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六篇【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六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悟“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启发,明白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标准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过程与方法:1、联络上下文,学习生字词。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联络上下文内容,感悟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准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1、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这个人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被我国广阔读者所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终究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2、理解题目意思。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二、初步理解课文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2、局部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答复〕〔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深化体验课文情感〔一〕初步理解情感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谢〕〔对获得启示以后感谢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二〕深化体验“我”的情感。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2、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络《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三〕父亲的情感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2、交流与指导。〔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2〕逐句指导: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3、讨论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谢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五、当堂训练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2、朗读课文。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附板书设计29、钓鱼的启示我父亲钓鱼得意,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学习课文后半局部〔一〕默读考虑: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二〕学生读书考虑,并画出有关语句。〔三〕交流与指导: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答复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3、小结。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4、指导朗读这段话。三、课外拓展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觉察的时候做些什么。”附板书设计28、钓鱼的启示严格,教育道德,理论勇气和力量延伸阅读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通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进步教学效率。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展想象续说时不同的观点,进展争论。二、抓重点词,感悟情境。语言文字是进展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进步。缺乏及改良措施:在教学中,也存在缺乏。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进步?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的?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考虑、探究。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络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模糊的,老师有必要进展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教材内容:《松鼠》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第10课〔需一个课时〕教材分析^p: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兴趣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学情分析^p: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理解松鼠;2、才能目的:学习,细致观察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绘的方法;3、情感目的: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2〕的构造比拟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p;〔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才能的训练。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关注动物。教学难点:对事物特征的观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其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热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上课伊始,就让我们一起先到美妙神奇,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图片〕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动物图片,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松鼠。〔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图片〕二、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等局部,对自然界作了唯物的解释。本课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注意加线字读音〔板书:驯良缨蛰伏〕2、用圈点批注法,做阅读提要,老师巡回释疑。3、把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三〕擂台赛〔多媒体课件展示擂台赛图表〕1、学生概括文中松鼠的特点,并解释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就松鼠的哪一方面来说的〔漂亮是美观,好看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外形来说的;驯良是和顺仁慈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习性来说的;乖巧是言行符合人心意,讨人喜欢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性格来说的〕。2、展开课堂活动“看谁得第一”的擂台赛学生自愿分为“漂亮”“驯良”“乖巧”三组,精读各段课文,按屏幕显示填写图表,看哪一组填得既快又准确。擂台赛完毕,各组填写图表,并根据屏幕展示的松鼠图片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在答复填写图表时,有时是选取了课文中的一句话老师可引导学生做适当的删减〕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小动物。最后老师要对各组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板书:讨人喜欢〕三、拓展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17幅松鼠图片〕请学生在这17幅松鼠图片中任选一组〔4张〕设计邮票小型张,要求给设计的这一组邮票定个名并谈谈设计理念。四、课堂升华〔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世界图片〕1、请学生联络社会理论,关注动物的生存危机。为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你想说点什么?2、请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然后用二三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和动作以及生活习惯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钓鱼的启示》教案[学习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标准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4、检验自己的阅读才能和阅读习惯。[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从整体理解了课文,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非常兴奋。二、研读第11自然段。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翻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三、研读第4——10自然段。〔一〕整体感知。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二〕学习第4——9自然段。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2、生汇报,指导朗读。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展辩论比赛。〕〔三〕学习第10自然段。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3、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5、联络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获得成就的原因。6、师小结。7、听了父亲的话,联络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络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四、总结: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五、拓展、延伸: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板书]29钓鱼的启示钓到大鱼兴奋放鱼回湖沮丧受到启示感谢《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评析东莞市师范学校沈诗平本教学设计,表达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理论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一、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照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表达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防止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究根底。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表达这一思想,设计中的〔二〕、〔三〕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配合音乐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浸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根底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理论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表达“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表达了语文教学这一根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根底,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理论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考虑,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络个人生活实际等详细操作环节的有效理论,根本到达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p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品味【关键词】:^p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板书:苏武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3.板书:牧羊理解:牧课题补充完好4.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考虑: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2.交流板书(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理解:旌节板书板书:接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板书:握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板书:举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胁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从。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2)学生交流。(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决的信念。)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详细了)老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方法克制种种困难)板书:饿渴冷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管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理解:置之度外(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抓【关键词】:^p:经常(换词)——常常,时常,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四、学习第六节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屡次交涉,匈奴王终于容许放苏武回国。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再改成反问句五、总结课文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那么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仰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小学语文教案篇3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化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理论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重点: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理论中运用语文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化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理论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化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场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根底。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一〕指导观察第一页1、学生自由观察,考虑: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答复,老师补充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忆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考虑: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2、同组互相交流,感受体会〔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三、老师小结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1、自由练习2、台前介绍3、老师评价第二教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理论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理论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理论中学会运用。二、指导看图老师带着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1、第一行两幅〔1〕老师简单介绍〔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2、第二行左图〔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2〕老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答复: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3〕老师总评3、第三行左图〔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习朗读,体会方法。第三行右图〔1〕观察插图,答复: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2〕老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4、左上图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5、右以下图〔1〕老师简介〔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3〕老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才能,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长江之歌教材分析^p[题解]《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构造分析^p]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节):写长江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局部(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这两局部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穿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奉献宏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理解多少呢?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3)并联络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妙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分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浩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老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三、指导写字1.指导写字。乳:左右根本等宽。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2.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理解什么?4.交流、讨论。5.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泉是无穷的〕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一小节,考虑: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严密联络在一起,永不别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络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6、精读第二节。〔1〕听录音,考虑: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泉?〔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将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局部的“走”、“奔”句比照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开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宏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开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五、学唱歌曲参考资料《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发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之歌远流长拥抱着大地从空间上描写歌颂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芒的现实功在千秋灿烂的将来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抒写表达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2、三亚落日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案篇41、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步学生提问程度。2、运用比拟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体会落花生的品格。3、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才能和创新意识。[教前准备]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点。2、制作一幅落花生从落花到钻入土中结果的电脑软件。[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重点学习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2、作者许地山对落花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笔名也叫作“落华生”,他为什么对落花生有这么浓重的感情呢?等学完课文就知道了。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老师提示:1、就词质疑。“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居然”不用“果然”呢?用“居然”一词说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点?2、就句质疑。“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应是经常的,为什么“很难得”呢?说明了什么?三、学习课文重点局部1、幻灯〔或小黑板〕也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2、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同时考虑: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板书〔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号划出〕落花生:埋矮矮地里一见就生……苹果:挂高高枝头上不能立即分辨……3、从刚刚的词句中你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教育学生学习落花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开展讲座和争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继续学习重点局部1、父亲仅仅是介绍花生的特点吗?他的目的是什么呢?2、“我”听了父亲的话领会到什么道理?3、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①“体面”是什么意思?②“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讲体面?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不讲工作的人呢?请举例说明。二、提供论题,发散讨论1、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估苹果、石榴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实话实说,各抒已见。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辩论,老师充当主持人角色。三、完成练习以“我想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务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附板书设计:主板书副板书学会提问①意思?落花生埋——挂1、“居然”②为什么?③说明?朴实无华矮矮——高高为什么?不图虚名地里——枝头2、“实在很难得”说明?默默奉献一见就生——不能立即分辨分辨落花生小学语文教案篇5一、教材简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课文的重点局部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二、学情分析^p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拟多,爬山虎也比拟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进步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三、教学目的1、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理解爬山虎的特点。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详细地写好一段话。通过词句的理解,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五、教学过程教学资:媒体资、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二、自主研读: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5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三、汇报交流〔一〕: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颖〕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节〕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⑵、同桌互相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⑶、播放媒体资: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⑵、通过媒体资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落,学生再读体会。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质疑: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2、学生汇报: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⑶、播放媒体资,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4)、齐读第四自然段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⑴、指读第5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⑵、比照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四、总结全文: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3、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究,我们要向作者那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六、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特点样子:……像……〔细丝〕颜色:嫩红〔灰色〕爬触→巴→拉、贴没触着墙萎触着墙变相当结实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老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立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展评价。小学语文教案篇6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2、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3、体会这篇童话运用比照的方法进展表达的突出特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运用比照的方法进展表达突出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童话大王王尔德的一篇童话。同时也积累了这些词语,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阳光明媚狂风大作草翠花开雪花飞舞绽出绿芽瑟瑟发抖鲜花盛开鲜花凋谢绿树成阴树叶飘落鲜果飘香冰雪覆盖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排列特别有规律,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花园的景象吗?〔板书:花园--荒凉、美丽〕2.那么,是谁让花园里美妙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寒冬的?〔板书:巨人〕二、品读课文〔一〕走进巨人的言行,体悟巨人的自私看来巨人的态度决定了花园的变化,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巨人。用心读读3-8段,用“——”划出描写巨人语言、行为的句子,并考虑巨人当时是怎样想的?出示:①“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②“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③“喂!你赶____出去!”巨人大声叱责。1.如今,同学们都找到了巨人的话,我们来仔细读读这三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生:很生气地读〕巨人他这样的高大,他的嗓门儿一定很怎么样?〔很大;凶;粗。〕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听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玻璃纤维及其制品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低速双轴搅拌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血液体液诊断产品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轻型汽车齿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酒剂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缓冲纸垫制造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玻璃钢售票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机喷涂专用贴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复方菠萝酶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老住宅借用合同》
- 污水处理厂EPC项目建设方案
- 酒店经理管理酒店运营
- 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汽车eps行业国内外市场发展前景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 短视频运营实战:抖音短视频运营
- DB35T 2061-2022 村庄规划编制规程
- 园长进班指导制度方案及流程
- HG-T 20583-2020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范
- 监理工作中变更管理的规范与应对措施
- 郑州人才公寓策划方案
- 特殊餐食种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