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023年甘肃敦煌市招考聘用村级后备干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05月2023年甘肃敦煌市招考聘用村级后备干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05月2023年甘肃敦煌市招考聘用村级后备干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05月2023年甘肃敦煌市招考聘用村级后备干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05月2023年甘肃敦煌市招考聘用村级后备干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05月2023年甘肃敦煌市招考聘用村级后备干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高频考点题库(共1000题)1.A.0B.1C.2D.3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共2个。故正确答案为C。2.复种指数指的是一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日照、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日照条件好、无霜期长、水分充足、合理套种等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关于复种指数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我国由南向北,地区复种指数逐渐增高B.复种指数和地区所处的经度有密切的关系C.春季和秋季的复种指数要高于夏季和冬季D.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可使复种指数超过百分之百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一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②日照条件好、无霜期长、水分充足、合理套种等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一般而言,我国由南向北日照条件变差、霜期变长,地区复种指数大致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选项错误;B项:日照条件、霜期长短主要受纬度影响,不是经度,选项错误;C项:定义指出复种指数以一年为期,单个季节不适用这个概念,选项错误;D项:较高的农业技术可实现一年两收,甚至三收,总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复种指数可以超过百分之百,选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3.农村的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所有。A.集体B.个人C.企业D.国家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根据《宪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故正确答案为A。4.下列关于微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微波的频率比一般无线电波的频率低B.含水量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没有影响C.微波会被玻璃、塑料和瓷器等物体反射D.微波通信容量大、质量好、传输距离远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熟悉微波的物理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常考的物理常识有声音(音调、音色、响度)、光(反射、折射、散射、色散)、力等,公考中常把生活当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与古诗词结合起来考查。A项错误。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B项错误。水和食物等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所以含水量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有影响。C项错误。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而对金属类物质,则会反射微波。D项正确。微波通信是直接使用微波作为介质进行的通信,不需要固体介质,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时就可以使用微波传送,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容量大、质量好,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波相关知识。第二步,在微波长段的电磁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0MHz(0.3GHz)—300GHz,这就意味着微波通信设备的通频带可以做得很宽,通讯容量比较大。微波通信质量好,抗干扰能力强,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是国家通信网的一种重要通信手段,也普遍适用于各种专用通信网。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A项错误,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B项错误,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C项错误,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也不会被反射。D项正确,由于微波频率很高,所以在不大的相对带宽下,其可用的频带很宽,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兆赫兹,这是低频无线电波无法比拟的。这意味着微波的信息容量大,所以现代多路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几乎都是在微波波段内工作的。故正确答案为D。5.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代表B.意味C.象征D.预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实词填空。空格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B项“意味”表示“包含某种意义”,符合语境,为正确答案。A项“代表”多指体现;C项“象征”用于抽象事物;D项“预示”指事情发生前显示出来,不合语意。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一旦形成薄膜,他们中间就极少有棱角接触,因此就极少有熔融和烧结的机会”可知,括号后面内容是对括号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代表”指体现,反映;C项“象征”指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A项和C项均强调某种抽象意义,没有体现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和C项。D项“预示”强调事前显示出来,而文段并无“事前显示出来”的含义,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B项“意味”指包含某种意义,表示解释说明,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6.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下列概括表述正确的是:A.耕地资源——西南多、东北少B.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C.煤炭资源——南方多、北方少D.森林资源——平原多、山区少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第二步,我国资源分布情况:耕地资源东北多,西南少;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煤炭资源北方多,南方少;森林资源平原少,山区多。因此,选择B选项。7.下列成语和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口蜜腹剑——李义府B.十面埋伏——项羽C.程门立雪——杨时D.东床快婿——王羲之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错误,“口蜜腹剑”,出自《资治通鉴•唐记》“口有蜜,腹有剑”,这是文中对奸相李林甫的评语。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由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笑里藏刀是指李义府。B项正确,“十面埋伏”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C项正确,宋代的杨时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在颍昌(地名)拜理学家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程颢死后,四十多岁的杨时又和同学游酢一起到洛阳请教另一位有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弟弟)。他们到程颐家时,程颐正在打瞌睡。两人不敢惊动他,就侍立在门口。程颐醒来后发现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程门立雪由此而来,比喻尊师重道。D项正确,“东床快婿”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雅量第六》“王氏谱曰:逸少,羲之小字。羲之妻,太傅郗鉴女,名璿,字子房。”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东床快婿”王羲之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8.每道题在上边的题干中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五个图,这五个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下边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四个图,从中选出唯一的一项作为保持上边五个图规律性的第六个图。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图形为不规则图形,且没有明确的部分构成,考虑图形的同一性,发现题干图形都是一副包含大人和小孩的图画,即可确定规律找出答案。每幅图都是大人和小孩的组合,选项中只有B符合。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题干图形均为人物在生活中的场景,考虑实体信息。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每幅图均出现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A项:人和马,排除;B项:大人和小孩,符合;C项、D项均为两个大人,排除。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图形的实际意义,寻找最大共同点。题干一组图都是人在做不同的球类运动,都存在黑色小球。选项中只有A项具有黑色小球。故正确答案为A。9.这条商业街位于繁华市中心,开张以来,生意一直很好,人流如潮,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车水马龙B.纷至沓来C.络绎不绝D.接踵而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强调的是交通繁忙、繁华热闹的的情景,A项词义与语境不符,排除;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而来: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两个成语强调的都是“到来”。络绎不绝:前后接连不断,形容车马行人来往频繁。而对于繁华的商业街来说,人们应是一种来来往往的状态,故“络绎不绝”更符合语境。10.在Windows中,下列关于文件名的叙述,错误的是:A.文件名中允许使用空格B.文件名中允许使用货币符号($)C.文件名中允许使用星号(*)D.文件名中允许使用汉字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DOS操作系统规定文件名由主名和扩展名组成,文件主名由1到8个字符组成,扩展名由1到3个字符组成,主名和扩展名之间由一个小圆点隔开,一般称为8.3规则。各种控制字符和下列字符不能用在文件名中:()、(/)、(\)、(|)、(:)、(")、(*)、(?)。因此,选择C选项。A项:Word文档中文件名称中间是可以含空格的。前导或尾随空格是不行的,这样的空格将被去除。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D项:文件主名和扩展名可以使用的字符是:①英文字母(大小写均可);②数字;③汉字;④特殊符号:$#&@()-[]^~等。可知,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11.“足球赛冠军不就在巴西与西班牙两队中产生嘛!”这句话表明:A.足球赛冠军既是巴西队,又是西班牙队B.足球赛冠军是巴西队C.足球赛冠军不是西班牙队D.足球赛冠军如果不是巴西队,那么就一定是西班牙队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和选项特征,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要么巴西队,要么西班牙队第三步,进行推理。根据①可知,冠军就在巴西和西班牙之间:如果不是巴西队,就是西班牙队;如果不是西班牙队,就是巴西队;两队不可能同时是冠军,也不可能都不是冠军。因此,选择D选项。12.校军训的最后一天,甲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表演。这时,几位教官在一起谈论甲班的射击成绩。李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王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赵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由此可以推出以下(

)肯定为真。A.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优秀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D.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第二步,找关系。李教官说的话“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和王教官说的话“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射击成绩会是优秀”为矛盾关系。第三步,看其余。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只有一真”,可知:说真话的在李教官和王教官之间,则其余的赵教官说的是假话。赵教官说的“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为假,可知这句话的矛盾必然为真,即“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是优秀”为真。因此,选择A选项。13.祖父的年龄为72岁,长孙18岁,次孙15岁,幼孙11岁,问多少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A.10年B.12年C.13年D.14年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经过了n年,此时长孙、次孙、幼孙、祖父四个人的年龄分别为(18+n)、(15+n)、(11+n)、(72+n),根据“三个孙子年龄之和与祖父的年龄相同”可得,18+n+15+n+11+n=72+n,解得n=14。因此,选择D选项。1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图形由一个不规则边框和黑白两种小圆圈组成,且两种小圆圈均不在同一区域,考虑小圆圈的位置关系。题干图形分为两个区域,黑圈在面积较小的区域,白圈在面积较大的区域。故本题选D。1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图形元素构成凌乱,考虑数数。观察发现,每个图形均由两个部分构成,满足这一规律的只有B项。故正确答案为B。16.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故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管理人员需要去管理他人,兼顾他人的工作,协调各项工作,而员工只需要做到自我管理。因此,选择D选项。17.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三坊七巷街区,有人将其比喻为鱼骨与鱼刺,有人则形容为菩提树叶,或直呼为“非”字形。笔者觉得,它倒更像一片优美的棕榈树枝叶,南后街似叶片的主脉,向西伸出的三条支脉为三坊,向东生出的七条细脉是七巷。由北向南的三坊依次为衣锦坊、光禄坊、文儒坊,七巷的顺序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和吉庇巷。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三坊七巷的历史B.三坊七巷的走向C.三坊七巷的建筑D.三坊七巷的格局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介绍其他人对三坊七巷街区的看法,接着通过“笔者觉得”提出作者的观点,即“像一片优美的棕榈树枝叶......”,通过“主脉”“三条支脉”“七条细脉”以及“顺序依次”等表述可知,文段是对三坊七巷街区“布局”的论述,对应D项“格局”。A项“历史”、C项“建筑”均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排除;B项“走向”属于格局中的一个方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三坊七巷的千年回眸》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谈到对于“三坊七巷街区”的形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第二句通过“笔者觉得”给出作者的观点,即阐述“三坊七巷街区”的布局结构。第三句话对作者观点做出解释说明,阐述“三坊”和“七巷”具体的名称。文段第二句话是重点句,论述“三坊七巷”的整体形态及布局。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中“格局”和文段的重点相符。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对选项中的“历史”“走向”“建筑”“格局”的意思有所了解,再结合文段对三坊七巷排列结构的论述,确定答案。文段首先以他人对三坊七巷街区的看法引出作者观点,即“更像一片优美的棕榈树叶”,后文通过对三坊七巷的具体描述对作者观点加以证明。文段未提到三坊七巷的历史和建筑特点,排除A、C。文段不仅介绍了三坊七巷主脉、支脉、细脉的走向,还具体阐述了其排列顺序,故用“格局”概括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D。18.①盗版App网络泛滥②恶意木马植入手机③用户手机资费损失④用户下载安装App⑤正版流行App问世A.⑤①②④③B.①③⑤④②C.①②③⑤④D.⑤①④②③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⑤中选择。先有正版才有盗版,即首句是⑤,故排除B、C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三句应从②④中选择。先有“用户下载安装App”,才会使得“恶意木马植入手机”,即④在前,故排除A项。因此,选择D选项。19.我国公民从(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A.年满18岁起B.年满l6岁起C.年满10岁起D.出生时起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ABC项错误,因此不当选。D项符合该条款规定,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根据《民法总则》第五十九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不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定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划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全傻全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半傻半天真)、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且有独立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0.买卖双方公开评价,本是互联网发展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机制,让尚未看到商品实物、还没到现场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借助别人的评价做出初步判断。然而,为吸引消费者,提高销量,采用好评有礼、好评返现等经营手段,诱导消费者“不分青红皂白”给好评,就会误导后续消费者,使其难以获得客观真实的信息,若不遏制这样的虚假信息,反而会加剧信息不对称,造成新的信息堡垒。这段文字旨在表达:A.亟需管控互联网中的虚假好评B.虚假好评泛滥影响消费者判断C.信息不对称形成新的信息堡垒D.应公开评价已解决信息不对称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话讲买卖双方公开评价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机制,紧接着用转折关联词“然而”引出问题,即虚假好评会误导后续消费者,使其难以获得客观真实的信息。最后用一个反面论证引出作者想表达的重点,即亟需遏制这样的虚假信息。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表达的内容。因此,选择A选项。B项:属于虚假好评导致的问题,而并不是文段要表达的重点。C项:缺少主体“虚假好评”。D项:“已解决”无中生有。21.在浏览器地址输入www.baidu后,客户端执行的过程是:①DNS解析的IP地址,发起HTTP会话,封装数据包,输入到网络层。②传输层(添加TCP头)把HTTP会话请求分成报文段,添加源和目的端口,查找目的端。③网络层(添加IP头)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如何到达服务器。④链路层(添加MAC头)发送数据包到路由器,查找相应的MAC地址,查找目的地址,发送IP数据包到达服务器的地址。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第二步,在浏览器地址输入www.baidu后,客户端执行的过程是:(1)客户端浏览器通过DNS解析到的IP地址,通过这个IP地址找到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路径。客户端浏览器发起一个HTTP会话到,然后通过TCP进行封装数据包,输入到网络层。(2)在客户端的传输层,把HTTP会话请求分成报文段,添加源和目的端口,如服务器使用80端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由系统随机选择一个端口如5000,与服务器进行交换,服务器把相应的请求返回给客户端的5000端口。然后使用IP层的IP地址查找目的端(建立tcp连接)。(3)客户端的网络层不用关心应用层或者传输层的东西,主要做的是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如何到达服务器,期间可能经过多个路由器,这些都是由路由器来完成的工作,通过查找路由表决定通过那个路径到达服务器(IP的重要功能是寻址和路由)。(4)客户端的链路层,包通过链路层发送到路由器,通过邻居协议查找给定IP地址的MAC地址,然后发送ARP请求查找目的地址,如果得到回应后就可以使用ARP的请求应答交换的IP数据包现在就可以传输了,然后发送IP数据包到达服务器的地址(IP地址转为MAC)。故在浏览器地址输入www.baidu后,客户端执行的过程为①②③④。A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22.公文办理主要分为:A.收文和发文B.拟办和承办C.登记和分发D.整理和保管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第二步,公文办理程序就是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公文办理程序包括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两个部分。因此,选择A选项。23.①18世纪,人们在哥伦比亚玛雅文明遗产中发现了一个极像现代飞机的黄金制品②航空专家认真辨认和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于前人的结论③在900年前,玛雅文明突然神秘消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④当时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以鸟或鱼为原型制作的饰物,并没有给予其更多的关注⑤他们认为,那是一种飞机模型,与现代飞机模型极为相似⑥到了20世纪末,人们在厄瓜多尔南部的一个地下隧道中,又先后发现了两个用黄金制成的类似物品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⑥④②③B.③⑥⑤①②④C.③①④⑥②⑤D.①④③②⑤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首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①句提出“18世纪”、③句“在900年前”,目前是21世纪,18世纪距今为300年,故900年前更早一些,根据时间先后顺序,③句在①句前,排除A、D两项。⑥句“到了20世纪末”,20世纪应在18世纪之后,故⑥句应在①句之后,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从古玛雅“黄金飞机”说起》24.丝绸之路

之于

相当于

万里长征

之于

)A.敦煌;遵义B.骆驼;草鞋C.沙漠;海洋D.贸易;解放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丝绸之路”途经“敦煌”,“万里长征”途经“遵义”,前后二者均属于地点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骆驼”是“丝绸之路”必备的工具,“草鞋”不是“万里长征”必备的工具,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丝绸之路”途经“沙漠”,“万里长征”不途经“海洋”,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丝绸之路”的目的是促进“贸易”发展,“万里长征”的目的不是促进“解放”,而是战略转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25.假如这种疾病已扩散得厉害,医生也无法妙笔生花。这句话中的“妙笔生花”一词使用恰当: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判断这句话中成语是否使用恰当。第二步,本句成语“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不能用来形容医生的医术,搭配不当。因此,“这句话中成语‘妙笔生花’一词使用恰当”表述错误。26.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下面四张图是蜻蜓点水时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则下列描述与对应图片相符的是:A.A图中蜻蜓向右飞行,且飞行速度和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B.B图中蜻蜓向右飞行,且飞行速度比水波的传播速度慢C.C图中蜻蜓向左飞行,且飞行速度和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D.D图中蜻蜓向左飞行,且飞行速度比水波的传播速度快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水波在水面传播的速度可看成匀速,因此先出现的水波,其扩散的圆圈大,后出现的水波,其扩散的圆圈小。若蜻蜓的飞行速度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则蜻蜓下一次点水时,正好落在上一个水波的圆圈上,扩散后,两个水波圆圈相切。A项,水波的传播速度可看成匀速,取图中三个圆的圆心,并作连线,该线就是蜻蜓的飞行轨迹,方向由大圆的圆心到小圆的圆心,正确;B项,如果飞行速度比水波的传播速度慢,则小圆在中圆内部,中圆在大圆内部,错误;C项,三个圆圆心位置相同,蜻蜓没有飞行,错误;D项,蜻蜓应向右飞行,错误。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水波在水面传播速度相等,所以水波圆圈越小,代表水波产生越晚。观察

ABD三项,水波自左向右大小依次变小,说明水波自左到右依次产生,蜻蜓应向右飞,而C项水波圆心在同一点,说明蜻蜓原地点水。故排除C、D两项。若蜻蜓飞行速度和水波传播速度相等,则新点水时,刚好在旧水波圆圈上点水。随后扩散时,新产生的水波圆圈应与旧水波圆圈相切,A项正确。若蜻蜓飞行速度比水波传播速度慢,则新点水时,在旧水波圆圈内点水。随后扩散时,新产生的水波圆圈应与旧水波圆圈无交点,B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27.①媒体做出报道②肇事司机逃跑③受伤者被送往医院急诊④目击者提供线索⑤对车辆进行排查A.③④①②⑤B.②④③①⑤C.③②①⑤④D.②③④①⑤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②③中选择。比较可知,应该先“肇事司机逃跑”,之后“受伤者被送往医院急诊”,所以首句为②,排除A、C两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确定③④的顺序。比较可知,先“受伤者被送往医院急诊”,之后“目击者提供线索”,所以③在④前面,排除B项。因此,选择D选项。28.我国的铁农具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29.12456A.AB.BC.CD.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数字12456位于区间11320~14781。故正确答案为D。30.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故表述错误。31.“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个家庭因吸毒而陷入痛苦的泥潭中,家庭有一个吸毒的,比家里有得癌症的人还要糟糕。”从事禁毒工作的一名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正面临一场持续升级的禁毒战。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禁毒专家对我国当前禁毒战的态度是:A.悲观的B.怀疑的C.忧虑的D.遗憾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中先提到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个家庭因吸毒陷入痛苦的泥潭中,接着专家表示,我国正面临一场持续升级的禁毒战。说明我国的禁毒形势非常严峻,故而专家的态度是C项“忧虑”的。其他几个选项的意思都是我国的禁毒战可能会失败,对我们打赢禁毒战没有信心,表达太消极,文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进度专家论述“我国当前禁毒战”的关键信息。文段首先指出吸毒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之大,接着禁毒专家指出“我国正面临一场持续升级的禁毒战”。由此可见,禁毒专家对于我国当前禁毒战表达了担忧的态度。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忧虑的”符合禁毒专家对我国当前禁毒战的态度。因此,选择C选项。32.用2、5、8三个数组成三位数,3个数可重复使用,共可以组成27个三位数,若将其从小到大排列,则第19个数应该是:A.588B.822C.825D.852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第二步,由于数字可以重复,首位数为2时有3×3=9个三位数,首位数为5也有9个三位数,总共18个数,那么第19个数为8开头的最小数,即822。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用枚举法解题。第二步,根据题意,从小到大依次枚举前19个数:222,225,228,252,255,258,282,285,288,522,525,528,552,555,558,582,585,588,822。因此第19个数为822。因此,选择B选项。33.要加快新型产业布局,就需要进一步结合广东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科技创新去________产业新优势。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构造B.构建C.建筑D.建造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搭配“产业新优势”这一抽象事物。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构建”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搭配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可与“产业新优势”搭配。A项“构造”作动词时指制造、建造,做名词时指结构;C项“建筑”作动词指建造,建立,多指造房子,修路、架桥等,作名词指建筑物;D项“建造”指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制造。三者多与具体事物搭配,比如:构造房屋,建筑铁路,建造花园,与“产业新优势”搭配不当。因此,选择B选项。34.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剖析了记者采访时向访问对象提出诸如“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由此可以推出(

)。A.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B.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那些空泛、笼统的提问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中包含“除非”这一关键词,可以将题干信息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表示出来,再根据推理规则进行解题。根据题干可知:①问题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对象没法回答;②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应付。A项,采访对象没法回答→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即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采访对象可以回答。与题干信息表达不一致。不可由题干推出。B项,问题具体、简洁明了→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困难。即采访对象难以回答→问题空泛、笼统。与题干信息表达不一致。不可由题干推出。C项,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空泛、笼统的提问→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与题干信息②一致。可以由题干推出。D项,题干提出,对于“您感觉如何”等问题,会使采访对象无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但题干中没有提出这种问题只会使采访对象“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不可由题干推出。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除非”,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采访对象能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第三步,进行推理。A项:题干未涉及“具体、简洁明了的提问”与“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的逻辑关系,排除;B项:“采访对象没法回答提问”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所以无法确定是否“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排除;C项:“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与题干中的“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不是同一概念,属于偷换概念,排除;D项:本选项信息可翻译为“采访对象能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除非,否则不这个关联词可翻译为:后→前的形式,因此,题干最后一句话翻译为:回答了→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A项: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是否能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原文当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排除;B项:可翻译为:没法回答→没有(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否前→否后,与题干的翻译形式不一致,排除;C项:可翻译为:回答→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与题干翻译形式一致,符合题意,当选;D项:选项中因为采访对象抓不住要点而做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原文说的是采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不等同于泛泛或言不由衷,属于概念的偷换,并且这么回答的原因是什么,题干也没有提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5.某教研室有12人,其中7人会英语,7人会德语,6人会法语,4人既会英语又会德语,3人既会英语又会法语,2人既会德语又会法语,1人英语、德语、法语三种语言都会。该教研室会且只会两种语言的有多少人?A.5B.6C.8D.9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三集合容斥类,用图示法解题。第二步,根据题意画图,将已知数据进行标注且计算,结果如下图:第三步,该教研室只会两种语言的有3+2+1=6(人)。因此,选择B选项。36.公文的作者是指(

)。A.签发人B.审核人C.发文机关D.撰写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作者的概念辨析。公文是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文件。由此可知,公文的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即使公文是由个人撰写或发布,也是一种组织行为。A项,公文的签发人是组织的代表,但并非公文的作者。该项应排除。B项,公文的审核人对公文的内容、形式进行审查,但不是公文的作者。该项应排除。C项,发文机关在管理活动和公务处理的过程中组织人员撰写、审核、发出公文,是公文的组织主体和发出者,即公文的作者。该项应选。D项,撰写人受组织委托起草文字的内容,是公文内容的起草者,但不是公文的作者。该项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7.某调查小组对部分生物进行了归类,他们把胡狼、棕熊和狮子归为一类,把丹顶鹤、蝙蝠、麻雀归为一类,把黄鳝、蛇和蚯蚓归为一类,这样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A.生活环境B.肢体形态C.运动速度D.繁殖方式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可以采用猜测法解题。黄鳝、蛇和蚯蚓体型相仿,其归类依据可能是肢体形态。A项错误。从生活环境看,蛇能水陆两栖,黄鳝在水中生存,蚯蚓在泥土中生存,不能归为一类。B项正确。胡狼、棕熊和狮子都是四足,有脊椎;丹顶鹤、蝙蝠和麻雀都是双足,有翅膀;黄鳝、蚯蚓和蛇都是长条状无足动物,所以该调查小组的分类主要是按照动物的肢体形态进行划分。C项错误。从运动速度看,蚯蚓的运动速度明显慢于蛇和黄鳝,不能归为一类。D项错误。从繁殖方式看,尽管蝙蝠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鸟类,但它们没有羽毛,也不生蛋,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而丹顶鹤和麻雀是卵生,不能归为一类。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归类。第二步,按照动物的肢体形态进行划分,胡狼、棕熊和狮子都是四足,有脊椎,体表有毛;丹顶鹤、蝙蝠和麻雀都是双足,有翅膀;而黄鳝、蚯蚓和蛇都是长条状体形。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B项正确:按肢体形态来分,胡狼、棕熊和狮子均有四肢,四条腿行走;丹顶鹤、蝙蝠和麻雀都有翅膀,可飞行;黄鳝、蛇和蚯蚓都无足无翅。A项错误:若按生活环境分,胡狼、狮子多分布于草原,而棕熊多分布于森林,不能归为一类;丹顶鹤多栖息于湿地,蝙蝠栖息于洞穴,麻雀喜欢靠近农田,不能归为一类;黄鳝在水中生存,蛇能水陆两栖,蚯蚓只能生存在泥土中,不能归为一类。C项错误:若按运动速度分,蚯蚓的运动速度明显比黄鳝和蛇要慢,不能归为一类。D项错误:若按繁殖方式分,蝙蝠为胎生,丹顶鹤、麻雀为卵生,不能归为一类。故正确答案为B。38.祖冲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的突出贡献是将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早了(

)。A.300多年B.500多年C.1000多年D.1500多年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祖冲之,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祖冲之的成就比欧洲早了1100年。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故正确答案为C。39.汉字造字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下列属于指事字的是:A.本B.日C.明D.竽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造字方法。第二步,“指事”字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表意标志的造字方法。“本”是在象形字“木”的下面添一横表示树根之意。因此,选择A选项。40.在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则难于决断其优劣;但在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决断后效应。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决断后效应的是:A.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一番考量之后他认为留下来要面对许多复杂关系,不如重新开创新天地B.某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最后她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其中一款,可到货后发现这款有色差C.某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班长建议选B。事后,老师认为选B完全正确,因为B最终夺得冠军D.某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最后他听从老师建议选择了甲大学,从此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符合“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但考量之后他认为留下来要面对复杂关系,这只是他的认知,并没有进行决断,不符合“作出选择之后”,更不符合“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对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符合“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最后选择了其中一款,发现有色差,只是描述情况,并没体现“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老师对A与B的选择犹豫不决,符合“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但赛后认为选B是正确的,是因为他夺冠了的结果证明选择正确,并没体现因为做出决策而对A、B重新评价,不符合“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对甲乙两所大学犹豫不决,符合“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选择了甲大学之后,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符合“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②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属于“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但是其决定出去开创新天地后对于原本去留的评价态度未明确,不属于“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定义;B项:某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属于“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但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其中一款,可到货后发现这款有色差,描述的是事实,未体现“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定义;C项:某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属于“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但是老师认为选B完全正确是基于结果得出的评价,不是自己主观的判定,不属于“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定义;D项:某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属于“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最后他选择了甲大学,并从此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属于“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决断后效应是因为做出了决断而对某个事物的态度发生改变,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信息。决断后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难以决断每个事物的优劣,但是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A项,“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并未体现他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B项,该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说明她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做出选择后发现所选的手机有色差,这只是对手机客观情况的描述,并未体现该女士对手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C项,该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后来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B最终取得了冠军,而不是因为自己做出了选择,不符合定义。D项,该学生“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当他选择甲后,就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即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41.叶公好龙∶名副其实A.郑人买履∶达权通变B.邯郸学步∶东施效颦C.杞人忧天∶庸人自扰D.愚公移山∶持之以恒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二者属于反义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郑人买履”形容死板,不会变通,“达权通变”指做事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二者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均比喻胡乱模仿,最后效果极坏,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C项:“杞人忧天”指为没根据的事情而担心,“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自找麻烦,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D项:“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42.在美国,自

2008

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从未超过

5%,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在

2009

年和

2010

年的高峰期却增至

15%以上。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中,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新增的工作越来越需要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人。因此,很多工人正在被抛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到

2020

年,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

I50

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出现近

600

万人的剩余。这段文字所揭示的突出问题是:A.低学历工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B.永久性失业的人群将持续增长C.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D.高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持续增长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半部分通过大学、高中的失业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引出“因此”引导的结论句。在之后,又引用调查报告进一步论证观点句。第二步,对比选项。文段的重点句在结论词“因此”之后,而结论句当中研究所预计的情况又是重点,强调了高学历工人和低学历工人就业的差别。A、D

两个选项只分别讲到了低学历和高学历工人的就业状况;B

的内容属无中生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问的是“这段文字揭示的突出问题是”,实则仍是要求我们阅读文段,提炼文段的关键信息。本题所给文段通过一系列数字来说明问题,分析可知,文段末句“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预计指出了问题的所在,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文段末句相关。文段首先说明了美国大学毕业生和高中辍学者两者失业率的巨大差距,然后又指出经合组织中呈现出对高学历和高技能工人需求增加的趋势,最后以麦肯锡研究所的预测结尾——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剩余600万人。故文段说明的是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会越来越大。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表明观点,即“高学历高技能的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随后以美国、法国的情况为例进一步论证。C项为主旨的同义表述。A项和D项是高低学历技能配合不当的就业前景,这一现实问题导致的两个不同方面的结果,表述都过于片面;B项只是高低学历技能配合不当的就业前景,这一现实问题可能导致的一个假设性后果,不是文段揭示的突出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43.如图所示为蜂鸟在空中悬停的受力分析,根据图示内容判断蜂鸟能够悬停的主要原因是A.蜂鸟振翅的频率高,每秒可达50~70次B.蜂鸟振翅的幅度大C.蜂鸟振翅的方向非常接近水平面D.蜂鸟体重轻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本题主要考查物理的力学。第二步,分析选项。蜂鸟悬停时身体朝向斜上方,翅膀在一个水平面上扑打,这样只会产生近似垂直的升力,而不会使鸟向前运动。因此,选择C选项。44.《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录名胜胜区的建设与管理。A.城市管理B.城市建设C.城市规划D.城乡建设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法。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故正确答案为D。45.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有(

)。A.绝对数量大B.利用情况单一C.耕地比重小D.地区分布不均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社情。我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故正确答案为ACD。46.最近有一位科学家提出新观点: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他的依据是:板块运动必然会让自然界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而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这位专家观点的是:A.颜色浅的长英质岩石本质上是颜色深的镁铁质岩石“再生”而来的,而在数十亿年前,镁铁质岩石在地球上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地位B.以全球各地35亿年前的沉积层样品分析,其中含有长英质岩石颗粒的不足一半C.长英质岩石在自然界中的占比比镁铁质岩石高出很多似乎只有板块运动这一解释,但早期的板块构造运动很可能是时断时续的,局部范围的D.35亿年前地球火山密布,火山爆发释放的岩浆会把镁铁质岩石深深埋在地下,这些镁铁质岩石会被熔化,进而转变成长英质岩石,但板块运动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论据:板块运动必然会让自然界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而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说的是能不能通过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来判断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该项说的是镁铁质岩石数量的多少,话题不一致,而且数十亿年时间也不够明确,无法削弱,排除;B项:题干说的是能不能通过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来判断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该项说的是长英质岩石的颗粒在沉积层的占比多少,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C项:“似乎”和“可能”说明不能确定是板块运动导致镁铁质岩石转变成长英质岩石,还是板块运动直接导致长英质岩石的占比高,而且并没有提到时间,属于不明确项,无法削弱,排除;D项:火山爆发会把镁铁质岩石转化成长英质岩石,但板块运动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指出镁铁质岩石转变成长英质岩石并不一定与板块运动有关,拆断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是拆桥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论据:板块运动必然会让自然界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而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强调浅色长英质岩石具体的产生方式以及数十亿年前存在的数量,与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该项强调35亿年前含有长英质岩石颗粒在沉积层样品中不足一半,与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该项强调的是早期的板块运动方式,与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增加反向论据。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是由火山爆发带来的,而板块运动并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说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造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的出现,并不一定是板块运动引起的,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专家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的论点为“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论据为“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要质疑该专家的观点,可以指出根据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并不能判断出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题干根据“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得出“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的结论。A项,题干要论述的是能否通过浅色长英质岩石来判定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而该项说的是“含有长英质岩石颗粒”的占比,与题干观点不一致,无法质疑题干结论,排除。B项,题干要论述的是能否通过浅色长英质岩石来判定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而该项说的是“镁铁质岩石”在地球上的数量,与题干观点不一致,无法质疑题干结论,排除。C项,没有提到时间,无法说明根据浅色长英质岩石能否判定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且“似乎只有板块运动这一个”是猜测,并非确定性的表述,无法质疑题干结论,排除。D项,指出火山爆发会使镁铁质岩石转变成长英质岩石,但板块运动并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说明不能根据35亿年前地球上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就判断出那时有地球板块运动,质疑了题干观点。故本题选D。47.三人在一起猜测晚会节目的顺序。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丙说:“四班第二个出场,一班第三个出场。”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由以上可以推出,节目的正确出场顺序是:A.四班第一,三班第二,一班第三,二班第四B.二班第一,一班第二,三班第三,四班第四C.三班第一,四班第二,二班第三,一班第四D.一班第一,二班第二,四班第三,三班第四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选项信息充分,优先选择代入法。已知:他们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代入选项后,只要能使甲乙丙的猜测都只对一半,则为正确答案,反之不是正确答案;A项:代入后,甲说的两句话都错,不符合已知条件,排除;B项:代入后,甲说的两句话都错,不符合已知条件,排除;C项:代入后,甲说的前半句错误,后半句正确;乙说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丙说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符合已知条件;D项:代入后,乙说的两句话都错,不符合条件,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题干给出3个已知条件,根据条件的限制性要求,推出互相矛盾的条件,再结合选项即可直接得出答案。观察题干,若丙的后半句“一班第三个出场”为真,则甲的两个半句均为假,和每个人都预测对一半矛盾,则丙的后半句为假,前半句“四班第二个出场”为真;则乙的后半句为假,前半句“三班第一个出场”为真;则甲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二班第三个出场”为真;一班第四个出场。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每人只对了一半,是一道题干信息真假不确定的排列组合,考虑代入法,代入选项后符合每人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即为正确答案。A项:根据选项信息可知,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错误,二班第三个出场错误,甲全错,与题干条件每人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不符,排除;B项:根据选项信息可知,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错误,二班第三个出场错误,甲全错,与题干条件每人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不符,排除;C项:根据选项信息可知,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错误,二班第三个出场正确,甲符合;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正确,四班第四个出场错误,乙符合;丙说四班第二个出场正确,一班第三个出场错误,丙符合,三人预测都只对了一半,满足题干条件,当选;D项:根据选项信息可知,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正确,二班第三个出场错误,甲符合;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错误,四班第四个出场错误,乙全错,与题干条件每人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8.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先对题干展开图的各面进行编号,如下图所示。A项:由面3、面4和面6组成,与题干展开图一致,当选;B项:由面2、面3和面5或面6组成,在题干展开图中,其三个面的公共点为A点或B点,其中A点面5中为黑色三角形直角点、B点为面6中白色三角形的直角点,而在选项中,三个面的公共点既不是黑色三角形的直角点,又不是白色三角形的直角点,选项与题干展开图不一致,排除;C项:由面1、面4和面5或面6组成,在题干展开图中,其三个面的公共点为C点或D点,其中只有在选项三个面分别为面1、面4和面6的时候,D点会与面1中的对角线相交,但此时D点也应与面6中黑三角形的直角点重合,但选项中三个面的公共点并不与黑三角形的直角点重合,选项与题干展开图不一致,排除;D项:由面3、面5和面6组成

,其中面5与面6互为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选项与题干展开图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9.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观点:经济压力逐渐成为

年轻人结婚的主要因素。即便是有结婚意愿的年轻人,他们也常常因为置办房产、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等费用过高,面对婚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阻碍畏缩不前

B.妨害望而生畏

C.妨碍望而却步

D.阻止知难而退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分析文意可知,横线处表示经济压力已经成为年轻人不结婚的主要因素,A项“阻碍”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C项“妨碍”指干扰、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妨害”指有害于、阻碍,侧重的是损害的结果,语义程度过重,排除;D项“阻止”指使不能前进,使行动停止,侧重停止的意思,语义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根据“置办房产、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等费用过高”可知,有结婚意愿的年轻人也会被经济压力劝退,A项“畏缩不前”指因为害怕或有顾虑而退缩,可表达因顾虑高额费用而不敢结婚的意思,符合文意,当选。C项“望而却步”指远远望见了就害怕得后退,虽也能满足题意,但“望”与“面对”均有“看”之意,有语义重复嫌疑,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结合语境与选项可知,文段要表达的意思是经济压力逐渐成为使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主要因素。A项“阻碍”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C项“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两者均符合语境。B项“妨害”指有害于;D项“阻止”指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两者均语义过重,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所填词与“置办房产、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等费用过高”构成因果关系,表达“不敢结婚”之意。A项“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符合语境。C项“望而却步”指一看就往后退缩,与前面的“面对”重复,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50.港湾:停泊A.基因:遗传B.法庭:诉讼C.电缆:发电D.公路:运输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分析题干词项间关系,港湾的功能是停泊,二者之间是功能关系。停泊是港湾的功能。A项,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是基因的功能,遗传不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B项,审判是法庭的功能,诉讼不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传输是电缆的功能,发电不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D项,运输是公路的功能,与题干关系一致。故本题选D。51.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A.金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银本位制D.纸币本位制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第二步,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人民币是我国现行的唯一合法货币,我国属于纸币本位制。因此,选择D选项。A项: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由于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我国不采用金本位制。A项错误。B项: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特点: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定为法定货币;金银两种铸币均为主币,均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的效力。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可能导致商品价格和交易处于混乱状态,我国不采用金银复本位制。B项错误。C项: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十九世纪后期,世界白银产量猛增,是白银市面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呈长期下跌趋势。白银价格的起伏不稳,加之体重价低不适合巨额支付,因而不同国家先后放弃银本位制。我国不采用银本位制。C项错误。52.《自然》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基因改造过的猪心脏,在被同位移植到狒狒体内后,保持完整功能地跳动了195天。这预示着未来人类也能受益于此,可以解决人类器官供应短缺的棘手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A.猪心脏与人的心脏在解剖学结构上非常相似B.猪心脏移植到狒狒身上具有非常高的生存率C.猪心脏异种移植距离实验成功仅仅一步之遥D.猪心脏可以在人类以外的灵长动物体内存活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这预示着未来人类也能受益于此,可以解决人类器官供应短缺的棘手问题。论据:基因改造过的猪心脏,在被同位移植到狒狒体内后,保持完整功能地跳动了195天。本题是通过论据的一个动物实验得到论点中人类的情况。如果要支持论点,需要在动物实验和人类之间进行搭桥,需要补充从这个动物实验得出人类可以因此受益的理由。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说明猪心脏和人的心脏在解剖学结构上非常相似,所以通过猪心脏成功被移植并成活的实验,可以得到人类也能受益于此,在论点和论据之间进行搭桥,可以加强,当选;B项:说明猪心脏移植到狒狒身上具有非常高的生存率,和论点讨论的此实验是否对人类未来有益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说明猪心脏异种移植距离实验成功仅仅一步之遥,但这个实验成功与否,和论点讨论的人类是否会因此受益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D项:猪心脏是否可以在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体内存活,和论点讨论的人类是否会因此受益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这预示着未来人类也能受益于此,可以解决人类器官供应短缺的棘手问题。论据:基因改造过的猪心脏,在被同位移植到狒狒体内后,保持完整功能地跳动了195天。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建立联系。该项指出猪心脏和人的心脏在解剖学结构上非常相似,因此可以通过猪心脏成功被移植并成活的实验,可以得到人类也能受益于此,该项建立了论点和论据的联系,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猪心脏移植到狒狒身上具有非常高的生存率,但论点讨论的是对人类未来有益,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猪心脏异种移植距离实验成功仅仅一步之遥,但这个实验最终是否并不确定,故人类是否会因此受益也不确定,不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猪心脏可以在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体内存活,但论点讨论的是对人类未来有益,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53.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等酚类物质,它们的颜色构成了葡萄酒的色泽,并且给葡萄酒带来了它们自身的香气和细腻口感。陈年葡萄酒中的颜色主要来源于单宁。单宁除了给酒的色泽作出贡献外,还能作用于口腔产生一种苦涩感,从而促进人们的食欲。单宁含量过高,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含量过低则酒体软弱而淡薄。此外,单宁还能掩盖酸味,所以红葡萄酒由于含有丰富的单宁,其酸味明显小于白葡萄酒。由此可以推出:A.陈年葡萄酒会促进食欲,色泽来源于单宁B.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的酒必含有过多单宁C.酒体软弱而淡薄的酒中单宁含量必然过低D.单宁能影响酒的色泽和饮者的味觉及食欲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中提及的是单宁能作用于口腔产生一种苦涩感,从而促进人们的食欲,而不是陈年葡萄酒,偷换概念,排除;B项:题干中只提到了单宁含量过高,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并没有说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的酒必含有过多单宁,无法推出,排除;C项:题干中只提到了单宁含量过低,则酒体软弱而淡薄,并没有说酒体软弱而淡薄的酒中单宁含量必然过低,无法推出,排除;D项:单宁能影响酒的色泽和饮者的味觉及食欲,是对题干“单宁除了给酒的色泽作出贡献外,还能作用于口腔产生一种苦涩感,从而促进人们的食欲”整句话的同义替换,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干中只说了陈年葡萄酒中的颜色主要来源于单宁,但是并不意味着其色泽就一定只来源于单宁,无法推出;B项:题干中“单宁含量过高,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不等于“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的酒必含有过多单宁”,“必含有”表述过于绝对,无法推出;C项:题干中“含量过低则酒体软弱而淡薄”,不等于“酒体软弱而淡薄的酒中单宁含量必然过低”,“必然过低”表述过于绝对,无法推出;D项:题干提到了“单宁除了给酒的色泽作出贡献外,还能作用于口腔产生一种苦涩感,从而促进人们的食欲”,可以概括为“单宁能影响酒的色泽和饮者的味觉及食欲”,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信息推出的一项,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偏离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A项,根据“陈年葡萄酒中的颜色主要来源于单宁,单宁除了给酒的色泽做出贡献外,还能作用于口腔产生一种苦涩感,从而促进人们的食欲”可知,陈年葡萄酒的色泽来源于单宁,单宁能够促进人们的食欲,而非陈年葡萄酒会促进食欲,因此该项不能由题干推出,排除。B项,根据“单宁含量过高,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可知,单宁含量过高会使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但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未必都是因为单宁含量过高导致的,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该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不能由题干推出,排除。C项,根据单宁“含量过低则酒体软弱而淡薄”可知,单宁含量过低会使酒体软弱而淡薄,但酒体软弱而淡薄未必都是因为单宁含量过低导致的,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酒体软弱而淡薄,该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不能由题干推出,排除。D项,根据“单宁除了给酒的色泽做出贡献外,还能作用于口腔产生一种苦涩感,从而促进人们的食欲”可知,单宁能够影响酒的色泽和饮用者的味觉及食欲,该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54.据初步测算,加入WTO后,到2005年我国纺织品市场上的份额可以由现在的19%提高到30%。替换句中划线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的词是:A.测定B.测量C.推算D.预算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替换句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测算”指测量计算、推算。

根据“初步”和“由现在的19%提高到30%”可知,文段突显“推测”和“计算”两层含义。第二步,辨析选项。C项“推算”指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出有关的数值,与“测算”语义相近,可以替换。A项“测定”指经测量后确定;B项“测量”指用仪器确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等的有关数值。两项均不体现“计算”,不能替换,排除A项和B项。而D项“预算”指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不体现“推测”,不能替换,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55.《大学》:《中庸》:四书A.泰山:华山: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