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二)(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二)(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二)(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二)(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二)(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全国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语文押题卷(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钟桂松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围绕桐乡文化名人展开,通读《文集》,最强烈的阅读感受是“厚重”。这种厚重绝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下几个因素的合力。首先,作品的厚重来自丰富翔实的史料。阅读《文集》,仿佛走进一座史料的博物馆。例如在编写《茅盾传》时,钟先生不仅在茅盾的文学作品、回忆录、书信和日记中广泛地选取材料,还援引了如杨之华编写的《文坛史料》、季刊《新文学史料》中的茅盾研究论文等研究资料。钟先生还前往桐乡市博物馆查阅茅盾小学时的作文手稿,写信向茅盾后人韦韬先生请教相关细节,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文集》之所以能够囊括体量如此恢宏、类型又如此多元的史料,有赖于作者对史料的敏感和保存史料的意识。这种意识由收录于《文集》第五卷《丰子恺:水光山色与人亲》中的《丰子恺的故家和往事》一文中可以窥见一斑,在这篇文章中,钟先生整理了他与丰子恺的本家侄女丰桂的书信往来,这些书信为后人了解丰子恺这位文化大师的家族往事和早年经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次,《文集》的厚重寓于作者鲜明的历史意识中,虽是以“人”为中心的研究,句章中一以贯之的却是“史”的意识。作为研究者,钟先生十分关注研究对象与历史的关联,在具体的研究之中,他一方面常将笔触伸向与研究对象同时代的人,《文集》第二卷《悠悠岁月——茅盾与共和国领袖的交往》和《人间茅盾——茅盾和他同时代的人》就是以茅盾为中心,通过书写茅盾与中共领袖、文学同侪们的交往,以小见大,照见共和国的风雨与辉煌,以及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钟先生还很注重承继关系的梳理,以研究对象为基点,从社会历史的维度上向前追溯和向后延伸。《文集》中有关茅盾和丰子恺的研究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探究地域文化、家庭和学校教育对这两位大师人格之形成的作用,也有关于他们在文学、绘画领域对后辈的影响。最后,《文集》的厚重也来自作者思想的厚度。《文集》作为钟先生40余年研究成果的集合,沉淀着作者在学术之路上一路走来的智性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和学术价值。思想的厚度离不开研究视野的广阔,作为生于浙江、扎根于浙江的文化学者,钟先生在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先声夺人,创作于1989年的《论茅盾小说与吴越文化》是《文集》中所收最早的该研究方向下的成果。钟先生在这篇论文中援引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相关著述对“吴越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界定,使这一研究从起点上就被赋予了科学性。此后,30余年间,钟先生以地域文化为研究的切入点产出了丰富多元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茅盾小说主题研究、语言特色研究、人物形象研究,丰子恺散文研究、图像艺术研究以及基于两位大师的史料研究。钟先生立足于吴越文化,由点到面,将其研究内容辐射到了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一种以小切口做出大学问的学术范式。当然,作品的思想性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的观点之上。钟先生的学术写作富于理性色彩,处处闪耀着思想的锋芒。钟先生在撰写传记时并不满足于“讲故事式”的人物生平记述,而往往能够做到有史有论,依托翔实的史料,形成理性的思考。例如在为茅盾作传时,对于茅盾在文坛和政坛的活动,作者在介绍作品、陈列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茅盾文学作品的特色,总结了他担任政治职务时的历史贡献。此外,作为文学文化研究领域的前辈学者,钟桂松先生立场清正,对于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也往往直陈事实、力求公允。十卷本《文集》,见证着钟先生在学术的旅途上一路走来的硕果累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场思想的,盛宴。(摘编自刘雨薇《厚重的历史思想的盛宴——评<钟桂松文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先生在写作时,善于广泛选取材料,参考已公开出版的作品和研究资料只是其中一种选材方式。B.钟先生在研究时,善于将个体生命经验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密切关注并表现个体与历史的关联。C.钟先生在论文中提出了“吴越文化”这一概念,对其做了细致严谨的界定,为这一研究赋予科学性。D.钟先生的学术写作思想痕迹明显,撰写传记时注重历史与观点的结合,依托史料生成理性的思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2段以钟先生《丰子恺的故家和往事》为例,论证了《文集》中史料多元丰富的特点。B.文章第5段列举钟先生撰写《茅盾传》例子,论证了其学术写作具有鲜明思想性的观点。C.文章从史料、历史意识及思想厚度三方面评述《文集》“厚重”的特点,层层递进,清晰分明。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让读者清晰地感知《文集》“厚重”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先生的历史观念大气而磅礴,这使得十卷《文集》获得了超越自身体量的广度,读者可于细微处见恢宏。B.阅读《文集》,读者可了解到大师对后辈的影响,以及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在大师人格形成上的决定性意义。C.钟先生立足于吴越文化,用丰富多元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文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以小切口做出大学问的学术范式。D.阅读《文集》,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相关传主的人生经历,还能因作者书中的独到见解获得理性层面上的认识。【答案】1.C2.B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提出了‘吴越文化’这一概念”错,原文是“钟先生在这篇论文中援引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相关著述对‘吴越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界定”,并没有说这一概念是钟先生提出来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论证了《文集》中史料多元丰富的特点”错,原文“……有赖于作者对史料的敏感和保存史料的意识。这种意识由收录于《文集》第五卷《丰子恺:水光山色与人亲》中的《丰子恺的故家和往事》一文中可以窥见一斑”,可见以钟先生《丰子恺的故家和往事》为例,是为了论证钟先生有保存史料的意识;C.“层层递进”错,“首先,作品的厚重来自丰富翔实的史料”“其次,《文集》的厚重寓于作者鲜明的历史意识中”“最后,《文集》的厚重也来自作者思想的厚度”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D.“对比论证”错,文中没有对比论证,主要是举例论证,如“例如在编写《茅盾传》时,钟先生不仅在茅盾的文学作品、回忆录、书信和日记中广泛地选取材料,还援引了如杨之华编写的《文坛史料》、季刊《新文学史料》中的茅盾研究论文等研究资料”,举例说明了“作品的厚重来自丰富翔实的史料”。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B.“决定性意义”夸大其词,原文是“探究地域文化、家庭和学校教育对这两位大师人格之形成作用”,可见“决定性意义”与原文“作用”一词不符。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十大报告着重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通过初步学习和理解,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现大体量、全方位、多维度、高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不断踔厉奋发,继续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要涉及至少14亿人口。当前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总人口不过11亿人。中国是刚刚整体摆脱绝对贫困的国家,一旦实现现代化,相当于全世界高收入人口增加一倍多。届时,中华民族在已为全人类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还将为全人类的富裕安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甚至是主要贡献。(摘编自任亚平《以中国式现代化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材料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据此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数据测算)(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数据测算)(燃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摘编自魏后凯、崔凯《面向2035年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材料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番表述,凸显了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广泛效应,表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局限于经济范畴。中国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契机:一是经济总量已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二是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并且制造业规模在全球的占比达到30%;三是科技积累达到一定高度、后续创新动能旺盛;四是形成了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五是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促使中国实施主要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重要时间段,依靠已有发展基础,深化改革开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经迈出扎实步伐。中国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化思维、全面发展思维,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完善制度措施,促进创新驱动,释放市场需求,拓展市场广度深度,厚植产业基础,形成投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高质量、高水平循环。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运行质量、社会治理水平、人的文明素养、生态环境标准都提升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综合表现。为此,中国要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也要统筹内外因素、统筹物质技术因素和社会治理因素、统筹发展和安全。要齐心协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用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编自董少鹏《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和支撑》)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按2050年目标值测算,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为66.1%;按2035年目标值测算,实现程度为54.2%。B.各地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大体分为三个阶梯,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C.如图2显示,在第三梯队中,西藏、新疆、甘肃、贵州等地区到2035年如期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尚需进行不懈努力。D.中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减少,已经降至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之下,并逐步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持续的努力。B.中国实现现代化,要涉及至少14亿人口,将在已为全人类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为全人类的富裕安康做出新贡献。C.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要拥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契机有经济总量新发展,产业体系全球最完整,科技积累度高,拥有中等收入群体的最大规模市场等。6.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有哪些?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概括。【答案】4.D5.B6.①促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世界的发展繁荣息息相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全人类的富裕安康做出巨大的贡献。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反过来促进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能够进一步促进创新驱动。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可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和生态环境标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按2050年目标值测算,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为66.1%;按2035年目标值测算,实现程度为54.2%”错误,张冠李戴。由材料二图1可知,按2035年目标值测算,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为66.1%;按2050年目标值测算,实现程度为54.2%。B.“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错误。由材料二图2可知,处于第一梯队的省份有条件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省市分别为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除了这五个省市外,其他沿海发达地区或大城市还不具备条件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选项扩大范围。C.“在第三梯队中,西藏、新疆、甘肃、贵州等地区”错误。根据材料二图2,新疆属于第二梯队,而非第三梯队。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错误。由材料一第2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可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C.“只要拥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错误。由材料三第1段“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知,“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选项表述过于绝对。D.“拥有中等收入群体的最大规模市场”错误。由材料三第2段“形成了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可知,原文所说为“超大”而非“最大”,选项偷换概念。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第1段“……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知,可以促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材料一第3段“一旦实现现代化,相当于全世界高收入人口增加一倍多。届时,中华民族在已为全人类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还将为全人类的富裕安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甚至是主要贡献”可知,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世界的发展繁荣息息相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全人类的富裕安康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材料三第3段“要通过完善制度措施,促进创新驱动,释放市场需求,拓展市场广度深度,厚植产业基础,形成投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高质量、高水平循环”可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反过来促进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能够进一步促进创新驱动。由材料三第4段“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运行质量、社会治理水平、人的文明素养、生态环境标准都提升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综合表现”可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可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和生态环境标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好为送灵人口寄居。不想如今后辈人口繁盛,其中贫富不一,或性情参商:有那家业艰难安分的,便住在这里了,有那尚排场有钱势的,只说这里不方便,一定另外或村庄或尼庵寻个下处,为事毕宴退之所。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下榻,独有凤姐嫌不方便,因而早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净虚说了,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当下和尚工课已完,奠过茶饭,贾珍便命贾蓉请凤姐歇息。凤姐见还有几个妯娌陪着女亲,自己便辞了众人,带了宝玉,秦钟往水月庵来。原来秦业年迈多病,不能在此,只命秦钟等待安灵罢了。那秦钟便只跟着凤姐,宝玉,一时到了水月庵,净虚带领智善、智能两个徒弟出来迎接,大家见过。凤姐等来至净室更衣净手毕,因见智能儿越发长高了,模样儿越发出息了,因说道:“你们师徒怎么这些日子也不往我们那里去?”净虚道:“可是这几天都没工夫,因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来这里,叫请几位师父念三日《血盆经》,忙的没个空儿,就没来请奶奶的安。”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街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一宿无话。至次日一早,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见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且不在话下。却说凤姐等又过一日,次日方别了老尼,着他三日后往府里去讨信。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文本二:王熙凤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是她悲剧命运的主要走向,也直接导致了她最后的锒铛入狱。她看似聪明却没有文化,缺少大智慧大格局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她只身向前,不懂迂回婉转收敛自保的悲剧道路。她的劳累与委屈导致了身体透支、久病不愈,身下无子,不仅为贾琏休妻准备了客观理由,也导致自己最后因病而逝的结局。后期形势突变的外部环境,加速了她悲剧命运结局的速度。总之,王熙凤悲惨的命运结局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节选自孟芹玲《也谈王熙凤命运结局的必然性》)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嫌铁槛寺不方便,便早派人做了安排,选择在水月庵下榻,这是因为凤姐属于那尚有排场有钱势的一类人。B.凤姐让来旺儿去办理,来旺儿自己假托贾琏的嘱咐写了封信送给节度使云光,在云光的胁迫下,守备才接受退婚。C.文本一多用语言描写突出人物形象,在与凤姐的对话中,老尼出语含糊、闪烁其词,展露出其卑污虚诈的心理状态。D.文本二总述了王熙凤命运的必然性,文本一写她因受老尼奉承而管张家之事则是其悲剧命运主要走向的具体体现。8.老尼净虚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9.文本二中说“王熙凤悲惨的命运结局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王熙凤的性格及其与她命运结局之间的联系。【答案】7.B8.①塑造人物形象。凤姐精明能干、爱慕虚荣等特点,是从净虚对她的奉承中体现出来的。②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了净虚的请托,才有凤姐接下来“坐享三千两”的情节。③揭示小说的主旨。净虚的请托以及王熙凤的“弄权”反映了当时吏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9.性格:①要强:本来她不太愿意帮这个忙,被人抬上架子说只有她能做这件事,才动心应下来。

②贪利:包揽词讼,因此获得好处费。

③霸道:言谈中凤姐对能否做成这件事显得不屑一顾,轻描淡写中透露出她的自信和霸道。

④胆大:凤姐敢越过王夫人做这样的违法犯罪事,可见其胆大。

联系:要强的性格让她日夜辛劳,拼尽精力,最后导致自己身体透支的悲惨结局。王熙凤入狱的直接原因就是她之前做的恶事被曝光,收受贿赂、杀人等罪名,一起把她送入牢狱之中。【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来旺儿自己假托贾琏的嘱咐写了封信送给节度使云光”错误,由原文“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可知,来旺儿是请人修书一封,并非自己写的信。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看,根据文本一中“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分析可知,净虚对凤姐阿谀奉承,凤姐很是受用,可见侧面衬托凤姐精明能干、爱慕虚荣等特点;从对情节发展作用角度分析,尼姑净虚请托凤姐帮忙退亲,才有了后边凤姐替她办事,和“坐享三千两”的情节,可见,净虚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从对主旨表达角度分析,净虚的请托退亲平事,王熙凤就能“弄权”,虽然闹出人命,但也摆平了此事,凤姐从中获利,“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可见,当时吏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揭示了小说的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王熙凤性格:根据“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和“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可知,本来她不太愿意帮这个忙,被人抬上架子说只有她能做这件事,才动心应下来,可见凤姐要强,爱慕虚荣;根据“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可知,凤姐贪利,她包揽词讼,因此获得好处费;根据“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可知,王熙凤言谈中凤姐对能否做成这件事显得不屑一顾,轻描淡写中透露出她的自信和霸道;根据“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可知,凤姐敢越过王夫人做这样的违法犯罪事,而且后续不知做了多少,可见其胆大。联系:根据“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可知,王熙凤是个大忙人,里里外外争强好胜,要强的性格让她日夜辛劳,拼尽精力,最后导致自己身体透支,接连患病,终落得悲惨结局;根据《红楼梦》后续情节可知,王熙凤入狱的直接原因就是她之前做的恶事被曝光,收受贿赂、杀人等罪名,一起把她送入牢狱之中。可见她的霸道、胆大妄为、贪财获利、做恶事最终让她结局悲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说秦王曰:“臣敢言往昔。昔者齐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胜而无齐。故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曰:‘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都、江南。荆王亡走,东伏于陈。当是之时,随荆以兵则荆可举。举荆,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强齐、燕,中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荆人和,令荆人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令帅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一矣。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赵危而荆孤。东以强齐、燕,中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魏氏和,令魏氏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潞病于内,伯王之名不成,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三矣。”“且臣闻之:战战慄慄,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帅天下将甲百万,左饮于淇谷,右饮于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领,战一日,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智伯帅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而使张孟谈。于是潜行而出,反智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智伯之国,禽其身,以成襄子之功。今秦地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国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B.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C.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D.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城指供防御用的绵亘不绝的城墙,与后来特指万里长城、比喻坚强雄厚力量的“长城”含义不同。B.引军指率领军队,“引”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的“引”字含义不同。C.素甲指白色铠甲,“素”与《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素”字含义相同。D.潜行指秘密行动,“潜”与《岳阳楼记》“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的“潜”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客以齐国土地辽阔、兵强马壮、地理位置优越,征战攻取却因一次失利而亡国的例子,点明了用兵作战对于大国的重要性。B.说客以“削株掘根”形象地说明了远离祸患的道理,实则是为了引出后面秦国没有乘胜追击而错失成就霸业的事情。C.说客认为,正是因为没有趁着胜利彻底铲除外在的祸患,给对手以喘息的机会,秦国三次失去了称霸的机会。D.说客以强大的纣、智伯的失败与处于弱势的武王、赵襄子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说明了掌握正确的取胜方法的重要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荆,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强齐、燕,中陵三晋。(2)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答案】10.B11.D12.C13.(1)而占领了楚国,那里的人民就足够使用,那里的物产就足可以满足物质需要,东面对抗齐、燕两国,中原可以凌驾在三晋(指韩、赵、魏三国)之上。(2)攻破了殷纣的国家,活捉了纣王本人,占据他的领土而领有他的人民,天下没有谁为他伤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其他诸侯国同心一致、联合兵临华阳城下。幸亏大王用诈术击溃了他们,一直进兵到魏都大梁外。当时只要继续围困几十天,就可以占领大梁城。占领大梁,就可以攻下魏国;攻下了魏国,赵、楚的联盟就拆散了,赵国就会处于危难之地。“军”作谓语,“华下”是“军”的地点,之间不断开,排除CD;“荆赵之志”作主语,“绝”作谓语,主谓之间不断开,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引”,率领;拉。句意:反而率兵撤退。/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C.正确。“素”,白色的。句意:武王率领素服甲士三千。/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D.“含义相同”错误。“潜”,秘密地,偷偷地;/潜藏,隐没。句意:于是张孟谈偷偷跑出城。/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正是因为没有趁着胜利彻底铲除外在的祸患,给对手以喘息的机会,秦国三次失去了称霸的机会”错误。根据原文“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潞病于内,伯王之名不成,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三矣”分析可知,第三次失去称霸的机会与“外在的祸患”无关。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举”,占领;“东”,在东面;“强”,对抗;“陵”,同“凌”,凌驾。(2)“破”,攻破;“禽”,通“擒”,捉拿;“据”,占据,占领;“伤”,同情,为……伤痛。参考译文:张仪游说秦王道:“我愿用历史史实为证加以说明。从前齐国土地广大,兵强马壮,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号令天下诸侯,清清的济水和混浊的黄河都是它的天然屏障,巨大的长城足可以作它的防守掩体。齐国是一连五次战胜的强国,可是只战败一次,齐国就没有了,由此可见,用兵作战可以决定万乘大国的生死存亡。”“我还听说:‘斩草要除根,不给祸留下作为,祸才不会存。’从前秦国和楚国作战,秦兵大败楚军,占领了楚国首都郢城,同时又占领了洞庭湖、五都、江南等地。楚王向东逃亡,藏在陈地。在那个时候,只要把握时机攻打楚国,就可以占领楚国的全部土地。而占领了楚国,那里的人民就足够使用,那里的物产就足可以满足物质需要。东面对抗齐、燕两国,中原可以凌驾在三晋(指韩、赵、魏三国)之上,如果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完成霸业,使天下诸侯都来秦廷称臣。然而当时的谋臣不但不肯这样做,反而撤兵和楚人讲和,现在楚已收复了所有失地,重新集合逃散的人民,再度建立起宗庙和社稷之主,他们得以率领天下诸侯往西面来跟秦国对抗。这样,当然秦国就第一次失去了建立霸业的机会。其他诸侯国同心一致、联合兵临华阳城下。幸亏大王用诈术击溃了他们,一直进兵到魏都大梁外。当时只要继续围困几十天,就可以占领大梁城。占领大梁,就可以攻下魏国;攻下了魏国,赵、楚的联盟就拆散了,赵国就会处于危难之地。赵国陷入危难之地,楚国就孤立无援。这样秦国东可以威胁齐、燕,中间可以驾驭三晋,如此也可以一举建立霸王功业,使天下诸侯都来朝贺。然而谋臣不但不肯这样做,反而引兵自退、与魏讲和,使魏国有了喘息的机会,他们重新集合逃散的人民,再度建立起宗庙和社稷之主,如此就第二次失去了建立霸业的机会。前不久穰侯为相,治理秦国,他用一国的军队,却想建立两国才能完成的功业,即使军队在边境外风吹日晒雨淋,人民在国内劳苦疲惫,霸王的功业却始终不能建立,这也就是第三次失去了建立霸业的机会。况且我还听说: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如能谨慎地遵循治理的原则,就可以得到天下。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过去殷纣做天子,率领天下百万大军,左饮淇水,右饮洹水,淇水为之干枯而洹水为之不流,用如此浩大的阵容来和周武王作战。武王率领素服甲士三千,开战一天,就灭掉了殷纣的国家,活捉了纣王本人,占据他的领土而领有他的人民,天下没有谁同情他。智伯统率三家大军攻打晋阳的赵襄子,决晋水而灌城三月,城快要攻破了。襄子通过卜筮占卦来推测利害吉凶,看哪一家军队可以投降,然后派出他的臣子张孟谈。于是张孟谈偷跑出城,推翻智伯的三家盟约,争取到两家的军队来一同反攻智伯,活捉了智伯本人,恢复了襄子当初的势力。如今秦国领土截长补短,方圆数千里,名师有数十百万之众,秦国的法令赏罚严明,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的。凭这些攻取天下,可以兼并占有天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萧冰崖梅花韵赵希㯝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诗用“冰姿琼骨”描摹梅花的晶莹剔透,而陆诗中梅花似“雪”,洁白无瑕,笑迎晨风,纷繁遍野。B.赵诗写梅花开在“竹外溪边处士家”,映衬手法中暗含寓意;陆诗中的梅花“遍满四山中”,用笔寻常。C.赵诗“有谁风雪看梅花?”和李清照《声声慢》中黄花“如今有谁堪摘?”都是借花表达无人赏识之感。D.两诗均为咏梅诗,其意在人。冰清玉洁、气傲寒雪的梅花高标绝俗,与诗人心心相印,咏梅即为咏人。15.赵诗三、四句“一句反问,两层波澜”,陆诗三、四句“突发奇想,设问奇特”,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的精妙之处。【答案】14.C15.①赵诗三四两句采用反问手法,假设牡丹开放早,那么恐怕就不会有赏梅花的人了,借此表达对世俗之人追求荣华富贵的讽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高尚节操的人生志趣。

②陆诗三、四句,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设问奇特,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丰富而大胆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也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都是借花表达无人赏识之感”错,李清照“如今有谁堪摘?”是借菊花凋残无人怜惜表达继丈夫去世、被迫南渡之后的孤独凄凉,不是表达无人赏识之感。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赵诗三四两句: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此句共有两层波澜,一是假设牡丹在早春开放,比梅花开得早,那么恐怕就不会有赏梅花的人了。牡丹代表富贵,诗人借此表达对世俗之人追求荣华富贵的讽刺。第二层波澜是,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因而一定会有顶风冒雪欣赏梅花的人。此句诗人欲扬先抑,意思是,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作者襟怀的表白,理想的寄托,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高尚节操的人生志趣。陆诗三、四句: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设问奇特,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悠闲自得的情趣。(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刻画了一位满头白发、衰颓失意的老人形象。(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了作者与友人乘着轻舟穿行于江面,举起杯盏相互劝酒的场景。【答案】①.采菊东篱下②.悠然见南山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驾一叶之扁舟⑥.举匏樽以相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篱、繁、鬓、潦、浊、驾、扁、匏樽、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正确引导,网络文学①、泥沙俱下的野蛮生长状态得以改变。要坚决消灭简单把网络文学看作消遣、娱乐产品的一些人的错误观念,自觉承办起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任务。落实党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网络文学的工作重点就是进一步引导网络作家自觉承担新使命,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解决部分作品存在的价值观偏差问题,甚至历史虚无主义、不良亚文化等错误倾向,与此同时,还要引导网络作家克服同质化、模式化严重等问题。②,要引导网络作家反映新时代,塑造时代新人,以现实主义的品格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推动幻想、历史类创作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技创新和科幻题材创作;坚持创新驱动,焕发网络文学④的生机和活力;讲好中国故事,扩大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号召力。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分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B.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会余音袅袅。C.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一、讲授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D.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下;因此,个人的见解难免有某种局限性。【答案】17.①玉石杂糅②总而言之③推陈出新④前所未有18.我们要坚决扭转一些人简单把网络文学看作消遣、娱乐产品的错误观念,自觉承担起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任务。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由顿号可知该空所填成语应与“泥沙俱下”词义相近且用于修饰物,故可填“玉石杂糅”之类的成语。玉石杂糅:比喻好坏混杂。第②处,根据语境,其前是对网络文学存在问题的论述,其后则是具体的应对措施,可见该处所填成语应承领上文,引起下文,故可填“总而言之”之类的成语。总而言之:总之,总括起来说。第③处,根据语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创新,幻想、历史类创作不可一成不变,需要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可填“推陈出新”之类的成语。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第④处,根据语境,由“焕发”可知网络文学的生机和活力需要有新面貌,故而是以前所没有的,因此可填“前所未有”之类的成语。前所未有: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句中缺少施事的主体,应在句首增加主语“我们”或“网络作家”;二是语序不当,“一些人”应当位于“简单”之前;三是搭配不当,“错误观念”只能“扭转”或“改变”,无法“消灭”,故用“扭转”或“改变”更为合适;“承办”与宾语“使命任务”不搭配,应该改为“承担”。故改为:我们要坚决扭转一些人简单把网络文学看作消遣、娱乐产品的错误观念,自觉承担起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任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分号的用法为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A.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B.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选择关系)之间的停顿。C.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D.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因果关系)之间的停顿。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不小心被异物卡住喉咙了,①?答案很简单——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很简单——患者的肺部就像一个气囊,而气管就是给气囊通气的主要通道。若是有异物卡住或堵塞这个通道,就需要借助挤压操作,挤压气囊内的空气,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就会冲出通道口堵塞的异物。②,此方法同样适用于液体淹溺窒息的患者。面对不同的施救对象和场景,需要选择正确适宜的操作方法进行施救。针对不同的人员,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方法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