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学课件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2【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理解高等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3、了解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的关系。4、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开展的内容。5、能够运用高等教育目的理论分析高校在培养目标中存在的问题。3主要教学内容一、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二、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三、人的全面开展与全面开展的教育4
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开展的需要和根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根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开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教育的途径。5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1905年,清政府公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颁行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1912年民国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6
建国后:
1、1949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开展为人民效劳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群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效劳,首先为工农兵效劳,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效劳。〞这个方针后来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72、1957年2月,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的演说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83、1958年三四月间毛泽东在一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效劳,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94、1978年3月5日,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把上面两个提法结合在一起:“我国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效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05、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开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11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127、1985年5月,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效劳,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38、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对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49、1986年,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根底。〞1510、1990年12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年规划和“八五〞方案的建议?指出,国家“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全,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1611、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开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效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1712、1995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8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
2、培养劳动者,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3、使学习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开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9二、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根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根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它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它虽然是由人们主观提出的,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20
教育目的的结构
第一,教育目的应就通过教育培养具有何种社会价值的社会成员作出规定,也就是教育的性质问题;第二,教育目的应就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的身心素质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规定,其实就是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2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具有主观性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22三、影响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因素主观依据1、哲学观念2、人性假设3、理想人格23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社会生产力水平〔3〕民族传统2、受教育者的身心开展规律2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国家依据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学校教育目标:是一所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所确立的具体的育人标准。25第二节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一、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一〕高等教育目的概念高等教育目的是依据教育目的,从高等教育实际培养任务出发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26
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系统的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开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两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总目的,高等教育目的那么是依据总的目的,从高等教育实际培养任务出发制定的。27〔二〕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称为〔人才〕培养目标,因其最终以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达,常常称为专业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具体化具体化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28〔三〕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调控性作用评价作用鼓励作用29二、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根底理论、根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根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30推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落实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定向。专业定向不等同于在专业后设置专业方向。本科教学种在夯实根底:根底理论、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方法、根本的专业素养。31推论:专业培养目标是多样化的,但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共性要求。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等不仅是时势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职能的题中之义。
32推论: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不能“一刀切〞。当前高等学校分层、分类研究和实践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统一的问题。人才的类型是多样化的,如研究型〔理论型〕、应用型、型、型、复合型等。但对人才类型优劣的评价不能脱离时代要求、不能脱离培养目标。33确定培养目标规格应遵循的根本原那么要表达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符合高等教育的性质和高等学校的任务适应大学生身心开展的特征妥善处理德与才、身与心、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P26)34第三节人的全面开展与全面开展的教育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1、人的全面开展是与人的片面开展相对而言的2、人向什么方向开展,怎样开展,开展到什么程度受社会条件制约3、从历史开展对进程看,人的开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35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开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开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开展的可能性。5、人类的全面开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唯一方法。
36全面开展的含义1、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开展
2、人的才能全面开展
3、人自身全面开展
4、人的自由开展37个人全面开展实现的条件:
1、生产力的高度开展---物质根底;
2、合理的社会关系---根本的社会条件:消灭私有制,消灭旧分工;
3、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重要途径。
38二、我国全面开展的教育全面开展的教育的含义:全面开展的教育的组成局部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全面开展的教育。在全面开展的教育中,这些组成局部既是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又是辨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39全面开展教育实施的根本途径
教学
科研训练
社会实践
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最根本的
途径是教学〞的认识
40中国大学目标长期以来存在的问
题(五过)◎过窄的专业教育
◎过重的功利导向
◎过弱的人文陶冶
◎过强的共性制约
◎过度的校园禁锢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装修保修合同的格式
- 2024工程水泥供货合同范本工程水泥供货合同模板
- 印刷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考核试卷
- 提前退房合同范例
- 新疆合同范例
- 油面劳务合同范例
- 洪梅学校蔬菜配送合同模板
- 检测分包工作合同范例
- 炉工雇佣合同模板
- 汽车产品设计协议合同范例
- 消防工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 12月ACCAF9考试真题答案(优推内容)
- led背光源BLU学习资料ppt课件
- 乌兰察布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1.5学吹竖笛(29张)ppt课件
- 飞行模拟器视景显示系统的设计
- 基于NFC移动支付技术在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中运用分析
- 肺炎PPTPPT课件
-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 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 关于在我县建设1000亩前胡中药材基地的报告 (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