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入_第1页
人工智能导入_第2页
人工智能导入_第3页
人工智能导入_第4页
人工智能导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智能导入人工智能导入第1页对智能还没有确切定义,智能是知识与智力总和

人工智能:用人工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智能;或者说是大家使机器含有类似于人智能。图灵测试:1950年图灵发表《计算机与智能》中设计了一个测试,用以说明人工智能概念。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并把它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名称。人工智能学科:一门研究怎样结构智能机器(智能计算机)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学科。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基础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求解问题能力

智者问询者人工智能导入第2页人工智能研究基础内容知识表示

机器感知

机器思维机器学习

机器行为人工智能导入第3页人工智能主要研究领域

自动定理证实博弈模式识别机器视觉

自然语言了解智能信息检索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觉教授系统

自动程序设计

机器人

组合优化问题智能网络系统

人工生命

人工神经网络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智能体

智能控制

智能仿真

智能CAD

智能CAI

智能管理与智能决议

智能多媒体系统

智能操作系统

智能计算机系统

智能通信人工智能导入第4页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生物神经网络(naturalneuralnetwork,NNN):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等)所组成错综复杂神经网络,其中最主要是脑神经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s,ANN):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结构和功效,利用大量简单处理单元经广泛连接而组成人工网络系统。神经网络方法:隐式知识表示方法人工智能导入第5页

工作状态:

兴奋状态:细胞膜电位>

动作电位阈值→神经冲动

抑制状态:细胞膜电位<动作电位阈值学习与遗忘:因为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突触传递作用可增强和减弱

。(输入)(输出)

神经冲动人工智能导入第6页:第个神经元输出。:第个神经元阈值。:外部输入。:权值。

加权求和:其矩阵形式:人工智能导入第7页8

工作过程:从各输入端接收输入信号

uj(j=1,2,…,n)依据连接权值求出全部输入加权和

用非线性激励函数进行转换,得到输出

人工智能导入第8页1.BP网络结构

人工智能导入第9页10

2.输入输出变换关系

人工智能导入第10页113.工作过程

第一阶段或网络训练阶段:

N组输入输出样本:xi=[xi1,xi2,…,xip1]Tdi=[di1,di2,…,dipm]T

i=1,2,…,N

对网络连接权进行学习和调整,以使该网络实现给定样本输入输出映射关系。

第二阶段或称工作阶段:把试验数据或实际数据输入到网络,网络在误差范围内预测计算出结果。

人工智能导入第11页12(1)是否存在一个BP神经网络能够迫近给定样本或者函数。两个问题:(2)怎样调整BP神经网络连接权,使网络输入与输出与给定样本相同。

1986年,鲁梅尔哈特(D.Rumelhart)等提出BP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导入第12页138.2.2BP学习算法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连接权值修正量:

1.基础思想

人工智能导入第13页14BP学习算法记先求(1)对输出层神经元(2)对隐单元层,则有人工智能导入第14页158.2.2BP学习算法2.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导入第15页168.2.2BP学习算法

正向传输:输入信息由输入层传至隐层,最终在输出层输出。反向传输:修改各层神经元权值,使误差信号最小。

2.学习算法

人工智能导入第16页178.2.2BP学习算法2.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导入第17页188.2.3BP算法实现(1)隐层数及隐层神经元数确实定:当前尚无理论指导。(2)初始权值设置:普通以一个均值为0随机分布设置网络初始权值。(3)训练数据预处理:线性特征百分比变换,将全部特征变换到[0,1]或者[-1,1]区间内,使得在每个训练集上,每个特征均值为0,而且含有相同方差。(4)后处理过程:当应用神经网络进行分类操作时,通常将输出值编码成所谓名义变量,详细值对应类别标号。1.BP算法设计

人工智能导入第18页198.2.3BP算法实现(1)初始化:对全部连接权和阈值赋以随机任意小值;(2)从N组输入输出样本中取一组样本:x=[x1,x2,…,xp1]T,d=[d1,d2,…,dpm]T,把输入信息x=[x1,x2,…,xp1]T输入到BP网络中(3)正向传输:计算各层节点输出:(4)计算网络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误差:

2.BP算法计算机实现流程

人工智能导入第19页208.2.3BP算法实现(5)反向传输:从输出层方向计算到第一个隐层,按连接权值修正公式向减小误差方向调整网络各个连接权值。(6)让t+1→t,取出另一组样本重复(2)-(5),直到N组输入输出样本误差到达要求时为止。

2.BP算法计算机实现流程

人工智能导入第20页218.2.3BP算法实现BP学习算法程序框图人工智能导入第21页221.特点BP网络:多层前向网络(输入层、隐层、输出层)。连接权值:经过Delta学习算法进行修正。神经元传输函数:S形函数。学习算法:正向传输、反向传输。层与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