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_第1页
神经系统疾病_第2页
神经系统疾病_第3页
神经系统疾病_第4页
神经系统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神经系统疾病1第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

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特点1.病变定位与功能障碍关系密切;2.性质相同的病变发生于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后果;3.颅内不同性质的病变可导致相同的后果;4.脑的恶性肿瘤极少发生颅外转移,却常见来自颅外的恶性肿瘤转移;5.神经系统除可出现其它器官共有的病变外,还可有其特殊的病变,如神经元变性、海绵状脑病及脱髓鞘病变;6.颅内无固有的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来自血液循环;7.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颅骨有保护作用,但又是颅内高压和脑疝形成的重要条件。第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

本章主要内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神经元的病变、神经纤维的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的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颅内压升高、脑疝、脑水肿、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Alzheimer病、Parkinson病★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第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

大纲要求掌握:

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细胞及其基本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并发症。

2.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神经系统肿瘤的组织起源、类型和病变特点。了解:变性疾病的概念及代表性疾病。

第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neuron)胞体(soma)突起(neurite)细胞膜细胞核(3)细胞质

(核周质)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尼氏体(Nisslbody)脂褐素(lipofuscin)1)

树突(dendrite)2)

轴突(axon)第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一、神经元的常见基本病变:

1.神经元急性坏死(红色神经元,redneuron)

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simpleneuronalatrophy)

3.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centralchromatolysis)

4.包涵体形成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第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神经纤维(nervefiber)

神经纤维是以神经细胞的突起(包括轴突与长树突)为中轴,外包髓鞘。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第7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1.Waller变性

(1)轴索肿胀、断裂、崩解;

(2)髓鞘崩解脱失;

(3)细胞反应1)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

2)Schwann细胞增生。二、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第8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9Waller变性第9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02.脱髓鞘

Schwann细胞变性或髓鞘损伤导致髓鞘板层分离、肿胀、断裂,并崩解成脂滴,进而完全脱失,轴索相对保留。第10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1三、神经胶质细胞常见的基本病变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第1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2(一)星形胶质细胞

1.肿胀:胞核增大、染色质疏松淡染,最早病变

2.反应性胶质化:一种修复反应,表现为星形细胞增生和肥大,形成大量胶质纤维,形成胶质瘢痕。

3.淀粉样小体: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聚集,形成的圆形、向心性层状嗜碱性小体。

4.Rosenthal纤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丝变异形成的均质、毛玻璃样嗜酸性小体。第1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3(二)少突胶质细胞

卫星现象:一个神经元周围由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的现象,可能与神经营养有关。图片14-5第1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4(三)小胶质细胞

1.噬神经细胞现象: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

2.小胶质细胞结节:小胶质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聚集成团,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

3.格子细胞: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神经组织崩解产物后,胞体增大,胞质中出现大量脂质小滴,HE染色呈空泡状,苏丹III染色呈阳性反应,称为格子细胞或泡沫细胞。第1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5(四)室管膜细胞的基本病变

多种原因引起室管膜细胞丢失,由室管膜下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充填缺损,形成众多向脑室面突起的细胞颗粒,称为颗粒性室管膜炎。第1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6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

一、颅内压升高和脑疝形成(一)颅内压升高侧卧位脑脊液压超过2kPa(正常为0.6~1.8kPa)

原因: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和脑水肿

第1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7颅内压升高可区别为3个不同的时期:1.代偿期:通过反应性血管收缩及脑脊液吸收增加和形成减少,使颅内空间相对增加,以代偿占位性病变引起脑容积增加。2.失代偿期:颅内容物容积继续增大,超过颅腔所能容纳的程度,可引起头痛、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及反应性脉搏变慢和脑疝形成。3.血管运动麻痹期:颅内压严重升高致脑的灌流压下降,造成脑组织缺氧性损害和血管的麻痹性扩张,加重脑水肿,引起昏迷及并发症,后果严重,可导致死亡。第17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8(二)脑疝形成

升高的颅内压可引起脑移位、脑室变形、使部分脑组织嵌入颅脑内的分隔(大脑镰,小脑天幕)和颅骨孔道(如枕骨大孔等)导致脑疝形成。

扣带回海马旁回钩

距状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大脑镰小脑幕胼胝体第18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常见的脑疝有:1、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2、小脑天幕疝(海马钩回疝)3、小脑扁桃体疝(枕大孔疝)第19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0海马钩回疝小脑扁桃体疝第20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1脑疝伴脑干出血(durethemorrhage)第2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2二、脑水肿(brainedema)(一)定义:脑组织内液体过多贮积而引起脑体积增大的病理状态。(二)病因:缺氧、创伤、梗死、炎症、肿瘤、中毒等第2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3(三)类型:

1.血管源性脑水肿:最为常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结果,白质水肿较灰质更为明显。此型水肿常见于脑肿瘤、出血、创伤或炎症时。水肿液较富于蛋白质。

2.细胞毒性脑水肿:多见于缺血或中毒引起的细胞损害。Na+-K+-ATP酶功能失常,细胞内钠水储积。此型水肿可同样累及灰质和白质。第2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4(四)病变

1.肉眼:体积和重量增加,脑回宽而扁平,脑沟狭窄,白质水肿明显,脑室缩小,严重的脑水肿常同时有脑疝形成。

2.光镜:血管源性脑水肿:脑组织疏松,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变大,间隙内液体积聚(粉染的水肿液);细胞毒性脑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淡染。第2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5脑水肿(brainedema)第2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6三、脑积水(hydrocephalus)(一)定义: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含量异常增多伴脑室持续扩张状态。

(二)原因:(1)阻塞性脑积水(非交通性脑积水)(2)非阻塞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第2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7(三)病理变化:脑室扩张,脑组织萎缩。发生于婴幼儿时期颅缝未闭合者,则头颅变大,智力减退,肢体瘫痪;成人脑积水则颅内压升高明显。第27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8脑积水(hydrocephalus)第28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29脑积水(hydrocephalus)第29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0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因: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感染途径:

1.血源性感染:脓毒血症

2.局部扩散:颅骨开放性骨折、中耳炎、鼻窦炎

3.直接感染:创伤、医源性

4.经神经感染:狂犬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第30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1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特点:

1.变质过程较为突出;

2.渗出过程较为隐蔽;

3.修复过程缓慢而微弱。第3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2细菌性感染疾病脑膜炎脑脓肿硬脑膜炎软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感染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第3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3(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

1.概述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急性化脓性炎临床: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脑膜刺激症状,严重者中毒性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冬春季流行,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第3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42.病因和发病机制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球菌、荚膜、内毒素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飞沫易感性: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发病机制:(1)鼻咽部繁殖上呼吸道轻度炎症(2)部分患者菌入血短期菌血症或败血症(3)2%-3%患者菌经血到达脑脊膜化脓性脑脊膜炎

第3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5※3.病理变化(1)上呼吸道感染期: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多。

(2)败血症期:细菌栓塞于小血管、内毒素损害血管壁

小血管出血、坏死瘀点、瘀斑

毒血症-----中毒症状第3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6(3)

脑膜炎症期: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大体:1)脑脊髓膜血管扩张充血;

2)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致脑沟回结构不清;轻者脓性渗出物多沿血管走行(脑沟内)分布,致脑膜混浊;

3)脑室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第3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7

化脓性脑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第37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8镜下:1)软膜和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2)蛛网膜下腔增宽,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3)严重者,脑膜脑炎及动静脉脉管炎和血栓形成。第38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39

化脓性脑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第39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04.临床病理联系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精神萎靡,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等

神经系统症状:

1)脑膜刺激症状:颈强直、角弓反张、Kernigsign;

2)颅内压升高症状:头痛、呕吐、小儿前囟饱满等;

3)脑脊液的变化:压力上升,化脓性改变。第40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15.结局和并发症由于及时治疗和抗菌素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可痊愈,病死率已由过去70%~90%降低到5%以下。如治疗不当,可由急性转为慢性,并可发生以下后遗症:(1)脑积水;(2)颅神经受损麻痹;(3)脑底脉管炎致脑缺血和梗死。第4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2

暴发型流脑1.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华-佛综合症)

起病急,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皮肤大片淤斑;周围循环衰竭,感染性休克;双侧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脑膜病变轻微。机制:由内毒素导致的DIC

2.暴发性脑膜脑炎脑实质损害表现(惊厥、昏迷等),脑水肿和颅内压急骤升高甚至脑疝。第4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3(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1.概述

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常表现为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

夏秋季流行,儿童多于成人。第4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42.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噬神经性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源:乙脑病人和中间宿主

传播媒介:库蚊

传播途径:带病毒蚊子叮人吸血病毒在局部内皮细胞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

入血(病毒血症)免疫力及血脑屏障功能低下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

病毒抗原激发免疫反应导致细胞损伤。第4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53.病理变化(1)部位:广泛累及脑脊髓实质。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重;小脑皮质、丘脑和桥脑次之;脊髓最轻,仅限于颈段脊髓。(2)肉眼:软脑膜充血,脑水肿明显至脑回变宽、脑沟变窄;脑实质内有散在点状出血,切面可见粟粒/针尖大小半透明的软化灶。第4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6流行性乙性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第4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7

※4.镜下(1)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扩张充血,脑组织水肿,V-R间隙增宽;淋巴、单核、浆细胞浸润,围绕血管形成淋巴细胞套。第47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8(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肿胀、尼氏小体消失,胞浆内空泡形成,核偏位、浓缩、溶解消失。卫星现象;嗜神经细胞现象。

噬神经细胞现象卫星现象第48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49(3)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的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镂空筛状病灶,具有一定特征性。(4)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结节形成。筛状软化灶形成胶质结节形成第49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05.临床病理联系高热、全身不适——病毒血症嗜睡、昏迷、抽搐——神经元广泛受累头痛、呕吐、重者脑疝——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颅神经麻痹症状——颅神经核受累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改变——脑膜的反应性炎症第50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16.结局和预后大多数痊愈,少数留有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和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病变严重者,有时因呼吸循环衰竭或并发小叶性肺炎而死亡。第5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2第三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选择性地累及某一功能系统的神经细胞,引起受累部位的特定的临床表现。如:累及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痴呆累及基底核—运动障碍累及小脑—共济失调。这组疾病共同的病理变化是神经细胞萎缩、死亡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各又有特征性的病变。第5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3第5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4

本病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疾病,因此又称老年性痴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淀粉样物质沉积:β淀粉样蛋白沉积

2、遗传因素:21、19、14、1号染色体

3、细胞骨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4、受教育程度

5、继发性递质改变:乙酰胆碱减少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

第5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5(二)病理变化

1、肉眼

大脑萎缩:以额、颞、及顶叶明显;脑室代偿性扩张。

2、镜下老年斑:变性的轴索突触终末及淀粉样物质构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颗粒空泡变性

Hirano小体:树突近端嗜酸性棒状小体

上述变化均为非特异性,仅当其数目增多达到诊断标准并具特定的分布部位时才能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第5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6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第5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7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大脑额叶、颞叶及顶叶萎缩第57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8CongoRed荧光显示淀粉样物银染老年斑(neuriticplaque)第58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59

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第59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0Hiranobody第60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1二、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

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疾病,多发于50~80岁。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起步及止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等。又称震颤性麻痹。(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不清,多巴胺能神经的变性(二)病理变化

M:黑质和蓝斑脱色是特征性肉眼变化。m:黑质和蓝斑的神经黑色素细胞脱失,残留的神经细胞内有

Lewybody形成。导致多巴胺(抑制性递质)合成减少,与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之间失衡,表现运动系统障碍为主。。第6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2正常脑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第6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3帕金森病

Lewybodies第6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4第四节神经系统肿瘤第6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5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共同的生物学特征:①压迫和破坏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神经症状②颅内压增高症状。③良性肿瘤可因压迫重要部位而致死④很少颅外转移第6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6(一)胶质瘤(glioma)

胶质瘤具有特异的不同于其它部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1)良恶性的相对性:无论高分化或低分化的胶质瘤均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形成;第三脑室分化良好的幼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由于位于手术禁区而预后差。(2)局部浸润:血管周围间隙、软脑膜、室管膜、神经纤维束间。(3)转移:

a.脑脊液转移是颅内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颅内良性肿瘤也可发生脑脊液转移

b.颅外转移极少见,其中80%以上均有颅脑外科手术史。第6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71、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本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0%,占胶质瘤的78%以上。男性较多见。肉眼:结节至巨大块状,灰白色。质地视肿瘤内胶质纤维多少而异,或硬、或软、或呈胶冻状外观,并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脑的原有结构因受挤压而扭曲变形。第67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8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第68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69镜下: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可分为:

纤维型、原浆型和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瘤。良性—纤维型、原浆型良恶之间—肥胖型恶性—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高度恶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oblastomamaltiforme,GBM)第69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0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第70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第7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2

WHO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分级:Ⅰ级—绝对没有细胞异型的纤维型或原浆型胶质细胞瘤及一些少见的星形胶质细胞瘤Ⅱ级—纤维型和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Ⅱ-Ⅲ级—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瘤Ⅲ级—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第7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3星形细胞瘤(GFAP免疫组化染色)第7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42、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cytoma)(1)约占颅内胶质瘤的5%,主要见于30~40岁的成人,男女发病的机会相等。本瘤生长缓慢,病程长。本瘤绝大部分位于大脑半球皮质的浅层,尤以左额叶为多见。(2)肉眼,肿瘤呈灰红色边界清楚的球形肿块,位于白质和邻近的皮质,并可累及软脑膜。(3)镜下,瘤细胞大小均匀,形态单一,圆形,胞核居中着色深,胞浆空,形成核周空晕。瘤细胞弥漫排列。间质富有血管。第7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5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cytoma)第7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63、室管膜(细胞)瘤(ependymoma)(1)起源于室管膜细胞,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本瘤占颅内胶质瘤的5%~6%,多见于第四脑室。(2)肉眼:边界清楚,呈球形或分叶状,多在脑室内生长。切面灰白色,呈均匀或颗粒状,可有出血、囊性变或钙化。(3)镜下,瘤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梭形或胡萝卜形,胞浆丰富。瘤细胞排列较密集,常见环绕空腔排列成腺管状,称为菊形团形成,或环绕血管形成假菊形团结构,瘤细胞有细长的胞浆突起与血管壁相连,有时可形成乳头状结构。第7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7室管膜瘤(ependymoma)第77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8室管膜瘤(ependymoma)第78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79

室管膜瘤右下瘤细胞集合形成管腔,右上形成室管膜菊形团。管腔内面由瘤细胞表面胞浆集结形成一层膜,称为“界膜”。第79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0(二)髓母细胞肿瘤和原始神经外胚瘤

1、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起源于小脑蚓部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或小脑皮质的胚胎外颗粒层细胞。多见于小儿,易发生脑脊液播散,恶性程度高,预后差。M:鱼肉状、色灰红m:瘤细胞圆形,胞质少,胞核深染,密集排列,形成菊形团,有诊断意义。2、原始神经外胚瘤(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PENT)是一组由未分化的神经外胚叶小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瘤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第80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1髓母细胞瘤肿瘤来自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第81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三)脑膜瘤是颅内和椎管内较常见的肿瘤,仅次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多为良性,易手术切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M:肿瘤常与硬膜相连、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压迫脑组织。切面灰白色,颗粒状、条索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m: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或漩涡状排列,其中央的血管壁常有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第82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3脑膜瘤(meningioma)第83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4脑膜瘤(meningioma)第84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5二、周围神经肿瘤

(一)神经鞘瘤(二)神经纤维瘤三、脑内转移性肿瘤

支气管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白血病、胃癌等。①转移结节;②软脑膜癌病;③脑炎性转移。第85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6(一)神经鞘瘤(neurilemoma)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发生于周围神经的多见于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颅神经鞘瘤多发生于听神经—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瘤)。

M:

m:肿瘤有两种组织形态束状型(AntoniA型)网状型(AntoniB型)以上两型结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瘤中,其间有过渡形式,但多数以其中一型为主。第86页,课件共103页,创作于2023年2月87听神经瘤位于小脑脑桥处的听神经瘤压迫脑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