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周边道路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边坡工程)_第1页
安置房周边道路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边坡工程)_第2页
安置房周边道路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边坡工程)_第3页
安置房周边道路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边坡工程)_第4页
安置房周边道路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边坡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分布图2.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出露岩层为河湖相沉积岩,以泥质岩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地下水贫乏。勘察区原始地貌为丘陵地貌,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丘包和斜坡地段地势高、地表水易于排泄,无地下水存在,沟槽地带成为地表水的汇集场所,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原始地形谷心地带的覆土层和强风化带岩层中,下卧基岩以透水性差的泥质岩类为主,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勘察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A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主要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无统一地下水位。在丘包地带,覆土层薄,除雨季外一般无地下水;在丘谷地带,覆土层较厚,地下水埋藏于沟谷堆积层中,分布零星、水量较小,其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B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勘察区强风化岩层较薄,风化裂隙水少见,主要为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厚层砂岩的构造裂隙中。由于地表水排泄条件好,含水层接受补给有限,且砂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大气降水在地表迅速排泄掉,故渗透至含水层的水量较有限。本次勘察选取了XK67、XK84、XK77共3个钻孔进行抽水试验,利用初勘钻孔CK24抽水成果,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见下表。钻孔编号含水层岩性钻孔半径(m)含水层厚(m)静止水位(m)水位降深SW(m)影响半径R(m)稳定流量Q(T/d)渗透系数K(m/d)XK67素填土层0.05512.17.11.615.413.261.05XK84素填土层0.05515.58.93.05.222.700.19XK77素填土层0.0558.85.32.54.043.270.13CK24素填土层0.0558.86.62.24.805.050.27从试验结果表明,在原始地貌沟谷区的素填土透水性微弱~中等,影响半径较大,与地表水系的水力联系密切,素填土为中等透水,根据场地附近勘察资料,粉质粘土为微透水。2.6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评价经调查和收集资料,拟建工程范围内区域构造作用轻微,未发现断裂构造,亦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为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地段。场地内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有杂(素)填土,对其分述如下:杂填土:杂色,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组成,局部为砂泥岩碎石,杂填土结构松散~中密,硬杂物含量20~40%不等,最大粒径可达300mm左右。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2.00~5.00m,局部段厚达8.00m以上。主要分布于拟建H1路里程K0+200~终点、H2里程K0+180~终点、Z1路里程K0+000~K0+120及K0+200~K0+380段。素填土:紫褐色、灰褐色、灰黑色,由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场地部分填土堆积区成分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及少量建筑垃圾,结构松散~稍密,石含量30~60%不等,块石最大粒径可达1000mm以上,自由抛填,堆填时间不一,施工区为1~3年,其余部分5年以上;主要分布于拟建H1路里程K0+000~K0+200、H2路K0+000~K0+180、H3全段及Z1路K0+380~终点。淤泥: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的水田、藕田及鱼塘范围,经后期人类活动,部分已经回填,回填前未进行清淤处理,一般淤泥厚度0.50~2.00m。场地内杂填土和风化岩及淤泥由于分布于地表附近,厚度差异较大,路基开挖回填前应进行处理,否则道路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量,易造成路面、构筑物开裂等。2.7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场地内人工填土剪切波速151~178m/s,为中软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161~190m/s,为中软土;场地内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为坚硬土。场地范围内上覆土层大于3m的地段,场地属II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上覆土层均小于3m的地段,属I类场地,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25s。根据本次勘察,场地内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主要为素填土、杂填土、粉质粘土,不存在液化、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岩土地震稳定。3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3.1标准规范(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2)《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6)标准图集《挡土墙》(04J008)(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2设计标准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措施设计符合场区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法,施工采用信息法施工。边坡设计以"安全、经济、实用、美观"为原则,施工时设置监测系统,根据施工情况随时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设计做修改和补充。工程竣工后,监测时间不得少于二年。3.3设计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岩土名称参数素填土粉质粘土(天然)砂岩砂质泥岩裂隙面层面强风化中风化(天然)强风化中风化(天然)重度(kN/m3)20.0*19.224.0*24.924.0*25.6天然抗压强度(MPa)29.66.5饱和抗压强度(MPa)21.13.7压缩模量ES(MPa)5.61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120*180*350*1500300*500内摩擦角φ(ο)综合28*10.930*3929*3220*16*内聚力C(kPa)32.5106029050*35*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750350抗拉强度(kPa)3508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18060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KN/m4)5000*4000*5000*500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250.250.300.500.30*0.40说明:带*为经验值4边坡支护设计4.1边坡设计地质情况按照设计方案实施,在道路右侧将形成最大高度约24m的挖方岩质边坡其中土质部分高约1~2m。对土质边坡部分,由于其下伏岩土界面较平缓或反向,不易产生沿岩土界面的整体滑动。由于本段土质边坡高度较小,建议按照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并对坡面进行防护加固处理,并应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对道路右侧的岩质边坡部分,其边坡倾向100º,基岩以砂质泥岩为主,裂隙与边坡的组合关系见图6.2-3,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因边坡高度高度较大,最大约24m,故建议岩质边坡按1:0.75放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边坡类型为Ⅲ类,边坡破裂角61°,等效内摩擦角取55°。设计情况根据地勘提供情况该段边坡属于岩质边坡,道路周边有放坡条件,边坡设计采取1:1(满足地勘建议1:0.75)放坡每8m设2m平台,坡顶设截水沟,坡面采取TBS植草护坡,坡顶无行人出入。设计取地勘13-13’剖面进行边坡稳定计算(计算书详见边坡稳定计算书)计算安全系数为2.192>1.35符合相关规范。5施工顺序挖方边坡施工顺序:截、排水措施—边坡开挖—坡面平整—TBS喷播植草防护5.1TBS有机基材基材由水泥、生植土、混凝土绿化添加剂、腐殖质和植绿种子组成。基层配方:生植土0.80~0.90m3,水泥90~120kg,混凝土绿化添加剂40kg,腐殖质0.20m3。面层配方:生植土0.80~0.90m3,水泥65~80kg,混凝土绿化添加剂30kg,腐殖质0.20m3,并加种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生植土:具备适宜植物生长所需理化性能的自然界中的土壤,含砂量不大于5%。混凝土绿化添加剂:用于改善植被混凝土物理、化学特性。腐殖质:选用酒糟、醋糟、草炭土、菌苞、锯末和稻壳仍选其一。植绿种子:草灌混合,多草种、多灌种混合。种子用量每平方米应不小于25g。禾本科植物种子质量应复核GB6142中规定的质量标准;木本科植物种子质量应复核GB7908中规定的质量标准。5.2水泥砂浆锚杆粘结砂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强度不应低于42.5MPa;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0.38~0.5。6施工注意事项6.1挖方边坡(1)本项目设计边坡长度为101.5m,总面积为1484m2,挖方边坡应先进行截水沟施工,边坡采用自上而下分级开挖,每开挖一级应设置好泄水孔并及时进行TBS护坡作业。(2)坡顶岩体存在裂隙处,应采用灌浆封闭措施。(3)为防止坡顶岩土体裸露风化,应采取植草等措施保护。(4)坡顶及马道施作截水沟,接入附近市政管道,以防止坡顶水流入坡面。(5)该项目岩质边坡开挖采用人工开挖,边坡5m范围内岩体开挖时,严禁放炮,避免扰动岩体,清除时应至上而下,对突出坡面大于0.5m的应进行清除,凹腔采用Mu15浆砌块石嵌补。6.2TBS喷播植草护坡(1)TBS喷播植草防护应采用逆作法施工,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并应及时进行养护。(2)锚孔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3)锚孔偏斜度不应大于2%。(4)锚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小于0.5m。(5)锚孔在灌注砂浆之前,应排放孔内积水,注浆管宜与锚杆同时放入。(6)砂浆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5mm。6.3其他(1)施工单位在组织事实施工前,应仔细调查边坡开挖范围内管线埋设情况,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侵害到地下管线或附近结构物基础。(2)挖方边坡坡顶临时和永久荷载均不应超过坡顶荷载设计标准。(3)在施工期间应注意对既有建构筑物的保护。(4)施工期间应加强坡面排水和场地排水处理,特别是雨季注意组织好环境排水。7监测7.1监测原则和内容为了保证边坡工程在施工和运行中的安全,对工程进行安全监测。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应考虑其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特点。监测内容如下表所示:边坡监测项目表——表6PAGEPAGE9NUMPAGES9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二级边坡坡顶水平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1.5H范围内(H为边坡高度)应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构筑物基础和墙面应测降雨与时间关系应测锚杆拉力外锚头或锚杆主筋选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选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选测7.2边坡监测规定(1)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方向;(2)非预应力锚杆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3根;(3)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8检验和验收8.1坡面平整度验收挖方边坡开挖及填方边坡填筑后,应对边坡坡面平整度进行检验,平整度满足安全、美观要求后方可进行坡面防护施工。8.2锚杆验收锚杆验收试验张拉值取62kN。8.3TBS绿化验收TBS坡面绿化应平整无虫害,植被成活率及覆盖率应到达95%以上。9主要工程量高边坡支护主要工程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