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通用12篇〕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通用12篇〕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背景:《认识厘米》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数学课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场。让学生深化地感知并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片段:T:故事:有一天,小猪能能和他的好朋友小兔、小狗和小牛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他们想知道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呢。他们每个人都想了方法:小猪用小三角形来量,小兔用回形针来量,小狗用小正方形来量,小牛用一角硬币来量,他们量得的数据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说自己量得结果才是正确的。T:小猪是这样摆的。课件演示,你估计这边有几个小三角形那么长?T:待会儿帮助你喜欢的小动物进展测量。活动要求:(1)每人从信封中选择1件物品去量。(2)测量前估一估,测量后与同桌交流方法和结果。T:为什么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量出来的数据却是不一样的呢?T:用不同的标准测量物体,结果会不同,甚至有时候会五花八门,为人们的交流带来了不便。那该怎么办呢?引出刻度尺。T:人们规定: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在刻度尺上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也表示1厘米?感受1厘米。T:这张纸条的长度也是1厘米。T:出示5厘米的纸条。你们猜这根纸条有几个1厘米那么长呢?师小结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指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出示10厘米长的纸条。T:你猜想这根纸条有几厘米长?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大约是几厘米。T:老师这有一道聪明题,想不想挑战?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三、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发现者、探究者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我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考虑、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开展。1、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探究兴趣。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学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的兴趣。2、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开展思维才能。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拙劣的艺者,常带着别人的眼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拟与记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考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凡学生能自己探究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体验感受,并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3、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进步解决问题才能。“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亲密联络,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做数学活动”中产生,方法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领悟,在理论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进步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比方: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既要求学生会用最根本的方法量,又要求学生对刻度尺上的“几厘米”较较深化的认识,是寻找刻度尺上“1厘米”的深化和开展。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灵敏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问题的才能,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考虑过程,使学生理论才能得到进一步培养。估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才能。这节课,“猜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要老师放开你的双手,还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就会发现,孩子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造者。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2认识厘米是本章第二节内容,这局部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从测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p日常生活中现象的意识,拓展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范围,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络,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图形与几何局部的学习打好根底。本节课先学习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详细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直尺引入,但学生并不认识直尺,以寻找直尺上的机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介绍直尺的时候对厘米的字母符号表示显得仓促而缺乏,同时没有指出1厘米亿可以写成1cm。接下来的认识1厘米及寻找1厘米过程讲解比拟详细,以及周围寻找那些五的长度是1厘米的过程,语言缺乏精炼,需进一步优化及提升。但在直尺上寻找2厘米、3厘米及5厘米的过程中,学生讨论很好,但是我引导不够,最好是让学生上台自己指一指,数一数,认一认,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相信誉学生自己的话去理解、去讲解相信效果会很好。在最后的用直尺量一量的活动中,学生观察如何正确使用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中,或许我的提示过多,其实学生的眼睛很亮,可以自己发现,我的过多问题会成为阻碍学生发现的绊脚石,这样不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之后的讨论中由于我过多的提示,学生讨论显得会比拟多余。在最后一道题的测量线段中各有多长,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题号出现错误,幸好被一些眼明手快的学生发现,及时纠正错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值得学习的一位老师,他们很多时候其实是很认真的、很仔细的,反而是我比拟大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步骤地开展。课后,认真进展教学反思,对每节课做到有效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克制缺乏,使自己的教学程度更上一层楼。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3一、童话导入,激发兴趣。假如把一堂课比作一首优美的乐曲,那情境的创设就如是悠扬的和弦。我利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考虑:为什么徒弟按照师傅所说的3拃给阿福做的衣服却小了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主动考虑探究,使其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二、让学生在操作理论中参与学习过程,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络。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历,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开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分析^p、抽象的才能,在教学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看一看: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并寻找自己尺子上的机密:cm、数字、刻度线;通过让学生在寻找尺子机密的过程中,对cm产生好奇心,在明白其意思的过程中引出学生想要理解的知识:“1厘米是多长?”猜一猜:在学生想理解1厘米是多长的时候,我并没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学生通过观察直尺,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利用反问的形式“只有从零到一是一厘米”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再让学生认一认,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最后让他们总结出:“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都是1厘米”的规律;然后设计了从四到几是一厘米,同学们都说到五,我又接着问不能说五,调动起学生考虑的兴趣,最后得出从四到五和从四到三都是一厘米,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比一比:同学们在明白1厘米后,再让学生用两个手指间的间隔表示出1厘米,建立起长度的表象。估一估: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估测才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从自己身体和周围物体中找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体验了1厘米,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根底上形成估算意识。在看、猜、找、比、估等环节中,使学生在操作、理论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实在、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2、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接下来认识的五厘米线段,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五厘米,我又反问他们:“你怎么知道是五厘米”,然而同学们不能很正确的说出为什么是五厘米,我接着顺势引导一个大格就是一厘米,让同学们大体能说出要想知道它是几厘米就看他里面有几个一厘米。并运用动画,使知识的呈现更形象更直观,学生在观察、比拟、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达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引导学生用尺子进展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三、理论应用,回归生活数学来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亲密联络,在理论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能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进步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在总结了测量方法后,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估计并测量一下橡皮的长,宽和厚。估测并测量自己课本的长度,再一次让学生亲身经历量的过程,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理论才能得到进一步培养。缺乏:回想整节课,在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同时,教学语言也欠丰富,不太符合儿童口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弥补这些缺乏之处,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我。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4我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这局部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因此教学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起单位长度的观念。〔一〕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拟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抽象的才能,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展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展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教学反思《《认识厘米》教学反思》。3、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严密地联络起来。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量、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理论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实在、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二〕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使学生在观察、比拟、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达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学生用尺子进展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总之,数学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生活理论中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发现,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来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精神,以及学习的才能。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我们教学要到达的真正目的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5这一节课我安排了五个环节:第一:预设以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由于课件准备不充分,导致故事音频没有播放出来,所以口述讲解,感觉效果不是特别好,很多学生听得不是很认真。第二:让学生体验一庹,一拃,一脚等用身体的一局部进展测量黑板,课桌,讲台等的长度,让学生进展感知,从而得出结论:不同的人进展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统一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单元课题《长度单位》。在这一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积极,都试着去测量,每个人都积极地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拟—探究”,进而深化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第三:认识尺子,在这一环节中局部同学都闲不住了,课堂纪律不是特别好,当我让学生观察尺子,分享观察结果时,有局部同学已经在拿着尺子敲击桌子了,还有一局部同学用手中的皮尺折叠成各种形状,我找同学分享结果时,很多同学都抢着答复,没有纪律,感觉这一环节有些失败,并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认识并感知1厘米,在认识厘米时,让学生上黑板写厘米两字,比赛谁写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根底,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时有一局部同学在玩所以这一内容执行时间很少,是这一节课最失败的一点。第五: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这一环节,很多同学都会测量,但是能说出来如何测量的学生很少,只有几个别同学说从尺子的0刻度开场测量,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所以对于学生的表达才能和语言才能还需要不断加强和进步总之,可能是由于新老师,刚开学,他们还没有进入收心学习的状态,再有我备课不够充分,另有他们在暑假时间大都预习过可能知识都会了,觉得并不需要听,所以感觉这一节课并不成功。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6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着新理念,尝试着新方法,课后认真总结并写出教学反思来进步自己的教学程度。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听课老师的意见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对的教学过程进展了反思,觉得比拟好的地方:1、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目的制定在出现课题后提问:“看到《认识厘米》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考虑后提出,生1:为什么要认识厘米?生2:认识厘米对我们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长?生4:用厘米怎样去量?生5:这支铅笔有几厘米长?生6:用尺子怎样量课本的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目的的制定,在此根底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2、表达两个“转变”〔1〕、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这把赤字的长度单位〕;〔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以小组为单位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0开场量起、有从刻度1开场量起、有从刻度2开场量起、有从刻度4开场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老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承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开展,各方面的才能得到了进步。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7本节课是在认识线段的根底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在上课时我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作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着、组织者和合作者。对于厘米这两个字,大局部同学都有所耳闻,所以在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理解,再加以标准指导即可。在认识厘米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并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这里我用了1厘米的小棒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感受,进而理解几厘米的详细长。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量和画,在这两局部中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理想。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好奇心极强的低年级学生,以生活化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探究的兴趣,可以说数学来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本节课的理论应用也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进步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注意收放自如,一味地牵着孩子走并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反而适当放手可以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和创新者。但是,在这节课里我也有很多缺乏之处,比方说标准性和严谨性,尺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代表刻度,在表达时应加上刻度二字,作为数学老师,在语言表达上应该多加注意;另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仍需多加强。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8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根据本课的详细情况,我做了如下反思。一、常伴身边的尺如此熟悉学生对尺并不生疏,而且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和尺子成了朋友,生活经历也告诉他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尺量。学生不太会像书上的例题一样用手、用铅笔盒、用铅笔等东西去量。所以教学时我没有这样呈现尺,而是借用别人的想法,先出示两条线段,复习线段的特点。引导学生比拟两条线段的长短,让学生想到可以量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进而引出“尺是量长度的工具”。我觉得直接导入新课更贴近学生的已有根底。将学生现有的数学经历作为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构建起探究新知识的“支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去理解,探究尺的兴趣,把数学研究的兴趣延伸,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2厘米,5厘米……学生不仅在头脑里建构了厘米表象,而且深化理解了直尺上1厘米就是1大格,3厘米就是3大格等等……二、这尺又该怎么用记得有一次讲座听过这样一个看似笑话的真实事情,六年级的学生量不出考卷的长度,说是尺太短了。所以教学量物体时,特别是铅笔盒的长度,我拿了学生身边的一把三角尺,说:“尺太短了,我量不出来。”有个学生很天真地对我说:“老师,我的尺很长,拿我的量。”我顺势问:“老师就想拿这把三角尺量,能量出铅笔盒的长度吗?帮老师想想方法。”学生马上议论开来,就有学生提出“先量到这把三角尺的最大长度,用手按住记住量到哪儿在继续量。”我补充了学生的发言,为了更清楚知道量到哪儿可以用铅笔做个记号。并让学生动手操作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大多数孩子的尺都是20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长是24厘米,必须分开量。量完几次后,我又让学生说了说求出长度的方法〔将每次量得的长度相加〕。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教学画一定长度的线段,我让学生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在巡视学生画的过程中,看见一位学生无从下手,是因为他的尺只剩一半了,是从16开场的。我先让他自己想想方法,后来又把问题抛给了全体学生,尺子没有0刻度怎么办?怎样画出5厘米的线段呢?学生又想到理解决方法。学生利用这把熟悉而又生疏的尺建立起了厘米的'表象,又解决了在实际操作中的遇到的费事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灵敏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问题的才能,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考虑过程,使学生理论才能得到进一步培养。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9《认识厘米》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进步学生的观察才能、动手才能,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设计时,我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比拟有效地到达教学目的。成功之处:1、猜谜语导入新课,新颖富有童趣。以猜“一物身体扁又长,平时文具盒里装。老师让我画直线,赶快请它来帮助。”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2、循序渐进,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同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最后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实现由抽象到详细的认识过程。3、严密联络生活,让学生在理论运用中体验数学价值。数学来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表达“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学生掌握了根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去测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亲密联络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缺乏之处:1、语言不够精炼、准确。如:没有讲清楚什么物体的哪条边长多少。2、在教学1厘米时,知识强调了从0刻度到1刻度,这样的1大格就是1厘米,没有再让学生找一找,尺上还有没有其他的1厘米,造成了学生的定势思维: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而从1刻度到2刻度就不是1厘米。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10这一模块的内容是知道长度单位的意思,知道厘米的详细长度,会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首先,举出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关长度的现象,向学生介绍长度的详细意思,如,人的身高,课本的的长和宽,铅笔的长度等,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有时要量出一个物体的详细的长度是多少.然后是介绍在量长度时要用着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着重介绍厘米的详细长度,可以让同桌之间比一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多长是2厘米,多长是5厘米.让学生对厘米有一个详细的感知.介绍如何用直尺量一个线段的长度,首先是介绍直尺上的刻度所表示的意思,0刻度是做什么用的,如何数出一个线段的数值.然后师生共同量一条线段.要注意检查每一个学生操作时的方法.最后学习如何画一条线段.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11今天上了《认识厘米》这节课,因为是公开课,考虑了很多,考虑这节课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该如何来呈现。早晨上完课之后,又考虑了很多,因为下午要与大家交流。回忆我的老师职业生涯,正是一次次公开课、比赛课的磨砺,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一步步更深化的认识,也在这其中不断的成长。我通过三个方面进展反思: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1、把握好老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带着和学生一起讨论,站在学生的立场进展交流。注重兼顾差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讨论中。是一节很实在的课。2、重视“操作活动”在“图形与几何”模块教学时的应用。联络生活实际切入话题,合理的指导学生进展观察、操作,注重知识的构建过程。3、重视对学生课堂答复下列问题语言完好性的指导。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细致表达自己的观点,适时通过追问、澄清、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品牌推广与营销合同
- 2024年度国际市场品牌推广合同
- 2024年度压路机行业培训与人才交流合同
- 软骨替代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0KV变电站工程安全防护合同
- 球拍用保护罩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建筑设计与监理合同
- 2024年度兰州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合成材料制圣诞树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品牌方与带货主播合作推广特定商品的合同范本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第6章IPOVERSDH技术
- mathcad简明教程
- 课程设计-正文张紧轮支架-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
- 监控维护技术规范和要求
-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精选文档】
-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上单词默写
- 期中考试班会PPT
- 送货单EXCEL模板
-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建设策略
- 工时确认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