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修辞现象分类汇总_第1页
汉语修辞学修辞现象分类汇总_第2页
汉语修辞学修辞现象分类汇总_第3页
汉语修辞学修辞现象分类汇总_第4页
汉语修辞学修辞现象分类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关【定义】双关是使一个(或几个)词语、一句(或几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方面的一种修辞格。它主要是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这个意思,实际上指的是另一个意思,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作用。【要素】具有表里双层意思,本意不在字面上而隐藏在文字深处的话语。谐音双关语义双关折绕【定义】折绕又叫“周折”或“纤辞”,就是有话不宜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故意转弯抹角地表示出来的一种修辞格。【要素】运用折绕手法的词语或句子语气婉转、曲折、含蓄。折绕可以分为讽刺折绕和婉转折绕两种类型讽刺折绕是为了讽刺、批判某种现象却不直接说明本意的一种折绕手法。婉转折绕是为了风趣、诙谐、委婉而不直接说明本意的一种折绕手法。讳饰【定义】讳饰也称“避讳”,是指人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或写那些别人不喜欢的触犯忌讳的事物,将这些犯忌讳的事物改用其他话语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的一种修辞格。【要素】把犯忌讳的词语用其他词语来代替、回避、美化是避讳修辞格的基本要素。藏词【定义】将人们所熟知的名言(如成语、谚语、格言、警句等)的某一部分藏起来,而以其中的另一部分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要素】表达者利用巧妙利用己有的名言名句进行藏匿,接受者必须熟悉所藏名言,才能意会表达者的用意,体会用词之妙。藏词根据所藏词语的位置,有藏头、藏腰、藏尾三类吞吐【定义】因表达时不便直说,故意将关键的语句保留不说,说一部分留一部分,这种修辞技法叫吞吐。【要素】需要有语境的支持,尤其是接受者的认知语境的帮助,才能解读出所“吞”之语,领会出表达者的用意。倒反【定义】有人认为“倒反”就是“反语”。即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就是在说话或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格。有人认为是“倒辞”和“反语”的合称。【要素】反语有表面和里面两层意思,表面上的意思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而里面一层意思则是说话者的真正意思,这个意思是由特定的语言环境所赋予的。【种类】根据说话者的对象不同、说话者的感情不同,反语可以分为两大类:讽刺反语和风趣反语。用典【定义】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要素】用简短的语词引出典故;利用语境让接受者能发现用典,以便领会言者的用意。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正用典故: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推避【定义】是一种说写中表意相当明白而又在辞面上故作掩饰的修辞文本模式。讽喻【定义】讽刺就是在说话、写文章时,利用语言条件,对敌人的言行或人民内部的反面现象,在发笑中表示不妥协或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有时假造出含有讥讽、告诫意思的词句或故事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格。【要素】①不妥协,持否定态度的现象。②含有讥讽、告诫的意思。根据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可以分为揭露性讽刺和劝诫性讽刺两大类型。比喻【定义】比喻又称“比”、“辟”、“警”、“譬喻”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深奥的事理,也就是根据甲乙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格。它是建立在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巳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常是以易知描述、说明难知,以具体描述说明抽象,轻车熟路,从而便于理解。【要素】一个完整的比喻应该由四个要素组成。(1)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2)喻体,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3)喻词,就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4)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在某个方面相似的地方。比喻是人们交际生活中运用得最应得了频繁的修辞方式之一,有些比喻,由于长期频繁运用,甚至具有了某种固定的含义,人们己不觉得它是一种比喻了。如“碰壁”(指“行不通”或“遭拒绝”);“明星”(指著名的演员,运动员或艺术家);“处女地”(指“没有开垦过的土地”):“乱弹琴”(指说话、做事没有章法)等。以本体、喻词在比喻句式中出现与否为划分的标准,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类型。(一)三种基本比喻方式类型本体(A)喻词喻体(B)相似点例句基本格式明喻+++ + 海燕就像预言家一样。A像B暗喻+-+ + 海燕是个预言家。A是B借喻 + + 胜利的预言家叫叫喊以B代A明喻是非常明显的比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像”、“如”、“似的”、“仿佛”等来表示明显的比喻关系。如:暗喻是不明显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用“是”、“成了”等词或者不用比喻词,比喻关系隐含在其他结构关系中。借喻是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像”、“是”等词语,干脆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当做被比方的事物来说,即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二)特殊的比喻方式引喻又称“对喻”、“扩喻”、"类比”。这一类比喻,有本体,有喻体,但省略喻词。引喻是从明喻演变而来的。当明喻的被比喻物(本体)和比喻物(喻体)分别为一个单句时,将比喻词隐去,就构成了引喻。在语序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的。提喻的最大特点是语序与正常的明喻不同,它的基本格式是“喻词一喻体一本体”。:较喻:不仅本体与喻体之间有比喻关系,旦有比较关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根据两者在强弱、轻重等方面的差别,它可■分为强喻、等喻、弱喻三个小类。反喻又称“非喻”、“否定式比喻”,是一种从否定角度设喻,指出事物不具备的某种性质。往往用“并非”、“不像”、“不是”之类喻词组合本体与喻体的比喻。

交喻是一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喻体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同一本体的比喻。有两种情况,一是先从反面比喻,再从正面比喻。回喻又称“迂喻”、“迂回喻”,是“A,不是A,是B”的一种崭新的比喻类型。它以“肯定一否定一肯定”相交错的形式构拟而成,有两种基本类型:A,“本体+否定中介+喻体”。B.“喻体+否定中介+本体”。博喻又称“多项喻”、“莎士比亚式比喻”,是一种以多个喻体对某一事物或某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描写的比喻。它又可分为两小类:A.“复喻”,是用几个喻体来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B.“联喻”,是用几个喻体来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连喻是用几个喻体分别说明描写几个本体,实际上是几个比喻连用。类喻是几个同类的本体与几个同类的喻体分别配合,通过几个喻体之间的关系来显示几个本体之间的关系。进喻又称“叉喻”,是在原有比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设喻,前后连贯,层层加深。互喻又称“环喻”,是“以甲喻乙"和"以乙喻甲”两个可逆性比喻同时出现的比喻。缩喻又称“反客为主式比喻”,其基本格式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喻词省略,本体与喻体之间用结构助词“的”组合。即“本体—的—喻体”的格式。约喻是一种以一个喻体同时说明描写几个本体的比喻。M.兼喻是一种连锁式比喻,其格式是“A像B,B像C”。其中,B在前一句中是喻体,在后一句中又是本体,B一身兼二职,故称。合喻又称“类比递喻”,是由几个比喻依次递进而成的。释喻是使用解释说明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比喻,或者说它是对各类比喻进行解释的一种手段。它由比喻和解释两个部分构成,其解释部分主要揭示喻体和本体间的相似点,使比喻显得更贴切自然,明白通俗,形象生动,由“喻”到“释”符合人们认知的习惯,易于理解,使比喻增色。先喻后释再喻的交错式的释喻的结构单释式先释后喻的先喻后释再喻的交错式的比喻的修辞作用2.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象的效果。4,2.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象的效果。4,比喻可以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6.别具嘲弄讽刺之兴昧。3.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的效果。5.化具象为抽象。7.含有婉约含蓄的效果。比喻建构的基本原则:新颖、贴切比拟【定义】比拟是根据丰富的想象,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格。【要素】本体和拟体是比拟的两个要素。本体是甲事物,拟体是乙事物。本体在文中都要出现,拟体在文中都不出现。比拟通常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一)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动作,使物“人格化”。最常见的方式是用写人的动词去写人以外的事物,也有用描写人的形容词来写事物的,还有用称呼人的名词或代词来称呼事物的。(二) 拟物是把原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用来描写乙事物,使其“他物化”,或者根据想象,把原来适用于物的词语用来描写人,使人“物性化”。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定义】摹状也称“摹绘”、“摹拟”,就是运用象声词、色彩词等,把客观事物的声音、颜色、形体、情态、味道等如实地摹拟或描绘出来,以增强叙述的真实性和形象性。【要素】象声词、色彩词、情态词、状态词等各种摹拟、描绘词语(即摹拟词)是摹状修辞格的基本要素。【种类】根据内容,摹状格可以分为摹声、摹色、摹形、摹态、摹味等五类。示现【定义】示现又叫“现在”、“现实”、“想见”等,就是把并不发生在眼前,或者是早己过去的,或者是未来才能实现的,或者仅仅是一种想象的某个事情说得活灵活现,像见过闻过,如在眼前一样的加以描写的一种修辞格。【要素】所描写的事情并不发生在眼前,却将它描写得如在眼前一般。【种类】根据内容示现可■分三种类型:①追述的示现。②预言的示现。③悬想的示现。追述的示现就是把过去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是作者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也许是作者未曾经历过的,甚至可能是千百年前的事情)写得如同现在发生、现在所见的一样。预言的示现就是把未来的事情写得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一样。这些事情是没有见过的,也没有经历过的,但必须有实现的可能性,符合事物发展的趋势。如:忌想的示现就是让想象中的事情不受到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而写得如真在眼前一般。列锦【定义】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要素】要有一组名词,名词连缀起来可以构成画面,形成一定的意境。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也(邵雍《山村咏怀》)【“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经典的列锦还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霖》)“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溜上秋居》)“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有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飞白【定义】飞白又叫“非别”,就是明知对方的语言文字错了,而将错就错,有意把白字、别音等如实地记录下来或仿效的一种修辞格。【要素】如果将如实记录下来的白字、别音等都称为“飞白词”,那么,飞白词就是基本要素。【种类】飞白可以分为语音飞白、语义飞白、语法飞白、文字飞白和逻辑飞白五种。语音飞白就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把因为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为方音、II吃、咬舌儿的影响而读错的音记录下来的飞白。语义飞白就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故意把对方因误解词语的意义而说错的话记录下来的飞白。语法飞白就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有意把别人说过的不合语法规则的词语或句子记录下来的飞白。文字飞白就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有意把别人的错别字记录下来的飞白。逻辑飞白是故意直录说话人或虚构的说话人所说的不合逻辑的话。对偶【定义】又叫“对仗”、“俪辞”,是把一对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思相关、相连或相反的短语或者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格。【要素】①结构相同或相似。②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③意思相关、相连或相反。【种类】根据其要求的严格程度,可■以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根据上下联的语意关系,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三种;根据对偶关系所涉及的语言单位,可以分为当句对、单对、偶对和鼎足对等:根据用字、词、句以及与其他辞格的合用等情况,又可以分为借对、联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同对、邻近对、互成对、磋对、倒装对、回文对、互文对等。排比【定义】排比也称“排句”、“排语”、“排迭”,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或大体相等、语气相近、意义相关的语句成串地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势,加强语意的修辞。【要素】最少有三个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种类】根据组成句子结构的不同,排比可以分为两类总排是由句子中几个结构相同,意义相近,并且成分一般相似的短句或短语并列而构成的排比。分排是由几个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者分句并列而构成的排比。层递【定义】层递也叫“递进”、“层进”等,就是将语句的排列按照大小、轻重、多少、远近、深浅、高低等顺序依次排列的修辞格。【要素】层递修辞格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所说的事物要有两个以上;第二,所说的事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比例:第三,比例要有一定的排列次序,不能紊乱。【种类】按照层递的内容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是递升比较常见。递升就是指按照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等顺序排列的层递。递降就是指按照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多到少、由远及近、由深及浅、由高到低等顺序排列的层递。回环【定义】回环也有人称为“回文”,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把“词语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语言片段连在一起,这样回环往复都可以成文,明确地表达意思,具有循环往复情趣的一种修辞格。【要素】词语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语言片段连用在一起是回环的基本要素。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的并列复句,由两个分句构成。【种类】按照单位的大小,回环可■以分为:以词语为单位的回环、以句为单位的环。按照表达上宽严的区别,回环可以分为:严式回环和宽式回环。严式回环就是前后项的字词或语句的排列次序完全相反。宽式回环是指前后两项的排列次序基本相反,词语之间允许有所增减或改变,但句子的主干用的是回环的手法。错综【定义】错综,是语言活动中将一切“可有整齐形式,共同词面的语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的修辞文本模式。【要素】词面别异、句式参差;词语富于变化,句型整散相间。【种类】错综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抽换词面”的错综、“交蹉语次”的错综、“伸缩文身”的错综、“变化句式”的错综。夸张【定义】夸张也叫“夸饰”、“铺张”、“增语”等,是根据表达上的需要,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的某些特征,而故意把实际事物作一种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简单地说就是有意地“言过其实”。【要素】句中出现的事物经扩大或缩小而与实际情况不符,但合情合理,读者可以接受,有夸张的成分。【种类】根据表现的内容,夸张可■以分为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根据表现的形式,夸张又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扩大夸张,即把实际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高、长、强、快等方面描写。缩小夸张,即把实际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往小、少、低、短、弱、慢等方面描写。超前夸张,即在叙说有前后顺序、先后连贯的两件事情时,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说成它们是同步出现的。直接夸张,即不借助其他修辞方式,直接对所要强调的事物描述得比实际更高、更强烈或更小、更弱。间接夸张,即借助其他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对所要强调的事物间接地作扩大和缩小的描述。这一类夸张一般会用上“仿佛”、“似”、“若”、“好像”、“一样”等比喻词。比喻式夸张比拟式夸张借代式夸张用典式夸张折绕式夸张排比式夸张反复【定义】又叫“重复”、“重言”、“复沓”,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地多次重复某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一意思,突出某种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要素】话语中至少有两个词语或句子是相同的。【种类】从用法上来看,反复通常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大类。另外,有的修辞学家还归纳出一种称为“异语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续反复是让相同的语句或词在文中反复地出现,中间没有任何其他(不包括标点符号)词语隔开。间隔反复是相同的词或语句在文中出现,中间有其他词语隔离开来,有的甚至在文中相隔的距离很远,但也是间隔反复。异语反复就是重复使用前面语句的同义语句(语句不同而意义一样)而构成的反复。设问【定义】设问又称“问答”、“提问"、"正问”,就是说话人并无疑问,而且心中早已胸有成竹,但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在阐明自己的观点之前,有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自己作出回答的一种修辞格。【要素】先提出问题,再自己作答,阐明自己的观点。【种类】根据设问在文章中的位置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用在文章的开头,一类是用在一段或一节的开头,一类是作为一个小过渡段用在文章中。从问与答的对应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一问一答、多问一答、连问连答三类。另外,设问还有两种特殊形式,一种是"正问”,一种是只问不答。精细【定义】又称“拟实”。指在说写中,有意打破常情,故意使用精确数据以求得真实感或幽默感的一种修辞方式。【要素】常常使用的是表示时间、动作、人物、事件等的数量短语作超乎常情的描写。【种类】按表达效果可以分为:求实型精细、幽默型精细。倒装【定义】又叫“倒文”、“颠倒”,就是特意把语法或逻辑上的部分顺序颠倒过来的一种修辞【要素】运用倒装句一定要把按一般的语法或逻辑排列的句子的顺序部分颠倒过来。同异【定义】在语言使用中,把字数相等、字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两个以上的词语,用在一个语言片段里,进行同异对比、前后映照,这种修辞格就是“同异气【要素】两个以上的词语、字数相等、语素有同有异、组合顺序有变化,形成了同异。异语【定义】在用甲种语言说写时有意夹杂着乙种语言的词语的修辞格。又称“借语”。【要素】实际就是在汉语中夹杂着其他语言(方言)或其他领域、行业语言的词汇。同语【定义】“同语”是一个词语既作主语又作宾语,中间有判断动词“是”连接的形式,即:S是S。【要素】同一词语用“是”联系起来,构成“S是S”的格式,进行强调。【种类】(一)体词性词语作主语和宾语 (二)谓词性词语在“是”的前后仿拟【定义】也称“仿用”、“套语”,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依照己有的、现在的格式,临时造出一种新的格式的修辞格。【要素】彷拟词句是仿拟修辞格的基本要素,即被仿出来的词语、句篇或腔调。它可以在文中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种类】仿拟修辞格根据所仿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仿词(近仿、反仿、谐音仿词)、仿语(近义仿语、反义仿语)、仿句、彷篇、仿调。别解【定义】一种在特定语境下临时赋予某一词语以其固有语义(或惯用语义)中不曾有的新语义来表情达意的修辞格。【要素】以“新"代“旧”,出奇不意;此新义是临时的,并不常用,旦往往有一定的语境限制,离开特定语境,此义便不复存在。【分类】1.固定别解2临时别解旁逸【定义】一种说写中“有意地离开主旨而旁枝逸出,加以风趣地插说或注释的修辞格。例如:【要素】说话写文章时,偶然中止话题,接着或注释或借题发挥,或引申。【种类】1.注释式旁逸2.插说式旁逸3.补说式旁逸歧疑【定义】一种在说写中故意“把其中关键性的部分暂时保留一下,不一II气说出来,有意地使信息接受者产生错觉或误会,然后才把关键性的部分说出来以达到其特定的交际目标的修辞格。【要素】“保留”的部分,要能形成误解或产生疑问。移时【定义】故意把现代事物用于过去或古代,把过去事物或占代的事物加以现代化。【要素】必须有明显的时空错位;造成特殊的语言情趣,使人感到滑稽可笑。顺时移时、逆时移时拈连【定义】是甲乙两事物连着说时,顺势把原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巧妙地连用到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拈连又称“顺连”。【要素】拈连格中的甲乙两事物,一般甲事物是具体的,乙事物是抽象的。拈连词就是在甲乙两事物中被移用的词语,它是拈连修辞格的基本要素。【种类】按照移用词语的本义(本用)和临时义(拈用)的位置不同,拈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甲事物在前,乙事物在后;一种是乙事物在前,甲事物在后。按照本用和拈用在上下文里出不出现,又可以将拈连分为单项式和双项式两类。甲乙两事物连说时,具体的甲事物和拈连词放在前面,抽象的乙事物和临时义放在后面。甲乙两事物连说时,抽象的乙事物和临时义放在前面,具体的甲事物和拈连词放在后面。单项式是指拈连词用于乙事物中,只出现临时义(拈用),而词语的本来意义、一般用法(本用)并不出现。双项式是指拈连词(拈用)不仅出现在甲事物中,而且出现在乙事物中。借代【定义】又称“代替”、“代称”、“换名”等,是间接地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用与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替,即把本体换个名字,换个说法,用同本体事物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名称的修辞法。【要素】借体和本体是借代的两个要素。借体是所借用的人或事物,本体是代替的人或事物。从旁借来看,由于随伴事物涉及多个方面,因而旁借的特点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1)借特征或标记来代替本体。 (2)借所在的区域或所属来代替本体。(3)借产地或作者来代替本体。 (4)借原料或工具来代替本体。从对代来看,世界上万事万物是相对应而生的,而事物间的对应现象又是形式多样的,故对代的特点也很多,概括如下。(1)原因和结果相代。 (2)具体和抽象相代。(3)部分和全体相代。 (4)特指和泛指相代。移就【定义】也称“转借”、“移状”、“移用”,就是当甲乙两事物连在一起时,把原来属于甲事物的性状词语移用到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格。【要素】移就修辞格的基本要素是含有移用词,这个移用词即是原来属于甲印象的性状,后移用到乙印象中。【种类】移就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移就词是表示人的感情和心理的词语,即把人的思想感情移到事物上。另一种是:移就词是表示事物的词语,即把属于甲事物的性状移用到乙事物上。映衬【定义】就是说写中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要素】必有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借以形成对照。【种类】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析字【定义】是一种说写中利用汉字特有的条件,通过离合或增损字形的方法来巧妙地表情达意的修辞方法。【要素】根据字的形、音、义,进行化形、谐音、衍义叠字【定义】复叠又叫“复迭”,就是把相同的字或词语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以此来表情、达意、状物的一种修辞格。【要素】复叠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字或词语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转品【定义】又叫“转类”,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