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质量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曾依据米、面、油等货物价格实行工人报酬同步波动的“折实工资制度”,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这些措施()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B.打击了囤积物资的行为C.确立起新型的经济体制 D.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解析:选A据材料“上海曾依据米、面、油等货物价格实行工人报酬同步波动的‘折实工资制度’,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可知,其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与囤积物资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工人工资和银行储蓄业务,不能说明确立起新型的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所述“折实工资制度”及“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并不能说明生产恢复到什么程度,排除D项。2.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A.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B.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C.“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D.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解析:选B这些工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地区,而且当时的钢铁产量获得巨大发展,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特征可知,这是为了巩固国防需要而呈现出来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苏联援助的特点,排除A项;“一五计划”在1953年才开始,排除C项;合理的工业布局是指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材料未涉及这方面,排除D项。3.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逐步推行计划经济,启动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实行计划经济是基于现实需要B.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D.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选A为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行计划经济,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有利于巩固国防,故选A项;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化,排除B项;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虽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但却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材料没有强调国民经济比例失衡问题,排除C项;国家战略是根据国情制定的,材料强调国家战略的出台,而选项强调国家战略的影响,排除D项。4.“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150项:军工企业44个,冶金业20个,化工业7个,机械加工24个,能源52个,轻工医药3个。这些项目的建设()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解析:选B题干中提及“一五”计划建设的150个项目涵盖了重化轻工业等,可见“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B项;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的是《共同纲领》和美苏冷战的形势,排除A项;C项中的“彻底改变”一词不妥,排除;“一五”计划是确立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系,目前我国的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指向不明确,排除D项。5.下图是1954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套邮票中的两枚,分别是第三枚“重型机器厂”、第七枚“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轻重工业均衡发展B.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进行C.工业布局趋于合理D.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一五”计划期间,材料中“重型机器厂”“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说明经济建设的进行,故选B项;“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是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工厂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材料并未涉及工业布局,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是1956年底初步确立,排除D项。6.据学者统计,在1949~1956年期间《人民日报》曾出现少量的招聘、招工广告,但1956年后这类广告基本消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我国()A.工业化成就突出 B.生产关系的变革C.城市化进程缓慢 D.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选B1956年,我国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公有制成为经济形态的唯一形式,不会出现招聘、招工等类似的语言,这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故选B项;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工业化属于生产力领域的变革,排除A项;城市化进程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与招工、招聘等词语消失无关,排除D项。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解析:选C1956年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是指1953~1957年,故A项排除;B项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排除;D项是1960年提出的,排除。8.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共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共八大的召开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八字方针的提出解析:选C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指的是1956~1966年,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的召开以及八字方针的提出都是正确的,不是弯路,故A、B、D三项错误。9.有诗云:园里瓜菜绿蓬蓬,圈里猪羊肥滚滚。端碗举筷吃上席,公社食堂赛天宫。这说明当时()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B.农村工作中存在明显“左”的错误C.“文革”动乱正在向农村蔓延D.家庭联产承包促进了农业大发展解析:选B材料“端碗举筷吃上席,公社食堂赛天宫”说明,当时存在“一大二公”的“左”倾错误,故选B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的是农业合作社,与“公社食堂赛天宫”不符,排除A项;材料“公社食堂赛天宫”是1958年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与“公社食堂赛天宫”不符,排除D项。10.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地立即展开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用食品运动。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议,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叶蛋白等。这反映了当时()A.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B.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国民生活C.大跃进运动遇到了严重挫折D.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面对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希望通过代用食品解决温饱问题,故选A项;十一届全会后国民生活才有所改善,排除B项;“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是导致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排除D项。11.1961年,中国油料作物收购牌价提高19%,1963年棉花收购牌价提高10%,并且1963年农村地区福利费是1958~1962年平均水平的3倍。以下分析准确的是()A.“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B.体现了“左”倾错误泛滥C.严重忽视客观规律的表现D.农民生活水平较高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1963年”“收购牌价提高”“农村地区福利费”等可知,这与“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有关,故A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B、C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解析:选B在1957~1966年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期间既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严重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因此,这段时间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正确与错误、成就与挫折交织,故答案为B项。13.“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解析:选D天朝惊梦是指太平天国运动;自强梦碎是指洋务运动;专制梦醒是指辛亥革命;建国梦成是指新中国成立;富强梦启航是指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14.下列展品是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的雕塑,该雕塑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B.政府积极创办经济特区C.农民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解析:选A图片是安徽小岗村农民按下“包产到户”契约的红手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开端,此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建经济特区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D两项;农业合作化是建国初期,我国农民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排除C项。15.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的事迹反映了()A.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B.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C.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 D.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可知,1984年柳传志、张瑞敏、李经纬、王石等人开办了私人公司,这是因为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允许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故选C项;材料中柳传志、张瑞敏、李经纬、王石等人创办的是私人公司,与国有企业改革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柳传志、张瑞敏、李经纬、王石等人创办私人公司属于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柳传志、张瑞敏、李经纬、王石等人创办私人公司,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与计划经济的弊端无关,排除D项。16.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全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该变化()A.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B.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C.与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解析:选C“文革”期间实行“左”倾指导的经济政策导致全国集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集市数量不断增多,故选C项;十一届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20世纪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排除A项;该阶段中国仍旧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但开始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B项;“文革”期间及两年徘徊期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一届全会召开后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排除D项。17.某一时期的国民经济成分有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处于()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析:选D据材料“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三资企业”,可知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改革开放后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收帝国主义企业,排除A项;过渡时期,没收外资企业,排除B项;“文革”时期已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全民公有制,排除C项。1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深化改革的目标是()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加快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D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全会中提出的,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全面展开,排除B项;1992年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非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C项。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同点是()A.市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B.企业参与市场竞争C.形成过程具有自发特点D.劳动产品分配制度解析:选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主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发挥市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故选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不具有自发特点,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20.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A.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B.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C.对外开放的正式确立D.经济特区建设的启动解析:选D1978年以后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故A项错误;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在1984年全面展开,故B项错误;对外开放正式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十一届全会的召开,故C项错误;1980年5月,经济特区建设启动,对外开放开始了第一阶段,故D项正确。21.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的行为B.都有由东南沿海向政治中心地区发展的趋势C.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D.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解析:选B如果从地域的角度来看,两次开放均是从东南沿海至内地的过程,故选B项;“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是被动融入世界的过程,排除A项;“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项;“1979年以后的开放”体现了中国主动适应世界的需求,排除D项。22.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A.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C.提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D.体现经济特区创新的实干精神解析:选D据材料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可知经济特区具有实干的精神,故选D项;十一届全会的召开,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特区的实干精神,而非市场经济制度改革,排除B项;经济特区主要是政策、管理方式特殊而非走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23.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加快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标志着()A.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现B.90年代国家经济重大战略步骤出台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出台国家重大战略,故选B项;我国的经济技术开放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排除D项。24.2002~2010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85187.8亿美元,进口总额72099.9亿美元,分别是1978~2001年的4.0倍和3.6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C.改革开放战略提出D.进口、出口贸易的不均衡解析:选A中国货物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在2002年后之所以大幅增长,是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故A项正确;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战略提出是在1978年十一届全会上,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21世纪中国进出口的大幅增加,D项属于材料中的特点而非原因,故排除。25.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B.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C.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解析:选D材料中的中国工业制成品成为世界出口主要部分,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轻重工业比例,无法推断工业产业结构,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工业制造量在全球的比例,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材料二: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信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国有企业是问题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占了城市就业人口工业产值的70%,而集体与合作制部门大约占25%,新兴的私营企业只占5%。改革者在搞活国有大型企业时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在这些企业中,生产指标和分配到的原材料一直是由中央政府官员决定的,为了解决浪费和效益低下问题,政府鼓励国有企业根据市场计划生产。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按照市场价格购进原材料、辞退效率低下或怠工的工人并为产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这种竞争可能导致工厂破产,因此这一做法遇到了阻力,有人指责它有意识形态上的问题。——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经济发展趋势变化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费正清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遇到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推行的措施有哪些?(10分)解析:第(1)问,第问,根据材料中反映的工业和农业总产值变化走向归纳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趋势即可;第问,根据材料信息“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问,根据材料信息“国有企业……占了城市就业人口工业产值的70%”“由中央政府官员决定的”“浪费和效益低下”“遇到了阻力”等回答即可;第问,根据设问限定信息“20世纪9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南方谈话”推动改革深入发展、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回答。答案:(1)趋势:农业平稳发展中有所下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1957年后发展迅猛。因素: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苏联的援助;五年计划的执行。(2)问题:国有企业比重过大;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存在弊端;改革阻力大。措施: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做出改革。27.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的。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材料二: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以上材料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6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解析:第(1)问,第问,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使农民重获“经济自由”的措施指的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问,可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农村社会面貌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第(2)问,根据“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可知,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是由于其经济地理优势和为了降低改革试验的风险。根据“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可知,经济特区起到了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市场转型的作用。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到逐渐深入,体现出了从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开放推动改革,先试点后推广等特点。答案:(1)措施: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制桶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芭蕾舞鞋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产品代理合同标的及代理服务具体规定
- 试电笔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裱纸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企业财务审计与税务筹划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危险品仓储安全监管合同
- 2024年度港口旅游景点开发承包合同
- 运载工具电子防盗装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体育赛事组织与推广合同标的为国际足球比赛
- 牛津自然拼读Oxford Phonics WorldLevel1Unit1 lesson1课件
- 漫画艺术欣赏及创作
- 中药材储存仓库技术规范
- 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 203741_彩绘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073 法律文书-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202101-202107)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2套】-开放本科
-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和答案
- 工程亮点展示
- 分层审核检查表LPA全套案例
- 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PPT课件
- 财务部长竞聘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