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课堂】肾功能特殊试验_第1页
生物化学检验【课堂】肾功能特殊试验_第2页
生物化学检验【课堂】肾功能特殊试验_第3页
生物化学检验【课堂】肾功能特殊试验_第4页
生物化学检验【课堂】肾功能特殊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肾病及其功能检测概述BASICCLINICALLABORATORYMEDICINE2、计算:内生肌酐清除值(L/24h)=×24h尿量(L)校正内生肌酐清除值(L/24h)=内生肌酐清除值×【参考范围】成年男性校正CCr为85~125ml/(min·1.73m2)成年女性校正CCr为75~115ml/(min·1.73m2)一、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一)内生肌酐清除率尿肌酐(μmol/L)血肌酐(μmol/L)、【临床意义】GFR是临床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CCr降低:能较早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并估计损伤程度。CCr<80ml/(min·1.73m2)时,提示有肾功能损伤;CCr50~80ml/(min·1.73m2)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25~50ml/(min·1.73m2)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25ml/(min·1.73m2)为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CCr≤10ml/(min·1.73m2)为尿毒症终末期。一、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一)内生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CysC)特点:是一种含12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3359D;所有有核细胞产生;在组织中产生的速度恒定;肾脏是其唯一清除器官,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分子量小,带正电荷并在近曲小管中几乎全部被吸收和降解,并不重新回到血液中;同时肾小管也不分泌CysC,CysC可以被认为是反映GFR的一个非常好的指标,能够取代Ccr成为反映GFR变化的指标。一、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二)胱抑素、测量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参考区间:血cysC0.59-1.03mg/L临床意义:

血cysC是一种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为理想的内源性物质。其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良好的负线性关系,显著优于CCR,因而能更精确反映GFR。一、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二)胱抑素第四节肾功能特殊检验、

正常尿含酶量极少,可来自血液、肾实质和泌尿生殖道,但主要来源于肾小管,尤其是近端小管细胞。各种肾脏疾患,特别是肾小管细胞受损时,肾组织中的某些酶排出量增加或在尿中出现,从而使尿酶活性发生改变。二、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试验(一)尿酶检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检测方法】NAG分子量约140kD,不能通过肾小球屏障,故尿中NAG主要来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此酶在尿中稳定,是反映肾小管实质细胞损害的指标。【参考范围】成人尿NAG为<22IU/gCr。8【临床意义】(1)肾小管疾病:如肾小管间质病变、先天性肾小管病变、急性肾衰、药物诱致肾毒损害、肾移植排异反应等,均可引起的肾小管损伤而使尿NAG升高。(2)肾小球病变: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炎等尿NAG活性也升高,且与病变程度相关。【评价】NAG是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灵敏指标,方法简便,快速采样方便,无创伤性。9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第四节肾功能特殊检验、评价肾小管排泌功能的方法主要是酚红和对氨基马尿酸排泄试验。【检测方法】酚红注入体内后,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只有少量从肾小球滤过,绝大部分(约94%)在近端小管与血浆白蛋白解离,并被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主动排泌,从尿液排出。故尿液中排出量可作为判断近端小管排泌功能的指标。试验时静脉注射6g/L的酚红1ml,测定2h内尿酚红排泄量,计算酚红排泄率。二、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试验(二)酚红排泄试验【参考范围】成人排泄率(静脉法):15min>25%,平均35%;120min>55%,平均70%;【临床意义】(1)PSP排泌量减少:可见于各种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因素。肾性因素时,提示近曲小管功能受损。

若120min排出率降低,表明肾小管排泌功能损害;50%~40%为轻度损害,39%~25%为中度损害,24%~10%为重度损害,<10%为严重损害。11二、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试验蛋白尿(proteinuria)指尿蛋白量>150mg/24h的尿;若>3.5g/24h,则为大量蛋白尿。蛋白尿形成的主要类型和机制是:(1)肾小球性蛋白尿:病理情况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类型蛋白尿尿中蛋白排泄量可达2g/24h以上,尿蛋白分子质量多为70~100kD,以白蛋白为主,约占70%~80%。(2)肾小管性蛋白尿:该类型蛋白尿尿中蛋白定量多不超过1~1.5g/24h,尿蛋白分子量多为10~40kD,主要成分为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如蛋白定量>2.0g/24h,分子量>70kD,应考虑同时合并肾小球性蛋白尿。此外,临床还可见组织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等。12三、蛋白尿检测【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测定大于130mg/24h时称为蛋白尿。130~500mg/24h,轻度蛋白尿。0.5~4g/24h,中度蛋白尿。>4g/24h重度蛋白尿。(1)生理性蛋白尿:①功能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轻度的、一过性的蛋白尿,小于500mg/24h。②体位性蛋白尿;直立位和腰前曲时发生。(2)病理性蛋白尿:由肾病和肾外疾病所致。肾前性蛋白尿:血浆出现异常增多的小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本周氏蛋白尿;溶血性疾病所致的血红蛋白尿;大面积肌肉损伤所致的肌红蛋白尿。肾后性蛋白尿:由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炎症、结石、肿瘤等所引起的蛋白尿。肾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肾小管疾病所致的蛋白尿。①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较多血浆蛋白质滤出。主要是白蛋白,约占70%~80%。②肾小管性蛋白尿: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而出现的蛋白尿。以低分子蛋白质(α1-微球蛋白)为主,占50%以上。③混合性蛋白尿:各种肾病后期,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以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为主。3.蛋白尿的选择性指数(SPI):轻微肾脏疾病时,电荷屏障被破坏,尿中排出小分子蛋白质,以带负电荷的白蛋白为主,这称为选择性蛋白尿。严重肾脏疾病时,分子屏障亦被破坏,尿中除排出小分子蛋白质外,还排出大分子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这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可通过SPI来了解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的状况,判断肾小球损伤程度。通过分别测定尿中和血液中IgG(M150000)与转铁蛋白(M77000)或白蛋白(M66458)的含量。则可计算SPI值。

SPI=或

尿IgG/血清IgG

尿Alb/血清Alb

尿IgG/血清Ig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