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高一(下)质检语文试卷(一)-普通用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高一(下)质检语文试卷(一)-普通用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高一(下)质检语文试卷(一)-普通用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高一(下)质检语文试卷(一)-普通用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高一(下)质检语文试卷(一)-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重点中学高一(下)质检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之间的社会鸿沟是巨大的。明朝政府通过召集抄写者和公众演说家,传布政府所希望人们了解的信息,填补了这一鸿沟。洪武皇帝并没有把这种信息传播的事留给地方政府去办,而是建立了一种公共宣传亭制度,在那里地方官员或他们的代表张贴布告或口头宣传地方事务。在旌善亭张贴和诵读本地道德模范的名字,并在旌表新选出的模范百姓的仪式上定期更新名单。在申明亭公布犯罪人的名字和恶迹,以儆效尤。此亭还是解决与婚约、田产、斗殴有关之纠纷的集会场所。地方长官有责任使这些宣传亭避免流于形式或因时光流逝最终被彻底废弃。

不识字的人也不仅仅是国家法令的被动听众。他可以在县衙中与政府代表交流意见,洪武皇帝准许那些不会写字但想写状纸的人向衙门里的书吏口述,由书吏写成“口告文簿”拿给知县看。

文字也有它的经济用途,经济文书是明代通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依靠文档掌握土地占有状况,与此同时,个人也通过撰写买卖土地契约文书——这种做法已有数个世纪的历史来——确定买卖土地的面积、地望、成交价格、买卖条件、结果、随土地交割转移的法律责任等。契约文书写明买卖双方、见证人及受雇撰写文书的书手的姓名。每人都在自己的名字下签字画押,保证文书所写的内容符合他本人的意愿、与双方约定的条款相一致。不识字的人画押:只要简单地画一个叉就行了。尽管文书中所见的参与土地买卖的任何一方都不代表国家,但国家在公堂上承认这些材料为土地所有权的最有力证据,借此保证了此类文书的法律效力。唯一可以否定这种签字文书所规定的土地所有权的方法,就是另立一份修订文书或更有效力的文书。

明朝前期有成千上万的职业书手,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的存在极大地便利了明代经济生活中的文书书写。士人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并借此爬上社会阶梯的顶端,是为了把他们的学识赋以更永久的使用价值,同时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保存相对完好的材料中;与他们不同的是,这些书手多数都已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之外,只是他们写的那些薄命的文书借偶然的机会生存了下来,才打破了原有的沉寂。

现存的大多数文字都出自男性之手,但一些妇女也同样识文断字。提到明朝前期女性的识文断字,就让人联想到她们的有学问的父亲。如海南卫镇抚程凯的女儿十七岁嫁人,据说她除了“有德容”之外,还“颇涉书史”。

在大家闺秀的小圈子之外,一般妇女大多仅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而已。当洪武帝于1372年派太监到苏杭选征有文化的成年妇女进宫教嫔妃们读书写字的时候,发现了这一点。四十四人被选中带到南京,但后来仅有十四人通过了为她们出的考卷;其他三十人都未达到考核的知识水平而被遣送回乡了。(摘编自卜正明《明代的商业与文化•集思成文》)材料二: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熟人中,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指头上的结是文字的原始方式,目的就是用外在的象征,利用联想作用,帮助人的记忆。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乡土社会中,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出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

这样说,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字就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乡下人的东西。我们的文字另有它发生的背景,我在本文所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基层上,有语言而无文字。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我同时也等于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不识字的人也可以通过各种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接触文字或文书。

B.都市中生活的人们需要携带姓名录,是因为其生活在一个变动不居的环境中。

C.明朝前期,一些女子虽能识文断字,但也大多只是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而已。

D.在乡土性的熟人社会中,眉目可传情、指石能相证,文字和语言都是多余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明朝政府通过召集抄写者和公众演说家,传布政府所希望人们了解的信息,填补了有、无文化的人之间的鸿沟。

B.明朝统治者对公共宣传亭施行地方长官责任制,是为了避免公共宣传亭流于形式或因时光流逝被废弃。

C.地契文书是土地买卖中一种实用的通用文书,文书中所见的参与双方都不代表国家,但国家在公堂上认可此材料为土地所有权的最有力证据。

D.靠口口相传来沿袭祖先的文化必须有时间、空间不受阻隔的环境作为保障,一旦遭遇外在侵扰,这样的文化传承方式也可以说是致命的。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中所说的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的一项是______

A.归有光的《项脊轩记》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声来辨别来者是谁。

B.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

C.我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和“失望”的意思了。

D.侯孝贤的电影《最好的时光》中,20世纪60年代的青年们谈恋爱,通过书信传递情意,含蓄而温馨,引人怀恋。4.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两则材料在对待识文断字的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坑道里的冲锋号(节选)

西元拉锯战持续着,不断有打残了的连队进入坑道。一天夜里,王大心接过电话,沉思了许久。他从记事本末页撕下半张纸,写了三五句话,又认认真真地盖上了红章子。他把小美叫到跟前说,这里有张任务条,你用布包好,揣在胸前。凌晨一时,你下山去,到五圣山一带找以下这么几个单位,有炮兵观察所,有一五五榴弹炮营,有师供给处……找到他们之后,你要告诉他们咱们坑道口的坐标。你重复一遍。

王大心说,最后,你还要把这张任务条交给师政委,记住,必须亲手交给他才行!小美点点头。王大心又道,还有件事你也记在心里,我的老家是河北涿鹿,在山里,我的娘还好好地活着呢!

小美像只黑色的小鸟飞翔在黑色的夜里。他幸运地毫发无损地穿过了封锁线。待花掉整整三天时间找到了全部单位以后,小美才发现,他在后方方圆上百里的山区中兜了个老大的圈子。更令他惊讶的是,每个单位看过任务条之后,都会认真地把他打量一番,然后问,你是不是要去找咱师政委呀?据我们所知,他应该在……在第五天,小美才在一个矿洞里找到了师政委。师政委很有些困惑,不知这个从高地上下来的孩子兵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看后,他站起来,盯着小美。师政委问,条子上的内容你看过吗?小美摇摇头道,指导员没准我看。

师政委坐下来,从记事本上裁下窄窄一条,写下一行字,递给小美。他说,现在,师医院非常缺人手,我派你去那里帮忙。小美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要回高地去。师政委不容置疑地答道,我们的伤员太多,每救活一个,就等于少牺牲一个。你拿好条子,去医院报到吧!

师医院设于高地通向后方的山谷里。那段日子,有很多支连队从这里经过上高地,也有很多支伤亡过大的连队被替换下来。每当听到众多脚板踏在积雪上的声音时,小美就会跑出矿洞去看看……

第二年夏天,停战了。师政委把小美叫了过去。他将王大心写的那张任务条递给小美,道,留个纪念吧!小美接过纸条,道了谢,转身要走。师政委问,不想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吗?小美愣住了。师政委来到他身边,抓起他的手念道:

政委同志:

我是一三四团九连指导员王大心。九连两上高地,至今战士已经牺牲两茬。我还活着,实属意外。不过,只要上级要求我们打下去,我们就会绝不动摇地打下去。站在你眼前的孩子叫小美,没爹没娘,同样也两上高地。我请求把他留在后方。这是我最后一个请求。

小美抢回纸条,向五三七点七高地跑去。一路上,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像纸片一样轻,简直可以迎风飞起。高地上拉起了红蓝相间的警戒带,那边有美国兵在巡逻。他们的炮弹堆积如山,黄灿灿的,没人管,也不往高地下面运。

战友们正在清理战场,高地上到处是滚滚浓烟。小美来到那个垮塌的坑道口,十几个其他连队的战士已经挖了两天,还没有挖通。有人打算放弃,小美声嘶力竭地吼叫道,这里面埋着的可都是誓死保卫高地的战友啊!他们放弃过吗!

挖通之后,小美拿着手电筒第一个跳了进去。坑道里依旧气味骇人,满地是碎石和土块,硌得膝盖和手掌生疼。两侧倒着战友的遗体。小美一个个端详过去,但从面容上已绝无分辨的可能。有一个较大的石屋子,小美爬进去,墙上挂着两面红旗,当中摆着一张弹药箱垒成的台子,上面放着电话机、马蹄钟、煤气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角落里整齐地码着一排挎包。小美一只一只摸过去,其中一只装着厚厚一沓血写的请战书,挎包带上挂了支军号。

小美背上挎包,向更深处爬去。他心里头认为已经找到了王大心,而无须再找了。这里又潮又滑,几步远处堆着牺牲战友的遗体。小美熄灭手电筒,置身于彻底的黑暗里。他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闭上眼,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小美摸索着解下那支落满灰尘的军号,放在唇边。他知道自己不会吹,便只是嘴唇微微动着,在心里哼着冲锋号的调子。他觉得,即使没有声音,死去的战友也一定听得见。

周围突然有了微光,小美发现自己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身前身后头上头下遍布着日月星辰。宇宙深处传来凝重的声音,可细细听去,却又什么也听不见。但与这声音相比,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是多么的渺小啊!宇宙在缓缓地转动,星辰像大海波浪尖上的闪光,抖动着,划出旷世的弧形轨迹。小美坚信那些星辰就是在天上的战友。他凝视着他们,看着他们升起,落下,升起,落下,升起,落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写王大心交代小美先到炮兵观察所等单位送坐标,从后文看,这并不是王大心的真实意图。

B.“像纸片一样轻,简直可以迎风飞起”体现了小美知道小纸条秘密后奔向连队所在高地时内心的急迫。

C.之所以小美认为已找到了王大心的遗体,是因为王大心的遗体已经和战友的遗体混在一起,无法分辨了。

D.指导员王大心带领连队坚持坑道作战,他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年轻新兵,彰显出人性的绚烂光辉。7.关于文中王大心写的那张任务条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揭秘了小美兜了个大圈子才找到师政委的悬念。

B.体现了革命队伍中对年轻新兵的关爱。

C.使小说叙述产生波澜性,更具可读性。

D.表明了王大心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8.请简要分析小美这一人物形象。9.小说最后一段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仆,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笑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B.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C.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D.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古代礼节,拜两拜,表示恭敬;也做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B.弑,杀、杀死,古代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

C.“若纵之不已”与“沛公已出”(《鸿门宴》)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

D.西域,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有人告发魏征,太宗派温彦博调查却查无实据,温彦博认为魏征不避嫌疑,应予责备;魏征认为君臣要竭诚相待,上下一心。

B.太宗长相英伟刚毅,大臣们朝见时都手足失措,因此太宗在有人奏事时,总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还拿隋朝的事来劝朝臣畅所欲言。

C.有人向太宗进言主张秦王府原来的士兵都应授予军职,让他们担任皇帝的警卫,太宗则认为只要是贤良之士都应亲近、任用。

D.在谈论有人剖开身体来收藏美珠时,太宗认为官吏受贿、帝王穷奢极欲与此相同,魏征则拿孔子的话及夏桀和商纣的行为加以印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②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14.魏征认为忠臣与良臣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蝶恋花

曹贞吉

五月黄云全覆地。打麦场中,咿轧声齐起。野老讴歌天籁耳,那能略辨宫商字?

屋角槐阴耽美睡,梦到华胥①,蝴蝶翩翩矣。客至夕阳留薄醉,冷淘②饪傅③穷家计。[注]①华胥:《列子》中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其民无嗜欲,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②冷淘:食物名,今凉粉之类。③饪傅:汤饼,面疙瘩之类的食物。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首词的首句极言麦子颜色之鲜,生长之好,面积之广,颗粒之重。

B.上阕写野老虽然只略辨宫商,但词人认为其歌声远超“天籁”之音。

C.词的下阕前三句运用典故,写美好梦境;后两句又将视角转回现实。

D.这首词很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语言平白朴实,通俗易懂。16.这首词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请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______”一句以神态表明态度。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2)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一词中,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的词句是“______,水面清圆,______”。(3)在古代诗歌中,“明月”有着丰富内蕴,熔铸了诗人的人格和情趣,体现了民俗文化审美特征,在文学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咏月现象,如“______,______”。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土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制陶技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土陶制品逐渐被其他物品替代。土陶传承人母先才将土陶工艺与景德镇陶瓷工艺结合,将其向艺术品“转型”,并在村中打造了一条集陶艺销售展示、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陶艺一条街,带动了当地土陶业的集体转型路。

材料二:

清末民国,国家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凌,有识之士为了报国,选择了各种途径。1906年3月,鲁迅申请从仙台医科专门学校退学,再赴东京,从事文艺运动,终成为文学巨匠,为唤醒民众,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乔羽先生是中国词坛①的领头雁,其作品之多、质量之高、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当代中国无人能出其右。从宏观意义上讲,乔老渗透于一首首歌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传统文化元素、待人处事之道,以及对世事沧桑、人生况味的思索,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伴随着优美的曲调不胫而走,传遍神州大地,深入千家万户,熏陶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能够造就如此独特而巨大的影响力,是乔老的无上光荣,也是对他杰出天赋和辛勤耕耘最为丰厚的回报。

乔老说:“歌词不要文绉绉的,要活泼泼的。我喜欢大白话,不喜欢矫情。”所谓“大白话”,那是乔老的自谦,他的“大白话”是来自生活,又被乔老提炼过的高级的大白话,平和中有大气,浅显中有深意,直白中有曲折,朴拙中有奇巧,通俗中有优雅,清淡中有妙味,率真中有沧桑,明朗中有隐约,可谓情思隽永,从容旷达,意味深长。出自乔老的一首首歌词,虽然平白简短,却是②,百听不厌,犹如一座座山峰巍然屹立于浩瀚的词海之中。文化和旅游部老部长周巍峙评价说:“乔羽是一位没有离开过生活始终的作家,他有相当厚实的文化功底,有相当扎实的生活积累,他真正是厚积薄发的作家,永远回荡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灵气和大气”尽管八方好评如潮,但乔老③,没有一点点沾沾自喜,没有一点点自以为是。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个美好的一天,当你突然心血来潮想从口袋里掏出耳机听听音乐时,不出意外总是会发现,耳机线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缠在一起了!

早在2007年,物理学家道格拉斯•史密斯与本科学生道林•雷默就已经研究了把纽结理论应用于绳子打结的可行性,他们还因此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奖。他们把不同长度、软硬的绳子装在透明的盒子里,并用各种速度旋转盒子,进行了3415次实验。实验发现,①——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中可以知道,软的绳子,像毛线、针线这些,随便捏一捏都能变成一团。实验还发现,一根不到46厘米长的绳子被密封在一个旋转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后,几乎不会打结。但从46厘米增加到150厘米之间,②。如果绳子的长度超过这个长度,打结的概率就基本稳定在了50%。不妨测量一下你的耳机线,你会发现它大概就是150厘米长,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它“最少”有差不多50%的概率打结。③?因为可以把耳机线当成是Y字形的绳子,其中有三条线,且两端的耳机重量比耳机线重,容易把耳机线带动起来,进一步增加了耳机线互相缠绕起来的几率。()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电源线、数据线又粗又硬,相比之下,就很难形成像耳机线那样复杂的结。

B.相比之下,很难形成像耳机线那样复杂的结的电源线、数据线,是因为它们又粗又硬。

C.相比之下,电源线、数据线又粗又硬,就很难形成像耳机线那样复杂的结。

D.电源线、数据线就很难形成像耳机线那样复杂的结,相比之下,它们又粗又硬。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和解析1~5.【答案】D、B、D、、【解析】(1)D.“文字和语言都是多余的”错误,材料二说的是“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可见,其表达的意思是语言不是唯一传达情意的方式,而非语言是多余的。

故选D。

(2)B.“是为了避免公共宣传亭流于形式或因时光流逝被废弃”错误,根据“洪武皇帝并没有把这种信息传播的事留给地方政府去办,而是建立了一种公共宣传亭制度,在那里地方官员或他们的代表张贴布告或口头宣传地方事务……地方长官有责任使这些宣传亭避免流于形式或因时光流逝最终被彻底废弃”可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张贴布告或口头宣传地方事务”,而非“避免公共宣传亭流于形式或因时光流逝被废弃”。

故选B。

(3)D.“通过书信传递情意”是用文字传递情意,而熟人社会“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故该项不是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

故选D。

(4)材料一第一二段先介绍明朝前期,明朝政府为弥补有文化与没文化人之间的社会鸿沟而设立的制度,如“召集抄写者和公众演说家,传布政府所希望人们了解的信息”“建立了一种公共宣传亭制度”“准许那些不会写字但想写状纸的人向衙门里的书吏口述,由书吏写成‘口告文簿’拿给知县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必然需要大量抄写者、撰写状纸的书吏或文手。

第三段介绍文字的经济用途,经济文书的拟定方式,必然依靠“受雇撰写文书的书手”。

第三段介绍明朝前期文书书写的便利是由有成千上万的职业书手带来的,并比较了士人读书与书手读书的区别。

第四五段介绍妇女也有识文断字的,但除了大家闺秀,“一般妇女大多仅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而已”。

先从明朝前期的政治制度说起,介绍了明朝前期拥有大量写文书的书手的原因,是洪武皇帝设立的制度需要大量抄写者、写状纸的文手;接着介绍社会经济上也需要大量撰写文书的书手。需求文手的原因叙述清楚后,再介绍了职业书手的数量,以及他们和一般读书士人的区别。最后介绍识文断字的除了男子,也有妇女,以及妇女的大体识字情况。

(5)材料一通过介绍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因素,认为识文断字在社会经济生活,如传布信息、编写状纸、拟定契约文书、选拔人才中,是很重要的能力。

而材料二则通过分析熟人社会的特征,说明“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即如果中国乡土性不变,人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则没有必要使用文字。

答案:

(1)D

(2)B

(3)D

(4)先从政治、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明朝前期需要大量文手的情况,再叙述职业书手的特征及数量,最后再点出除了男性,部分妇女也能识文断字,比较全面客观地介绍了明代前期人们的文化情况。

(5)材料一认为识文断字在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以及个人生活中都十分重要;材料二则认为在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识文断字没有必要。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是否属于题干涉及的内容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内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行文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6~9.【答案】C、D、、【解析】(1)C.“是因为王大心的遗体已经和战友的遗体混在一起,无法分辨了”错误,根据原文“他心里头认为已经找到了王大心,而无须再找了。……他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闭上眼,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等内容可分析出,其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和王大心及战友们融为一体,大家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故选:C。

(2)D.“表明了王大心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错误,选项无中生有,从任务条的内容来看,“我是一三四团九连指导员王大心”表明了身份;“至今战士已经牺牲两茬”表明了战争的残酷;“只要上级要求我们打下去,我们就会绝不动摇地打下去”表明了王大心的决心;“站在你眼前的孩子叫小美,没爹没娘,同样也两上高地”交代了小美的身世;“我请求把他留在后方。这是我最后一个请求”表明了请求。结合这些内容可知,并没有表明“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

故选:D。

(3)王大心在信中说小美“同样也两上高地”,“小美用颤抖的声音说,我要回高地去”,小美两上高地,而且向师政委请求“我要回高地去”,这些情节都表现了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站在你眼前的孩子叫小美,没爹没娘”,王大心给师政委的信中提到了小美的身世,表明小美身世凄苦。

小美在停战后“来到那个垮塌的坑道口,十几个其他连队的战士已经挖了两天,还没有挖通。有人打算放弃,小美声嘶力竭地吼叫道,这里面埋着的可都是誓死保卫高地的战友啊!他们放弃过吗”;在挖通坑道之后,“小美拿着手电筒第一个跳了进去”“他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闭上眼,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小美摸索着解下那支落满灰尘的军号,放在唇边。他知道自己不会吹,便只是嘴唇微微动着,在心里哼着冲锋号的调子”。小美重上战场挖掘坑道口,寻找战友遗体,最后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用冲锋号的调子慰藉战友的灵魂,表明小美情深义重。

“师政委问,条子上的内容你看过吗?小美摇摇头道,指导员没准我看”,小美不偷看任务条上的内容,表明他严守军纪。

(4)“小美发现自己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身前身后头上头下遍布着日月星辰。宇宙深处传来凝重的声音,可细细听去,却又什么也听不见。……宇宙在缓缓地转动……”,结尾处化实为虚,从前面对战场“真实”的复现,此处变成了对“超真实”的拟态,这种虚写表现了小美和战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星辰像大海波浪尖上的闪光,抖动着,划出旷世的弧形轨迹”,“星辰”代表遥远和未知,而“大海”表示宏大无比,无边无际。有星辰一样高度的认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有大海一样深邃的修养与智慧心,人生必然有所作为。此处星辰大海意味着历史长河、时光流转,从而让小说透过柔弱却又坚韧的小美的视角感悟轮回有序,使个体与集体融合,令读者产生敬畏之心。

“小美坚信那些星辰就是在天上的战友。他凝视着他们,看着他们升起,落下,升起,落下,升起,落下……”,结尾处营造了意境,构成一幅阔大的景象,建立了一种繁复而丰饶的文学时空,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答案:

(1)C

(2)D

(3)①英勇无畏。小美两上高地,而且向师政委请求“我要回高地去”,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

②身世凄苦。王大心给师政委的信中提到了小美的身世凄苦。

③情深义重。停战后,小美重上战场挖掘坑道口,寻找战友遗体,最后把后背轻轻靠在战友们身上,用冲锋号的调子慰藉战友的灵魂。

④严守军纪。不偷看任务条上的内容。

(4)①化实为虚,从前面对战场“真实”的复现,变成了对“超真实”的拟态,突出小美和战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②星辰大海具有象征性,意味着历史长河、时光流转,从而让小说透过柔弱却又坚韧的小美的视角感悟轮回有序,使个体与集体融合,令读者产生敬畏感。

③营造意境,构成阔大的景象,建立一种繁复而丰饶的文学时空。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可从内容、结构和主旨等方面加以分析。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0~14.【答案】B、B、A、、【解析】(1)句意: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人欲自见其形”“君欲自知其过”结构一致,“形”后断开,排除A、C;“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D。

故选:B。

(2)A.正确。

B.错误。“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解说错误。封建时代臣杀君、子杀父母均可称为“弑”,并不是“专指臣下杀死君主”。

C.正确,“已”字含义不同。停止;已经。句意:如果无止境地放纵欲望。/沛公已经出去。

D.正确。

故选:B。

(3)A.“温彦博认为魏征不避嫌疑,应予责备”错误。根据原文温彦博所说“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可知,温彦博是认为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

故选:A。

(4)①“营”,修建;“病人”,使百姓困苦;“利己”,使自己获利;“……者……也”表判断。译文:秦始皇修建宫殿而百姓怨怒反叛,是因为他使百姓困苦而使自己获利。

②“然”,对;“戮力”,尽力,合力;“庶”,表示可能或期望。译文:对。我与你们应该同心合力相互辅助治国理政,希望可以避免被人耻笑。

(5)①根据“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可得出:良臣与君主同心,也与君主共享尊荣。

②根据“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可得出:忠臣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

答案:

(1)B

(2)B

(3)A

(4)①秦始皇修建宫殿而百姓怨怒反叛,是因为他使百姓困苦而使自己获利。

②对。我与你们应该同心合力相互辅助治国理政,希望可以避免被人耻笑。

(5)①良臣与君主同心,也与君主共享尊荣。②忠臣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

参考译文:

冬十二月,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查无所获。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我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我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征再次跪拜说:“我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能使我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逢、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

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谄媚侍奉隋炀帝以保持自己的富贵,炀帝被杀,虞世基等人也被诛杀了。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

有人向唐太宗进言主张秦王府原来的士兵都应授予军职,补进御林军中。太宗对他说:“我以天下为一家,只要是贤良之士我都亲近、任用,怎么能认为旧属士兵之外就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呢?你的这种意思,不是让我的德行广布于天下。”太宗对公卿说:“从前大禹凿山治水而百姓没有指责的怨言,原因在于他能与民同利。秦始皇修建宫殿而百姓怨怒反叛,是因为他使百姓困苦而使自己获利。奢华珍奇的东西,固然都是人们想拥有的,但如果无止境地放纵欲望,那么国家的危亡很快就会到来。我曾想修建一座宫殿,材料已准备好了,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又停止了。王公及以下的群臣,应该体会我的此番用意。”从此二十年间,社会风气朴素,没有人穿锦绣的衣服,官府百姓都很富足。

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的胡商得到美珠,就剖开身体来收藏它,有这样的事情吗?”侍臣说:“有。”太宗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胡商爱珠,却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然而,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的官吏和穷奢极欲而亡国的帝王,和那些胡商的可笑之处有什么差别呢?”魏征说:“过去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非常健忘的人,搬家却把自己的妻子给忘掉了。’孔子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夏桀和商纣贪恋身外之物,竟然把自己都忘掉了。’也像这样的人。”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应该同心合力相互辅助治国理政,希望可以避免被人耻笑。”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本题也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B、【解析】(1)B.“只略辨宫商”理解有误,“那能略辨宫商字”意为“难辨宫商”;另外“远超”夸大其词,应为“可以相媲美”。

故选B。

(2)扬:上片写丰收麦季的景象。首句写了所见:五月的田野,“黄云全覆地”。极言麦子颜色之鲜,生长之好,面积之广,颗粒之重。不说麦熟,而一幅浓抹重彩的小麦丰登图呈现眼前;不说喜庆,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打麦场上自更热火朝天,但词人没有正面触及,只写所闻:“咿轧声齐起。”即歌声与号子声一阵高过一阵,并且节奏短促、鲜明。这就表现了大伙儿欢天喜地、同心协力打麦的十足劲头。“野老”大概只做些拾麦、送水的轻活儿,故其歌声又自不同:欢乐、舒缓,而又不中律吕,难辨宫商,但它有自己的美,那就是足以传达农民心灵的美,足以和造物者发出的“天籁”相比的美,足以和丰收美景交相辉映的美。这也正是词人所欣赏、所陶醉的。

下片写农民的生活。先写梦中乐。夜以继日地干,实在太劳累了,所以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不管是“屋角”,还是“槐阴”,他们倒头就睡。在梦中,可以进入无忧无虑的理想王国,可以化为自在逍遥的翩跹蛱蝶。再写迎宾乐。“客至夕阳留薄醉”,不管打场如何,生活如何,宾客来了,主人仍是沽酒款待,一个“薄”字用得好,不讲丰盛,不讲客套,尽兴而饮,尽欢而散,好客的热情洋溢其间。

抑:梦中乐也好,迎宾乐也好,都是暂时的,甚或虚妄的。“冷淘饦博”才是农民长年累月的穷苦艰难生活的标志。词人以此句作结,是寄托了无限同情的。

答案:

(1)B

(2)①词的上片写丰收季一片欢欣的景象,下片写农民的梦中乐和迎宾乐,词人为此而陶醉、高兴,这是抒情中“扬”的手法。②词的尾句“冷淘饪博”体现了农民长年累月的穷苦艰难生活,词人对此寄托了无限同情,此为“抑”。

译文:

五月是麦子成熟的时节,金黄的麦如云覆盖大地。热闹的打麦场上,咿轧的农具声一齐响起。农民一边劳动一边歌唱,不过是随意的哼唱而已,哪能按乐谱唱歌曲?

场房角落里,槐树阴凉下,就地而卧沉睡不起;梦境里游到华胥国,观赏蝴蝶的翩翩起舞。夕阳西下客人来串门,留他喝个薄醉表心意,再请他吃顿冷汤饼,穷人的饭食就是这样的。

赏析:

上片写丰收麦季的景象。

首句写了所见:五月的田野,“黄云全覆地”。极言麦子颜色之鲜,生长之好,面积之广,颗粒之重。不说麦熟,而一幅浓抹重彩的小麦丰登图呈现眼前;不说喜庆,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打麦场上自更热火朝天,但词人没有正面触及,只写所闻:“咿轧声齐起。”即歌声与号子声一阵高过一阵,并且节奏短促、鲜明。这就表现了大伙儿欢天喜地、同心协力打麦的十足劲头。“野老”大概只做些拾麦、送水的轻活儿,故其歌声又自不同:欢乐、舒缓,而又不中律吕,难辨宫商,但它有自己的美,那就是足以传达农民心灵的美,足以和造物者发出的“天籁”相比的美,足以和丰收美景交相辉映的美。这也正是词人所欣赏、所陶醉的。

下片写农民的生活。

先写梦中乐。夜以继日地干,实在太劳累了,所以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不管是“屋角”还是“槐阴”,他们倒头就睡。“耽”者,沉迷也。睡得如此之沉、香、美,已经成了使人沉迷的一种“享受”。睡,还是暂时摆脱贫穷困苦的妙方:“梦到华胥,蝴蝶翩翩飞。”在梦中,可以进入无忧无虑的理想王国,可以化为自在逍遥的翩跹蛱蝶。

再写迎宾乐。“客至夕阳留薄醉”,不管打场如何,生活如何,宾客来了,主人仍是沽酒款待,一个“薄”字用得好,不讲丰盛,不讲客套,尽兴而饮,尽欢而散,好客的热情洋溢其间。

梦中乐也好,迎宾乐也好,都是暂时的,甚或虚妄的。“冷淘飥餺”才是农民长年累月的穷苦艰难生活的标志。词人以此句作结,是寄托了无限同情的。为什么在丰收之后,他们还如此穷苦?这又留给了读者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具有社会意义。

不知有多少写“农家乐”的词,实际上是粉饰太平,以欣赏农民的苦为乐;也不知有多少写“农家苦”的词,实际上是饱人啼饥,以想象农民的苦为苦,这首词写农民有乐有苦,真乐真苦,乐中有苦,苦中有乐,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纯厚朴实的性格。这在文人词中尚不多见。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答案】【小题1】夫子哂之,吾与点也【小题2】叶上初阳干宿雨,一一风荷举【小题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解析】故答案为:

(1)夫子哂之

吾与点也(重点字:哂)

(2)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重点字:宿)

(3)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重点字:涯)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答案】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土陶传承人母先才将土陶工艺与景德镇陶瓷工艺结合,将其向艺术品“转型”,并在村中打造了一条集陶艺销售展示、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陶艺一条街,带动了当地土陶业的集体转型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传承下来,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全党上下都要以守护历史文化根脉、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弘扬社会核心价值为抓手,依托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复兴汇聚磅礴文化伟力。

从历史维度看,要坚持培根铸魂,坚守历史精神血脉。“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营养,厚植深厚的历史底蕴,把“根”培得更茁壮,把“魂”铸得更牢固,从而回答好时代课题,承担起历史使命,创造出历史伟业。

从未来维度看,要坚持守正创新,激活文化创新源泉。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带领中华民族迈开自信而坚实的步伐走上复兴之路,中华文明也重新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既坚守中华民族文明血脉,又创造性地把中华文明推向时代发展康庄大道,在守正创新中,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展望未来,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导向,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经典文化和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从世界维度看,要坚持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务必坚守自己的文化底色和文化立场,开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新局面,为世界文明演进和人类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文化指引。

从实践维度看,要坚持思想引领,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要在建设文化强国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的强大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实践引领力、文化自信力,形成文化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深刻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的重大论断,夯实民族自尊自信的文化思想根基和共同语言,发挥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作用。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的源泉,是凝聚和维系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纽带。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就能让中华文化绽放出绚丽光芒,为时代发展提供新的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首先讲述了土陶这一传统技艺面临的窘迫处境,然后介绍了土陶传承人母先才在传承中华传统土陶技艺和“甘坐冷板凳”的工匠精神之外,还能通过工艺创新和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等的创新,实现土陶业的集体转型,为传统文化开创新篇章。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看到对“工匠精神”的坚持,也可以看到“传承”+“创新”=传统文化艺术的发扬光大。

材料二则以鲁迅为例,再现了清末民国时期,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诸多有识之士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途径报效祖国,为祖国扶危济困的历史。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也可以通过鲁迅所从事文艺运动唤醒民众的巨大功效。因此,结合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传承、创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以及我辈在其中的责任与光荣使命。

对此,写作时,可以首先从材料中总结归纳出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此可说唯有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才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唯有积极创新,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有更多的活力继续保持源远流长之态,以造福后人。其次,则应指出我辈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方面应当肩负起的责任与使命,说明不管是国家积贫积弱的时期,还是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传承中华根脉,我辈都义不容辞。

立意提示:

1.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我辈义不容辞。

2.只有积极创新,融入当下,传统文化艺术才不会湮灭。

3.“承”传统之清风,入时代之青云。

4.甘坐冷板凳,是传承与创新之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