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饮酒(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6课《饮酒(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6课《饮酒(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6课《饮酒(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6课《饮酒(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背景链接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归隐后的陶渊明陆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这组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其诗作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古体诗

韵律特点: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文体知识山水田园诗题材特征常见意象情感主题代表作品①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②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①景物类:溪水、山石、松林、柳、明月、菊花、竹、稻香、蛙声、桑榆、桃李等。②动物类:鸡、犬、眠蚕、白鹭、黄鹂、燕子、牛羊、蝉、布谷鸟、莺等。③人物类: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等。①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赞美山河。②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③表达向往自由、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④厌恶世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绩《野望》、陶渊明《饮酒》(其五)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lúxuānxiānɡhuán【诵读指导】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照“二三”式来停顿,语调宜舒缓。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诗词诵读结合注释,读通大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喧嚣扰攘的尘世。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译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这样。闲适淡泊的样子。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看见南山。译文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傍晚。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愈发美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译文山间的云气。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点明归隐之所,指喧嚣扰攘的尘世。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引发读者的思考。赏析因这组诗为“既醉之后”所作,故以“饮酒”为题。诗词品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指代上两句内容。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揭开悬念: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居所也就自然显得偏僻安静。赏析叙事议论奠定基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写出了诗人闲适淡泊、物我合一的心境。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穆、淡远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赏析默写常考句写景抒情(遵义中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诗人“悠然”的情趣。[答题思路]①释含义:理解字词本义及语境义②明手法③析感情:分析字词表达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词性角度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描绘了一幅悠远、恬静、自然、和谐的画卷,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后的自在心境。赏析融情于景(广州中考)“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答题思路]①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②抓“诗眼”或关键词;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④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为主。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海南中考)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答题思路]找意象→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对象。表特点→给对应的名词加上描述性的修饰语,表现其特点。绘画面→发挥想象,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画面。明情感→结合词句理解画面传达的情感。

【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此时此地的景和情。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点明全诗主旨。赏析说明恬适的田园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化用《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直接抒情闲适心境恬静生活山间美景人生真意饮酒(其五)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东篱悠然见山山气佳飞鸟还此中真意欲辨忘言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结构梳理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志趣,以及闲适淡泊、物我两忘的心境。主旨归纳典型考题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1)情与景的自然融合,是文人们追求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借山气、飞鸟表达自己返璞归真的情趣;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借家书、大雁表达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借绿苔、青草表现对居室幽静环境的喜爱。(2)(乐山中考)因一字而境界全出,陶渊明《饮酒》(其五)“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采菊东篱下边(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悬泉瀑布,__________”是郦道元文中三峡之水在山峰间飞速冲荡的动态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复杂感受;晏殊在明媚的春光里,聆听新词,品尝美酒,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的流转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的惆怅喟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飞漱其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奈何花落去无可似曾相识燕归来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三、四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车马喧嚣的环境似乎也变得偏僻安静了。“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闲适、淡泊、悠然的心境。七、八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诗人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意”是指诗人领悟到的真谛,“忘言”是指诗人忘记了自己想要说的话。D【解析】“忘言”是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3.(北京中考)“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丛里,随意地采摘几朵。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神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4.从诗人所做的“________”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而诗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则表达了他心境高远、恬淡惬意的状态。(每空限填两字)采菊心远悠然人生阶段读书游学一方面潜心读书,不仅熟读六经,也对一些神话、小说有所涉猎,对日后的思想和创作都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崇尚功业,内心有强烈的“兼济天下”的政治情怀,但也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田园情结,表现出矛盾的思想倾向。拓展延伸青少年阶段(28岁以前)时隐时仕28岁的陶渊明先出任江州祭酒,因仕途不得志,自行解职归家。后又分别做过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和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这期间他一直在仕与隐的矛盾中挣扎,直到40岁出任彭泽县令并在80余天后辞官归隐。壮年时期(28—40岁)隐居躬耕辞去彭泽县令后,陶渊明的人生可分为前后两期:由前期诗作可看出,他除了有农耕的快乐,也有劳作的辛苦,心情仍不平静;后期生活日渐窘迫,他仍坚持不仕,坚定隐居的决心,直到贫病交加,默默离世。中晚年时期(40岁以后)一起一落二起二落三落三起四落四起28岁任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33岁任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因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401年,借母亲去世,丁忧归家,闲居三年,田园避世。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