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班级物理下册教案新人教版八班级物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生疏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依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

(4)了解其他简洁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受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把握用观看、对比来争辩问题的方法。

(2)经受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怀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惊异   心。

(3)具有利用简洁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洁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洁机械的应用,初步生疏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由学校升旗杆顶部装置引入新课。

一.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

性质:不能省力,但能转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移动

性质:能省力,但不能转变力的方向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

性质:能省力,又能转变力的方向

应用: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担当,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例如:方向盘,自行车把手。

斜面:省力。并且斜面越长越省力。

四.练习:一课一练。

五.作业:P731

六.教学后记:

#184069新人教版八班级物理下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依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阅历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学问与技能: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生疏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育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怜悯心。

③培育同学问的沟通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预备

课前老师预备好耳的各部格外形的贴纸,并布置同学搜集有关“声音在耳朵中是怎样传导”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是我们生疏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直接导入突出耳的重要性)

(2)组织同学争辩:关于耳朵的学问你知道哪些?你想争辩关于耳朵的哪些问题?

(3)同学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回答。并提出自己想争辩的问题。如: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评析】同学对于耳的现有生疏大多只停留在外部特征,以及知道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器官等学问上。而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这些学问同学们了解甚少,因此要让同学在课前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累积资料,在头脑中留有确定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活动也是为了能使老师更好地把握同学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老师进行后面的教学找好起点。

(4)带领同学选择本节课将要争辩的问题。

第2页/(共2页)

2、假设耳的结构

(1)组织同学分组争辩: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同学依据收集到的资料沟通自己的想法。

(3)小组总结一个耳的结构。

(4)老师发耳的结构的贴纸。

(5)各组把分到的耳的各部格外形的贴纸试着依据自己组假设的结构拼成耳的外形。

【评析】老师课前做好了耳的各部格外形贴纸,让同学依据贴纸的外形一边拼摆一边和同伴沟通想法,并修改自己最初的假设,在“验证──实践──验证”的活动中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结论。

【留意】老师在设计有关耳的贴纸时可以将有关耳的结构的示意图复印后分剪,再分别复印。同学会在拼摆的过程中发觉当各部分很好地连接时才会呈现一个完整的耳的结构。

3、生疏耳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1)谈话:现在,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带着你们组组装的耳朵到前面来呈现。

(2)老师找两三个小组说说他们小组在刚开头时认为耳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成功组装了一个完整的耳,假如没有成功又是如何修改自己的假设再进行验证的。

(3)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搜集到的资料沟通争辩,弄清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4、争辩声音的传导途径

(1)谈话:依据耳的构造和搜集到的资料你能画出声音的传导途径吗?

【评析】有了前一部分的学习再加之同学的资料积累,这一环节的教学老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同学自己总结。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争辩,依据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画出声音传导的途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这个活动重在培育同学们整和信息的力气。

【说明】在正常状况下,声波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对各种声音都可共振。鼓膜的振动引起了3块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传导给耳蜗卵圆窗,使卵圆窗产生了同样的振动。卵圆窗的振动使螺旋器中的毛细胞产生兴奋,兴奋由位听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使人感知声音。

(2)让同学们观看教材中的图,说说为什么耳朵是一个奇异的接收器。

【留意】这个问题只要同学能理解,有自己的解释就可以,不必要求答案的统一。

【说明】在此有条件的老师可以为同学放映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一集有关声音在耳中传导的动画,该集动画片可以更形象地把教材上的图画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也会使同学更清楚地看到有关耳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五、生疏耳的重要性

1、提问:谁来说说耳朵的重要性?

2、让同学用手捂住耳朵,老师轻声说一些话,然后让同学谈谈刚刚自己的感受。

【评析】此活动是为了让同学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的角度来感受一下,从而可以使同学有真实的感受,让同学们理解有听力缺陷的人的境况,对他们报以爱心和怜悯心。

#184070新人教版八班级物理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洁的科学探究方案和试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试验中培育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敬重试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简洁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具: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导:课文107页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引入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效率

1.组织争辩。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人对沙子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对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行避开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提出问题: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吗?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定小于100%。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1.阅读“斜面的机械效率”。了解试验装置和试验过程。

2.设计简洁的试验报告和记录表格。

3.完成试验的试验报告。

三、课堂小结

四、作用:110页1。

五、教学反思:

#184071新人教版八班级物理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艳羡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同学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同学争辩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争辩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动身,怎么推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同学争辩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同学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同学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同学学会娴熟把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同学观看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同学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184072新人教版八班级物理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试验、试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育同学学会写简洁的试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试验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认真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试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日我们就要用试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试验器材可从试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试验方案,画出试验表格,进行分组试验,收集数据最终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试验报告,分组争辩并完成试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试验报告在展台上呈现。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头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头进行试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头:

试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呈现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觉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精确     值和估量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量值。长度测量写出估量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同学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试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方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试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试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试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便利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同学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试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同学分析试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同学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