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_第1页
赵丰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_第2页
赵丰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_第3页
赵丰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_第4页
赵丰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绸名人传——赵丰主讲人:张俊姚平课程团队成员:陶然钱建栋刘立人目

录壹赵丰的生平介绍贰赵丰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叁赵丰丝绸鄙视链顶端的守护者第二章贰赵丰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一、主要贡献汉机织出汉锦,其功伟矣。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这位有着工科背景,自诩是名“技术人员”的男人用自己深厚的技术功力送给了全世界一份特殊的浪漫大礼。接下来,他还将带领课题组继续研究五星锦的颜色,尝试复原汉代五色经锦的植物染色工艺。赵丰在浙江丝绸工学院读书时的恩师朱新予对他一生影响甚大。这位老人一生都与丝绸密不可分,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在为建立中国丝绸博物馆奔走呼吁,赵丰就是他的第一个研究生。“当年是我的恩师朱新予倡建了博物馆,后来我担任博物馆的副馆长、馆长,一步步走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当然很累,但我觉得都是应该做的。”不过,他也很明晰人生不同阶段应做不同事情。“我想,(馆长)做到60岁,如果健康许可,能否回归我的个人研究?”在赵丰的身上,工科的严谨、细致和人文学科的情怀、想象力奇妙地融为一体,考古学和艺术史舒服地链接关照,他以丝绸为基点,多维发散,多点搭建,用实践与想象真正地诠释了艺术与技术的准确结合,也同步链接起了世界。中国丝绸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第一座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其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26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经历过早期筹建、体制转变和场地扩建等各项问题,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我最初担任副馆长,2009年开始主持馆里工作,2010年正式任馆长。中国丝绸馆:2016年7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在经过为期一年多的改造提升工程后重新向社会公众开放。新馆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由“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中国时装艺术展”、“西方时装馆”和临时展厅6个部分组成。如今,中国丝绸博物馆已成为国际上最大的集收藏、研究、传承、展示于一体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完全是新框架、新结构、新目标、新使命的新时代。我个人非常强调专家治馆,学术引领。我是工科背景出身,属于技术类人员,所以很重视核心技术的引领,同时这也构成了我们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我们馆中有面墙,上面有四个字:宽厚精专,这既是我个人的理念,曾经也想作为博物馆的理念。从我的角度理解,“宽厚”是指做人要宽厚,做学问基础要扎实,视野要宽,但博物馆的核心还是“精专”。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服装类专题研究性博物馆,从研究程度来说,中国考古界凡是做丝绸研究的,我们这里肯定最好。其次是分析检测,即科学认知这一块。以前我们做这项工作主要靠放大镜,现在主要靠仪器设备,我们现在就拥有全世界最好的仪器设备。比如新疆出土了一块织物,人们想知道它是哪里的蚕吐出来的丝做的,那么通过分析检测就可以得出结论。其实,这里还有很多可能性,能派生出无数细节,如我们对染料的研究,不光只呈现在分析检测上,我们还自己种的染料还能生产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实体,不仅为生态保护标本库提供实物支撑,还可以为女工传习馆和文创创新所用。接下来是修复。如对“丝”的加固。丝本身非常脆弱,现在我们能够在老物与新物的空隙之间形成一个化学键,基本上不改变任何外观,做到真正的化学键结合,而非黏合。最后是传统工艺的复原。利用对文物的研究来恢复文物当时的技术。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利用老官山出土汉代提花机的研究成果进行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的复制,同时也是汉机织汉锦的原工艺复原。5月20日我馆举行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复原项目中期汇报会,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呈现。真正用汉代织机还原汉代织锦难度非常大,而且当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出土时是裁剪过的,我们织的时候要把那块织物先完整做出来,再剪成对应的一小块,这其中就体现了我们的核心技术。如今,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标准简称已为“国丝馆”,标准英文简称为NSM(ChinaNationalSilkMuseum)。二、代表著作《丝绸艺术史》(独著),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独著),三秦出版社,1992;《织绣珍品:图说中国丝绸艺术史(中英对照)》,独著,艺纱堂/服饰出版,香港,1999;《沙漠王子遗宝:丝绸之路尼雅遗址出土文物》(中英对照,第一主编),艺纱堂/服饰出版,香港,2000;《纺织品鉴定保护概论》(主编),文物出版社,2002;《纺织品考古新发现》(主编),艺纱堂/服饰出版,香港,2002年;《辽代丝绸(中英对照)》(独著),沐文堂(香港),2004;StylefromtheSteppes,Rossi&Rossi,2004,London;《黄金、丝绸、青花瓷——马可波罗时期的时尚艺术》(第一主编),艺纱堂/服饰出版,香港,2005;《中国丝绸通史》(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主编),文物出版社,2007;《纺织考古》(第一作者),文物出版社,2007;《大漠联珠——环塔克拉玛干丝绸之路服饰文化考察报告》(主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