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很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终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始终到21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照旧是读书人最熟识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当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始终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溢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很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分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解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独创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建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需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听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B.《论语》作为传闻记录,意义常不太明白,因为受到简和帛的限制及口头语的省略。C.汉代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D.有了科举考试后,《论语》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只有读书人最熟识它、认可它。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细致比较,以发觉异同,确定正误。题中,D项错误在于,用“只有”的表述有误。答案:D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等依据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符号系统,对每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B.《论语》没远离一般老百姓,很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孔圣人的话。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C.《论语》提倡的“守孝”成为礼俗。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这理论说明出自孔门。D.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细致比较,以发觉异同,确定正误。题中,D项错误在于,“《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的表述不对。答案:D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分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B.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假如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的人没有被轻视。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就可以称之为“道”。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细致比较,以发觉异同,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家族荣灭一体”不是孔子的独创。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丑兵莫言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颈项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我刚提排长,意气扬扬,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各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出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宠爱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晰,经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每天拿丑兵快乐,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颈项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装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渐渐地解开领扣,细致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怪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恳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七九年初,中越边疆关系惊慌。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宽恕了他。晚上,支委会探讨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了。他说:“请问连首长,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张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供应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起先写一部小说。”他把一叠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烈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最终,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渐渐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连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舍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最终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讪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终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B.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看法经验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剧烈、显明的对比。C.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微环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D.这篇小说采纳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方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调,富有表现力。解析:A项,“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终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分析错,后文交代了缘由“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供应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B项,“‘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剧烈、显明的对比”分析错,没有对比,“我”的形象并不“渺小”。C项,主动请战的情节不只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还有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答案:D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概括人物形象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概括总结即可。本文写丑兵,先写了其外貌,通过“我”和小豆子等人的卑视这些侧面描写和干脆描写“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极写丑兵的丑,欲扬先抑。面对战友的讪笑,“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供应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起先写一部小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总结出他的性格特征:朴实热忱,做事细致,有志向,爱国英勇等。答案:①朴实忠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卑视、战友的讽刺,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了曾讪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忱,做事细致: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宠爱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志向,爱国英勇:当连里探讨参与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卑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志向,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6.有人认为小说最终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的探究实力,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但不管选择什么方面,都要做到理由充分,观点明确。不管是认为结尾有用还是多余,都要从人物形象、情节支配、主题立意、读者的感受这几个小说必需留意的方面来论述。答案:示例一:我不认为最终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恳求小豆子宽恕,交代两人冲突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最终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微环节具体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妙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示例二:我认为最终一段是多余的。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当给读者留下思索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终一段没有特殊情节须要,可去掉。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的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微环节,再提之前两人冲突,显得做作多余。(答出三点即可)(三)好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过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孟嘉的影子。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确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夫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起先了。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惋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宠爱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或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觉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终归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化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其次次仕途结束。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兴奋,立刻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起先。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冲突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很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了如指掌,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申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立刻被批准。再回家种地。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今。这次到任应差的缘由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属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最终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终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幸甚啊,幸甚!归去来!魏晋文人潇洒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起先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最终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最终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陶渊明白。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宠爱的生活。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无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快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挚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挚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事实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观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五柳先生传》里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纯真。桃花源成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祖上曾经的辉煌、良好的家教、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B.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前,就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C.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但人文环境不好,实在是无奈借居之地,后来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D.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须要人放下名利。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怜悯和指责。解析:B项,“与官场决裂前”错,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C项,“但人文环境不好,实在是无奈借居之地”错,人文环境也很好,人们天性纯真,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憧憬的美的所在。D项,“怜悯和指责”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宠爱。答案:A8.下列对传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缘由。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B.陶渊明仕途经验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C.本文基本按时间依次绽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确定和欣喜。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专心理分析和细微环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始终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尽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解析:A项,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现实缘由;D项,“多次引用”“细微环节描写”错;E项,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始终拮据;“所以”强加因果;也无悲苦意。答案:BC9.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缘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无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志向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确定归隐田园。②对田园生活的宠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宠爱的生活。③晋时文人潇洒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行。”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B.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像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确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终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解析:A项,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举荐。“察”“举”与“擢”的含义不同。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确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许。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擅长消退灾异就要消退百姓的疾苦。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告,避开了大规模杀戮。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办法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解析:后一个事例不是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体现。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现在复原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夫并不富有。(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旁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惩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确定会光大我家门户。”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争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当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确定能擢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信任。民间莫非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擅长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莫非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复原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夫并不富有,以赏赐土地的方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静,宽缓财利以便利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可行的就沿袭,不行行的就改革,唯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假如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状况必定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办法。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概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舒亶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是不行以的。”他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变更。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白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运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暖和的太阳照射在南山的石头上。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显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家乡恒久是暖和的,恒久是值得依恋的。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孤独之情。解析: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显明的对比”错,应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项,“‘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错,“老”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明珠暗投的凄楚与苦痛。答案:CE15.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斗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妙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受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知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哀痛。由此可得二者异同。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酷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妙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知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哀痛。(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索,却“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②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③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们都兴奋得载歌载舞起来。④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⑤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假如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熬煎。⑥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住也追不回。A.①②⑤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⑥解析:③“载歌载舞”意思是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快乐。多作谓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些快乐的大型场面。句中用来作补语不对,且也不合语境。④“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快速。只能指消息,运用对象错了。⑥“昨日黄花”运用有误,成语只有“明日黄花”。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比方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答案:A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们是有过《诗经》的民族,我们是有过诗意表达的民族。我们须要诗歌,须要意义,我们须要生活;我们不光须要面包,还须要玫瑰。B.民间流传着: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望见他峨冠博带,美髯白皙,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又传闻:屈原死后,被一大鱼驮回秭归,最终从流放之地回来楚国。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奇妙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C.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恶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D.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作品没有得到人们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文风和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符合造成的。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我们须要生活,我们须要诗歌,须要意义”。C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恶”与“表演机会”不搭配,可在“也是”前加“扮演曹操”。D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答案:B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挚友之间要肝胆相照,你拜托我的事情,我确定会不遗余力做好。B.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大家的薄礼我会收下并且牢记在心。C.本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不胜感谢,现略备薄酒以表谢意。D.这种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其他人也纷纷效尤。解析:A项,拜托:敬辞,托付对方办事情。运用不当。B项,薄礼:谦辞,不丰富的礼物。运用不当。D项,效尤:贬义词,仿效坏的行为。运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业咨询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依照民族政策制定的离婚合同书样例
- 2024公司间贷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创新咨询合作协议范本下载
- 江南大学《创意立体剪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数值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软装陈列2024年度设计合作协议2篇
- 暨南大学《口腔种植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原著》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室内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干燥设备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公路桥梁挂篮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 2024-2025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检测卷(含答案)
- 2024年中国高压线路故障判断/测量装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康复医学概论练习题库(附答案)
- (必会)军队文职(医学检验技术)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期中考试试卷(1~5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银行考试-商业银行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12J201平屋面建筑构造图集(完整版)
- 信息素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