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79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05月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79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05月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79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05月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79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05月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79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05月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79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高频考点题库(共1000题)1.有人认为玩手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玩手机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玩手机时间短的学生成绩好。由此不难看出,玩手机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如果下列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该校学生的父母只在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才允许他们玩手机

B.该校学生的父母经常让学生在手机上玩一些益智的游戏

C.玩手机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D.被调查的学校只是众多学校中的一所,不具有代表性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玩手机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论据:玩手机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玩手机时间短的学生成绩好。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因果倒置。该项表明学习成绩好是被允许玩手机的原因,颠倒了论点中的因果关系,削弱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中学生在手机上玩一些益智游戏与论点所说的玩手机是否会影响学习成绩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论据。该项表明玩手机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专注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补充新论据,具有加强作用。

D项:切断联系。被调查的学校不具有代表性,说明由此得到的结论可能会不科学,故该项切断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削弱了论证过程,具有削弱作用。

第四步,强弱比较。

因果倒置力度强于切断联系,A项力度强于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2.快门是相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装置,它以

的态度面对分分秒秒不停变化的现实,以及无法

的时间,最后,对着时间拉出一条线,决定我们所见的事物。这个动作,把现实中模糊存在的实像,转化为具有

方向性和意义的虚像,定影在底片上。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果断捕捉明确B.忠实回忆清晰C.冷静复制唯一D.严谨定格准确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态度”,根据后文“面对分分秒秒不停变化的现实”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快速做出反应、不犹豫的意思,A项“果断”意为有决断,不犹豫,符合文意,保留。B项“忠实”意为忠诚可靠、真实,C项“冷静”意为沉着而不感情用事,D项“严谨”意为严肃而谨慎,均不能体现出要迅速抓住不停变化的现实世界之意,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A项“捕捉”与“时间”搭配恰当,且与文段的话题“相机快门”相呼应,保留。第三空,代入验证,横线处所填词语与“模糊”语义相反,且根据“定影在底片上”可知,横线处应体现这种方向性是能够确定下来的,A项“明确”意为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书籍《直到长出青苔》3.某企业组织员工外出参加公益活动,如果每辆车坐45人,则有15个员工没车坐;如果每辆车坐60人,那么可空出一辆车,其余车刚刚坐满,那么,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的员工有(

)名。A.240B.245C.250D.260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余数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分别代入选项可得:代入A选项,240÷45=5(辆)…15(人),240÷60=4辆,4+1=5辆,满足题中所有条件,排除B、C、D选项。因此,选择A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余数问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第一次有x辆车,可列方程:45x+15=60(x-1),解得x=5,则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的员工有45×5+15=240(名)因此,选择A选项。4.小明订了一个背外语单词的计划。从7月某日放暑假开始,当天是几号就背几个单词。例如,7月15日就背15个单词,8月3日就背3个单词。放假后刚满一星期时,他算了一下,不多不少恰好背了100个单词。请问暑假是7月(

)日开始的?A.10日B.16日C.29日D.31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代入A选项,假设是从7月10日开始,连续一星期背单词数分别为10,11,12,13,14,15,16。单词总数即为:10+11+12+13+14+15+16,多个数加和,采用尾数法,尾数为1,不合题意,排除;代入B选项,连续一星期背单词数分别为16,17,18,19,20,21,22。单词总数即为:16+17+18+19+20+21+22,尾数为3,不合题意,排除;代入C选项,连续一星期背单词数分别为29,30,31,1,2,3,4。单词总数即为:29+30+31+1+2+3+4,尾数为0,符合题意,保留;代入D选项,连续一星期背单词数分别为31,1,2,3,4,5,6。单词总数即为:31+1+2+3+4+5+6,尾数为2,不合题意,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多个数相加可采用尾数法5.一般认为,渐进式变革对组织来说总是有益的。(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战略变革按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渐变性变革与革命性变革。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相应的,对变革的管理方法也可以分为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两种。所以,渐进式变革对组织并非总是有益。因此,本题错误。①革命性变革:为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现有系统、经营模式或做事方式发生的实质变化。如企业转型、重组和业务流程改造等。可以是企业重大决策的结果,也可能是适应性变革长期累积所导致。②适应性变革:为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现有系统内部发生的事务性渐进变化。如报销程序的改变、产品线的调整和信息系统的升级等。不改变企业现有系统、经营模式和做事方式的实质。6.甲用毒狗针将乙家的狗射中,尚未来得及偷走时,被乙发现。乙要求甲赔偿狗死亡的损失遭拒,遂将甲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甲赔偿乙800元。关于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因对狗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B.乙因起诉甲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法律关系C.甲因侵犯了乙的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D.甲赔偿乙的损失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纵向法律关系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第二步,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第二性的法律关系是指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或从法律关系。在本案中乙因对狗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乙因起诉甲而形成的法律关系是基于所有权法律关系这种第一性法律关系为前提的,是第二性法律关系。因此,选择B选项。A项: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的内容。乙因对狗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是基于合法行为产生的,因此是调整性法律关系。A项错误。C项: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着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保护规则的内容,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甲因侵犯了乙的所有权形成的法律关系,是基于违法行为产生的,因此是保护性法律关系。C项错误。D项:纵向法律关系又叫隶属型法律关系,是一方当事人可依据职权而直接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甲赔偿乙的损失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并不是隶属关系。D项错误。7.《韩熙载夜宴图》是元代画家王蒙的传世名作。(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唯一传世的绘画作品,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表述错误。8.超级高铁与大众的出行密切相关,它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其运行速度远超轮轨式高铁列车,时速可达600千米至1200千米,甚至有很多人断言能够达到4000千米以上。这类超级高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列车须在密封的真空或者低气压管道中运行。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抽取空气达到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环境,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让列车在全天候、无轮轨阻力、低空气阻力和低噪声模式下超高速运行。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超级高铁实现可能性的是:A.超级高铁在某些线路中无法实现低气压管道的密封B.在超级高铁运行的真空管道中维护设备将异常艰难和昂贵C.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将无法使用D.超级高铁一旦出现失控将对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可怕的后果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超级高铁实现可能性的一项,需首先明确实现超级高铁需要的条件,即“通过抽取空气达到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环境,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让列车在全天候、无轮轨阻力、低空气阻力和低噪声模式下超高速运行”。要质疑超级高铁实现的可能性,可以说明在这样的条件不能达到或者列车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产生其他问题等。超级高铁的运行条件:在真空或者低气压环境下,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让列车超高速运行。A项,指出超级高铁在某些线路中无法实现低气压管道的密封,但只是某些线路,质疑的力度较弱。B项,指出在真空管道中维护设备异常艰难和昂贵,但并不能说明超级高铁无法实现,质疑的力度较弱。C项,指出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无法使用,说明超级高铁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不能正常运行,那么超级高铁就无法实现,有力地质疑了超级高铁实现的可能性。D项,指出超级高铁一旦出现失控将造成可怕的后果,讨论的是超级高铁出状况的情形,跟超级高铁能否实现无关,质疑的力度较弱。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让列车在全天候、无轮轨阻力、低空气阻力和低噪声模式下超高速运行。论据:①列车须在密封的真空或者低气压管道中运行。②通过抽取空气达到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环境,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削弱论据。在某些线路中无法实现低气压管道的密封,也就无法满足超级高铁高速运行的条件,具有削弱作用。B项:增加反向论据。超级高铁的实现,有赖于真空管道设备,若设备的维护异常艰难和昂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超级高铁的实现,具有削弱作用。C项:否定前提。必要设备是指脱离了这些设备超级高铁将无法运行的设备。若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无法使用,那超级高铁将没有实现的可能性。D项:无关选项。论点讨论的是超级高铁能否实现,此选项讨论的是出现失控后会造成可怕后果。论题不一致,排除。第四步,强度比较。A选项削弱论据,且只是“某些”,力度较弱;B选项增加的反向论据虽增加了超级高铁实现的难度,但并非完全否定,力度较弱;C选项直接否定了前提。C项否定前提的削弱力度强于A、B削弱论据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超级高铁可能实现。论据:通过抽取空气达到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环境,采用气动悬浮或者磁悬浮驱动技术,让列车在全天候、无轮轨阻力、低空气阻力和低噪声模式下超高速运行。本题的论点在讨论超级高铁可能实现,论据在讨论超级高铁实现的一系列原理,要削弱即要证明它不可能实现。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超级高铁共同特点就是须在密封的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运行,选项指出有些线路中无法实现密封,那么在这些线路超级高铁就无法运行,部分削弱,保留;B项:设备维护异常艰难和昂贵,与超级高铁能否实现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C项:在真空或低气压管道中超级高铁的某些必要设备无法使用,必要设备无法使用,即无法实现超级高铁,直接削弱论点,保留;D项:超级高铁一旦失控会带来可怕后果,与超级高铁能否实现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比较A、C两项,A项为部分削弱,C项从原理上削弱论点,C项力度更强。故正确答案为C。9.某网店的甲商品定价为300元,乙商品定价为500元。小张以七折购买了甲商品,购买乙商品时参加了每满199元减50元的活动。小赵购买甲商品时在九折基础上又参加了每满100元减10元活动,则小赵通过以下哪种促销活动购买乙商品,其购买甲、乙两件商品总花销与小张一样?A.减50元后打八折B.直接打七折C.打九折后减120元D.直接减120元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先根据小张参加的促销活动,计算出其购买甲、乙两件商品的总花销;再根据小赵参加的促销活动,计算其购买甲商品的花销;根据两人花费一样,得到小赵购买乙商品的花销,最后与乙商品参与四个选项的促销活动后的价格进行比较。由题意可知,小张购买甲商品花费300×0.7=210元;购买乙商品时每满199元减50元,500÷199=2……102,即花费500-2×50=400元。小赵购买甲商品时,九折后的价钱为300×0.9=270元,每满100元减10元,则花费了270-20=250元。要使两人总花销一样,则小赵购买乙商品花费400+210-250=360元。验证选项,A项,需花费(500-50)×0.8=360元,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第二步,小张买甲商品花了300×0.7=210(元),买乙商品花了500-100=400(元),那么小张一共花了210+400=610(元)。小赵购买甲商品花了300×0.9-20=250(元),小赵要想与小张花费相同,小赵购买乙商品需花费610-250=360(元)。第三步,代入选项验证。代入A选项,小赵购买乙商品需花费(500-50)×0.8=360(元),满足题意,故A选项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小张7折购买甲商品即元;乙商品定价500,购买乙商品时参加每满199元减50元的活动,500元包含两个199元,即一共减100元,故乙商品最终购买价格为元;小张两件商品总花销为元。现小赵购买甲商品,先打9折,即元,然后在其基础上每满100元减10元,270元包含两个100元,即一共减20元,故最终购买甲商品的价格为元。要使小张和小赵购买两件商品花销一样,则小赵购买乙商品的价格必须是元。代入A项,500元减50元为450元,再打8折即是元,符合条件。故正确答案为A。10.胼胝体是人类大脑的重要部分,是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主要通道。研究表明,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中,胼胝体中的纤维比一般人少且更粗壮。因此,练习打击乐能够有效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补充以下选项作为前提,最有助于使上述结论成立的是:A.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左右半球与一般人相比也存在差异B.其他类型乐手的胼胝体纤维也存在与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相似的特征C.专业打击乐演奏者在练习打击乐之前的胼胝体纤维与一般人并无区别D.打击乐业余爱好者胼胝体纤维粗细程度介于专业演奏者和普通人之间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推论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中,胼胝体中的纤维比一般人少且更粗壮”,题干论点为“练习打击乐能够有效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解题时可以运用反向代入法,将选项的反面代入题干,如果题干结论不成立,则该项就是题干结论的必要假设。题干论据: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中,胼胝体中的纤维比一般人少且更粗壮。题干结论:练习打击乐能够有效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A项,指出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左右半球与一般人相比也存在差异,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B项,指出其他类型乐手的胼胝体纤维也存在与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相似的特征,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C项,如果专业打击乐演奏者在练习打击乐之前的胼胝体纤维就与一般人有区别,那么专业打击乐演奏者胼胝体纤维与一般人之间的差异就不是练习打击乐造成的,题干结论无法成立,因此该项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D项,指出打击乐业余爱好者胼胝体纤维粗细程度介于专业演奏者和普通人之间,说的是打击乐业余爱好者的情况,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练习打击乐能够有效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论据:研究表明,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中,胼胝体中的纤维比一般人少且更粗壮。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左右半球与一般人的差异,与练习打击乐能否有效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讨论的是其他类型乐手的胼胝体纤维也存在与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相似的特征,说明改变大脑结构中的胼胝体纤维不是练习打击乐才导致的,具有削弱作用。C项:增加论据。该项讨论的是专业打击乐演奏者在练习打击乐之前的胼胝体纤维与一般人并无区别,说明胼胝体纤维是在开始练习打击乐以后开始产生变化的,属于前提。D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打击乐业余爱好者胼胝体纤维粗细程度,与练习打击乐能否有效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练习打击乐能够有效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论据: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中,胼胝体中的纤维比一般人少且更粗壮。本题的论点讨论的是打击乐和大脑结构的关系,论据讨论的是打击乐和大脑胼胝体中纤维的关系,题干第一句已经说明胼胝体是人类大脑的重要部分,话题一致,且提问是“补充前提”,加强优先考虑必要条件。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论点说的是练习打击乐能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该项说的是专业打击乐演奏者的大脑结构与一般人的大脑结构有差异,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练习打击乐导致的,属于不明确项,无法加强,排除;B项:论点说的是练习打击乐能刺激甚至改变大脑结构,该项说的是其他类型乐手,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如果专业打击乐演奏者在练习打击乐之前的胼胝体纤维与一般人不一样,那么就不能通过练习打击乐后与一般人大脑胼胝体的对比得到论点练习打击乐能改变大脑的结构,该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可以加强,当选;D项:论据指出专业打击乐演奏者胼胝体纤维比普通人粗,而选项指出业余爱好者介于专业演奏者和普通人之间,即专业>业余>普通,补充论据证明打击乐演奏对胼胝体纤维有影响,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但不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1.-8,12,-6,-3,-4.5,(

)A.-7.5B.-9C.-11.25D.1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后项除以前项的商依次为-1.5,-0.5,0.5,1.5,(2.5),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应填入-4.5×2.5=(-11.25)。故本题选C。12.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拍打放有跳蚤的桌子,跳蚤迅即跳起,高度是其身长的一百倍以上。然后给跳蚤罩上一个玻璃罩,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直到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无法再跳。最后,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打桌子,跳蚤仍不会跳,已变成了“爬蚤”。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自我设限”,该现象体现了(

)。

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参考答案:AD解题思路:“自我设限”所体现的就是给自己的心理设定了一个“限定高度”,在“限定高度”的心理作用下,常常暗示自己,因为困难多而无法成功。这种自我心理设限的情况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一情形下,“玻璃罩”是外因,心理上的“限定高度”是内因,造成跳蚤成为“爬蚤”。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C两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D。13.《吉林省江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于2019年9月1日开始实施。下列有关辽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辽河发源于河北,经流内蒙古、吉林、辽宁,注入渤海B.辽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C.吉林省辽河流域是国家和全省的重要油、棉作物生产基地D.保护辽河流域水环境应扩大水生态空间,恢复系统功能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省情。A项正确,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全长1345公里,注入渤海。B项正确,辽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根据1956~1979年资料统计,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26亿立方米。C项错误,吉林省辽河流域是国家和全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不是重要油、棉作物生产基地。D项正确,吉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条例规定要严格控制水土流失,拓展水生态空间,恢复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4.公文必须同时主送两个上级机关的,应在二者之间用:A.顿号B.“和”字C.“并报”二字D.“及”字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第二步,一般情况下,上行文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公文必须同时主送两个上级机关的,应在二者之间用“并报”二字。C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对公文负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上级、平级、下级)之外的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平级和下级机关。抄送机关的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同时也要避免漏送现象发生。15.最适合做这篇短文标题的是:A.赵雷和武亦姝火了,“玄机”何在?B.《成都》与诗词:戳中泪点和嗨点C.一首歌,一座城;一首诗,一份情怀D.人的心灵需要有意义的文化来滋养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第一段先阐述了赵雷和武亦姝意外火爆的现象。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介绍了赵雷和武亦姝火爆的原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两人火爆的根本原因,即“雅文化”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即全文的核心话题是“赵雷和武亦姝火爆的缘由”。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章重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文章首先陈述赵雷和武亦姝两人“火爆”的现象,后文分别阐述导致两人“火爆”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两人“火爆”的原因,即均“流淌着‘雅文化’”,故文章重点阐述的是赵雷和武亦姝“火爆”的原因,对应A项“‘玄机’何在”,当选;B项“泪点和嗨点”、D项“心灵······滋养”文段均未陈述,无中生有,排除;C项,反推文段应为并列结构,而文段实为因果结构,与文段结构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

《武亦姝和赵雷为何火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提炼和添加。解答这类题目实则需要我们首先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各段内容,综合起来,提炼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选择与主旨最相符,且最符合标题特征的一项即可。文章先指出赵雷和武亦姝的火爆看似不搭边,但实际上有相似的奥秘,然后分别介绍了赵雷和武亦姝火爆的原因,最后进行总结——两人的火爆都是通过“雅文化”唤起了大众的文化记忆和共鸣。故而文章意在介绍赵雷和武亦姝火爆的原因。B项作为标题过于宽泛,与文章主题不契合;C项的“一首诗”表述不恰当,武亦姝的火爆并非因为某一首诗;与D项相比,A项提到两个舆论红人,并以问句表达,更能勾起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标题更恰当。故本题选A。16.结构是公文的骨骼,是公文内容能够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依托。公文结构安排的要求不包括:A.注意活泼性B.注意严密性C.注意连贯性D.注意完整性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公文结构是公文的整体构造,主要包括公文标题、主体、开头和结尾等内容。好的公文结构要求,要注意结构的鲜明性、清晰性、严密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等,不包括活泼性。因此,选择A选项。B项:严密性是指在公文写作中主的材料衔接紧密,用词要严谨。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连贯性是指公文要前后呼应,首尾连贯。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完整性是指公文内容要集中、完整、统一、和谐。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17.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不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第四条规定:“……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故表述错误。18.2017年,小麦、稻谷、玉米、棉花,种植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是:A.小麦B.稻谷C.玉米D.棉花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目考查增长率大小比较,根据题干当中的农作物种类锁定至材料第一段。材料当中直接给出了四个选项2017年的具体数值及其各自减少量,运用增长率=计算,进行大小比较即可。由文字材料第一段可知,2017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减少了=<0.01,稻谷的减少了=<0.01,玉米的减少了=>0.01,棉花的减少了=>0.01。只需比较玉米和棉花即可,==<,则减少速度最快的是玉米。故本题选C。19.华为∶手机A.微软∶运动衣B.南瓜∶瓜果C.同仁堂∶中成药D.草原天路∶张北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华为”是生产“手机”的厂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微软”是一个科技公司,不生产“运动衣”,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南瓜”是一种“瓜果”,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C项:“同仁堂”是生产“中成药”的厂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草原天路”所在的位置为“张北”,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20.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类型不包括(

)。A.社会评价B.集体评价C.自我评价D.相互评价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道德。职业道德评价,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社会舆论、职业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形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类型包括社会评价、集体评价和自我评价。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1.爷爷∶外公A.叔叔∶哥哥B.家庭∶亲人C.父亲∶岳父D.兄长∶哥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爷爷”和“外公”辈分相同,二者属于并列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叔叔”是对父亲弟弟的尊称,和“哥哥”辈分不同,排除;B项:“亲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C项:“父亲”和“岳父”辈分相同,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兄长”是一种口语化称呼,意思是“哥哥”,“兄长”与“哥哥”属于全同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22.在Excel公式中,运算符号“乘”是:A.×B.^C.*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第二步,乘号在电脑符号里是以“*”号代替的,可以按住Shift键,再按字8键打出来,也可以直接按小键盘上的“*”打出来。因此,选择C选项。A项:C语言中的符号其实和数学中的符号是有差别的。在C语言中常用运算符:算术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

=,

逻辑运算符:

!,

&&,

||;赋值运算符:=,

+=,

-=,*=

,/=

,++,--。可知,A项的符号在C语言中没有用到,不当选。B项:a^b在公式中代表的是a的b次方。在非公式中出现的话,没有特殊的作用。如:原数据在a1单元格,需要计算的次方数在b1单元格。则可以在需要求解的单元格输入:=a1^b1。B项错误,不当选。D项:EXCEL函数中&是excel里的文本运算符。例如在单元格A1里输入“=123&”“你好”,回车后显示“123你好”。D项错误,不当选。23.在道德讲堂上,主讲老师在认真做着辅导讲解,台下参训学员(

),边听边记,这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剪影。下列选项中,填人括号内最恰当的是(

)。A.目不转睛B.一心一意C.正襟危坐D.全神贯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根据文段“边听边记”可知,所填入词语应体现参训学员听课非常认真,D项“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符合语境,当选;A项“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集中,侧重强调眼睛盯着某一处看;B项“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侧重强调专一,不三心二意;C项“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A、B、C三项均与听课认真无关,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4.教练给某学员的便条上写道:今天你表现不错,跑位积极,速度达到每秒7米,全场跑动距离达到1.3千米,但更要注意与队友们的配合,毕竟60分钟的比赛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据此可知,该教练最可能从事的运动是(

)。A.足球B.马拉松C.篮球D.橄榄球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错误,足球比赛时长为90分钟,与题干中“60分钟的比赛”不符。B项错误,马拉松跑动距离约为42公里,不可能是1.3千米。C项错误,篮球的比赛时长,国际比赛规则为40分钟,CBA、NBA为48分。D项正确,橄榄球比赛分为4节,每节15分钟,共计60分钟,与题干相符,且橄榄球在比赛过程中也要求跑位、速度。故正确答案为D。2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A项错误,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节。B项错误,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因此蛋白质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不是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为淀粉,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是糖原,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最终能源都来自于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C项正确,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D项错误,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故正确答案为C。26.8个人比赛国际象棋,约定每两人之间都要比赛一局,胜者得2分,平局得1分,负的不得分。在进行了若干局比赛之后,发现每个人的分数都不一样。问最多还有几局比赛没比?A.3B.7C.10D.14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比赛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两人都要比一局,可知共有

=28(局)。由胜者得2分,平局得1分,负的不得分,可知每局不管结果如何,都会产生2分。第三步,要保证未比赛的场次最多,则已经比赛的场次要最少,即产生的分数要最少;由每人的分数都不一样,对8人的得分进行如下构造:0,1,2,3,4,5,6,7,此时总分最少,为0+1+2+3+4+5+6+7=28(分),则已经比赛的场次最少为=14(局),则还没进行的比赛最多有28-14=14(局)。因此,选择D选项。27.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A.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B.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C.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存储结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第二步,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域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储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它是数据库中常用的术语。其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AB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1)物理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的改变,包括存储结构的改变、存储设备的更换、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也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改动。(2)逻辑独立性。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改变数据模型、增加新的数据结构、修改数据间的联系等,不会导致相应的应用程序的改变。28.下列关于决策者个人能力对决策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A.决策者的组织能力越强,方案越容易实施B.决策者的学历层次越高,提出的决策越科学有效C.决策者的沟通能力越强,他提出的决策方案越容易通过D.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越强,越有可能提出切中要害的决策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第二步,A项:决策者的组织能力越强,能够更好地把各种要素整合,使方案达到预期。A项正确,因此当选。C项:决策者的沟通能力越强,能够更好地传达方案的要害,使得方案得到通过。C项正确,因此当选。D项: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越强,有助于其认识到问题发生的原因,能够提出切实解决问题的决策。D项正确,因此当选。因此,选择ACD选项。B项:决策者的学历不是决策方案科学有效的唯一根据,还与其经验等相关。B项错误,因此不当选。29.配偶、子女、父母为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继承法知识。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另根据《民法典》一千一百三十条第一款,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因此,本题正确。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30.近年来,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有些人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有些人编造实验数据,有些人私自拿患者做实验,不仅丧失了学者的底线,甚至是连最起码的做人底线都没有了。身为学者的李教授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他认为学术腐败已经到了非惩治不可的地步,但是同样身为学者的妻子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学院的张教授治学严谨,他从来没有学术不端的行为。”以下哪项最能反驳李教授妻子的观点:A.惩治学术腐败光靠榜样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法律的约束B.张教授也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C.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张教授要注意自己在公众面前的正面形象D.张教授的情况属于个别案例,并不能反驳带有普遍性的某种规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学术腐败还没到非惩治不可的地步。论据:张教授治学严谨,从来没有学术不端的行为。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论点强调的是学术界的学术腐败问题,论据强调的是张教授没有学术不端的行为,二者对象不一致,可进行拆桥。第三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涉及的惩治学术腐败的方式,C项涉及的张教授注意公众形象,都与论题无关,为无关选项,排除;B项质疑了论据的正确性,削弱了论据,但力度弱于削弱论证,保留;D项在论点论据之间进行了拆桥,削弱了论证,为正确选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首先分别找到李教授和妻子的观点,选择最能反驳李教授妻子的一项。李教授的妻子用张教授没有学术不端行为来反驳学术腐败现象严重的问题。A项,讨论的是学术腐败现象是否严重,如何惩治学术腐败,属于无关项。B项,张教授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削弱了论据,但力度较弱。C项,张教授是否注意自己的正面形象,与题干无关,属于无关项。D项,说明用张教授的案例不足以反驳普遍存在的学术腐败现象,从而削弱了妻子的观点。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学术腐败没到非惩治不可的地步。论据:张教授治学严谨,从来没有学术不端的行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如何惩治学术腐败,而论点是学术腐败严不严重,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削弱论据。该项指出张教授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这是对论据“张教授没有学术不端”的否定,具有削弱作用。C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张教授注意形象,但与学术是否非惩治不可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切断联系。张教授的案例不足以反驳普遍存在的学术腐败现象,切断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使论据推不出论点,具有削弱作用。第四步,强度比较。B项属于削弱论据,D项属于切断联系,切断联系的削弱力度强于削弱论据。因此,选择D选项。31.职业道德情感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选择道德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职业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积极地影响和调节人们的道德行为。(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知识。第二步,职业道德情感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事物进行善恶判断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是从业人员把职业道德认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中心环节。因此,本题正确。32.员工绿色行为是指组织中员工展现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这些行为是组织正式绿色管理计划的重要补充,能提高组织绿色管理措施的效率,最终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员工绿色行为的是:A.公司员工自觉遵守公司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定B.部门经理经常利用废纸打印一些非正式文件C.办公室的一位女员工宁愿忍受高温也不愿开冷气,她认为这样更健康D.公司保洁员经常把垃圾箱内的废塑料瓶收集起来,下班时顺便带回家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组织中员工展现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组织正式绿色管理计划的重要补充”、“提高组织绿色管理措施的效率,最终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公司员工自觉遵守公司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定,说明是公司规定的,不是员工自愿的,不符合“组织中员工展现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部门经理用废纸打印非正式文件,符合“组织中员工展现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符合“组织正式绿色管理计划的重要补充”、“提高组织绿色管理措施的效率,最终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定义,当选;C项:办公室的女员工不开冷气,认为这样更健康,是为了自己身体健康并不是为了环保,不符合“组织中员工展现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公司保洁员把垃圾箱的废塑料瓶收集起来带回家,只是带回了家并不是为了环保,不符合“组织中员工展现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属于员工绿色行为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员工绿色行为定义的关键信息:员工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A项,部门经理利用废纸打印非正式文件,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符合定义。B项,员工遵守公司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定,垃圾分类是公司强制实行的,而非员工自愿,其不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定义。C项,女员工不开空调是为了身体健康,不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定义。D项,保洁员把垃圾箱内的废塑料瓶带回家,不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组织中的员工;②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③组织正式绿色管理计划的重要补充。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经理利用废纸打印非正式文件,体现了节约用纸,符合“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B项:公司员工自觉遵守公司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定,是“组织正式绿色管理计划”本身而非“补充”,

不符合“组织正式绿色管理计划的重要补充”,且员工的行为只是在遵守规定,而不是自主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C项:女员工宁愿忍受高温也不愿开冷气是因为她认为这样更健康,不符合“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D项:保洁员把垃圾箱内的废塑料瓶收集起来,目的是下班时顺便带回家,不符合“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33.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进行作业时,过往车辆和人员:A.可以超越B.应当注意避让C.可以不让行D.应各行其道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第二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四条,道路养护车辆、工程作业车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交通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因此,选择B选项。34.①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②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③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⑤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A.①②③⑤④B.③④②⑤①C.⑤①③②④D.②⑤①③④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出自苏轼的《屈原塔》,纪念屈原是描写的端午节。“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出自陆游的《除夜雪》,“半盏屠苏”是正月初一喝的酒,所以描写的是除夕守岁,新年伊始。“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出自晏殊的《中秋月》,“玉蟾”指月亮,指中秋节广寒宫只有桂树相伴,描写的是中秋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出自杜牧的《重阳节》,头戴菊花是九九重阳节的习俗。“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出自范成大的《清明日狸渡道中》,“墦”是坟墓的意思,描写的是清明扫墓的情景。所以根据诗中提到的节日时间顺序,应该是②⑤①③④。因此,选择D选项。35.下列属于动产的是(

)。A.土地B.伐倒的树木C.田中的禾苗D.墙壁上的油漆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与不动产相对,一般指金钱、有价值的物品等。不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财产,如土地、房屋、探矿权、采矿权等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A项错误,土地属于不动产。B项正确,树木尚未砍伐之前,都是地上的定着物,属于不动产,一旦砍伐下来,脱离了土地,则属于动产。C项错误,田中的禾苗没有脱离土地,属于不动产。D项错误,墙上的油漆属于房屋附着物,为不动产。故正确答案为B。36.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A.三年B.五年C.十年D.十五年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合同法知识。第二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选择C选项。37.下列对操作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B.是一种操作规范C.能把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D.是一种系统软件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A、B、D三项正确,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软、硬件资源,以方便用户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规定了操作的模式,因此属于一种操作规范。C项错误,源代码一般是某种程序初始的代码,和操作系统没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转译可以预先安装相应的转译软件。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38.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可以使我们自我感觉更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衣服的颜色。科学家做了许多实验,测试当人们只能穿一种颜色的衣服时情绪会有什么变化。事实证明穿特定颜色的衣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通常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我们会穿颜色灰暗的衣服。相反,当我们心情愉快时,我们常常会选择颜色鲜亮的衣服。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颜色是我们心情的外在反映。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治疗作用:如果我们穿的是红色衣服,我们会觉得自己更有活力;穿黄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聪明;穿蓝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有想法;穿橙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快乐;穿绿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平和;穿白色的衣服,会觉得自己更乐于助人;穿褐色衣服,会觉得自己学习更好;穿粉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浪漫;穿紫色衣服,会觉得自己更易坠入爱河;穿黑色的衣服,会觉得自己更安全。所以记住,如果你的情绪没有达到最高点,你始终可以尝试穿一些不同颜色的衣服。即使某个颜色无法改变你的情绪,另一个也会的。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衣服可以使我们自我感觉更好,因为衣服的颜色会影响我们的情绪B.衣服的颜色不但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也可以作为我们心情的外在反映C.虽然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治疗作用,但总的来看,穿深色衣服不如浅色衣服时候情绪好D.如果你的情绪没有达到最高点,总会有一个颜色可以改变你的情绪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中写到“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可以使我们自我感觉更好”、“事实证明穿特定颜色的衣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而材料中并没有对穿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做出好与坏的对比,只是说心情不好时会穿颜色灰暗的衣服,心情愉快的时候会穿颜色鲜亮的衣服,故C项表述并不正确。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由文段中“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颜色是我们心情的外在反映”可知,B项正确;由文段最后“如果你的情绪没有达到最高点,你始终可以尝试穿一些不同颜色的衣服。即使某个颜色无法改变你的情绪,另一个也会的”可知,D项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事实证明穿特定颜色的衣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可知,符合原文,正确。B项对应“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颜色是我们心情的外在反映”,符合原文,正确。C项文段中并没有穿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效果的对比,无中生有,错误。D项由“如果你的情绪没有达到最高点,你始终可以尝试穿一些不同颜色的衣服。即使某个颜色无法改变你的情绪,另一个也会的”可推出,符合原文,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39.超级火山的爆发强度将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火山爆发。研究人员相信,当岩浆升到地壳中后又无法突破时,就有可能爆发超级火山。压力下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意味着当岩浆最终爆发冲出时,某广阔区域内的某一点将被完全毁灭。世界末日论认为,这种事件将喷发出数百万吨重的残骸,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让整个世界陷入到所谓的核冬天。最糟糕的是,它可能将部分地区的生命、甚至整个地球的生命都消灭干净。这段文字主要揭示的是:A.超级火山爆发造成的危害B.超级火山爆发的原因C.地球生命面临的威胁D.世界末日论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超级火山爆发的强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爆发超级火山。接下来论述了“超级火山爆发的危害”并通过援引“世界末日论”的观点进行论证。文段是“分—总—分”结构,文段的主体是“超级火山”,主要讲的是“超级火山爆发的危害”。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重点的概括。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围绕超级火山论述,介绍爆发原因,然后具体论述爆发产生的危害,文段大篇幅论述的是超级火山的危害,故重点在后。文段首先指出超级火山的爆发强度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火山喷发。接着指出超级火山对世界的危害。最后引用世界末日论的观点,强调超级火山爆发可以毁灭整个地球的生命。因此文段主要揭示的是超级火山造成的危害,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A、B、D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首先判断整个文段紧紧围绕主题词“超级火山”展开,故可以直接排除

C、D

两项。文段开始虽然介绍了超级火山爆发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也是着墨更多的部分在于揭示超级火山可能造成的危害。

故正确答案为A。40.在极其漫长的进化(

)中,人类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万物的灵长,但是无论如何进化,人类都不可能超脱自然而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

)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A.过程归根结底

B.进程众所周知

C.过程显而易见

D.进程毋庸置疑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B、D两项“进程”中“进”与“进化”表意重复,排除;A、C两项“过程”指历程,符合文意,保留。

第二空,通过转折词“但”表达出虽然人类可以利用、改造自然,但是不能凌驾于自然,从根本上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A项“归根结底”指归到根子上,从根本上讲,符合文意,当选;C项“显而易见”指的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1.下图,每个汉字代表0~9不同的数字,要使算式成立,则汉字“好”代表的数字为:A.6B.7C.8D.9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代入A选项,“好”代表的数字为6,则有,由于每个汉字代表不同的数,所以根据尾数可判定“”当中的数字为7,但6+7≠73,竖式不成立,排除;代入B选项,“好”代表的数字为7,则有,由于每个汉字代表不同的数,所以根据尾数可判定“”当中的数字为5,但5+7≠52,竖式不成立,排除;代入C选项,“好”代表的数字为8,则有,由于每个汉字代表不同的数,所以根据尾数可判定“”当中的数字为3,但8+3≠31,竖式不成立,排除。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用数字特性法解题。第二步,根据题意有:(100好+10人+好)+(100要+10做+好)=1000要+100做+10好+人,整理得:92好=900要+90做-9人,则“好”必为9的倍数。因此,选择D选项。42.下列科学家及其重大发现,对应正确的是:A.奥斯特——电磁感应B.安培——电流磁效应C.托里拆利——大气压强D.伽利略——惯性定律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错误,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于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B项错误,安培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在1820年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为了纪念他,国际单位制中表示电流强度的基本单位被命名为安培。C项正确,托里拆利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曾为伽利略的助手。托里拆利发现了大气压强,找到了测量和研究大气压强的方法,最先测出了标准大气压。这一新发现同时使托里拆利创立了真空的概念,发明了气象研究的基本仪器——气压计。D项错误,伽利略是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论证了日心说,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发现者是牛顿,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伽利略、牛顿开始的实验科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故正确答案为C。43.传播技术是把双刃剑。如果说真实信息的传递早已能做到

,不实信息特别是谣言的扩散也

地便利。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只有用权威消息战胜小道消息,谣言才会无处藏身,真实才能充盈每个人的生活空间。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孔不入出人意料B.畅通无阻左右逢源C.无所不在始料未及D.无远弗届前所未有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空,用来形容“真实信息”,且根据“谣言的扩散也便利”可知,横线处表示真实的信息传播便利,B项“畅通无阻”指流畅通达,没有阻碍,C项“无所不在”指到处都有,到处都存在,D项“无远弗届”指不管多远的地方都能到达,三项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无孔不入”比喻做坏事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为贬义词,无法形容真实信息的传递,排除。第二空,横线处搭配“便利”,且对应前文的“真实信息的传递早已······”,说明谣言的扩散也是非常广泛的。D项“前所未有”指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填入横线中表示谣言的扩散也极为便利和广泛,符合文意,当选。B项“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主语一般为人,不能用来形容“谣言”,排除;C项“始料未及”指没有想到的,意料之外的,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悬疑新闻”当休矣》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分析语境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第二步,第一空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排除A。第三步,第二空利用关键字“也”及词语的修饰对象,排除B、C。第一空,文段强调的是真实信息的传递没有阻碍,可到达任一地方。“无孔不入”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其感情色彩不符合语境,排除A。“畅通无阻”指毫无障碍地通过;“无所不在”形容到处都存在;“无远弗届”指不管多远,没有到不了的。三者填入恰当。第二空,由“也”可知,文段强调的是谣言的扩散也随传播技术的发展而更加便利。“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不能形容谣言传播的便利程度,排除B。“始料未及”强调超出预料;“前所未有”指历史上从未有过。此处并非强调便利程度超出预期,而是强调便利程度是之前没有过的,“前所未有”填入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不实信息特别是谣言的扩散也________的便利”可知,第一空想表达的意思是真实信息传递很便利。A项“无孔不入”指遇空隙就钻进去;亦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感情色彩偏消极且语义不符,排除A项。B项“畅通无阻”指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C项“无所不在”指到处都有;D项“无远弗届”指的是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三者都可以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便利,信息覆盖的范围很广。第二步,分析第二空。B项“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比喻为人圆滑,两头讨好,该成语多形容人的,不能形容谣言,排除B项。C项“始料未及”指没有想到的,在意料之外的,文段并没有“出乎预料”的意思,语义不符,排除C项。D项“前所未有”指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侧重于“当今信息传递非常便利”。因此,选择D选项。44.0,1.2,4.4,(

),16.8,(

),36.12A.9.6,25.10B.5.8,17.9C.9.6,19.7D.10.4,20.11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小数数列。第二步,将小数点看作分隔符,分组看整数和小数数列。整数部分:0,1,4,(9),16,(25),36,为平方数列;小数部分:0,2,4,(6),8,(10),12,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为9.6,25.10。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题干为小数数列,可将整数与小数部分划分查找规律。数列整数部分分别为:0、1、4、(9)、16、(25)、36,各项分别为、、、()、、()、,为连续自然数的平方数列;小数部分分别为:0、2、4、(6)、8、(10)、12,为连续偶数列。观察选项,A项满足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数列各项依次递增,没有倍数关系,也没有统一加和或作差规律,观察发现各项数位均为偶数,且数列末尾数字依次为3,6,9,12,……,存在明显等差关系,则考虑将数列各项按数位进行拆分寻找规律。数位组合数列,将每项分成位数相同的两个数,1、5、9、13、17、21、25、29、33、(37)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3、6、9、12、15、18、21、24、27、(30)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故应填3730。45.顾客主动社会化是指顾客为了有效参与服务过程而主动学习与其扮演角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顾客主动社会化的是:

A.退休的张阿姨每天晚上收看电视养生节目学习养生

B.公司员工小刘为提高在某片区的销售业绩,自学当地方言

C.小明的妈妈为帮助小明提高奥数成绩,自己也报了奥数培训班

D.小谢不认同医生对他做出的患有抑郁症的诊断,上网搜了很多资料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主体、目的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顾客主动社会化的定义要点:①顾客为了有效参与服务过程;②主动学习与其扮演角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A项,退休的张阿姨学习养生知识,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公司员工小刘是销售者并非顾客,不符合要点①。

C项,小明的妈妈参加奥数班是为了帮助小明学习,不符合要点①。

D项,小谢不认同医生对其做出的患有抑郁症的诊断,主动上网搜集资料,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顾客;

②为了有效参与到服务过程;

③主动学习与其扮演角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张阿姨收看电视节目学习养生,未体现张阿姨是“顾客”,也未提及“服务过程”,不符合定义;

B项:小刘为提高业绩自学方言,小刘是销售者,并非“顾客”,不符合定义;

C项:小明的妈妈报名奥数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奥数成绩,并非“为了有效参与到服务过程”,不符合定义;

D项:小谢不认同医生的诊断,体现了医生与小谢之间存在“服务过程”,他上网搜了很多资料,体现了主动学习与其患者角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顾客”、“为了有效参与到服务过程”、“主动学习与其扮演角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退休的张阿姨收看电视养生节目,张阿姨不是“顾客”,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刘是公司员工,不是“顾客”,为提高销售业绩而学习方言,不符合“为了有效参与到服务过程”,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明的妈妈是奥数培训班的“顾客”,

但她报奥数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小明提高奥数成绩,不符合“为了有效参与到服务过程”,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小谢是一名患者,所以他是医生的“顾客”,小谢在网上搜了很多的资料是为了确认医生对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符合“为了有效参与服务过程”,也符合“主动学习与其扮演角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46.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⑥,②③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②⑥,③④⑤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没有明显数量特征,考虑属性类曲直性。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观察题干图形,①④⑥三图均为直线图形,②③⑤三图均为曲直图形,分成两组。因此,选择B选项。47.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条件主要有两条:(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2)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民事违法行为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前者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A.某影楼私自将抓拍路人的照片展出,吸引客户

B.某小偷偷窃女士钱包未果,用水果刀将其刺伤

C.某私营业主不按合同规定按时给员工发放工资

D.王某拖欠李某三万元贷款,不按规定期限偿还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某影楼私自将抓拍路人的照片展出,侵犯了路人的隐私权,符合“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符合定义,排除;

B项:某小偷用水果刀将女士刺伤,触犯刑法,不符合“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某私营业主不按合同规定按时给员工发放工资,符合“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符合定义,排除;

D项:王某拖欠李某三万元贷款,不按规定期限偿还,属于合同违约,符合“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8.关于科学革命的讨论________于十七世纪。不过,其时革命尚在________地展开,相关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科学的本性,而未有所谓“科学革命史”的理解。到十九世纪,现代科学的基本模式逐渐定型,一些学者便回到现代科学的源头做起了编史和整理工作。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滥觞如火如荼B.起源风起云涌C.溯源轰轰烈烈D.发端方兴未艾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A、B、D三项意思相近,填入均可。C项“溯源”后一般不接宾语,与“于”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作状语修饰“展开”,排除一般不作状语的B、D,确定答案。第一空,“溯源”与“于”搭配不当,排除C。第二空,所填词应作状语修饰“展开”。“风起云涌”比喻事物大量迅速发展。文段中只说了“革命”,并未体现“大量”,排除B。“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一般作谓语,如“革命方兴未艾”,排除D。“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作状语修饰“展开”,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其时革命尚在”“到十九世纪……基本模式逐渐定型”可知,第一空应体现开始、起源之意。A项“滥觞”原意是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符合文意。B项“起源”符合文意。C项“溯源”指探求本源而追溯,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本空没有探求、探寻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发端”指开始、起头,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十七世纪”“……地展开”可知,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