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1页
《16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2页
《16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3页
《16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4页
《16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选修)第六单元天涯赤子心系中华第16课《听听那冷雨》教案设计者:福建宁德霞浦第一中学林菁[课时安排]本篇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品读,理清思路,体会余光中笔下“雨”的美。(2)鉴赏文中的优美的语言,品味其意境之美。(3)体味文中蕴涵的深挚的感情。2.过程与方法:(1)运用美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2)、提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体悟余光中先生那浓浓的家国之思和文化乡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余光中先生那浓浓的家国之思和文化乡愁。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1、体会“听听那冷雨”中“听冷雨”所蕴含的深深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

2、品位语言,体悟意境。[教学难点]体会“听听那冷雨”中“听冷雨”所蕴含的深深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教学器材]朗诵音频、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先学后教,自学检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备注一、导入听音频,学生齐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乡愁》中,作者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陆母亲深深的思念和对祖国拳拳的赤子之情。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者就是著名的“乡愁诗人”——余光中。二、作者简介: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写下散文《听听那冷雨》,正如文章中所说,他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曾经说:母亲是大陆,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余光中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余光中“左手写诗、右手写文”,创作了非常多的散文。而在他的一些散文中,他同样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余光中先生的散文代表作——《听听那冷雨》。三.解题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题目,课文的题目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意象。这篇文章的中心意象是?

明确:雨(板书:雨)

师:什么样的雨?

明确:冷雨(板书:冷)师:不是台风暴雨,不是绵绵细雨,不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寒雨”,当然更不是杜甫的“春夜喜雨”!是冷雨!师:那么对这个意象的感知方式又是什么呢?

明确:听。余光忠先生在这儿用了一个叠音词。(板书:听听)师:题目提醒大家,我余光中这个雨不是看的,听雨,且看余光中怎么个听法?(板书: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四.研习文本浏览全文(5分钟)找出集中描写听雨的部分。听雨的地点有变化吗?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7—15)但是这9个自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点:(7—9)大陆听雨;(10—12)台北日式古屋听雨;(13-15)台北无瓦的公寓里听雨(一)请学生齐读第7-9段这一段总的交代了大陆和台北这两处地方的听雨。作者听雨的感受一样吗?怎样的不同呢?明确:大陆上听雨是凄凉、凄清、凄楚,如今在岛上回味则笼上了一层(凄迷。板书)烟雨凄迷,是说雨中烟气朦胧,灰蒙蒙的。但在这应该是余光中先生听雨的一种主观感受。不只是凄凉,还有迷茫、迷失、迷离的意思。为什么如今在台湾岛回味除了凄凉凄清凄楚之外作者更笼上了一层迷茫了呢?因为大陆是他的根,离开大陆使他悲伤,因而凄迷。就像余光中提到的“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所以说凄迷,迷便是迷茫,便是失去了方向。离开了根,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25年前离开大陆,离开家乡,流落异地,“身世浮沉雨打萍”,离乡的游子,就像是大树离开了根,就像是断线的风筝。岛上回味笼上了一层凄迷。雨,饱含了乡国之愁——我们听出了余光中先生的对乡国思念的凄迷的情愫。作者回忆大陆的听雨很特别,与中华古典诗文紧密相连。作者在文中化用了宋代词人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和王禹偁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投影)我们分明感到这雨不仅滴在蒋捷的心上、小竹楼的竹瓦上,也滴在余光中的心里,让他思绪万千、无限遐思。“少年、中年、白头,楼上、江上、庙里”,何尝不是作者人生的写照,作者的一生阅尽世间沧桑,深味悲欢离合,隐忍着无奈的离乡的痛苦。2.明确第9段文字语言上的特点。(修辞)通感: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把听觉的舒畅转化为触觉的按摩)比喻、拟人:(明确本体和喻体)修辞的核心,当然是听雨的音乐性,是雨打在屋瓦上听的感觉。把雨声之美比作钢琴演奏;把演奏者比作美人,“温柔的灰美人;”由于是钢琴演奏,屋瓦顺理成章的成了琴键。把雨的下落比作美人的纤手,把冷雨转化成“冰冰”的感觉;把一个下午的雨,转化成一场钢琴演奏的乐章,“奏成了黄昏”,虽是冷雨,但雨声如音乐,美好得让人忘了时间。在古老的大陆上听雨,在蒋捷的宋词里听雨,在王禹爯的黄冈听老式房屋屋瓦上的雨,即便是凄凉、凄清、凄楚,在作者的眼中她都是音乐。这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板书

古老的音乐)这古老的雨,这美好的乐章,表现了余光中对故国,对中华古典诗文难以割舍的深深的眷恋之情。(二)研读(10-12)(1)请同学们自我品读10-12段,探究在日式古屋听雨的感受。(3分钟)“在古老的大陆上,千户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古屋亦是如此。”在古老的大陆上听雨,这是来自历史的声音,是一种古老的音乐。而今,在台北,在日式的瓦屋里,他所听到的雨声,也是一种音乐吗?如果是,又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呢?明确:第12段,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板书

回忆的音乐)这让我们感受了作者相当享受在台湾日式古屋里的听雨。由听雨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镜头的切换,一个又一个回忆:回忆江南,他的家乡;回忆四川,他的中学在四川就读;回忆他以前所生活过的种种地方,就好像一个又一个电影镜头的切换。这让他满足、让他自得,让他那浓浓的乡愁借助在古屋中听雨得以慰藉,让他那孤寂的心灵得以安放。(三)研读(13-15)1.在日式古屋里听雨,雨打在屋瓦上,虽凄迷,但毕竟可以听这样的雨打屋檐声。可是同学们注意到没有:题目是听听那冷雨,请注意,是“那”而不是“这”。由此发现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所听到古老的雨、古老的音乐,回忆的雨、回忆的音乐,都不是当下的、眼前的,是作者二十多年前初到岛上的所听到的音乐。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1974年的春风之夜,他还能不能再听到这样的雨打屋檐的雨声呢?明确:不能。因为公寓的时代来临了。这在第13段。齐读这段话,听听这段雨,看看你能听出什么味道?作者内心的失落、无奈与惆怅。(板书

无奈)2.探究:为什么在无瓦的公寓听雨,会令作者无奈、失落和惆怅?这“冷雨”有何独特的意义吗?明确:同样是雨,为什么美国的落基山脉上的雨和台北的现代公寓的雨不可听,或者说难以牵动他的情思;而前面的“大陆”的、“江南的”、“竹屋”“台北日式古屋的”……甚至是一个“雨”字都让他魂牵梦绕?就是因为这些“雨”在文化和意蕴上,完全承载了作者对古代文化传统意趣的认同,包括了中国古典的山水美学、隐者的情趣、人生的更迭等等等等。而因为现代化的城市改造,现在的雨落下来,落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这就变成了没有音韵的雨季,诗意已经不在。雨打屋檐,这种古老音乐已然消失,再不能通过听雨消慰乡国之愁,作者自然就感到了一种内心的失落。余光中是个诗人,他的这篇散文,是不是也抓住了“雨”的意象来承载着传统文化。因此触发余光中凄凉之感的,不仅仅是传统建筑风格即将消失,而且还是传统文化诗意的消逝。回不了故国,能听到冷雨,听雨就能与故国交流,消慰乡国之愁。可怕的是现在连听雨的权力都没有了。“瓦的音乐成了绝响。”听雨只能从诗经中,从中华文字中去寻觅了。接着,雨冷,不单是因为温度低,意境凄迷,个人年华逝去的惆怅和远离故乡的思念,更是来自现代社会(公寓时代)下传统文化和意趣正在被蚕食破坏的痛苦,因而显得“冷”。因此即便现在身在台湾,也难寻文化的根源,才在结尾感叹“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冷雨已不在“这”。因此,作者的乡愁不仅仅是空间的,还有时间,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乡愁,整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而现在这记忆的纽带断了。在《听听那冷雨》中,乡愁不仅仅表现为对大陆的思念,更表现为对中华古文明的倾慕和对中华古文明失落的忧虑。五.作业。

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杏花、春雨、江南”。一根内在的家国之思的线索贯穿文中。课下请同学们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