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调查及思考》_第1页
毕业论文《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调查及思考》_第2页
毕业论文《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调查及思考》_第3页
毕业论文《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调查及思考》_第4页
毕业论文《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调查及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调查及思考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时间摘要 I12029Abstract II100271引言 18683 1242581.2文献回顾与综述 1235971.3研究方法和思路 2221531.4相关概念的界定 392941.5研究的意义 516392**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调查 5143542.1本次调查介绍 5114242.2**市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基本情况 7158632.3独生子女父母对社会养老保障的满意度评价 8230032.4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的分析 9326782.5独生子女父母未来养老中遇到的困难分析 998103独生子女家庭在养老保障中面临的问题 973833.1家庭养老保障方面 1086053.2社区养老保障方面 1188293.3社会养老保障方面 11229654应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危机的对策建议 1241514.1政策指导原则 12315184.2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养老问题的对策 1326197结论 1723388致谢 1826865参考文献 192083文献综述 20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市在成为直辖市之初就已经进入了老年式人口结构的社会状态。近年来,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我市人口老龄化在进一步快速加深。截至2007年,我市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比重就分别达到了16.84%和11.69%,高出全国同期水平3.98%和2.33%。无论从静态水平看,还是动态增长速度看,**市人口老龄化的态势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就显得非常急迫而重要。在此,本文以目前**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发放的方式收集到了独生子女家庭目前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例如:空巢家庭普遍、老人储蓄力弱、子女养老负担沉重等。这些数据的研究对于解决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会有力的推动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AbstractAgeingofPopulationisoneoftheremarkablecharacteristicsinthedevelopmentofmankindinthe21stcentury.Thus,thiscenturyisnamedthecenturyoftheageingofpopulation.Earlyinthiscentury,Chinahasbecomeacountrywithalargenumberofelders.Itisnodoubtthattheconstructionofold-ageinsurancesystemisofgreatimportance.Accordingtothe5000-yeartraditionandcultureofourcountry,supportingtheoldisobligationofafamily.Sincethebeginningof1980s,theChinesegovernmentcarriesoutone-childpolicywhichslowsdowntheexpansionofpopulation,butbringsaboutthisproblem.Consideringthedeteriorationoftheissue,inthefuture,thepatternthatfamilymemberssupporttheagedcanbeintrouble.Nowadays,inurbanarea,thispatternleadstoheavierburdenoffamilymembers.Whetherasinglechildcanbereliablewhenhis/herparentsareoldhasbecomesoneofthemostdisturbingproblemsforafamilywithanonlychild.Inthisbackground,thisessayfocusesonthepresentsituationofsupportingtheoldforone-childfamilyinChongqing.Theresearchisfar-reaching.Keywords:urbanareaone-childfamilyold-ageinsurancesystem1引言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21世纪又被称为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我国在世纪之交就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养老问题则成为了老龄问题的重中之重,因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深入影响,家庭养老制度在现阶段仍是我们国家最基本的养老制度,成为缓解老龄化问题的主力军[1][1]王树新·中国养老保障研究·2008年北京华龄出版社1979年,我国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国家推行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有效的抑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膨胀,但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便是人口老龄化。时隔30年,当年的独生子女父母们正在步入或已经步入了老年阶段,现阶段子女仍是老年父母获取养老资源最主要的途径。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不相适应,这使得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结构的养老负担变得日益严重。独生子女能否成为父母年老时的依靠,成为困扰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最大的隐忧[2][2]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2007年北京华龄出版社本文以目前**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规模以及这种家庭结构的养老能力和独生子女父母双方的养老能力。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发放的方式去收集独生子女家庭目前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在此数据上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建议。具体而言,本文在分析**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需求及其满足需求的能力和方式,可以对我国以及我市养老主要支柱及其他结构做出分析,并对独生子女户养老方式的特点进行评价,对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养老保障需求的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对策讨论。1.2文献回顾与综述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国家都没有实行此项政策,这就导致了我们国家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特殊性。国外有好多国家推行的是“家庭计划”措施,但与我国行政手段推行不同的是,国外大都采取建议的方式,让国民自主决定生育的子女数[3][3]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中州学刊1999(1)65-68穆光宗(2007)在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家庭养老一直是值得珍惜的一种传统,也可以说是我们所共有的文化传统。我国目前的提法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但目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少子女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两代人分开居住倾向的加剧,特别是两代人价值观冲突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在养老功能上面临缺损的挑战。一方面,家庭养老的传统的确需要我们精心维系,另一方面单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做法事实上已不可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王树新(2008)在中国养老保障研究中指出,70年代末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显著增加,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降低了形成传统家庭类型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城市,独生子女已经十分普遍,其直接后果就是空巢家庭的增加。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等人口条件也是加速传统大家庭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90—2000年10年间,老年人居住在两代以上的家庭户下降了6.7个百分点,空巢家庭户上升了6.5个百分点。老年人家庭正由几代同堂式的家庭向核心小家庭和空巢家庭发展。赵宝华(2009)在老龄工作——新范式的探索中指出,老龄工作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不分老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在我国具体表述为“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应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平均生活水平与社会总水平相齐并同步提高;其次、建立推动老龄事业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体制发展相协调的老龄工作体制和运动机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后、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实现代际和谐。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集中在我国家庭养老发展方向的探索上,而针对我们国家城镇独身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研究文章比较少,所以选择独生子女家庭这个特殊的养老群体作为毕业论文研究老龄问题的主线,具有其实证性、政策性和现实性,也是一项很有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的研究。1.3研究方法和思路首先,能准确地收集到**市城镇地区老年人生活现状,特别是城镇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养老现状,包括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经济状态、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医疗设施保障等方面,是否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家庭养老在现阶段是否还能承受住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其次,了解**市有关组织在老龄工作中开展的现状,在老年保障工作中哪些方面还可以更加完善以满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最后,通过查找各种文献,总结东西方其他国家在家庭养老这一模块中的先进经验,思考出一条与我市家庭文化和历史背景相吻合的养老对策。本课题的研究拟用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1)针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认真作出论文研究大纲;(2)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定性分析、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将统一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4)对目前我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优势和缺陷进行分析,并尝试着从家庭、社区、社会这三个方面来建设我市的养老保障体系,深入去思考我市家庭养老改革的发展方向。1.3.1为什么将研究独生子女的范围限定在城市[4][4]杨书章,郭震威·中国独生子女现状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第4期表1.1分城乡、分性别独生子女比例出生年份城镇独生子女农村独生子女女性男性女性男性1971--1975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1--1995资料来源:根据国家计生委张二力、陈建利提供的数据计算;1.3.2为什么选择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我国出现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四二一”家庭结构在渐渐开始在**市城镇地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截止2007年,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后绝大多数选择与其父母分开居住,即便他们在主观上意愿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并提供帮助和照顾,但客观上已力不从心。这一状况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到其父母的养老保障,因此家庭赡养与独生子女问题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突出的矛盾之一,所以选择独生子女家庭这一视角来研究养老保障问题便很具有代表性。1.4相关概念的界定1.4.1独生子女对于独生子女的界定有以下几种:(1)独生子女就是指其父母一生只生育一个孩子,即没有任何直系亲属的兄弟姐妹的子女。(2)独生子女是其父母已经领取了独生子女证,自愿不再生育第二个孩子。(3)独生子女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是家庭中同父母进行代际价值交换的唯一对象,是父母老年保障所依赖的唯一对象。1.4.2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实际上指的就是在老年人养老所需的支持力或者说养老资源构成中存在着来自家庭成员和亲属网络的帮助和支持,而且这种帮助还是主要的结构性力量[5][5]KendigH,HashimotoA,CoppardLC.Familysupportfortheelderly:theinternationalexperience[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101.4.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群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1.4.4养老的非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有多种定义(1)根据1996年的《世界银行政策研究报告》,非正式支持是指没有政府干预且极少有市场干预的收入保障的非正式规定,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主要保障形式。(2)非官方社会支援、非正规制度、非正规照料等[6][6]姚远·非正式支持的理论与实践·2006年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3)非正式支持的形式,从资源获取角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老支持;第二类是亲属对老人的支持;第三类是非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非亲属可分为两个子类,一类是邻居、朋友、同事等;另一类是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自愿者服务等)[7][7]姚远·非正式支持理论与研究综述·2003北京中国人口科学出版社1.4.5空巢家庭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就象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婴了。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但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研究的意义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城市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结构的养老负担日益沉重,加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养老金支付面临巨大压力,对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的研究将会有力的推动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协调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实践意义:第一:可以大大提高我市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质量,减轻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进一步实现老龄工作的六个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第二:可以为我国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使其没有后顾之忧,也为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第三:可以为**市未来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使其不断完善成熟。2**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调查2.1本次调查介绍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30年过去了,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是面向新世纪的一代,担负着建设21世纪新中国的重任。在独生子女数量研究中,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可靠的数据。但是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就是以领取独生子女证确认其独生子女身份的。这实际上是以契约的形式保证以后不再生育(人为终止了生育),这样看来要统计独生子女数等于计算领证人数了。因此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社区中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本次调查以2011年3月对**市石坪桥街道横街社区独生子女家庭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收集数据,对目前**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的现状作出分析探讨。2.1.1调查对象在**市石坪桥街道社区中随机抽取了100户以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然后分别对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2.1.2调查时间本次调查以2011年3月1日为起点,年龄取周岁,调查时间是2011年3-4月。2.1.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随机抽取1980年--1990年间出生的独生子女100名(这一时间段出生的独生子女称为“**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对独生子女和父母分开居住的,分别对其子女和父母进行调查,然后汇总调查情况。2.1.4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问卷涉及三大部分:独生子女基本情况。独生子女父母基本情况。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养老保障需求调查:包括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结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对社会养老保障的满意度等内容。2.1.5问卷调查情况本次调查总样本为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个别问卷数据不全,作废卷处理,有效问卷共计91份,问卷有效率为91%。2.1.6调查中的问题由于本次调查时间、精力所限,这次调查只抽取了100个独生子女家庭作为调查对象,样本量比较小,但是从中还是能反应出一些问题。而且,由于少数问卷数据的完整性不是太好,所以只有91份有效问卷,而本文将利用有效问卷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2.1.7调查数据分析框架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核心问题是**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选择,分别从独生子女家庭基本情况、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以下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内容。2.2**市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基本情况在中国,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具有特殊内涵的名词,成为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密不可分的一种独特现象。新中国成立之后,除去1959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以外,出生率都表现为持续猛增,妇女的生育率持续保持高涨的势头。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死亡率大大降低,结果导致人口增长。尤为显著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分别出现两个生育高峰,人口的急剧膨胀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控制生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呼声很高。1973年12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提出“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以中发【1978】69号文件,批转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同年,第一次将“国家提倡和推进计划生育”写入《宪法》。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的政策。从此,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被理解为“独生子女”政策,在此政策下所产生的“独身子女”以及“独生子女家庭”已不完全是人们自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结果,而更大程度上是政策要求以及人们响应政策号召进行生育的结果[8][8]2.2.1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以独生子女为中心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亲子关系往往重于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的重心往往在于独生子女的成长,孩子生活和需要等方面。孩子成人离家后的中年空巢家庭又常常与女性生理上的“更年期”、男性心里上的“中年危机”以及社会现实中的下岗、失业或提前退休等变故交织在一起形成多种影响。独生子女离家,父母还要为其求学就业结婚提供经济支持。这批中年人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正规,大部分人没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经济收入普遍不高,缺乏自我调节和沟通的知识和方法,对父母来说经济负担有增无减。由于超负荷,身体和心里健康风险也随之增加。独生子女父母储蓄能力不高出生在这一时间段的父母生活经历非常独特,在他们出生的年代,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国家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普遍比较落后,自身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无法通过人口质量的提高来弥补由子女减少所带来的养老损失。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其子女具有唯一性,是家庭中同父母进行代际价值交换的唯一对象,是父母老年保障所依赖的唯一对象。正因为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没有人可替代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由于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得父母把很大的期望都押在一个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现象十分普遍。独生子女父母除了日常家庭的必须支出外,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都投入到独生子女身上。加上现在教育产业改革。子女的就学费用非常高,所以积蓄不多。如果家中的独生子女到了婚配年龄,父母还要拿出钱来帮自己买房子、家具等,对他们将来的储蓄养老是不利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以及社会流动的加速,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毕业生找工作,民工潮的冲击下,社会竞争的加大,致使独生子女没有办法亲自照顾老年人,精力、时间、金钱都成了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很大挑战。由于我国城镇长期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大量处于中老年的独生子女父母进入空巢家庭阶段,尚在中年的空巢家庭成员正处在有工作能力的自给自足阶段,所以家庭养老问题目前还并不突出,但是“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将给我国养老问题带来极大的挑战。另外,如何调试独生子女初始离家的空巢生活问题和心里调试问题,也很值得关注。城镇独身子女家庭空巢化加大且空巢期延长随着社会老龄化,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空巢家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空巢家庭不只是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中年家庭随着独生子女的长大,也日益步入空巢家庭。因此,空巢家庭不止涉及到了老年人,也波及到中年人的层面。空巢家庭提前,空巢时间延长。我国自从1979年实行独身子女政策以后,第一代独生子女求学、就业或者结婚问题的到来致使一批中年空巢家庭相继出现,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家庭一般比以往的多孩父母家庭进入空巢早上10-15年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家庭空巢期也相应延长。另外,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使得青年人离家年龄提前,数目增多,这对空巢期的提前和时间的延长也有一定的影响。2.3独生子女父母对社会养老保障的满意度评价总体而言,**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不高,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56.5%,选择“一般”的占36.3,选择“比较满意”的仅占8.3%。而没有一个人选择“满意”。对医疗报销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很差,选择“不满意”的占31.3%,选择“不太满意”的占33.7%,二者合计为65%;选择“一般”的占28.1%;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6.0%。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养老保险的“统帐模式”仍然处于改革探索阶段,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养老金水平的行业差距、机关事业单位差距比较大,所以造成独生子女父母对社会养老保险整体满意度不高。2.4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的分析随着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到结婚生育阶段,而现在城镇中独生子女比例很大,所以两个独生子女结婚组成“双独”“8-4-2-1”的家庭结构将会大量出现,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其负担是相当重的。姥爷姥姥祖母姥爷姥姥祖父祖父祖母姥爷姥姥祖母姥爷姥姥祖父祖父祖母祖 母亲父亲母亲父亲母亲父亲母亲父亲独生子独生女独生子独生女孩子孩子图3.4独生子女负担代际图2.5独生子女父母未来养老中遇到的困难分析独生子女父母对未来养老可能出现的困难选择情况:在调查中,认为“当自己患重病时,独生子女陪护有很大困难”的占88.4%,认为“当自己在经济上有困难时,独生子女没有能力帮助解决”的占54.9%,“怕独生子女万一不幸,将影响自己未来的养老”的占41.2%,认为“当自己日常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时,独生子女不能很好照料自己”的占39.8%,选择其他几项的比例都没有超过10%。由此可见,独生子女父母最关心的还是子女的生活照料支持问题,其次是经济支持问题.3独生子女家庭在养老保障中面临的问题目前,**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量已经进入婚育年龄,其父母也步入了老年阶段。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受到严重冲击,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也开始面临着重重困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1家庭养老保障方面3.1.1日常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往往因为生理的各方面因素,其经济参与率和生产力日趋下降,不得不开始依赖别人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据一份养老调查表明,以平均每对老人夫妇拥有四个子女作为前提条件,在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中,40%左右的老人照料依靠的是老伴,50%左右的老人照料依靠的是子女[9][9]桂世勋·独生子女父母老年后的照顾问题——上海与东京老龄化比较研究·2005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城市化与人口流动的加快将造成一大批独生子女父母留在乡村或郊区,即便是一些居住在城市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也是选择和老人分开居住。独生子女对与之共同生活的老人进行生活照料、社会交往、情感慰藉,以及生病、伤残等特殊情况的照理等等在传统上都主要依靠家庭来承担的问题,将不得不成为家庭养老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3.1.2经济保障方面在目前乃至将来的**市城镇家庭中,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退休金与养老保险金,子女提供的经济帮助居于次要地位。“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变化使老人对独生子女经济赡养的依靠构成了挑战。“子代中心”的家庭观念正在改变家庭经济资源的分配模式,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开始大大降低,在“反哺”老人与满足自己需要,哺育下一代子女之间,独生子女将要面对两难选择的境地。3.1.3精神保障方面近来,在人口学界提的较多的健康老龄化,指在老龄化社会中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里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未来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部分老人的经济来源可能不成问题,独生子女反哺的重点从物质向精神转移。将来老人的精神保障问题,既存在由于年龄原因而产生的心里健康问题,也存在着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给老人们带来的心里失调。[10][10]RheeKO.familialandsocialcontextsofaginginKorea[J].KoreaJournalofPopulationandDevelopment,2001,25长期以来,支撑着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精神生活的是家庭成员间正常的交往。但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动摇,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独生子女家庭观念的改变和外出发展的自主性增强以及小家庭的大量生成,使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养老责任承担者与被养老人之间处于疏离状态。同时,社会经济高速运转,引发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思想观念和家庭关系的变化,动摇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也使构建一种新型的、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家庭养老机制成为必要。3.2社区养老保障方面3.2.1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有些地方领导对社区概念和社区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致使社区养老事业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3.2.2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有些地方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11][11]杨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几个问题·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4103.2.3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老年服务设施缺口达50%以上,老年人床位数仅占老年人口的千分之七,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设施少,档次低,不少老人难以进入到福利院等养老机构[12][12]王树新·中国养老保障研究·2008年北京华龄出版社3.2.4社区、机构养老专业服务人才欠缺目前,在**市社区养老和福利机构中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十分欠缺。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老年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3.3社会养老保障方面1995年社会保障改革以后,老职工以对计划经济的贡献为基础继续享受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年青人也有较充裕的时间通过个人账户交纳和社会统筹为自己老年做准备。而低于55岁的一部分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他们一旦失去工作,过去为国家做的贡献就会被低估或遗忘;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又因他们的不在业、非正式就业而难以覆盖他们,从而成为游离于新旧两种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边缘人和体制外的人。55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多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精力和体力明显下降,子女一般也成家立业,与父母分离居住,使这批老人过着空巢家庭的生活,这类家庭急待解决的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家庭空巢问题。4应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危机的对策建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速增长,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步入老年社会的,**市城镇地区也完全属于这一老年化国情。与此同时,独生子女问题为人口结构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保障、人口控制与人口老化的矛盾以及优化我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功能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随着城镇家庭户规模的小型化,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展开对策研究,如何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全部进入老年之前就应该认真研究探讨的。我认为,我们将来在重视家庭养老的同时,应同样重视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并鼓励独生子女父母积极的自我保障。这样,家庭保障、社会保障与自我保障平衡发展相互补充,以解决将来城镇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养老难题。4.1政策指导原则4.1.1政策制定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以后的半个世纪内,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的速度将加快,而经济发展又相对滞后,各方面的养老设施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承受能力非常羸弱。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养老问题的解决更是难度大增。由此,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养老政策的制定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和国力[13][13]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06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1.2适当遵循权益补偿原则当1979年提出“独生子女”政策时,国家曾明确提出,当时的政策是“一代人”的政策或“本世纪内”的政策。可以说,当时率先响应“号召”的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们多数受到了孩子数量选择上的生育限制,不能自己依据孩子成本/效益的比较来自由选择孩子数量,这比起利益导向的自由选择性计划生育欠缺公平性。同时,孩子作为父母生命延续的后续“投资”,仅限于一个太有“投资风险”了,所以,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在享受国家应尽的养老义务时就应得到额外的补偿,以用来应对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风险和自己年老后的养老风险。4.1.3自助为主,互助为辅原则老年群体往往被人看作是脆弱的、有依赖性的群体,而事实上老年人多数是属于健康的、自立的,完全有能力自我养老的人群。他们并不是社会的负担,通过一些简单的社会参与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积极贡献。从老年人自身看来,自立、自主也是他们维护尊严、实现自我的重要原则。我们应对此予以尊重、提倡和鼓励。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来说,由于子女多不在身边,更应该鼓励他们以自助为主,互助为辅,在为自己和社会解决老龄问题上做出贡献。4.1.4尽量照顾独生子女老人心理特征的原则独生子女父母的心理过程与一般父母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独生子女父母当年在生育上做出了特殊的选择。他们一般具有害怕失去子女的恐惧感和因经常“空巢”和惧怕“空巢”变化的孤独感等。此外,独生子女父母由于仅有惟一子女而对其过度呵护,处处为其考虑,致使他们虽然渴望得到子女的养老照顾,但又不希望拖累子女的矛盾心理也很严重。这些心理特征在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仍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在选择养老方式时应照顾到独生子女父母的这些心理特征,完善独生子女保险政策,同时也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要求独生子女主动履行养老义务,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法律保障,尽可能地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4.2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养老问题的对策一般说来,养老的内容包括生活照顾、经济供养及精神慰籍三个方面,养老的系统分为自我、家庭和社会养老三种形式[14][14]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5期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我认为,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的养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研究对策:4.2.1国家视角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积极制定相应法律政策独生子女问题是国家政策的产物,在国家人口发展面临困境的阶段,城镇独生子女父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我国人口的有效抑制做出了贡献,为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城市家庭结构的转变,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理应得到国家的重视。应有明确的制度和法律依据,让独生子女家庭发挥它的功能来维系养老保障机制的运行。要重视老年人个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反馈关系,把老年政策纳入整个社会发展的宏观轨道,不仅仅针对老年人制订专门的政策,还要考虑鼓励家庭养老和制订家庭福利政策。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年老后能得到养老保障的权益。进一步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优惠措施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寻找对策。将独生子女费转为独生子女两全保险及其父母养老保险的方法可以在我市进行推广。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要进行必要的投入,整个系统必须是公益性的、非赢利或低赢利的,以达到缓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压力的目的[15][15]陈功著·家庭革命·200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励发展养老产业和老年服务产业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措施,积极引导并鼓励投资老年产业和老年服务产业,来缓解我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例如,学习日本经验,培训专职的社会工作助老人员,吸收兼职老人服务人员,对不同经济状况的老人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对贫困老人甚至是免费),开展养老照顾服务;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和居家服务。养老社区化:在鼓励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的同时,也鼓励兴建不同经济类型、不同档次、不同收费标准的“非家庭”养老机构,以适应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设施齐全、队伍严整、服务热情、管理严格的社区服务网络。加大老年福利事业投入,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各种养老机构。4.2.2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视角独生子女父母积极储蓄,为将来养老作储备积极引导独生子女父母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充分认识,提前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早作考虑,以诸如购买养老保险、储蓄等方式未雨绸缪。养老储蓄包括独生子女父母自己的经济储蓄、健康储蓄、精神储蓄和感情储蓄四个方面。一方面,独生子女父母趁年轻有收入经济状况较好时,拿出一部分费用为今后年老时解决生活照顾问题做准备,鼓励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和银行养老储蓄。另一方面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健康方针,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老年生活储蓄健康。和睦的家庭关系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独生子女父母应该建立和保持与子女之间良好的感情交流,从小培养相互之间可信赖的关系,以便老后能得到子女门的精神慰籍。另外,独生子女父母自身也需要培养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社会参与的积极心态,建立和发展不同层次的社会交往网络,为老年生活奠定一定的精神交流渠道。独生子女父母应该充分利用其有劳动参与能力的期间提高自己的储蓄总量,以增强自身晚年的经济独立性。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完全有可能利用抚养儿女负担较轻的特点以提高自我养老能力。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消除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抚养期间的过度供给现象。在发达国家,由于血缘亲情关系的相对平和,生育子女比较少,子女从小的独立能力较强,既不必为抚养子女过多付出,其自身的积累也较多。同时,避免过度供给也就有利于父母自身的积蓄,从而将这些积蓄转化为自己年老后的家庭养老基金。创新积极养老观念,开展时间储蓄养老方式“积极养老”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城市得到大力提倡。这一观念鼓励发挥老人自身的作用,年轻时就为养老积极做准备,包括参加各种养老保险,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创新养老方式,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进行时间储蓄,这样,等自己年老需要照顾时可以获得别人的帮助。同时,引导低龄健康老年人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使老年人以“为”促“养”[16][16]李光勇·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评述·4.2.3家庭视角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也需要精神赡养,机构养老不能提供给老年人更多的亲情。老人最怕的是孤独,所以首先要强化我国家庭中传统的“孝道”教育。另一方面,大规模“机构养老”也是不可行的,国外养老都有向家庭化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社会,但真正进入养老院生活的老人只有5%,其余都是家庭养老。丹麦、瑞典等“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国家也在提倡让老年人回归家庭养老[17][17]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2007年北京华龄出版社子女方面在我国独生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大趋势下,应鼓励独生子女与其父母就近居住。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和日本鼓励两代人就近居住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老年人同自己的子女同居住或就近居住(包括同户隔门居住、同层隔户居住等形式)家庭购房的优惠比率,对同居住或就近居住的独生子女养老家庭给予医疗、娱乐、交通支出等其他方面的补贴、优惠或减免。国家应注意从住房设计方面为养老创造便利条件,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这种独生子女家庭对父母的养老方式。住房养老模式大量数据表明,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庭成员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城镇地区将普遍出现“四二一”家庭成员构成。在这种人口倒金字塔的结构下,将来家庭赡养老人的义务将变得相当沉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正发生着巨大转变,“子承父业”、“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观念逐步得到修正,子女继承父母房产的可能性大为减小。因此,随着人们对自己房产拥有的逐步增加和房产质量的改善,以房养老成为家庭养老决策的一个可选择方案,这构成了家庭养老决策制度的积极变迁。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仅限于国有部门,社会化程度很低,且养老保险层次单一。老年人大多有自己的住房。在人均收入还呈现低而不稳的前提下,用住房养老不失为一种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方法。4.2.4社会视角社会宣传教育方面第一、对独生子女群体方面,在城镇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主体的趋势下,应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范,以期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独生子女,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尊老、爱老和赡养年老父母的教育,让他们的思想中为自己的父母多考虑一些。只有独生子女群体对其年老后的父母都重视了,老年人养老所需要的环境也就会随之而改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容易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也就会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第二、对独生子女父母群体方面,国家可以继续鼓励退休的独生子女父母再就业或做一些公益活动,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在老年人中开展互助活动,提倡活到老,学到老,参与家庭和社会到老的生活模式。我市也可以尝试推广北京、上海等地低龄老年人中己开展的“时间银行”助老活动形式,扶持一些义务服务工作者组织,为老年人服务。本次调查中,当被问到“如果时间和能力允许,是否愿意为社区老人或进入养老机构为其他老年人服务”时,仅有26.8%的人表示愿意,15.5%的人表示不愿意,而回答“没考虑过”的占一半以上,达57.7%。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独生子女父母参与到互助养老中去,提高自己的养老储备意识。社区服务方面积极建立和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从各个社区的实际需要出发,发展社区专门为老人服务的项目(如建立咨询、托老等社区服务),支持老年人在家养老,并鼓励和发展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各级社会福利设施要顺应老年人及照顾者的需要,扩大服务功能,更多地提供护理老人的有偿服务内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和收费标准。市场化服务方面首先,创建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社会服务不仅要针对老年人,而且要针对老年人的家庭,减轻家庭的负担,缓和家庭代际之间需求的矛盾和冲突。[18][18]佚名(译)·世界家庭养老探析·2000年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其次,发挥商业保险的力量。国家积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一系列的有利于独生子女家庭的保险,来弥补家庭养老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的情况。发挥市场的力量,来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再增加一个可靠的支柱。从城镇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他们有经济能力来购买自己的商业养老保险,只是需要保险公司增大宣传他们的力度,引导他们积极为自己的养老事业投保[19][19]TheThreeWorldofWelfareCapitalism.GostaEsping-Andersen.ZhengBingwentranslated.LawPressChina最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组织开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活动。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结论本文主要研究**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特点,并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突出了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家庭结构在其父母养老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以调查问卷为依据详细分析了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及其子女的基本情况,以及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然后指出了当前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致谢四年的大学生活犹如白驹过隙,很快就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在这段即将离别的日子里,我只能用对论文写作的认真投入去表达我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舍。本论文在我敬爱的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从论文题目的敲定到论文思路的探索都得到了老师您的悉心点拨。私下认真思考和品味老师的教导,时常让我有着“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正是由于您对我的帮助,才使得本文顺利完成,感谢您在论文上倾注的大量心血,您宽厚待人的学者风范令我无比感动。感谢我所有的任课老师和学院领导,以及我的导师****四年来对我们班集体无私的教导和关怀,您们的博学睿智、大家风范让我们全体同学肃然起敬;您们的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令我们终身受益,您们的豁达乐观、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在离家求学的日子里依然感受着家的温暖。感谢陪伴我四年的各位同窗好友,你们在论文的写作上给了我很多独到的建议和思路,难忘和你们一起嬉戏、一起课堂学习的日子,你们必将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勇攀高峰。谢谢!参考文献[1]王树新·中国养老保障研究·2008年北京华龄出版社[2]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2007年北京华龄出版社[3]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中州学刊1999(1)65-68[4]杨书章、郭震威·中国独生子女现状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第4期[5]姚远·非正式支持的理论与实践·2006年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6]姚远·非正式支持理论与研究综述·2003北京中国人口科学出版社[7]桂世勋·独生子女父母老年后的照顾问题—上海与东京老龄化比较研究·2005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杨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几个问题·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9]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06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5期[11]陈功著·家庭革命·200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李光勇·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评述·人口学刊[13]佚名(译)·世界家庭养老探析·2000年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4]杨庆育·**市2009年发展改革白皮书·2009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5]徐勤等·社区建设模式·2008年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6]王树新·论城市中青年与老年人分而不离的供养关系·中国人口科学2003(3)11-20[17]陈元刚·**市老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0年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8]鄢盛明·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2003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阎青春·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社会福利2006(12)12-14[20]KendigH,HashimotoA,CoppardLC.Familysupportfortheelderly:theinternationalexperience[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10[21]RheeKO.familialandsocialcontextsofaginginKorea[J].KoreaJournalofPopulationandDevelopment,2001,25[22]TheThreeWorldofWelfareCapitalism.GostaEsping-Andersen.ZhengBingwentranslated.LawPressChina**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调查及思考高祥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21世纪又被称为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我国在世纪之交就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养老问题则成为了老龄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家庭养老制度长久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基本的养老制度。但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一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方面有效的抑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膨胀,但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便是人口老龄化。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未来家庭的养老保障就成为一个难题,在现在的城镇地区,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结构的养老负担变得日益严重。独生子女能否成为父母年老时的依靠,成为困扰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最大的隐忧。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了对**市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的一个调查即思考,具有这一时代的特殊意义。一、研究现状在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马寅初为代表的老一辈人口学家就开始提出控制人口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曾就城市养老保险改革、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等问题进行过研究,一些地区还进行过实践。这些研究和实践为本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老年人口的增加是从高生育率和高死亡率转变到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一个结果。要想对我国人口老年化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就显得很有必要。杨中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一书中统计出,早在2000年,全球60.6亿人口老年人人口就达到了6.06亿人,是1950年的3倍;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9.6亿人,是2000年的3倍。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全球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将远高于其他年龄组,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增长率在2025~2030年间将达到2.8%。特别指出的是在1970~1975年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数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的分布相差不大且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这一地区包括了像中国、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国,因而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主宰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格局变化。这就是世界范围内总体的老年人增长状况,详情请参见表1-1表1-11950~2050全球老年人口的增长及分布1950年1975年2000年2025年2050年人数(百万人)比例(%)人数(百万人)比例(%)人数(百万人)比例(%)人数(百万人)比例(%)人数(百万人)比例(%)全世界较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100100100100100资料来源:根据PopulationDivision,UntiedNations(20020,WorldPopulationAgeing1950~2050数据整理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少年人口比例减少,平均人口寿命提高。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22.89%,老少比是30.4%。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中国已开始进入老年型的人口年龄结构,目前正处于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以及农村老龄化加速期。杨中新教授依据历年人口普查数据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中国老龄人口的发展态势大致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200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过渡阶段第二阶段:2000~202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20~205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指出,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国家都没有实行此项政策,这就导致了我们国家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特殊性。国外有好多国家推行的是“家庭计划”措施,但与我国行政手段推行不同的是,国外大都采取建议的方式,让国民自主决定生育的子女数。因此,其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符合分布的一般规律。这就导致了我国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其次,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年轻型向老年型的转变,与发达国家相比,其速度非常快,譬如德国和英国用了45年,瑞典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再次,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显著,在我国目前的人口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4.7%,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50年,中国高龄老人的数量将从目前的0.13亿人增加到1亿人以上。届时每10个人或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高龄老人[1][1]杨中新·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05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1999年中国人口信息中心,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并日益恶化。1979年,我国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国家推行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有效的抑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膨胀,但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便是人口老龄化。从宏观程度的[2]《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1999年中国人口信息中心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对老龄化问题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多次召开老龄工作会议,我国人口学界一些著名的专家教授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现阶段的父母养老过程中,赡养老人不只是满足他们对物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儿女对老人的体贴和关心等情感上的慰藉,满足他们心里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与子女的经济互动过程中,现阶段父母给予子女的要多于子女给予父母的,甚至无条件的给予子女。父母更注重子女对他们在精神和心里方面的赡养[3][3]王树新·社会变革与代际关系研究·2004年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赵宝华在“老龄工作新范式的探索”中提到,我国老龄工作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在我国具体表述为“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应体现在三个方面[4][4]赵宝华·老龄工作新范式的探索·2004年北京华龄出版社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平均生活水平与社会总水平相齐并同步提高;建立推动老龄事业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体制发展相协调的老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浓厚的敬老、养老、助老社会环境,实现代际和谐。同时,老龄工作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不可低估的作用,老龄工作可以对经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对社会文化起到繁荣作用,对社会道德建设发挥规范作用,对社会政治生活发挥稳定作用。虽然做好老龄工作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但要解决好因国家独特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促进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却十分艰巨。穆光宗在“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指出,家庭养老一直是值得珍惜的一种传统,也可以说是我们所共有的文化传统。我国目前的提法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但目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少子女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两代人分开居住倾向的加剧,特别是两代人价值观冲突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在养老功能上面临缺损的挑战。一方面,家庭养老的传统的确需要我们精心维系,另一方面单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做法事实上已不可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他探讨了家庭养老几个方面的变革和趋势:养老制度应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演变,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到社会保障的网络之中,社会保障既可以是福利型的,也可以是保险型的。而且后者更为现代,是商业型和市场化的取向,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养老机制可以从家庭养老的自给自足方式向社会化养老演变,可以通过购买社会养老资源来实现家庭养老的目标,比如购买各种社区服务、家人出资送老年人去公共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功能应从供养型家庭养老向照料型和慰藉型演变;养老方式也可以从合住式家庭养老向分住式演变等等[5][5]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2007年北京华龄出版社王树兴在“中国养老保障研究”一书中指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差,在近期内不可能建立起适应老龄化发展需要的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老年社会保障系统覆盖面窄,城市只局限于部分企事业职工,基本没有扩大到农村。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导致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因此他提倡在城镇养老中实行分而不离的居住方式与养老方式,让社区养老成为辅助城镇家庭养老的最佳载体并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应建立适合不同层次老人所需的养老机构,并大力倡导住房养老保险等自我养老的新模式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刘书鹤等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论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对策”一书中提到,养老保障是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我国城市长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一方面有效的抑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膨胀,但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便是人口老龄化。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未来家庭的养老保障就成了一个难题。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加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养老金支付面临巨大压力,对于这类家庭的养老保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其父母正在步入或己经进入老年阶段。现阶段子女仍是老年父母获取养老资源的最主要途径,独生子女能否成为父母年老时的依靠,就成为困扰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最大隐忧。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必将成为社会和政府及独生子女父母高度关注的问题。应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危机,我们应从国家、个人、家庭和社会四个视角来探讨完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的对策[6][6]刘书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论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对策·面对中国老年化问题,钟年在《经济问题》期刊中指出:缓解人口老龄危机,我们必须从三个大方向抓起。第一,政府和市场行为缺一不可,其中政府行为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积极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引导和支持养老中的市场行为;培养树立敬老、爱老、养老的社会风气。第二、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立和完善养老机制并举。第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举。以上就是国内学术界在探讨老龄问题中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二、对已有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