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4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的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概括和动手操作才能。3,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二,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三,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出示圆形桌布,提出在桌布的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要想知道至少准备多长的花边,怎么办请你帮助想想方法。2,你们知道这圈花边的边长是什么〔生:圆的周长。〕3,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能不能找到比拟简便的方法二,师生共同提出假设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的同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测量圆的什么比拟方便呢生:半径,直径……3,请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样的直线作直径画圆。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4,师:你估计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几倍生猜测:3倍左右。5,师:你有方法验证吗生讨论教学意图:正方形的周长只与边长这个数有关系,这点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相似,本环节选择这一教案内容,用于复习旧知和引入新知,浸透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1,学生考虑后可能出现的以下方法:⑴用一根线〔或纸条〕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局部,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⑵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师启发学生: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那么:我们能不能讨论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⑶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展验证。直径〔cm〕周长〔cm〕周长是直径的几倍26。23倍多一点39。13倍多一点412。93倍多一点2,a,”圆的周长÷直径”等于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细的论证,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请学生写一写〕b,结合圆周率进展爱国注意教育。c,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教学意图:在圆的周长测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使学生手脑都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个人理论及小组合作理论使学生亲而义举的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学生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探究,实验,发现新知,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合作的才能都能得到锻炼进步。四,理论应用,拓展新知1,学生尝试求圆的周长d=2cmr=3。5cmd=10cm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cm,它的周长是多少m3,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5cm的圆。教学意图:设计有坡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反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稳固已经学过的公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学生学习探究的才能。五,体验成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课后考虑: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c=πdc=2πr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可以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那么,比拟纯熟地进展计算。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那么。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3〕计算: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一样,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2、引出课题。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出例如1,指名读题。〔1〕分析^p演示: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老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老师板书:++===〔块〕,〔老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一样。老师问:求三个一样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拟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老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3〕比拟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展比拟。〔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一样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4〕概括总结:老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老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老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局部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的分子局部、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观察结果:的分子局部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____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3、反应练习:〔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2〕口答列算式:=〔〕×〔〕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3〕计算: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老师提示:乘的时候假如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假设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四〕作业。练习一5、6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那么。〔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那么。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以下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二、新课。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列式,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指名答复:半瓶用表示;式子为:。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答复,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的。2、引导学生小结。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拟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练习:课本的做一做1、2题。说一说以下算式的意义。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出例如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问:假如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引导得出: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出例如3的第二个问题。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板书:公顷〕〔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老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例:〔3〕做一做。三、稳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3、4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4l.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写出比例,判断几个数是不是成比例;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络和区别,可以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拟容易的应用题。3.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间隔或实际间隔。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知识在工农业消费和日常生活里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单元教学难点: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络和区别。〔一〕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老师板书)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根本性质。(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拟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1)3:524:40(2):7.5:3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3:5=24:40(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1:2○3:60.5:0.2○5:21.5:3○15:3:2○:1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一样的两个比。3.教学例1。出例如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6=5:()0.8:()=1:假如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填这个数?4.教学比例的根本性质。向学生说明比例各局部的名称。让学生看开场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根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穿插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穿插相乘的积相等?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判断,假如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指出: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假如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假如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三、稳固练习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2.完成练一练。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明可以用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判断,也可以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判断。3.做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假如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4.做练习六第2题。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一样)5.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四、全课小结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重点难点】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谈话导入】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即想到什么?课件出示:BTVsoskgNBA……同学们能很快的说出这些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意义吗?说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2、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式与方程。〔板书课题〕【复习讲授】复习字母表示数1、结合谈话导入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老师:用字母能简明的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1〕填空。〔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②b乘5、6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a乘h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2〕订正后提问: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3、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4、稳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81页的第一个“做一做”。〔2〕根据题意写出各式表示的意思。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单价a元,商城第一天卖出m台,第二天卖出9台。m-9表示〔〕m+9表示〔〕ma表示〔〕9a表示〔〕〔m+9〕a表示〔〕(m-9〕>a表示〔〕答案:〔1〕〔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的台数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卖的台数第一天卖的钱数第二天卖的钱数两天一共卖的钱数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的钱数〔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的钱数〕【课堂作业】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8课时式与方程(1)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6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9月9日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整数除法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p、推理和概括等思维才能。教学重难点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复习旧知二、教学新课一、稳固练习四、小结。五、作业1、口算3/431/542/766/112分数除以整数通常是怎样计算的?2、复习第〔1〕题学生口答算式与结果。这一题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求?出示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3、口答填空3/10小时是〔〕个1/10小时。1小时是〔〕个1/10小时。4、引入新课1、教学例2这一题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根据数量关系式怎样列式?〔183/10〕画出一条线段,并提问:假如把这条线段看做1小时行的千米数,怎样来表示3/10小时行的千米数?根据学生的答复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用颜色线画出。师边述说边画线段。问:从图伤看,3/10小时行驶18千米,就是几个1/10小时行18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就是求几个1/10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10个1/10小时行多少千米。先要求出什么?图上哪一段表示1/10小时行的路程?根据答复把线段图补充完好。讨论:按这样来想,你认为第一步求什么?怎样求?〔1〕1/10小时行的千米数是:183为什么要用183?183能不能转化成用乘法来计算?讨论:1/10小时行的千米数已经用式子表示出来了,你觉得第二步可以求什么?怎样求?〔2〕1小时行的千米数是:181/310〔3〕为什么要用181/3的积再乘10?根据乘法结合律,181/310还可以怎样乘?问:183/10求出的是1小时行的千米数,1810/3也表示1小时行的千米数,那么183/10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上面的推想过程看出,183/10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了?比拟这个等式里的算式,在等式两边,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2、小结。1、练一练12、练一练2整数除以分数是怎样计算的?3、练习八2整数除以分数和整数乘分数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4、练习八3分组练习做完后问: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地方?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一说在整数除以分数时,要乘哪个数的倒数,在分数除以整数时,要乘哪个数的倒数。练习八、1、4、5181/310=18〔1/310〕=1810/3课后感受此节课的教法与前一节类似,更多的在于在学生昨天学会分析^p方法的前提下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寻求解题方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展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3、老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浸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展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展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二、授新课1、活动一:整理房间〔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课件演示整理过程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惯用品?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测定直线是消费、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2、通过理论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才能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理论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教具准备:测量工具假设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举例说明什么叫间隔?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二、新授。1、测量土地的意义。结合本地建立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2、认识测量工具。〔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2〕卷尺和测绳:测量间隔时所使用的工具。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3、学习测量间隔的方法。〔1〕量地面上较近间隔,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间隔。〔2〕量比拟远的间隔。量比拟远的间隔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间隔,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间隔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9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展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假设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方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个班级的学生等在教学理论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详细个数易混淆。因此,总有很多数学老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理论,希望从中找出能让学生承受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老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分享。片段一: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师:为什么?生:因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师翻开袋子,有8只桃子。师:每只小猴可分得?生:2个。生:八分之二。就是没有听到老师预期的答案,一时之间,老师被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这能怪学生吗?早在第五册中,教材就是这样教的: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老师本来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除了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但是在最关键的地方老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致于前功尽弃。假如老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老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一定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假如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我相信即使后来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片段二: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每人3枝。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每人4枝。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生:每人1/2。师:为什么不答复几枝铅笔呢?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2。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生:也是1/2。师: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同,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假设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老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追问的第二种目的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老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数学是理性的,老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24时计时法,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学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才能。教学具:教具钟面、学生准备学具钟面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提问口答。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1个世纪是多少年?一年是多少个月?1个月的天数有哪几种情况?2、引入新课。一天又叫做一日。一日是多少小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24时计时法。二、教学新课1、教学24时计时法。〔1〕说明:1天就是1日,1日的时间就是一昼夜。在一日的时间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时?〔2〕演示: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起,夜里1时、2时、3时上午8时、9时、到中午12时,是12时。提问:这是从夜里12时起走了几圈?如今是什么时候的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板书下面的直线图:第二圈再从中午12时走,下午1时、2时、3时、晚上8时、9时、再到夜里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也是12小时。提问: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到什么时候的12时?也就是经过了多少小时?板书直线图:提问:谁来说一说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走了怎样的两圈,共多少小时?追问:一日等于多少小时?板书:1日=24小时指出:从夜里12时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时,是12小时;再走一圈到午夜12时又走了12小时,共24小时,所以1日等于24小时。〔3〕认识24时计时法。说明:像上面这样分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来记时的方法,通常叫做普通计时法。邮电、交通、播送电视等部门为了记时方便,不使上午和下午时间混淆,一般都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分别加上12:下午1时叫13时、下午2时教14时晚上12时叫几时?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几时?指出:像这样的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比,上午的时刻一样,下午的时刻要把普通计时法的时刻数加上12。中央电视台每天19时播放____节目,这里的19时就是下午几时?说明:在24时计时法里只要直接说几时,比拟方便,在普通计时法里,一定要说明是上午几时或者是下午几时。〔4〕稳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练习十第1题。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练习十第2题。小黑板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强调普通计时法要说明是上午还是下午。2、教学求经过时间。〔1〕教学例1。出例如题,读题。画直线图。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这辆汽车从南京的开车时刻是什么时候?到达上海的时刻是什么时候?要求什么?说明:求路上用了多少小时,就是求14时30分到18时3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追问:路上用了多少小时?你是怎样想的?这里的14时30分、18时30分指的是什么?4小时指的是什么?〔2〕教学例2。出例如2,指名读题。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在24时计时法里,这两个时刻各是几时?每天从8时到19时,营业了多少时间怎样计算?老师板书。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教材分析^p: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节。本节课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有很大的作用。学情分析^p: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根底和生活经历,但是他们还缺乏抽象概括才能,在观察考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学目的: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立在桌面上,请你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后面,请你坐直,你能看见你的文具盒吗?为什么?2、你能想个方法看见文具盒吗?前提是不挪动你的数学书,不挪动你的文具盒,也不变换你自己的位置。为什么呢?3、总结: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秋天到了,桃子成熟了,落得满地都是,有只猴子闻到香味赶来了,可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真着急,猴子想:爬树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看一看吧。(出示课件)1、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我们把它确定为A,老师用这条线表示小猴子的视线,这条线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它是从A点进展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起个名字叫:观察点(板书)。2、猴子的视线被什么挡住了?它的处在哪里?我们给阻碍视线的这个点也起个名字,叫阻碍点(板书)。3、顺着猴子的视线一直画下去,与地面的交点就是猴子能看到离墙内最近的点A',指名说说猴子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从A'到墙角之间的这几个桃子,小猴子能看到吗?4、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样找到离墙最近的A'点的?5、假如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考虑题)指名读题,请你先想一想,再翻开书第34页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法和想法。(1)、展示学生作业,并指名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2)、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发现: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板书:高,大)6、小结: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板书:变化,变化)7、想到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里有一句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内化进步,稳固应用(一)、活动一:变化的楼房(课件出示)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A和B。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可以看到建筑物B的一局部。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1、司机可以看到的'是哪一局部呢?是如何确定的呢?2、假如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局部是如何变化的?3、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学生独立考虑再动手再图中画一画,最后与同桌交流。4、汽车位置在变化,说明什么在变化?阻碍点有变化吗?5、小结:观察点变化,观察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二)、活动二:路灯下杆子的影子1、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课件出示:第35页练一练第二题)2、说说此时观察点在哪里?阻碍点在哪里?3、老师先演示画出路灯下其中的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自己练习画其它根杆子。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5、比拟变化的楼房和路灯下杆子的影子有何不同?6、引导总结: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和观察角度变化而变化。(三)、活动三:猫捉老鼠(课件出示)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当猫看到老鼠就会扑上去捉住它,有这么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残墙的后面,可是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又不会被小猫发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1、请你在第35页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再与同桌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老师课件演示)四、拓展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五、回忆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在宇宙中也有一些自然现象与影子有关,请看神奇的日食、月食。(课件展示)六、拓展延伸;晚上与家长在路灯下漫步,当走向路灯时,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远离路灯时呢?(课件出示)板书设计:观察的范围观察点﹒阻碍点观察范围高大变化变化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课本61——62页。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2、根据详细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开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教学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1、设疑:草地上有五个人在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个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2、揭题二、探究新知1、与学生一起欣赏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升高情况。2、根据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结合上面的统计图,答复以下问题(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2)说说淘气身高在班级的位置。(3)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的班级定制运动服提出建议。3、数学书6162页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等离子/台200250300450600300350400450650450300液晶/台4005005506508006507005508001000750600(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启示(3)两种电视全年中销售的月份占全年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4)液晶电视全年销售数目比等离子电视销售数目高了百分之几?(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出示题,引导学生考虑,交流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求平均数验证改编例题后,出示与学生一起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出示小练习引导对中位数和众数又有那些认识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也可以没有,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可能是一个数三、稳固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一练”。完成后,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程度。下表是华星小学五年级男女人数统计情况班级5、15、25、35、4男/人24302819女/人23222228(1)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2)五年级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几?(4)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板书设计:身高的情况搜集数据分段整理不重复制成统计图不遗漏分析^p数据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的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老师提问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二〕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新授教学〔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1.老师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3.启发学生考虑、讨论:〔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2〕通过刚刚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展猜测.〔1〕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2〕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3〕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二〕教学例4.1.出例如4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1米=210厘米50210=10500〔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2.反应练习〔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三〕教学例5.1.出例如5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水桶的底面积:=3.14=3.14100=____〔平方厘米〕水桶的容积:____25=7850〔立方厘米〕=7.8〔立方分米〕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