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与能量营养学演示文稿_第1页
能量与能量营养学演示文稿_第2页
能量与能量营养学演示文稿_第3页
能量与能量营养学演示文稿_第4页
能量与能量营养学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量与能量营养学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优选能量与能量营养学目前二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第一节能量

热:在体内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外环境散发能量

能:维持各种生理和体力活动的正常进行目前三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一)能量单位:国际通用:

焦耳(joule,J)

千焦耳(kilojoules,kJ)美国、加拿大等:

卡(calorie,cal)

千卡(kilocalories,kcal)换算关系:

1kcal=4.184kJ1kJ=0.239kcal

1000kcal=4.184MJ1MJ=239kcal目前四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二)能量系数食物产热可进行精确的测量。能量系数:每克生热营养素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称为能量系数(生热系数,calorificcoefficient)。目前五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考虑吸收率后的生理热价:1g碳水化合物(吸收率98%):16.7kJ=4.0kcal1g脂肪(吸收率95%):37.6kJ=9.0kcal1g蛋白质(吸收率92%):16.7kJ=4.0kcal1g乙醇:29.3kJ=7.0kcal目前六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体力活动一般人群食物的热效应

生长发育—————特殊人群目前七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1、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BM)(1)基础代谢的概念:

基础代谢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热能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C),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热能消耗。目前八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基础代谢热能仅用于维持体温和呼吸、血循环及其它器官的生理需要。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约占机体总能量消耗的60%-75%。目前九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1)体表面积2)体格3)不同年龄、性别、生理和病理状况影响4)激素5)环境条件的影响目前十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体力活动

各种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能约占人体总热能消耗的15-30%。目前十一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体力活动消耗热能多少与三个因素有关: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时消耗热能越多体重越重者,做相同的运动所消耗的热能也越多活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消耗热能越多中国营养学会将中国成年人活动水平分为轻、中、重三级,见P3。目前十二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目前十三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3、食物生热效应(thermiceffectoffood,TEF)(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SDA)概念:人体在摄食过程中,要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的热效应。目前十四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食物热效应与食物成分、进食量和进食频率有关。不同的成分其食物的热效应不等:脂肪的TEF约消耗本身产生热能的4-5%碳水化合物的TEF为5-6%蛋白质的TEF为30-40%一般情况下摄入混合膳食后TEF消耗相当于BM的10%吃的越多,热能消耗也越多吃的快比吃的慢者TEF高目前十五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4、其他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孕妇乳母的能量消耗……目前十六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见P5)中国营养学会在2001年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各年龄组人群的能量摄入有具体的推荐量,而且根据不同的活动强度,按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来推荐能量摄入量。目前十七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目前十八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第二节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成人体内蛋白质约占体重的16-19%,每天有3%的蛋白质进行代谢更新称为每日必要的氮损失。目前十九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一、蛋白质的生理作用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供给热能:机体需要时,可被代谢分解,放出热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能产生大约16.7KJ(4.0Kcal)热能。目前二十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二、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1、蛋白质的含量

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使用凯氏定氮法(Kjeldahldetermination)测定食物中的含氮量,再乘以换算系数6.25(100/16),即得食物蛋白质的含量。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蛋白质消化率(digestibility)

反应蛋白质在机体内消化酶作用下被分解的程度。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1)蛋白质真消化率(truedigestibility)(%)={[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食物氮}×100%(2)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pparentdigestibility)(%)=[(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3、蛋白质利用率:

是指食物中蛋白质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评价指标:生物价、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净利用率等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1)氨基酸(aminoacid)种类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1)非必需氨基酸:(

nonessentialaminoacid,NEAA)

有9种氨基酸自身可以合成以满足机体需要,称为非必需氨基酸。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EAA)

有9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它们是: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颉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为婴儿必需氨基酸。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3)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EAA)或半必需氨基酸(semiEAA)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含硫氨基酸)和苯丙氨酸(芳香族氨基酸)转变而成。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tern):

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目前三十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3)参考蛋白质(referenceprotein):

与人体氨基酸模式最接近的蛋白质。如鸡蛋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的最接近,常以鸡蛋作为参考蛋白质。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4)限制氨基酸(limitingaminoacid):

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5)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action):

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以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如:不同的植物蛋白混合食用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混合食用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则:食物的生物学属性相隔愈远愈好搭配的食物种类愈多愈好各类食物同时食用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6)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value,BV)

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BV越高蛋白质利用率越高。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氮吸收量=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氮储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蛋白质净利用率(netproteinutilization,NPU)将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与消化率结合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3)蛋白质的功效比值(PER)

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为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目前四十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氮平衡(nitrogenbalance)

氮平衡是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和排出氮的关系。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其关系式如下:氮平衡(B)=摄入氮(I)-排出氮排出氮=尿氮(U)+粪氮(F)+皮肤等氮损失(S)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氮平衡的三种状态:零氮平衡(zeronitrogenbalance)(B=0):摄入氮=排出氮健康的成人应维持零氮平衡下富裕5%。正氮平衡(positivenitrogenbalance)(B>0):摄入氮>排出氮儿童青少年、妊娠、疾病恢复期、运动、劳动等状态时,应保证适当的正氮平衡。负氮平衡(negativenitrogenbalance)(B<0):摄入氮<排出氮饥饿、疾病、老年期等一般处于负氮平衡,应尽可能减轻或改变这种情况。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蛋白质营养不良1、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是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临床表现:(1)水肿型营养不良(kwashiorkor):

蛋白质严重缺乏,能量基本满足,显著水肿为主要特征。(2)干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

蛋白质和能量均严重缺乏,干瘦为其主要特征。(3)混合型营养不良(marasmic-kwashiorkor)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PEM分型及表现(kwashiorkor)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PEM分型及表现(marasmus)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八、蛋白质食物来源及供给量蛋白质丰富、质量良好的食物:

肉类、畜、禽、鱼类:蛋白质含量10-20%奶类(鲜奶):1.5-4%蛋类:12-14%干豆类:20-24%花生、核桃、葵瓜子、莲子:15-25%谷类:6-10%薯类:2-3%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正常成人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

1.16g/(kg.d)成年人按轻、中、重体力劳动分别为:男性:75、80、90g/d女性:65、70、80g/d蛋白质供热量占膳食总热量:

成人:10-12%儿童青少年:12-14%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第三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目前五十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食物来源(一)单糖1.葡萄糖(glucose)2.果糖(fructose)主要存在于水果及蜂蜜中3.半乳糖(galactose)是乳糖的组成成分4.其它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二)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常见以下几种。蔗糖(sucrose):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以α糖苷键连接而成。日常食用白糖即蔗糖,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而来。麦芽糖(maltose):由两分子葡萄糖以α糖苷键连接而成。是淀粉的分解产物,存在于麦芽中。乳糖(lactose):由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半乳糖以β糖苷键连接而成。存在于乳中。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三)寡糖是由3-10个单糖构成的小分子多糖。大豆低聚糖:棉子糖(raffinose):由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构成。水苏糖(stachyose):由组成棉子糖的三糖再加上一个半乳糖组成。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四)多糖

大于10个单糖组成的多糖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消化吸收,如糖原、淀粉,另一部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如膳食纤维。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1.糖原(glycogen)为含有许多葡萄糖分子和支链的动物多糖。由肝脏和肌肉合成和贮存。食物中糖原很少。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淀粉(starch)许多葡萄糖组成的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植物多糖。是人类碳水化物的主要食物来源。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3.膳食纤维

指存在于食物中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化合物的总称。人类消化道中无分解这类多糖(β-糖苷键连接)的酶,故人体不能消化吸收,但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1)不溶性纤维(insolublefiber)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葡萄糖构成。存在于所有植物中,以小麦为代表。半纤维素:是谷类纤维的主要成分,存在于小麦、黑麦、大米、蔬菜中。木质素:存在于所有植物中。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可溶性纤维(solublefiber)果胶、树胶和粘胶:存在于柑橘类和燕麦类制品中。某些半纤维素:存在于豆类中。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二、碳水化物的功能

体内碳水化物以葡萄糖、糖原和含糖复合物三种存在形式,其功能与其存在形式有关。碳水化物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目前六十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1.提供机体热能碳水化物是人类从膳食中取得热能的最经济最最主要的来源。碳水化物在体内氧化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2.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碳水化物以含糖复合物的形式参与机体成分的构成。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浆以及细胞间质中。如结缔组织中粘蛋白、神经组织中的糖脂等都是一些寡糖复合物。DNA和RNA中含大量核糖,在遗传物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六十二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3.提供膳食纤维发挥以下生理功能增强肠蠕动,利于粪便排除。具有吸水膨胀功能,增加粪便体积,从而稀释肠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及降低其吸收。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不利于厌氧菌的生长。控制体重及降低血糖、血胆固醇等保健功能。预防结肠癌发生的作用。目前六十三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4、节约蛋白质作用5、抗生酮作用目前六十四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我国成年人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30g/天左右。。目前六十五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四、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供给量占总热能的55%-65%较为合理。目前六十六页\总数七十三页\编于十三点第四节脂类(lipids)一、脂类的分类及功能

脂肪: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甘油+脂肪酸)脂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