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导游考试必考要点_第1页
中级导游考试必考要点_第2页
中级导游考试必考要点_第3页
中级导游考试必考要点_第4页
中级导游考试必考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了)(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

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熟)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熟)(二)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

■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2、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3、主体: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融合

■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5、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简述

(了)夏以前:尧舜“禅让“公天下

(了)“三易”:夏代“连山易”、殷代“归藏易”、西周“周易

(T)“儒易”:春秋时儒家学派继承的易学;

(了)“道易”:道教产生后以太极八卦图为其标记。

(了)研究流派:“学理易”探究易理;“术数易”发展占筮(shi)之术

(掌)夏、商、西周“三代”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体系;

■其一:八卦易学体系

八卦(传伏羲创):乾、坤、坎、离、艮、兑、震、巽

自然事物和现象:天、地、水、火、山、泽、雷、风

■其二:阴阳五行体系:一阴一阳谓之道,平衡则顺,平衡打破则反常;

■五行为:金、木、水、火、±

■相克:金木土水火相生:金水木火土金

(熟)墨家:春秋时墨翟(di)创

“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攻、兼爱、非命、明

鬼等,代表了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

(熟)兵家:春秋时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战国时孙膑“孙膑兵法”

(熟)法家:战国中期形成,集大成者韩非子

法与国家治理的理论法、术、势三位一体的体系

(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术思想流派: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杨朱

学派等

(二)儒家思想流派(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

1、孔子学说(春秋末期)其理论见于后人所著的《论语》(了)

(熟)(1)“仁”是孔子学说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

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统治。

(熟)(2)“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其功用是“整民”,“政之舆”。

(熟)(3)认知观:“学而知之”,“学而时习之”;

(熟)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掌)修身观:“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掌)2、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四个阶段)

(1)战国孟子

■“仁政”把孔子这一学说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以德行仁”

■“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

(掌)(修身名言“三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苦劳饿空

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汉代董仲舒

■“谶(chen)纬说”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天人感应;神化;“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心)学

■两宋周敦颐、程颐与程顾、张载、朱熹(理或道学)

周、程、朱主张宇宙本原是天理;“格物致知”、“至良知”“知行合一”

的认识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张主张气为宇宙本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

■明代王阳明(心学)

“心即理”、“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宋明理学融儒、释、道为一体

(4)现代新儒学

20世纪20年代,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吸收道家、佛

家心性之学,尤其借助西方科学思

想和方法所构建

(三)道家思想流派

(掌)道家不同时期人物及代表作

春秋时期创始人老子《老子》

战国时期以庄子为代表《庄子》

魏晋时期“玄学”“贵无”派: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

P22“贵有”派:裴郭象

(道教与道家不同,道教借《老子》为《道德经》,把道家学术思想改变为宗教

神学)

(熟)1、老子思想

核心存在于《老子》一书中,关键在于“道”。

P19:“道”的主要内容:“道”是宇宙本源,又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

变化运行的规律。哲学上主静、取弱、居柔,因条件改变而制动胜强而克刚,体现了

正与反斗争转化的辨证思想。

治理国家应“无为而治”。

(熟)2、庄子思想“自恣适己”,“无用之用”之道,“庄生梦蝶”、“超世”、“顺世”、

“游世”

(熟)(四)佛教思想流派

宗派经典

天台宗《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

三论宗《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唯识宗

华严宗《华严经》

律宗《四分律》

密宗《大日经》《金刚顶经》

净土宗

禅宗

(掌)2、净土宗和禅宗的要义

净土宗: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

往生净土。

禅宗: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

“顿悟,,观。

(掌)3、魏善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P22

(1)玄学贵有派,认为世界本原是有,他们调合儒道,提出“名教即自然”的主张

(2)魏晋开始,佛教思想注意与中国固有文化思想相通融,引玄入佛,用玄理解释佛

理。

三、中国戏剧

(了)(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

・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奴隶社会:祭祀性歌舞,“优孟衣冠”“优”西周末年出现

•封建社会:汉代“百戏”

盛唐:“参军戏”、“歌舞戏”、训练艺人的组织一梨园

宋金: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融合产生“宋杂剧”,中国戏剧基本形成。

元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也称“元曲”。

明代:南戏发展成为传奇。

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

(二)京剧(P29)

(掌)京剧传统剧目1300多个

(了)1、形成:((熟)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

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徽班以唱徽调(以二黄调

为主腔调)为主。

清嘉庆道光年间,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汉调艺人进京,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出现

徽汉合流。道光

十四年前后,皮黄腔即京剧形成。(湖北艺人余三胜、谭志道)

(熟)2、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P30):规律性;规范性

(熟)3、流派、名家(P32)

•咸丰同治年间:“老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

・光绪年间:“后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等

•民国初年:“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海派:王鸿寿、盖叫天、周信芳等

(掌)4、京剧的角色、脸谱等(P31)

(1)角色:

生一一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

旦一一表演女性人物的行当(正、花、武、彩、老旦)

净一一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也叫花脸(正净(大花脸)、副净

(二花脸)、武净)

丑一一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扮演人物种类繁多又称小花脸与正、副净合称三花脸

(2)脸谱(主要用于净角)

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主要用于净角,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的人的性格、心理和生

理上的特征,为剧情服务。红表示忠勇;黑:粗直;白:奸诈。

(掌)“四功五法”

四功一一唱(唱功)、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

五法一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台步)、法(上述四种技艺的规

格和方法)

(掌)四大名旦

梅兰芳: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扮相典雅,世称“梅派”,《贵妃醉酒》。

程砚秋:唱腔幽咽婉转、回肠荡气,世称“程派”,《琐麟囊》。

荀慧生:扮相俏丽娇媚,做派活泼洒脱,世称“荀派”,《红娘》。

尚小云:嗓音宽亮,行腔刚健峭拔,吐字清晰爽利,世称“尚派”,《梁红玉》

(掌)(三)主要地方剧种的产生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著名演员和唱腔特点(P

35—P40)

剧产生时流行地区代表剧目著名演员腔调特点

昆剧明初昆山《十五贯》俞振飞曲调舒徐婉

黄梅清乾隆安徽和湖北、江《打猪草》《天严凤英、黄受青阳腔、

戏末期西等省的部分地仙配》《女驸马》新德徽调影响

区韩再芬

豫剧明代河南及邻近各省《穆桂英挂帅》、常香玉、马

的部分地区《朝阳沟》金凤

越剧清道光浙江、上海以及《梁山伯与祝英袁雪芬、尹

末年许多省区的大城台》《红楼梦》桂芳

市《祥林嫂》傅全香

粤剧清初广东、广西南部《关汉卿》、搜千里驹、马

和香港、澳门等书院》师曾

地红线女

秦腔明中叶陕西、甘肃、宁《血泪仇》《赵音调激越高

以前夏、青海、新疆氏孤儿》亢

《三滴血》

川剧清乾隆四川和云南、贵《柳荫记》、夫

末期州的部分地区妻桥》

汉剧清湖北及河南、湖《宇宙锋》

南、陕西、四川

都分地区

晋剧清咸山西、内蒙古和《打金枝》

丰、同冀北、陕北等地《三上桃峰》

湖南清末湖南、湖北、安

花鼓徽、陕西、广东

戏等省

江西清末江西和湖北、湖

采茶南、安徽、福建、

广东、广西等部

分地区

藏戏14世纪西藏和青海、甘《朗莎雯波》、

末、15肃、四川、云南《文成公主》、

世纪初的部分地区《诺桑王子》

评剧9世纪河北《马寡妇开店》、月明珠、金

末《老妈开嗜》、

《黑猫告状》、

《杨三姐告状》

(四)话剧

(了)舶来的西方戏剧品种,“五四”之后,欧阳予倩等人将西方现代戏剧经验引入国

内,为中国话剧奠定基础。

(熟)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独幕剧《获虎之夜》、多幕剧《名优之死》

(熟)曹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四、中国书法

•汉字书体及其演变

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一)汉字书体及其演变(P42)

(了)1、汉字的起源:图画与契刻

(了)2、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

1)、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

2)、今文字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熟)广义大篆指先秦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

(熟)狭义大篆指籀文,代表是石鼓文

(T)(二)中国书法的特色p44

1、汉字体势是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

2、笔墨、笔韵是书法视觉形象美的重要因素(意义)

(熟)笔墨、笔韵是针对运笔用墨而产生的审美效果而言,包含了书家运笔时一系

列复杂的运动的力感和韵律感。

3、书法艺术的情感性和个性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掌)(三)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书法作品(p47-50)

产生时代代表人物作品

大先秦石鼓文(书家第一法则)

小秦统一后李斯峰山碑、泰山刻石、琅哪台刻石

隶秦(汉成熟)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华山碑、

书石门颂

楷汉末钟繇(楷法之祖)、(大王)黄庭经;(小王)洛神赋“玉

书王羲之、王献之;版十三行”;(欧)九成宫醴泉铭;

初唐欧阳询、虞世(虞)孔子庙堂碑;(褚)孟法帅碑、

南、褚遂良、薛稷;雁塔圣教序、(柳)玄秘塔碑;(颜)

晚唐颜真卿(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体诞生标志)

体)、柳公权

行东汉末年王羲之;颜真卿;(大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宋四家苏轼、黄庭(颜)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坚、米芾、蔡襄;(苏)前赤壁赋、寒食诗、答谢民师

元赵孟清郑燮论文贴;(黄)松风阁诗、寒食诗跋、

伏波神祠诗;(米)蜀素贴、多景楼

诗、虹县诗

草西汉隶草张旭、怀素、黄庭(张)古诗四贴;(怀)苦笋帖、食

书(隶书草体)坚鱼帖、论书帖、自叙帖;(黄)诸上

东汉章草座帖

东晋以后今草

(楷书草体)

(了)欣赏书法作品应把握三“性”

F1).书法作品的抒情性

F2).欣赏进入的同步性

F3).书法感受的双重性

(了)欣赏中国书法应把握五“美”

1)、书法作品的线条美;2)、书法作品的结体美3)、书法的章法美;4)、书法的

墨法美

(熟)5)、书法作品的神韵美(p57)

五、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的特点

1、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一般以卷轴式展现,现存卷轴画多为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作

品。(P59)

(熟)2、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法

(1)艺术特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

书画同源,绘蔷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使诗、书、画、印相彰相益。

(2)基本技法

•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等描绘对象,抒发情怀。

•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

•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净化丰富自己。

•中国绘画与诗、书、印的有机结合。

(二)中国绘画分类

(掌)1、中国绘画的基本画科(P64~66)❷按照绘画题材分类:人物、山水、花

鸟、界画

•按照绘画的基本技法分类: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

(掌)2、文人画的主要特征(P66)

♦作者具有多方面文化修养,目的用于抒发情趣;

•题材多花鸟、竹石、烟云,以物寓意;

•强调神韵忽视形态;

•强调诗、书、画、印多方结合。

(掌)3、其他类别(p67—70)

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画像砖

(掌)(三)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p70)

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画风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意境冷落、荒寒、超然逸

吴门画派(明四家)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

清四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不为成法所限,注重个性

表现

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聚、王原祁注重摹古,总结前人经

验。守旧多、创新少

扬州八怪金农、黄慎、郑燮、汪士慎、以奔放的笔墨抒写心情,

罗聘、李鳏、李方膺、高翔强调个性的表达,表现了

文人画的一种朝气

海上画派(清末上海)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于传统上求创新,注重发

蒲华、吴昌硕、吴友如、钱慧掘民间艺术,善于借鉴外

安来艺术

岭南画派始于居巢、居廉,完善于高剑继承传统的同时,借鉴外

父、高奇峰、陈树人;再传人来技法特别是日本和西

关山月、黄幻吾方画技,以现代建筑入

画;高剑父“雨景图”

20世传自唐木兀吴湖帆、谢稚柳、于非陆画风严谨、形神兼备

纪中统传统派俨少、溥儒

国画派明清写意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不求形似,注重个性情感

派派抱石、唐云、程十发抒发

中写实派徐悲鸿以素描为基础,侧重于客

西观再现

融现代派林风眠、刘海粟讲求形式构成,侧重于主

合观表现

50-60江苏回派傅抱石、钱松由、亚明、魏紫井冈山黄洋界、烟雨莽苍

隼代熙、宋文治苍、千峰送雨图

画派长安画派赵望云、石鲁、方济众、康师(石)转战南北

(四)怎样欣赏中国画(P74)

(了)1、如何评价中国绘画

•评价绘画的基本功(造型、用墨、构图、技法)

•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选题、气韵、意境、格调)

•评价画家的档次(人品、学识、才情、思想)

(熟)2、如何欣赏中国绘画

•气韵(超越神貌的神气、韵味)

•意境(意趣、境界)

•笔墨(与情感结合,线条凭借其活力,赋形象以生命)

•画法(正规画法形神兼备;写意画法不求形似,以无法为法;商品画法无雅可言)

•诗、书、画、印(画中题诗,诗意如画,画境如诗,抒发心境;以书入画,产生神采;

画上盖印,画印同辉;)

•留虚(计白当黑,是绘画语言)

(掌)3.对中国画诗情画意的欣赏。63—64)

诗情画意是画家借写生、游历而师法自然,诗人借游历而赞美山川,面对同一景物用诗

或画来书法情感,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心境相通,所以在赏画时能感受到一种诗意如画,

画境如诗的美。

(掌)4.中国古代绘画的名品杰作(P77)

西汉软侯墓主生活图1972长沙马王堆汉墓;东汉乐舞百戏图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卷;隋展子虔(传)游春图卷;唐阎立本(传)历代帝王

图卷;唐吴道子释迦降生图卷;唐王维(传)雪溪图;五代顾闵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五代董源溪山行旅图轴;宋范宽雪山萧寺图轴;宋赵佶听琴图轴;宋张择端清明上

河图卷;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元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熟)(五)中西绘画的比较P78

西画产生于公元15世纪前后,又分为古典油画、近代油画和现代油画三个阶段。受当

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绘画题材各有侧重:古典油画题材多为宗教、神话故事,或者

现实生活。

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写意与写实

“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

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

西方重视光影与透视

构图:留空与全部着色

中国讲究诗、书、画、印结合;西方仅签名、留日期

中国画形式多样,西式画多镜框、形式较少;题材也不同

中国注重笔墨功夫

专题二、宗教文化

(了)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P83),也是一种历史现象(P83),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P84)

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

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消亡。

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掌)学习宗教文化的目的

•对导游人员来讲(P85),在学习宗教文化有关内容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功

用,产生、存在、消亡的原因、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

科学的知识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克服、消除宗教心理,超越宗教偏见和宗教价值体

系的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熟悉和了解、尊重国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

习俗,在导游工作中争取当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

一、中国的佛教

(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P85-89)

(掌)佛教宗派(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P95-96

宗派经由创始人、祖庭朝代

天台《法华经》《大智度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隋最早创立的

不论》《中论》宗派

三论《中论》《百论》《十吉藏江苏南京栖霞寺隋

不二门论》

唯识玄奘陕西西安大慈恩寺唐

华严《华严经》法藏西安华严寺

zK

律宗《四分律》道宣西安净业寺

密宗《大日经》《金刚顶开兀二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唐

经》不空西安大兴善寺

净土善导山西太原玄中寺

禅宗菩提达摩河南少林寺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熟)佛教传入中国的三条线路及形成的三大系

•汉地佛教(P86)

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

称“北传佛教”。

•藏传佛教(P87)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

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上座部佛教(P89)

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

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掌)摆坝派:主张在山野修行,静心忏悔、戒荤、不求他人施舍。

(掌)摆孙派:主张僧侣不必戒荤,不必在山中修行,可以接受他人施舍。主张成

群出家。

•佛教基本教义

(熟)四圣谛(P90-91)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

(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

(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熟)十二因缘(P93):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

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

爱、取、有、生、老死。

(掌)三法印(P94):

“诸行无常”: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

“诸法无我”: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涅槃寂静”:即达到最安乐的境界.

(掌)藏传佛教四大宗派

•宁玛派一着红衣又称“红教宁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

故名宁玛瓦。

•萨迦派一寺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又称“花教”.因地处

西藏萨迦而得名。

・喝举派一远祖修法时,着白衣又称“白教”.喝举意为“教传”,师徒相承,口语传授。

•格鲁派一创始人宗喀巴曾戴黄色桃型帽又称“黄教”.格鲁意为“善规者”,以严守佛教戒

律而著称。

(了)佛门制度:(P98)

(熟)“五戒”:为最基本戒条,佛徒需终生遵守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妄语、不饮酒

(熟)衲衣:僧服中三衣总称袈裟加上肩衣和裙子为五衣,佛门规定,衣服不能为纯色,

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有另一色称为“坏色”。汉地僧衣,因补缀较多顾称为“衲衣”。

(T)寺院制度:(p99-101)

(熟)十方丛林与子孙院区别:

1.前者可开坛传戒,后者不能;2.前者主持三年一任,可连选连任,

后者终身制;

3.前者可接受游方僧“挂单”,后者不接受。

(熟)活佛转世制度:发端于13世纪嘎玛嘎举派的唱玛拔希。目前以格鲁派的达赖

和班禅额尔德尼两大转世系统影响最大,自清顺智、康熙以后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予

承认。

(掌)大藏经(三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由经、律、论三

部分组成。

(掌)佛教学术对汉语语言学的影响G102)

(1)表现在词汇学方面

a.一些中国固有的词语,用来表达佛教义理,如:心、空、真、关、定

b.为译佛典而创造的词,如:四谛、五蕴、缘起、法界、真如。

c.根据佛教观念创新的词,如:万劫难复、狂禅、回光返照。

(2)佛典输入了许多新句法并发展了汉语固有的一些修饰形式。如颠倒词序、颠倒语

序、排比句法等。

(3)语音学方面切韵的发明,四声的发明

(熟)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P103

(1)诗歌方面:盛唐后禅宗发达,文人多兼容儒释,在诗文中平添一份脱俗逸趣。

(2)小说方面:佛教为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或直接提供了故事来源,或启发了作

者的艺术构思。

(3)说唱文学方面:僧徒传教使用读、唱结合,导致通俗文学中说唱文学的发生和发

展。

(熟)佛教对中国其他艺术的影响P105

(1)建筑:寺院采取宫殿式建筑,其间有宗教性的装饰点缀。

(2)雕塑:佛像塑造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圆雕艺术融为一体。

(3)绘画:中国传统的线与墨与外来的面与色不断交流,不断出新,改变了中国绘画

的面貌。

(4)音乐:佛曲与民间乐曲、宫廷乐曲交融互采,渐渐形成了具有“远、虚、淡、静”

风格的中国佛曲。

二、道教

(熟)(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五个阶段简况

・1、道教的渊源及与道家的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及其时神仙家的神仙

信仰和成仙方术。

道教与道家不同,道教借《老子》为《道德经》,把道家学术思想改变为宗教神学

・2、道教的产生和确立—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3、道教的鼎盛时期一一隋唐和北宋

・4、道教的变革时期——南宋金元

・5、道教的停滞僵化时期一一明清

(熟)道教哲学根本宗旨“全命保真”,最高目标“生道合一”即获得永恒的生命。

(掌)各道教创始人或著名人物

天师道(五斗米道):张陵(东汉)巴蜀汉中最早创立

太平道:张角(东汉末年)

新天师道:寇谦之(北魏)

茅山上清派:司马承祯、吴筠(北宋)

太一道:萧抱珍(金代)山东河北

全真道:王重阳(金代)山东

(T)(二)道教教义简介

•道教神学的创世论思想pm

•道教的重己贵生论P112

•重玄学派的有无双谴论P112-113

(三)道教的经典《道藏》

(T)《道藏》的价值

1、是研究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2、是历史上医疗卫生、养生经验的总结

3、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冶金技术的重要史料

(熟)唐至明历代道藏的名称:

形成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一切道经;开元年间首次官方组织编修道藏;宋真宗增

修道藏称大宋天宫宝藏;徽宗万寿道藏;金章宗大金玄都宝藏;元太祖玄都宝藏;

明英宗正统道藏;神宗续道藏;

(了)(四)道教的修炼和服食(P114-115)

1、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

2、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

3、道教的服食:以服气为主

(五)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pll7-120)

(熟)1、道家哲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周敦颐的“太极学说”;朱熹的“易学”

(掌)2、在中医医学方面的道教人物: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葛洪:《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篇》

陶弘景:《肘后一百方》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孙思邈:药王

(掌)3、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世界级成就:

道教以浑天说解释宇宙结构;郝大通精通历算;赵友钦:《革象新书》

(掌)4、在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均与道教相关;

(熟)水法炼铜;数术记遗首次记载了珠算;《抱朴子・遐览》中《明镜经》平镜成像;

太清金液神丹经凸透镜原理;赵友钦大规模光学实验;南北朝李兰计时器秤漏

(掌)6、有关道教内容的著名小说:《三言》、《两拍》、《封神演义》、《四游记》、

《吕仙飞剑记》、《韩湘子全传》

(掌)7、道教诗人:王勃、王绩、张九龄、李白、李贺、李商隐

(掌)8、词牌名称:瑶池宴、解佩令、华胥引、献仙音

(掌)9、永乐宫绘画

(掌)10、晋祠雕塑

(掌)11、民俗活动:寻龙辨脉、立向、察砂、观水、点穴

三、中国的伊斯兰教

(T)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发展简况

(熟)1、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P121

(掌)一般认为伊斯兰教在唐高宗永徽二年传入中国,传播路线分为陆路和海路。目前

主要为回族、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柯尔

克孜等少数民族所信仰。

(熟)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教派

三大教派:格迪目(老派);伊赫瓦尼(新派);西道堂(宣教同时开展集体生产、经

营活动;重视文化教育)

四大门宦:哲赫林耶、库不林耶、虎非耶、戛底林耶。

(掌)除上述之外还有许多教派在全国分布,总体上看,大多为逊尼派,少数为沙斐尔

派和苏非派。

(T)伊斯兰教的教义

宗教信仰六大信仰

(熟)信安拉、信天使、信使者、信仰经典、信仰后世、信前定。

2、宗教义务一一“五功”

(熟)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

3、善行

(三)伊斯兰教的经典

(了)1、《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徒的宗教指导思想pl27

(了)2、《圣训》即《穆罕默德言行录》,每部完整的圣训都包括了传述的线索与传

述本文这两部分内容pl28

(掌)3、《圣训》可以理解为《古兰经》的补充与解释

・四、中国的基督教

(熟)基督教的传入及其传播简况

先后四次大规模传入中国:

第一次:唐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分支聂斯托利派史称景教

第二次: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元代基督教之“也里可温教”史称十字

第三次:16世纪的明清之际罗马公教时称天主教

第四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各个派别

(掌)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会发起了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

了中国教会的本土化

(熟)基督教的教义(P131-132)

1、“三位一体”是它最基本的信条。(末日审判)

2、基督教相信教会是由基督建立起来的,是“基督的身体”。

3、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

(熟)(三)《圣经》

1、《圣经》也称《新旧约全书》,讲述上帝和人类定下盟约。由《旧约全书》和《新

约全书》组成。

2、《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圣书,包括的经卷是基督教从犹太教经典继承而来的。可

分为律法书、先知书、圣言。内容为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传说,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

宗教叙述和犹太教法典、先知书、诗歌、格言。

3、《新约全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包括“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

录”四个部分。

专题三:建筑文化讲座

一、建筑文化概述

•中国建筑文化

地位: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文化

形式:“土木的史书”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了)中国建筑文化演进的四个阶段(P135-137)

1、雏形期(夏一春秋):

a.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以穴居、半穴居为主,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以干阑式建筑

为主

b.商代出现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建筑

c.周代开始用瓦盖屋顶,以版筑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

2、发展期(战国一南北朝):

a.秦汉统一,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总体风格豪放朴拙;木结构趋向

完善;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

b.魏晋民族文化融合,佛道普及,寺观大盛。

3、成熟期(隋一宋):

a.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建筑风格雄浑壮丽,舒展大度

b.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寺,陵墓,园林为主

c.宋代官方颁布《营造法式》,内容与秩序有了官方规范

4、总结期(元一清):

a.规模小于前朝,但序列更丰富、分布更广、数量更多

b.官方建筑完全定型,结构简化而装饰性加强,精细富缚

c.民间建筑与少数民族建筑大大充实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

d.1840年后,中国现代新建筑体系

四个阶段[了文历背景建筑风格建筑类型主要技术[掌握]

解][熟悉][掌握[掌握]

雏形期(夏一古代建筑新石器时周代用瓦盖屋顶,以版筑

春秋)艺术萌生、代:穴居、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

发展干阑式建

商代:出现

较具规模

的城池和

宫殿

周代:开始

用瓦盖屋

发展期(战国中国文化秦汉:豪放秦汉:都木结构趋向完善

一南北朝)的骨干和朴拙城、宫殿、

基调基本魏晋:规模祭祀建筑、

形成。秦汉缩小,但形陵墓

统一,魏晋制得到完魏晋:寺观

佛道普及善建筑

成熟期(隋一治安稳定,雄浑壮丽都城、宫宋代官方颁布《营造法

宋)经济繁荣殿、佛寺、式》

陵墓,园林

总结期(元一建筑文化精细富缚,宫殿、佛官方建筑完全定型,近代

清)充实总结,民族风格,寺、园林建筑技术出现

后期外国中西交汇

文化涌入

(二)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1、多样性特征与主流体系

多样性:各地建筑风格差异大

主流体系:木构架

(掌)2、中国建筑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P138

伦理观:皇权至上

布局观:群体组合

自然观:高度协同

审美观:中和含蓄

3、实体空间的物质特征(结构和空间处理方式)

(1)木构架体系为主的实体建筑

(掌)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P138-139

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好、施工快捷、便于修缮,适宜中国的地理环

境和资源特征

(掌)主要结构体系P139

由梁、柱、橡、杨等构件采用樟卯结合形成框架承重。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

式两种结构体系。

(2)结合环境布置的空间序列

(掌)空间处理方式P139

坛庙以十字轴线展开;民居和宫殿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园林建筑以

曲折轴线展开,强调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变化

(熟)“天人合一”的风水论影响P139

通过对地形、地质、植被、水文、环境容量进行勘察,究其利弊,善择基

址,适当布置建筑与村落城镇。

(3)多样化的院落组合

(熟)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手法P139

院落组合

(熟)形成背景P140

古代易受自然灾害、社会不安定因素侵害,舒适生活的需要

(三)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

(掌)中国建筑基本构件含义及功能(P140-141)

(1)台基: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起承托、防潮、防腐,美化等作用

(2)柱:承重构件,排布形成“柱网”,不同柱网造成不同的空间格局,最重

要的承重构件。

(3)开间:四根木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

阔”,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4)大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木头,用以形成屋脊

(5)杨: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椽、垫、杨三者形

成一种固定的构建组合方式

(6)橡: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作用为直接固定椽子,

并把屋顶荷载通过梁向下传递

(7)斗拱:由头、拱、昂三部分组成,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杨、屋面之间,用于

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方形为斗、弓形为拱、斜置长木为昂。

(8)屋顶(屋盖):六种主要形式

(9)山墙:房子两侧上部呈山形的墙面

(10)藻井:传统建筑天花板的一种装饰,也有预防火灾之义

2、装饰装修

(T)古代建筑装饰的美学特征:P142

1、显示建筑社会价值;

2、大多数都有实用价值,并与结构紧密结合;

3、规格化、定型化;

4、艺术风格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掌)五大装饰类型及艺术处理:P142-143

(1)大木作装饰:柱、梁、杨、斗拱、椽子等端部的艺术处理

(2)小木作装饰:门窗、廊檐、天花、室内分隔构件等的艺术处理

(3)砖瓦作装饰:屋顶、墙面、地面、台座等取材和加工艺术

(4)石作装饰:台基、石柱础、栏杆、踏步、建筑小品等的石雕艺术

(5)油漆彩画作装饰:木结构表面的艺术处理,分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

彩画三个等级

(四)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

(熟)1、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P143

(1)宫廷府第建筑(2)防御守卫建筑

(3)纪念性和点景性建筑(4)陵墓建筑

(5)园囿建筑(6)祭祀性建筑

(7)桥梁及水利建筑(8)民居建筑

(9)宗教建筑(10)娱乐性建筑

(掌)2、单体建筑类型与功能P144-147(1)楼、阁:控制全园,楼有居住、读

书、宴客、观赏等功能,阁形似于楼,四面开窗

(2)厅、堂:主要活动场所,主体建筑

(3)亭、廊:亭为观赏性小建筑,廊可围成院落、组织观景路线,创造各种空间

环境

(4)轩:出廊部分顶上的卷棚;斋:书屋等专心进修的场所

榭:水边观景小建筑;馆:属厅堂类,观赏性的小建筑

舫:游玩用假船

(5)n:防御、显示等级、部门;阙:瞭望警戒;

华表:标志;牌坊:大门、纪念;

照壁:“建筑群的脸面”;戏台:演戏;

钟鼓楼:报时

二、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

(了)1、形制演变的趋势:

规模逐渐缩小,密度逐渐增大。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

殿增多;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掌)2、布局特征及所反映的等级和秩序观念P148

(1)严格的中轴对称: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

(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体现崇敬祖先、提供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

传统,古代以左为上

(3)前朝后寝:体现“前堂后室”的布局传统

(熟)3、宫殿内外陈设

・内部:斗拱、琉璃瓦铺顶、彩画、盘龙金柱、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

梁柱及各种建筑小品等

•外部:华表、石狮、日辱、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

(掌)(1)北京故宫(2)沈阳故宫P149-L50

(掌)(二)坛庙pl50-152

1、功能:用于祭典诸神、祖先及先贤,是寄托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地方

2、实例介绍

(1)天坛:自元代起的祭天场所

(2)岱庙: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场所

(3)孔庙:纪念孔子,官方建庙崇祀

(1)天坛(2)岱庙

(掌)(三)祠堂pl52-153

1、功能: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

2、实例介绍

(1)晋祠(2)陈家祠

(掌)(四)书院pl53-154

1、特征: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场所,由讲学、藏书和供礼三部分

建筑组成,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

2、实例介绍

(1)白鹿洞书院(2)岳麓书院

(掌)(五)会馆pl54-155

1、特征:古代公共建筑的一种,具有办公和居住建筑等综合功能,大多建于首都、

省会和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城市。

(1)同乡会馆:馆内有祠堂供奉乡贤

(2)行业会馆:馆内供有行业祖师及演戏酬神用的戏台,讲究装饰

2、案例介绍

(1)天津广东会馆(2)开封山陕甘会馆

三、园林建筑

(7)(一)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P147-148

(熟)各阶段造园的特点

•商周:“囿”利用自然进行造园

•春秋:“苑”有了自然景物的组合

•秦汉:宫苑、城池出现人造景观

•魏晋南北朝:自然化私家园林崇尚自然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造景

•明清:精品化发展

(掌)(二)中国园林的类型P157

1、按所属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公共园林

2、按所处地理位置分: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

(掌)(三)园林四大特征及内涵P157-158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对自然构景要素进行有意识地改造和调整、加工剪裁,

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园林建筑始终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组合在一系列风

景画面中

3、诗画的情趣:园内的动观游览路线所形成的渐进空间序列及景观布置上所体现

的绘画原则

4、意境的蕴含: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表达和深化意境的内涵

(熟)(四)园林要素组成P158T59

(掌)园林中五大组成要素作用

筑山:表现自然;理水:富有生气;植物:强

化、衬托园林山水;

动物:观赏、娱乐对象;构筑:行、观、居、游

(熟)(五)造园手法P160

1、抑景2、添景3、夹景4、对景5、框景6、漏景7、

借景

(掌)抑景抑景是指先把园林中的景致隐藏起来,不使其被一览无余,然后再展现

在你的面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以此提高风景的艺术感染力和层次感。

(掌)借景扩展视线,打破空间局限,即将外部景物与院内景观融为一体。_

(掌)框景园林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