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道家之“人性本善”思想提到“人性本善”,首推提倡“性善论”的孟子,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即所谓的良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②“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③这种“良心”是与生俱来的 ,是“天命之性”。既然“人性本善”,“恶”又从何而来?是因为天性而受到私欲的蒙蔽。唐代李翱在《复性书》中认为无论圣人还是百姓,“性”都是一样的,纯净无暇,只是百姓往往受到“情”的遮蔽,看不见自己的“性”。他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他举例说,水和火本是纯净的,只是因为沙和烟,水才变得浑浊,火才变得阴郁,“沙”和“烟”,犹如人之情,虽暂时遮蔽纯洁的本性,却无损于“性”本身。人性本善,因此人皆有“良知之性”,每个人都明白善恶之分。《大学》有言:“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也就是说,小人尽管无恶不作,但是他仍知道什么是善恶,所以在君子面前要掩盖自己的恶性,表现得像一个好人一样。也许有人会说,人之所以知道善恶,是因为教育的缘故。这种看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反驳:其一,如果人并不是天性本善,而是因为受到教育才去恶得善。今日社会教育不可谓不发达,教育普及之广,前所未有,那是否可以说现代社会之道德水准远超古代?是否可以说受高等教育之人群,道德一定远胜愚昧之人?恐怕并非如此。其二,从整个人类角度来看,如果并不是人性本善,为什么人类有史以来,无论古今中外,无论何种社会形态,均劝人为善?这种教人为善的理念从何而来如果说统治阶层为奴役百姓,所以教百姓为善做一个顺民,那统治阶层、达官雅士一定都是无恶不作的恶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儒家对“小人”的解释:一是小孩子二是天性埋没的人。教育或教化的功效,并不是要改变小人的本性而正是要其去除私欲,发现人类共有的天性。情欲寡浅,天性才能得以彰显。老子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这个意思。人之天性本是寂然不动、清净无为之本体。在老子《道德经》一书中,善字出现多达52次,其中也不乏老子的自然性善论思想。如“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第八章)“善者吾善之,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第四十九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第六十三章)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子》第六十七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老子理想的世界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如果一个不加任何干预和教化的社会能够达到这样的和谐景象,请问若非人性本善,何以至此?若人性本善,那是什么掩盖了人的本性呢?在老子看来,那就是知识和欲望。一般认为,老子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其实老子是性善论者。他之所以被误解是因为他认为善”是不应该被提出来的, 善”之所以被提出来是因为恶”产生了,而“善”其实只是人的原始状态在“恶”产生之后相应的称呼。他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品行最高的人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人法自然,老子推崇自然,也推崇自然的人,他所反对的是被环境影响后的人。而人之所以会由善转恶 ,在于人后天有了知和欲?D?D这是外界所加的。所以老子一再倡导“无知欲”。他的所谓“损之又损”,也即是“损”去知识和欲望。所以“无为”不是别的,正是“无知无欲”,是思虑不起、欲望荡尽的澄明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至善”。老子提倡“不仁”只是手段,目的仍是达到社会的至善。而且他认为这是唯一的办法也就是“无为”和“无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子》第二章)很多人可能对老子这句话存在误解,甚至认为老子是性恶论的代表,实质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说的是知识和教化的问题,老子的主张是要人民“复归于朴”“无知无欲”,他认为如果这样的话,才能“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等等,这不是性善是什么?王弼在老子指归》里提到:“夫邪之兴也,岂邪者之所为乎?淫之所起也,岂淫者之所造乎?故闲邪在乎存诫,不在察善;息淫在乎去华,不在滋章;绝盗在乎去欲,不在严刑;止讼存乎不尚,不在善听。故不攻其为也,使其无心於为也不害其欲也,之於未兆,为之於未始如斯而已矣。故竭圣智以治巧伪未若见质素以静民欲兴仁义以敦薄俗,未若抱朴以全笃实事用未若寡私欲以息华竞。故绝司察潜聪明,去劝进减华誉,弃巧用,贱宝货。唯在使民爱欲不生,不在攻其为邪也。故见素朴以绝圣智,寡私欲以弃巧利,皆崇本以息末之谓也。”显而易见从上面这段话可以得出道家“自然性善论”的结论。老子说话比较朴实,庄子则是刁钻,甚至很多时候说反话,只是为了达到批驳的目的。“盗亦有道”是庄子的观点,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④在他看来,具备五点方能成为大盗。偷窃之前,判断情况以决定是否可以下手,为智;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为圣;行动之时,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为勇;盗完之后,最后一个离开,为义;把所盗财物公平分给手下,为仁,这是我所承认的。盗亦有道,恰好证明了道德根植于人性。很简单的一点,强盗也痛恨分赃不均,这跟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并没有违背。庄子的思想还是重在出世的一面(所以后来跟佛教结合变成了禅宗),他的治国之术“无为之治”。⑤在道德层面庄子的逍遥游就是“至善”,所谓至善,必然是超出善恶的,也就是说,是超越善恶,而不是否定。善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的形成,与儒学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然而,我们讨论中华文化中善的思想时,也决不能忽略道家。道家虽以探索宇宙本原之道为其哲学旨趣,但其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人道上,在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本质时,道家同样是求善的,这一点在老子思想中有典型的体现。⑥在人性问题的剖析上,人性本善也是道家自然性善论的典型体现。现代人之所以纠结于于善恶之辩,就是不明白什么是“性”,或将“情欲”也归于人性,所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分不清,辨不明。就像我们说的一物之“属性”,“性”必然是“向来如此”、“不可变易”的,可以改变、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就不能叫性”。人之情欲,正是一天一个模样,如风中扬尘,飘无定向,必得尘埃落定,方见亘古如一的朗朗乾坤,这才是“天命之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一无所得。注释①杨伯峻.孟子译著??公孙丑章句上.北京:中华书局,1984:79-80.②杨伯峻.孟子译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欧亚共同体课程设计
-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总结
- 体育娱乐行业人力资源总结
- 新媒体行业技术工作概览
- 音响行业演出场地卫生消毒方案
- 食品安全销售总结
- 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协议三篇
- 2024年税务师题库(轻巧夺冠)
- 2024年美术教案7篇合集
- 2024年福建开放大学《网络测试与故障维修》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DB21-T 2931-2018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化学试卷
- 《空调零部件介绍》课件
- 2024年度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述职报告课件
- 手术室无菌操作流程
- 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硬件在环测试规范
- 翁潭电站大王山输水隧洞施工控制网设计说明书
- 隆胸术培训课件
- 钢筋焊接培训课件
- 行政内勤培训课件
- 化纤企业(化学纤维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