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稻田养鱼技术农渔复合生态工程
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总称。水生生态系统中栖息着自养生物(藻类、水草等)、异养生物(各种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和分解者生物(各种微生物)群落。各种生物群落及其与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特定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构成了完整的生态单元。按水的盐分高低可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按水的流动性,淡水生态系统又可分为静水生态系统(如湖泊、池塘和水库)和流水生态系统(如江河、溪流、沟渠等)。水生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针对复合农渔生态系统:综合经营渔、农业及其副产品加工业,通过对农渔产品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行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稻田养鱼(一)、稻田养鱼的意义与作用稻田养鱼系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理想效果。稻田养鱼生态工程水稻鱼浮游生物增多稻体遮阴湿度适宜清新水质排泄物及剩余饵料消灭杂草虫害疏松土壤鱼的生态功能水稻生态功能稻鱼双丰收,高产高效益1、开辟了养鱼生产的新途径,可节省大量的资金。
发展稻田养鱼,既不需要占用现有的养殖水面,也不需要占地挖池。利用稻田,可以做到就地育种,就地放养,利于生产,方便群众。改变了过去良种靠外援,品种不对路,规格小质量差,价格不合理,长途运输成活率低的现象。同时,利用稻田养殖成鱼或其他水产品,不但可以解决农民“吃鱼难”的问题,还可以就近销售、繁荣市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变自然优势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江苏省溧阳县湖边乡1986年利用稻田养鱼120亩,收获商品鱼7800公斤,平均亩产鲜鱼65公斤,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吃鱼难的问题。另外,发展水产品养殖,往往需要开塘建池,不仅要占用土地,而且每开挖一亩池塘,一般需要建设资金2000-3000元。利用稻田养殖水产品,通常施工量较小,所耗人力及资金较少,而且一家一户能自己施工,可以减少大量的资金投入。
2、充分利用各种物质与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稻田内开展水产品的养殖需要配套一定的工程设施,比如开沟挖凼等,从而变稻田的平面生产为立体利用。形式上,由于开沟挖凼减少了水稻的有效种植面积,而实际上开挖的沟凼斜坡仍可植稻,再加其它条件的相应改善,水稻产量一般都相应有所增加。同时,由于稻田的立体利用,不仅可产出水稻,而且还可以生产出人们生活需要的高蛋白水产品,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通常稻田内的杂草、昆虫、害虫等都是对水稻有害的生物资源,必须人工除去,否则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而这些资源,对于水产品来说,许多都是良好的饲料。开展稻田养殖,可使这部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稻田单一种植水稻时,水只能是单一途径利用。而养殖水产品后,可得到双重利用。因为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水体只是基本的生活环境,并不消耗,因而能做到“借水还水”,相应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3、改善了水稻的生长条件,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
在稻田里进行水产品的养殖,对水稻的生产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表现在可以清除田间杂草稻田除草问题,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长期以来,主要靠人工拨除。近年来亦有用化学除草剂的,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后者还造成土壤的板结和谷粒与环境的污染。实践证明,稻田养殖水产品可以较彻底的消灭田中的杂草、浮游生物和落水害虫,变害为利,省去了人工除草的繁重劳动,而且有人工除草无法相比的除草经常性,更有化学除草剂不能比拟的无公害化,既节省费用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没有养鱼的稻田,尽管经过二三次中耕除草,杂草量还是迅速增加,而养鱼稻田的杂草,越到中后期越少。江苏省江宁县秣陵乡后圩农场有两块稻田,地势低洼,田间杂草丛生,每年要花费很大的工本清除草害。1982年在部分稻田放养了鱼种后,田间杂草数量大大减少,节省了许多除草用工。据对4.1亩的养鱼稻田现场测定,草害为零。而对照田每平方米有鸭舌草9株,其它杂草18株,牛毛毡覆盖率达30%。
一方面稻田养鱼工程的沟凼增大了稻田稻秧之间的行距。另外,在水稻生长前期,鱼吃食稻田中的杂草,可减少杂草与秧苗争肥、争光的机会,降低肥料的损失;到水稻生长中后期,鱼体长大,食性逐渐变得广泛,摄食能力增强,而稻田中杂草已很稀少,鱼会取食部分已失去功能的稻脚叶,从而改善了稻田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水稻的抽穗灌浆。其二是增加了通风透光能力
稻田中养鱼还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据江苏省如皋县病虫测报站提供的材料,鱼类对三化螟、稻飞虱、纵卷叶虫和稻叶蝉等虫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该县邓元农科所用养鱼与不养鱼的两块稻田相比较,每亩稻田三化螟三代卵块减少30%,白穗率降低50%,稻飞虱减少50%以上,纵卷叶虫百株束叶数减少30%,白叶率降低70%,稻叶蝉减少30%。同时,由于虫害的减少及通风条件的改善,病害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培育鱼种的稻田比不养鱼的稻田用药减少两次。湖北省广济县花桥乡罗皮塘村的养鱼稻田,不施肥,未中耕除草,未施用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稻谷的增产幅度仍超过10%。其三是可减轻病虫害
稻田养鱼后,可以把许多外溢的物质和能量拦截下来,为水稻增产服务。水产品通过其摄食活动,排出大量的粪便,促进稻禾的生长。据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分析,鱼粪与人畜粪比较,氮磷含量优于猪、牛粪,与人类和羊类基本一致,次于鸡粪和兔粪,可见鱼粪是较优质的肥料。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稻田养鱼产量,除了利用稻田中的天然饵料、肥料以外,还需投入大量的青绿饲料、饼麸及人畜粪等,这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大量肥源。其四是可增加肥源
此外,由于鱼类在稻田中游动觅食时,翻松泥土,增加氧的含量,促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盐,被水稻吸收利用,养鱼稻田的土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据测定,养鱼稻田与不养鱼稻田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0.4倍,全氮增加0.5倍,速效钾增加0.6倍,速效磷增加1.3倍,与稻田养萍,养固氮蓝藻相比,养鱼稻田的肥效更加显著。因此,稻田养鱼可从多方面促进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明显增加。实践证明,养鱼稻田只要管理得当一般可增产稻谷一成左右,高的可达三成。4.降低种稻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稻田的产值与效益。
稻田养鱼不仅增加了水产品和水稻增产的收入,还减少了治虫用药,追施肥料等支出,同时还节省了除草用工等。由于水体的立体利用,就一般水平而言,在稻田内进行水产品养殖后,水稻可增产10%以上,若养一般商品鱼类亩产可达30-50公斤,增加产值200-400元,纯收入亦可增加100元以上;
若养殖淡水虾类或其它名贵鱼类,一般可达亩产20公斤以上,增加产值500元,亩增纯收入200元以上;若养甲鱼,可亩产20公斤以上,亩增产值达2000元以上,亩增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若养河蟹,一般可亩产40-50公斤,增加产值2000-3000元,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因而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稳定粮食生产,亦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5、可以灭蚊防病,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稻田中常常孳生大量了了、螺类等,其中许多是吸人血或某些疾病的传播者。我国稻田面积最大,占世界稻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稻田养鱼,能大量消灭这些有害生物。据浙江卫生实验院对双季间作稻田的观测,养鱼稻田比未养鱼稻田中的库蚊减少95.5-99.5%,按蚊减少72.2-88.9%。另外,蟹、鳖可大量摄食螺类。因此,稻田养殖名特水产品对改善水田区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畜健康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总之,稻田养鱼投资少、收益大,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农渔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搞好稻田养鱼,要求农业、水产等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利用稻田养鱼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搞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稻田养鱼新技术,使稻田养鱼取得更好成效。(二)技术要点1、鱼种合理搭配为了有效提高稻田养鱼产量,必须投入3寸以上规格的鱼种,并掌握合理的密度。按750KG/公顷成鱼设计,可投放草、鲤、鲫大规格鱼种3750-4500尾,比例为7:2:12、搞好人工投料:特别在6-9月为鱼类生长旺期,坚持每天投料。3、抗旱和防逃: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前提下,尽量使稻田多蓄水。4、防治鱼病和田间慎重施用农药。稻田立体开发综合经营
稻田是由栽秧水面和田埂两大部分组成,具有立体开发的基本条件。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稻田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雏形:1964~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汉中县市郊,发掘一东汉时期的墓群,先后出土了土陂池和陂池稻田模型各一具,池内塑有鲤鱼6条,鳖1只,蛙3只,菱角5只。1977年在四川省峨嵋县,发现了东汉墓中石刻的水塘和水田模型:石刻分两部分,左面刻水塘,右部再中分为二,上部分为水田,内有两农夫正在薅秧,下部分亦为水田,内有两堆堆肥。左边石刻水塘中有青蛙、鲤、鸭、鲢、鲫等,水塘与水田之间的田埂上有矩形缺口及竹笼,有捕鱼的作用。
1978年在中国陕西勉县东汉墓中,也发现一件塘库农田模型,塘库与稻田为一体,梯田塑有螺蛳2只,蛙3只,鳖3只,草鱼3条,鲫鱼3条。由此可以证明,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陕西省的汉中、勉县,四川的峨嵋县等地已出现了稻田养鱼的生产形式,并已有立体开发利用的迹象。近年来,随着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广,稻田以种稻、养鱼为主体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已经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面前。国内外对稻田立体开发利用有一些研究,但一般都比较分散、零碎,不利于系统地指导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稻田这一宝贵的土地资源,因而有必要对稻田的立体开发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一、稻田立体开发的特点
稻田这一人造生态环境,它不仅具有与旱地相同的一些特点,而且还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它对水、土、光、热、气等的利用方式、利用率等与旱地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积极主动地抓住稻田的各种有利因素,深入发掘,综合开发,对改变稻田的耕作制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稻田水面开发在空间上的优势
稻田与旱地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为地把固相(土壤)与液相(水体)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它除了具有平面式旱地所有的种植功能外,还可以利用水体这一立体空间来进行综合养殖,如养殖鱼、虾、蟹、蛙、鳖、螺类、贝类等水生动物,以及萍和水葫芦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充分地发挥水体综合生产潜力。
正是由于稻田有着旱地无法比拟的空间优势,因而可以在同一生态环境中,通过人为措施,把诸多动物和植物的种养殖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动地运用生物之间互利的方面,尽量转化矛盾的方面,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稻田这一理想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人们长期改造自然的结果,遗憾的是这种优越的空间优势,还未充分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绝大多数的稻田,还停留在单一的种植功能上,因而其应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还远没得到应有地发挥。2、稻田水面开发在时间上的优势
众所周知,旱地作物的耕作,强烈地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如果品种选择不适当,季节衔接不紧密,就无法保证旱地作物的稳产高产。而稻田生态系统则大不一样,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同一季节,同一时间,有选择地使人们所需的动植物在同一稻田空间内互利共生,各得其所,共求发展。稻田生态环境在时空上的独特优势,为人们深度开发稻田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3、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的优势
稻田内既可种植高等水生植物,也可养殖水生经济动物和漂浮性水生植物。高等水生植物是静止不动的,而水生动物则可自由运动,漂浮性水生植物的状态可随水流而变化。因此静态植物不能充分利用的养料,动态植物可以充分利用,植物不利用的生物资源或植物本身,又能被动态的水生动物所利用,能有效地避免能量的外溢和浪费。动态与静态生物有机结合,克服了空间固定所产生的对资源利用的局限,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上的优势
由于稻田具有干湿两种环境,因而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数量都很多,再加上水流作用和动物的运动,对稻田内有机物起到了搅拌作用,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分解。稻田内的水体对热量的蓄积作用,使稻田比旱地昼夜的温差相对稳定,因而有机物分解的持续性更好,有利于稻田内物质的快速循环利用。稻田的立体利用通常表现为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同一空间共存,因而能量流动也很快捷,通过人为干预,可有效地控制能量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朝有利于稻鱼双方的方向流动,使稻鱼共生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进入良性循性。二、稻田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科学依据
稻田是极其典型的人工生态环境,要进行立体开发利用,变稻田单一的种植功能为种植养殖多项功能,其实质就是在稻田这一生态系统中,通过人工妁合,使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相互促进,有效地利用共生系统中的积极因素,促使物质就地循环,引导能量朝人类需要的方向流动。1、稻田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密切相联,组成复杂功能的生物系统,即为生态系统。稻田即为一个比较小型的人工生态系统,主要由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部分组成,并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二者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稻田的非生物因子包括:水、土壤、光、水温、PH值、二氧化碳、溶氧、以及氮、磷、钾等无机盐类。
稻田生物种类有多种,但根据其取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以及在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所发挥的作用,生物因子可划分为三大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主要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的化学能,供给其它生物以食物和能量,是环境中的基础生产者。稻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有高等水生植物、大型漂浮植物、藻类、光合细菌和经济林木等。
消费者为异养型生物。指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必须以其它生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主要有鱼类、禽类、甲壳类、爬行类、两栖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蚊子幼虫、水稻害虫及其天敌,还有鱼苗的敌害生物等。
分解者指异养型微生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处于分解者和还原者的位置,主要有各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它们以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残体为食物,通过吸收和分解,使各类生物残骸分解成有机碎屑,供底栖动物和鱼类利用,参加次级生产。未被利用的有机碎屑,继续分解转化为简单的无机质,返回到环境中,再度供绿色植物利用,参加初级生产。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比较复杂,它们各处在不同的环节,各具自已的机能,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是,各成分间又不都是独立存在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托的关系,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结合为一个整体,使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正常地进行,使稻田生态系统处于协调的动平衡的理想状态之中。这种动态平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干预,保证生产正常进行。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稻田养鱼生产和其它许多生物生产一样,都是围绕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与循环来进行的。通过人工引入方式,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养鱼、虾、蟹、蛙、螺、蚌、禽畜等,种稻、藕、笋等,还在田埂及田边地上植豆、菜、果树和桑树等。由于稻田生产力是有限的,因而要高产稳产,增加产出,就必须先要投入。向稻田中补充的外源物质,除了太阳能外,主要有饲料和肥料两大类。
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有水稻,它大量吸收日光能、二氧化碳、水和各种无机营养成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形成水稻种子和稻草,提供给人类。除此之外,利用田边鱼凼四周及水稻厢沟优势,发挥水稻与高笋在时间差方面的有利条件,将光能和化学能转变成供人们需要的笋,收笋后,茎叶还可以肥田。稻田种藕同样可为人们提供鲜藕食品。
在水稻大量合成直接供人们利用的有机物质的同时,稻田里的萍类、杂草、浮游植物和光合细菌也进行着与水稻、高笋、莲藕大体相似的能量转化过程,但它们并不直接为人类提供有益的产品,相反,它们还和水稻等争夺肥料、地面、空间和阳光,有些杂草还是水稻病虫害的中间宿主。但它们同样起着固定和贮存太阳光能的作用,是稻田的初级生产者。
在稻田中引入特种水产品,特别是作为初级消费者的杂食性和草食性水产品,它们可以大量取食杂草,不仅将稻田中生长的杂草转化为人们需要的高蛋白食品,而且还解决了农民除草的烦恼,截住了能量的外溢。全国稻田杂草已知的有100余种,这些杂草绝大多数是草食性和杂食性水生动物的喜食饲料。据调查,稻作期间,每亩田杂草鲜重为1000公斤左右,冬水田一年杂草鲜重亩产为2000~3500公斤。这些杂草如任其生长,将耗去氮素5.06~17.7公斤,相当于尿素5.4~19公斤,夺去10%~30%的稻种产量。
如稻田中放养的草食性水生动物除去90%的杂草,并且70%以上变为粪便还田,则每亩可保住相当于8~12公斤尿素的氮素免遭损失。以每公斤尿素增产3~5公斤稻谷计,则每亩稻田就可增产稻谷7~12%,如杂草按1:80的饵料系数计算,每亩田一年还可产出10~40公斤的水产品。所以,稻田养鱼后,可减少杂草与水稻争肥,使肥料有效地促进水稻增产。
稻田中大量的浮游植物和部分细菌也是初级生产者,其生物量到底有多大,还不十分清楚。据西南师范大学(1977)的调查表明,在七个月内,稻田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每亩至少在360公斤以上。有机碎屑所含生物量也相当可观。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转为水产品蛋白质。因此稻田引入滤食性水生动物,可大量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减少因排水而造成能量浪费,有效地阻止稻田中物质和能量的外溢。
杂食性的水生动物有稻田“清洁工”的美称。鲤、鲫不仅摄食植物种子、嫩叶、草鱼吃剩的残饵,还摄食藻类、甲壳动物、水生昆虫、孑孓、摇蚊幼虫等,螺、蚬及部分水稻害虫也是鲤鱼的好饵料。幼虾以取食浮游生物为主,成虾则以水生植物及鱼、贝类的尸体为食,也捕食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河蟹也是杂食性动物,但偏爱鱼、虾、螺、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尤其对腐臭的动物尸体特别感兴趣,有时也觅食谷物及其它水生或陆生植物。另外,螺、蚌能较好地利用有机碎屑,浮游生物等饵料。
由此可见,稻田引入杂食性水生动物,并适当搭养虾、蟹或螺、蚌,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稻田里的各种残余物质,最大限度地做到物质就地循环,使能量少损失或不损失,这正是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所在。
另外,利用田边地种菜、青饲料、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等,既可为种稻、养鱼、畜禽等提供物质基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可直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按人类的意志,创造出更多能直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输出到社会经济系统中来。
总之,稻田这个生态系统,通过人类的劳动,经过对太阳能的积蓄,生物能的转化,生产出社会所需的水稻及水产品。同时,又通过生物本身的活动,创造了自然,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方式,创造了一个人类和生物需要的优美环境。三、稻田综合经营模式及经济效益
我国地域辽阔,温度、气候条件各异,因此稻田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不同品种的经济动植物共同生活和利用同一个水体环境形成共生关系。任何生物共生结构原则有两条:①能找到新的利用空间,开辟新的生态灶利用空间。②品种之间有共生基础,饲料、肥料无矛盾,相互有利互相促进。稻鱼共生体系就是遵循了这两条原则,较好地发挥了稻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稻鱼结合模式
这是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即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鱼。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大多可以种植两季或三季水稻,种两季稻,一般稻谷亩产可达1100~1300公斤。稻田养鱼一般亩产可达30~50公斤,高的可达100~150公斤。稻田养革胡子鲶一般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北方地区多为单季稻,亩产在400~500公斤,养鱼产量与南方相似。就总的情况看,稻田养鱼后,一般可使水稻增产8~15%,水稻可少施肥料。该模式的经济效益比单一种稻增产50~80%,高产稻田鱼的产值是稻谷的1~5倍。2、稻笋鱼结合模式
在稻田种稻、栽笋又养鱼。水稻多为单季或双季,高笋一般栽在鱼池及田埂四周或田边。以这种方式栽笋,一般亩产高笋100~200公斤。也有农户水稻种植实行2米开厢,将高笋栽在厢沟内,这就会提高高笋产量至400~500公斤,养鱼产量也在30~50公斤/亩的水平。这种模式产出产品更多,鱼、笋的经济价值一般为稻谷的1.2倍左右,高的可达4~5倍。与该模式相似的还有稻藕鱼结合模式,多采用比较荫蔽,土质肥沃的稻田种藕,每分田可产鲜藕150~250公斤,比种稻收入高3~5倍。3、稻鱼萍笋结合模式
这一模式是在第二种模式的基础上,在水面增养了浮萍。一般养细绿萍,其粗蛋白含量为24%,它既可喂猪,又可供稻田中草食性水产品利用,还可作水稻的有机肥料。稻田养萍亩产可达1500~3000公斤,高的可达5000公斤以上。田中养鱼可产鲜鱼30~60公斤,高的可达100公斤。再加上水稻和高笋的收入,实现亩产效益1000元是可以办到的。4、稻鹅鱼结合模式
在稻鱼结合的基础上,稻田中适当配养鹅。首先鹅对稻田养鱼影响不大,其次,鹅在水面游动,捕食稻田内的部分害虫,除杂草,疏松田泥,增加水中溶氧量,鹅粪还可肥田。因此,稻田养鹅对稻和鱼类是有利的,当然要严格控制数量,以亩放20~30只较为适合,加强管理,同样可以增加稻田收入。5、稻萍蟹结合模式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开始利用稻田养殖河蟹。稻田养蟹与养鱼一样,可使水稻少施肥料,节约耕田用工,增加稻谷产量。一般有培育蟹种和饲养商品蟹两种利用方式,具有投资较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培育扣蟹一般亩产50公斤,商品蟹亩产可达100公斤,每亩稻田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1994年)。另外,还可把适合的鱼类混养进去,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河蟹6、稻鱼蚌结合模式
这一模式是把静止的水稻、慢速运动的蚌、螺、蚬和游动迅速的鱼类人工有机结合在一起,它具有充分利用地力、肥力、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等优点。1992年,江西省万年县湖云珍珠场利用1.5亩的稻田进行稻鱼蚌综合种养殖,共收稻1375.5公斤,鱼类135.2公斤,放养3~4厘米幼蚌10万只,收获6厘米以上幼蚌90652只。幼蚌、鱼种、稻谷及其它共收入19385元,扣除成本12028元,盈利为7357元,折合亩盈利4900元,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7、稻萍虾结合模式
就是利用稻田水面养殖青虾、罗氏沼虾、对虾等。浙江绍兴县马海乡农民车子康利用稻田养青虾,亩产青虾达77公斤,稻谷亩产达750公斤,带动了当地稻田养虾的大发展。1987年福建省龙海县紫泥乡,在12.8亩稻田里,采用坑塘沟式稻田养虾法,饲养独角新对虾,获得亩产31.5公斤的商品对虾,经济效益显著。罗氏沼虾也很适合稻田养殖,保证5个月左右的生长期,当年成虾可达商品规格,通常每亩也有30~50公斤的产量,效益相当可观。8、稻萍螺鳖结合模式
即利用稻田培养绿萍,绿萍养田螺或福寿螺,然后用螺类养鳖。螺类可以绿萍、水稻败叶或田间杂草为食,生产高蛋白螺肉,鳖则可利用螺肉、绿萍或杂鱼,产出美味鳖肉。这一模式,由于鳖密度稀,稻田水质条件好,很少产生疾病,每亩放幼鳖100~200只,规格150~200克/只,年底可达400克以上,成活率在9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当然,如果适当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Python编程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制冷原理与低温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重庆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建筑工程识图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中医药大学《插画创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云南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广州医科大学《高频电子电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海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云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管理科学技术名词
- 医美整形BOTOX除皱抗衰专场活动规划方案
- 基于单片机的飞机发动机转速在线检测系统
- GB 38262-2019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 GB 16844-1997普通照明用自镇流灯的安全要求
-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三校生教育技能专业 试题期中考(教育类含答案)
- DB11-T 493.3-2022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第3部分:道路交通信号灯
- 供热企业安全风险隐患辨识清单
- 大数据平台及风险预警系统采购项目需求说明书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模板】
- 清华抬头信纸
-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自控力——成功的标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