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文冲刺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
七(±)文言文阅读: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忖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
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
(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
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
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
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
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
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
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
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
(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
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
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
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
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⑴余忆童稚时()
⑵项为之理()()
(3)果如鹤吸云端()()
(4)则更千或百()
2.翻译“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这句话。
3.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从小善于周围的事物,并且富于而体
味到的o
4.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幼年生活中的那些趣事?
5.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1.(1)我(2)脖子同“僵”僵硬(3)果
然鸣叫(4)有的
2.夏天蚊子聚在起像打雷-•样,我私下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鹤,心里这样想,那
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真变成鹤了。我昂起头看着,脖子因此看得发僵了。
3.观察细小幻想物外之趣
4.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幼年将夏蚊看成白鹤、草丛拟作树林、观察两虫斗于草间三件趣事。
5.目力过人,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并且富于幻想。
《论语》十则
(―)
曾子曰“吾目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考•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倬而不习乎?”
子曰:“见货思齐焉,见不贤而向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曹子像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
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
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
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这三则主要从方面来谈儒家的做人标准。
2、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是:、。
3、解释加点的词:
信
忠
日()省(..
内
齐
贤
传
....
4、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先进和落后,正如孔子所说:
5、我们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要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为准绳。
6、说说加点的字的不同含义:曾于于曰
7、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道德修养
2、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日:每日省: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忠:诚心诚意信: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贤:德行优秀的人齐:与贤人的德行一致内:
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孔子
7、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1、wii厌恶e坏的,不好的
2、处:据有,取美:好的是:此虽:即使
3、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5、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6、帮助别人成就美好的德行,不促使别人形成不好的德行,这样才是品德高尚的人。做
人不但要先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要反对那些袒护放纵行为不端的人,不能成人之
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蓑,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星
子曰:“富而可求也,事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
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
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注音并解释加点的词:
贫与贱是人之所率不成人之学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处()手()星()单()
3,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4、当今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但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孔子的话
“,,为准绳。
5、翻译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怎样理解孔子主张的“成人之美”?
(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
君子乎?”(《学而》)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为政》)
子曰:“默而识⑤之,学而不乐,超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儿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
的长处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
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注释:①说:yu4通“悦”②愠:ytin恼恨③罔:wmng迷惑
④殆ddi疑惑⑤识:zhi记
1、解释加点的词:K()W()
2、找出其中的三个成语、、。
3、表示学习态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学习方法的有,,
4、翻译句子: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
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忽
然间,雪下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
长子谢朗说:“好似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福说:“不
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
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编辑本段解释
[注释]
(1)谢太傅:即谡室(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
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
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
论)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5)胡儿:即遨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趁着;顺着)(“因”在
这里有特殊含义)
(8)无奕女:指谢道&(vim),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9)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
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古今异义词]
【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牌()差可坦()
柳颦()无姿()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寒雪日内集()公欣然日()木君柳絮因风起()
3、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
字记录下来。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Fanyi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
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您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
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
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
亲,就是没有礼节。”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家门不回头看他。
1、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奉而去()
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容君()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解答:故事结尾有争议,可以自由解答。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
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
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
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
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
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
后,怎能“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七(下)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II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文
金溪县的农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
很惊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
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主题(中心),
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
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
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
(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
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
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
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我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
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
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
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
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世枣耕()②未学识书具()
③或以钱币乞之()④收族为意()
⑼痔容其父()⑥令作诗()
2、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
5、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
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
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
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
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
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
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
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
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
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
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
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
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
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
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
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
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
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
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
是雌兔呢?编辑本段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编辑本段教学指导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本题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
复述课文,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
略得当。复述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
表达。要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
解占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
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
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
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散文失去诗味。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去集市各个地方买骏马,鞍鞫,长鞭出征马具。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身经百战之后,有的将士战死沙场,有的将士凯旋而归。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
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
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
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学生只要注意
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
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
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
工整的对偶句(是很古老的修辞手法,“互文”)。另有“阿爷无大儿,木
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
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古代称“互文”)O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
句。
四、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
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
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五、品析: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赴”和“度”两字
用的极好,请品析它好在何处?
“赴”字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沙场,积极主动参加战斗的决心和热情。
“度”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身跨战马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
座的山。写出一位身经百战、转战南北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
包含成语包含成语:扑朔迷离磨刀霍霍
教授建议
一、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
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本课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这首诗长达392
字,要让学生尽快背下来,可以情节为线索并利用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全诗
共14节,除“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开我东阁门……对镜帖花黄”是六句一节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
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利用诗中排比句、对偶句、复
沓句、顶真句等句式特点,也有助于记诵。
二、疏通文义,主要靠学生自行领悟,教师可适当点拨。
1.本课生字词较多,可让学生在预习中看注释或查工具书,教师在课上
检查。
2.对诗中涉及的一些修辞现象,可提醒学生注意,点到为止,不必细讲。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是互文,学
生很可能误解,但只要略加提示,学生并不难理解。
3.要求学生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
基本脉络。
三、要让学生注意这首诗的铺排手法。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以及木兰购鞍马东南西北都跑遍等,
都不是在说废话,而是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诗大半是类
似的铺排式的语句。运用这种铺排手法,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
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可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像,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可
让学生体会木兰的思想感情,例如停机叹息时的心境,奔赴前线途中的心情,
还乡后与亲人团聚、重着女儿装时的感情,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扩展诗中的
画面,例如家人喜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实不然,姊、
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恐怕也有不少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想得
细致一些,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木兰全家的喜庆情景。诗中的故事情节总的来
说是写得比较简括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联想和想像的广阔空间。
编辑本段相关问题解答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
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
句相近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
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
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后人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
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石声淮《关于〈木兰诗〉》,华中师院《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
1期)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
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
《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
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
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
年第6期)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汉人
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
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其中不
少民族与汉族杂居通婚最终相互融合,例如曾经强大的鲜卑族政权北魏。那
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
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从历史角度分析“可汗”与"天子“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
“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
“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
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
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
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
楚了。(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
1978年第6期)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
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
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
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
“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习惯上的法则。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
年第6期)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
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
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
年第6期)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
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
(《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
在额上。
(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
1978年第4、5期)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
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
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
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
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
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
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
1978年第4、5期)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
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
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
雄。
(刘彬荣、华雪《须知木兰是女郎》,《河南师大学报》1979年第6期)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
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
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
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
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
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钱文辉《〈木兰诗》主题刍议》,《昆明师院学报》1980年第6期)
7.“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
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
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
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
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
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
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
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
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
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
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张燕瑾《繁
而有味,简能传神一一读〈木兰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
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闾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
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
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
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
乎文盲即可O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
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
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
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
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
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
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9.“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
疑问做出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伙伴”
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
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
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
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10.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
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
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
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
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
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
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
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
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
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
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
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
活,只用了儿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
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
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
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一一“策勋十二
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
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儿笔带过,而把“木兰
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
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
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
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
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
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编辑本段相关成语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解释: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
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
繁活动。出处《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1、《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书。这首诗是忖期北方的一首
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号()()逑山()胡萌()等头()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⑵万里赴戎机(赴:)
(3)出郭相扶将(郭:)
(4)策勋十二转(策:)
⑸著我旧时裳(著:)
⑹关山度若飞(度:)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意思是
5、译句: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月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
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哪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
自己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达寻阳的时候,
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这么晚
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②若:
③益: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
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忠厚的长者。
4.①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②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乃始就学II及鲁肃……孙权劝学,吕蒙赞学。6.对话(语言)描写。7.略。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II”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
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耍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短文两篇
(一)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
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
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章本()⑵河渭不足()
⑶北饮大泽()⑷弃募杖()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未至,道渴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
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
义魅力。
(二)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II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
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
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
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给加点字注音。
市()*()熟()
名:()多期()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承斗()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及其日中如探海()()
⑷孔子不能於也()
⑸孰为汝多削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_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
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表现其“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
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
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匕遇见两只狼,紧跟
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
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
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
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
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
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
儿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
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
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
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
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zhuiJ,i,Vo_n_g„shanbiyishubisu
ikao
缪()W()苛破()()
奔僮()黎刀界之()()
隧()尻()尾
2、解释下列加黑的字(1)闭眼;(2)空闲;(3)大腿;(4)睡觉;
(5)紧跟;(6)原来;(7)跟从;(8)困窘急迫
(1)目似瞑()(2)意暇甚()
(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
(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
(7)•狼乃从()(8)屠大窘()
3、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翻译下列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他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5、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读者对待像狼一样狡诈的恶人,要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不能心慈手软。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八(上)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舍《骆驼祥子》阅读心得10篇
- xx市国家级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北京xx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版土地中介服务合同一
- 2024年新能源原料采购及销售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版企业集体劳动协议细则一
- 2024五人合伙教育产业投资合作协议书3篇
-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手写版
- 简易数字频课程设计
- 2024年水泵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资料(作业、蓝本、学习指导(黄本)、试卷)8
- 2024年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纠纷调解协议3篇
- 《全国较大事故案例》课件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初中地理七年级期末模拟卷1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国际私法》历年期末纸质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 甘肃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笔试题库
- 小学校门口突发问题应急预案(5篇)
- 双方共同招工协议书(2篇)
-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141)
- 医院劳务外包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