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_第1页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_第2页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_第3页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_第4页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教学内容】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教学目的】1.在观察、操作、分析^p、讨论等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在探究活动中进步观察才能、推理才能,并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三边关系。【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三角形。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补充:顶点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化地研究三角形。二、探究三边关系。1.理解“围成”的含义。〔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2〕生围〔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4〕质疑: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可以围成三角形呢?〔5〕小组合作研究〔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2.探究第一个条件:〔1〕质疑:为什么有时可以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干和蓝边围成三角形?〔3〕交流并检验〔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需要大于蓝边。3.探究第2个条件。〔1〕固化条件1:4组判断〔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4.探究得第3个条件:〔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2〕讨论并验证〔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5.形成结论。〔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6.优化判断〔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2〕优化判断:长边+短边>中边长边+中边>短边短边+中边>长边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b.判断说理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3〕稳固三、全课总结。四、解决实际问题。道路判断。五、拓展进步。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的: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展平均分的详细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理论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一、分糖果(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怎么分最公平呢?(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老师巡视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假如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全班交流分的过程。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其他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假如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在学生表达理由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快乐。那么假设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假如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刚的分法,老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选这种方法?)(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络。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方法构造就发生了重组)师:刚刚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方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络,真擅长考虑。二、分小棒(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师:刚刚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同学们可以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假如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如今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2)小组活动、提升才能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视)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小组活动,师巡视。(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考虑,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老师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分了呢?(通过老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师:假如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良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三、数学游戏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那么2、老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3、同桌为一组,开场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四、总结延伸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操作:假如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拟快。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3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举例子复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考虑过程)二、根本练指导完成第5题。(1)、独立完成。(2)、选几题说说考虑过程。三、变式练1、指导完成第1题。(1)、指导看懂题意。(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2、指导第2题。(1)、看图理解题意。(2)、完成后校对结果。3、指导第3题。(1)、读题,明确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4、指导第6题。(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2)、完成后2题。四、进步练1、指导第3题。(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2、指导第7题。(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2)、解决问题。五、开放性练。(指导第8题)1、先独立解题。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3、交流。六、总结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4学习目的: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课前准备:量角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拟大小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一认(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2)看书自学刚刚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4)说说1、和平角、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场,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____的,再指名演示三、练一练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四、数学游戏、1、读懂游戏规2、同桌比赛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教材P77~80。教学目的: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开展初步的观察才能和理论才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教学准备:三角板、纸片、钟、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认识直角。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角,如今你知道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指名汇报〕2、谈话:看看这个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吗?〔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个同样的角〕在纸工袋上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3、谈话:刚刚我们找出的这些角都有一个一起的名称,叫“直角”。一般我们还要在直角上标上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角。二、折角。1、谈话:那么你想自身来折一个直角吗?〔课件出例如2〕〔同学用圆形纸和不规那么纸折角〕2、提问:比拟你折的两个直角,有什么发现?再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同学分别比拟后汇报〕3、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三、找角。1、谈话: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直角,你能从教室里找到其他的直角吗?等会儿要请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同学找直角〕2、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3、谈话: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实啊,在我们经常看见的钟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吗?〔课件出例如1想一想〕〔同学交流,老师在钟面上拨一拨,并验证〕4、谈话:当然在我们数学书的封面上也有直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同学汇报,两种方法。〕下面就请你用自身喜欢的方法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同学活动〕5、提问:你找到几个直角?谁来指一指?〔指名上前指一指〕6、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任意两块三角板拼出一个直角吗?〔同桌合作拼直角。指名汇报,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请生验证。〕四、画角。谈话: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画下来吗?〔同学在书本P74点子图上画一个直角。指名展示,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怎样验证?老师在点子图上示范画直角,同学再画一个直角〕五、认识锐角、钝角。1、谈话:刚刚我们折了直角,画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有许多直角。请你再看看这几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呢?这个角比直角〔小〕,它也有一个名称,叫锐角。那么这个角比直角〔大〕,名字叫钝角。看一看你们的三角板上有锐角和钝角吗?谁来指一指?〔指名上前指一指〕1、想想做做第4题。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同学独立完成,指名汇报。1、想想做做第5题。照下面左图的样子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同学独立完成,指名展示、汇报。六、练习。1、想想做做第6题。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想想做做第7题。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七、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6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已经陆续学习了一些较小的长度单位和较小的质量单位。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他们就根本掌握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1米=100厘米。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1千米=1000米;认识吨,1吨=1000千克。本单元编写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一个练习和一次理论活动。另外还有一道考虑题,设计最优的运输方案。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关于计量和丈量工具进步开展的历史事实。详细布置是先教学千米,后教学吨。1.认识千米。例题先出示四幅画面,显示千米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这些画面告诉同学:计量路程或丈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这些画面和这句话,给同学一个鲜明的印象:计量很长的路或很长的长度时,要用千米作单位。教学时要给同学讲讲画面中标志的意思,如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离南京还有98千米,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还要让同学知道“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这在生活中和后面的数学练习中经常使用。教材接着讲1千米有多长,教学的重点是协助同学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先联络学校操场上的跑道,告诉同学1000米就是1千米。由于多数学校都有100米长的直跑道,同学对100米已有详细的感知,所以“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既让同学对1千米是多长有初次感性认识,又讲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材继续让同学联络自身学校的跑道一圈长是200米、250米还是400米,通过简单的推算,算出跑道几圈的长正好是1千米,又一次空虚对千米的感性认识。要注意,这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根据自身学校的跑道一圈的长度,重点进展一次推算就可以了,另两次推算不必都进展。不过,重点进展的那次推算要让全体同学都参与。教材这样的布置,较好地落实了《标准》的要求:让同学体会1千米,也便于老师组织教学活动。“想想做做”紧紧扣住体会1千米而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扎实的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在解决问题中开展数学考虑。第1题结合看道路图再次突出1千米就是1000米。第2题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把20xx米换算成2千米,为第3题作铺垫。第4题通过选用适当的单位,体会米和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往往是不同的,积累一点正确使用单位的经历。第5题以比拟数的大小为根底进展长度的比拟。第6题教学看铁路道路图,并进展有关千米的笔算和估计。在交通道路图上,根据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非常实用的技能。教学时,不求同学估计得很准确,但要充分地交流估计的方法和考虑,激发估计的兴趣。2.认识吨。教材中关于吨的编写思路与千米很相似,也从几幅画面引入吨。首先告诉同学港口码头上的大批货物、列车要装运的大宗物品、集装箱里的货物,都要用吨作计量的单位。接着利用画面配合文字表达的方式展现了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也是1吨。形象详细地讲了1吨,以和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教材充分考虑到同学体会1吨是比拟困难的,为此,搜集了一些实际的素材继续协助他们积累对1吨的感性认识。这些素材有40个小同学的体重、1000棵白菜、2头牛、20包水泥、5桶油、10头猪,它们的总重分别都是1吨。通过这些常见的、熟悉的素材,联络生活体验,有助于同学发生对1吨的体会。特别要注意的是教材还让同学从1桶水10千克推算几桶水1吨,从2块砖5千克推算几块砖1吨,加强1吨是1000千克的认识。充分地利用熟悉的10桶水、200块砖体会1吨有多重。“想想做做”第5题,通过填写适宜的单位,让同学再次感受吨是计量比拟重的物体时使用的单位。第6题在解决问题时进展关于吨的.四那么计算。练习六的前两题是知识整理,其中第1题通过填写单位,使同学明白吨和千克都是计量物重的单位,千米和米都是计量长度的单位,长度与物重是不同的量,要使用不同的单位。第2题练习单位换算,既有本单元教学的吨与千克、千米与米的换算,还有前几册教学的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的换算,是一次对计量单位的整理活动。第3~6题解决实际问题,联络了空间与位置、时间计算等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难度并不大,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得很好。第7~9题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展节约资的教育。《理解千米》是一次操作型的理论活动,仍然紧扣体会1千米设计。在“走走看看”栏目里布置的活动能激起同学的兴趣,协助同学对1千米形成更丰富的体验。在“查查填填”栏目里,引导同学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既空虚活动内容,又培养自主学习的才能。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7教学内容:课本82-83页。智慧广场--数字谜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在探究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历。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答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进步逻辑思维才能和分析^p解决问题的才能,开展学生的代数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重点难点:学生在探究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迷问题的过程中,学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历。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智慧广场-数字谜(师板书课题)二、口述自学指导(老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仔细观察情景图中的加法竖式你们发现了什么?生:飞加飞等于2.腾加腾等于9(老师借助课件演示)猜一猜:猜猜看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三、先学(看一看)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自学。算一算:动笔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小组交流: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验证:老师借助课件演示推理的过程。2.做一做。师: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投影出示)(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本上。(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3.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4.讨论(议一议)(1)第一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的请举手。(2)第二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地请举手。生答复,师板书。(3)评议板书,正确率。(4)同桌对改并更正错误。四、当堂训练师:刚刚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接着做题,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得的小红旗最多。练:自主练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2.写完检查。五、全课小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数字谜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板书设计:数字谜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8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1、电脑显示:小红家卫生间是长方形,如右图,小红爸爸准备装修卫生间,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面砖,才干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同学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12分米师:怎么铺?会多出来吗?18分米同学说出:每行铺18快,铺12行,不会多出来。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同学说出:我用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师:怎么铺?同学说出:每行铺9快,铺6行。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同学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同学还可能说出: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让同学小组讨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同学明确要锯分铺了。师:还有其它铺的方法吗?让同学说出:还可以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师:哦,原来小红家卫生间有这么多的铺法?小红爸爸要铺得快一点,那一种铺法最好?[设计意图: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同学有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同学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二是初步培养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这样既激发了同学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的。]二、引导自主探究1、自主探究、形成概念师:那我还要问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让同学说出:①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师: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让同学说出:能,只有4个,个数是有限的师: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几?师:谁给它起个名字?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掌握笼统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同学的“发现“意识,引导同学参与研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同学潜能,能让同学通过努力,自身解决问题,形成概念。]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9设计说明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统计图的重要根底。这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统计的相关知识是一个体系,前后的知识关联性比拟严密,所以在复习时必须进展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好的、明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化地理解统计是为生活效劳的,通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重视学生理论才能的提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广泛搜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考虑、分析^p、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的全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复习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展分类。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类标准,确定分类标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后进展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师巡视指导。小组长汇报:一组: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进展分类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使用画“正”字的方法对数据进展记录,我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二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出生年月来进展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展记录,我们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三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身高来进展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展记录,我们班同学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四组:我们小组是把同学们按喜欢足球运动和不喜欢足球运动两类来进展分类的。使用画点线图的方法对数据进展记录,喜欢足球运动的有15人,不喜欢足球运动的有30人。五组:……集体评议。2.复习根据统计的结果,并参照数据进展分析^p,感受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师:谁能说一说从我们整理的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考虑后汇报。预设:生1:从男生和女生统计的结果来看,我知道了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生2:从同学们喜不喜欢足球运动这份数据来看,我发现班级里喜欢足球的人数不多。生3:……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同时经历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过程,老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0教学目的:1、初步认知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使同学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3、通过同学操作、表达使同学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4、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5、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身适宜、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生:小棒或学具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俺?你是怎么知道的?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同学观察〕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同学的答复,老师板书:4+1=〕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1、小组合作,探究多种算法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2、全班交流算法。〔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师:刚刚有一位小朋友是用俺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方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1、“做一做”第1题〔1〕先请同学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2〕同学汇报算式;3+2=5,2+3=5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同学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2、“做一做”第2题要求同学边摆边列算式。四、寓练于乐,稳固深化1、游戏一:贴苹果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评价方式:请同学当“小法官”2、红花配绿叶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例4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保护人民币。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拟、概括、理论的才能。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理解?根据学生答复情况,老师随机处理。二、探究新知1.独立识别人民币。2.说说识别方法。3.分类。(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5.例2:购物游戏。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7.例3。9.理论应用1元钱能买什么?10元钱能买什么?三、拓展创新1.每个书包35元。(1)我的钱正好买一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2)假如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2.谈话升华。四、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2教学目的: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分析^p才能和合作才能。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程度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2、回忆旧知出示20__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师问:从中你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明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生:画线要用尺子。3、引出新知老师又提供了20__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明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考虑,如今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展比拟。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展分析^p。3、老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展讲解。(1)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明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2)老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展分析^p。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老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考虑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p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4、通过比拟,形成共识。通过比拟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响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三、联络实际激发兴趣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四、稳固练,复小结: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开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联络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究,比拟,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正确的统计方法数学来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3教学内容:教材第4l页理论活动"男、女生的脉搏"。教学要求:1、使同学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能进展简单的搜集数据和统计,学会根据实际问题求简单的平均数。2、培养同学互相合作、交流的才能,进步同学的理论才能。教学重点:组织同学参与理论活动,从中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教学难点:同学自测脉搏。教具准备:秒表一只、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平均数的问题。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2、出示:下面是第一组男、女同学的数学成果,比拟男、女生的平均成果,看谁高?男生:95、80、90、85、95。女生:100、80、85、95。指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提问:求男生的平均成果为什么除以5,求女生的平均成果为什么除以4?二、提出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求平均数。你能知道我们班里男生和女生的脉搏,谁跳得快些吗?哪位同学大胆猜测一下,男生的脉搏跳得快还是女生的脉搏跳得快?你猜测时是怎样想的?2.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如今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分组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每人1分钟脉搏次数,填入下表2.组织同学分组活动,由老师计时,组长主持每人测脉搏并填在表里,再让同学求自身小组里男生、女生平均1分钟脉搏跳多少次,并在组内交流比拟男、女生脉搏跳动次数,看谁跳得快些。交流汇报。3.各组汇报男、女生人数和男、女生脉搏跳动总次数,要求学生自身求班内男生和女生脉搏跳动的平均次数。4.请大家比拟一下,你发现结论怎样?前面的猜测对吗?四、课堂小结五、安排作业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4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同学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详细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才能和空间想象才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问:同学们每天都要上学,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吗?〔同学交流〕小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挪动都是一种运动,谁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也在运动?〔同学举例〕二、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1.引出课题。谈话: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一样吗?请你们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课件播放:电动门、电梯、汽车、电扇叶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录像。提问:回忆刚刚看的这几段录像,再想想你们做的手势,能把它们按运动的方式分分类吗?同学可能将自动门、电梯、汽车的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道路都是直的;风扇、风车、指针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假设同学在分类的同时说出平移、旋转这两个词,老师直接给予肯定,并板书:平移、旋转。假设没有出现平移、旋转这两个词,老师讲述:像自动门、电梯、汽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像风扇、风车、钟面上的指针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把课题补充完好〕2.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提问:如今谁能说说平移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根据同学答复,板书:沿直线挪动〕谈话:旋转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看录像〔演示风扇的转动〕。提问:风扇在旋转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动呢?有没有不动的地方?〔让同学到屏幕上指出不动的地方〕风车旋转时哪个地方不动?钟面呢?小结:旋转都是物体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板书:绕定点转动〕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谈话: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判断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画“○”,老师巡视。反响:谁愿意把自身的判断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同学展示,遇到有分歧的问题课件演示〕谈话:你们判断得对不对呢?我们让手中的画面动起来。〔电脑按顺序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同学用完好的语言来表达:如开关推拉窗时,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4.举例。提问:除了这些现象之外,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同学举例〕三、探究平移方法1.探究方法。电脑出示:小鸟平移图。谈话:谁能到前边来指一指,小鸟原来在什么位置,如今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同学可能答复:①向前平移6格。〔老师指出:一般情况下,图形在平面上的挪动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②向左平移3格。③向左平移6格。……谈话:那么到底是平移几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鸟卡片,在方格图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几格。同学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身得出的结果。谈话:我们用移图的方法研究了平移的间隔。〔板书:方法:移图〕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准确地得到结果,但是比拟费事,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小鸟图的一部分,例如一条线或一个点来研究呢?请同桌讨论。根据同学的答复,课件演示,并板书:移线、移点。谈话:这个点在平移前是鸟嘴的点〔课件演示〕,那么它会平移到哪儿呢?〔同学指出后,课件演示〕平移后它还是鸟嘴的点,像这样的两个点,我们称它们为小鸟图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你还能找出一组对应点并数出中间有几格吗?再找一组试试看。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交流〕谈话:看来,图形平移前后相对应的点的间隔相等,这是图形平移的又一个特点。〔板书完好:对应点等间隔〕谈话: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了平移6格,那么判断错误的同学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协助同学分析^p错误原因,并纠正〕3.练习。谈话:请拿动身给你们的第2页纸,看一看,小房图、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同学独立完成填空,一起校对〕谈话: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与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以和图形自身的方向都没有变。四、画出平移后的图形1.探究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出示教材第25页“试一试”第1题。谈话:方格纸上有一个三角形,要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你们打算怎样画?先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再试着在第3页的纸上画一画。提问:谁愿意向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