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机制西南科技大学产业处龚涛【主题词】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经营管理机制【中文提要】高校资产经营的本质是将其非经营性资产中的一部分有选择、有目的地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活动。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段来经营管理高校的经营性资产,是当前高校资产经营和运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其方式而言,以别离和明确经营性资产的产权关系、运行“孵化〞方式转化无形资产、引入资本经营机制等,都是有益的选择。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控制,是高校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管理体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明确产权关系的根底上,运用一些新的手段进展资产经营,如“非转经〞、资产剥离、招商管理等方式扩大资产规模、引入资本经营形式,通过资本纽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就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制度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高校资产的特点及资产经营的性质就高校资产而言,除具有一般资产的共性〔如经济资源特征、货币计量、权属特征、资产形态〕外,还具有三个明显的个性特点:一是高校的资产主要不是经营性资产。高校的主体事业活动是教学和科研,凡在效劳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中所占用资产均属于非经营性资产,这些资产并不为学校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高校的资产主要是效劳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配置和利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以及研发出适应社会经济开展的科技成果。即使高校可能进展投资活动,或将一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或经营也是有所区别的。高校进展投资或“非转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资产的有效利用而获得合理收益,用于解决教育事业经费的缺乏和改善办学条件。因此,高校资产与企业资产在性质上是有所不同的。二是高校资产的来源和使用是无偿的或根本无偿的。学校的各类资产主要是以国家拨款、事业收入和社会捐赠等形式获得的。而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学生缴费、社会捐赠等。财政拨入的事业经费本身具有无偿的特征,事业收入也主要是由政府核准收取用于办学的,因此也根本是无偿的。三是高校资产的处置和核算方法与一般企业相比是不同的。由于前述原因,高校的资产在处置上是以按获得时的价值记账并记入资产总额的,在核算上只采用账面价值,只要它仍处于使用之中,这种账面价值就不会被改变。学校的资产也还没有折旧和补偿的概念,目前也没有使用相应的管理方法。高校的资产经营就是将非经营性资产的一部分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经营活动,是将高校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进展有目的性的选择、运筹和优化配置的有限盈利活动。高校资产经营活动突出在一个“选择性〞,即将学校具有投资功能、增值才能的资产剥离出来进展经营。高校资产经营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的资产经营应是以价值形态的管理为主。资产经营要求学校投入价值的合理化,充分利用,挖掘各种的潜力,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与一般意义上利润最大化是有区别的〕。资产经营不仅要重视经济活动中实物形态的变化,更要注重价值形态的变化。价值收益〔而不完全是利润最大〕对高校的资产经营来说,其意义更为重要。第二、高校的资产经营要求开放式的经营。高校的资产经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产,注重投资和经营的实效性和保全性,从根本上要求的是一种开放式〔而不是资产的单打独斗或个人才能的展示〕的行为,不仅要进展内部资源的组合优化,还要利用一切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来到达优化配置、合理经营,并促进非经营性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的目的。第三、高校的资产经营注重资产的流动性和选择性。一方面注重资产的流动,因为只有流动才能增值,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择,因为资产闲置是最大的损失。因此,通过选择资产的类型,优化构造,盘活存量资产,重视对资产的支配和使用,考核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些都是高校资产经营中带有广泛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二、高校资产经营的主要方式从高校资产经营的经历总结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资产经营比拟合适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主辅别离盘活资产。这里所指的“主辅别离〞,意即在过去“非转经〞的根底上更进一步,即将校办产业、后勤部门和其它效劳组织从高校母体中别离出去,改“非转经〞为“非转权〞〔即产权别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突出学校教学、科研的主体活动,不断优化和提升办学的主体条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大而全〞、“内循环〞的现象。另一方面,那么是将原属于学校的这一部分专门资产的产权独立别离出来,变“事业制度下的附属资产〞为“产业条件下的经营资产〞,建立专门主要为高校效劳的经营公司、企业集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开展规律进展消费经营和资本运作,到达确权、优化、盘活资产的目的,使两种不同形态的资产运动按各自的运作规律进展。即便是暂时统一在“一张皮〞之下,这两种资产的别离也是非常必要的。二是采用“孵化〞方法,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尤其要对学校科技力量、知识产权转化为研发才能和潜在竞争力,转化为消费才能、市场潜力进展深化的研究。高校的资产投入经过日积月累和不断提炼,其资产的潜在增值才能是宏大的,但要将其部分资产简单地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也蕴藏着宏大的风险:浪费、流失、低效。如何在满足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立的前提下,将科技思想转化为市场潜能,将研发才能转化为消费潜能,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价值,需要一种特殊的机制和组织形式。在一定形式的园区或组织下进展“孵化〞,已被证明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也是高校资产经营的一种特殊方法和制度,值得深化研究和推广。三是引入资本经营机制,变沉淀资产为活化资产。实行资产经营,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种实物资产管理转变为价值资产管理的过程。学校的资产在形成过程中本身就有预期性、规模性、超前性等特点,合理的闲置和必要的超配是学校资产形成和运行的根底和条件。在资产经营的情形下,可以考虑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将其可供分别利用、有效利用、借“壳〞利用的资产,转化为资本,这甚至并不需要高校资产从归属上有所改变,说到底,这只是建立一种管理体制,改变资产的存在形式和运作方式,赋予存量资产以新的活力,从而优化和改善学校的资产构造和存在方式。三、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机制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是按照资产经营的目的,对资产经营状况进展检查、分析、评价、控制和调节,通过资产经营的手段和方法,以到达资产经营目的的机制。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也不例外,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也包括投资决策、资产经营、业债评价、收益分配等过程。有效的资产经营控制是实现高校资产经营目的的根本保证。从一般情况上看,高校的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控制过程主要应包括资产经营标准确实定、对资产经营的绩效评价、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等三个根本步骤,这也是高校产业政策的三个核心内容。一是要拟定资产经营的控制标准。这些控制标准包括:资产规模、资产类型和内容、资产的利用效率、管理人员和组织机构,允许的资产经营范围,对资产经营边界的监控和管理等。尤其是在存量资产的调整剥离的方法和数量、流动性高的资产的投入或引入的数量和方法,责任界限的划分和确定等方面,对资产经营有重要意义。这些都是资产经营政策〔学校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可以说,高校的资产经营本质上是资源的两种利用:一是人力资本的利用,二是以人力资本为根底的存量资产的激活。这是高校资产经营的两条重要经历,也是两项重要的内容。二是对资产经营绩效的评价。对高校资产经营绩效的评价不能采用一般企业或一般资产经营形式下的绩效考核方法。由于资产形成的特殊原因,必然产生资产经营的特殊机制,相应产生资产运作的不同效果。假如按照严格企业绩效考核,恐怕没有那个高校的资产经营形式是完善的,尤其在经营性资产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以前更是如此。这几乎是高校产业开展的一个根本现象。高校资产经营的绩效评价主要应抓住以下几点:首先一定时期内的资产保值或复原的情况,其次是对资产经营在机制和管理理念上的促进,再次是标准化管理与经济效益的相得益彰,最后是对产学研〔官学研〕体制的促进作用。一般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收益率等还是非常必要的,只不过更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一种适应性强、有针对性的、考核理念不同的绩效评定方式。还应注意到,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绩效评价没有一个通用、完好的方法和体系,这一方面是资产的构造、形态以及规模等原因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高校资产经营与企业的资产经营相比拟,前者更倾向于管理过程,而后者那么是完全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三是制定相应的措施,即需要确定较为明晰的资产经营政策和措施。这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鼓励和保护类的,这不用多议。另一类是纠偏防护措施。由于高校的情况特殊,在资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偏向是经常的和正常的现象,因此纠偏和防护也就是必要的和经常的。导致资产经营偏向情况可能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监控政策和措施予以对应。高校中资产经营的好坏除了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资产规模的安排外,就是管理者的精明和素质。而后一项可视为政策调整的作用,因为无论是经营者活动还是经营活动,都是在资产所有权明确的情况下进展的。用比拟通俗的话说,在高校资产经营的现阶段,高校资产经营的根本保护和鼓励措施主要是通过对产权的认定和对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来实现,再高一点层次,就是对产权关系确实定和对人力资本的鼓励来实现;再进一步,就是通过对资产经营的根本形式确定和利益关系调整来实现。
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当前,我国高校正在进展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树立理性的经营精神,已成为大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代开展相合拍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带有浓重的方案经济色彩,大学经费由政府拨款,根本上采取统包统管形式,很少从经营的角度去关注大学的投入产出,即使有也只是部分性的、萌芽性的、经历性的、非理性的。在目前大学经费短缺的条件下,借鉴企业经营方略管理国有资产,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而尽可能降低本钱,对进步资产效益、效率、效能,促进大学优质高效运转,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含义
经营本是一个经济学范畴。首先,经营是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活动。经营的目的就是组织通过对其拥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资源进展优化配置、整合,以进步资源使用效率和运作的效益,这是经营的本质属性。其次,经营是组织为实现其根本目的而施行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经营活动的根本形态有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思想确立、经营目的确定、经营策略选择以及经营操作方式确定等。
高校国有资产是学校开展的物质根底,是学校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科研开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把学校类同为企业,认为学校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就得有经营管理理念。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可以定义为:以配置、整合、优化学校国有资产资源为手段,为教学、科研、行政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充分进步高校国有资产资源的效率和最大限度地进步效益产出,从而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的经营性管理活动。经营管理理念可表达在资产配置、资产购置、资产管理、资产报废、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中。
二、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资源
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面对、整合、利用的对象是资产,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己经被确认为高校所有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按其存在形态包括如下四类: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分为如下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资料、其他校属固定资产。
2.流动资产。高校的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等。它具有变现才能强、周转期短等特点。其对维持高校的日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其管理状况的好坏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3.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可以被持有者长期占有和使用但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持续发挥作用、并能为持有者提供较为稳定和超过同行业一般收益的经济资源,具有无形性、资源性、高效性、长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比方校名、校徽等。
4.外延资产。外延资产是指高校以货币、仪器设备等形式,向学校以外地区投入后所转化形成的财物收益。高校对外延资产的投入与管理,应以投资回报为目的,紧紧围绕投资工程的直接目的、盈利才能、回收才能、归还才能来进展,应尽可能地回收投资、进步效益,用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开展。
三、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目的及特点
评价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绩效的有效方法就是进展资产投入产出分析,探究教育资源投入的最正确配置途径,最大幅度地进步高校投入效率,到达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帕累托最优,实现“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最大化,这就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终极目的。
1.经营目的的非盈利性。办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积累知识资本,成为合格的劳动力人才,为社会做奉献。详细到内部来说,就是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也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采购原那么。高校资产不能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像企业那样统计今年多少万的利润,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完全追求经济效益。
2.经营资产的非循环制。行政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的国有资产形成主要靠国家财政从预算资金中的分配拨付,包括行政事业拨款和根本建立投资。其不产生经济效益,从资产的购入、使用到报废是单线流程,不能像企业一样不断用其产生的价值循环补偿,这就决定了单线使用价值和效益的开发和利用,资产购置资金的多元化挖掘成为重点问题。
3.产权构造复杂化。高校投资主要来自国家,国家是高校的当然所有者,高校法人实体那么行使学校财产的使用权,政府拥有高校财产的最终所有权,高校拥有法人财产权,即高校财产现实所有权(使用权、分配权、部分收益权)。目前我国高校的产权构造已与方案经济时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高校投资多元化,高校产权构造已不再是单一国有的了,正因为产权关系不清、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经常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四、经营理念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详细应用
1.国有资产实行价值化管理。我国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受到方案经济的影响,以实物管理为形式,甚至在分配上也是实物分配。实物管理形式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场面,部门自成体系,追求资产占用的最大化,管理者只要完成产值或产量的数量指标并使资产保持一定的完好率就行,而把投入产出放在较次要的地位,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行政化、经营自主权虚化、国有资产增值才能低下等弊端。企业的价值管理强调的不在于实物资产的完好率,而在于其价值是增加还是减少,包括存量价值化管理与增量价值化管理、所有者权益价值化管理与保值增值管理、总量管理和构造管理和资产价值转移的管理。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价值化管理就是要学校各单位从价值上认识资产,对其所占用的资产的价值负责,通过有偿占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促使资源的集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源向能创造效益的单位和部门的自主流动,从而进步学校整体资产的效益程度。价值化管理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具有掌握价值世界变化趋势的才能,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变化中科学决策,优化学校资产构造。价值化管理是进步学校资产使用效益的必然,是进步办学效益的需要,是学校资产管理上程度、出效益的需要。
2.量化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首先按高校承当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任务量与资产配置标准制定资产配置的细化预算,并经科学论证后执行,防止配置上的重复浪费。对大型专业设备、办公用房、机动车等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配额管理,进步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平台,保证国有资产充分、有效的利用。从在用率、产出率等方面建立与高校业绩挂钩的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量化管理评价体系,保障国有资产使用高效合理。甚至可以引进企业?ISO/DIS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形式,把国有资产管理当作系统工程来规划和管理,各项要求和指标是“血肉〞,流程的管理构成“骨架〞,分为人员管理、设备经费管理、分配与使用、改革与研究等大类,分别建立量化质量目的和管理职责。
3.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高校的教育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所以管理出效益就显得更为重要和有意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引进BPM(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其核心侧重点是流程建立(管理),强调标准化、持续性和系统化。首先要有一个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归口部门,总体把握分配资产和效益实现情况;要有完善的预算、采购、调拨、报废等规章制度,且要明确详细,可施行性强;不朝令夕改,有延续性,尤其是绩效评估条款和工作流程;最终通过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循环,将决策信息贯穿政策制定、管理执行、手段优化过程中。BPM管理核心还要求重视进步全体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和才能,才能真正使国有资产管理从每一个环节上出效益,并落在实处,使高校降低办学本钱,进步办学效益。
4.人员管理新思路:竞争机制、鼓励机制。(1)竞争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作用的方法就是竞争,创造平等条件下竞争的时机和压力,在定编、定岗、定员的根底上,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管理人员构造,近几年,高校逐步实行聘用制就很好,工作不出色,拖沓无效率,即便在行政单位,也要面临岗位问题,或解聘,或调离,有了职场压力,就会出效益。(2)鼓励机制:根据心理学上的“需要理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鼓励的详细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管理使用人员的详细需求采取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详细形式可分为目的鼓励、奖惩鼓励、关心鼓励、薪资鼓励、考核鼓励等。
五、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原那么
1.本钱原那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根源就是本钱概念的严重缺失。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的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使用上不核算本钱,所以长期以来,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种偏见,即认为国有资产是一种消费性资产,只需注重需求,无需注重效益,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松懈和无序。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还是大学的管理,施行有效的本钱控制都是进步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手段,国有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运营本钱控制机制。(1)要完善资产购置的财务审批制度。(2)强化岗位责任制,控制过高的人员本钱。(3)量化资产使用和产出的标准。
2.效益原那么。一切管理都是以进步效益为目的的,现代管理更加突出了效益的问题,管理的效益问题是衡量管理工作的价值标准。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本身来说,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进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开的,管理就是要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以期有效地实现组织目的。另一方面,对于资产使用也要进展科学的效益分析,正确处理大学的学科建立和硬件投入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根底上进展效益分析,是每一个大学经营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3.责任制原那么。责任制指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在任期内的目的责任制度。详细而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在任期内的资产利润率、资产保值率、资产负债率、技术创新率、人员资绩效率等管理和经营指标进展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国有资产管理经营者实行奖励或经济制裁的目的责任制度。高校资产管理指导小组需组织制定经济责任制的详细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每一步目的明确落实到个人头上,打破高校管理的你等我靠现象。
4.经济原那么。高等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办学实体要涉及筹资,资产的使用效益关系到筹资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再消费的扩大与缩小,资产管理也成为高等学校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多方面广渠道的争取办学资金,通过课题经费、社会效劳、产学研结合、捐赠、国家重点建立工程等等,装备更高级别的固定资产,从而到达良性循环。国有资产管理需要“经营〞,必需要强调本钱与效率的重要性,对正处于深化变革中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是刻不容缓的。〔文/李娜祝梦林王凤湘河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制度建构2020年10月18日13:27来源:光明日报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整个经营性国有资产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涌现了几十家上市公司,获得了显著的业绩。以200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为典范,全国高校相继开展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究。然而,对照?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制度建构亟须理论上予以明确,理论上尽快着手。
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制度
我国目前的高校,根据设立的部门、财产的来源、人才培养的范围及管理机关的不同,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之分。在高校长期开展过程中,基于原来设立高校时的财政投入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这些经营性国有资产都存在于各高校的独资、控股、参股的企业中,处于各高校的实际控制和管理之下。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相关规定,高校企业只能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享有出资人权。然而实际情况是,作为国务院的直属特设机构代表国务院行使出资人职责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作为省、市两级人民政府的直属特设机构代表省或市行使出资人职责的省、市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并不对高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这就使得我国现实中的高校企业的出资人处于缺位状态,现今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明确教育部、其他管理高校的部委、省市教育厅(局)有权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权的职能。高校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权却于法无据,欠缺合法性。
高校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单位法人,基于其性质的事业性,高校的设立人不能像企业的设立人一样,在设立目的到达后,实现所有权等财产权向出资人权的转换,即国家、地方政府对高校不享有出资人权。现今世界法学界也没有设立人权的理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建立国务院、地方政府对高校享有设立人权,再由高校对高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的理论。最实在可行的做法是直接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受权高校对高校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首先,这些高校企业从设立到运行,一直是这些高校在运作,既理解实际情况也有利于产学研的严密结合。其次,高校本身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有完好和有效运行的组织机构,理论证明高校可以很好地担当国有资产出资人的代表的任务。最后,符合国际的通行做法。国际上的著名大学像哈佛、牛津等一般都有自己出资的企业,它们都是高校自己作为所设立企业的出资人,其成功的经历很容易为我国高校所借鉴和汲取。
因此,?企业国有资产法?第11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受权各高校代表国家对高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为明确各高校的出资人职责,这种受权宜采取个别受权的方式,而不宜采取通过行政法规或者政府规章(标准性文件)的形式受权。详细来讲,教育部等部属高校,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受权;市属高校,由省级人民政府的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受权;市属高校,由省级人民政府的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受权。
高校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的行使制度
高校是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按照“政企分开〞的法理,高校的教育、科研职能必须与其经营职能别离,即所谓的“校企分开〞。理论证明,高校对高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惟一可行的形式是成立国有资产控股。
高校国有资产控股,应当是按照?公司法?设立的一人,本质上也属于国有独资公司,高校是其唯一股东。由于?公司法?规定的国有独资公司权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受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关于高校国有资产控股在适用法律上必须采取类推适用的方法。如此一来,高校国有资产控股的章程,由董事会制订报高校企业所属的行政管理机关相对应的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批准,即教育部等部属高校,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批准;省属、直辖市属高校,由省级人民政府的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批准;市属高校,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批准。同时,高校国有资产控股不设股东会,由高校行使股东会职权,高校也可以受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相应的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批准;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的,应当由国有资产监视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严格地按照国有资产运营的理论来说,高校国有资产控股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国有独资公司,但在法律性质上宜定位于公法人,不直接经营而主要是持有其投资企业的股权,向其投资企业委派董事、监事。因此,高校国有资产控股管理岗位的职员应当是事业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必要与学校脱钩。
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
在受权高校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权之后,高校本身当然不担当国有资产监管的重任。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基于部门性质及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殊性、专业性,也不宜充任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者的角色。最为科学、可行的是由专门的监视管理机构承当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任务。详细而言,教育部等部属高校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分监管,省属、直辖市属高校由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监管,市属高校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监管。至于京外高校的企业,是否可以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受权高校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监管,值得进一步研究。
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应的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应设立相应的部门专门负责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业务。高校的相应行政管理机关也必须明确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的协调机构,从而建立一套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完好高效的机制。(徐国正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屈茂辉)
教育部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专家组〔2007年6月25日〕
受教育部科技开展中心〔教育部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指导小组办公室〕委托,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专家组对部属各高校上报的?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工作自查报告?进展了认真审查。现就各高校工作中存在的假设干共性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各高校在推进下一阶段工作中参考,尽快全面完成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任务。
一、关于当前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的主要任务
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和2006年11月教育部召开的推进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工作视频会议的精神,部属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标准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函[2005]2号)的要求尽快完成以下主要工作任务:
1、全面清理学校所投资的全部企业,弄清各校所有企业的根本情况。
2、清理并分析学校所投资企业中已经或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以及企业经营风险可能对学校产生的影响,并制定应对和处置风险的措施及预案。
3、制定学校存续企业实在可行的处置方案。坚持产学研严密结合和与社会相结合两条重要原那么,将高校产业工作引导到重点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合适本校特点的文化产业这一方向上来,坚决退出与本校科技成果转化、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无关的一般商贸型企业,以及长期亏损、投资无回报、经济和法律风险较大的企业。
4、对学校所投资企业开展全面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界定产权,在产权明晰的根底上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体制和机制。
5、设立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将拟保存的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从学校事业法人单位剥离出来,全部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防火墙〞;建立健全资产经营公司的法人治理构造,加强对学校经营性资产的监视管理,建立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
6、学校以“进步高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运营质量〞为目的,制定对经营性资产整合重组、对全资企业改革改制的详细方案并付诸施行,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加快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
7、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学校的投资行为,标准学校的经营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经营性资产监视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二、关于清理高校所投资企业的问题
各高校以往在投资办企业过程中,出资人名目繁多,出资形式多样,学校对所投资企业监视管理薄弱,企业经营风险情况不明,部分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已造成学校经济损失。长期以来,高校对所投资企业普遍没有进展过全面、深化的清理,因此,全面深化清理高校所投资企业的情况,是本次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根底性工作。我们注意到,部分高校在推进产业标准化建立中,已对运营中的科技企业进展了清理,而没有深化清理历史上曾经设立的而目前状况不明的企业、后勤等非科技企业,以及学校所属的二级法人如基金会、工会、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学等所投资的企业。
建议各高校实在全面、深化清理本校投资的所有企业的根本情况。对于因客观原因近期难以清理清楚的企业,一定要落实校内单位和专人负责继续追溯清理。在清理企业工作中,要特别关注企业创办时学校的出资形式、验资报告以及可能存在的经济法律风险和关联学校的责任。部分高校企业数量较多、经营性资产规模较大,特别是多校合并的高校,全面清理学校所投资企业的难度较大,有关高校应高度重视,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开展广泛深化的发动工作,不仅要发动到企业,还要发动到院系所、部处以及学校管理的独立法人单位,说明企业清理工作的重要性,落实清理工作的措施和责任,建立企业清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建议各高校将资产产权关系归属本校的全部所投资企业的根本情况清理清楚;对于学校的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所投资的二级控股企业也需要清理到。
三、关于清理高校全资和控股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清理学校直接投资的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的经济、法律风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直接投资的全资企业的债务风险及或有债务风险,可能直接造成学校的经济损失并有损学校的声誉;学校直接投资的控股企业的债务风险及或有债务风险,将直接导致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假如其债务及或有债务的决策程序不完善、产权不明晰,有可能给学校造成经济上或声誉上的损失。
我们注意到,部分高校对所投资企业融资、担保、重大诉讼和企业从事的高风险业务清理不深化,尤其对于这些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尚未完善,对于债务的风险及或有债务的风险没有充分评估,甚至有的企业债务已逾期很长时间,但相关高校仍未充分认识其风险的客观存在。
建议有关高校对于企业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或有负债,特别是数额较大的,要逐笔审查其风险并分析其可能对学校产生的影响,制定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于学校借给企业的款项,要限期收回;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失,数额较大的要及时向教育部报告。
四、关于学校拟存续企业的处置方案
我们注意到,部分高校拟保存的企业数量过多,有些规模很小的全资企业仍准备保存改制;部分高校对于存续企业至今没有明确的处置方案;撤并企业的措施没有到位,力度不够。为此建议:
1、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标准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第2条和第15条的精神,对于不是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为目的而创办的学校企业,不具备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学校企业,以及长期亏损、投资无回报、经济和法律风险较大的企业,要坚决予以撤并或退出。
2、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第20条的精神,要坚决破除院系办企业、院系管企业的观念,强化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的监视、管理和处置的职能及权利,处理好学校与院系的利益关系。对于经营状况较好、对学科建立作用较大,但资产规模较小的原院系所办全资企业要进展整合重组后改制并划转到学校资产公司;对于经营状况不佳,经营业绩平平的企业那么坚决予以撤销。
3、对于亏损严重、扭亏无望、债务沉重的全资企业,学校要组成专门班子进驻企业,控制企业现金流,研究解决方案,妥善处理债务,尽最大努力减少学校直接资金损失。
4、对于学校的全资企业,要贯彻“非改即撤〞的原那么。建议各高校尽快制定全资企业的改制方案和方案,并将没有明确可行改制方案的全资企业,列入撤销或退出的范围。
五、关于高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教育部?指导意见?第5条要求高校对所投资企业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展清产核资,其目的是为了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各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学校所投资的全部企业开展全面的清产核资。
我们注意到,已开展企业清产核资的高校,普遍没有开展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特别是非科技企业以及暂未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的企业,大部分未开展清产核资,从而严重影响到学校开展产业标准化建立工作的质量和进度,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应严格按照清产核资的要求,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展逐一盘点清查,界定各项资产产权,理顺企业资产归属关系,核实学校对所投资企业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总量。
2、考虑到学校参股企业要获得开展清产核资的股东会决议的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采信相关公司上一年度的决算审计报告;如中介机构对学校参股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有异议,学校可以根据?公司法?对异议部分进展专项审计调查。
3、学校用于教学、科研的资产〔如校舍、科研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学校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建立的宾馆、招待所等〕,属于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不能作为学校对企业的投资,已施行投资的应在清产核资时剥离回学校;企业在学校校园内投资建立学生宿舍、宾馆、招待所等设施,产权理应归属学校,应由学校与企业签订标准的合作协议,例如采用BOT等方式,明确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未经批准,学校拥有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不得随意变性,不得转为经营性资产。
4、各高校在组织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对企业账外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清查,特别要重视对账外投资的清查,以保全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
5、对于拟撤销的高校企业,也应开展清产核资,清算工作完成后,须办理国有资产产权注销登记。
六、关于设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和经营性资产监视管理机构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个别高校的“资产经营公司〞是在新的?公司法?施行前组建的,由学校和学校的一个全资企业作为两个股东出资设立。以这种方式设立的资产经营公司是不标准的,应尽快按照新的?公司法?标准改制为学校法人独资的,建立标准的法人治理构造和明晰的产权关系。
此外,部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法人治理构造尚需进一步完善:
1、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第5条的要求,设立代表学校行使出资人权利的经营性资产监视管理机构。该机构人数不宜过多,以5—7人为宜。根据各校情况,可由学校党委或行政的一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由学校党委或行政的常务副职担任主任,成员由学校分管干部工作、财务资产工作、科研和产业工作的校指导,以及资产经营公司的董事长组成。这个机构应当成为代表学校“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决策机构和学校经营性资产监视管理的权利机构。
2、建议学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由5~7名熟悉经济工作、具有企业经营决策才能的成员组成。除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外,公司董事会成员与学校经营性资产监视管理机构的成员一般不宜穿插任职。学校应确保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行使企业经营决策的相应职权。
3、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监事会成员一般由学校资产、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和资产经营公司的职工代表兼任,实在行使?公司法?赋予的对公司经营行为、高级管理人员职务行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监视职权。
4、对于暂不设立资产经营公司的高校,要落实学校经营性资产的主管责任人,明确校内管理部门,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七、关于经营性资产划转中的一些问题
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第4条、第6条的要求和2006年11月份视频工作会议的精神,各高校应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建立起学校与企业间的“防火墙〞,躲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我们注意到,部分高校的经营性资产划转工作进度滞后,资产划转比例不大,一些高校至今尚未开场办理划转手续;大部分划转企业没有办理产权变动登记,也尚未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资人的变更登记。这些企业虽然划转了资产,但没有改变学校作为出资人的法律地位,达不到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建立“防火墙〞的目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要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对清产核资结果确认的文件,办理资产划转的增减调帐和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2、尚未设立资产公司的高校,为加快工作进度,可以按照教育部?指导意见?第6条的精神,先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一个产权明晰、管理标准的全资企业中,然后将该全资企业依法改制为学校法人独资的资产经营,或者分步施行。
3、拟保存的学校全资企业,应获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可先办理资产划转,再进展整合改制,不必等待改制完成后再办理划转。
4、已办理资产划转的企业,资产经营公司和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催促和检查企业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出资人登记手续。
5、由于特殊原因,今年内不能办理资产划转的学校全资企业,有关高校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限制这些企业的对外投资和经营活动,确保这些企业不会产生新的经济风险。
八、关于学校财务部门对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账、分开管理的问题
由于高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校财务部门没有对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账、分开管理〞。在有关部门制订出台对高校经营性资产核算的新规定之前,专家组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已经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等对校办企业投资,财务部门应在“对校办企业投资〞科目中进展核算,不能在往来科目中长期挂帐;学校投资的全资企业,“对校办企业投资〞科目借方余额应与所投资企业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中学校投资超过注册资本金的部分之和相符。
2、各高校应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确认的清产核资结果,将“对校办企业投资〞科目余额进展调整。
3、学校已投资企业注册资本金变更时,学校财务部门应将“对校办企业投资〞科目余额进展相应调整。
4、学校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等对资产经营公司增加投资,资产经营公司应及时办理国有资产变动产权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
九、关于高校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办理产权登记的有关问题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出资人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根据,是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适应企业股权多元化、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设置国有股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投资设立的企业,其他形式占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均应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我们注意到,部属高校中有不少高校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部分高校没有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所投资企业的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建议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在做好学校所投资企业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
十、关于全资企业改制中的一些问题
高校全资企业改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改制实现高校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企业开展所需要的资金、各类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进步高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运营质量;二是通过改制,建立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构造,建立科学管理、决策的机制,有效躲避学校和企业运营的风险。专家组建议:
1、全资企业数量较多的高校,应在学校主持下,对全资企业进展整合重组后改制,尽量减少改制企业的数量,否那么难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改制的任务。从事一般商业性经营活动的学校全资企业,以及资产规模很小、难以整合的全资科技企业,应尽量进展关停并转,一般不再进展改制。
2、高校全资企业应尽量引入社会企业参与改制,加快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实在转换高校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构造。除个别特殊行业的企业和资产经营公司外,学校一般不要将全资企业改制为“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3、学校在制定全资企业改制方案时,要实在把握四项原那么:企业的开展方向和主营业务要明确,符合教育部?指导意见?第2条的要求;企业开展所需要的资本金要落实,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匹配;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要落实,可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近期〔3~5年〕的盈利目的要落实,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制。
4、高校企业改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由学校或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组织和主持对改制企业进展清产核资,公开、公平、公正地进展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在全资企业改制中,学校应按照教育部?指导意见?第17条的精神,注意妥善安置好改制企业充裕的学校事业编制人员;改制企业应尽最大努力安置所在企业中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确保企业改制的顺利进展,确保学校的稳定。
6、学校集体所有制企业也必须纳入改制的范围。其产权的界定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文件,以及是否由学校投资进展。
十一、关于高校撤并企业和从公司制企业中退出股权的处理
我们注意到,各高校对拟撤销和退出的企业采取的控制措施不够有力,本质性的撤销和退出进度缓慢。为加快撤并进度,建议如下:
1、对于列入撤销清算范围的企业,学校应催促其尽快做出停业决议,并立即停业,不再开展新的业务;立即成立清算组,进入清算程序;有效控制企业印鉴、执照和财务;尽快注销税务登记并完成工商注销登记的手续。
2、学校应制订专门的管理方法,标准学校企业的撤销、清算工作,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学校应成立企业清算组处理撤销企业的有关经济、法律问题,尽量躲避学校在撤销清算企业时承当的经济和法律风险。企业撤销、清算完成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撤销审批和国有资产注销产权登记。
3、学校出让企业国有股权,必须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展资产评估,报经主管部门核准〔备案〕后,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开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及时办理国有资产变动产权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
十二、关于取消企业冠用校名的问题
目前,还有相当多高校企业冠用高校校名全称。各高校应严格执行教育部?指导意见?第24条的规定,加大清理整顿的工作力度。建议如下:
1、除了教育部答应使用校名的企业,以及由学校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法人的机构〔如出版社、建筑设计院等〕仍可冠用学校校名外,其他企业包括学校全资企业,不管今年内是否完成改制,应一律取消冠用校名。
2、冠用校名的公司制企业,应于今年内向公司股东会提出取消企业名称中冠用校名的议案,并努力做好其他股东的工作;以校名作价出资占有企业股权的,或企业设立时学校与合作方有协议约定可以冠用校名的,应由学校向股东会提出取消冠用校名的建议,学校可以减持这部分股权,或者使用其他无形资产弥补这部分出资,获得合作方的谅解和支持,促成股东会尽快通过关于企业取消冠用校名的决议。
3、对于其他经济性质、与学校有关的企业冠用校名的,学校应责成与学校有关的当事人,积极争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取消冠用校名。
十三、关于校级指导在学校所投资企业中兼职的问题
各高校?自查报告?载明,仍有一批校级指导在学校所投资企业中兼职,且一般兼任企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要职。经审查,多数校级指导的兼职行为,不符合教育部?指导意见?第23条的规定,专家组建议:
1、在企业兼职的高校校级指导,凡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应于今年内辞去在企业的兼职。高校校级指导兼任企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的,辞职时应承受企业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2、个别校级指导因特殊原因必须在企业兼职的,应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后,报请教育部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指导小组办公室核准后,方可在企业任职。
3、校级指导在企业兼职的履职情况,应由学校干部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进展监视考核,报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核。
十四、关于学校建立、健全对产业活动和投资行为监视管理的根本制度
为加强高校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视管理,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第19~24条和第27~30条的规定,建议各高校根据本校产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以下根本制度:
1、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明确哪些资产可以投资,哪些资产不可以投资;明确对外投资的投资方向;明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权限和手续;明确对外投资决策的校内审批权限和程序;明确对外投资的校内关系〔学校或资产经营公司与院系所、技术完成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明确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的监视管理机构;明确学校各相关管理部门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责任;明确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明确国有股权处置的审批权限、程序和手续;明确投资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2、学校向所投资企业派出干部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明确向哪些企业派出管理干部;明确学校的哪些人员不能在企业任职;明确干部遴选、考察、委派的程序;明确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明确派出人员廉洁从业的要求;明确派出人员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3、学校对在企业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明确选派事业编制人员到企业工作的原那么;明确事业编制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及人事审批手续;明确薪酬关系和社保关系;明确职务、职称评聘条件和关系等。
4、学校对产业和经营性活动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明确学校与所投资企业在科研合作中,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制度;明确所投资企业名称中不得冠用校名;明确学校不得为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融资活动提供担保;明确学校对直接投资的全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对外投资、融资活动的监控制度等。
十五、关于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和完善对学校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制度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设立后,应加强对学校所投资企业的监管,确保学校权益不受损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围绕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构造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资产经营公司应建立和完善以下根本的管理制度:
1、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议事规那么和工作条例。
2、重大经营决策审批权限和程序,内容包括:投资、担保、借贷款、股权转让和资产处置等。
3、公司干部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干部管理的范围、任免权限和程序、对干部的考察考核制度及奖惩方法等。
4、派出董事、监事的管理方法以及董事、监事对任职企业行使经营决策权限的规定。
5、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合并会计报表制度。
6、公司以及对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
7、公司与所投资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
8、审计监视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制度。
9、对所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的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10、对所投资企业的业绩考核制度及奖惩方法。
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标准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消费建立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安康、持续开展,我部在认真总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历的根底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现对高校科技产业的开展和标准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坚持"积极开展、标准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1.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创办科技企业,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获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我国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高校科技产业在促进国家产业构造调整、带动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国家税收和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做出了重要奉献;对于调整高校学科专业构造和科研方向、进步科研综合程度、稳定科研队伍、培养创新和应用型人才,以及补充学校经费缺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高校科技产业是高校效劳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利校〞的事业。2.高校开展科技产业,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和与社会相结合的原那么。高校开展科技产业,要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为目的,重点孵化具有本校学科特色和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企业,也可以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开展中的作用。有条件的高校,要努力将孵化成功的科技企业做强做大,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搭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作平台。3.坚持“积极开展、标准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高校科技产业在标准管理的根底上安康开展。高校开展科技产业,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必须处理好开展与标准的辩证关系,开展需要标准,标准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要通过标准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协调开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新路。二.重点推进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一)建立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4.改革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重新确立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责任主体。依法理顺高校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高校企业出资人代表,建立起科学、标准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躲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5.高校要对所投资企业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展清产核资,清产核资要申请立项,清产核资结果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按照资产属性,建立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帐、分开管理的制度。各高校要设立学校资产管理委员会或指导小组,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视与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6.高校要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或从现有校办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明晰、管理标准的独资企业〔以下统称高校资产公司〕,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高校以投入到高校资产公司的财产承当有限责任。各高校要在2006年底前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并完成资产划转。7.高校除对高校资产公司进展投资外,不得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外进展投资。高校以出资人身份向高校资产公司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和监事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行使相应职权。8.高校资产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学校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和经营性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企业,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统筹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学校科技产业化工作。9.高校资产公司通过向所投资企业派出股东代表,委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义务,包括参与企业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高校资产公司及其派出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实在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确保学校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0.高校对高校资产公司、高校资产公司对所投资企业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及其奖惩方法。对因管理不善、监管不严、渎职读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学校或高校资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企业中学校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违法的,应追究法律责任。(二)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11.高校企业要普遍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当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12.全面推进高校全资企业的改革,加快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各高校要在2006年底前完成除高校资产公司以外的所有全资企业的公司制改造。要通过改制实现高校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企业开展所需的资金、各类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进步高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运营质量。13.高校企业要普遍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构造。要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敏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有效的鼓励、监视、约束机制,使高校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14.高校企业改制要处理好改革、开展与稳定的关系。本着有利于企业开展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精神,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重组、股权设置、人员安置等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兼顾学校、企业、职工的利益,有方案、有步骤地组织施行高校企业的改组、改制。15.高校企业改制,可采取增量重组、存量盘活等有利于企业开展的各种方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对长期亏损、投资无回报的企业坚决予以撤并或退出。16.企业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股权管理和资产处置是高校企业改制的重要内容。高校企业改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各种审批手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那么标准操作。制止以权谋私、违纪违规谋取个人和小集体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7.高校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主用人。改制过程中,高校可按照“老人老方法、新人新方法〞的原那么,稳妥处理高校企业的人事关系。改制中充裕的事业编制人员由学校逐步消化,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校内分流、提早离岗等多种方式进展稳妥安置,确保改革平稳进展。18.在高校企业改制中,学校对于在企业开展过程中有重要奉献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可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奖励。凡奖励方案涉及企业中学校国有股权的,应报请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三)严格管理高校产业活动和投资行为19.高校从事对外投资和经营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高校要建立健全投资决策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投资工程要加强监视管理。学校投入到企业的资产,包括各种知识产权和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应经过具有资质的机构评估,并报有关部门办理评估备案及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等审批手续,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国家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等办学经费,一律不得用于投资企业或从事经营活动。高校不得为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其它融资活动提供担保。20.高校的院、处、系、所等下属单位创办的公司,应划归高校资产公司管理。高校资产公司要在兼顾各方责、权、利的根底上,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进展整合。今后,学校以其拥有的专利、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出资的,应处理好院、系、所的利益关系,通过高校资产公司进展标准投资。21.高校要建立国有资产投入、增值后退出的可持续开展机制,加速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高校孵化成功的科技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售部分或全部股权,收回资金,用于支持学校开展,或用于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鼓励高校企业与学校加强科研合作,既进步高校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又促进高校学科建立、科研程度的进步。22.高校资产公司对外投资及转让企业股权,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履行评估、审批、备案等手续。转让企业中的国有股权,需进入国家认可的国有产权交易场所依法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3.高校设立高校资产公司后,校级指导除在高校资产公司兼职外,一律不得在高校控、参股企业中兼职,校级指导在高校资产公司兼职不得领取薪酬;除作为技术完成人,今后高校指导干部不得通过奖励性渠道持有高校企业的股份。24.高校新组建的控、参股企业,除高校资产公司、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一律不得冠用校名。对现有的冠用校名的高校科技企业,要逐步依法进展冠名整顿。高校企业使用学校标志性建筑等作为企业或产品商标的,由学校严格管理。对与高校无关而冠用校名的挂名企业,以及非法盗用校名的企业,高校要积极争取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坚决予以清理。三.加强指导,全面推进高校科技产业化25.办好科技企业,是高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的重要渠道,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各高校要统一思想、进步认识,加强指导、强化管理,积极推动高校科技产业的标准管理和安康开展。高校应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开展规划之中,确实抓紧抓好。有关主管部门应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列为高校指导干部任期目的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26.推进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关系到高校自身的改革与长远开展。高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指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改革指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改革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改革方案,制定有关政策,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处理好改革、开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高校产业改革和标准化建立有序进展。27.各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教职工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并将参与该项工作的绩效作为评聘、任用教职员工的根据。要在学校和产业之间建立开放的人员流动机制,实行双向流动。今后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向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仍可保存学校事业编制。在企业工作的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晋升、提拔任用、职务职称评聘等,要结合企业工作特点进展。28.高校今后主要以专利等技术成果出资参与创办科技企业。高校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正确处理学校、院系所、技术完成人及其他参与人员等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积极性。高校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各种消费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积极探究和大胆尝试符合高校企业开展特点的薪酬制度和鼓励机制。29.高校应鼓励技术持有人和参与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要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持有高校控、参股企业的股份。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以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企业时,给予技术持有人和其他主要人员不低于所占股权20%、原那么上不超过50%的奖励。30.高校要重视和加强产业管理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立。高校企业负责人要严格执行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国有企业指导人廉洁从业假设干规定〔试行〕?。31.高校科技企业要积极接纳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到企业实习,使之成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理论基地。3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所属高校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争取同级财政、国资、人事、劳动保障、工商和税务等部门的支持,做好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工作。3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34.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教育部将组织施行“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化效劳体系建立方案〞,当前重点抓好“全国高校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和“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网〞的建立工作,积极探究建立高校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效劳。35.高校其他非科技型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可参照执行本指导意见。请将此文件转发所属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00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的假设干意见2006年-6月-2日教技发[2006]1号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标准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精神,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安康、持续开展,保证高校产业改革改制工作有序、标准地进展,现根据?公司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就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中依法组建高校资产经营〔以下简称高校资产公司〕提出如下假设干意见:一、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高校资产公司1、按照?指导意见?中“高校要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或从现有校办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明晰、管理标准的独资企业,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精神的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组建高校资产公司。2、高校资产公司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公司法?规定的国有独资公司或一人〔法人独资〕。高校设立一人,并不改变资产的国有性质;高校资产公司必须在资产、管理等方面与学校划分清楚,真正起到设立“防火墙〞的作用,躲避学校作为高校资产公司的唯一股东承当连带法律责任的风险。3、设立高校资产公司,应依法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产权转让、产权登记和设立审批等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因违法违规改制或改制不彻底而使高校承当连带责任。4、设立高校资产公司,应向教育部提供如下材料:〔1〕学校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请示;〔2〕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方案;〔3〕高校资产公司章程草案;〔4〕?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5〕有关资产的清产核资结果确认批复、审计报告、评估报告;〔6〕高校资产公司组建方案的法律意见书。5、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1〕高校资产公司的名称和性质;〔2〕高校资产公司组建的目的、原那么和形式;〔3〕高校资产公司注册资本的金额及来源;〔4〕高校资产公司的经营目的、主要职责和主要权限;〔5〕高校资产公司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权安排;〔6〕高校资产公司的投资管理、业绩考核等主要工作制度;〔7〕有关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安置方案;〔8〕有关资产的清产核资、审计及评估情况。6、高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原那么上都要进入高校资产公司,由其负责经营和管理,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高校在组建高校资产公司时,对不进入高校资产公司的经营性资产应当完好列出,说明理由,由教育部核准。7、高校应确保有关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方案及相关材料真实、准确和完好。二、依法标准运营高校资产公司8、高校资产公司应保证独立性。学校除对高校资产公司进展投资外,不得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外进展投资和经营。学校向高校资产公司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和监事会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相应职权。高校与高校资产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当责任和风险。9、高校资产公司人员应相对独立于高校。除高校委派到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监事外,高校资产公司应就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使用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高校委派到高校资产公司担任董事、监事的,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当相应的工作。10、高校投入高校资产公司的资产应独立完好、产权明晰。高校资产公司应当对该资产独立登记、建帐、核算、管理。高校不得占用、支配该资产或干预高校资产公司对该资产的经营管理。高校的非货币性资产,如暂不适宜以出资形式投入高校资产公司的,应当签订相关委托经营的协议。11、高校资产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独立核算。高校应尊重高校资产公司财务的独立性,不得干预高校资产公司的财务、会计活动。12、高校资产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高校资产公司董事会可以聘请外部独立董事。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内部机构应独立运作。高校及其职能部门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影响其经营管理的独立性。13、教育部受权部直属高校组建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高校资产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上述机构的人员和高校资产公司总经理须报教育部备案。14、高校资产公司的产权变更、所属企业的国有股权变更等经济行为须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15、高校资产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展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报教育部备案。16、高校资产公司设立后,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标准运行。高校资产公司应当聘请律师事务所就每年高校资产公司与学校之间的“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发表法律意见,并将法律意见书报教育部备案。17、高校资产公司原那么上不与学校之间发生重大关联交易、资金拆借、互相担保等经济行为。高校资产公司不得为其非控股企业的贷款提供经济担保;为其持股超过51%的控股企业贷款提供经济担保的,担保总量不得超过高校资产公司净资产规模的50%。18、高校资产公司应对每年度的工作进展总结,其工作总结应上报学校并报教育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可参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对直属高校经营性资产清查的通知教技发厅函〔2020〕3号部属各高等学校:自2005年我部启动高校产业标准化建立工作以来,各校按照统一要求对所投资企业进展了全面清查,初步建立了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账、分开管理的制度;多数学校已组建了国有独资性质或法人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公司,陆续将学校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在直属高校与企业之间设立了“防火墙〞。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工作,目前我部直属高校已初步建立了国有经营性资产有效监管的新体制。1月份,我部召开了2020年度直属高校产业工作会议,对今年直属高校产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提升办公效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旅游度假项目划拨地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围墙施工与生态保护合同3篇
- 2024年非金融机构个人借贷协议样本版
- 2024消防工程配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预告抵押权保全合同3篇
- 2024版代持股转让与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相结合的合同范本3篇
- 物业园区维护方案
- 2023年-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
- 2023年-2024年新入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综合卷】
- 微波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指南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JTG 3441-202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 羊肉销售人员工作汇报
- 律所标书模板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四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美术概论-课件
-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执法培训课件
- 保洁供方管控要点
- 空气源热泵冷暖空调、热水项目施工方案
-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