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区管理中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区管理中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区管理中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区管理中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区管理中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区管理中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题型123总分得分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300题)1.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认为在19世纪末那个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历史学家仍旧满足于记录琐碎的历史现象,实属________。如果问这些历史学家“人类社会为什么会进步”,他们竟然还会认为这是“上帝的计划”或者人的“自由意志”使然。在他看来,这样的学问不惟配不上“科学”的美名,甚至连与科学家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叶障目

B.不思进取

C.不务正业

D.舍本逐末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文段,所填词语要形容历史学家的行为怎样,依据文中“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历史学家仍旧满足于”用老方法去记录历史现象,可见历史学家没有跟得上时代的进步。所填词语要照应“仍旧满足于……”。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一叶障目”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不思进取”不想努力上进,不想有所作为,符合语境。C项“不务正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文段没有提到“其他的事情”,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舍本逐末”指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文中没有体现“本”与“末”,不符合语境,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2.①有些人把这些身份置换的欲望投入了虚拟世界,比如阅读和观影。

②但无论年纪和职业身份如何变化,你的核心身份是恒定的。

③几乎,每个人都只能以一种既定的身份度过一生,有一个被赋予的名字,一段众所周知的经历,然后以此应付各种新旧的关系。

④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也许谁都有过想隐匿自己、重新开始的时刻。

⑤换句话说,你永远是你。

⑥本质上那些行为也是一种身份重构,你可以借由某个角色的身份重新进入另一种崭新的生活,度过几个小时。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⑥

C.③-④-⑥-②-①-⑤

D.③-②-⑤-④-①-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判断首句。①出现指代词“这些”,前文应先论述指代对象,不适合作首句;③论述客观事实,可以作首句,故排除A、B两项。

又①出现指代词“这些”,故可根据指代词捆绑,判定是②①捆绑还是④①捆绑。根据①中“这些身份置换的欲望”可知,其前应提到“欲望”、“愿望”,④中“也许谁都有过想隐匿自己、重新开始的时刻”即一种“愿望”的表达,故④①捆绑,②谈及“身份是恒定的”,与“欲望”无关,故②①无法捆绑,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这部讲述骗子的电影,却戳中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欲望》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①句中出现代词“这些”,没有明确的指代内容,不适合作首句。③句的内容作首句没有问题。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对比C项和D项,③后面接④还是②不容易判断。再继续寻找原文突破口,查找①句中出现代词“这些”的指代内容。对比选项可知,②句没有“这些”的指代内容,而④句中“谁都有过想隐匿自己、重新开始的时刻”正好是“这些”的指代内容,所以①句前面接④句。排除C项,锁定答案D选项。

第三步,验证D项。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首先熟悉各句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排除。选项中首句分别为①、③,可通过指代词确定首句排除其中两个选项。再通过其他突破点,如关联词、逻辑顺序等继续排除,最后即可得出正确答案。①中含有指代词“这些”,置于首句指代不明,排除A、B。由逻辑关系可知,⑤中的“换句话说,你永远是你”是对②中的“你的核心身份是恒定的”的同义转换,②⑤应紧密相连,排除C。故本题选D。3.在一次画展中,一幅价值百万元的名画被盗了,窃贼确定是一同前来观展的周详、吴尚、郑重、王强、佟方五个人中的一个,在接受警方调查时,他们各说了三句话。周详:我没有偷名画;我从小到大没有偷过任何东西;是王强偷的。吴尚:我没有偷名画;我家里很有钱,而且我家里收藏了很多名画;王强知道是谁偷的。郑重:我没有偷名画;我之前并不认识佟方;是王强偷的。王强:我没有偷名画;是佟方偷的;周详说是我偷的,他说谎。佟方:我没有偷名画;是吴尚偷的;郑重可以为我担保,因为我和他从小在一起。警方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他们每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两句是真的,另外一句是假的。那么偷名画的人是:A.吴尚B.佟方C.王强D.周详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信息不确定,可用代入法解题。A项:代入后满足题干的要求,当选;B项:代入后佟方所说的“我没有偷名画”“是吴尚偷的”“郑重可以为我担保,因为我和他从小在一起。”均为假话,不满足题干的要求,排除;C项:代入后王强所说的“我没有偷名画;是佟方偷的;周详说是我偷的,他说谎”,

“我没有偷名画”为假话,则后两句为真,即是佟方偷的,与王强偷的矛盾,不满足题干的要求,排除;D项:代入郑重说的可知“王强偷的”为假,即“我之前并不认识佟方”为真,再代入佟方所说“郑重可以为我担保,因为我和他从小在一起”即为假,则“是吴尚偷的”为真,与D项“周详偷的”矛盾,不满足题干要求,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存在需要匹配的对象和信息,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题干,进行推理。题干信息不确定,可用代入法解题。A项:代入后满足题干的要求,正确;B项:代入后佟方所说的“我没有偷名画”“是吴尚偷的”“郑重可以为我担保,因为我和他从小在一起。”均为假话,不满足题干的要求,排除;C项:代入后王强所说的“我没有偷名画;是佟方偷的;周详说是我偷的,他说谎”,“我没有偷名画”为假话,则后两句为真,即是佟方偷的,与王强偷的矛盾,不满足题干的要求,排除;D项:代入郑重说的可知“王强偷的”为假,即“我之前并不认识佟方”为真,再代入佟方所说“郑重可以为我担保,因为我和他从小在一起”即为假,则“是吴尚偷的”为真,与D项“周详偷的”矛盾,不满足题干要求,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4.KU1T66T1UKA.LK9E33E9LKB.GD4B33B4DGC.FV5B85B8VFD.DG3B43D4BG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1号和10号、2号和9号、3号和8号、4号和7号、5号和6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1号和10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B项:1号和10号、2号和9号、3号和8号、4号和7号、5号和6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3号和8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D项:1号和10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5.原子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它以原子内部的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为标准,去控制校准电子振荡器,实现精准的时间测量。与原子相比,高电荷离子的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更强,对外部场的波动更不敏感,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电动力学的效应也更显著。因此,高电荷离子是未来研发更精准原子钟的理想选择之一。然而,由于内部结构复杂,要在高电荷离子中识别适合于原子钟的电子跃迁非常困难,常用的光谱法测量这种跃迁也不够精准。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高电荷离子的物理构造

B.测量电子跃迁的最新技术

C.高精度原子钟的意义和价值

D.光谱法在原子钟研发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下文论述内容的分析、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须重点关注尾句,本题尾句引出一个问题——在高电荷离子中识别适合于原子钟的电子跃迁非常困难,根据一般行文脉络,下文应针对这一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正确答案应与此相符。

文段首先指出原子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并介绍了它的作用原理;然后用比较的方式引出了高电荷离子的优势,并指出高电荷离子是未来研发更精准原子钟的理想选择之一;最后用“然而”转折,说明在高电荷离子中识别适合于原子钟的电子跃迁非常困难,且现在常用的方法也不够精准。基于话题一致原则,下文最有可能介绍的是针对电子跃迁测量这一难题出现的新技术,B项与此相符。

A项,“高电荷离子的物理构造”与文段末尾话题——电子跃迁不一致,衔接不当,排除。

C项,“高精度原子钟”与文段末尾话题不一致,衔接不当,排除。

D项,文段末尾已经指出光谱法测量无法解决当前的困难,下文不会再论述,排除。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尾句,“由于内部结构复杂,要在高电荷离子中识别适合于原子钟的电子跃迁非常困难,常用的光谱法测量这种跃迁也不够精确”,尾句话题是“电子跃迁”,谈论内容是在高电荷离子中识别电子跃迁非常困难,光谱法测量也不行,接下来最可能分析如何识别或测量电子跃迁。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B项谈到了电子跃迁的测量。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引出了“原子钟”的话题,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随后通过结论词“因此”总结前文,指出高电荷离子是未来研发更精准原子钟的理想选择之一。接着尾句通过转折词“然而”引出问题,指出在高电荷离子中识别适合原子钟的电子跃迁很困难,常用方法也不精准。结合全文及尾句内容,下文应该围绕解决“电子跃迁”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对应B项。

A项,与文段尾句核心话题不一致,尾句着重论述的是“电子跃迁”,排除;

C项,“高精度原子钟”与文段尾句核心话题不一致,排除;

D项,文段尾句已经提及“常用的光谱法测量这种跃迁也不够精准”,故文段接下来不会围绕光谱法的作用进行展开,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为“大象身上的蚂蚁”称重,追求更高精度原子钟》6.两相比较,白话文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往往在韵律上缺少美感,篇幅冗长。而文言文能用_________传达出深层或多层意思,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_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语双关略逊一筹

B.只言片语无与伦比

C.三言两语相形见绌

D.寥寥数语无可比拟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简洁之意,排除不符合此意的A、B。第三步,再看第二空,辨析备选词语,排除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的C。第一空,由“两相比较”和“而”可知,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文言文相对简洁,所填词语应表达简洁之意。“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表达简洁之意,排除A。“只言片语”指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其强调的是言语的零碎,不完整,而非简洁,排除B。

第二空,“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通常用法为“与……相比相形见绌”,其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排除C。“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句意是文言文的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比不上的。“无可比拟”填入符合语境,当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在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根据“而”表示转折,可知前后语义相反,转折前提到白话文“篇幅冗长”,转折后填入的词语要体现出文言文篇幅短的意思。A项“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体现出“篇幅短”,排除A项;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文段在比较文言文整体的特点,而不是比较文言文中某个词句,语义不符,排除B项。C项“三言两语”指几句话,形容话很少;D项“寥寥数语”指非常简括地说。C项和D项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其凝练之美……是白话文”可知,该空要表达的是文言文的美是白话文难以企及的。C项“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一般的用法是“与……相比,相形见绌”,“是相形见绌的”用法不对,排除C项。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两相比较”可知,文段把白话文与文言文作对比,所填成语与“篇幅冗长”构成反义对应,表示文章字数少的意思。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C项“三言两语”形容话很少,D项“寥寥数语”指非常简括地说,均能体现出文言文篇幅不冗长的含义,保留。A项“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强调文章的字数少,无法与“篇幅冗长”对应,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可知,白话文不具备以上特点,所填成语表示文言文的三种美是白话文无法相比的。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符合语境,当选。B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用在此处程度过重,排除;C项“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文段强调的是文言文的三种美是白话文无法与之相比,并非强调白话文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冉启斌:文言文在意境、形式、音韵等方面有特殊美感》7.不动产登记是国家在不动产领域进行治理的基础手段之一,借此可实现地籍________、土地________、税收征缴、财产公示等________目标。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整理

治理

管理

B.治理

处理

管理

C.管理

整理

治理

D.处理

管理

治理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地籍”指的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面积、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该空需搭配“地籍”,A项“整理”指使有条理有秩序,可以搭配“地籍”,但是文段并没有说当前地籍账册没有条理秩序混乱的语境,并且通过“不动产登记”这一制度无法直接让地籍账册有条理,排除A项。B项“治理”指统治,整修,不能搭配“地籍”,排除B项。C项“管理”指保管和料理,如管理图书,符合语境。D项“处理”指安排(事物),处治,惩办,不能搭配“地籍”,排除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和第三空。“土地整理”和“治理目标”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8.①小李设计了一款舞蹈机器人

②某厂家与小李洽谈批量生产“舞蹈达人”

③小李带着舞蹈机器人参加表演赛

④小李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⑤机器人的表演极为成功,赢得“舞蹈达人”称号

A.③②④①⑤

B.②⑤③①④

C.①③⑤④②

D.④⑤②③①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②③④中选择。

对比四个事件,可以发现“小李设计了一款舞蹈机器人”是剩余三个事件的前提,剩余的三个事件是“小李设计了一款舞蹈机器人”之后发生的情况,故①应该是首句,排除A、B、D三项。

因此,选择C选项。

9.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一段中的元素均相同,且数量上存在一定的规律,考虑元素的数量。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中,三个图形的线条数分别为1、2、4,呈等比规律;第二段应用此规律,前两个图形中的圆圈个数分别为1、2,所以问号处的图形应由4个圆圈组成,只有B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10.设有编号为1、2、3、…、10的10张背面向上的纸牌,现有10名游戏者,第1名游戏者将所有编号是1的倍数的纸牌翻成另一面向上的状态,接着第2名游戏者将所有编号是2的倍数的纸牌翻成另一面向上的状态……第n名(n≥10)游戏者,将所有编号是n的倍数的纸牌翻成另一面向上的状态,如此下去,当第10名游戏者翻完纸牌后,那些正面向上的纸牌的最大编号与最小编号的差是:

A.2

B.3

C.4

D.5

E.6

F.7

G.8

H.9

参考答案:G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用枚举法解题。

第二步,翻成正面向上,需要翻奇数次。利用枚举法,最大编号由最大值10开始代入,最大数字10的约数有1、2、5、10,共被翻四次,排除;9的约数有1、3、9,共被翻三次,符合。

第三步,最小编号由1开始代入,最小数字1的约数只有1,符合正面向上。故最大编号与最小编号差是9-1=8。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由题意得,第1名游戏者将所有纸牌翻为正面朝上,此后编号1的纸牌不再翻动,则正面向上纸牌最小编号为1。当纸牌翻动次数为奇数时纸牌最终正面朝上,即纸牌编号的约数个数为奇数。开始时背面向上,某张牌被翻动奇数次后正面向上。考虑1-10每个数字的约数个数。1被翻动1次,2、3、5、7都被翻动2次,4、9都被翻动3次,6、8、10都被翻动4次。可见正面向上的最大的数是9,最小的数是1,相差是8。

解题思路:第1张纸牌,只能是1的倍数,所以只被第1名游戏者翻转1次,并且保持到最后一直是正面向上,正面向上最小编号纸牌可以确定是1。第10张纸牌是1、2、5、10的倍数,所以会被第1、2、5、10名游戏者翻转4次,最后是背面向上,不符合题目要求;第9张纸牌是1、3、9的倍数,所以会被第1、3、9名游戏者翻转3次,最后是正面向上,所以正面向上最大编号纸牌是9,正面向上的最大编号与最小编号差是9–1=8。

故正确答案为D。11.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文化新时代的到来。对互联网文化的変局,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________看到它释放出来的文化生产力________比较无序,________泥沙俱下,________看到它的成长性与生命力。”划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依次是:A.只有

未免

才能B.既要

难免

也要C.只有

难免

才能D.既要

未免

也要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和第四空。第一空后和第四空后都是在讲“看到它”的内容,所以是并列关系,使用“既要”“也要”,排除A项和C项。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根据空格前后的语境可知,表明“泥沙俱下”很有可能发生,B项“难免”指不容易避免,符合文意。D项“未免”指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表达“不赞许”的态度,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1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大规模集成电路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错误,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电子管。

B项正确,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使用晶体管。

C项错误,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

D项错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故正确答案为B。13.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似,考虑样式规律。第一组图中,图1的左侧长方形翻转到中间部分叠加形成图2,图2的右侧三角形翻转到中间部分叠加形成图3。第二组图也应符合此规律,所得到的图形为B选项的样式。

故正确答案为B。14.关于传统,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应当尊重传统,但不要模仿前辈,不盲从任何大师

B.传统中的对自然法人爱好和真挚是最有生命力的,应当传承下去

C.青年人应当摒弃传统的东西,探求更富于生命力的题材

D.青年人要虔诚的爱前辈,因为他们都崇拜自然,从未说过谎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第二自然段“可是要小心,不要模仿你们的前辈。尊重传统……告诫你们要不断地探求真实和阻止你们盲从任何一位大师”,正确。B项“自然法人”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C项对应第三自然段“把传统所包含的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对自然的爱好和真挚。……你们会躲开陈旧的因袭,也就是传统本身”,正确。D项对应第三自然段“这是天才作家的两种强烈的渴望。他们都崇拜自然,没有说过谎”,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15.甲、乙两人同时沿环形跑道同向匀速散步,5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20分钟后第二次相遇,问他们多少分钟后第三次相遇?

A.45

B.40

C.35

D.30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出发5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此时两人在同一位置,只有速度快的人多跑一圈两人才能再次相遇。由题意可知再经过分钟第二次相遇,可知每次相遇的追及距离都是1圈,都是经过15分钟,则第三次相遇是在分钟后。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在同向环形运动中,每次的相遇即为出现“套圈”的情况。若从同一点出发,则每次相遇之间的间隔应相同,本题中第一次相遇与第二次相遇间隔不同,表示二人的出发点不同,则以第一次相遇点为起点,二人做同向运动,第三次相遇的时间间隔与第二次相遇的时间间隔应相同。已知5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这时两人在同一点,再过20-5=15分钟第二次相遇,追及距离是1圈,以后每次相遇的追及距离都是1圈,都是经过15分钟,所以第三次相遇是在20+15=35分钟后。故本题选C。16.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志趣,科学普及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在人类现代化道路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上述文字主要阐述了:

A.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极大促进了科学普及

B.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前进的道路异常艰辛

C.科学普及应紧密联系社会并且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

D.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科学普及前景更加灿烂辉煌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由“主要阐述”可知,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解答本题应抓住“科学普及”这一主题词,明确文段主要阐述的是科学普及从“无从谈起”到“顽强生长”的原因。文段首先引出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话题,接着介绍了在人类进程中,科学普及曾遇到的难题,然后说明这一难题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得到解决。“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为文段的重点句,A项与此相符。B项论述科学普及曾遭遇的困难,未涉及问题的解决,非重点。C项仅提到紧密联系社会这一项,不具概括性,且“切入点”文段未提及。D项也仅对应科学普及得到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不具概括性。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人类史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接着指出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无从谈起”这一问题,尾句指出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兴起,“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使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开始散发光芒。尾句是主旨句,强调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促进了科学的普及。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通过下定义引出“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的话题,接下来阐述过去“科学普及”所面临的问题,即很少有人谈论。尾句指出在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互动更强,根据“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可知,文段旨在强调“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推动了“科学普及”的发展,对应A项。

B项,“道路艰辛”对应文段前文“科学普及无从谈起”,是在介绍以前的情况,非重点,排除;

C项,仅仅提到“联系社会”表述片面,文段中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并且“切入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

D项,“随着近代科学兴起”为背景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让科普这只“翅膀”硬起来——一论加强科学普及》17.飞机起飞时,乘客容易出现耳朵不舒服甚至些许疼痛的感觉,为缓解这一症状,乘务人员往往让乘客咀嚼口香糖,这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A.保证外界声波传之内耳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C.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内耳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A选项飞机起飞时声音非常大,不需要保证传至内耳,错误;B选项听觉感受器已经到了内耳,咀嚼口香糖不会产生影响;C选项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是一种正常行为,与题意无关;D选项咀嚼口香糖的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防止其损伤。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飞机起飞或降落时,机舱内气压发生变化,使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耳朵产生痛感。咀嚼口香糖或不断做吞咽动作,可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缓解疼痛并防止鼓膜损伤。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可用推理法和排除法解题。题干中的要求为缓解耳朵不舒服或疼痛感,而A、C两项则说的是如何保证了听力,故A、C两项可排除,降低选择难度。飞机起飞时巨大的气流会使得鼓膜内外气压不等,会损伤鼓膜,嚼一块口香糖,这时会使得咽鼓管张开,能够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故本题选D。18.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一般特点是发生概率小、社会影响小。(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通常发生概率只占该类天气现象的或者更低。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社会影响大,如强降雨、高温热浪等。

故表述错误。19.求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躯体不适或产生病感时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根据求医的决定是由谁做出的,可以分为主动求医、被动求医和强制求医。主动求医是指当个体产生不适感或病感时,自觉做出决定。被动求医指的是由病人的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病人配合就医。强制求医是指本人不愿求医,但因疾病对本人或社会人群健康构成危害而强行要求其就医。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被动求医的是:A.老张的体检报告显示他有轻度脂肪肝,建议可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老张拿到报告后很紧张,赶紧到医院去挂号B.小张牙疼好几天了,一直没有去医院治疗,直到牙疼引发面部肿胀,连张口吃饭都困难了,才不得不去牙科诊治C.刘阿姨最近无缘由地开始说自己没有用了,干脆死了更好,她不愿去医院看病,她的丈夫和儿女苦劝无果,只好硬带她去医院就诊D.中学生小梅放学回家,跟妈妈说今天拉肚子,上了五次厕所,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不舒服,用不用去医院?妈妈决定带她去医院挂号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给出了主动求医、被动求医、强制求医三个定义,但只考查被动求医一个,可只关注该定义。分析发现,其关键点为“他人做出求医决定,病人配合”,可据此辨析选项。被动求医定义的关键信息:病人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病人配合就医。A项,老张拿到体检报告后主动去医院挂号,应属于主动求医,排除。B项,小张主动去医院牙科治疗,应属于主动求医,排除。C项,刘阿姨虽然是由家属做出的求医决定,但刘阿姨自己不愿求医,应属于强制求医,排除。D项,由小梅的妈妈做出求医的决定,且小梅配合就医,属于被动求医。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被动求医”,其关键信息为:①病人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②病人配合就医。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老张拿到报告后很紧张,赶紧去挂号,是自己主动就医,与“病人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不匹配,不符合定义;B项:小张去看病是因为病情严重,自己主动去求医,与“病人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不匹配,不符合定义;C项:刘阿姨不愿意去医院,家人替她做决定,符合“病人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但是她是被家人硬带去医院的,没有配合治疗,与“病人配合就医”不匹配,不符合定义;D项:小梅拉肚子,被妈妈带去医院,是妈妈替她做的决定,符合“病人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她配合就医,体现“病人配合就医”,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主动求医:“当个体产生不适感或病感时,自觉做出决定”。被动求医:“由病人的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病人配合就医”。强制求医:“本人不愿求医,但因疾病对本人或社会人群健康构成危害而强行要求其就医”。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老张在体检报告中发现自己患有轻度脂肪肝后,赶紧到医院去挂号,说明老张是自己主动做出的就医决定,符合“主动求医”定义,不符合“被动求医”定义,排除;B项:小张由于牙疼导致面部肿胀无法正常进食,最后去牙科诊治,说明小张是自己做出的就医决定,符合“主动求医”定义,不符合“被动求医”定义,排除;C项:刘阿姨的丈夫和女儿苦劝刘阿姨无果后,硬带着她去医院就诊,说明刘阿姨本人是不愿就医的,是家属强行要求她就医,符合“强制求医”定义,不符合“被动求医”定义,排除;D项:中学生小梅在告诉妈妈自己拉肚子后,妈妈决定带她去医院,说明小梅就医的决定是由她的家属做出的,符合“被动求医”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20.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_____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____,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

A.缩小扩展

B.消失传播

C.消失蔓延

D.缩小侵蚀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文段前面有提示性的词语“灾难性”的后果,所以程度很严重,对比“缩小”和“消失”,应该选择程度更深的“消失”。故排除A、D选项。

第二空,考查的是感情色彩,文段是用来描述疾病的灾难性程度,而“传播”是一个中性词,感情色彩和文段的感情倾向不符,排除B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C。21.当前我国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在很多城市商场、博物馆、影剧院门口摆放着“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听证会上不曾见到农民工的身影;金融系统对贷款人担保或抵押都设有限制;巨额的择校费也把穷人及其子女挡在名校门外。

这段话支持了一种观点,即:

A.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广泛存在社会排斥现象

B.当前中国在公共领域广泛存在排斥穷人的现象

C.公平社会绝对不可以排斥穷人

D.社会不公平最终将导致社会不稳定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到当前我国财富分配、贫富差距大的背景,然后通过列举公共场所、听证会上、金融系统、择校费上存在区别对待穷人的现象,说明在这个大背景下穷人受到排斥。文段重点是后面四个并列的分句,对这四个分句进行概括,重点内容即“公共领域排斥穷人”。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重点部分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提出“当前我国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的背景,接下来通过并列结构列举了四个例子说明社会上许多区别对待穷人和富人的现象,意在说明社会上广泛存在排斥穷人的现象,对应B项。

A项,“经济领域”概念缩小,文段中“商场、博物馆、影剧院”并非“经济领域”,排除;C项,“绝对不可以排斥穷人”无中生有,文段仅提到当前存在此种现象,并未对这一现象表明态度,排除;D项,“社会不稳定”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本题所给文段没有给出明确的主旨,需要我们根据文段中给出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文段列举了社会上存在的诸多针对穷人的限制措施,意在说明社会上存在广泛排斥穷人的现象。A项“经济领域”只是穷人被区别对待的一个领域;C项过度引申,与文段的观点无关;D项所提出的“社会不稳定”在本文并没有涉及。故本题选B。22.孙某在商场购物时,被正在追小偷的商场保安王某撞伤。孙某的损害应由:

A.商场与王某承担连带责任

B.王某承担全部责任

C.商场承担全部责任

D.商场与王某承担按份责任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本题中,王某是商场保安,具有保卫商场安全职责,其抓小偷是执行工作任务,抓小偷时造成顾客孙某受伤,孙某的损害应当由保安的用人单位即商场承担侵权责任。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23.(

)。

A.2000

B.2008

C.2016

D.2020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发现,,······即从2019开始往后共2019个数字运算,每4个一组,每组和为0。因为,则共504组还剩余3个数,即。则原式。

故正确答案为D。2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答案(

)。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封闭面特征明显,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中封闭面的个数依次为:1、2、3、4、5,呈等差规律,所以问号处的图形中应有6个面,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25.()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担的由国家司法机关代表国家依法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法律责任

D.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

第二步,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A项排除。

B项: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B项排除。

C项:广义上的法律责任指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所负有的遵守法律,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的义务。狭义上的法律责任指违法者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C项排除。

26.所有的诗人都是文学家,有的文学家是诗人,甲是文学家,则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A.甲是诗人

B.甲不是诗人

C.甲可能是诗人

D.甲不是文学家就是诗人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

“所有的诗人都是文学家”翻译为:诗人→文学家;“有的文学家是诗人”翻译为:有的文学家→诗人;甲是文学家。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诗人都是文学家,但文学家不一定是诗人,不符合题意。

B项,诗人都是文学家,但文学家不一定是诗人,也不一定不是诗人,不符合题意。

C项,可能性结论,符合题意。

D项,即使甲不是文学家也不一定是诗人,不符合题意。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27.美国学者雅各布认为,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城市内部那些与生俱来的运行秩序,任何对城市形态的规划或者构建一个看起来合理的运行秩序,只会伤害到城市生态进化的自然秩序,最终会导致社会运作的瘫痪。如芝加哥是一个未被规划过的城市,但它却是一个运作最为正常的体系,而很多精心规划的社区却往往给城市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难题,因为它打破了原来经过竞争而形成的城市生态的平衡。由雅各布的观点可以推出的是:A.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可以完全不依赖外来的管理者B.未经规划的城市在社会运作方面瘫痪的概率低于其他城市C.芝加哥的城市管理者在规划时并不理解城市生态进化的潜在动力D.不会造成社会运作瘫痪的规划都源于对城市内部运作秩序的深入理解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完全不依赖外来的管理者,太过绝对,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未规划的城市瘫痪的概率低于其他城市,题干中涉及到不能深入理解城市与生俱来的秩序,看似合理的规划最终会使城市瘫痪,未规划城市瘫痪的概率高低,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芝加哥运作最正常,未被规划过,但是否深入理解城市进化的潜在动力,题干未涉及,排除;D项:题干提及不能深入理解城市与生俱来的秩序,看似合理的规划最终会使城市瘫痪,依据逆否命题推理,没有瘫痪的一定深入理解了城市与生俱来的秩序,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28.(

对于

汽车

相当于

开关

对于

)A.轮胎;电门B.汽油;电灯C.飞机;电池D.钥匙;电视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电门”俗称“开关”,二者属于全同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汽油”是“汽车”的燃料,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开关”是用来控制“电灯”的,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前后对应方式不一致,排除;C项:“飞机”和“汽车”都是交通工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开关”和“电池”之间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钥匙”用来启动“汽车”,“开关”用来启动“电视”,前后二者均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9.张某看到楼道里的灯线接到了自家的电表上,误认为是电工李某干的,就到李某家大骂,引发一场混战。结果张某的哥哥被李某打断了四颗牙齿。法院一审判决,李某承担六成的责任,赔偿三万余元。

这件事告诉我们:

A.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刑事制裁

B.侵犯公民人格尊严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公民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我国法律不保护违法犯罪分子的权益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事件推出的一项,需准确理解和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A项,题干是一个民事案件,且该项“违法行为会受到刑事制裁”的说法错误,只有犯罪行为会受到刑事制裁。

B项,“人格尊严”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C项,李某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应该打架,该项说法正确。

D项,题干是一个民事案件,并不涉及犯罪分子,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只提到“暴力伤人后承担赔偿责任”,不涉及“刑事制裁”,无法推出,排除;

B项: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且题干没有体现“侵犯人格尊严”,排除;

C项:李某被骂后,暴力伤人仍需承担赔偿责任,可以看出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应该采用暴力措施,可以推出;

D项:我国法律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即使是犯罪分子,只要是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保护,且题干中也没有体现犯罪分子权益问题,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3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由外形相同但是黑白颜色不同的元素组成,考虑样式类。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中第一幅图顺时针旋转90°、第二幅图旋转180°后,二者以图一在上、图二在下的顺序叠加得到第三幅图;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幅图顺时针旋转90°、第二幅图旋转180°后,以图一在上、图二在下的顺序叠加得到D项。

因此,选择D选项。31.不是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具有强制性的。(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并不全部都有强制性,有的规章制度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对某些特定人群是无效的。

故表述正确。32.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作家不能沉溺于某种个人趣味和认知而不顾人心拷问与时间追问。②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③这注定小说的土壤是生活,是生活中那些日常的人、琐细的事、微妙的情,那些循环往复的冷暖人生。④但多年的写作经验告诉我,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正如不是每一块土地都可以耕作。⑤小说是通过写人的世俗生活来展现人活着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精神世界。A.⑤③④②①B.①⑤④③②C.③①②④⑤D.①⑤②③④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观察选项,①③⑤充当首句。③句首“这”指代不清,无法做首句,排除C项。继续观察句子,③句中的“小说的土壤是生活”对应④句中的“不是每一块土地都可以耕作”,而④句中“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对应②句“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前后出现共同信息,形成逻辑关系,说明了小说必须源于生活,而不是什么生活都可以成为小说,这些生活必须经由作家选择。故③④②捆绑,对应A项。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文学的精神就是真善美》33.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财政政策。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税、利、债、费,其中税收是最主要的来源。故表述错误。34.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曾数次面临来自微生物的致命威胁。天花、梅毒、黑死病、流感、霍乱等流行病曾________人类社会数千年。每一次大流行后,它们都会突然________,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A.荼毒

杳无音讯B.摧残

烟消云散C.蹂躏

无影无踪D.肆虐

销声匿迹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文意,每一次流行病流行后都会突然消失,但发生的一切会留在我们的基因和记忆中。A项“杳无音信”指没有一点音信,没有“消失”之意,排除A项。B项“烟消云散”指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C项“无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B项和C项语义程度过重,病毒虽然消失,但是会留在我们的基因、记忆当中,排除B项和C项。D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符合文意。答案锁定D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肆虐”指大肆侵扰或破坏,体现出天花、黑死病、流感等流行病曾危害人类社会数千年,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修饰的对象是“流行病”,排除语义程度过重的A及不合文意的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句意为流行病在每次大流行后都会突然消退,排除语义程度过重的B。第一空,“荼毒”指毒害,修饰“流行病”词义程度过重,排除A。“蹂躏”指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不能修饰“流行病”,排除C。第二空,“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句意为流行病经历过很多次,每次大流行后,都会突然消退。流行病不可能完全消失,“烟消云散”词义程度过重,排除B。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表示流行病每一次大流行后,就会突然消失不见。D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符合语境,保留;A项“杳无音信”指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侧重强调联系不上,此处并非强调要联系流行病,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C项“无影无踪”指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B、C两项均侧重彻底消失,程度过重,天花、梅毒、黑死病、流感等病毒并非流行后就彻底消失不再出现,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

D项“肆虐”指任意残害、危害,与“人类社会”搭配得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细菌和病毒上了天怎么办?》35.行为罚亦称能力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所采取的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的一种处罚措施。

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

A.行政拘留

B.没收财物

C.吊销营业执照

D.劳动教养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根据定义,行为罚的客体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措施是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A、B、D项都不属于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

②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资格。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拘留是限制人身自由,并非“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资格”,不符合定义;

B项:没收财产,并非“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资格”,不符合定义;

C项:吊销营业执照是“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资格”的处罚措施,符合定义;

D项:劳动教育,并非“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36.小明骑山地车前往20km外的外婆家,从家里顺风骑车到外婆家需要1h,而返回时逆风需要2h,那么当时的风速是(

)km/h(排除其他可对速度造成干扰的因素)。

A.10

B.8

C.6

D.5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流水行船类。

第二步,设小明骑山地车顺风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小明骑山地车逆风的速度为y千米/小时,则20=1×x,20=2×y,解得x=20,y=10。则风速=(20-10)÷2=5(千米/小时)。

因此,选择D选项。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37.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句后括号内所标注的不符的是(

)。

A.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比喻)。

C.他们盛赞它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给它以极高的地位。(引用)。

D.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反问)。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春天的脚步”是把春天拟人化,所以才会有脚步,修辞方法正确,排除;

B项,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修辞方法正确,排除;

C项,“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是引用,排除;

D项,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而D项中我们并不能从问句中得到答案,因此D项的修辞方法为疑问,不是反问,D项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8.甲、乙二人在同一条椭圆形跑道上作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甲跑第二圈时速度比第一圈提高了,乙跑第二圈时速度提高了。已知甲、乙二人第二次相遇点距第一次相遇点190米,这条椭圆形跑道长多少米?

A.300

B.400

C.600

D.800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甲、乙两人在椭圆跑道从起点相向而行,是环形相遇过程,“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可知,甲乙的速度比为3∶2,则第一次相遇时(图1中①所示位置),路程比为3∶2,即甲跑了一圈的;当甲到达出发点时,甲的总路程为1圈,故乙从开始到现在跑了一圈的(如图1);甲调头并提速,即甲的速度变为3+3×=4,故甲、乙的速度比变为4∶2即2∶1,当乙到达出发点,乙的路程为一圈的1-=,故甲的路程为圈(图2内圈所示);乙调头并提速,乙的速度为2+2×=,此时甲乙的速度比为4∶即5∶3,甲乙相向而行,从开始到相遇(相遇点为图2中②所示位置),两人总路程为1-=圈(图2外圈所示),乙的路程为两人总路程的,即×=圈。

第三步,设跑道的周长为s,两次相遇点距离为(-)×s=190,解得:x=400,故跑道长为400米。

因此,选择B选项。

39.有一个用棋子围成的三层空心方阵,最外面一层每边有棋子17颗,则摆这个方阵共(

)颗棋子。A.104B.159C.168D.256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方阵问题。第二步,最外层每边有棋子17个,所以最外层共有棋子(17-1)×4=64(个),方阵为三层空心方阵,且相邻两层外层比内层多8个,所以依次向里两层各有棋子56、48个,故共有棋子64+56+48=168(个)。因此,选择C选项。40.随着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覆盖城乡,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________扩大,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________着社会舆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日益

影响

B.逐步

控制

C.渐渐

干扰

D.不断

引领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依据“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覆盖城乡”“广大群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可知,作者对“大众传媒”持积极肯定态度。A项“影响”,B项“控制”是中性词,排除A项、B项。C项“干扰”感情色彩偏消极,排除C项。D项“引领”指引导,带领,是积极的色彩,符合语境。答案锁定D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D项“不断”与“越来越”相呼应。

因此,选择D选项。

日益: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41.某体育代表队在一次比赛中共获A、B、C、D等4个项目的奖牌若干枚。其中,A项目奖牌数大于C、D两项目奖牌数之和,C项目奖牌数大于D项目奖牌数,并且,在D项目上至少获得两枚奖牌,在B项目上至少获得一枚奖牌。

据此,可以推出该队在此次比赛中共获奖牌数至少是:

A.10

B.11

C.12

D.13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①A>C+D

②C>D

③D≥2

④B≥1

由②“C>D”和③“D≥2”可推出C≥3;

再结合①“A>C+D”可推出A≥6;

而④“B≥1”,则A≥6、B≥1、C≥3、D≥2,A+B+C+D≥12,即比赛中共获奖牌数至少有12枚。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

(1):A>C+D。

(2):C>D。

(3):D≥2∧B≥1。

第二步:寻找突破口。

本题的突破口是(3)。由D≥2联系(2)可知C>2,C至少有3枚。再联系(1)可知A>5,A至少有6枚。

综上,A+B+C+D≥6+1+3+2=12。

故正确答案为C。42.相对于影响范围较小、较方便找到污染源头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复杂,往往是跨地域的工业污染、汽车排放乃至烹饪油烟等,再加上特定的天气因素共同造成了雾霾等灾害性天气。这就很难将某天的雾霾归因于具体的哪个、哪几个企业的污染,那么受大气污染损害的公民该向谁索赔?又如何抗辩自身罹患的疾病等是由大气污染造成,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公民真的起诉一长串的可能的污染企业,那么结果就是众多污染企业摊薄了赔偿款,不能起到震慑污染企业的作用。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介绍大气污染索赔的成功案例

B.如何规制企业的大气污染行为

C.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法律依据

D.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主要介绍目前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尾句通过反面论证提出如果公民真的起诉一长串的可能的污染企业那是没有效果的,也就是说不应该这样做。所以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衔接该话题讲述怎样索赔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介绍大气污染索赔的成功案例”与尾句话题相符。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下文内容的推断。解答这类题目主要根据尾句进行推断,本题尾句列举了错误的索赔方法,那么接下来应论述何为正确的索赔方法。同时,需要学会排除三种信息,即与文段无关的信息、前文提到的信息、本文提到的信息。文段首先指出大气污染的成因复杂,进而通过两个问句点出公民索赔问题——在很难将问题归结到具体的企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索赔。最后做了一个假设:如果公民起诉一长串的污染企业,不仅让众多污染企业摊薄了赔偿款,而且达不到威慑作用。分析可知,文段围绕公民项污染企业索赔问题展开,且在文段末尾举了错误的索赔方法,那么接下来应该介绍正确的索赔方法,即A。

B项脱离了公民索赔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排除。C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是无关项。D项是文段已论述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文段主要介绍了目前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这些困境使此类索赔案件无法起诉或成功率低,那么下文最有可能介绍的就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境的策略。而参考以往的成功案例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环节。A项与文段衔接最为紧密,当选。B项没有提到“大气污染索赔”,与文段主题不一致,且“规制企业的行为”也并不能对企业起到震慑作用,排除。C项与原文衔接不够紧密,从原文可知现实困难并不在于法律依据,而在于具体实施过程,排除。D项为文段已经提到的内容,不是下文介绍的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出处】《公民大气污染索赔权如何落实》43.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某省两次克山病流行均发生在病区居民生活困难时期,此时居民饮食结构单一,营养缺乏。1978年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病区居民生活逐渐好转,营养结构趋向合理,克山病新发病人越来越少,达到基本控制标准。一些研究者据此推测,营养缺乏可能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不能质疑上述推论?

A.1978年前农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但克山病仅在个别地方出现

B.原来克山病病区的土壤、水质在几十年中发生了较大变化

C.一些生活水平高的地区,也出现过克山病病例

D.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无法治愈克山病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论证,确定论据和论点,要求选择不能质疑题干推论的一项,即排除能够质疑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题干论据:某省两次克山病流行均发生在病区居民生活困难时期,病区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克山病新发病人越来越少。结论:营养缺乏可能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A项,说明营养缺乏并不是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可以质疑题干推论。

B项,说明可能是因为土壤、水质引起克山病,可以质疑题干推论。

C项,生活水平高的地区也有克山病出现,可见其与营养缺乏不存在必然联系,质疑了题干推论。

D项,调整饮食结构无法治愈克山病,不代表营养缺乏不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不能质疑题干推论。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选非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营养缺乏可能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论据:山东省两次克山病流行均发生在病区居民生活困难时期,营养缺乏。1978年以后,病区居民生活逐渐好转,营养结构趋向合理,克山病新发病人越来越少。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营养缺乏很普遍,但克山病不普遍,即使营养缺乏也不一定有克山病,具有削弱作用。

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是由于病区的土壤和水质变化导致了克山病,而不是营养缺乏,具有削弱作用。

C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营养不缺乏的地区,也会出现克山病,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强调克山病能否治愈,题干强调克山病发病的原因,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一些研究者据此推测,营养缺乏可能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论据:山东省两次克山病流行均发生在病区居民生活困难时期,此时居民饮食结构单一,营养缺乏;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病区居民生活逐渐好转,营养结构趋向合理,克山病新发病人越来越少,达到基本控制标准。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项,克山病病区的土壤、水质在几十年中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导致克山病新发病人越来越少的原因不是营养结构趋向合理,而是土壤、水质,属于他因削弱;B项,克山病仅在个别地方出现,生活水平低、营养缺乏的地方并不都出现克山病,削弱了论证;C项,一些生活水平高的地区也出现过克山病病例,说明了营养不缺乏的地区也存在克山病,质疑了论点;D项,说明饮食结构调整与克山病能不能治好的逻辑关系,而题干强调的是克山病的发病原因,“发病原因”和“能不能治好”是两个不同概念,因此D项和题干无关,不能质疑题干推论。

故正确答案为D。44.某县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是否有利于城镇建设的问题,选择了发展较快的、进城务工人员占职工总数较多的一个镇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了结论:推动该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镇吸收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此类调查属于________。A.重点调查B.个案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A项正确: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题干中选择了进城务工人员占职工总数较多的一个镇进行调查,属于重点调查。B项正确:个案调查亦称个案调查法,是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件事、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调查。题干中是针对一个镇进行调查,属于个案调查。C项正确:典型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方法。题干中是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是否有利于城镇建设的问题,从而选择了一个重点的镇进行调查,属于典型调查。D项正确:抽样调查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题干中的结论是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吸收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运用概率推算结论,属于抽样调查。故正确答案为ABCD。解题思路:题干所述,选择发展较快,进城务工人员占职工总数较多的一个镇进行调查,属于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故本题答案选C。45.有甲、乙、丙三个煤仓,其中乙煤仓是空的。现从甲煤仓运输20%的煤到乙煤仓,从丙煤仓运输25%的煤到乙煤仓,乙煤仓再额外采购120吨煤,则3个煤仓的煤储量相同,问最初甲煤仓和丙煤仓共有多少吨煤?A.744B.764C.784D.804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甲煤仓有x吨,丙煤仓有y吨。根据“3个煤仓的煤储量相同”,有80%x=20%x+25%y+120=75%y,解得:y=384,x=360,x+y=744。因此,选择A选项。46.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乌托邦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反乌托邦主题则是将其逻辑进行推演,最终会发现理想(主要是对制度和技术的崇拜)往往会导致种种无法控制的弊端:极权统治、非人性社会、精神压抑等。与乌托邦批判“旧”或允诺“新”的热度相比,反乌托邦的语汇更加冷峻,也更尊重人性的真实。大多数反乌托邦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和黑色幽默,其辛辣的讽刺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冷汗涔涔。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揭示乌托邦理想的弊端

B.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C.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D.指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的差异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读文段和选项可知,本文从结构上分析比较困难,可以通过抓论述对象入手确定答案。文段首先比较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主题的差异,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文段的论述重点是“反乌托邦”,只有B项将其作为重点,当选。

A、C两项没有将“反乌托邦”作为重点。D项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并列,也没有突出重点。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以“乌托邦”为铺垫,然后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最后通过与“乌托邦”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文段为“分—分”结构,主体是“反乌托邦作品”。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主体与文段主体相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借助于乌托邦引出反乌托邦这一重点概念,后文详细地介绍了反乌托邦这一主题,并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故文段的主题词是“反乌托邦”。B项对原文主旨的凝练概括,即“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符合。

A、C两项的主题词不是反乌托邦,排除;D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反乌托邦”,“乌托邦”为非重点,其次“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差异”反推文段,应该是围绕“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并列文段,但此题强调“反乌托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47.从1、2、3、4、5、6、7、8、9九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数字,要使这两个数字的和为偶数,一共有多少种组合?A.12种B.14种C.15种D.16种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第二步,两个数字的和为偶数,则这两个数字应为同奇同偶,同奇的情况为五个奇数里面选两个,情况数有=10(种),同偶的情况为4个偶数里面选两个,情况数有=6(种),一共有组合10+6=16(种)。因此,选择D选项。48.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被称为:

A.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垄断

D.寡头垄断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竞争知识。

第二步,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模式,是指某种产品的绝大部分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的市场。每个大企业在相应的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对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例如:钢铁、水泥、汽车、重型机械、石油产品等产业。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或自由竞争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有非常多的生产销售企业,它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产品(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项: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许多厂商生产相近,但不同质量的商品的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个极端市场结构的中间状态。在零售业、手工业、印刷业中普遍存在。垄断竞争市场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完全垄断市场指在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和众多需求者的市场结构。在公用事业,如水、电中普遍存在。完全垄断市场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49.一个优秀的领导通常是以一种领导方式为主。(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领导知识。第二步,四种领导方式为:指导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绝不能以一种方式为主,要综合运用、灵活变通。因此,本题错误。50.下列选项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