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4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4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4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4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设计说明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主要采用猜测、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理论应用等主要形式进展教学。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到达身心愉悦的最正确方式。新课伊始,设计了“抢答比赛”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来。2.引导自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承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实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猜测、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测、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制困难的才能,进步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学生准备直尺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1.抢答比赛1。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米=()厘米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考虑后答复)2.抢答比赛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可以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探究新知,实验验证1.教学教材70页例6。(课件出示)(1)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把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比拟一下,确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个正方形学具贴在黑板上)用直尺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2)提问:想一想,计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并且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呢?(用的单位不同)(3)猜测、讨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②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4)小结: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第57-58页。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各局部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展辩证唯物观念的启蒙教育。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才能。5、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理解数学文化,进步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感知并理解圆的根本特征,认识圆的各局部名称。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纯熟掌握画圆的方法。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于生活,效劳于生活。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气氛。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考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才能。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引入圆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2、除了刚刚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3、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消费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1、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2、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3、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展示学生作品,分析^p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历,老师总结。4、老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5、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提醒圆心、半径。6、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局部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展。〔1〕认识圆心取出圆纸片,先对折,翻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翻开,反复折几次,折过假设干次后。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2〕认识半径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3〕认识直径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翻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口答后老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4〕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问:刚刚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三、稳固练习〔1〕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2〕判断题〔1〕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2〕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四、小结今天学了哪些知识?圆的各局部的名称各是什么?圆的特征是什么?怎样画圆?五、布置作业作业本P42小学数学教案篇3详细介绍:教学目的〔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的才能及书写工整、标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展计算。20+40+30=10+40+20=3+20+6=70-20-40=80-50-10=65-5-20=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络,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假如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二〕学习新课1。出例如128+34+23=启发提问:〔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怎样计算?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假如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老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展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假如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小结性提问:〔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在此根底上得出: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老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老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拟简便,同时可以防止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做一做:46+25+17=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2。出例如252-20-18=启发性提问:〔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2〕你能根据刚刚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老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老师先出示第〔1〕〔2〕种。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再出示第〔3〕种算法。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汲取他的教训。在此根底上,老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老师还可以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小结性提问:〔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三〕稳固反应1、根本练习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2、比照性练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54+26+15=90-58-24=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7+59+20=72-6-40=3、兴趣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4、课后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根底上进展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场,安排两道有联络的加法算式进展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究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展计算打下了根底。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根底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p才能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展及时反应,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正确地进展计算。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才能。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擅长考虑的学习习惯,浸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那么。教学难点使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那么。教学过程一、复习辅垫〔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4个13是多少?18个20是多少?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复习提问:通过刚刚的计算和比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三〕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引入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指导探究〔一〕出例如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二〕讨论: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2、13.5x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拟简便?4、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络?〔三〕老师提问:小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呢?老师提示:1、能不能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2、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四〕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例1老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75缩小10倍呢?〔五〕请学生看书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三、质疑小结〔一〕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二〕提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进展计算?根据是什么?〔三〕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四、反应调节〔一〕说出以下各式的意义。0.9x463x68.4x15〔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14个9.76的和是多少?5个2.05的和是多少?4.95的7倍是多少?〔三〕根据填结果。〔〕〔〕〔〕〔〕〔〕x〔〕五、课后作业〔一〕计算0.86x72.14x620.375x121.8x3950.45x1081.056x25〔二〕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七、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就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用加法计算:13.5+13.5+13.5+13.5+13.5用乘法计算:13.5x5=67.5〔元〕答:5米要用67.5元。小学数学教案篇5一、设计说明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根底,同时也是培养和开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才能的好素材。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拟、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浓重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展了一些尝试:l、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进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考虑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得到进步。3、组织活动,引发考虑: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严密相连的活动,充分表达了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考虑。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4页。三、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