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华病因与发病_第1页
高思华病因与发病_第2页
高思华病因与发病_第3页
高思华病因与发病_第4页
高思华病因与发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外感病因(六淫疠气)二、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三、病理产物性病因四、其他病因1目前一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六淫概念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气的变化称之为六化。六气的存在和交替变化,是万物生长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浸淫、太过2目前二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①气候变化异常,超出了一定限度而致病;

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②气候变化基本正常,但人体适应能力低下而生病。

足以导致人体发病时的六气就成为六淫。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3目前三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六淫致病特点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初起多为表证。季节性:时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与生活、工作环境、地域密切相关。相兼性:可单独伤人,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转化性:邪气的从化.4目前四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风邪风为春季的主气,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但其它季节亦可发生。(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指风性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皮毛腠理开泄,可见汗出、恶风等。易袭阳位,多见上部、肺系的症状;5目前五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2)风性善行、数变:风性善动不居,行无定处;数变,风性来去迅速,变幻无常。

病位游移不定;发病迅速,传变快。(3)风性主动:风邪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受风而颜面肌肉抽掣,或口眼歪斜;破伤风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邪6目前六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四)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风邪四季常在,侵袭人体致病机会最多,常为外感邪气致病的先导。古人常把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风邪7目前七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寒邪寒为冬季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淋雨涉水,汗出当风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则常易感受寒邪。伤寒:寒邪袭表,阻遏卫阳。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8目前八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寒邪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寒邪直中太阴,损伤脾阳

——脘腹冷痛、吐泻清稀寒邪直中少阴,心肾之阳受损

——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9目前九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寒邪2、寒性凝滞主痛凝,凝结;滞,阻滞不通。寒邪具有凝结、阻滞不通的特性。寒邪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症状。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寒邪侵犯人体部位不同,症状各异。10目前十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寒邪3、寒性收引11目前十一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湿邪湿为长夏的主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致病途径有感受雾露之气、以水为事、久居湿地、涉水淋雨等。12目前十二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湿邪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为有形之邪,留注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湿为阴寒之邪,阴盛阳病。脾喜燥恶湿,故湿邪最易困阻脾阳。13目前十三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2、湿性重浊湿邪重,沉重。湿邪致病具有沉重、重着不移的特征。头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浊,秽浊。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有秽浊不清的特点。面垢、眵多;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14目前十四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3、湿性黏滞湿邪黏,黏腻;滞,停滞。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分泌物、排泄物黏腻滞涩,如湿滞大肠——大便黏腻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湿性黏滞,蕴蒸不化,胶着难解,难以速去,故湿邪致病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时起时伏、反复发作、缠绵难愈。15目前十五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湿邪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水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水肿以下肢多见,另淋浊、带下、泻痢、下肢溃疡等。16目前十六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燥邪燥邪为秋季主气,气候干燥,空气水份缺乏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的景象。温燥=热+燥

凉燥=寒+燥燥邪17目前十七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燥邪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干燥;涩,涩滞不利。“燥胜则干”,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18目前十八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燥邪2、燥易伤肺一是因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天气通于肺,燥则从呼气中挟带津液骤增,而使肺之阴津受损)。二是肺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原因易伤肺津,甚则损伤肺络。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以及大便干燥不畅等。19目前十九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火热常混称。温、热、火三者同中有异:温为热之微,热为火之渐。温与热多属外感,火常自内生。火(热)邪壮火食气

少火生气火热20目前二十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火(热)邪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炎,热;上,上升、向上出现一派火热征象“阳胜则热”易伤上部——以头面部的火热症状尤为突出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胃火炽盛——牙龈肿痛、

齿衄、口臭21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2、火(热)性燔灼,易伤津耗气火(热)邪伤津,火热具有烧灼、蒸迫之性,使人体阴液耗伤。(大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津伤之症;分泌物、排泄物变为黄而稠,并有热感耗气,人体之热靠气化而生,热太盛,势必耗气过多,“壮火食气”。火热蒸迫津液外泄,使气随津泄,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22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火(热)邪3、火(热)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燔灼肝经;损伤阴液,筋脉失濡养而生风。(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火热之邪入于血络,轻动则可使血脉扩张,血行加速,甚至灼伤脉血络,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23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心在五行属火,火热与心相应,性躁动,心藏神故其致病尤易影响心神,使心神失于宁静而躁动。轻者心神不宁——心烦失眠重者神志失常——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火(热)邪4、火(热)易躁扰神明24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火(热)邪5、火(热)易致疮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结聚于某些局部,使气血壅聚不散,进而败血腐肉即腐蚀血肉成脓,形成痈肿疮疡。“痈疽原是火毒生。”25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暑邪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主要发生在夏至后立秋前。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伤暑——轻

中暑——重暑26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出现一派典型的阳热症状——四大症:热渴汗出脉洪大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3、暑易扰头目心神27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暑邪4、暑多挟湿暑令炎热,又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水气弥漫。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等湿阻症状。28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疠气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传染途径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29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疠气致病特点(一)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瘟疫论》“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二)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瘟疫论》述及某些疫病,如“瓜瓤瘟、疙瘩瘟,缓则朝发夕死,重则顷刻而亡”(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素问·刺法论》“无问大小,病状相似”30目前三十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疠气形成和流行的原因气候反常:如久旱酷热、水涝、湿雾瘴气等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预防和隔离工作不力:社会因素:31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七情内伤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七情太过或持久刺激而使人发病,则成为致病因素。32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情志活动与脏腑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和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外界的各种刺激只有作用于相应的内脏,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志33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病情变化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较剧烈的情志波动——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34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七情致病的特点3、影响脏腑气机——气机紊乱(1)怒则气上——肝气上逆——头胀而痛,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2)喜则气缓—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心气涣散—暴喜过度→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3)悲则气消——肺气耗伤——气短、神疲、咳嗽(4)惊则气乱——心气紊乱——心悸、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恐不安(5)恐则气下——肾气不固——二便失禁恐惧不解——伤肾精——骨酸痿厥、遗精等症(6)思则气结——脾气郁结——脾失健运——纳呆、脘腹胀满、便溏35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饮食失宜饮食失宜分为三个方面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36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饮食不节病因致病特点主要病证饥饱失常过饥伤胃嘈杂泛酸化源不足,正气虚弱“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气血亏虚,易感外邪过饱损伤脾胃“饮食自备,肠胃乃伤”嗳腐吞酸,胃疼腹泻;消渴、肥胖、痔疮、心脉痹阻痰湿内生痰饮,疳积饮食无时进食无规律损伤脾胃变生诸病37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饮食不洁指进食不洁净的食物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多以胃肠病为主。常见:肠胃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物中毒:高热、呕吐等。38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饮食偏嗜1、偏嗜寒热:过食生冷—易损伤脾阳—寒湿内生—腹痛、泄泻等症。过食辛温燥热,或嗜食烫热食品—易伤胃阴—引发胃热—口干、口臭、消谷善饥等39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偏嗜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营养五脏(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五味之偏嗜致脏器偏盛偏衰,久之可按五行相克传变而发病饮食偏嗜40目前四十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偏嗜种类:指饮食偏颇,使某种营养成分减少,久则可形成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病证。如瘿瘤(即单纯性甲状腺肿)、佝偻病、夜盲病、脚气病等。饮食偏嗜41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饮食偏嗜偏嗜酒浆:饮酒过量——湿热内生,损伤脾胃——脘腹胀满,口苦口腻。偏嗜肥甘:过食油腻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积湿生痰、化热化火,消化不良,易患胸痹、肥胖等病。42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劳逸正常的劳动有益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正常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过劳过逸43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过劳1、劳力过度,指较长时期的过度用力而积劳成疾——伤气(气少力衰,神疲消瘦)——形劳2、劳神过度,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伤心血(心悸健忘、失眠、腹胀、便溏)——心劳3、房劳过度,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伤肾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早泄,甚或阳痿等病症)——肾劳44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过逸安逸少动,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脾胃呆滞阳气不振,正气虚弱用脑过少,神气衰弱“逸则气滞”“久卧伤气”“久坐伤肉”45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瘀血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经脉或脏腑内的血液。“瘀血”与“血瘀”: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瘀血是指具有致病性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46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1)气滞、寒邪、气虚、痰湿→血行不畅→瘀血(2)热邪→耗伤血中津液→血行不畅→瘀血(3)气虚、热邪、外伤→出血→停于体内→瘀血①气虚——无力行血致瘀,气虚不能统摄出血致瘀:补气摄血,黄芪、当归、阿胶②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配合理气药,如郁金、川芎、香附③血寒——寒性凝滞:温里药,如肉桂、艾叶瘀血的形成47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瘀血致病的特点①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②肿块:部位固定。③出血:因瘀血阻滞,损伤血络,血溢脉外而见出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④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等。⑤可出现肌肤甲错,脉涩或脉结代等。48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有形之痰痰:稠厚痰饮无形之痰

饮:清稀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津液在体内停滞而成。湿聚——水——饮——痰痰饮饮因其停留部位不同可分: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9目前四十九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痰饮有形之痰饮与无形之痰饮的概念(1)有形之痰: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之痰饮,多停于肺,如咳嗽咯痰,喉中气道痰鸣。(2)无形之痰:视之不见,触之难及,闻之无声,但表现出痰饮在致病过程中常见的一些临床表现,如头晕、舌苔腻、痰核,所以仍可确定为痰饮病证。50目前五十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痰饮的形成

肺不行水

脾失运化

外感六淫疫疠 肝失疏泄

七情内伤 肾不主水

饮食不节劳逸 心阳不振

五脏亏虚 三焦气化失司

膀胱气化失常脏腑气化失司肺脾肾为要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聚湿,生水、饮、痰51目前五十一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痰饮致病的特点(1)阻滞气血运行——有形之邪(2)组织气机升降出入——有形之邪(3)影响津液代谢(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崇”“怪病多痰”

(5)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湿邪重浊黏腻(6)痰湿蒙蔽神明——痰浊随气上逆

(7)多见滑腻苔52目前五十二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结石结石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⑴饮食不当——喜食肥甘厚味;空腹食柿;饮用硬水⑵情志内伤——肝气不疏,胆气不达,胆汁郁结⑶服药不当⑷体质差异结石53目前五十三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⑴以肝、胆、肾、膀胱、胃多见

⑵病程较长,轻重不一,症状不定。

⑶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⑷梗阻通道,导致疼痛,甚则发生绞痛。结石致病的特点54目前五十四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药邪⒈药邪:指因药物加工、使用不当而引起疾病发生的一类致病因素。⒉形成因素:⑴用药过量⑵炮制不当⑶配伍不当⑷用法不当⑸滥服补药3.致病特点中毒;过敏;加重病情55目前五十五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⒈胎传:是指禀赋与疾病由亲代经母体而传及子代的过程。⒉胎传的致病特点

⑴胎弱

⑵胎毒胎毒:胎寒、胎热、胎黄、疮疹遗毒:先天性梅毒胎传56目前五十六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发病正气与邪气(1)正气:人体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是指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简称为“正”(2)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57目前五十七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58目前五十八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某些情况下主导疾病的发生。59目前五十九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邪正相博的胜负与发病正胜邪却则不发病正气充足—驱邪外出—无症状和体征—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正虚无力抗邪—邪入或深—症状和体征—发病。60目前六十页\总数六十九页\编于十五点发病类型—卒发1.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①新感外邪较盛—风寒、风热、温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