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照射防护导论.内容提要电离辐射特点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放射防护的概念体系及其应用内、外照射的辐射防护职业照射概述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电离辐射特点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一部分电离辐射的特点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一、几个基本概念
(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
在辐射防护领域,指能在生物物质中产生离子对的辐射。电离事件ionizingevent: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离子对或离子群的过程。
.放射性radioactivity:某些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γ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之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具有放射性的核素。.(辐射)源(Radiation)Source: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例如,发射氡的物质是存在于环境中的源,辐照消毒装置是食品辐照保鲜实践中的源,X射线机可以是放射诊断实践中的源,核电厂是核动力发电实践中的源。.照射Exposure:受照的行为或状态。照射可以是外照射(体外源的照射),也可以是内照射(体内源的照射)。照射可以分为正常照射或潜在照射;也可以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在干预情况下,还可以分为应急照射或持续照射。
.实践Practice: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径、或扩大受照人员范围、或改变现有源的照射途径网络,从而使人们受到的照射或受到照射的可能性或受到照射的人数增加的人类活动。.干预Intervention:任何旨在减小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行动。
.防护与安全Protectionandsafety: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和保持实践中源的安全,包括为实现这种防护与安全的措施,如使人员的剂量和危险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并低于规定约束值的各种方法或设备,以及防止事故和缓解事故后果的各种措施等。
.电离辐射标志.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警告标志的含义是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其背景为黄色,正三角形边框及电离辐射标志图形均为黑色,“当心电离辐射”用黑色粗等线体字。.二、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人工电离辐射:
2000多种人工放射性核素:如60Co,137Cs,90Sr,131I,140Ba等 半衰期10年以上100种射线装置:X线机、CT、医用放射性同位素
天然电离辐射:
初级宇宙线,次级宇宙线 宇生核素:3H,7Be,14C,22Na
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铀系 (44.7亿年);钍系(141亿年锕系 (7.04亿年);镎系(2.2百万年)
40K(128亿年),87Rb(475亿年)电离辐射-可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X
射线, 宇宙线,中子、质子、正负电子、重粒子、 裂变碎片等。...非电离辐射-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电磁辐射、微波、激光、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B超)等。不能用电离辐射的理论,来解释非电离辐射造成的健康问题。.三、电离辐射种类及其特点电磁辐射:实质上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粒子辐射: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者是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粒子辐射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是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一)电磁辐射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辐射。此外,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也都属于电磁辐射。只有X和γ射线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电离,为电离辐射。其它为非电离辐射,不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电离,只能引起分子振动、转动或电子能级状态的改变。
.在这些电磁辐射中,它们具有相同的波速,但频率和波长彼此不同,波长越短,频率愈大者,其能量愈高,穿过物质的能力愈大。.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
γ射线X射线
101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
(波长cm)可见光.1.X射线X射线是用电子装置产生的。在这种电子装置中,电子被加速到高能,然后轰击靶(靶材料通常为钨或金)而产生X射线。.X射线由两种原子核外的物理过程产生:高速电子在物质中受阻而减速,其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出。高速电子与靶原子碰撞,把内壳层某一能级上的电子击出原子,然后外壳层某一能级上的电子去填补内壳层留下的空位,放出能量等于这两个能级之差的光子。.前者的能量为连续谱,最大能量等于轰击靶的电子的动能。后者为几种单能的光子,能量取决于靶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轰击电子的能量越高,后者所占的比例越小。
.2.γ射线γ射线来自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当不稳定的核分裂或衰变,变成稳定的核时,多余的能量以γ射线方式放出。γ射线不带电,它的穿透本领最强,要比β射线大50~100倍,比α射线大10000倍。γ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可达几百米,但它的电离本领却比α射线、β射线都小。故对γ射线主要是防止体外照射。
.X和γ射线均由光子组成,它们在本质上或物理特性上没有什么差别,在电磁辐射能谱中所占的范围基本相同。只能从它们的来源不同加以区分。X射线是从核外产生的,而γ射线是从核内产生的。.(二)粒子辐射
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这些粒子具有运动能量和静止质量,通过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它物质。主要的粒子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或电子)、质子、中子、负π介子和带电重离子等。.1.α射线
一般只有当原子序数在83以上的重元素,例如氡、锕、钍、镭与铀等原子核才能释放出此种射线。
α射线是某种粒子流。经过实验证明,α射线的质量为氢原子的四倍,并带有两个正电荷,核内有二个中子和二个质子,所以它是氦原子核。.α射线的初速度每秒为10,000~20,000km,相当于4~10MeV的动能。用它轰击其他核时,可以制成同位素。
α射线通过某些物质时,使物质的原子发生电离。这时α射线把能量给了阻止物质的原子,本身的能量逐渐减少,速度也随之减慢。α射线穿过阻止物质的距离就叫α射线在该物质中的射程。
.α射线的电离本领强,所以它的穿透力很弱。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个厘米,如果遇到固体物质或液体物质时,射程更要缩短。数千分之一厘米厚的铝片或一张普通的纸,就可以完全挡住α射线。但因它的电离本领强,进入生物机体后,能引起很大的损伤。所以对α射线,主要是防止进入体内。.2.β射线当原子核内某一个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伴随着电子的产生。这个电子就是β射线。
β射线的电离本领不如α射线大。
.3.中子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每当U或Pu等原子核分裂时,都能释放出中子来。因此在原子反应堆里或原子弹爆炸时,都能产生大量的中子流。中子的质量几乎与质子相等,但不带电荷,因此它的穿透本领与γ射线近似。但中子通常不稳定,很快放出一个电子而变为质子。质子是重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很强,故中子射入人体后,在体内的损伤作用也是很强的。尤其是中子在轻物质(如水)中很快减速,故对人体组织损害更大。.但中子通常不稳定,很快放出一个电子而变为质子。质子是重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很强,故中子射入人体后,在体内的损伤作用也是很强的。尤其是中子在轻物质(如水)中很快减速,故对人体组织损害更大。.穿透性辐射照射所致生物细胞中分子成分的电不稳定性可引起损伤。引起原子或分子中电不稳定性的过程称为电离(ionization)。虽然中子不带电荷,但质量较大,通过与构成组织的原子的碰撞造成组织损伤。.电离辐射穿透组织的能力
粒子质量较大,几乎不能穿透皮肤表皮的角化层,因此,发射射线的放射性核素不会造成有意义的损害,除非通过吸入、食入或污染伤口而进入体内。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一旦进入人体组织和器官时破坏较大。
.β粒子质量小,能穿透1cm左右的组织,因此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尤其对诸如皮肤上皮、肺泡和肠绒毛等浅表组织有害,但是,只有在吸收或沉积于体内的情况下才对内脏器官造成损害。.γ射线、X射线和中子穿透性更强,因而也对内脏器官更具有潜在的危害。
.
辐射的贯穿能力..粒子几乎不能穿透皮肤表皮的角化层(纸)原子序数较低的物质(铝、有机玻璃)屏蔽β粒子高原子序数的重物质(铅)屏蔽光子(γ、X射线)含氢多的物质(石蜡、水)屏蔽中子射线与铍(Be)的相互作用可产生中子β粒子被高原子序数的重物质(例如铅)可能产生X射线.某些类型的辐射与其他类型的辐射相比较产生生物学损伤的能力更强。例如,在器官或组织中一定剂量的中子或α粒子造成的生物学损伤,与10~20倍剂量的β粒子或γ射线造成的生物学损伤相当。.四、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1.衰变方式
任何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放出α或β射线后,它本身就变成另一种新的元素。凡是能放出α射线者,就叫做α衰变;能释放β射线的就叫β衰变。假使在α衰变或β衰变后,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内仍有多余的能量,则此原子核处于激发状态,它往往是以放出γ射线来回到稳定的原子核。在β衰变时,常伴随有γ射线的产生。.2.衰变规律与半衰期
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测量它在每时刻放射出来的粒子数,发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按照指数规律衰减的:
N=N0e-λtN0是t=0时刻的原子数,N是t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数。λ称为衰变常数,衰变常数大,衰变的快。原子核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之为半衰期。.对任何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来说,单位时间衰变的原子越多,放射性越强,同种元素则量多的放射性就强;等量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就强。.五、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和激发散射轫致辐射吸收.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类型辐射过程附注α与束缚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产生激发和电离β(1)与原子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2)在原子核场中减速产生激发和电离产生韧致辐射Х和γ射线(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散射(3)生成电子对光子完全被吸收光子只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光子只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六、辐射量和单位放射性活度与辐射剂量射线能量 –吸收剂量射线种类 -辐射权重因数–当量剂量组织和器官种类 –组织权重因数–有效剂量.放射性的特征-活度放射性衰变:N=Noe-t 随机性
半衰期T1/2:475亿年(87Rb)-2.810-10s(133Cs)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衰变常数:=0.693/T1/2放射性活度:单位:贝可(Bq),1Bq=1decay/s,
旧单位:居里(Ci), 1Ci=3.71010Bq。.放射性的特征-能量137Cs–662kev;60Co–1332.5kev谱仪、谱仪(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没有谱仪;NaI(Tl)谱仪:探测效率:与能量、晶体有关, 分辨率:9%-(662kev)半导体谱仪:相对探测效率:20%以上 分辨率:2.2kev–(1332.5kev).考虑能量吸收的吸收剂量吸收剂量D:表示吸收了多少能量。
单位:焦耳/千克(J/kg)
专用名称:戈瑞(Gy)
旧单位:拉德(rad):每克物质吸 收100尔格的能量为1拉德。
1Gy=100rad.考虑辐射权重因子的当量剂量当量剂量H:考虑了辐射权重因数的吸收剂量称为当量剂量。在组织T中的当量剂量为:
HT
-组织或器官T的当量剂量,单位:焦耳/千克 专用名称:希沃特(Sv)
wR
-辐射权重因数
DT.R-组织或器官T接受的来自射线R的吸收剂量(Gy)。
对于、X射线而言,其辐射权重因数为1, 所以1Sv=1Gy。对其它射线可不一样。.辐射权重因数值辐射权重因数wR:受照后人体的损伤程度,与接受的能量有关,还与射线种类有关。因此必须引入一个与射线品质有关的辐射权重因数wR。种类能量范围辐射权重因数wR光子所有能量1电子及介子所有能量1中子<10kev5
10kev–100kev10
>100kev–2Mev20
>2Mev–20Mev10
>20Mev5质子(非反冲质子)>2Mev5
粒子,裂变碎片,重核
20.考虑组织权重因数的有效剂量有效剂量E-考虑到组织权重因子的当量剂量,称为有效剂量。
有效剂量为体内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加权当量剂量之和。表示为:
E-人体接受的有效剂量,单位:焦耳/千克(J/kg),
专用名称:希沃特(Sv),与当量剂量同
T-器官或组织T的组织权重因数,
HT
-器官或组织的当量剂量。.组织权重因数值组织权重因数T
-引入‘组织权重因数’的目的是为了表明器官或组织T的危险度对全身总危险度的贡献。组织或器官组织权重因数T性腺0.20红骨髓0.12结肠0.12肺0.12胃0.12膀胱0.05乳腺0.05组织或器官组织权重因数T肝0.05食道0.05甲状腺0.05皮肤0.01骨表面0.01其余组织或器官0.05.活度A、吸收剂量DT、当量剂量HT和有效剂量E之间关系
.第二部分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一、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根据辐射源与人体的相对位置,可将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复合照射
..1.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外照射可以是全身受照或局部受照。如果位于人体外的X射线、γ射线或β射线的辐射源被关闭或移走,则不会有进一步的辐射发生。
.如果辐射源体积很小,且紧贴身体(在衣服口袋里或用手摸),一般只发生局部照射;若人员离源相对较远或源的大小与人体大小相当,人体围绕源移动,则可导致受照剂量近似均匀分布的全身照射。离源越远,移动越频繁,剂量分布越均匀。.如果源相对紧贴身体,并有一些屏蔽,将导致部分或局部受照;源贴身越近,照射范围越小,但局部照射剂量越大。
.2.内照射
是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辐射源沉积的器官,称为源器官;受到从源器官发出辐射照射的器官,称为靶器官。.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的放射性核素引起全身性损害(例如氚)。选择性分布的放射性核素以靶器官的损害为主,靶器官的损害因放射性核素种类而异
—
放射性碘可引起甲状腺损伤—镭、钚等亲骨放射性核素可导致骨损伤—稀土元素和以胶体形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可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的损伤.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
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是指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皮肤或粘膜),或为健康的体表,或为创伤的表面。所沾附的放射性核素对沾附局部构成外照射源,同时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内照射。.二、辐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后,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的后果,称为辐射生物效应。在较大剂量的辐射全身照射后,机体的几乎所有系统、器官和组织均可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有害的健康后果。但是,在一定剂量辐射作用下,各组织所产生的损伤效应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与各种组织的辐射敏感性有关。
.人体组织的辐射敏感性
辐射敏感性组织和器官高度敏感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胸腺(胸腺细胞),骨髓组织(幼稚的红、粒和巨核细胞),胃肠上皮(尤其是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性腺(睾丸和卵巢的性细胞),胚胎组织中度敏感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内皮细胞(主要是血管、血窦和淋巴管的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低度敏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性腺除外),心脏不敏感肌肉组织,软骨及骨组织,结缔组织.变化(change)-可能有害,也可能无害。损伤(damage)-表示某种程度的有害变化,如对细胞,但未必对人有害。损害(harm)-临床上可观察到的有害效应。危害(detriment)-是一个较复杂的概念,要考虑损害的概率、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不易用量表达。.#辐射效应分类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effects)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s)。.确定性效应通常情况下存在剂量阈值。超过阈值时,剂量愈高则效应的严重程度越大。超过‘阈剂量’值时,发生率100%。出现确定性效应常见的器官和组织有骨髓、肺、甲状腺、眼晶状体、生殖腺和皮肤。.随机性效应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主要的随机性效应是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癌症发病率与接受的剂量有关,接受的剂量越大,癌症发病率越高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无关。没有最低‘剂量阈值’。.a随机性b确定性.主要组织器官不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水平上限
组织和器官确定性效应剂量水平上限(Gy)胎儿致畸0.1全身呕吐0.5骨髓早死1.0生殖腺不育(永久性)3.0皮肤红斑及脱毛3.0眼晶状体白内障5.0肺肺炎(非致死性损伤)5.0肺死亡10.0甲状腺功能减退、粘液水肿10.0.正常人群受到小剂量射线一次全身外照射后,主要出现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早期临床症状,在受照后1~2天内可自行消失
.人体受到小剂量射线照射后早期临床症状
受照剂量(Gy)临床症状血液学变化<0.10无明显变化——0.10~0.25无明显变化淋巴细胞数略降后升高,逐渐恢复,白细胞数变化不明显0.25~0.50个别人(约2%)出现轻微症状: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数略低于正常值,有的下降25%左右,但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0.50~1.00少数少数人(约5%)出现轻度症状:头晕、乏力、不思不思食、失眠、口渴等淋巴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可降低到照前的25~50%,半年内可能恢复到正常水平1.00~1.50一部分人(约5~50%)出现恶心,少数人可能出现呕吐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可降低50%以上,白细胞可降低至50%,可能恢复到正常值.##全身照射——急性放射病概念
全身短时间内受到1Gy以上照射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发生条件1)核爆炸;2)临界事故;3)反应堆事故;4)辐射源事故;5)辐射源丢失、被盗等;6)放疗事故;7)同位素应用事故;8)恐怖活动.根据照射后的基本损伤、临床表现和预后,可分为骨髓型、肠型、脑型急性放射病。骨髓型1-10Gy肠型10~50Gy脑型50Gy以上造血损伤突出肠损伤为主脑、神经损伤病程2月以内病程20天左右病程2-3天.正常骨髓辐射损伤骨髓1Gy3Gy.忻州事故2.54Gy乏力、脱发、牙龈出血、白细胞降低、皮肤红斑、溃疡、放射病.肠损伤.全身受照——慢性放射病长期接受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时可引起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要病变的慢性放射病。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累积剂量的下限为1.5Gy,同时必须满足法定个人剂量记录显示平均年剂量0.15Gy以上或最大年剂量超过0.25Gy的条件。早年在防护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从事X射线诊断和镭疗的工作人员可能达到这个水平。
.局部放射损伤局部放射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超过阈剂量的射线照射后发生的辐射损伤效应,其损伤变化主要发生在受照局部组织,全身也会有相应的反应。局部辐射损伤比全身辐射损伤发生的概率高得多。局部损伤通常虽无生命危险,但其迁延性效应可导致严重的身体残疾。.引起辐射损伤的常见来源192Ir60Co137Cs裂变产物()90SrX射线机X射线荧光衍射回旋加速器产物.局部放射损伤主要发生原因事故照射,局部、高度不均匀放疗过量,失误(操作、计算)误拾放射源治疗机放射源不回位.导致部分身体辐射损伤的典型场景发现丢失未屏蔽的源.局部放射损伤——皮肤皮肤放射损伤是最常发生的局部放射损伤。受照皮肤基底组织的进行性病理反应是局部辐射损伤的典型特征。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γ及β射线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溃疡。通常接受的剂量越高,病理演进越快,预后越严重。
.从中心向各方向有非常陡的剂量梯度
-“反平方法则”.水泡形成.湿性剥离照射后右手严重水泡;左手表皮脱落。透明液体使水泡有半透明的外观.溃疡和坏疽.过量皮肤色素沉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
分度初期反应潜伏期临床症状剂量(Gy)Ⅰ度——毛囊丘疹、暂时脱发≥3~Ⅱ度红斑2~6周脱发、红斑≥5~Ⅲ度红斑、烧灼感1~3周二次红斑、水疱≥10~Ⅳ度红斑、麻木、搔痒、水肿、刺痛数小时~10天二次红斑、水疱坏死溃疡≥20.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肤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局部皮肤长期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累积剂量一般大于15Gy,受照数年后皮肤及其附件可出现慢性病变。.β辐射或低能X射线照射皮肤的特点是临床症状出现较早,但预后不严重。放射性皮肤癌是指在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放射性损害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癌变前表现为射线所致的角化过度或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辐射诱发皮肤癌属于随机性效应。.局部损伤——眼晶体.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无论是局部的急性或迁延照射,还是全身的急性或迁延照射,都可能诱发眼晶体混浊。电离辐射引起晶体混浊的潜伏期长短相差很大,最短6个月,最长35年,平均2-4年。年龄越小,潜伏期越短,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眼部有明显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期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累积剂量在2Gy以上(有剂量档案)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局部损伤——性腺睾丸和卵巢的性细胞对辐射高度敏感。放射性不孕症剂量阈值是电离辐射引起性腺某种损伤的最低剂量值。如男性一次急性照射睾丸的剂量达到0.15Gy时则可能引起暂时性不孕。但并非受照剂量达到阈值时都能引起不孕症。.放射性不孕症剂量阈值受照条件受照器官剂量阈值,Gy暂时性永久性急性照射睾丸0.153.5卵巢0.652.5~6.0慢性照射睾丸0.42.0卵巢每年0.2照射多年.随机性效应受照后细胞的结局:
细胞死亡;细胞未受损伤或损伤后修复正常;细胞发生变异但没有死亡,有可能形成变异了子细胞克隆,当机体免疫监控不健全时,经过不同的潜伏期后,变异了的子细胞克隆可能恶性变,发生肿瘤。.
辐射致癌效应是典型的随机性效应。若这种变异在性细胞(精子或卵子),基因突变的信息有可能传给后代,则称为遗传效应,这是另一种随机性效应。.随机效应标称概率系数(单位有效剂量的概率)集总危害(10-2/Sv)受照人群致死癌非致死癌严重遗传效应合计成年工作者4.00.80.85.6全体人口5.01.01.37.31.由于年龄分布不同,工作人员的危害系数和一般公众的危害系数略有差别。2.与所有根据流行病学推导的估计值一样,这些系数不适用于个体,除非能假定该个体是该标称人群的典型个体。3.1990年估计值。.低剂量率辐射照射后随机性效应的危害调整标称概率系数(10-2Sv-1)受照人群癌症遗传效应合计200719902007199020071990全体人口5.56.00.21.36.07.3成年4.14.80.11.84.05.6.辐射不是强的致癌因素。辐射致癌不是引起“特殊癌”,而是使癌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在肿瘤的发生方面,归因电离辐射的只占4%。辐射致癌比较肯定的有白血病、甲状腺癌、皮肤癌、肺癌、乳腺癌等。.目前在判断中尚无法肯定受照后若干年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个体所患肿瘤与既往受照史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只能通过有关参数,如患者性别、受照时年龄、发病的潜伏期和受照剂量等,按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病人所患肿瘤来源于照射的可能性或病因概率。
——GBZ97-2009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
.可计算PC的癌症种类白血病(除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肿瘤甲状腺癌肺癌(外照射不能计算PC)女性乳腺癌皮肤癌(不能计算PC)其他恶性肿瘤GB/T18201-2000和GBZ97-2002胃癌结肠癌肺癌(外照射、氡及其子体照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除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外所有类型白血病女性乳腺癌食管癌膀胱癌肝癌甲状腺癌骨和关节恶性肿瘤皮肤癌(GBZ219-2009)GBZ97-2009.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虽然在迄今为止在人的辐射流行病学调查中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遗传效应,但动物实验研究中却早已观察到辐射能诱发遗传效应,因此不能排除辐射对人类有产生遗传损害的危险。目前人类辐射遗传效应的估算方法有直接法和加倍剂量法(间接法)。.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1-3周内受照:不致引起活产儿的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效应。3周-妊娠终了:确定性效应–胎儿畸形,阈值0.1Gy。
随机性效应–活产儿癌症概率增加。8-15周最危险:严重智力发育迟缓–0.4/Sv。
智商降低–30IQ/Sv。.第三部分放射防护概念体系及其应用.一、现代放射防护的基础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线形无阈’假设
–随机性效应没有剂量阈值,任何小剂量的照射,都会引起癌症危险度的增加。增加的幅度,可由大剂量引起的危险度,按线性模型外推得到。‘ALARA’原则
–要尽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我们接受的辐射剂量,要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AsLowAsReasonableAchievable).二、放射防护体系照射分为三类:
职业照射 医疗照射 公众照射完整的放射防护体系:
实践的正当性 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能单把个人剂量限值当作尺子来用,不考虑实践的正当性和防护的最优化。必须全面贯彻整个放射防护体系。.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医疗照射包括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的执业医师和医技人员)所受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的照射。公众照射指公众成员所受的辐射源的照射,包括获准的源和实践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1.实践的正当化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化分析。要使个人和社会得到的利益大于辐射造成的危害。否则就不能采取这样的行动。没有正当理由,就不要采取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
.2.防护的最优化在进行实践的正当性分析之后,确定了要进行涉及照射的实践,此时要进行防护最优化分析:对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的人数,以及在不是肯定受到照射的情形下其发生的可能程度,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后,应当全部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尽量低的程度。
.这一程度应当受到限制个人剂量的约束(剂量约束),对潜在照射则应受到限制个人危险的约束(危险约束),以便限制内在的经济和社会判断容易带来的不公平。.3.个人剂量及危险限值
个人受到所有有关实践合并产生的照射,应当遵守剂量限值,或者在潜在照射的情形下遵守对危险的某些控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人不会受到从这些实践来的正常情况下被断定为不可接受的辐射危险。不是所有的源都能在源的所在处采取行动施加控制,所以在选定剂量限值前应先规定哪些源应包括在内作为有关的源。.三、剂量限值剂量限值是指受控实践使个人所受到的有效剂量或剂量当量不得超过的值。剂量限值对个人剂量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界限,其目的是防止受到来自所有实践的照射产生过分的个人危害。注意:剂量限值不是安全与危险的界限,而是不可接受的下限,是最优化过程的约束条件。如果采用了最优化原则,可能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必须接受或考虑的剂量才会接近剂量限值。.职业照射个人剂量限值1)(GB18871)应用剂量限值有效剂量每年20mSv在指定的5年内平均3),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年当量剂量在眼晶体150mSv皮肤2)500mSv手和足500mSv2)同时规定任何一年内有效剂量不得超过50mSv。对孕妇的职业照射还有附加的限制。3)有效剂量限制对防止皮肤的随机性效应提供了充分的保护,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需要对局部照射附加限制。
.对孕妇的职业照射的附加限制妇女的放射敏感性并不比男性高,两性受辐射照射总的危害大体上是类似的,故应与男性在同一防护体系下从事放射性工作,在这一点上已取得共识。由于胎儿对辐射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人,胎儿作为公众的一员,理应得到与公众大致相同的防护。.女工作人员和用人单位(或雇主)都有责任保护胚胎或胎儿。女工作人员在意识到自己已经怀孕时应立即通知其用人单位或雇主,以便必要时改善其工作条件。不得将怀孕视为解雇女工作人员的理由。用人单位或雇主有责任改善职业照射的工作条件,以保证向胚胎或胎儿提供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使胎儿在余下的妊娠时期受到的附加的当量剂量不大可能超过1mSv。.用人单位或雇主必须向为履行其职责进入控制区或监督区的女工作人员提供下列相关信息:孕妇受到照射对胚胎或胎儿造成的危险;女工作人员在怀疑自己怀孕后立即通知其用人单位或雇主的重要性。职业卫生医师应及时向管理部门建议对怀孕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需要采取专门的预防措施和程序,并向孕妇说明与其工作有关的对胎儿的危险。.未成年人CBSS明确规定:年龄小于16周岁的人员不得接受职业照射;年龄小于18周岁的人员,除非为了进行培训并受到监督,否则不得在控制区工作。对16~18岁正在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18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规定了单独的限值:“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6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放射防护原则的应用.1、用人单位的主要责任贯彻执行职业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和限制职业照射剂量的原则;建立实施本标准有关要求的防护与安全方针、程序和组织机构;提供适当而足够的防护与安全设施、设备和服务,它们的种类与完善程度应与预计的职业照射水平和可能性相适应;提供相应的防护装置和监测设备,并为正确使用这些装置和设备做出安排;.1、用人单位的主要责任(续)提供必要的健康监护和服务;提供适当而足够的人力资源,并根据需要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按照标准的要求保存有关的记录;就如何有效地实施标准和所采取的防护与安全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或他们的代表进行协商和合作;为促进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提供必需条件。.2、工作人员的主要责任
遵守有关防护与安全规定、规则和程序;正确使用监测仪表和防护设备与衣具;接受必要的防护与安全培训和指导;在防护与安全(包括健康监护和剂量评价等)方面与用人单位合作,提供有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与信息;发现违反或不利于遵守标准的情况,应尽快向用人单位报告。.3、审管部门的主要责任审管部门是指为实施对防护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由政府指定或认可的一个或几个机构。审管部门有助于确保审管控制体系建立在充分的法律基础之上。审管部门应制订、颁布和实施为充分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而对特定源做出的具体规定。.4、对运行管理部门的要求对运行管理部门的要求旨在为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建立一个实用的基础,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持对照射源的控制和职业性受照工作人员的控制。辐射工作场所正式的区域划分有利于对源的控制。按照工作场所需要和可能需要的防护条件和安全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目的在于便于进行放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的控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防止可能的污染扩散。.提供职业照射防护和保健服务是任何工作场所运行管理部门的一般职责之一。职业照射防护服务提供专家咨询、相应的防护条件和监测安排。职业保健服务则提供专家的医学建议、健康监护以及任何必要的治疗。.控制区
控制区(controlledarea)是指在辐射工作划分的一种区域,在这种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防止潜在照射或防止污染扩展。.控制区的确定原则确定控制区的边界时,应考虑预计的正常照射的水平、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的性质和范围。对于范围比较大的控制区,如果其中的照射或污染水平在不同的局部变化较大,需要实施不同的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则可根据需要再划分出不同的子区,以方便管理。.控制区的防护管理要求采用实体边界划定控制区,采用实体边界不现实时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的手段;在源的运行或开启只是间歇性的或仅是把源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情况下,采用与主导情况相适应的方法划定控制区,并对照射时间加以规定;在控制区的进出口及其它适当位置处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并给出相应的辐射水平和污染水平的指示;制定职业防护与安全措施,包括适用于控制区的规则与程序;.控制区的防护管理要求(续)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证制度)和实体屏障(包括门锁和联锁装置)限制进出控制区,限制的严格程度应与预计的照射水平和可能性相适应;按需要在控制区的入口处提供防护衣具、监测设备和个人衣物贮存柜;按需要在控制区的出口处提供皮肤和工作服的污染监测仪、被携出物品的污染监测设备、冲冼或淋浴设施以及被污染防护衣具的贮存柜;定期审查控制区的实际状况,以确定是否有必要改变该区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或该区的边界。.监督区监督区(supervisedarea)的确定原则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监督区的防护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手段划出监督区的边界;在监督区入口处的适当地点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定期审查该区的条件,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和做出安全规定,或是否需要更改监督区的边界。.5、个人防护用具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适用、足够和符合有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各类防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呼吸防护器具等,并应使他们了解其所使用的防护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应对工作人员进行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具的指导,并检查其配戴是否合适。对于需要使用特殊防护用具的工作任务,只有经担任健康监护的医师确认健康合格并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承担。
.个人防护用具应有适当的备份,以备在干预事件中使用。所有个人防护用具均应妥善保管,并应对其性能进行定期检验。对于任何给定的工作任务,如果需要使用防护用具,则应考虑由于防护用具的使用使工作不便或工作时间延长所导致的照射的增加,并应考虑使用防护用具可能伴有的非辐射危害。用人单位应通过利用适当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包括良好的工程控制装置和满意的工作条件),尽量减少正常运行期间对行政管理和个人防护用具的依赖。.6、监测
监测指为评价或控制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对剂量或污染所进行的测量及对结果的解释监测。用人单位应根据其负责的实践和源的具体情况,按照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制定适当的职业照射监测大纲,进行相应的监测与评价。应将监测与评价的结果定期向审管部门报告;发生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监测的作用
监测的基本的正当性必须用下述方法得到,即监测有助于达到或说明防护水平是合适的。监测在工业关系,公共关系,有时在科学研究,如流行病学或在确定对个别工作人员表现出对健康不利的事件时的责任等方面都有附带的好处。监测计划可有助于确认工作场所的分级和探测工作条件的变化,它有助于消除疑虑并可以提供用于再评审最优化大纲的资料。但是这些好处本身并不能给出某一监测大纲的正当性。.监测的作用(续)尽管监测重要,但它只不过是放射防护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必须由运行管理部门担负制定监测计划的主要责任。监测计划应根据事前的放射评估并考虑法规要求来设计。.监测的作用(续2)对于监测计划的目标和设计应该明确地规定和记录。设计应当包括解释与防护目标有关的结果的根据。所有这些方面都应该定期再评审,时间间隔由管理部门决定,或者在设备运行发生重大变化之后,或者是出于法规的要求。这种评审的目的应该是确保监测计划保持适当,当重新评估区域的划分时,常规监测的结果应作为一个因素。.监测的类型监测计划可再细分为很多不同类型。第一级细分和监测目标有关。常规监测与连续运行有关,旨在说明工作条件(包括个人剂量水平)保持满意并符合法规的要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确认性质,但它支持总的运行监测计划。与任务相关的监测用于特定的运行,为支持立刻作出运行管理决定提供数据,也支持防护最优化。特殊监测具有调查的性质,典型地包括为说明对工作场所有足够控制而又资料不充分的情况。特殊监测旨在为解释一些问题并为确定进一步的程序提供详细信息。.监测的类型(续)第二级细分涉及到监测的位置。工作场所监测
包括在工作环境中所作的测量。个人监测
是指利用工作人员个人佩带剂量计所进行的测量,或是测量在他们体表、体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养生保健在疗养院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石棉制品在医疗器械的绝缘应用考核试卷
- 糖批发企业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 《续资治通鉴》:毕沅对北宋兴衰的记录及其价值探讨
- 2025地下仓储租赁合同
- 2025年不签订劳动合同或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风险与后果分析
-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 离婚协议模板#
- 二零二五广州买卖二手房定金合同范例
- 平面设计服务合同模板
- 《基于宁德时代的财务报表的公司财务分析》4100字(论文)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主题班会-《阳光心态美丽青春》【课件】
- 提高单病种上报率
- The+Person+I+respect+高考应用文写作+导学案 高三上学期英语一轮复习专项
- 2025年中考考前物理押题密卷(河北卷)(考试版A4)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24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及答案
- “煎炒烹炸”与中药疗效(安徽中医药大学)知道智慧树章节答案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专题讲座
- 加油站卸油时跑冒油应急演练及方案
- 药品供货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