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虽有隔膜,但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D.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B.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C.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但对进城务工人员形成新的“地方认同”仍有助力。(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B.“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中国社会的乡下人被称“土气”。(5)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除夕的夜阿成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老伴儿说,好好活着。我说,什么?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祖逐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①,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厦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B.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C.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D.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C.郡国,郡与国都是行政区划。汉代“国”是诸侯王的封域,区域略大于郡。D.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又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就公布法令要各郡国研究儒家经典。C.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法,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他。D.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②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5)陈寿评价太祖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请概述太祖遗令对其丧葬安排的“非常”“超世”之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惜春令[北宋]杜安世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醪且酬身,牛山会难寻。[注释]臂上茱萸:臂上佩带的茱萸香袋。牛山:齐景公游牛山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虽先写了秋意浓厚的重阳时节雏菊烂漫的景色,但引动诗人离心的却是萧索落叶景。B.“万里霜天林叶坠”一句所取意象所绘意境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近。C.“臂上茱萸新”的“新”字与下文的“旧年”连在一起,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与思考。D.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下片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口语化。(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5.(10分)(1)《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2)《归园田居》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写谢灵运的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写天空广阔远大的句子是“”。(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苏轼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最后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6分)6.(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liáo)廓罅(xià)隙峥嵘慰藉 B.讪(shàn)讪守拙(zhuó)铆钉摈弃 C.木讷(nè)纶(guān)巾黯淡青矜 D.踟(chí)蹰纤(qiān)云瀛洲箫条7.(3分)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河南省西峡县太平镇境内,山川秀美,林海_______,四季景色优美如画,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2)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3)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4)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_______。A.苍茫以身许国然而宽宏大度 B.苍莽以身许国虽然慷慨大度 C.苍莽以身试险然而慷慨大度 D.苍茫以身试险虽然宽宏大度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激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C.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更没有内心的安宁。 D.为了确保这次手术的成功,这家医院已专门成立了由心脏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抢救小组,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9.(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作为一个长期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空间实验室,()。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寄寓着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浪漫情怀和不懈探索的精神。A.中国空间站的名字是“天宫” B.“天宫“是中国空间站的名字 C.“天宫”被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名字 D.中国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10.(4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2021年1月11日,由法国倡导的“同一个地球”峰会在巴黎召开。各国政府首脑、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应邀以视频形式出席会议。此次峰会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借机重启“绿色外交”,从而推动国际社会在保护自然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行动,共同致力于保护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生态。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也成为此次峰会的热点议题。四、写作(60分)11.(60分)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虽有隔膜,但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D.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B.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C.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但对进城务工人员形成新的“地方认同”仍有助力。(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A.“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B.“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中国社会的乡下人被称“土气”。(5)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等。(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要在材料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全部内容,再进行筛选、分析、概括。【解答】(1)B.“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所以……”表述错误。原文说“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可见“造成”强加因果;“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可见三家村的形成并非是上述原因造成的,“所以”前后分句内容不是因果关系。C.“虽有隔膜”错误,隔阂,是乡土社会的特征。如果是同一村落,是没有隔阂的;但如果不是同一村落,则是隔阂的。D.“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故选A。(2)B.“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故选B。(3)材料一主要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包括:①不流动性,根植泥土,少流动。②地方性,村落之间孤立和隔膜。③熟悉性,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礼俗社会。A.选项内容强调的是不流动性。B.选项强调的是村落之间孤立和隔膜。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D.选项强调的是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礼俗社会。故选C。(4)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中国社会的乡下人被称“土气”的原因。由“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可知,土地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靠种地谋生。由“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可知,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由“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可知,乡下人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现在“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5)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材料一。通过材料一第二段“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可以概括出: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通过第六段“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可以看出,强调的重点在于“契约”精神。通过第七段可以看出,追求普遍真理,注意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也就是突破狭隘思想。答案:(1)A(2)B(3)C(4)①土地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靠种地谋生。②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③乡下人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现在“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5)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除夕的夜阿成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老伴儿说,好好活着。我说,什么?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D.“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故选D。(2)A.“‘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故选A。(3)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关于雪景的描写还有:“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4)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价格与平时一样;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答案:(1)D(2)A(3)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4)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祖逐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①,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厦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B.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C.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D.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C.郡国,郡与国都是行政区划。汉代“国”是诸侯王的封域,区域略大于郡。D.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又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就公布法令要各郡国研究儒家经典。C.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法,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他。D.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②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5)陈寿评价太祖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请概述太祖遗令对其丧葬安排的“非常”“超世”之处。【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军师祭酒”是官职名称,所以“军师祭酒”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刘表遣兵救绣”后断句,“绣”是“救”的宾语,刘表救的对象是“张绣”,排除A项。故选D。译文: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酒之职。三月,曹公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救援张绣,派兵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2)D.“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理解有误。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但无“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之意。故选D。(3)C.“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理解有误。从第一段“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可知,曹公年轻时,识得他有雄才大略的是“桥玄、何颙”两人,而非只有乔玄。故选C。(4)①“会”,适逢;“谓”,以为、认为;“遁”,逃走;“悉”,全部。译文:适逢天亮,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就全部出动追赶。②俊:优秀学生;庶几:或许。译文:选拔当地优秀学生入校,这样或许可以使圣贤的思想不致废弃,对天下有好处。(5)由第一段“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可知,他认为,天下还未安定,不能遵循古代的旧制。可见其“非常”和“超世”。第二段提到丧葬之礼方面。相关句子是“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他主张举哀适度,葬毕除服,死后“敛以时服”,他不准以“金玉珍宝”陪葬。第二段还提到“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他主张将屯如常,各司其职,可见太祖是不一般的人,杰出的人才。答案:(1)D(2)D(3)C(4)①适逢天亮,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就全部出动追赶。②选拔当地优秀学生入校,这样或许可以使圣贤的思想不致废弃,对天下有好处。(5)①死后“敛以时服”;②不准以“金玉珍宝”陪葬;③举哀适度,葬毕除服;④将屯如常,各司其职。参考译文:太祖武皇帝,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太祖从小就机智敏锐,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世人并不看重他;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两人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不是闻名于世的杰出人才是不能济世拯民的,能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您吧!”20岁时,被举荐为孝廉,做了郎官,(随后)出任洛阳北部都尉。建安元年七月,献帝回到洛阳,太祖便赶到洛阳,保卫京都。此时洛阳城已残破不堪,董昭等人劝太祖迁都许县。九月,献帝车出轘辕关,向东进发。自从献帝(被董卓威逼)西迁长安,朝廷日渐混乱,直到此时,宗庙社稷的礼制才得以重新建立起来。建安三年正月,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酒之职。三月,曹公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救援张绣,派兵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公军队(撤退途中)行进困难,于是结成连营,得以慢慢(向后方)行进。到了安众具,张绣和刘表联军守在险要地方,曹公军队前后受敌。曹公便连夜在无法通行的险要之处开凿了一条地下通道,把辎重全部偷运过去,同时布下伏兵。适逢天亮,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了,就全部出动追赶。(这时)曹公便发动埋伏的骑兵、步兵,两面夹攻,大败贱军。建安七年正月,曹公驻军谯县,派使者用牛、羊、猪三牲的祭品去祭祀(已故太尉)桥玄。建安八年秋七月,曹公颁布政令:“自战乱以来,已有十五年了,年轻人没见过仁义礼让的风尚,我为此非常担忧。现公布法令:从今以后,各郡国要提倡和研究儒家经典,有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校,选拔当地优秀学生入校,这样或许可以使圣贤的思想不致废弃,对天下有好处。”建安十五年春天,曹公(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何尝不是靠贤人君子帮助共治天下啊!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那些出身卑微(而被埋没了)的人,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就举荐上来,使我能够得到而任用他们。建安十七年正月,汉献帝命令曹公朝拜时赞礼官不必在旁点名唱礼,入朝时可以不像别的大臣那样小步快走,可以穿靴、佩剑,就像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建安二十一年夏天五月份,天子将曹操的爵位晋升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王在洛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临终时说:“天下还未安定,不能遵循古代的旧制。”下葬以后,就除去丧服。凡是带兵在外戍守的将领,都不准离开驻守之地。官吏们要各尽其职。装殓用当时所穿的衣服,不要放金银珠宝作陪葬。”魏王谥号为“武王”。二月二十一日,安葬在高陵。(史官)评论道:“太祖筹划方略,推演谋算,东征西讨,鞭挞天下,运用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治国之方,兼采韩信、白起的奇谋妙策,视才授官,各用其长,克制情感,从长谋算,不计旧怨。最终得以总揽朝纲,缔造帝王大业,是因为他的智力胆略超群绝伦。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同寻常之人,超绝一世的豪杰吧!”【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惜春令[北宋]杜安世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醪且酬身,牛山会难寻。[注释]臂上茱萸:臂上佩带的茱萸香袋。牛山:齐景公游牛山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词作虽先写了秋意浓厚的重阳时节雏菊烂漫的景色,但引动诗人离心的却是萧索落叶景。B.“万里霜天林叶坠”一句所取意象所绘意境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近。C.“臂上茱萸新”的“新”字与下文的“旧年”连在一起,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与思考。D.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下片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口语化。(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语言明白如话”错误。词的下阕,“牛山会难寻”,词人引用典故“牛山难寻”,写无人赏识的落寞之情,使文章含蓄隽永,不是明白如话。(2)上阕写重阳时节,秋意浓厚。篱笆边雏菊开放,满地金黄,呈现出一片烂漫的景象。后面写林叶纷纷坠落,引动诗人离心的伤感。借景抒情,以萧瑟的秋景来写内心的萧索之情。即萧索落叶景引动诗人离心,表达词人的萧索的心境。下阕先感叹时光飞逝。再引用典故,写“牛山会难寻”,根据注释内容“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分析,“牛山难寻”主要写能赏识自己的人也难以找到。所以,词人借此表达自己无人赏识的落寞之情。答案:(1)D(2)词的上阕描绘了重阳时节的深秋景色,虽然菊花绽放,但落叶纷纷,十分萧索,词人借景抒情,表现了凄凉萧索的心境。词的下阕,词人引用典故,表现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以及无人赏识的落寞之情。【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断表述是否准确。(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5.(10分)(1)《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2)《归园田居》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写谢灵运的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渌水荡漾清猿啼”,写天空广阔远大的句子是“青冥浩荡不见底”。(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苏轼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最后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重点字:掇)(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重点字:檐)(3)渌水荡漾清猿啼青冥浩荡不见底(重点字:渌)(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点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6分)6.(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liáo)廓罅(xià)隙峥嵘慰藉 B.讪(shàn)讪守拙(zhuó)铆钉摈弃 C.木讷(nè)纶(guān)巾黯淡青矜 D.踟(chí)蹰纤(qiān)云瀛洲箫条【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根据词语的意思和自己的积累分析作答。【解答】A.正确。B.错误。“守拙”的“拙”应读作zhuō。C.错误。“青矜”的“矜”应改为“衿”。D.错误。“纤云”的“纤”应读作xiān;“箫条”的“箫”应改为“萧”。故选:A。【点评】字音积累:挨紧āi挨饿受冻ái白皑皑ái狭隘ài方兴未艾ài(自怨自艾yì)不谙水性ān熬菜āo煎熬áo鏖战áo拗断ǎo拗口ào违拗ào7.(3分)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河南省西峡县太平镇境内,山川秀美,林海_______,四季景色优美如画,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2)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3)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4)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_______。A.苍茫以身许国然而宽宏大度 B.苍莽以身许国虽然慷慨大度 C.苍莽以身试险然而慷慨大度 D.苍茫以身试险虽然宽宏大度【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解答】(1)“苍茫”强调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常用来形容水、云、暮色。“苍莽”强调阔大,常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旷野或茂密的林地。语境是形容林海,故选“苍莽”。(2)“以身许国”是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指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3)“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4)“慷慨大度”指心胸宽广,即使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也会原谅他。“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此处是说“不忍心在小姑娘面前耍滑头”,应该填入“慷慨大度”。故选:B。【点评】辨析词义可以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可以从色彩方面来辨析,分清词的褒、贬、中的感情色彩;可以从语法规定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进行辨析;可以从前后照应方面进行辨析。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激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C.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更没有内心的安宁。 D.为了确保这次手术的成功,这家医院已专门成立了由心脏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抢救小组,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高考考纲明确要求掌握病句类型有以下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A.暗换主语,前面的主语为“人们”,后句主语为“激光”,中途易辙,暗换主语,应改为“通过人们的认识”。B.语序不当,生物入侵就是指……物种,主宾逻辑搭配不当,中心语与修饰语位置互换,应“入侵的生物”。C.正确。D.不合逻辑,“心脏病专家”也是“医务工作者”的一部分,并列不当,应改为“以心脏病专家为主的医务工作者”。故选:C。【点评】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多项定语是指主语、宾语中心语前的多个定语,它们一般按照语法规则排列,如果排列不当,就会出现语病。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从离中心语最远的算起):①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表指称或数量的词或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表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2.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多项状语指的是动词前的多个修饰成分,它们应按照语法规则合理修饰该动词,否则,就会出现语病。多项状语的排列次序,一般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语最远的算起):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短语;②表时间的词或短语;③表处所的词或短语;④表语气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词短语;⑤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另外,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一般紧挨着中心语。3.并列词语或短语次序不当。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是否恰当,与分句的主语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9.(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作为一个长期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空间实验室,()。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寄寓着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浪漫情怀和不懈探索的精神。A.中国空间站的名字是“天宫” B.“天宫“是中国空间站的名字 C.“天宫”被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名字 D.中国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解答】语段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天宫”的名字。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文段首句提及“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意味着整个文段将围绕“空间站”话题展开。而由上文“作为一个长期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空间实验室”可知,本处的主语应是“空间站”;由下文“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可知,本处的宾语应是空间站的名字“天宫”。综上,可先排除选项BD,这两者主语“天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标的解读3篇
- 2024学校食堂餐饮服务人力资源外包合同
- 饭店厨房烧烤2024年度食材供应合同2篇
- 2024年度石料运输与再加工服务合同2篇
- 年度财务报告外包服务合同(2024版)3篇
- 商务谈判模拟软件开发合同20243篇
- 2024年度房地产销售合同:高端住宅小区代理销售2篇
- 2024年创新实验技术中试阶段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厂房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房地产项目合作设计合同2篇
- 化学中考模拟测试卷5份含答案
- 《软件测试流程》课件
- 陪诊服务的项目计划书
- 202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沥青路面养护-沥青路面养护日常养护
- (完整版)A4作文格纸可直接打印使用
-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第五版)
- 第一章 社保局各项管理制度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预测调研报告(2020年)
- 仓储经理职责与工作方法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