讨论是微乎其微的。有的讨论说明,在全人口中智力差异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即是说,智力超常(即所谓聪慧的)的约占千分之三,即是说一千个人中只有三个是聪慧人,智力低常的(即笨的)也占千分之三。属于正常的却占绝大多数。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儿童都是属于正常的,他们的聪慧才智大致是相当的。因此,从总的状况来看,不存在什么"笨'和"聪慧'的问题。即或是前面所述的低常儿童(笨)也是由于患有某种疾病(如脑疾患所造成的智力低常)而引起的,这是属于不正常现象,一般不属我们探讨的范围。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的确有一些孩子"伶俐'一点,有些稍为"迟钝'一些。这是什么缘由呢?我们知道,每个儿童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有差异的,加上每个儿童本身的主观努力程度不一样,这样,就使得一些儿童好象"伶俐'一些,一些孩子稍为"迟钝'些。也就是我们某些老师所说的某个孩子"笨',某个孩子"聪慧'的依据。

应当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好坏是不能遗传的,不是天生的,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特殊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对一个人以后的智力进展很有关系。假如一个人加倍努力,勤奋学习,那么,他的智力也会进展得很好,也会成为一个"聪慧'的人,假如一个人不主观努力,那么,他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笨'人。我国有句俗话:"勤奋出天才'就是这个道理。

依据前述,我们可以看出,并没有真正的"笨'同学。只要我们老师对智力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再加上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勤奋向上,任何一个所谓"笨'的孩子都会在我们的教育下变成一个聪慧伶俐的孩子。

55、什么是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谈到对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肯定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是隔靴抓痒,做不到点子上去。然而,什么是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呢?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呢?对这个问题,我们简洁地谈谈如下的看法。

所谓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把锁'。用我们教育界的行话,则是说,在我们对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需适合同学的接受力量,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需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同学和每个同学的共性特点。例如,在教育内容上就必需考虑学校同学和高中同学的不同接受力量。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和高中的同学也应有所不同,对不同性格的同学也应不一样。总之,一句话,对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搞一刀切,

为什么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呢?这是由同学的年龄特点所打算的。我们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同学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不一样,接受力量也不相同。因此,这就打算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需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而不能搞一刀切。另外,就每个同学来说,由于各人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详细状况的不同,每个同学的爱好、爱好等共性特点也不一样,这也要求我们对不同的人应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而不能搞一刀切。因此,我们说,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是由同学的年龄所打算的。

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呢?依据很多班主任的阅历,要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必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同学实行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依据不同儿童的共性特点采纳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儿童性情宁静,有的活泼,有的大方,有的害羞,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对这些同学不同共性特点的儿童,教育方法也应不一样;

(三)对表现不一样,学习状况不一样的同学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那些表现好,学习好的同学跟那些表现差、学习差的同学的教育方法和要求就应有所区分。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那么,我们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了。

56、什么叫儿童年龄特征?

很多班主任在总结自己的工作阅历时,往往会谈到自己是如何针对儿童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的。在教育学中也谈到教育必需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那么,什么是儿童年龄特征?对这个问题,我们简洁介绍如下:

所谓儿童年龄特征,就是指的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我们知道,儿童从诞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都要经受一个进展的过程。这进展过程又包括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中每个阶段所经受的时间是不相同的,有的长,有的短,每个阶段的进展状况也不相同。例如,刚生下来的小毛毛是一个样子;一周岁以后的小婴儿开头学会说话,学会坐、站、走,又是一个样子;三岁到六岁,小孩进了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且学习一些简洁的学问,这个时候又是一个样子;到了六、七岁,儿童进入了学校,学习成为了他们的主导活动,他们的学问增加了,接触面扩大了,这时,他们又是一个样子;至于进入中学后,他们进入了青少年期,状况就更不一样了,他们既是小孩,又象"大人',他们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这个时期又是一个样子。儿童的生理的进展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就是儿童年龄特征。

依据我国长期教育实践的阅历和心理学的讨论材料,我们把儿童从诞生到成人分成六个年龄阶段,即:乳儿期(从诞生到一周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幼儿期(从三岁到六、七岁),童年期(从六、七岁到十二、三岁);少年期(从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青年初期(从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

以上把什么是儿童年龄特征作了简要的介绍。

每个教育工都必需很好了解儿童年龄特征,并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和教学。这样才能将青少年儿童培育成"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为四化建设育新苗'的光荣任务。

57、为什么在校时的所谓差生毕业后对老师的感情比在校时的所谓好生还要好些

近来很多班主任都谈到这样一种状况:过去在校时的所谓淘气、学习成果也不好,常常受到老师、班主任批判的差生,在离开学校后,对老师的感情比在校时的所谓好生还要好些.往往来探望老师和班主任的大多不是在校时的所谓好生,而是上述的那些"差生'。不少班主任对这种现象因惑不解。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上述这种现象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有很多在校表现好的同学毕业后仍旧很敬重他们的老师和班主任,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常常与原来的中、学校时期的班主任保持着亲密的来往,节假日仍旧来探望老师,也有的终生仰慕着他中、学校时期的班主任。

其次,但是,上述状况又的确存在,而且较多的是发生在高中毕业后的同学。这主要是由于:过去那些在校时受到老师批判教育的所谓差生进入社会后,随着人际交往的简单和扩大,加之道德评价力量的更进一步进展,他们渐渐"懂事'了,意识到了过去在校时老师对他的批判教育确是为了爱惜他们,教育他们,甚至于是挽救他们,是为了他们更好地成长。因此,感到老师过去对他们呕心沥血的教育不仅是完全对头,而且是非常可敬的,并感到自己过去不好好接受老师的教育是错误的,因而,对老师的仰慕心情也就油然而生了。这种情感就驱使他要在工作之余,节假日之中来探望老师,以谢老师教育之恩。而少数所谓过去的好生,由于他们在校时曾经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不断赞扬、器重和信任,甚至于是班主任的"左右膀'。他们往往自鸣得意,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自己才华出众、高人一筹的自高自大的思想。但是,他们为了博得班主任的信任和猎取个人的某种名利,他们可以把这种心情深深的隐蔽起来。这种同学并不认为他的成果的取得是老师的教育和培育,而是他个人奋斗,天生聪慧的结果。因此,在他的心灵中往往还有着瞧不起老师的心理。但为了个人所得而又不得不"俯首听命'于班主任。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所以,他毕业出去后,对老师的"感情'也就随着他们的学业结束而结束了,对老师的感情也就不如过去在校的所谓差生了。

58、为什么班主任应组织好课间非常钟?

课间非常钟是老师和班主任最简单"遗忘的角落'、这非常钟往往是同学出事的"高峰'。每个班主任都应组织好课间非常钟。首先,必需要求每个任课老师不要任凭拖堂,随便剥夺孩子们这珍贵的非常钟。拖堂,这是老师缺乏责任感,没有周密预备的表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孩子们经过四非常钟或四十五分钟的学习活动,必需要有一段时间(即课间非常钟)的休息,使大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从而利于大脑的持续工作。

有阅历的老师必定会充分考虑到这点,使自己的教学基本上循序逐进按时进行。拖堂,不仅使班主任无法去组织好课间非常钟,而且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更好地学习。

其次,班主任要熟悉到组织好课间非常钟的重要性。不少班主任认为,课间仅仅非常钟,不组织也出不了问题。其实,组织好课间非常钟极为重要,它有利于对同学的教育,有利于同学更加健康的成长。同学年幼无知,精力旺盛,上了四非常钟或四十五分钟的课后,下课铃一响,老师一喊:"下课',他们真如"猛虎下山',冲出教室,冲上操场,你推我拉你挤我撞,结果就成了发生事故的"高峰'时间,班主任也往往忙于当"警察'。这种状况,就完全说明班主任有必要组织好课间非常钟。

很多优秀班主任在组织好课间非常钟方面摸索了一些阅历。总的原则是:动静结合,热天宜静,冷天宜动。依据这个原则开展各种需时短、样式多、便利宜行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紧急之后的轻松的课间非常钟休息。

59、同学有了过错行为应如何订正?

在还没有回答如何订正同学的过错行为之前,必需先谈谈什么是同学的过错行为。依据一些心理学家的说法同学身上常常发生的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就称为过错行为、并认为,过错行为较之品德不良要轻,其严峻性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但却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不过矫正起来较品德不良要简单些。同学的过错行为通常表现为恶作剧、无礼貌、爱骂人、好打架、撒慌、小偷小摸、损害公物、有意违反纪律等等。

同学的过错行为产生的缘由是较简单的,一般来讲,不外乎外部缘由和内部缘由两大方面。关于这点请参阅本刊1985年第六期。因此,在订正同学错误行为之前最好是先弄清晰同学过错行为产生的缘由,然后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同学有了过错行为是可以订正的,关键在于教育工实行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这些措施有:

(一)提高同学的道德熟悉,为他们打下自觉矫正过错行为的熟悉基础

同学的过错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于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道德熟悉和辨别力所致,因而他们往往把一些错误的东西看成是对的,把一些丑的看成是美的,如此等等。因此,就应首先通过对他们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道德熟悉,增加他们识别是非观念的力量,从而为他们打下自觉矫正过错行为的熟悉基础。

(二)培育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退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心情。

犯有过错行为的同学,总担忧别人瞧不起自己,他们常常处于一种"心虚'、"敏感'和对别人有"戒心',甚至于有敌意的心情状态中。因此,他们对老师和同学干部抱缄默、躲避、顶撞的态度,不太接受同学的关心和教育。为此,老师就应从培育师生的感情入手。对他们"动之以情'逐步使他们信任老师的诚意和善意,从而把老师看作知心人,然后再对他们"晓之以理'。这样,他们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情愿改正自己的过错行为。

(三)敬重他们,信任他们

犯有过错行为的同学与其他青少年儿童一样也有剧烈的自尊心,他们也要求别人敬重他们,信任他们。由于他们犯有过错行为,常常受到成人的指责、训斥和瞧不起。因此,又产生一种自卑感。自卑感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往往由此衍生出自暴自弃。这就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需敬重他们、信任他们,信任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下会渐渐改掉那些过错行为。

在强调敬重他们、信任他们的同时,还必需严格要求他们要求他们逐步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去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把握同学思想变化过程,不断巩固新的道德行为习惯

犯有过错行为的同学,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巩固稳定几个变化过程,其过错行为才能逐步得到订正。醒悟一般发生在这样两种状况下:一是他们开头意识到自己过错行为的后果的危急性;再是客观环境消失了有利于他们进步的新变化,如新学期、转换班、组,换了新老师等。转变是指同学开头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当这种转变经过一段时间而不再消失反复和动摇时,就进入了巩固阶段。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形成习惯,就进入了稳定时期了。老师在订正他们过错行为时,就要到处留心,准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不断巩固新的道德行为习惯。

60、怎样组织同学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当前很多班主任在对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仅留意了在课堂内通过各种方式向同学讲明道理,提高他们的道德熟悉,培育他们的道德情感,熬炼他们的道德意志和训练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还开头留意到了组织同学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这无异是一条极为可取的教育途径。组织同学走上社会,开展一些社会调查,这对提高同学的道德熟悉和思想觉悟,充实、丰富同学的学问,培育和增加同学的力量无异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每个班主任都应大胆地转变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单纯的说教的教育方式,组织同学深化社会,开展社会调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丰富多采。但是,怎样组织同学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呢?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做法,供广阔班主任参考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定调查主题

我们为什么要组织同学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这是在组织同学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之前必需首先明确的问题。我们组织同学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为了提高同学的道德熟悉和思想觉悟,是验证书本学问,向社会学习,提高自身力量,而不是其它。在指导思想明确的基础上再确定调查的主题。确定调查主题就是解决一个向社会调查什么的问题。主题不确定,就会陷入无目的的盲目性。结果时间花了,收效不大。因此,主题的确定是搞好社会调查的关键。主题的确定可以依据当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确定,把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调查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

(二)确定调查对象

主题确定后,就应确定调查对象,即向谁调查。对象的确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那些能为我们供应具有教育意义而材料又较典型的单位。调查对象应依据班级的人数多少确定若干个。

(三)学习有关资料

调查目的确定了,调查对象也确定了,就应围绕主题和调查目的学习有关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有关资料),使同学在开展调查前就把握一些有关的学问,从理论上进行武装。这样,可使同学在调查时更加具有有意性和目的性。

(四)组织好调查队伍

上述问题确定后,就要组织好调查队伍。这也是从组织上保证调查的顺当进行。一般来讲,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每组可侧重一个调查内容。小组不宜分得太大或过小,应以十人以内为宜。每组除了要选定正付组长负责组织等各项事宜外,还应留意小组成员的配备。顶好是各种各样的同学(包括男女生)都应搭配编组。

(五)作好调查记录

在调查过程中,不论是参观、访问或阅读文件资料都应要求同学围绕调查主题作好记录。不能只听一听,看一看就算了。只看只听而不将所见到听到的有重点的记录下来,不能算是调查,或者只能说是一种很不完全的调查活动。

(六)写好调查总结

调查、访问、参观结束后,务必要求每个同学将所见所闻写出书面总结。这也是调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同学将感性学问上升到理性学问的过程,是同学将所学的学问详细分析问题的过程。通过书面总结可以使同学的思想得到一些飞跃和升华,巩固调查中的收获。

(七)开好调查心得沟通会

将那些体会深、收获大、总结得好的同学在班会进行沟通,沟通各自的心得体会,这样相互受到启发,使每个人对整个社会调查都有一个全貌。

除上述外,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班主任都要在各个环节加以详细指导,并尽可能地争取各学科老师、家长及社会上的大力支持。

61、为什么班主任对同学要实行宽容态度?

班主任对同学必需实行宽容的态度,这是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